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程设计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程设计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程设计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最优化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智能控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程设计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背景与目的最优化方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其在现代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包括寻找最优化解、优化设计、参数优化等方面。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最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以及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最优化方法理论的讲授和实践操作。

1. 最优化方法理论在最优化方法理论的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单目标优化和多目标优化•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约束优化•动态优化紧接着,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最优化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图像处理中的最优化问题•机器学习中的最优化问题•网络优化问题2.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部分,我们将采用Python语言讲授最优化方法的实现与应用。

具体包括:•Python语言基础•数值计算•优化算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综合实践,学生将会掌握Python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最优化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采用Python语言对最优化方法的实现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教学的实际应用性,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本课程设计旨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最优化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优化课程设计

最优化课程设计

最优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合理优化;3. 学生掌握常用的最优化方法,如单纯形法、分支定界法和梯度下降法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Excel等)进行最优化问题的求解;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3. 学生具备分析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抽象和建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增强对最优化问题的兴趣;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最优化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耐心;3. 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章,主要研究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介绍最优化问题的定义、分类和数学描述,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等。

2. 最优化方法:详细讲解以下几种常用最优化方法:- 单纯形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分支定界法:解决整数规划问题;- 梯度下降法:解决非线性规划问题。

3. 数学软件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MATLAB、Excel等软件进行最优化问题的求解。

4. 实际案例分析与建模: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建模和求解。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的应用;第三课时:整数规划及分支定界法的应用;第四课时:非线性规划及梯度下降法的应用;第五课时:数学软件在求解最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第六课时:实际案例分析、建模与求解。

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 (2)

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 (2)

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课程概述《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是一门涵盖运筹学、优化理论、数理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课程。

通过开展本课程的学习,主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筹学和最优化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了解运筹学及最优化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数学模型、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方法,规划、建模、分析和优化典型问题。

•熟悉和掌握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策略、步骤和思考角度。

•对一些运筹学经典问题有深入理解与把握,如网络流、背包问题、旅行商问题等。

•学习和运用一些数值计算方法和算法,如最小二乘法、简单梯度法。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计划等。

课程设计内容1.题目设计每位学生选择一项实际问题,并进行分析。

学生需收集与自己选题相关的数据,并构建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

2.数据采集和分析2.1 数据获取从公开或私有数据来源收集数据2.2 数据清洗清洗数据,删除不需要的数据并进行缺失值处理。

2.3 数据分析数据探索,绘制可视化图形,可视化数据和进行描述性统计。

3.模型构建3.1 问题定义明确实际问题和所需求解的问题。

3.2 模型建立结合实际问题创造模型,包括收集相关数据、建模、进行模型优化等步骤。

4.模型求解4.1 线性规划模型求解使用MATLAB、R、Python或Excel等软件工具求解线性规划模型。

4.2 整数规划模型求解使用MATLAB、R、Python或Excel等软件工具求解线性规划模型。

4.3 数值计算方法和算法求解尝试使用最小二乘法、简单梯度法和其他较为高级的数值计算方法和算法进行求解。

5.结果分析和总结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有效的结论和解释方法。

成果要求1.课程设计报告每位学生提交设计报告,报告包含:•原题目和问题描述•数据采集和分析•模型构建•模型求解•结果分析和总结2.实现代码每位学生需提交所设计模型的求解代码,代码需符合以下要求:•使用Python语言,使用Matlab/R语言亦可;•代码结构清晰,注释齐全,代码中的变量和算式需有详细的注释;•尽量采用函数化设计;•代码可在多组测试数据中运行,并展示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最优化原理与方法是现代数学和工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应用广泛涉及到人工智能、金融、医学、生物、交通等众多领域中,因此它对于专业人士的培训显得非常必要。

本次课程设计将会着重介绍最优化原理与方法的相关知识,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1.分析和研究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2.通过分析与算法研究, 提高线路规划的效率;3.提高优化问题的设计和解决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3.1 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问题是最优化算法中经典的问题之一, 它是指对若干线性约束关系进行优化, 最终求解出使得某个标准函数最优的变量取值。

