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鹿柴》教案
2023最新-古诗《鹿柴》教案9篇
![2023最新-古诗《鹿柴》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c923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7.png)
古诗《鹿柴》教案9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古诗《鹿柴》教案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总之,认真学习新课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担任八(3)、(4)班英语教学工作。
两班情况稍有不同,(3)班学困生较多,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已经没有了兴趣。
如:葛宁、张宁、赵志东、王海龙等没有好的学**惯,王芳、杨新颖、李俊龙、李俊峰等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非常差。
但有一部分尖子生,如:杨中昊、闫伟、**、徐婷婷、李明浩、杨中鹏等。
每次考试的平均分都有5分左右的差距。
(4)班学生整体情况稍好,学困生比(3)班少一点,如:李昊天、高鹏、詹洪宇、张辉等。
尖子生有李陈杰、张文静、何宇华、郭立银、张宏亮等。
中等生比(3)班稍多。
两班整体情况: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三、具体措施:1、充分利用手中和网络资料备好课,充足的精神上好课。
做好课后辅导。
2、要求学生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培养语感。
3、每天记当日学过的单词或对话,每日进行检查。
利用学习小组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4、充分利用好早自习:规定早读内容,加强**,保证早读效果。
幼儿园《鹿柴》的教案
![幼儿园《鹿柴》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8e301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d.png)
幼儿园《鹿柴》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记《鹿柴》这首古诗词的内容与知识点。
2.培养幼儿说、唱、动的综合表达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鼓励幼儿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通过诗词朗诵和互动游戏,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鹿柴》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鼓励幼儿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想象一下,在大山深处,一个田野旁边有一个小木屋,里面有一群小动物和一个老猎人。
询问幼儿老猎人会做什么事情?小动物会与老猎人做什么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参与性。
2.朗读诗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鹿柴》的诗词,并朗读该诗,介绍作者和背景资料。
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重点聆听鹿柴与老猎人在田野边唱歌的部分。
3.诗歌唱和互动游戏教师带领着幼儿用手拍打节拍唱歌,“唱”出田野里那份自然、和谐的美好。
唱完后,教师再次启发幼儿想象,安排互动游戏,教师分别装扮成老猎人和鹿柴,让幼儿与老猎人和鹿柴对话,了解他们在诗歌中的角色和情感。
游戏能引导幼儿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创造与表述教师让幼儿自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诗中表现的内涵和情感。
可以要求幼儿通过画画、模写、朗诵、写小作文等方式,自由创作。
四、教学评价以幼儿的创作作品为表现形式,教师以及其他家长和同学共同评价,在展示作品时逐一上台,让每位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小作文或其他表达形式为整个班级展示这堂课学习中最快乐的部分。
五、教学后记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不仅幼儿们熟悉了《鹿柴》这首诗词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创作力、表达能力、想象力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d62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2.png)
古诗《鹿柴》教案教案:《鹿柴》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鹿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鹿柴》。
2. 理解《鹿柴》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鹿柴》;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鹿柴》。
提问:你们知道诗人王之涣吗?谁来说说他的其他作品。
3. 诗文讲解: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什么?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提问:你们能用诗中的生字词造句吗?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鹿柴》,注意语气、节奏。
提问:谁能背诵《鹿柴》?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诗文《鹿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鹿柴》。
(2)用生字词造句。
(3)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2. 答案:(1)《鹿柴》(2)示例:我在公园里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它们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文《鹿柴》,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鹿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鹿柴》。
古诗《鹿柴》省级优秀教案3篇
![古诗《鹿柴》省级优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e4ca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c.png)
古诗《鹿柴》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请学生当小老师,激起学生的热情:1、教者面露难色,向学生请求帮助:同学们,昨晚老师新学了一首古诗,可是遇到了不少难题,你们谁愿意当我的小老师,帮我解决这些难题啊?2、煽情语:这么多人愿意做我的小老师啊,老师真高兴,这节课我一定能学到很多知识啦。
你们可要认真动脑筋,把你们懂得的知识都教给我啊。
(教者与学生换位,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调动起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会更高。
)二、师生共同学习古诗:(一)、引出诗题:1、老师边板书边向学生请教:昨晚老师学的这首诗的名字是鹿柴(只板书,不读出),可是,这两个字该怎么读呢?谁能帮我注上音?(请一位小老师上台注音,其他同学给自己当小老师,在课本上注音。
)2、请上台注音的同学介绍:你真能干,可是你是怎么知道“柴”字在这里要读“zhài”的呢?3、问其他同学:你们又是怎么知道这个读音的呢?(查字典、看课本里的注释、查课外参考书、问同学、在家自习时问爸爸妈妈等)(“怎么知道”其实就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介绍“怎么知道”的途径,是为了不露声色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
)(二)、师生一起学习读通、读好诗句:1、老师练读诗句:这首诗我已经读过好几遍了,可不知读得好不好,你们给我当评委吧,评一评我能得多少分?2、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呢?怎样才能读得好一些?请小老师们先讨论讨论,然后给我提提意见好吗?3、请部分小老师发表意见,并按自己的理解做范读。
(范围尽可能地大,真正做到读通读透,让学生在不断改进朗读的过程中自悟诗的意境)(学生评老师、教老师,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事,他们会特别认真的对待和研究,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鹿柴教案幼儿园古诗
![鹿柴教案幼儿园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4beaaa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e.png)
鹿柴教案幼儿园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集》,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常选篇目。
教学内容包括诗的全文理解、诗意阐释、作者背景介绍、诗句解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鹿柴》。
2. 使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的韵味。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熟练背诵、诗句解析、诗意阐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古诗学习单、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描绘《鹿柴》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鹿柴》这首古诗。
