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零碎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大全
![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5752fc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6f.png)
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大全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大全如何写好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看看吧。
依据系统观点,在知识点结构中,概念是节点,判断是节点之间的联系,案例阐述概念和判断。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大家喜欢!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因具有疏松多空结构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毒气或除味、脱色等;焦炭用于冶铁。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不同单质)。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向下倾斜的试管做为发生装置。
如: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另外还有用双氧水溶液制氧气、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如:o2、co2;难溶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如:o2、h2;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如:h2。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只能用排水法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kclo3—kmno4—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常用方法是:锌粒和稀硫酸(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高中化学零碎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零碎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68ef5201f69e3143329497.png)
高中化学零碎知识点总结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8c8d4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0.png)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形状会随容器变化。
- 气态: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受压会减小体积,降温会液化。
3. 原子与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5.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平衡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化学方程式。
6.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7. 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分为周期(行)和族(列)。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导电,易与金属反应形成化合物。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间的键角和键长决定。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四、酸碱与盐1. 酸- 定义: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2. 碱- 定义: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初中化学零碎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零碎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ecaea1bed5b9f3f80f1c92.png)
初中化学零碎知识总结
化学是一门零碎的学科,虽然归于理科,但是由于知识点很碎,一个
小的知识点不掌握,就会影响整个题的完成,所以,大量的记忆必不
可少,以下是各种化学知识的总结,是必须要掌握的,注意做好区分,希望对各位孩子有所帮助。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二、初中化学之三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七、物质的除杂
八、化学之最
九、有关不同
【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c4cd7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2.png)
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在方程式左侧,生成物在右侧。
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保持原子数和电荷数的平衡。
二、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的以离子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
离子反应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发生交换,形成新的化合物。
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反应。
金属元素通常会与非金属元素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化合物。
例如,钠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钠。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五、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
六、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表示浓度的单位有摩尔浓度、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七、离子反应的电离度离子反应中,物质的电离度是指溶液中电离的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百分比。
电离度越高,反应越强。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
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九、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位置的指标。
十、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有密切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十一、化学元素与周期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周期表是对化学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的工具。
周期表按原子序数、电子结构等特性进行排列。
十二、化学键与化合物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强力作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以上是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化学是一门有趣而重要的科学,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记住化学中零碎的知识的方法
![记住化学中零碎的知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f1693a01f69e3142329447.png)
记住化学中零碎的知识的方法1、把必须记忆的概念,规律和理论编写成顺口溜等便于记忆。
如:(1)金属一般银白色、既能导电又导热,还可延展和压缩,化学性质多活泼,反应燃烧或加热。
(2)对酸、碱、盐溶解性表的记忆:钾钠硝酸盐,全部都溶解。
硫酸去钡铅,盐酸只去银。
氢硫溶位三,溶解钾钠铵。
碱溶有四位,铵钾钠和钡。
(3)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记忆:还原剂风格高,给电子,价升高。
氧化剂品质低,夺电子,价降低。
2.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理解记忆感性的记忆只是使我们停留在表面的、个别的、外部的认识上,这种记忆虽然重要,但只能是初始的记忆,只有真正的理解,把它提高到理性分析能力这一水平,才会获得清晰、持久、牢固的记忆。
例如:在记忆"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时,同学往往记不全,用不好,关键是不理解这个概念。
如果把这个概念进行如下分析就不难记忆了:"任何气体"──说明只适用于气体,对固体、液体不适用。
"标准状况"──指的是温度为0度,压强为1.01×105Pa,决不是其它温度和压强。
"一摩尔"──物质的量必须是1摩尔气体。