在线性规划问题中, 可以用的最常用的算法是单纯性法和内点算法。

3.2 非线性规划问题非线性规划问题是指在某些条件下, 优化目标函数不再是线性规划, 而会出现一些非线性的因素。

此时,硬件效能的速度就不能确保算法的正确性了, 需要使用一些新的逼近式算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算法是线性规划的简单与复杂的变形方法。

3.3 数值优化方法数值优化方法是优化算法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是针对实数域上的优化问题,它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解决特定的优化问题。

常见的数值优化算法包括牛顿法、拟牛顿法、共轭梯度法、漫步法等。

四、实验内容4.1 线性规划实验本实验主要用于理解和应用线性规划理论, 可以通过计算线性规划的算法, 解决相关的优化问题, 包括使某个标准函数最小或最大等方向的问题。

4.2 非线性规划实验本实验主要用于理解和应用非线性优化理论, 可以使用相关算法, 解决相关情况下出现的非线性问题。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对非线性规划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并能够对实际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处理。

4.3 数值优化实验本实验主要用于理解和应用数值优化理论, 可以使用相关算法, 解决各种实数域上的优化问题, 例如求某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等相关问题。

此外, 学生也可以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涉及到数字计算的优化问题,可以掌握相关算法和技术, 以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中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最优化运筹学课程设计

最优化运筹学课程设计

最优化运筹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最优化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基本模型及其应用。

2. 学生能掌握求解最优化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单纯形法、分支定界法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了解最优化运筹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如生产计划、物流配送、人力资源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最优化模型,并运用相应算法求解。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如Lingo、MATLAB等)辅助求解最优化问题,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分析、讨论并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最优化运筹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优化思维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解决优化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技能。

课程目标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旨在使学生能够运用最优化运筹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最优化运筹学基本概念:介绍最优化问题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解析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基本模型。

2. 最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单纯形法:讲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包括初始可行解、迭代过程、最优解的判定等。

- 分支定界法:介绍整数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理解其原理和求解步骤。

3. 应用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最优化运筹学在生产计划、物流配送、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应用。

4. 软件工具应用:教授如何运用Lingo、MATLAB等软件工具辅助求解最优化问题,提高问题求解效率。

5. 教学实践:- 数学建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最优化模型。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最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2. 使学生了解最优化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资源分配、路径规划等;3. 帮助学生理解最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以及不同算法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最优化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选择合适的算法、编写程序、调试和优化等;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最优化算法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勇于挑战、不断尝试的精神,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3. 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选修课,适用于高中年级。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 理解并掌握最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3. 选择合适的最优化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编写程序、调试和优化能力;4.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5. 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勇于挑战、不断尝试的精神;6. 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最优化算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2. 最优化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资源分配问题的数学建模与求解;- 路径规划问题的数学建模与求解;- 生产计划问题的数学建模与求解。

3. 最优化算法程序设计与实践- 常见最优化算法的程序实现;- 编程环境与工具介绍;- 算法调试与优化。

工程最优化设计课程设计

工程最优化设计课程设计

工程最优化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工程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然而,随着工程设计的复杂度不断提高,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地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降低成本。

因此,需要培养具备工程最优化设计能力的工程师,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工程最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并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多种设计模型的最优化处理。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能够:•熟悉各种最优化方法,如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掌握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能够进行实际的最优化设计项目;•能够评估设计方案,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三、课程设计内容1.最优化理论基础–单变量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2.最优化方法介绍–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梯度下降法3.实际案例分析与解决–车辆行驶路径最优化设计–工业生产线的时间和资源调度优化–城市交通路网规划的最优化设计4.实践项目–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工程最优化设计项目,进行实际设计和优化,并撰写完整的报告。

