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13dfe4aeaad1f346933fcf.png)
效 满 意 , 报 告 如 下 现
呼吸 、 给氧 和吸 痰 者 。 统 气 管 切 开术 往 能 完全 替代 传 统 气 管 切 开 术I 不 能 盲 目 传 4 1 。
1 临床 资 料
往 需 要 在 颈 前 作 3 4厘 米 长 切 口 .分 离 扩 大适术 , 作 简 微 操
3 5岁一 5岁 。重 型颅 脑 外 伤 2 7 8例 . 血 凹 陷 疤痕 形 成 等 。 微 创 气 管 切 开 术 于 颈 D l eo 脑 ug rv等 进 行 了 一 项 双 盲 对 照 研 究 u
管 意外 l 7例 ; 脑 手 术 后 4 颅 2例 , 出 血 前 作 1 脑 . 米 横 切 口 ,拔 管 后 颈 部 疤 痕 表 明微 创 气 管 切 开 术 围手 术 期 和远 期 并 0厘 要 求 保 守 治 疗 者 1 ,脑 出血 合 并 肝 衰 极 小 , 容 效 果 极 佳 , 术 时 间 5 5分 发 症 明 显 低 于 传 统 方 法[ 值 得 在 临 床 中 例 美 手 1 s j . 竭 l , 外 伤 合 并 左 侧 全肺 不 张 1 。 钟 。 前 软 组 织 为 钝 性分 离 。 中几 乎 没 推 广使 用 。 例 脑 例 颈 术 1 . 手 术 方 法 : 者 颈 部 过 伸 位 . 气 有 出血 , 缺 点 是 不 能 在 直 视 下 操 作 。 2 患 将 但 术 管 插 管 退 至 环状 软 骨 水 平 , 部麻 醉 。 局 于 中可 能 出现 : 伤 变 异 颈 前 静 脉 、 损 甲状 腺
和 固定 导 管 ,操 作 时 间约 5分 钟 一 5分 管 插 管 和 口腔 内 分 泌 物 .有 利 于 避 免 患 1
钟
者 在 术 中 痰 阻 致 呼 吸 困 难 和 躁 动 .有 利 于 穿刺 气 管 时 判 断 有 无 气 体 涌 出 ,确 定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161b728770bf78a6429541c.png)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5-11-26T15:52:56.4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王中辉[导读]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人民医院近年来,在神经外科中危重患者较为常见,其引发的主要原因为:在脑部受到损伤后,增加了颅内的压力,形成急性脑疝,最终死亡。
王中辉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人民医院 156500摘要:目的:本文通过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器官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经皮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76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对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2%明显低于对照组21.1%,且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后,其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安全性较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临床应用价值;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意识上会出现障碍,同时伴有呕吐、舌后坠以及误吸等症状[1]。
因此,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来说,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是势在必行的。
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气管切开术较为广泛,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认可,为患者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呼吸通道,使患者的呼吸循环通畅得到保证,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脑部供氧。
此外,该手术具有造作简单、使操作时间大大缩短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的获取了更多的抢救时间。
但据临床实践表明,该手术引发的并发症较多,包括:切口出血、皮下气肿以及插管困难,在此基础上,管套错位、心率失常以及器官狭窄等[2]。
因此,为了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应用价值更加显著,结合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经皮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76例,并对本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论文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a73a601eb91a37f1115cf4.png)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以后的呼吸道管理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共6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结果本组62例患者经护理后,37例(59.7%)出院,20例(32.3%)好转,3例(4.8%)植物生存,2例(3.2%)自动出院。
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重症患者实施精心的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病房管理以及口腔护理等,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重症患者;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0-02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早期存在颅内压增高以及中枢性的呼吸功能不全可引发低氧血症。