"约为22.4升"──是专指1摩尔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
只有这四部分清楚了,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也就基本掌握了。
然后再通过认真动脑,做一些练习题帮助巩固记忆。
练习题如下:①1mol硫酸在标准状况下约为22.4升。
②1mol二氧化碳占有体积约为22.4升。
③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占有的体积约22.4升。
④在2.02×105Pa下N2所占的体积比22.4升。
⑤25℃时氯气所占的体积一定比22.4升大。
⑥1摩尔一气化碳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为22.4升。
通过这样反复训练理解,这样较难的概念一定能记忆清楚,运用自如。
3.将相关的概念列成关联图进行记忆──图式记忆很多知识用图式表示出来,既能便于我们理解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又能够对一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初四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四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bced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7.png)
初四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由同类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水。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
2.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相态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保持紧密排列,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相互吸引力较弱,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气态: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相互吸引力较弱,具有较大的体积和没有固定的形状。
3. 物质的能量变化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其能量也会发生变化。
•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称为熔化,吸收能量。
•液态到固态的状态变化称为凝固,释放能量。
•液态到气态的状态变化称为汽化,吸收能量。
•气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称为液化,释放能量。
•固态到气态的状态变化称为升华,吸收能量。
•气态到固态的状态变化称为凝华,释放能量。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 常见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
2. 常见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硫等。
3. 常见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的离子有氢离子(H+)、氧离子(O2-)等。
4. 化合物的命名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采用元素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的方式表示,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铝(Al2O3)。
三、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例如:2H2 + O2 -> 2H2O2.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置换反应: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相互置换。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化剂或得到还原剂。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有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之分,平衡态指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恒定。
初中化学100个知识点
![初中化学100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13ef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c.png)
初中化学100个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趣味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 100 个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如燃烧、生锈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蒸发、凝固等。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4、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5、蜡烛燃烧实验: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6、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多。
7、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
8、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9、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液体药品用倾倒法,瓶塞要倒放。
10、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12、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1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15、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16、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17、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1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19、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0、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约为1:2。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1e920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d.png)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溶液、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化合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其中,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具有特定的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各种物质保持其自身的性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一种新的物质的产生,其本质是原有物质的分子、离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但其分子、离子结构没有改变。
二、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结构。
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其中,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常以固态存在;非金属元素的导电、导热性差,大多数以气体、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
2.元素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和性能将元素分类。
根据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归纳出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
三、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的物质。
1.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其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元素及其化学结构决定的。
2.分子和离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两大类。