四、课程设计评估1.学生的平时表现(占总分20%)–课堂讨论活跃度–作业完成情况–课程笔记清晰度和完整度2.期末项目(占总分80%)–项目完成度–最优化解决方案的优越性–报告质量五、总结本门课程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为他们以后工程最优化设计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不仅拥有最新的方法和技能,还能开拓视野,加深对工程最优化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最优化大作业-用优化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

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最优化大作业-用优化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

最优化方法大作业---------用优化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摘要最优化(optimization) 是应用数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是研究在给定约束之下如何寻求某些因素(的量),以使某一(或某些)指标达到最优的一些学科的总称。

最优化问题一般包括最小化问题和最大化问题,而最大化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转化使之成最最小化问题。

最小化问题分为两类,即约束最小化和无约束最小化问题。

在此报告中,前两个问题属于无约束最小化问题的求解,报告中分别使用了“牛顿法”和“共轭梯度法”。

后两个问题属于有约束最小化问题的求解,报告中分别用“外点法”和“内点法”求解。

虽然命名不一样,其实质都是构造“惩罚函数”或者“障碍函数”,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将有约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进行求解。

再此报告中,“外点法”和“内点法”分别用了直接求导和调用“牛顿法”来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

在此实验中,用“共轭梯度法”对“牛顿法”所解函数进行求解时出现错误,报告中另取一函数用“共轭梯度法”求解得到正确的结果。

此实验中所有的函数其理论值都是显见的,分析计算结果可知程序正确,所求结果误差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报告中对所用到的四种方法在其使用以前都有理论说明,对“外点法”中惩罚函数和“内点法”中障碍函数的选择也有相应的说明,另外,对此次试验中的收获也在报告的三部分给出。

本报告中所用程序代码一律用MATLAB编写。

【关键字】函数最优化牛顿法共轭梯度法内点法外点法 MATLAB一,问题描述1,分别用共轭梯度发法和牛顿法来求解一下优化问题()()()()()441432243221102510min x x x x x x x x x f -+-+-++=2, 分别用外点法和内点发求解一下优化问题⎩⎨⎧≥-++01.min 212231x x t s x x二、问题求解1.1 用牛顿法求解()()()()()441432243221102510min x x x x x x x x x f -+-+-++=1.1.1问题分析:取步长为1而沿着牛顿方向迭代的方法称为牛顿法,在牛顿法中,初始点的取值随意,在以后的每次迭代中,()[]()k k k k x f x f x x ∇∇-=-+121,直到终止条件成立时停止。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在现代工业和科学领域,优化问题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例如,在制造业领域中,如何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以及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生产,这都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科学领域中,优化问题也常常出现在研究过程中。

因此,通过学习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优化问题。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并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相关优化问题。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最优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2.掌握常用最优化方法和算法3.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化问题三、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共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如下:阶段一在第一阶段中,学生需要熟悉最优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掌握常用最优化方法和算法。

具体内容如下:1.最优化问题的定义和分类2.凸优化问题的概念和性质3.常用最优化方法和算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4.优化问题的求解工具和软件,如MATLAB、Python等阶段二在第二阶段中,学生需要分析并解决一个实际的优化问题。

具体内容如下:1.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确定其优化目标2.学生需要从已学知识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合适的算法进行求解3.学生需要编写求解程序,并通过算法求解该问题4.学生需要对算法的正确性和求解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和分析2. 课程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如下:1.学生需要以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明了2.学生需要在第二阶段中,对所选择的实际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并对其优化目标进行明确3.学生需要对所编写的求解程序进行测试,并保证在合理时间内能够得到正确的求解结果4.学生需要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所选算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和总结四、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并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优化问题。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课程设计1. 引言最优化理论和算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最优化理论和算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重要的算法和设计方法,以及相应的应用技巧。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对最优化理论和算法的应用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最优化理论和算法的相关知识,包括: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框架、各种不同类型的最优化算法、最优化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的数学理论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最优化算法,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半定规划等。