此外,患者还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其无法自主咳嗽、排痰等,致使气管中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而阻塞支气管,不利于气体交换以及排出气管分泌物等,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及时实施气管切开,可有效解除患者的呼吸道阻塞症状,并及时排出气管分泌物,从而降低呼吸衰竭以及肺部感染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缺氧症状以及肺部通气,并可促进其脑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对62例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术患者实施系统、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行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62例,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在6-82岁之间,平均为(55.1±17.4)岁。
其中,33例颅脑外伤,29例脑出血,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3-8分之间,其中40例在3-5分之间,22例在6-8分之间。
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痰多、气促以及浓痰等症状,均行气管切开,患者的带管时间在1-150d之间,平均为(24.6±28.9)d。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颅脑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f17b0779563c1ec5da7152.png)
1 8 8 6・
浙江临床医学 2 0 1 3 年1 2 月第 l 5 卷第 l 2 期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曾怀文 陈思强 高潮 曹彦荣 甘永雄 郑孝敬
重症 颅脑 疾 病患 者 由于 昏迷 时 间 长 ,不 能 自
门齿 约 1 8 . O c m) ,然 后 再 行 上 述 操 作 ,待 置 人 气
管套管,拔出导丝及管芯,套囊充气 。确认气管 套管位于气管 内且位置正确后固定气管套管 。本 组7 例为气管切开前就行气管插管。做经皮扩张 气管切开术时,先将气管插管向外部分拔出 ( 距
作 者单 位 :3 1 7 6 0 0浙 江省玉 环县 人l 5 卷第 1 2 期
・
1 8 8 7・
症少 。
时, 不 可强行 置人 , 应行 再次 扩 张后重 新置入 [ s - 。
P D T术 主要 并 发 症 是 出血 感 染 和 气 囊 破 裂 。 ( 1 )出血与感 染 : 由于 P D T切 口小 ,无 需 解剖 分 离颈 前 组织 和切 开气 管 前壁 , 同时 由于 切 口紧贴
前壁 ,对周围组织损伤小 ,同时 由于切 口紧贴气 管套管 ,死腔减少 ,可压迫出血的血管并阻止感 染 ,故出血量少 ,术后创 口愈合快 ,瘢痕更小 ; ( 2 ) 操作简便 : 常规气管切开术要求手术者有一 定 的外科解剖和手术基础 ,并且需要二人手术 。 而P D T 操作简便 ,受过培训 的医生可单人操作完 成 ; ( 3 ) 手术时间短 : 由于操作简便 ,无需分离 、 解 剖 气 管前 组织 ,故 手术 耗 时 短 ; ( 4 )术 中生 命 体征平稳 : 术 中无需用力暴露气管 ,损伤小 ,手 术时间短 ,对患者生命体征干扰较少 ; ( 5 ) 并发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22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22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7a215b3c1ec5da50e27078.png)
阻碍 导丝 进入 【 1 1 .
2 结 果
1 2 2 例 均成 功置入气 管套 管.P D T手术 时间 ( 7 . 3 ± 2 . 8 )r a i n .套管插管异位 l 4 例 ,经及时拔出 套管 ,并通过再次调节导丝位置或沿扩张口重置导 丝后套管沿导丝置人气管腔内.插管困难 8 例 ,通 过调整气管插管深度或再次扩张解除.术 中未发生 致命性大出血 ,亦未见气胸等并发症.
材料选用 P O R T E X公 司生 产 的一 次 性 经 皮 气
管切开导管套件 ,采用经导丝导引下经皮扩张钳气 管切 开 ( g u i d e w i r e d i l a t i n g f o r c e p s ,G WD F ) 技术 .
患者取仰卧位 ,肩下垫枕 ,头部后仰 ,颈部拉直. 伴颈段脊髓损伤者可取平卧位 ,但尽量使头颈保持 中线位.局部浸润麻醉后 ,选颈部正中第一到第三 气 管 软 骨 环 间 为 穿 刺 点 ,先 取 皮 肤 横 切 口约 1 . 5 c m,可用血 管钳 钝性分 离皮 下组织 .摸 清气 管软 骨 环 间 隙 ,将 带 鞘 管 的 穿 刺 针 以 S e l d i n g e r 插 管 法 经切 口在气管软骨间穿刺进入气管并置人导丝 ,拔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1 2 2例 ,男 7 6例 ( 6 2 _ 3 %) ,女 4 6例 ( 3 7 . 7 %) .年龄 ( 5 7 . 6±1 9 . 7 ) 岁 . 高 血 压 脑 出血 4 7 例 ( 3 8 . 5 %) ,颅脑外伤 3 8 例 ( 3 1 . 1 %) ,肿瘤 术后 l 5例 ( 1 2 . 3 % ), 大 面 积 脑 梗 塞 1 4例 ( 1 1 . 5 %) ,高颈段脊髓伤 8 例 ( 6 . 6 %).术前气管 插管 3 8 例.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CU)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CU)](https://img.taocdn.com/s3/m/85c1e1056bd97f192279e9e2.png)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借鉴Seldinger血管穿刺法发展的微创气管切开术,由Ciaglia于1985年首次报道应用于临床,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伤口感染率低、切口小、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等优点。
2017年,我院ICU在五官科医师的协助下,成功开展两例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填补了我院在此方面的空白。
一、目的:由于重症医学科接收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很容易出现无法自主呼吸的症状,必须借助呼吸设备辅助呼吸。
当前常见的辅助呼吸方式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主要起到降低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强患者自主护理能力等作用。