2. 诗的全文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释诗句,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3)讲解作者王维的背景,了解其创作风格。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分析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讲解“空山”和“人语响”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深层含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鹿柴》。
(2)完成古诗学习单,对诗句进行解析。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书写《鹿柴》全文,右侧展示诗句解析。
2. 在黑板上画出诗中的意象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用自己的话描述《鹿柴》的意境。
答案示例:《鹿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深山景象,虽然未见人影,但隐约可闻人声,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
2. 作业题目:请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短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鹿柴》,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课后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疑问和不足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f64da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9.png)
2024年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鹿柴》这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鹿柴》这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
2.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鹿柴》古诗配图、古诗动画视频。
2.纸质卡片:诗句卡片、生字卡片。
3.古筝音乐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诗人王维吗?他有一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叫《鹿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1.出示课件,播放《鹿柴》古诗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2.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
“空山不见人”:描述了一个寂静的山谷,看不到任何人。
“但闻人语响”:只听到远处传来的人声。
“返景入深林”:夕阳的余晖照进深深的树林。
“复照青苔上”:阳光再次照在青苔上。
3.让学生自读诗句,注意生字的读音。
4.配合课件,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5.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指导。
(三)深入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组讨论:你觉得诗人在创作《鹿柴》时,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四)拓展活动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鹿柴》中的画面。
2.学生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古诗,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2.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分享《鹿柴》这首古诗,并背诵给家长听。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鹿柴》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古诗鹿柴教案
![古诗鹿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604b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d.png)
古诗鹿柴教案古诗《鹿柴》教案鹿柴,这是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短篇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山野间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正忙着割柴。
通过对老人的观察和与老人的对话,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简洁、深刻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赏析《鹿柴》的开篇便以一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引起读者的兴趣。
这句话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山野的宁静和寂静。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一个老人正在劈柴的场景。
老人劈柴的动作轻盈而有力,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诗人通过对老人劈柴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与老人进行了一段对话。
诗人问老人为何在此劈柴,老人回答说是为了养鹿。
这里的鹿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纯洁,与老人的劈柴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人的回答使诗人更加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联系。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野场景。
通过对老人和自然的描写,诗人传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朴素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引起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鹿柴》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通过展示一些山野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2. 诗歌赏析让学生朗读整首诗,然后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3. 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鹿柴》的作者王之涣,以及此诗的创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在唐代的一个秋天创作的,作者在山野间遇到了一位老人,受到了启发。
4. 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5. 主题与情感让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6. 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探讨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鹿柴》课文教案
![《鹿柴》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151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e.png)
《鹿柴》课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鹿柴》一文。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鹿柴》的背景及意义,学习生字词,掌握古诗的朗读与鉴赏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鹿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古诗的背景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鹿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鹿柴》,掌握生字词,学习古诗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课题《鹿柴》。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鹿柴》,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确保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鹿柴》的背景及意义,分析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一道关于《鹿柴》的鉴赏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鹿柴》2. 板书内容:生字词古诗意境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鉴赏方法,分析《鹿柴》的意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表达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古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鹿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
![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8b85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9.png)
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适宜呢?下面是WTT整理的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有所帮助。
