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声音教案表格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声音是什么。

2.学习有关声音的一些基本实验。

3.发现有关声音的一些规律性质。

4.培养幼儿的科学想象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准备工作1.音响设备和器材:一台音响和一些能让幼儿自由进行音乐演唱、自由发声的乐器。

2.实验器材:可以制造噪音的物品(如:铃铛、敲打不同大小的玻璃瓶、撕纸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在开学前或课前,老师找出能制造各种不同声音的物品(如铃铛,敲不同大小的玻璃瓶、移动板凳产生类似翻滚的声音等),发出声音向幼儿介绍“声音”这个概念,并让幼儿尝试模仿。

第二步:实验1.利用实验器材对幼儿进行体验教学。

2.调低音乐的音量,让幼儿注意和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

3.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造声音。

老师也可以示范助于幼儿理解。

第三步:分享音乐及声音1.让幼儿聆听一些音乐和声音,了解不同的声音类型,包括歌唱、对话、声效及乐器等。

2.为幼儿提供一些制造“音乐” 的材料,比如鼓、锣、小号等,让孩子们进行合唱等互动活动。

第四步:结合生活场景1.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来学习“声音”。

2.带领幼儿走进教室,让幼儿找到能发出声音的物品,比如:开关、扇子、水龙头等,让他们可以自由玩耍并自由发声。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互动体验学习有关声音的基本规律和概念。

2.让幼儿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声音。

教学评价1.通过实验,观察幼儿是否能准确制造有关声音。

2.观察幼儿是否参与到活动中,有没有合作互动。

3.观察幼儿是否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有没有提出自己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总结在教学中,我们不只是让幼儿去学习“声音”这个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快感,并从实践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希望我们的幼儿在这次课程中,既能学到科学知识,也能享受到科学带来的快意。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特性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

2.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辨别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物理实验室,配有各种声音实验器材。

2. 教学PPT,内容包括声音特性的图片、视频和实例。

3. 实验报告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发对声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声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特性的变化。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特性的规律。

5. 知识拓展: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特性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声音的传播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三个特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讲解,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区分并描述各自的声音特点。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3. 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

4. 知识拓展: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声音传播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结构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结构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六年级教案声音与健康1、听觉与声音活动目的:(1)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受我们生活环境的多姿多彩。

(2)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音量,音高的不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通过两个小实验,学习有关声音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探索知识的水平。

活动过程:(1)把学生分为几个调查小组,对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身边的声音。

(2)设计一些调查项目表格,收集一些有关的声音素材及必要的教学用具,为课堂作好准备。

(3)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把好你说我说`小调查`小实验三个环节,其中“你说我说”活动环节可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归类总结出声音的特点:1、声音无处不在2、声音的存有与我们息息有关。

3、人类凭借听觉器官感受到声音的存有。

“小调查”环节,也应在分组交流的同时,实行实物操作展示,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音量和音高。

“小实验”环节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实行,通过实验比较和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实行验证,体会声音的多姿多彩,激发求知欲,引导到课外延伸活动。

二、声音与健康活动目的:(1)知道声音对人健康的影响。

(2)培养学生探究水平和组织活动水平。

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交流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质感的声音的感受,分辨噪音和乐音。

(2)、策划组织音乐欣赏会。

a、采访调查乐音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作用。

b、确定音乐欣赏会的主题,再由学生自行分组策划,然后c、分别由学生组长展示和主持欣赏会。

(3)、课外延伸:播放收集到的各种噪音;看图了解声音响度的计量单位;分辨噪音的无害区的有害区;查找资料并结合自身经历,完成“分析记录”。

三、拒绝和噪音活动目的:1、理解噪音的主要来源和噪音的分类。

2、引导学生注重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环保意识和把环境保护落实到行动中活动过程:(一)、按学生生活的社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实地实行考察,掌握学校和社区的环境概况及噪音污染的第一手材料。

(二)、组织学生调查小组交流和班内各组交流,根据调查资料实行分析,弄清噪音的分类和各类噪音的产生原因,弄清声源是什么。

【教案】感受声音的变化: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感受声音的变化: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感受声音的变化课题:声音的变化年级:四年级科目:科学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基本特点;2.感受声音的变化;3.掌握调节声音的方法。