•熟悉不同类型的最优化模型,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模型来求解。

•掌握最优化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能够编写相应的程序进行求解。

•了解最优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涵盖了如下内容:3.1 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最优化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最优化问题存在性和唯一性的判定方法;•凸性和凸优化;•一些重要的最优化性质,例如KKT条件。

3.2 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定义和标准形式;•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对偶性理论和应用;•整数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

3.3 非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的定义和分类;•一些基本的非线性规划算法,例如梯度法、牛顿法等;•一些复杂的非线性规划算法,例如全局优化算法等;•贝尔曼最优化原理及优化方法。

3.4 半定规划•半定规划的定义和分类;•一些基本的半定规划算法,例如内点法等;•半定规划的应用领域及实例。

3.5 近似算法•近似算法的定义和分类;•常用的近似算法,例如贪心算法、LP松弛算法等;•近似算法的理论保证和应用实例。

4. 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采用个人独立完成的形式,具体要求如下:•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教材和文献,全面理解所学内容;•学生需要选取一个现实中的最优化问题,并对其模型进行建立;•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最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求解所选问题;•学生需要编写程序实现所选择的算法,并给出相应的算法性能分析;•学生需要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介绍所选问题、所建立的模型、所选择的算法和程序实现等。

最优化课程设计

最优化课程设计

最优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最优化问题的基础概念,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2. 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3.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单纯形法、梯度下降法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实际问题时,能够将其转化为最优化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解决最优化问题,并能够解释结果。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并解决复杂的最优化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学生通过解决最优化问题,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从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一节应用性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最优化问题,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最优化问题的理解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1. 最优化问题概念:介绍最优化问题的定义、分类(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及其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最优化问题的概念》2. 数学建模: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要素的确定。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数学建模》3. 求解方法:讲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梯度下降法等求解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4. 数学软件应用:指导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Lingo等)解决最优化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数学软件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5.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优化方法修订版教学设计

最优化方法修订版教学设计

最优化方法修订版教学设计1. 课程介绍本门课程是一门关于最优化方法的高级研究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介绍多种最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动态规划等。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优化计算。

2. 课程目标学生将会学会如何:•定义并解决各种类型的最优化问题;•使用正交设计方法来优化实验设计;•研究求解算法的性质和收敛性,以及不同算法之间的比较和应用;•创新性地解决实际的最优化问题。

3. 课程大纲3.1 线性规划•基本概念和性质;•单纯形方法、对偶理论、内点法、网络流算法;•线性规划演示:生产计划、运输问题、资源分配。

3.2 非线性规划•基本概念和性质;•一阶和二阶优化方法:牛顿法、梯度下降法、共轭梯度法、拟牛顿法;•非线性规划演示:最小二乘法、函数逼近、信号滤波。

3.3 整数规划•基本概念和性质;•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分枝定界法;•整数规划演示:运输问题、费用流问题、生产调度。

3.4 动态规划•基本想法、最优子结构、重叠子问题;•递归法、记忆化搜索、状态转移法、动态规划矩阵;•动态规划演示:背包问题、图数据路径问题、股票交易问题。

4. 课程教学方法本门课程是一门研究生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互动讨论、自学实践和课程项目等教学方法。

在每堂课结束后,老师会布置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课程评估方式•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出席、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课程项目(40%):学生在课程项目中运用最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期末考试(30%):测试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参考文献•朱学龙, 马玉林, 李轶等. 最优化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王昌龙, 张礼钢.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Nocedal J, Wright S J. Numerical Optimization[M]. Springer, 2006.7. 意见和建议我们欢迎学生在语言、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课程设计

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课程设计

最优化方法与最优控制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各领域都需要越来越高效、精确、优化的设计方法和控制策略。

其中,最优化方法和最优控制技术是目前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际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最优化方法和最优控制的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最优化方法和最优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学会使用常见的数学建模软件,如Matlab等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分析。

3.能够独立和团队完成一个小型的最优化或最优控制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问题是在已知约束和目标函数的情况下,寻找能够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决策变量。