大班古诗《鹿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4、让幼儿尝试表达故事,开展幼儿的语言才能。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才能。
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根底上,老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小班古诗《鹿柴》教案
![小班古诗《鹿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a73fc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3.png)
小班古诗《鹿柴》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鹿柴》。
内容:王之涣的《鹿柴》。
诗文内容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鹿柴》。
2. 学生能够理解《鹿柴》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鹿柴》中的意境和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鹿柴》的意境的理解和表达。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鹿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科书。
学具: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讲解,引入《鹿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人王之涣和这首诗的背景。
2. 讲解:教师讲解《鹿柴》的诗文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鹿柴》,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4. 背诵: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鹿柴》,要求学生正确地发音和停顿,注意语气的变化。
5. 练习: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鹿柴》中的意境和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鹿柴》诗文。
设计: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鹿柴》的诗文,字体要清晰,字迹要工整。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将《鹿柴》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名确认。
答案:《鹿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对《鹿柴》的理解和背诵的情况,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学习《鹿柴》对古诗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鹿柴》的内容为王之涣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通过描绘空山的静谧和夕阳的余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并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细节解析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鹿柴》: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熟悉诗的韵律和节奏,掌握诗文内容。
2024年2023年度古诗《鹿柴》教案
![2024年2023年度古诗《鹿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cbab8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a.png)
2024年2023年度古诗《鹿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鹿柴》。
该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深秋山林中鹿柴的宁静美景。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鹿柴》,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鹿柴》,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秋天的山林画作,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鹿柴》,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讲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分析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分析: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让学生了解古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鹿柴》2. 诗句及解释3. 诗歌韵律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所学的诗歌韵律知识,创作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短诗。
2. 答案示例:秋风轻拂黄叶舞,晨露滋润菊花香。
山水如画皆可爱,唯愿时光停留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秋天景色的古诗,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韵律结构分析。
2. 学生的诗歌创作实践。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韵律结构分析1. 解释“仄起平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
2024年人教版三上古诗诵读《鹿柴》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上古诗诵读《鹿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1683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c.png)
2024年人教版三上古诗诵读《鹿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鹿柴》这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2.培养学生通过诗句描绘出诗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和默写《鹿柴》。
2.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描绘和诗人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鹿柴》这首诗的题材和主题。
第二环节:诗句解析1.让学生自主阅读《鹿柴》,初步感知诗句。
2.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空山不见人:描述鹿柴的宁静,强调“空”字,让学生想象一下空山的景象。
但闻人语响:突出“但”字,表现诗人对鹿柴美景的惊喜。
返景入深林:引导学生理解“返景”和“深林”的关系,描绘诗中的画面。
复照青苔上:强调“复”字,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环节:意境描绘1.让学生根据诗句,尝试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2.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描绘,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第四环节: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鹿柴》这首诗的感受。
2.教师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
第五环节: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集体背诵《鹿柴》。
2.组织默写比赛,检验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鹿柴》。
2.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
3.搜集王之涣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句解析、意境描绘、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鹿柴》这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诗句解析空山不见人: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回答“没有人”,教师引导:“对,‘空’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仿佛我们能听到山谷中回荡的静谧。
2023年度古诗《鹿柴》教案
![2023年度古诗《鹿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102d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e.png)
2023年度古诗《鹿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中的《鹿柴》。
本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深秋傍晚时分,山林中鹿柴附近的幽静景色。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歌的字、词、句解释,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等。
3. 诗歌的意境、韵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鹿柴》这首古诗的字、词、句,理解其意境和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韵律美的感悟。
2. 教学重点:字、词、句的解释,诗歌的整体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深秋山林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精讲课文:a. 介绍作者及背景。