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特点;2.感受声音的变化。

教学难点:1.调节声音的方法;2.表达对声音的感受(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声音调节器(如磁带机);3.不同声音的音响资料,如风声、雨声、汽车喇叭声等;4.乐器。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10分钟)。

1.播放不同声音的音响资料,如风声、雨声、汽车喇叭声等,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音量、音调、节奏等变化。

2.请学生分组进行声音模仿游戏,老师可以示范一些常见的动物声音,并引导学生发掘周围环境中更多的声音。

二、掌握调节声音的方法(15分钟)。

1.介绍声音的基本特点,如音量、音调、节奏等。

2.使用声音调节器(如磁带机)、乐器等,让学生自主进行声音调节实验,探究调节声音的方法。

三、表达对声音的感受(音乐表演)(25分钟)。

1.教师示范弹奏乐器、唱歌等,引导学生感受各种声音的变化,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演兴趣。

2.请学生分组编排音乐表演节目,展示各自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

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听取,并进行互动。

四、总结(10分钟)。

1.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请学生总结和反思本节课学习中的不足和收获,并做出改进和提高计划。

教学流程图: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掌握了关于声音的基本特点、调节方法和对声音的感受表达等知识点,并通过音乐表演等活动体验了不同声音的变化和音乐表达的魅力。

不过,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教师需要在调节声音和音乐表演方面做出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docx20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声音的变化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为每一组准备:四个啤酒瓶、3份实验记录单。

一把吉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课件演示:播放音乐西班牙斗牛士,学生欣赏。

2启发思考: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3交流体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4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二、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1先来听听我拍手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师:刚才我的拍手声有什么特点(强弱不一样,由弱变强,又由强变弱。

)(板书:“声音”、“强”、“弱”)2归纳:声音有强有弱。

3追问:为什么声音会有强有弱呢这和什么有关呢(提示:声音是靠物体的震动产生的)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演示实验1: (1)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

(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2理解“幅度”:学生试着有用手比划“幅度”,比划幅度的大小。

声音小学语文教案

声音小学语文教案

声音小学语文教案年级: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声音》及相关图片。

2. 实验材料:气球、尺子、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问学生它们发出过声音吗?是什么声音?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教师总结声音的产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课文《声音》,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声音的产生、传播等。

三、实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吹气球、敲尺子、倒水等,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等,学生回答。

2. 学生互相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绘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等。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声音有颜色吗?”,“声音有味道吗?”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声音,如交通工具的声音、宠物的叫声等。

2. 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后问题,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教学反思】这节课中,一方面我用生活实际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各种声音出发,引导学生用心倾听各种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从而思考并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

另一方面,利用两个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

一是让学生自己描述声音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对听到的声音分类,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声音的变化。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组织上还不够紧凑和老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和培养提高。

在播放《闪烁的小星星》时,由于自身专业的限制,对音乐音阶等知识了解较少,对上课有一定的影响。

在以后的空余时间要多补充一些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第2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在教学课本中的四个实验时,有的物体振动现象明显,有的物体振动不明显,我进行了分组探究,学生也都感觉到了振动现象。

但由于前概念的影响,在完成课本中的四个实验后,仍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是力(敲打、碰撞、拍打……)产生了声音。

针对这一问题,我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感知锣发声的过程,停止敲击时,仍然有声音。

这一实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打、碰撞、拍打是产生声音的外在条件”。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我们通过演示“玻璃罩里的闹钟”实验,用手挠桌面比较贴近桌面和远离桌面听到的声音,以及比较音叉在水中的声音大小这三个活动,来让同学们总结出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课堂的整个逻辑顺序和结构是完整的,但是仍然有一些细节需要做到更好。

同学们很容易说出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只通过两个小活动就让同学们总结出声音还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传播有一点小难度,所以我后来收集了很多实例,比如“隔墙有耳”“伏地听音”“说话声把河边的鱼吓跑”等等,让同学们更好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

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作业设计】1.(吉林.永吉)振动的物体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听听,秋的声音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听听,秋的声音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用时:8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第
4~6小节。

2.指导学生仿写诗
歌。

3.引导学生读一读自
己写的诗歌。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作诗,小组交
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