传统气管切开术在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手术时间较长,且很容易致使附近组织损伤。
为了有效改善传统气管切开术存在的弊端,如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利于患者更早脱离呼吸机,避免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过度担心,提高治疗满意度。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1.PDT的适应症:(1)需长期机械通气(2)需引流气道分泌物(3)解除上呼吸道梗阻(4)有利于脱机(5)减少与气管插管相关的喉损伤(6)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度(7)便于交流与发声2.绝对禁忌症:(1)紧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2)婴儿(3)临床情况不稳定(4)需要高水平peep或者高浓度吸氧3.相对禁忌症:(1)解剖异常(2)甲状腺肿大或颈部其它包块(3)凝血功能障碍(4)有颈部手术史(5)肥胖三、手术方法1.预备气切套管组(1)膨胀套管气囊,检测气囊是否漏气。
确定套管管心(obturator)可自由移动。
确定无误后,将气囊完全消气,避免套管插入时损伤。
再将套管固定翼扣好.(2)检测导引钢丝可否自由通过扩张钳和套管管心。
2.预备手术病患(1)病患仰卧。
用枕头支撑颈部和肩部,头后仰,让颈部完全伸展,下颏、喉结、胸骨上切迹三点一线。
(2)用拇指和食指标出甲状软骨位置,并标示下列生理解剖位置。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应用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1bdca9284ac850ad0242e0.png)
用专 用套 管针垂 直于 主气 管走 行 , 穿刺 ( 尾 接 一 2 针 ml 生理 盐 水的注 射器 ) 突破 感后 回抽 可 见大 量 气 有 泡 , 实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 管后 , 全 置 入 套管 , 时拔 出穿 刺 证 完 同
针 , 入 导丝 , 置 需无 阻力 , 入扩 张器扩 张 气道前 壁 , 置 置扩张 钳于 气管 内, 退 边 扩张 气 管 前 壁及 颈 前 组 边 织, 见有大 量气 体从扩 张 口喷 出, 沿导 丝迅 速置入 气 管切 开套 管 , 出导 丝 及 管 芯 , 拔 套囊 充气 , 认 气 管 确
神 经 内科重 症 监 护治 疗 病 房 ( N—I u) 患者 C 的
肤 , 据 所置入 的气管切 开 导管 的外径 做 一横切 口, 根
常因呼 吸驱动 功 能 受 累 引起 中枢 性 呼 吸 功 能 障碍 , 此外, 神经 系统疾 病 常 常 并 发 非感 染 性 急 性 肺 损伤 或 下 呼吸道感 染 , 之 患 者 的 年 龄 大, 重体 弱 , 加 病 常 无力排 痰 。如果 出现 呼 吸衰竭 应立 即建 立人 工气道 或呼 吸机辅 助通 气 。因此 早期 救治 过程 中保 持呼 吸 道 通 畅。纠正 缺 氧 是 抢 救 成 功 及 决 定预 后 的关 键 。
例 )吉 兰 一巴雷 综 合 征 1例 , 无 力 综 合 征 1例 。 , 肌 1 O例 均 先 行气 管 插 管 呼 吸 机 辅 助 呼 吸后 改 为 经 皮
出血 , 1例术后 切 口少 许渗 血 ,经 压 迫 后止 血 , 皮 无 下气 肿 、 局部皮 肤感染 、 胸等并 发症 。 气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临床应用体会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临床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345dd14a216147917112884.png)
手术 成 功 1 2例 , 3例病 情稳 定后 改金 属套 管正 常拔 管 , 0 9
7 例术 后 出现 多器 官功 能衰竭 死 亡 , 高位 颈髓 损 伤 呼吸 肌 5例
2 结 果
多 处皮 肤 引流气 体 。
参 考文献
[] 1 宗克宇, 高君军. 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中的作用( 6 附 8 例报告) J . [] 中国临床神 经外科杂志, 0 ,2 3 :7 1 3 2 7 1 ( ) 12— 7 . 0 [] 2 陈涛 , 陈华 军 , 学忠 , 经皮 气管切 开术 在 I U患者 中的 杨 等. C
其 中3例 术后切 口皮下静脉 出血施 2次结扎止血 ; 手术平 均时 间 5 5r n 平 均切 口长 I5c . i , a . m。结论 : 经皮 气管切 开术具有 可单人操 作, 对体位要求低 , 手术时间短 、 中及 术后 的 出血量少且创伤 小、 术 方便护理等优 点。经皮 气管切开术是 IU重症 患者 快速 建立长久人 C
术的经验 及教训 , 总结经皮气管切 开术的难点及 其解决方法、 技巧 。为临床 开展 经皮气管切开术提供借 鉴。结果 : 手术成功 12例 ,3 0 9
例病情稳 定后 改金 属套 管正常拔 管, 术后 出现 多器官功 能衰竭死 亡, 高位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或运动神 经元病 患者 长期 带管 , 7例 5例
装, 开导 管 内吸氧 。患 者 去平 卧 位 , 肩部 下 方 垫 物 , 头后 颈 使
仰尽 可 能呈 过伸位 , 取第 二至 第三气 管软 骨环 之 间( 约为 环状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b248a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6.png)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陆明;党宝齐;何卫春;郭春华;徐立;闻峰;季家璇;王欢景【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16)011【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需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组及传统手术组,对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和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组操作时间、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手术费用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简便、快速、损伤小,费用相对较高,可选择性应用于用于危重患者.