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 常见最优化方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

1.2. 最优化算法:梯度下降法、共轭梯度法、拟牛顿法、遗传算法等。

1.3. 最优化软件:Matlab、Gurobi、CPLEX等。

2. 最优控制方法最优控制是指将控制问题描述为寻求使性能指标最优的动态过程。

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常见最优控制方法:最优控制基本原理、极小值原理与动态规划、Pontryagin最小值原理、最优控制的数值方法等。

2.2. 最优控制软件:Matlab、Simulink、LabVIEW等。

3. 课程设计环节选做题目: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最优化或最优控制的小型项目,完成以下步骤:3.1. 对所选项目进行问题陈述和问题定义,明确项目的目标和指标。

3.2. 采用合适的数学建模方法,将该项目建立为数学模型。

3.3. 选择相应的最优化或最优控制方法,探究寻找最优解的过程。

3.4. 采用合适的软件工具,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3.5. 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分享并展示项目成果。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目的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目的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最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理解其在工程、经济、管理等领域的重要意义。

2. 使学生了解几种典型的最优化算法,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并掌握其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最优化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Lingo等)进行最优化算法求解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问题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最优化算法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具有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最优化算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最优化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可能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分析、求解的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最优化算法概述- 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 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2.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简单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单纯形法及求解过程3.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 分支定界法及求解过程- 割平面法及求解过程4.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拉格朗日乘数法及求解过程- 梯度投影法及求解过程5. 应用案例分析- 经济管理领域的最优化问题- 工程技术领域的最优化问题- 其他领域的最优化问题6. 数学软件应用- MATLAB、Lingo等软件的介绍与操作- 利用软件求解最优化问题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最优化算法概述第二周:线性规划第三周:整数规划第四周:非线性规划第五周:应用案例分析第六周:数学软件应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依据教材《数学建模与最优化方法》的相应章节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最优化算法的相关知识。

交通系统最优化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最优化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最优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系统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交通系统优化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了解交通系统优化的目的和意义;(3)熟悉交通系统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4)了解交通系统优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交通系统优化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运用优化软件进行交通系统优化的能力;(3)学会撰写交通系统优化方面的研究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增强学生对交通系统优化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介绍交通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基本特性。

2.交通系统优化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交通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分析优化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3.交通系统优化方法:详细讲解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交通系统优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交通系统优化在道路设计、交通调度、公共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5.优化软件的使用:教授如何运用优化软件进行交通系统优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系统优化的应用。

3.实验法:引导学生运用优化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最优化牛顿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牛顿法课程设计

最优化牛顿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最优化牛顿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数学表达式;2. 掌握运用牛顿法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步骤与方法;3. 了解牛顿法与其他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的区别与联系。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牛顿法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并分析其收敛性;2. 能够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Python等)实现牛顿法求解最优化问题;3. 能够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并解释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最优化问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勇于挑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挑战性。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可能对最优化问题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方法的应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牛顿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数学推导;- 定义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引入牛顿法的概念;- 探讨牛顿法的数学表达式及几何意义。

2. 牛顿法的算法步骤与应用实例;- 演示牛顿法的迭代过程;- 分析牛顿法的收敛性;- 举例说明牛顿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牛顿法与其他优化算法的比较;- 对比牛顿法与梯度下降法的优缺点;- 分析不同算法的适用场景;- 探讨牛顿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4. 数学软件实现牛顿法;- 介绍MATLAB、Python等数学软件的基本操作;- 利用软件实现牛顿法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分析软件求解结果,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选取实际问题,提出最优化问题模型;- 应用牛顿法求解,分析结果;- 讨论结果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系统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系统

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最优化算法课程设计系统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最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算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最优化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决方法,理解最优化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常用的最优化算法及其优缺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最优化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求解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最优化算法进行问题求解,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最优化算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最优化算法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创新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最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算法。