3.小组选派代表诵读。

5.仿照课文写诗歌。

听听,
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

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内容总结
(1)教学资料范本。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表格式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声音》课题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课时1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 3.3 声音与光的传播3~4年级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②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各个方向传播。

③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④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反复弹弦乐器,知道短、细、紧的物体发出声音越高,长、粗、松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弦乐高低变化的规律。

探究实践通过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究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

态度责任在观察琴弦发声高低变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发现影响弦乐器音高的因素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设计能让弦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每组提供尤克里里、科学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尤克里里1.出示尤克里里,简单介绍,教师(或学生)弹奏乐曲,其它学生欣赏。

提问:你们知道尤克里里是怎样发声的么? 2.弹奏一个高音,一个低音。

提问:尤克里里的弦为什么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你知道的吗?(预设:琴弦粗细不同、按琴弦的位置不同、弦的松紧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弦的发声规律。

一上音乐教案(表格)

一上音乐教案(表格)

一上音乐教案(表格)章节一:认识音符和节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音符和节奏符号。

2. 学生能够用手指敲击桌面,按照给定的节奏进行练习。

3. 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旋律,并能够模仿演奏。

教学内容:1. 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 节奏:强弱拍、半拍、附点音符、休止符。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音符和节奏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 让学生用手指敲击桌面,按照给定的节奏进行练习。

3. 播放简单的旋律,学生听懂并能够模仿演奏。

章节二:音阶的认识与练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C大调的基本音阶。

2. 学生能够用口哨或手指敲击桌面,吹奏或模仿音阶。

3. 学生能够按照给定的旋律,用音阶进行演奏。

教学内容:1. 音阶:C大调音阶(1-2-3-4-5-6-7-1)。

2. 音阶练习:音阶的上下行练习、音阶的跳跃练习。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音阶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 让学生用口哨或手指敲击桌面,吹奏或模仿音阶。

3. 播放简单的旋律,学生按照给定的旋律,用音阶进行演奏。

章节三:简单的旋律演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旋律,并能够用口哨或手指敲击桌面进行演奏。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并能够按照节奏进行演奏。

3.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演奏简单的旋律。

教学内容:1. 旋律:简单的旋律片段。

2. 演奏技巧:口哨演奏、手指敲击桌面。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旋律,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2. 让学生用口哨或手指敲击桌面,按照节奏进行演奏。

3. 分成小组,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演奏简单的旋律。

章节四:打击乐器的使用和演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基本的打击乐器,并能够正确使用。

2. 学生能够按照给定的节奏,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3.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演奏简单的打击乐曲目。

教学内容:1. 打击乐器:木鱼、铃鼓、铃铛等。

2. 打击乐演奏技巧:敲击、摇晃、摇铃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声音》教案及反思(精选)ppt

幼儿园大班科学《声音》教案及反思(精选)ppt

展开环节
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让幼儿全面了解声音的 产生、传播和变化,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和观察。
结束环节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幼儿进行课 后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3
幼儿表现反思
幼儿参与度
总结词
整体参与度较高
详细描述
在《声音》这一科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个环节 。他们乐于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声音的奥秘,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幼儿反馈
总结词
积极反馈,问题提出有深度
详细描述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例如,有的 幼儿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能听见声音?”这样的问题显示出他们对声音的科学原理有了一定的思考 。
观察法
观察不同类型声音的特点与区别。
讨论法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过程
01
02
03
04
导入
通过播放各种声音,激发幼儿 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开
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探究,观察 不同类型声音的特点与区别。
深入
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 己的发现和感受,进一步加深 对声音的认识。
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略显简单,未能充分 展示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改进措施
01
02
03
调整时间安排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合 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学 生都有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
简化语言表述
使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 描述专业内容,降低学生 的理解难度。
增加实验难度
设计更具挑战性和探索性 的实验环节,以培养学生 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

幼儿园声音教案

幼儿园声音教案

幼儿园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能正确地说出对应的声音名称。

2. 利用有趣的活动,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3. 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幼儿园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声音,如教室里的铃声、童谣音乐等。

2. 图片或物品,以辅助幼儿识别声音。

3. 小组活动所需的配套材料,如声音卡片、玩具等。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带领幼儿回忆幼儿园里常听到的声音,如铃声、老师的呼唤声等。

