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色
• (1)鲜明生动的形象
• 风神美 • 形体美 • 容貌美 • 仪态美 • 举止美
• (2)曲折细腻的情感
• 我: 因爱动情—以礼持情—悲悼之情 • 洛神: 因爱动情—因礼伤情—悲悼之情
• (3)华美绮丽的语言
• 譬喻美 • 色彩美 • 音调美
思考题
• 1. 这篇赋是通过什么方式引出洛神的? • 2. 《洛神赋》中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作者对洛神的外
背景解析:
• 此赋为曹植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 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 女之事”而作。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 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就国后也为监国谒 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安乡侯,后改封 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俱见《三国志·陈思王传》) 。这些对决心“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 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 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 的。
貌神态美的刻画,简要说明赋中是通过哪些方面对洛神 之美进行描摹的? • 3. 在极力描摹了洛神的美和双方的爱慕之情后,作者 是怎样为这个爱情故事渲染出浓郁的悲剧色彩的?
• 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 乎洛川。
•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 第二段:从姿态、容貌、穿戴、动作等多方面 描写洛神的淑美。
•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 松。
•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
•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 第七段:写洛神去后作者的思念与怅惘。
• 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 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 •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 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 赋形似散文,但仍要讲求字数要大致整齐;在音律上要
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求藻饰和用典。 • 虽在音律和文辞方面要求比散文严格,与诗相似,但仍
有区别。陆机言:“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即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二者的区别。
文章分析
• 序:说明作赋原委。
•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植被曹丕封 为鄄城王,本赋当是朝京师回封地途中行经洛 水时有感而作。
(三国曹魏)曹 植
Document number 1
作者简介
• 曹植,字子建,三国曹魏时人,沛国谯(今安 徽亳县)人。生于公元192年,卒于公元232年 ,封陈王,谥曰思,世因又称陈思王。曹植自 幼聪敏,富于才学,《三国志·魏志》本传记 载其“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善属文”,长于军旅,颇得曹操宠爱,曾拟立 为太子,后因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作罢 。到曹丕、曹叡相继为帝时,曹植倍受猜忌, 屡次变更封地,即使屡次上疏欲为国效力,也 不得重用,最终郁郁而终。曹植的文学成就卓 著,与曹操、曹丕并称“三曹”,是建安时期 最有成就的作家。
出渌波。 •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 明眸善睐,辅靥承权。
• 第三段:写对洛神的爱慕及与其相约等情事, 以及自己矛盾的心情。
•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 第四段:写洛神被自己感动后的情态。
——《魏志》
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 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 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魏志》
后人评价
• 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 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 ——晋·李瀚《蒙求集注》
•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 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
•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 第五段:写众神受洛神感召,来游洛水。
•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 第六段:写洛神陈述人神道殊,不得交接,虽 心怀眷恋而良会永诀。
史书评价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 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 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 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 ,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 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 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 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文章中心内容:
• 作者曹植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 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 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 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 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分段概述
• 第一段:写作者归藩途中路过洛水,得见洛神。以 主客问答引出下文铺张描写,这是赋的常见写法。
• 其作品风格前后期表现迥异,前期慷慨意气, 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后期则多表现抱负 不得施展的激愤心情。钟嵘评价其作品艺术特 色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作为建安文学 的代表作家,曹植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 南北朝时期,他的作品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 位。
文体解说
•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的名称最早 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大盛于汉,建安至六朝 时期,对赋极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