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a3f0f1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4.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基本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既包含了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又拓展了地球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的知识。
同时,学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未能系统化、理论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地球公转的知识。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球公转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球公转模型,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
3.准备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公转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激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地球公转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d85e13172ded630a1cb61d.png)
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重点)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师演示用1个、学生操作用多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视频(师提示:国旗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
2、出示不同日期升国旗的时间:3、提出疑问: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有所不同?1、观看并欣赏升旗仪式,感受中国国旗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军人的庄严身姿,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
2、讨论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的原因,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通过欣赏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感受大自然时间变换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与记录(公转方向和周期)教师出示地球仪,以手电筒做“太阳”,使地球仪绕“太阳”做公转,在演示的同时,注意强调演示要点:1、°的夹角。
2、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公转时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一、根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演示地球的公转。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两位同学一位扮太阳:一支手臂伸平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位同学扮地球进行绕“太阳”公转演示。
注意地轴空间方位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方。
)二、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1、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直射点有规律的移动,并产生特殊的四个点。
(引出下个学习要点:二分二至)2、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通过正确摆放地球仪和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公转教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公转教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c1f586daef5ef7ba0d3c42.png)
引发学生的思考, 产生好奇心和求知 欲?由此引起兴趣 导入新课。
教师适时引导、指 正, 点拨学生正确演 示。 老师组织提问, 和回答问题,并评 判演示中存在的问 题。 小结:地球在公转 过程中,地轴是倾 斜的,且指向没有 发生改变,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
学生观察、 一个小组学 生演示,其余 学生观察、思 考
第二个板块:学会观察——比较分析二分 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1.演示任务二:按照正确方式演示地球公 转,让地球仪停在我国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时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注意观察太阳 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对号入座:请你判断下面 A、B、C 图分 别展示的是我国二分二至中的哪个节气?
利用教具三球仪演 示,小组合作完成 自学导航第一部分 自己动手参 内容(观察北半球 与尝试 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时太阳直射点 位置发生了什么变 化)。 学生描述观察结 果,老师适时画图 并利用课件配合讲 解,(3 月 21 日前 看演示观察, 后,太阳光直射赤 理解,思考, 道, 6 月 22 日前后, 记忆。 太阳光直射北回归 线, 9 月 21 日前后, 太阳光又直射赤 道, 12 月 22 日前后,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 线)
昼夜长短的 变化: 生活现象:冬 天下午 6 点放 学,天已经很 黑了! 夏天 6 点时太 阳还挺高呢。 (学生分析得 出结论:夏季 白昼时间长) 昼夜不仅交 替,还有长短 的变化 找一位学生 到讲台前边 演示边总结, 老师补充。 欣赏感受 重现象描述 轻原理分析
2.活学活用: 请同学们正确选择一幅图按照 图表的顺序说明微山岛冬至日时的具体情 况。
教 学 案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问 题,尝试寻求 答案。 设计意图 情景提问, 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探 究学习的欲 望。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4《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4《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9f75c4bed5b9f3f80f1c4c.png)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1.运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获得对公转特点的认识2.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景观图片,结合生活体验,比较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差异,理解四季的变化。
(重、难点)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分层提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导学案、助学等。
【教学过程】构建 与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板书设计)地球的公转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分层提高:1.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2.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一定是春分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平分 D.南半示是夏至3.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的界线分别是( ) A.66.5°N 和66.5°S B.都是0°C.23.5°N 和23.5°SD.30°N 和30°S4.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 5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极昼极夜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B. 6月1日C. 7月1日D. 8月1日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现象,菏泽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2009年10月1日,我国在北京举行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
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课时要求一课时学完,在实际的操作中,地球的公转一课时很难讲完,即使一节课讲完学生掌握的效果并不好,在讲授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时,受学生空间理解能力的限制,掌握有困难,在演示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时,中间的“太阳”不好固定,好在多数学生还是可以接受的,一节课下来,要讲好这节课,要使学生能够理解,还是需要视频、课件、资料、演示到位,学生才能够理解。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29c16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4.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2.模型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等模型,直观地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等教学模型。
2.PPT课件。
3.相关实例和图片。
4.小组讨论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公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的周期、方向和地理意义。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公转与地球自转的区别。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球公转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公转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关于地球公转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34486fa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a.png)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教材主要包括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等。
2.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如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3.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等。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2.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地球公转模型3.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地球公转有什么意义?2.呈现(15分钟)介绍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等。
展示地球公转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分析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如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以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为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并运用案例进行佐证。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如地球公转的起源、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及其地理意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dc047c4b35eefdc8d33363.png)
通过动画、图片让学生理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
为下面的知识做铺垫
培养合作意识
拓展学生对生活知识的了解
培养合作意识
丰富课外知识
培养合作意识
丰富课外知识
培养合作意识
丰富课外知识
对所学知识的概括总结
利用所学所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
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A.四季的变化 B.太阳东升西落
C.各地时间不同 D.昼夜更替
2.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B)
A.3月21日和6月22日
B.3月21日和9月23日
C.6月22日和9月23日
D.9月23日和12月22日
3.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B.9月23日地球一定处在公转轨道的秋分点
C.北半球春分日前后的2、3、4月是春季
夏至习俗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小组合作
节气:冬至日
(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不同经度上时间的差异)
那么,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呢?
我们共同去寻找答案吧!