- 通过播放录音或模仿各种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辨别声音游戏:- 准备一系列的声音卡片,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等。

- 将卡片逐一展示给幼儿,幼儿观察图片,猜测对应的声音是什么,并说出声音名称。

- 引导幼儿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如高低、快慢、响亮等。

3. 观察声音活动:- 在教室里或校园特定区域,放置一些隐藏的声音源,如隐藏在盒子里的铃铛、发声玩具等。

- 给幼儿提供纸和笔,让幼儿听到声音后,试图找出声音的来源。

- 让幼儿逐一说出观察到的声音名称,并通过与伙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

4. 声音游戏小组活动:-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组声音卡片。

- 根据卡片上的声音,组员之间进行语言交流,一起确定声音的名称,并找出与之对应的对象或场景。

- 每个小组代表派一名成员向其他小组展示卡片,并引导其他小组猜测声音对应的名称。

5. 制作声音图册:- 鼓励幼儿带来一些有特殊声音的物品或图片,如乐器、家用电器等。

- 将幼儿带来的物品或图片集合在一起,制作成声音图册。

- 每个幼儿依次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或图片,并说出对应的声音名称。

6. 结束活动:- 回顾今天学习到的声音,帮助幼儿巩固记忆。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辨别不同的声音,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察。

教学延伸:1.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声音资源,如音乐、戏剧等,加强幼儿的音乐和表演能力。

2. 引导幼儿将学习到的声音与图画、手势等进行联想和表达,培养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表格)

教案设计(学期)授课时间 2016.9----2017.1 教案编写时间 2016.9时课教学计设第1课第1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年月日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第2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时间年月日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直观感受声音振动的实验教案

直观感受声音振动的实验教案

声音是一种媒介,它通过振动的方式传播。

人们通常能够识别不同的声音,并且将音频与特定的对象或情境联系起来。

然而,仅凭听觉体验很难完全理解声音的本质。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振动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关于直观感受声音振动实验的教案,它涵盖了一系列基础实验,可以在初中或高中教育中使用。

I.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学生将会:1.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本质是什么。

2.探索声音振动和频率如何影响声音的质量。

3.感受不同声音振动的效果。

II.实验器材和材料以下是实验器材和材料列表:1.电吉他或钢琴。

2.音叉。

3.带有砂的平板。

4.玻璃板。

5.橡皮波带。

6.塑料杯。

7.沙。

8.水。

9.热水。

III.实验步骤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电吉他或钢琴演奏一段简单的音乐。

请确保声音强度适中,以免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2.使用音叉敲击几下,让学生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振动。

3.使用带有砂的平板,将板子边缘轻轻用手指摩擦,以产生声音。

然后请学生观察砂粒如何和声波产生的振动相互作用。

4.在平板上放置玻璃板,并使用橡皮波带在玻璃板上摩擦,让学生观察橡皮波带的振动以及玻璃板上的细小颗粒如何随着声波振动。

5.将塑料杯沿边沾上少量沙子,并将杯子倾斜,让沙子均匀地散布在杯底。

然后用手指扣住杯盖,在杯盖上轻轻敲击杯子,让学生观察沙子如何随着音波产生振动。

6.在塑料杯中倒入约1/3的水,并用手指在杯口摩擦,以产生声音。

用温水取代一部分水,然后重复该实验。

请学生比较冷水和温水对声音振动的影响。

7.在塑料杯中倒入热水,并用手指在杯口摩擦,以产生声音。

请学生比较冷水、温水和热水对声音振动的影响。

IV.实验结果学生将会获得以下实验结果:1.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2.较高频率的声音振动会让对象更快地振动。

3.不同的声音振动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较强的振动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幅度变化。

4.特定的对象可能会响应特定频率的声音振动,从而减少或增加振荡。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表格式教案
第一课 听听声音
周次: 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游戏导入:
让学生做游戏(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说说你猜的根据是什么?——揭露课题《听听声音》
四、拓展
“猜猜我在哪里”,游戏规则:第一、第二组向左转,第三、第四组向右转,然后请一个同学说“猜猜我在哪里”,请另一组同学猜出他的位置?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
小结:通过这个小游戏让我们知道了,声音不仅有高、低、
强、弱的不同,还有方向。
延伸:声音还有什么秘密?我们将继续探究它。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用同样的力度敲打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用不同的力度敲打其中一个音叉,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尝试用高、低、强、弱对这些声音进行归类、描述和记录。
(三)应用并实验:使用大小不同的铁钉进行上面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结: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游戏规则是:第一、第二组向左转,第三、第四组向右转,然后请一个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另一组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