差别在于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而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金属形成的。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进、反应物分子式或离子式所写成的反应式。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要保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类型和数量相等,即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辅导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辅导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9a6f6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e.png)
初中化学辅导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8. 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9.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语言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组成的式子。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3.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的原子数,即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原子或分子。
4.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5.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三、化学反应基础1.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电子转移的反应。
2.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的反应。
4.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替换另一种元素的反应。
5.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光的过程。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3.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五、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仪器: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初中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f89c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f.png)
初中化学考前必背知识点总结下面是初中化学考前必背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常见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实验操作等内容。
一、基本概念1.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的东西。
2.元素: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不能分解为其他物质。
3.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元素按照固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
4.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5.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6.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7.离子:由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具有电荷。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常见金属元素:铁(Fe)、铜(Cu)、锌(Zn)、铝(Al)等。
2.常见非金属元素:氧(O)、氮(N)、氢(H)、碳(C)等。
3.常见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4.常见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等。
5.常见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硫酸钠(Na2SO4)等。
三、常见实验操作1.灯炉加热:将试管或烧杯放在嵌在铁盘上的灯炉上进行加热。
2.水浴加热:将装有试管或烧杯的容器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浴锅中进行加热。
3.滴定:将酸性试液滴入碱性试液或反之,使反应达到等当点,用化学计量法测定物质的浓度。
4.酒精灯加热:将试管或烧杯放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
5.蒸发:将溶液或混合物放在烧杯中,用慢慢加热的方法将溶剂蒸发掉,使溶质残留在容器中。
四、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
2.反应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发生变化的快慢程度。
3.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
4.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等。
五、常见化学方程式1.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强酸+强碱→盐+水2.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酸+金属→盐+氢气3.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水4.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酸→盐+氢气六、常见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室用品1.实验室安全: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和手套,注意防火、防毒,禁止单独操作等。
高中化学零碎的常识积累
![高中化学零碎的常识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d2d7f48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c.png)
高中化学零碎的常识积累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同一列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4. 气体定律:气体的性质可根据气体定律来描述,包括查理定律、波义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等。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原子或离子重新排列的过程,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分解、置换和还原等类型。
高一必修二化学零碎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化学零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22f7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7.png)
高一必修二化学零碎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一必修二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零碎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简要介绍。
1. 元素和化合物1.1 元素: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如氧气(O2)、氢气(H2),它们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1.2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物质。
如水(H2O)、二氧化碳(CO2)。
2. 元素的周期表2.1 原子序数:是一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代表了元素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质子数越多。
2.2 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孟德莱夫于1869年提出的,以原子序数为基础,将元素按照相似的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
2.3 周期和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的排列,组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竖列的排列。
3. 化学键3.1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成立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元素容易失去电子,而另一个元素容易获得电子。