【总页数】3页(P56-58)【作者】陆明;党宝齐;何卫春;郭春华;徐立;闻峰;季家璇;王欢景【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相关文献】1.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J], 党宝齐;陆明;何卫春;郭春华;徐立;闻峰;季家璇;王欢景2.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J], 李爱民;朱安林;刘虓3.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陈诗霞;李俊;陈文4.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李杰华5.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J], 李凯;邵永祥;苏春燕;周杰;董涛;赵全华;车万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a551d27f1922791688e8cf.png)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3 期( 上半月版)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23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23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9bdaf02763231126edb1178.png)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 43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06 (0 0 1 2 5 0 6 2— 3 9 2 1 )9— 5 5— 2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 ectno s it et ces m , pruaeu l i ahot y dav r o P T) D 是近年 来 最新 开 展 的一 种 微 刨 、 捷 的 急救 技 术… 。 快 P T法具有安全 、 D 快捷 、 简便 、 创伤小 、 并发症 少等优点 , 在人 工气道建立 中有很大 的应用 价值 。2 0 0 7年 9月至 2 1 00年 3
【 护
经皮扩张气 管切 开术 2 3例 的 临 床 应 用 及 护 理 体 会
潘艳 红 , 谭 新 .王 字
沈阳 10 2 10 4) ( 阳 医学 院奉 天 医 院 冲经 外 科 , 宁 沈 辽
【 摘要 】 目的 :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抢救患者经皮扩张气管置管术( D ) P T 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 4 例需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随 将 6
痰 负 压 过 大 而 引 起 的 气 道 黏 膜 损 伤 。 湿 化 温 度 一 般 保 持 在
12 1 用物准备 ..
带 有尖端 d,L 扩张钳 一把 ( 自英 国 ' 的 T 购
3 2℃ ~ 6℃ , 3 温度较低会抑制气道 内的纤 毛运动 , 不利于痰
液 排出。
P r x公 司 ) 美 国 Sm pr x生 产 的 经 皮 气 管 切 开 导 管 l ; oe t ; isot e 套
吸痰管送人气管深部 , 通 负压 吸引并 左右 旋转 吸痰管 , 接 同 时 向 上 提 拉 吸 出痰 液 , 次 吸 痰 时 间 不 超 过 1s 同 时 应 监 一 5。
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体会
![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ea53cd2ce2f0066f53322b4.png)
Ke r s: ec tn o s t c e tmy;Ne r s rey;Co l a o y wo d P rua e u r h oo a uougr mpi t n ci
(T e rvna o i lfH i n f n H ri 103 ,C i h oocl s t eo g a g, ab 50 6 hn P H pa o l i n a)
A s atObet e T n oue orepr neo pl ao fpm t eu r ho m n nuou i lp— bt s r : jc v o irdc u xe ec f pi tn o e u nos tcet y o er r c a i t i a ci a a o sga t n . to s Pt n ect eu aho m ytegiewr d an o es( WD )t h i ew 8p r i t Me d a et pr a ost cet yb h u i it gfr p G F e nq a e— es h i s un r o d e li c c u
1 2 、 气管环之间进行穿刺 , 第 左手拇指、 中指 固定
软骨环、 示指触摸并固定穿刺点 。右手穿刺 , 出 抽 气体及痰液证实穿刺针在气管 内后, 拔出针芯, 置
入导丝。扩张器沿导丝扩开气 管前组织及气管前 壁后 , 再用气管扩张器顺导丝扩张 1 , 出扩张 次 拔 钳, 沿导丝将气管套管送入气管, 拔出管芯和导丝, 固定气管套管。
维普资讯
第 3 卷 2 20 0 20 年 第 3 08 期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dab15cf01dc281e53af014.png)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作者:宋喜成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危重患者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30例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气管切开术,对比治疗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小于对照组, P【关键词】危重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在ICU病房,部分患者不能进行气道自洁,必须借助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比较多,但是,应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发病率能够达到49.3%[1]。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损伤比较小,耗时较少,创伤小,在临床中应用逐步增多。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危重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30例应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气管切开术。