1.最优化问题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最优化问题的定义、特点和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最优化问题的背景和应用场景。

2.最优化算法的原理:讲解常用的最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牛顿法、共轭梯度法等)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3.最优化算法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最优化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求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最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算法,让学生掌握最优化算法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最优化算法的应用场景,提高问题求解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使用最优化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求解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算法。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直观地展示最优化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算法。

小学数学最优化综合实践课程教案

小学数学最优化综合实践课程教案

小学数学最优化综合实践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学最优化综合实践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最优化的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

3.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最优化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2. 实践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3. 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最优化问题的案例和相关数学知识。

2. 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问题,如购物、游戏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课程,如:小明有50元,他想买一些水果,怎样才能买到最多的水果?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了解最优化问题的概念。

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实际情境的最优化问题,如:小明要在游乐场玩游戏,他有10个游戏币,怎样才能玩到最多的游戏?2.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尝试解决,并记录他们的思路和答案。

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2. 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最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使用图表、列方程等。

练习(15分钟):1. 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解决教师提供的最优化问题。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并记录他们的思路和答案。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答案。

2. 教师总结最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强调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最优化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决思路。

2. 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最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购物、旅行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实际情境的最优化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推理能力,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解决思路,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

最优化方法修订版教学设计 (2)

最优化方法修订版教学设计 (2)

最优化方法修订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最优化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理解最优化方法在工程、管理、经济、金融等领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最大值和最小值2.极值和非极值3.函数的可行域和最优解4.梯度、海森矩阵和拉格朗日乘子等最优化方法中的重要概念5.一阶条件和二阶条件2.2 最优化方法的基本算法和解法1.无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化算法–黄金分割法–抛物线法–牛顿法–拟牛顿法2.有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化算法–等式约束问题的最优化算法–不等式约束问题的最优化算法3.全局最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2.3 最优化方法在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最优化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装备设计的优化–工艺优化–优化的控制策略2.最优化方法在经济、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投资决策–风险控制–资源配置2.4 数学建模和算法设计1.数学建模的流程和方法2.算法设计原则和方法3.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运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计算机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最优化方法的理论和应用,具备最优化建模和算法设计能力。

四、教学要求1.学生应具备优秀的数学基础,熟悉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相关知识。

2.学生应掌握MATLAB等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生应具备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阅读英文文献和参加英文授课。

4.学生应注重实践学习,积极参与课程实验、案例分析等活动。

5.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数学建模和算法设计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作业评价、实验报告评价、期末考试等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最优化方法的理论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参考1.《最优化方法》,Stephen Boyd, Lieven Vandenberghe,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最优化课程设计大m法

最优化课程设计大m法

最优化课程设计大m法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M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大M法的数学模型,掌握大M法的求解步骤,并能够应用大M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大M法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大M法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3.理解大M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大M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2.能够运用大M法解决资源分配问题。

3.能够运用大M法解决最大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M法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大M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大M法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2.大M法的数学模型:介绍大M法的数学表示、基本假设及其求解方法。

3.大M法的求解步骤:详细讲解大M法的求解过程,包括初始化、迭代更新和收敛判断等。

4.大M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大M法在线性规划、资源分配和最大流等问题中的应用。

5.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大M法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大M法的原理、数学模型和求解步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大M法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大M法的应用。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增强课堂互动。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大M法的原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优化》课程设计题目:牛顿法与阻尼牛顿法算法分析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学号:廖丽红 1000730105欧艳 1000730107骆宗元 1000730122沈琼赞 1000730127指导教师:李向利日期:2012年11月08日摘要本文基于阻尼牛顿法在解决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中的重要性,对其原理与算法予以讨论。

论文主要是参阅大量数学分析和最优化理论方法,还有最优化方法课程以及一些学术资料,结合自己在平时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并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拓展叙述牛顿法和其改进方法——阻尼牛顿法的优缺点,同时针对阻尼牛顿法的基本思路和原理进行研究,其搜索方向为负梯度方向,改善了牛顿法的缺点,保证了下降方向。