3.2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用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成立的基本条件是,两个元素都容易接受或给出电子。
4. 化学反应4.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4.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将化学反应过程表示出来的方程式。
反应物写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右边。
4.3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等。
5. 酸碱与盐5.1 酸:具有酸性的物质,酸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5.2 碱:具有碱性的物质,碱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5.3 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通常在化学式中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
6. 锌-锌离子电池6.1 锌-锌离子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电池,由锌和锌离子组成。
6.2 锌作为负极,在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Zn → Zn2+ + 2e-6.3 锌离子作为正极在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Zn2+ + 2e- → Zn6.4 锌-锌离子电池通过电子流动从负极到正极产生电流。
高考化学零碎小知识点
![高考化学零碎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e29e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9.png)
高考化学零碎小知识点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许多看似零碎的知识点,但它们却是高考化学的重要考察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零碎小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考化学。
一、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浓度的常用计算方式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和体积分数等。
质量分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摩尔浓度(也称为摩尔浓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体积分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体积分数=溶质溶液体积/溶液的体积× 100%二、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化学中的重点考察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以电子转移为基础,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过程。
一般而言,氧化反应是电子的失去,还原反应是电子的获得。
氧化还原反应需要了解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氧化态、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态是原子或离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数目,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上的位置进行推断。
氧化剂是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往往以右上角写出其氧化态。
还原剂是能够还原其他物质的物质,在方程式中常常以右下角写出其氧化态。
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平衡中,需要遵循以下规则:电子数相等、原子数相等、电荷相等,同时还要注意原子和离子的平衡。
三、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反应方程式中,酸以H+离子(质子)的存在形式存在,碱以OH-离子的形式存在。
当酸和碱的当量比为1:1时,酸碱反应为中和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的概念包括酸碱的浓度、酸碱的中和反应滴定计算、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等。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电荷相互吸引力形成的,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键,可以进一步分为单键、双键、三键等。
九年级化学零碎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零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9a4c8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5.png)
九年级化学零碎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主要包含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下面将结合这些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物质与分子1. 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离子组成,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元。
2. 常见物质的分子结构:水的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H2O),二氧化碳的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CO2)。
3. 常见物质的离子结构:氯化钠的晶体由一个钠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组成(Na+Cl-)。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2.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物质。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系数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例如:2H2 + O2 → 2H2O。
三、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相同类型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不能分解为更简单物质。
2. 常见元素:氧、氢、碳、氮、铁等是常见的元素。
3. 化合物的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常见化合物:水(H2O)、二氧化碳(CO2)、盐(NaCl)等是常见的化合物。
四、化学键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力。
2. 共价键: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如氧气分子中的氧气键。
3. 离子键: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键。
4. 金属键:金属中的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键。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2.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3. pH值: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指物质中的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2. 氧化与还原:氧化是指物质丧失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高一化学零碎知识点
![高一化学零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595f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c.png)
高一化学零碎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许多零碎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看似简单,但却是构成化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结合一些例子来介绍一些高一化学零碎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布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础工具之一。
我们常常听说“周期性变化”,这实际上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
比如,同一周期上的元素,其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同一族的元素,其化合价多呈现一致的规律。