患者男性为38例,女性为22例,年龄为20~74例,平均年龄为(40.2±2.3)岁。
根据原发病分类,颅脑损伤为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16例,脑血管疾病为10例,原有气管插管为8例,心肺复苏为4例。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导丝扩张钳法,若患者已经接受机械通气,需要退出少部分气管导管,在声门管端不能退出。
患者选择仰卧位,肩下垫高为5~10 cm,头颈部在中位,颈前进行延展。
进行局部麻醉以后,于1、2或者是2、3气管软骨间隙正前方皮肤,进行横切口,切口的长度是气管导管外半径×π,应用注射器和套针相连接,注射器内带生理盐水3 ml,经过切口,借助穿刺套管针,实行穿刺,在穿刺针进入气管以后,将导丝置入,将穿刺套管抽出。
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体会论文
![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应用体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70ab1d6c175f0e7dd1370c.png)
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及研究“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手术效果。
方法: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将复杂的颈前结构导入“三层”的概念,“皮肤层”(包括皮肤及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即封套筋膜等),“肌层”(包括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深筋膜层”(包括甲状腺部及相关结构、气管前筋膜层、气管前蜂窝组织)等,对“三层”结构实施三步分离即达到气管前壁,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结果:三步分离法完成气管切开术出血少,时间短,手术层次清晰,手术并发症少。
结论:三步分离法气管切开术安全、快捷、微创,效果良好。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神经外科;创新【中图分类号】r 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93- 01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措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需行气管切开术建立长期人工气道,我科应用“三步分离法”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74例,创新手术理念和改进了手术技巧,切口小,出血少,手术快捷,达到快速、安全、微创的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7月~2010年9月实施气管切开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74例,其中男52例,女22例,年龄20~78(55.2±3.1)岁;气管切开原因: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颅脑手术等各种原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昏迷和肺部感染等因素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本组患者均无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针对长时间昏迷患者影响咽反射、咳嗽反射及吞咽功能,需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气管切开术。
三步分离法将气管切开术导入“三层”的概念,即第一层:“皮肤层”(包括皮肤及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即封套筋膜等),第二层:“肌层”(包括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第三层:“深筋膜层”(包括甲状腺部相关结构、气管前筋膜层、气管前蜂窝组织)等,完成“三层”分离手术达到并切开气管软骨环,可以完成手术。
改良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改良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b1828f83d049649b6658af.png)
因操 作原因 出现死亡 。而行
病人 中, 无伤 口的渗血和
死亡, 发生皮下气肿 1 , 大切 口后缓解 。两组 病人 中均 例 扩 无伤 口感染 。切 口愈 合 时 间 多为 3~4 , 明显 差 异 , d无 但
ID P T组 较 s、 瘢 痕 小 。 I 组 3 讨 论
11 一 般 资 料 改 良 经 皮 扩 张 气 管 切 开 术 (m rv . ipoe
f m a ,9 7 t e r J o n 19 o D c,2 01 nteoeain d rt n 、n ie c f o l ain 、aey 、a ee mpatto uain a dcs Re u t T eme i 0 o h p rt u ai icd n eo cmpi t o o c o sft ct tri l aind rt n ot. s ls h h n o d a n
o e ai u ai n Wa 5 mi n I DT g o p a d 2 6 ru . p rt d r t S6. n i P r u 5. 5 i S go p n o o n nT
r 一 一 一 '
I y wo a l ip v pr t eu d a o tce t y nu u e r s m r e e u nos i tn r ho o er r r Ke od ca li a s m s o gy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eacd3340912a216147929d7.png)
【 收稿 E期】 2 1 0 t 0 0— 9—1 2
( 文编辑 : 旭然) 本 程
其直 接 后 果 是脑 组 织 代 谢 性 酸 中毒 , 影 响涉 及 多 个 器 官 , 进 其 又
~
1 42 一
气 管 内扩 张 。 通过 导 丝 置 入 气 管套 管 , 出导 丝 和 管 芯 , 定 气 拔 固
管 套管 , 时拔 出气 管 插 管 , 同 吸净 口腔 内 的 分 泌 物 , 术 中 严 密 手
般 不会 损伤 较 大 的动 静 脉 血 管 , 而且 一 般 的静 脉 血 管 出 血 完
社 , 9 5: 6 1 8 6 4.