关键词:无约束牛顿法下降方向阻尼牛顿法最优解Abstract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damping Newton's method to solve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 we give the discussion about its principles and algorithms. We search a large number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theory methods, optimization methods courses, as well as some academic inform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we have learning in peacetime and thanks to the instructor's advice, we also give an expanding narrative for the Newton's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method -- damping Newton method'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make a study of the basic ideas and principles for damping Newton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 we find that a negative gradient direction is for the search direction of the damping Newton method, this method improv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Newton method which can ensure the descent direction.Keywords: unconstrained , Newton's method , descent direction , damping Newton's method ,optimal solution目录1.引言——————————————————————————42.基本原理2.1无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52.2牛顿法的基本思想—————————————————62.3阻尼牛顿法的基本思想和迭代步骤——————————73.阻尼牛顿法与牛顿法的比较———————————————83.1牛顿法—————————————————————83.2阻尼牛顿法———————————————————104.算法实现———————————————————————134.1牛顿法C++程序—————————————————134.2阻尼牛顿法Matlab算法——————————————145.总结——————————————————————————155.1总结慨括————————————————————155.2具体分工及个人感言———————————————166.参考文献———————————————————————21一、引言最优化方法是近几十年形成的,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各种问题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而无约束优化问题是最优化问题的基础,是数值计算领域中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其中非线性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在科学计算和工程分析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无约束优化问题min f(x) (其中x∈R n,f:R n->R是一个连续可微函数),牛顿法则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然而牛顿法虽具有较好的局部收敛性质,但却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在初始点充分接近目标函数极小点时收敛速度才相对较快,对目标函数要求严格,也不能保证下降方向。

是以,在解决非线性无约束优化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改用牛顿法的改进方法——阻尼牛顿法来解决问题。

并详细分析其过程且对结果进行讨论研究。

二、基本原理2.1、无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无约束问题的最优解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我们设计算法的依据,为此我们有以下几个定理。

定理1:设f:R n→R1在点X*∈R n处可微。

若存在p∈R n,使∇f(x*)T p < 0,则向量p是f在点X*的下降方向。

定理2:设设f:R n→R1在点X*∈R n处可微。

若X*是无约束问题的局部最优解,则∇f(x*) =0。

由上课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使∇f(x)=0的点x为函数f的平稳点。

函数f的稳定点。

函数f的一个稳定点可以是极小点,也可以是极大点,甚至两者都不是。

若是最后一种情况,则成它为函数f的鞍点。

以上定理告诉我们,X*是无约束问题的局部最优解的必要条件是:X*是目标函数f的稳定点。

现给出无约束问题局部最优解的充分条件。

定理3:设f:R n→R1在点X*∈R n处的Hesse阵∇2f((x*)存在可微。

若∇f(x*) =0,并且∇2f((x*)正定,则X*是无约束问题的严格局部最优解。

一般而言,无约束问题的目标函数的稳定点不一定是无约束问题的最优解。

但对于其目标函数是凸函数的无约束凸规划,下面定理证明了,它的目标函数的稳定点就是它的整体最优解。

定理4:设f:R n→R1,X*∈R n,f是R n上的可微凸函数。

若有∇f(x*) =0,则X*无约束问题的整体最优解。

2.2.牛顿法的基本思想牛顿法的基本原理是:原目标函数f(X)用在迭代点X(k)邻域展开的泰勒二次多项式ϕ(X)去近似的代替,再以ϕ(X)这个二次函数的极小点作为原目标函数的下一个迭代点X(k+1),这样重复迭代若干次后,使迭代点点列逐步逼近原目标函数f(X)的极小点X*。

二次逼近函数ϕ(X)可写为:ϕ(X)= f(X(k))+[ ▽f(X(k))]T [X-X(k)]+1/2[X-X(k)]T H(X(k)) [X-X(k)]≈f(X) (1)式中,▽f(X(k)),H(X(k))分别为原目标函数f(X)在X(k)点的梯度和赫森矩阵。