周期表的学习是理解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化学中其他知识的基础。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方程式是记录物质变化的表达方式。
但是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通常不会严格按照化学方程式的比例转化。
这就需要引入平衡的概念来描述反应的状态。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反应速率相等。
平衡是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中的反应控制和环境中的化学平衡等。
3. 酸碱理论酸碱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我们常说的酸味和碱性指的就是酸碱性质。
在酸碱理论中,有多个理论可以互相补充,如阿亨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酸碱理论等。
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涵盖了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滴定等实验操作。
了解酸碱理论和酸碱反应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相关实验的操作原理非常有帮助。
4.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化学键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根据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化学键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电荷吸引而形成的键;共价键是指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键;而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键。
了解化学键和其特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以及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一种常见反应类型。
化学零碎知识点高三
![化学零碎知识点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b09243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f.png)
化学零碎知识点高三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涉及的知识点众多且复杂。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逐渐掌握和巩固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带你回顾并整理高三化学的零碎知识点,以便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快慢程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最主要的因素,温度升高能加快反应速率,因为反应物的分子动能增加,相互碰撞的频率和能量也增加。
此外,控制浓度和表面积也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时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但反应依然在进行。
在化学平衡中,有平衡常数的概念,平衡常数K用于描述反应物浓度的相对量。
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类反应。
其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被称为氧化剂,而发生还原的物质被称为还原剂。
四、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的特点是产生H+离子,碱的特点是产生OH-离子。
当酸和碱混合时,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形成相应的盐。
五、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吸引力,用于维持分子和化合物的结构。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它可以根据电子对的共享程度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相互吸引。
六、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及其他非金属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高三化学中,学生需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遵循IUPAC命名法,通过对化合物结构中的官能团、取代基和碳原子链的编号等进行命名。
七、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在高三化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化学反应、探究化学原理。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6ef1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e.png)
初中化学知识要点整理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基本理解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下面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知识要点整理。
1.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下,分子排列紧密,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下,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较弱,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下,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弱,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常见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组成的纯净粒子组成,如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如溶液和混合气体。
3.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
4.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常见元素有氧气、氮气、碳和水。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支持燃烧;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用于制造化肥;碳是一种黑色固体,可以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由氢和氧组成。
5. 分子和原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如H₂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和离子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6.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物质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化学反应的特点包括质量守恒、能量变化、化学键的打断和形成等。
7.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酸是指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H⁺离子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相应的盐。
8. 溶液和溶剂:溶液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体系。
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Φθ(Mn+/M) < 0的金属,可与非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反应;Φθ(Mn+/M) > 0金属只与氧化性酸反应。
2:电负性减小,半径增大, 失电子能力递增,还原性增强。
除HF外, 其它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
3:酸性: NH3 < H2O < HF。
4:离子的电荷越高,正负离子的核间距越短,晶格能就越大。
5:离子电荷小,半径大,离子势小,溶解度小。
6:解离能就是单质的键能。
7:好多现象都可以用:氟的半径小,电子斥力大,可以抵消能量来解释。
8:原子获得电子后会放出能量。
9:氧化性强弱是由1/2X2 + e = X-的难易决定的10:氯、溴、碘的含氧酸在酸性介质皆为强氧化剂,而在碱性介质中氧化性减弱;Cl2,Br2、I2、ClO-、BrO-、IO-都不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易歧化,而XO3-在碱性介质中稳定不易歧化。
11:S是溶解度。
12:卤素单质有强氧化性,卤素离子有还原性。
13:F不发生歧化反应,因为不能生成正氧化态的化合物。
14:卤化氢溶于水是氢卤酸。