【 收稿 日期 】 2 1 0 00— 9—1 2
( 文编辑 : 旭然) 本 程
经 皮 气 管 切 开 术 在 重 症 颅 脑 损 伤 中 的应 用 体 会
王倩
无锡 市第 二人 民 医院( 苏 无锡 2 4 0 ) 江 10 2
【 关键词 】 颅脑损伤 ; 经皮气管切 开术
笔者所在科室将此技 术应用于 6 0例神 经外科 的重症颅脑 损伤
患 者 的抢 救 和 治疗 , 取得 满 意 的效 果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资 料和 方法
会, 术后切 口愈合快 , 对患者颈部 的外观影 响较小 , 于合并 且 对
颈 椎 损 伤 或 其 它各 种 原 因 无 法 摆 放 常 规 气 管 切 开 体 位 的患 者 , 在 急 需 开 放 气 道 时其 可 作 为 首选 。
统式外科开放气管切开术 ( T 多在手 术室进行 , O ) 需双人 操作 , 皮肤切 口较 大, 分离颈前组 织和切开气 管前壁 出血较多 。经皮
气 管 切 开术 ( D ) 临 床 上 已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 迅 速 、 创 、 P T在 其 微 可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治疗53例临床分析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治疗53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194c23453610661ed9f44c.png)
科 医生 和护 士足够 的重 视 [ 参 考文 献]
[ 1 ] 徐洪 斌 . 重型 颅脑 损 伤 患者 气管 切 开 的时 机选 择 [ J ] .中国实用医药 , 2 0 1 0 , 5 ( 3 5 ) : 4 2 . [ 2 ] 陈春林 , 康 晓明 , 陈力行 , 等.重型颅脑损 伤开颅术 后 早期气管切 开对防治肺部感染 的作用研究 [ J ] .实用 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 0 1 1 , 1 9 ( 7 ) : l 1 2 0—1 1 2 1 .
5 3例 均 在 手术 室进 行 ,患 者 取 仰 卧 位 、肩 下
垫枕 、头 部后 仰 并保 持 中立 位 ,全 麻 或 2 % ̄ J 1 多 卡
因皮 下及 筋膜 下 浸润麻 醉 ,颈前 正 中甲状软 骨 与胸
骨上窝上一横指处之间行纵行切开皮肤 、皮 下组 织 ,止血钳沿中线纵行钝性分离 ,使用吸引器和双 极 电凝辅助显露止血 ,两侧用皮肤拉钩将胸骨舌骨 肌 、胸 骨 甲状 肌等力 牵 向两 侧 、向上 牵拉 甲状 腺峡
部 ,用注射器针头穿刺气管 ,抽出空气后 ,纵行切 开第 3 、4 气管环状软骨 ,植入带气囊 的硅胶气管
[ 作者简 介]董建平 ( 1 9 6 3 ~) ,男 ,云南玉溪市人 ,医学学士 ,主任 医师 ,主要从事神经外科 临床工作
昆 明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第3 4卷
有指 针 ,就 应 该及 早 手术 ; ( 4 ) 注 意 事项 :掌 握 手 术 操 作 技 术 ,减 少 手 术 损 伤 及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导管 ( 成 人 多用 7 . 5 m m) ,切 口上下 端各 缝合 1 ~2 针 ,妥 善 固定 导 管 ,切 口处垫 无 菌 纱 布一 块 即 可 , 手术 完毕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基层医院ICU中的应用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基层医院ICU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69a1c152d380eb62946dd2.png)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基层医院ICU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6-02T14:27:12.3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3期作者:张冬梅章飞有张卫军李修平[导读]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简单、快捷、安全、微创的外科手术,对于基层医院ICU中的危重患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ICU 浙江金华 321100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基层医院ICU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综合ICU在2012年12月-2015年4月开展PDT术的30例患者,并选取同期行传统气管切开术(OT)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等。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DT 组的手术时间短于OT组,切口长度短于OT 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于OT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少于OT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简单、快捷、安全、微创的外科手术,对于基层医院ICU中的危重患者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重症监护病房;并发症随着ICU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对危重病人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中常常遇到许多如昏迷排痰困难、气管插管困难、气道保护能力下降、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对这些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行气管切开已成为ICU病房的重要手段。
临床上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术多需要在手术室并具有专业的外科或五官科医生完成,且手术耗时长、创伤大、术中或术后出血较多,使得许多需气管切开的危重病患者无法承受手术或延迟手术,从而制约了其在急救和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更显其局限性。
而我院综合ICU近三年来开展了新技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它与传统气管切开术(OT)相比,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在床边进行、安全可靠的气管切开方法。
经鼻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应用及护理