b. 字、词、句解释。
c. 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意境,分享学习心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
7. 朗读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鹿柴》2. 内容:a. 作者:王维b. 诗句解释c. 诗歌意境d. 韵律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描绘一幅你喜欢的自然景色。
2. 答案示例:深秋的傍晚,夕阳映照在湖面上,金色的波光闪耀着。
湖边的树木,叶子已经泛黄,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课后阅读王维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
b. 搜集其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
幼儿园古诗教案模板鹿柴
![幼儿园古诗教案模板鹿柴](https://img.taocdn.com/s3/m/a9a674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0.png)
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材来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古诗《鹿柴》,理解古诗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表演、绘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大意。
2. 学会古诗《鹿柴》。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1. 古诗《鹿柴》教材。
2. 课件或图片。
3. 朗读古诗的音频。
4. 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古诗《鹿柴》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古诗内容。
二、学习古诗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鹿柴》,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师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大意。
3. 学生跟读古诗,加深对古诗的记忆。
三、拓展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古诗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2. 学生分组讨论,将描绘的画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鹿柴》的内容,总结古诗的大意。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通过学习古诗所得到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朗读古诗《鹿柴》,加深对古诗的记忆。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物,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表演、绘画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鹿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鹿柴教案王维范文
![鹿柴教案王维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e524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c.png)
鹿柴教案王维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鹿柴》这首诗;(2)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3)掌握王维的诗歌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鹿柴》;(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王维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感悟;2.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鹿柴》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鹿柴》,了解诗作者王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诗歌,分享学习心得;(2)介绍《鹿柴》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鹿柴》;(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节奏、情感等。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2)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品味诗歌(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字词,如“空山”、“落日”等;(2)讨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如意境、意象等。
5.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鹿柴》,写一篇关于王维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王维诗歌的艺术价值,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古典诗词。
7. 课后作业(1)背诵《鹿柴》;(2)写一篇关于王维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3)搜集其他王维的诗作,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鹿柴》的情况,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王维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幼儿中班古诗鹿柴教案
![幼儿中班古诗鹿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f75f38650e52ea551898db.png)
幼儿中班古诗鹿柴教案【篇一:《鹿柴》教学设计】《鹿柴》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教学案例诸城市石桥子镇祝家楼小学陈金华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意思。
(3)、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古诗《鹿柴》教养方面: 1、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
2、会写4个字。
3、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的情感。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鹿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首古诗,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个别词语古今的不同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鹿柴》这首诗的相关教学资料,下载了很多教案作参考,对诗中的“柴”与“景”进行了正音,并知道了王维的诗竟是这样的富有深意。
是一首情、景、画高度融合的佳作。
我想: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诗句,才能看到诗作后面那幅别致的画面,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更深层次领会这首诗。
四、教学方法本课是一篇诗作,短短二十字便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幽暗静谧的山林。
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发挥想象,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
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唯有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齐读,师生合作读,赛读、默读等,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再到提高的认知过程。
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相信学生一定能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而教学难点的突破,我准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先自己品味,再进行诗文意境录像的播放,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山林之美与幽静,更深层的去领会与体味。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古诗,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以及精练的语言,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大班古诗《鹿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班古诗《鹿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05061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d.png)
大班古诗《鹿柴》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鹿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朗读《鹿柴》,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解说《鹿柴》的意思。