《噪音》幼儿园大班体验教案:体验不同的声音

《噪音》幼儿园大班体验教案:体验不同的声音

《噪音》幼儿园大班体验教案:体验不同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和体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听觉辨识能力。

2. 帮助幼儿了解噪音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礼貌等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感知和辨识各种声音: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体验和辨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乐器声等。

2. 了解噪音的影响: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的困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制作噪音控制器:让幼儿动手制作噪音控制器,学会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耳朵。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辨识各种声音。

2. 故事法: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噪音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制作法:让幼儿动手制作噪音控制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各种声音的音频素材: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乐器声等。

2. 图片:展示噪音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 制作噪音控制器的材料:如塑料瓶、棉花、胶带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引导他们说出声音的来源。

2. 游戏:开展“声音辨识”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和辨识各种声音。

3. 故事:讲述一个关于噪音影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噪音的危害。

4.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噪音,保护环境和他人。

5. 制作:让幼儿动手制作噪音控制器,学会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耳朵。

6. 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噪音控制器,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8.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调查生活中的噪音来源,并提出解决办法。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制作噪音控制器的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到社区进行噪音调查,让他们亲身体验噪音对社区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全单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全单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全单元教案第一课时听听声音【教学内容】第44——46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够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依照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看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看适应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依照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那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明白的关于声音的情况。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爱好?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如此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反馈交流: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摸索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分组实验3:依照预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46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如何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教案表格-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表格-听听,秋的声音
就用我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课题:12﹡听听,秋的声音
主备人:张旭影使用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重点、难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学习过程:
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仿写诗歌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感受声音》一课,是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难点,写好教学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围绕课题。声音不仅仅是与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这课把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色彩的美术语言。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去表达音乐所反映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仅停留于基础的造型训练上。而这节课结合音乐,通过直观感受启发学生有意识的对这些基本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展开想像,表现最真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点、线、面、色彩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服》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在制造、捕捉、欣赏声音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
2、能力目标: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用点、线、面和色彩将音乐传递的情感表现出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修养。
3、情感目标:感知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热艺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感受声音
听、赏、谈感受,通过不同的声音感受初步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教师新颖而有趣味的语言表达,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二、深入感受、表现音乐
1、走进音乐的世界,一起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魅力。课件播放钢琴曲和一首迪士科音乐。
2、用风景画进行音乐联想
3、欣赏教科书中同学们绘画作品
4、再听一些其他的声音,进一步感来自。重点了解什么音乐要用怎样的表现方法。
听、赏、谈感受,通过不同的声音感受初步认识点、线、面和色彩的表现方法。教师新颖而有趣味的语言表达,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三、创作阶段
1、请大家再听三种音乐,《高达》、《波浪声》、《梦中的婚礼》提出要求,布置创作。
学生思考作画
六、总结:
师:舞者可以用舞蹈来表现音乐,我们也可以用画面来表现音乐。今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音乐是流动的画,绘画是无声的音乐!
柔美的音乐让我们联想到了静静的流水,轻轻的小溪,让我们心情平静,激昂的音乐让我们奋发向上,就像运动员驰骋在运动场上。让我们课下收集更多的音乐,一起用画笔来把他们面会下来吧。
第五课《感受音乐》教案
授课时间
2013年5月4日星期六下午
授课人
彭辉彩
课题
第五课《感受音乐》
教科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
教材分析
《感受声音》是属于美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范畴。声音不仅仅是与外界沟通的一种载体,更是一种听觉艺术。这一课把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从美术这个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声音,尝试在声音里感受点、线、面及色彩的美术语言。并运用这些造型语言,以作画的方式去表达音乐所反映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为下一课继续学习第六课《迷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初步掌握运用点线面色彩表达对音乐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不同的造型元素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音乐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初步感受声音的美妙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声音吧?
播放课间中的音效(流水声、狗叫声、暴风雨的声音、笑声、老虎叫声、雷电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