![经鼻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应用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3ae3fd580216fc710afd87.png)
经鼻气管插管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应用及护理经鼻气管插管在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起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确保各项治疗实施的重要环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时间既往认为不宜超过两周,如需留置导管超过两周的宜行气管切开,现对我科203例经鼻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超过两周以上的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3例,年龄18-79岁,其中颅脑外伤95例,高血压脑出血108例,入院时患者的一般情况:深昏迷105例,浅昏迷98例,其中105例入院后先行经口置管,3-5天后改经鼻置管,98例为首选经鼻置管,留置时间17—30天。
2 导管选择选用高容量低压气囊的硅胶导管。
经鼻插管内径比经口插管内径小1mm,一般成人男性选择7-7.5mm的导管,成人女性选用内径为6-7mm的导管。
3 护理3.1气囊的管理3.1.1气囊的充气采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3.1.2气囊的放气气囊常规每4-6小时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每次放气前后给予吸入高浓度氧1-2分钟,气囊放气时病人取半卧位,先吸净口咽鼻中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再吸气管内痰液,以免口咽部分泌物在放松气囊时下行进入气管而发生感染。
3.2气管导管的护理3.2.1每天更换气管导管固定的受力点,注意防止偏移压迫鼻中隔,避免局部受压过久,引起溃烂。
3.2.2每12小时往留置气管导管的鼻孔滴注石腊油3-4滴,以润滑导管鼻腔粘膜,减轻导管对鼻腔粘膜的磨擦刺激,防止粘膜损伤。
3.3气道湿化3.3.1气管内滴注湿化方法:将湿化液从气管的导管口沿导管的内壁滴入。
可采用间歇滴入湿化和持续滴入湿化两种方法。
3.3.2蒸气湿化蒸气湿化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蒸留水或无菌注射水,调节温度在32-35℃。
3.3.3雾化吸入采用雾化吸入对气道进行湿化,效果确切,经过超声或氧气雾化的气体微粒可随患者的吸气到达终未支气管肺泡,在湿化的同时起到稀释痰液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民权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吴阳(河南民权 476800)【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TD)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使用体会。
方法:选取我科自2012年4月~2012年4月间行经皮气管切开的62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2例患者均在床边成功完成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时间3~10min,术后无气胸及皮下出血,后期未见食管损伤、气道狭窄等并发症。
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临床抢救中应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具有良好的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抢救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能提高救治效果、临床并发症少等特点。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神经外科重症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17-82岁,平均 58岁;重型颅脑损伤33例,脑血管意外昏迷 29例,颅脑手术后36例,非颅脑手术26例,其中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10例,脑干出血病人7例,颈椎损伤高位截瘫、急性重度中毒和多发肋骨骨折并创伤性湿肺各2例,其余21例患者均在行经口气管插管5天以上并行机械通气,且预期短时间内不能撤机和拔管的情况下施行了手术,8例病人入院后急诊给予经皮气管切开。
1.2 术前准备向病人家属讲明病情,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躁动病人在重症监护下充分镇静:丙泊酚(50~100mg)或咪达唑仑(10mg)静脉注射。
充分面罩或气管插管内供氧及清理气管插管、
口鼻腔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插气管导管者先将气管导管退至气管切开导管置入穿刺点以上。
1.3 器械和材料本组均使用一次性无菌气管切开套装器械(穿刺套管针、导引钢丝、手术刀、扩张器、扩张钳等),为SIMS Portes 公司生产的器械,气管切开套管直接为7.0mm或7.5mm。
1.4 手术方法患者体位为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后仰,常规消毒铺巾。
以左手指分开固定软骨环,切开定点位于第1或2气管软骨环间隙,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及气管内表面麻醉。
在定位部横行切开全层皮肤1.0~1.5cm。
用5mL注射器抽取2mL生理盐水,连接穿刺套管针,在切口中心点以针尖朝足倾斜45°的方向穿刺。
穿刺进入气管后落空感明显,回抽可以见气体和(或)痰液,即证实进入气管内。
然后退出穿刺针,套管针留置于气管内,顺套管针放入导丝后拔出套管针。
顺导丝穿过扩张器,将扩张器沿导丝斜行向下插入气管内,需注意力度和方向,避免损伤食管,扩张气管前壁,然后退出扩张器。
导丝穿过闭合的专用扩张钳,将扩张钳沿导丝向下斜行插入气管内,反复撑开扩张钳2~3次扩大气管前壁创口,再退出扩张钳,顺导丝穿过已组装好成套带内芯的气管导管,沿导丝推入气管腔内,迅速拔出导丝及气管导管内芯,带气管插管的患者同时拔气管导管,留置气管切开导管,吸出气管内的痰液,气囊充气,将气管套管用用纱带打死结系在颈部,开口纱布垫于套管底板下。
2 结果
本组神经外科重症病人行经皮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为3~10min,平均6分钟;62例中共有8例术后切口创面自套管周围有渗血,4例渗血较少未行任何处理,2小时内出血自行停止,2例加行厚纱布垫于气管套管底板下加压止血,2例因切口长度>1.5cm创面出血明显,行创口缝合;4例术中因病人肥胖、颈短操作时寻找气管困难。