4. 学生能够通过《鹿柴》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鹿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朗读《鹿柴》,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份《鹿柴》的复印件,每人一份。
2.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中国古代的风景和农耕生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张图片,展示中国古代的风景和农耕生活。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风景?你们知道这种生活方式吗?二、学习(25分钟)1. 将《鹿柴》的复印件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先自己静读。
2. 引导学生读诗,并解读诗中的生词和词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的意思。
3. 学生跟读诗歌,纠正发音和语调。
4. 分组朗读,让学生互相听读,借鉴对方的朗读方式。
5.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课堂讨论,进一步理解诗中描述的风景和生活方式。
三、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解说《鹿柴》的意思。
2. 选几名学生上台朗读诗歌,并在全班面前解说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四、拓展(10分钟)1. 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例如王维、杜甫等,让学生了解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提供一些古代诗歌的资料,并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和欣赏。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习《鹿柴》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导入时老师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整理自己对《鹿柴》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短文。
七、板书设计:大班古诗《鹿柴》教案1. 教学目标:- 理解《鹿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朗读《鹿柴》,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 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解说《鹿柴》的意思。
幼儿园古诗鹿柴教案
![幼儿园古诗鹿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cf42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9.png)
幼儿园古诗《鹿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鹿柴》的基本情节和感情色彩;2.能朗读出古诗《鹿柴》;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动物的热爱和认知,培养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古诗《鹿柴》;2.山林、鹿等自然界事物。
三、教学步骤1. 导入(3分钟)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等,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
2. 欣赏(5分钟)老师饱满地朗诵古诗《鹿柴》,并向孩子们呈现鹿柴的图画,帮助幼儿对古诗内容进行理解和感受。
3. 教学(10分钟)1.朗读古诗《鹿柴》,让幼儿跟读;2.分析古诗《鹿柴》的基本情节和感情色彩;3.教授课文生词及基本词汇。
4. 模仿(8分钟)1.让幼儿模仿朗读古诗;2.让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诵,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5. 拓展(10分钟)1.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其对自然界的热爱;2.通过观察或图片,了解更多的自然界事物,如动物、植物等。
6. 复述(4分钟)让幼儿复述教师所讲述的古诗《鹿柴》的情节和基本词汇,并让幼儿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教学法:通过双向交流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2.朗诵教学法: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诵,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诵和自由表达的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鹿柴》,同时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需要更加丰富和生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模仿环节需要分组进行,以便老师更加关注幼儿的表达情况;3.整节课的时间需要控制在30分钟以内,以满足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鹿柴》(古诗)
![《鹿柴》(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693e0ff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f.png)
中班古诗教案:《鹿柴》鹿柴zhài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yǐnɡ入深林,复照青苔tái 上。
一、活动目标1、学习古诗内容,了解古诗大意。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感受诗中山林空旷、安静的美好意境。
4、拓展识字:空、照、青二、活动准备《鹿柴》教学ppt ,古筝曲音乐三、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理解诗题。
1、情景带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
他多才多艺,写诗作画都很擅长。
他的诗很多都是描写山水风景的,画面感很强,读着他的诗呀,好像就能看见一幅画一样。
被人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王维的脚步,一起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2、出示鹿柴的景色图片,让幼儿对鹿柴有初步认识。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是我们国家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鹿柴风景区。
小朋友们看了鹿柴的风景,你觉得鹿柴这个地方怎么样?(幼儿自由回答)(二)完整欣赏古诗,体会古诗描绘的情景。
1、出示古诗配画师:大诗人王维游览到这里的时候,也和大家一样,觉得这里风景优美。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鹿柴》。
2、教师有韵律地诵读古诗,幼儿欣赏。
(三)逐句欣赏古诗,进一步理解古诗意境。
1、欣赏诗句“空山不见人”师:空旷的山林里看不见其他人的身影,望过去都是绿油油的小草、大树,时不时还有几片树叶静悄悄的落下,小蝴蝶安静的飞舞着。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鹿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安静、轻松、平静)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像成大诗人王维,现在你就站在鹿柴中,试试读出“空山不见人”的安静、悠闲的感觉。
2、欣赏诗句“但闻人语响”师:诗人王维虽然在山林里并没有看见人,但是隐隐约约,听见山林深处传来人说话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如果我看不见这个人,但隐隐约约能听见他的声音,这个人是离我是近是远呢?(离得远)那声音从远的地方传过来,是很响亮清楚的声音还是轻轻的回声?(轻轻的回声)师:既然是远处传来的声音,我们就要读出安静、轻轻的感觉——但闻人语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名称:古诗《鹿柴》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2.教育幼儿要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活动准备:
绘本大书《鹿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大书《鹿柴》。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欣赏
二、翻阅大书《鹿柴》,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第一页是“山景图”:“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诗句解读:傍晚,王维来到鹿柴附近,在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只偶尔听得见山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
2.第二页是“夕阳山景图”:“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诗句解读:夕阳的余晖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绿的青苔上。
3.教师完整示范读古诗《鹿柴》。
4.幼儿齐读、分组诵读古诗。
5.小结:这首山水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美丽的幽静的景色。
三、出示大书《鹿柴》中“山景图”,教育幼儿要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教师:森林里的树、小草长得绿绿的,很好看。
你们知道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吗?(帮助小花小草浇水、不摘花,不摘树叶等。
)
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到户外花园进一步观察植物的生长,每天帮助植物浇水。
附: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