(二)四季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小组合作
节气:夏至日
时间:6月22日前后
阳光直射纬线名称: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此时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
拓展延伸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2f43390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f.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为后续学习地球自转、地球仪的使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等。
但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球公转的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理解地球公转的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仪等教具。
2.相关案例资料。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公转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公转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公转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如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气、作息时间调整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ef395ebcd126fff7050bd9.png)
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重点)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重点)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4. 能用简单的方法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难点)5.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并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难点】能使用简单学具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模式。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演示思考与讨论2、填表:地球公转知多少?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公转特点,下面请同学们用地球仪来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发现错误予以纠正。
3.总结并提出公转的要求:第一点、让地轴的北端指向我们假设的北极星;第二点、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第三点、地球公转轨道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上4、假设地球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这样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公转方向周期围绕中心地理现象周期:一年约(365天)特点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与轨道面夹角保持为66.5度学生代表演示地球的公转,其他学生观察纠错。
学生动手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回答: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说出假设的所能出现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演示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第二板块:我会观察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要求学生观察二分二至点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并填下表:日期直射点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北半球节气3.216.229.2312.222. 追问:出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追问:那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是垂直的,会怎么样?2.探究夏季热的原因:)看图填出表格。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777eefed630b1c58eeb55a.png)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能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移动情况及据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年都放寒暑假,都经历春夏秋冬的变化,谁能说出什以春夏秋冬的变化引入,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呢?二、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四节地球的公转)[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一>[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
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
没有)[展示]课件:地球的公转<二>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记忆。
1通过实验,锻炼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地球的自转。
(教师用鼠标控制,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再单击使该区域放大,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然后完成下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纬度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白地[教师]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这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对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提问]①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中午。
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就越多。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②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是什么时候?最冷是什么时候?这与阳光的照射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欲又有什么关系?望。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说课稿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6574174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d.png)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四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内容是地理学科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等知识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and 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概念、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理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和地理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地球自转的知识,引出地球公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a.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
b.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让学生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讲解地球公转的周期,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年。
d.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课堂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地球公转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7d646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0.png)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公转”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2. 日常生活: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穿着、饮食和休闲活动等。
3. 社会发展:地球公转规律的掌握,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历法的编制、航海导航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 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的公转”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球的公转”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和“地球的公转”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地球的公转”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的公转”的积极性。
3. 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地理创新力:鼓励学生在探究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地理创新力。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学历案-初中地理商务星球七上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学历案-初中地理商务星球七上](https://img.taocdn.com/s3/m/5506983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9.png)
《地球的公转》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为“初中地理课程《地球的公转》”,属于天体运动及地理基础知识范畴,主要学习地球的公转轨道、周期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1. 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包括公转轨道、公转周期等。
2. 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简单描述地球公转现象。
4.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地球公转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地球公转影响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
3. 评价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公转的动画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地球公转的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包括公转轨道、方向、周期等,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
3. 探索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地球公转的理解和观察到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如制作地球公转模型,观察太阳运动等,以增强对公转现象的感知。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践结果,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地球公转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地球公转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地球公转的短文或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等。
3. 实验报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如观察太阳运动、记录昼夜长短变化等,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后续学习中加以改进。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https://img.taocdn.com/s3/m/2ff620f77cd184254a3535df.png)
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的习惯;●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点、难点);●理解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得划分。
(重点、难点)【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教学法【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当堂达标】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方向是自东向西②周期是一年③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④产生昼夜更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C、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D、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3、读下图,回答问题:BACD⑴在A、B、C、D四点旁边分别填上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地球在图中所示四点位置时,太阳分别直射在哪条纬线上?⑵、当地球公转到点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这一天为北半球的(节气),日期为月日前后;⑶、当地球公转到A、B、C、D中的哪一点时,学校所在地白天时间最长?到哪一点时学校国旗旗杆影子最长?4、下面是五位小朋友的自我介绍,你能根据他们的描述判断出他们的家园属于地球五带中的位置吗?⑴、我所在的地区一年中有两天中午站在太阳光下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⑵、我居住在北半球,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⑶、我居住的地区,12月份有的日子里,24小时太阳不落山,室内不用电灯照明。
⑷、我居住在中纬度地区,一月份我最喜爱的运动是和大伙到河里游泳、划船。
⑸、我居住在既没有太阳光直射,也看不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北半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初中地理难点,在课前准备(即体验)中可以就生活中的学生容易感受到的自然地理现象,把自然地理现象与地球的公转找到桥梁和纽带联系起来,一方面实现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入新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e4617eaeaad1f346933fc2.png)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学生用小地球仪、橡皮筋或纸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十·一”长假期间,许多同学跟着家长外出旅游。
李明同学去了北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国旗仪式。
他清楚地记得国旗是在当天的6:10缓缓升起,而同班的张浩却说应该是5:15,因为在今年“五·一”他已经去过了,两个人因此而争论不休。
同学们,你认为谁说的正确呢?(学生们七嘴八舌,相互争论着)其实,他们说的都正确,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吧!结合生活实际,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自主学习一、认识地球的公转1、提出自学要求:(1)在课本16页标划重点;(2)完成《助学》16页1、2两题。
2、提出问题,播放动画。
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鼠标的指针进行提示。
最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小结。
一、初步认识地球的公转1、自学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1)用蓝颜色的笔标划知识,用红颜色的笔圈起重点,如:自西向东、365天、倾斜、北极星等。
(2)标划完知识点后,合上课本,完成《助学》16页1、2两题,完成后再打开课本核对答案。
2、带着问题看动画。
学生先看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学内容和动画显示组织答案,回答问题。
小结:(1)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大约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会自学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应该带着问题去看动画、视频、演示等问题,明确学观察演示3、演示与评比(1)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演示,以书本或水杯当太阳,用自己的小地球仪进行公转运动的绕转,要求小组成员互查。
(2)抽取小组,进行评比。
(3)教师纠正巡查和上台演示时发现的问题,讲解正确的方式,再用大地球仪完整示范一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重点) 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重点)
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4. 能用简单的方法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难点)
5.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并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读图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红色纸片、清水等。
【教学过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