本组未出现气管食管瘘、皮下气肿、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10例因神经外科原发重症疾病最后抢救无效死亡,49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均在气管切开2月内因神经外科原发病好转而顺利拨除气管切开套管,另3例因长期昏迷而长期带管。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常合并意识障碍,容易出现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另外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因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难以咳出,合并呼吸困难,易成为致死并发症,而气管切开作为一项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减少呼吸道生理死腔,降低呼吸道阻力,从而建立一条可靠的人工气道,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1]。
因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DT)可在床边进行,操作时间短,可缩短抢救时间、进一步提高救治效果,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由于操作复杂,耗时较长,组织损伤较大,出血较多,术中术后并发症多而有被具微创特点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代替的趋势。
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因中枢神经受损致呼吸困难,而部分需争分夺秒建立人工气道,且人工气道中无论是经口还是经鼻气管插管都有管路较长,吸痰或排痰较困难,使呼吸道管理难度增大,感染难以控制的缺点,尤其是经口气管插管者,保留时间有限;因部分昏迷病
人牙关紧闭、颈部短而肥胖很难建立经口气管插管;传统气管切开术颈前组织分离多、耗时长、创面出血多,而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生理储备功能有限,抗病能力差,且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对呼吸通道要求较高;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DT)抢救、治疗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所需时间短,手术过程约需3~10min分钟,操作时间、复杂性、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气管切开术[2]。
为避免患者术中躁动、手术刺激引起心、脑血管意外,术前应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下适量镇静和局部充分麻醉是非常重要的。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DT)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抢救及治疗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微创技术,它通过微创扩张气管,实现减少对气管的损伤,此操作简单易行,62例中只有4例因肥胖、颈短操作有困难,但还是在重症抢救室可以克服,这4例主要是病人颈部短、肥胖、术前认识不足、气管插管拔出不够,造成穿刺和导丝置入困难,我们的经验是需将气管插管再向外拔出一些,重新穿刺。
如将气管插管缓慢拔出,经口气管插管至18cm~19 cm, 经鼻气管插管可至20cm~21 cm。
62例病人中有2例在手术操作中一度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考虑原因为操作时过度向下用力,压迫气管人为气道塌陷狭窄造成,后来改进操作方法,加大吸氧流量,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92%。
因此操作旋进扩张器时应注意不可用力向下压迫。
另外,皮肤切口可稍大些,10~15 mm最为合适。
如果切口过小,旋进时皮肤阻力加大,增加了操作时的困难,操作者会不由自主地向下压迫气管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
2例因切口>15mm创面出血,二次创口缝合好转,8例创
口渗血给予处理后渗血停止,因经皮旋转气管切开后颈部组织弹性回缩包裹套管紧密,周围创面组织因持续挤压可起到止血作用,且切口周围无明显潮湿(痰液渗漏),病人护理工作量明显减少。
因为此手术属于对颈前组织钝性扩张分离,所以对颈部组织造成的创伤较小[3],对于合并颈椎损伤或其他原因受体位影响无法采取常规气管切开体位的患者,在抢救及治疗中可作为首选。
经查阅文献有报道: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仍能出现气胸,皮下气肿,气管、食管狭窄等并发症,但在我院神经外科所抢救、治疗实施气管切开的这62例重症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可在临床中仍需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
与传统气管切开术选择纵行切口相比,经皮气管切开术(PDT)选择横行切口,可顺颈部皮肤皱褶开口,扩张进入气管,术后切口自然回缩、瘢痕小且隐蔽,切口比较为康复病人接受。
经皮气管切开在床边即可进行,为紧急抢救病人争取抢救时间,为重症病人减少搬动转运,减少人为意外发生,且不需耳鼻喉专科医师操作,也无需手术室麻醉医师协助,神经外科的医师经简单培训就能完成。
综上所述,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的床旁开放气道技术[4],一般神经外科医生经过短时培训后均能独立完成。
在熟悉掌握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同时,也要求神经外科医师必须具备实施传统气管切开术的能力,以备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失败为抢救、治疗争取时间及机会,进一步提高病人救治率。
为了避免术中修改手术方案,耽误病情,操作者一定要熟练掌握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操作步骤、
技巧及颈前解剖,对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奇翰,余秋根.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09,11(06):675-676.
[2] 于强,陆新宇,李巧玉.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2013,36(29):21. [3] 王铭,张金玲,刘刚.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05):672-673.
[4] 杨光,黄绍宽,林立等.经皮气管旋转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