ϕ(X)的极小点可由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令其梯度▽ϕ (X(k))=0来求得,亦即▽ϕ (X(k))= ▽f(X(k))+ H(X(k))⎣- X(k)⎦这样, H(X(k))⎣- X(k)⎦=- ▽f(X(k))若H(X(k))为可逆矩阵,将上式等号两边左乘以[H(X(k))]-1,则得X(k) =X(k)-[H(X(k))]-1▽f(X(k))(2)将取作下一个优化迭代点X(k+1),即可得到牛顿法的迭代公式为X(k+1)=X(k)-[H(X(k))]-1▽f(X(k)) (3)由上式可知牛顿法的搜索方向为S(k)=-[H(X(k))]-1▽f(X(k)) (4)这个方向称牛顿方向。

由式(3)还可看到迭代公式中没有步长因子α(k),所以牛顿法是一种定步长的搜索迭代。

当目标函数f(X)是二次函数时,由于二次泰勒展开函数ϕ(X)与原目标函数f(X)不是近似而是完全相同的二次式,赫森矩阵H(X(k))是一个常数矩阵,用式(3)牛顿法从任一初始点出发,只需一步迭代即达f(X)的极小点X*,因此牛顿法也是一种具有二次收敛性的算法。

对于非二次函数,若函数的二次性态较强,或迭代点已进入极小点的邻域,则其收敛速度也是很快的,这是牛顿法的主要优点。

但牛顿法由于迭代公式中没有步长因子,而是定步长迭代,对于非二次型目标函数,有时会使函数值上升,即出现f(X(k+1)) >f(X(k))的情况,这表明牛顿法不能保证函数值稳定地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迭代点列的发散而导致一计算失败。

2.3.阻尼牛顿法的基本思想阻尼牛顿法每次迭代方向仍与牛顿法的方向一致,即为负梯度方向S(k),但每次迭代需沿此方向作一维搜索,求其最优步长因子α(k)。

即:f[X(k)+α(k)S(k)]= min f[X(k)+αS(k)],即阻尼牛顿法的迭代公式为X(k+1)=X(k)-α(k) [H(X(k))]-1▽f(X(k)) 。

式中α(k)又称为阻尼因子,是通过沿牛顿方向一维搜索寻优而得。

当目标函数f(X*)的赫森矩阵H(X(k))处处正定时,阻尼牛顿法能保证每次迭代点的函数值均有所下降,从而保持了二次收敛的特性。

迭代步骤如下:(l)给定初始点X(0)∈R n,迭代精度ε,维数n。

(2)置0 =>k。

(3)计算迭代点 X(k)的梯度▽f(X(k))和梯度的模|| ▽f(X(k))||。

(4)检验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 ▽f(X(k))||< ε?若满足,停止迭代,输出最优解:(X(k))=>X*,f(X(k)) => f(X*)。

否则进行下一步。

(5)计算X(k)处的赫森矩阵H(X(k)),并求其逆矩阵 [H(X(k))]-1。

(6)确定牛顿方向S(k)=-[H(X(k))]-1▽f(X(k)),从X(k)点出发,沿S(k)方向进行一维搜索求最优步长,使f[X(k)+α(k)S(k)]= min f[X(k)+αS(k)]。

(7)计算迭代新点X(k+1)=X(k)+α(k)S(k)。

(8)置k+1=> k,返回步骤(3)进行下一次迭代计算。

三、阻尼牛顿法与牛顿法的比较3.1.牛顿法:牛顿法又称为牛顿-拉弗森方法(Newton-Raphson method),它是一种在实数域和复数域上近似求解方程的方法,是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最古老的算法之一。

若用牛顿法求某二次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则构造的逼近函数与原始目标函数是完全相同的二次式,其等值线完全重合,故从任一点出发,一定可以一次达到目标函数的极小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