15:卤化氢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但HF除外,因为有氢键。
16:熔沸点是是三态的变化,热稳定性是受热分解情况,即分解为单质。
17:卤化氢的还原性也就是卤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也就是失电子能力。
18:除氟外,卤素电负性都比氧小。
19:次卤酸、亚卤酸为弱酸;卤酸、高卤酸(除碘酸、高碘酸)为强酸20:含氧卤酸盐,HXOn:n↑, X-O键数目↑,断开所需能量↑,稳定性↑氧化性↓21: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22:同一卤素,随X原子氧化数升高,氧化能力减弱23:氧化性越强,稳定性越差24:同一卤素含氧酸的稳定性比相应盐的稳定性差25:半径小,两原子间斥力大。
26:O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生成双键的倾向强.27:O2结合两个电子形成O22- ,过氧根(Na2O2),O2结合一个电子形成O2- ,超氧根(KO2),O2失去一个电子形成O2+ ,二氧基阳离子28:对于同一元素的氧化物,高价的酸性强于低价的酸性。
29: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的酸性最强,左下角碱性最强。
30:过氧化氢有氢键,沸点高,熔点和水一样,31:H2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一般以氧化剂为主,还原产物为H2O ,H2O2作还原剂,氧化产物为O2 32:S2- 负电荷高,半径大.变形性、极化作用都大。
离子极化导致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溶解度变小,化合物颜色加深。
33:硫化物易水解,呈碱性,最易水解的化合物:Cr2S3和Al2S334:SO2与一些有机色素结合成为无色的化合物(时间长又复原)。
SO2使品红褪色----鉴别SO2 (SO2与Cl2、H2O2、O3的漂白作用不同)35:HSO3-盐均易溶,SO32-盐除ⅠA盐易溶外,其余正盐均微溶36:纯H2SO4无色油状液体,H2SO4分子间存在氢键, 为高沸点酸,难挥发。
37:Au 、Pt不与浓H2SO4作用,Fe、Al 、Cr遇冷的浓H2SO4发生―钝化‖现象38:稀H2SO4的氧化性是H+的氧化性, 浓硫酸的氧化性是S的氧化性。
39:稀H2SO4中主要以H+、SO42-存在, SO42-结构对称,稳定性强,氧化性弱;而浓H2SO4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对称,稳定性差,氧化性强。
40:氧化性: 浓H2SO4 > H2SO3>稀H2SO441:硫代硫酸钠在药剂中常作解毒剂,可解Cl2、重金属离子及氰化物中毒。
S2O32- + CN- = SO32- + SCN-42:氧气是顺磁性。
43:绝大多数硫的含氧酸分子中S原子作sp3杂化,SO2是SP2杂化,44:N-N单键键能比P-P键小;氮原子间易于形成强的 键;(因为氮原子半径最小,p-p重叠程度大,键稳定)45:与O、F相似,N有形成氢键的倾向46:一般分子中π键活泼。
但氮中π2p 能量低于σ2p 能量,使N2更稳定。
N ≡N 键能是N-N 键能的6倍。
47:工业上制取氮气用分馏液态空气法。
48:室温下,N2很不活泼,常作保护气体。
高温下,N ≡N 键断开, N2显出化学活泼性。
49:使三重键削弱,N2分子被―活化‖——―固氮工程‖50:(碱) NH3 N2H4 NH2OH HN3 (酸)51:氢化物的酸碱性取决于与氢直接相连的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 电子云密度越小,酸性越强,碱性越弱。
52:氨解反应:盐的阳离子与NH3电离的NH2-结合,盐的阴离子与NH3电离的NH4+结合53:奈斯特试剂(K2HgI4+KOH 混合溶液)。
53:肼的两孤对电子排斥,使N-N 稳定性降低。
N2H4稳定性小于NH3 。
54:肼是液体,有氢键,与水互溶。
55:N3-为拟卤素离子(似X-)例: AgN3、Pb(N3)2、Hg2(N3)2均难溶于水。
似AgX (X = Cl 、Br 、I)。
56:肼可以看为一个氨的一个氢被NH2取代。
57:NO2比HNO3氧化性强。
58:亚硝酸盐遇到蛋白质可形成,亚硝酸铵,可引起消化系统癌症。
59:亚硝酸盐有毒,大部分无色,易溶于水 (AgNO2浅黄色不溶)。
60:纯HNO3 是无色液体, 与水任意互溶,浓HNO3(16 mol·L-1)棕色(含挥发NO2 ),易挥发61:稳定性:NO3->HNO362:HNO3分子内存在氢键, 对称性差,不稳定63:HNO3越稀,金属越活泼, HNO3被还原的氧化值越低。
64:贵金属Au 、Pt 、Rh 、Ir 和Ta 不与HNO3反应65:王水是浓硝酸:浓盐酸=1:366:白磷比红磷活泼67:68:红磷与KClO3摩擦着火----火柴69:磷化物做杀毒气体,尤其是PH3.70:PH3的碱性比NH3还弱,只有最强的酸才可以与此反应。
71:P4O10有极强吸水性、脱水性,可使H2SO4、HNO3脱水变成最高价氧化物和磷酸。
72:P4O10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73:纯H3PO4: 白磷燃烧-------- P2O5 -----------H3PO474:H3PO4是三元中强酸。
75:次磷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磷酸。
76:通常,同一元素,高价酸的酸性强,但磷的含氧酸例外,H3PO4酸性最弱77:砷分族不溶于稀酸,但和硝酸,热浓硫酸,王水反应78:砷具有两性,可以和碱反应,锑和铋不行。
79:AsH3(胂):80:三价砷分族有还原性,五价砷分族有氧化性81:次磷酸及其盐能将Ag+, Cu2+等离子还原为金属,还可把冷浓H2SO4还原为S82:偶极距小了,分子极性小。
83:CO 看作是甲酸HCOOH 的酸酐84:CO2中C 与O 键长处双-叁键之间,但仍用双键表示,非极性分子85:CO2加压易液化,固态―干冰‖,易升华,制冷剂86:CO2灭火器不可用于活泼金属Mg 、Na 、K 等引起的火,可用沙子灭火87:同一族金属的碳酸盐稳定性从上到下增加88:稳定性:H2CO3 < MHCO3 < M2CO389:同一周期金属,从左到右,碳酸盐稳定性降低90:金属极化越强,碳酸盐稳定性越差91:大而透明的棱柱状石英为水晶92:无定形二氧化硅为多孔性物质,可作吸附剂。
93:纯SiO2硬度大、熔点高、高温加热不再是晶体,而是玻璃化红磷白磷黑磷隔绝空气高温高压−−−−−−→−−−−−−←︒C 40094:实验室玻璃瓶盛NaOH久了会―长毛‖95:化学式SiO2·xH2O或mSiO2·nH2O。
无色透明或乳白色颗粒,具有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吸湿量能达到40%左右。
用于气体干燥、气体吸收、液体脱水,吸附剂96:普通玻璃:Na2SiO3·CaSiO3·4SiO297:水中花园的原因:硅酸盐具有半透膜的性质,当加入些盐时,立即在盐表面形成MSiO3半透膜,膜内浓度大,水透过膜进入内部,使原膜涨大到一定程度,破裂,新膜又形成,使―草‖―树‖沿一定方向生长98:C-C 键能大,烷种类多,可形成长链,Si-Si 链短(≤15个Si),硅烷种类少99:Si是亲O、亲F元素100:金刚石,高熔点,高沸点,高硬度,不导电,化学性质不活泼。
101:CO2是非极性分子。
102: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硅主要用在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半导体材料,还可制成太阳能电池、变压器铁芯等。
103:硼亲氧,能从稳定的氧化物中夺取氧,104:铝为银白色金属,质软,有延展性105:Al在冷浓H2SO4 、浓HNO3中―钝化‖106:硼烷:BnHn+4 类(较稳定)BnHn+6 类(不稳定)107:BN具有石墨型晶体结构(层状)------白石墨108:(BN)x为绝缘体,而石墨为导体109:BN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可作耐高温材料110:挥发性硼酸酯燃烧有特征的绿色火焰----鉴定硼酸根111:宝石的本质是三氧化二铝,透明氧化铝晶体含不同杂质而呈现鲜明颜色。
112:臭氧化物均为强氧化剂113:离子化合物溶解度与其晶格能成反比114:NaOH和KOH称为苛性钠(又称烧碱)和苛性钾, 具腐蚀性115:NaOH,Ca(OH)2常作干燥剂116:焰色反应的原因:元素原子结构不同,发出不同波长的光117:晶格能大小影响---晶格能大(吸热),溶解度小118:水合能大小影响---水合能大(放热),溶解度大119:一般阴、阳离子半径相差大的比相差小的易溶。
即―相差溶解‖ 规律120:CaCl2是干燥剂,CaCl2不能干燥NH3, 乙醇。
(与NH3, 乙醇形成加合物)121:明矾K2SO4.Al2(SO4)3*24 H2O。
即:(KAl(SO4)2·12H2O)122:复盐溶解度小123:Li, Ca等同N2生成氮化物-----除气剂124:因为碱金属特别活泼,很容易与其它物质反应形成化合物,所以自然界不存在游离的碱金属。
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容易与地壳或空气中的酸性物质如SiO2 、CO2等结合生成相应的含氧酸盐,故自然界也不存在它们的氢氧化物。
125:金与HNO3,浓H2SO4不反应,但Au可溶于―王水‖126:CuX2易溶于水, CuI2不存在,127:CuSO4·5H2O 蓝色,俗名胆矾或蓝矾128:CuSO4·5H2O同石灰(CaO)混合得到波尔多液,用于果园杀虫、杀菌129:硫化铜不溶于稀酸,但溶于热的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30:在气态Cu(I)比Cu(II)稳定;在水溶液由于Cu(II)水合热大,Cu(II) 比Cu(I)稳定131:AgOH,白色, 常温下极不稳定,立即脱水为Ag2O132:银氨溶液‖在气温较高时一天内可形成强爆炸的叠氮化银,Ag(NH3)2+ →AgN3133:Hg与S接触即反应,Zn与S共热反应134:汞有毒,若汞撒落,先将其收集起来,不能收集的要用硫磺粉覆盖,使汞转化为硫化汞135:锌族氧化物均不溶于水,是共价化合物136:ZnO 是两性氧化物, CdO,HgO是碱性氧化物137:Zn(OH)2 是典型两性,类似于氢氧化铝138:Hg2Cl2 也叫甘汞139:锌族离子为18e结构,具有很强的极化力与明显的变形性,有较强生成配合物能力140:Hg22+不易形成配合物141:IIIB至VIIIB族(不包括镧以外的镧系和锕以外的锕系),称为过渡金属,即d区元素,共六族,八个纵列,25种元素142:强氧化性的元素具有低稳定性143:镧系收缩就是镧系元素的原子(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