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校园里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校园里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校园植物的特征,巩固观察方法,激发对校园植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分组观察校园植物,小组合作交流对植物的了解和爱护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3.通过调查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校园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爱护校园植物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校园植物的外在美,内在美,通过整理资料,探究爱护植物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爱护校园植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记录表,照片等;课前搜集的爱护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找朋友游戏。
猜谜语猜出植物,并在校园里找到它们。
一、观察校园植物,初步感知校园植物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凌霄花视频,激发孩子对校园植物的喜爱之情、探究欲望。
2.组代表交流观察的校园植物。
一组:照片。
二组:观察记录表。
三组:观察日记。
四组:植物写生图片。
师从观察方法使用、观察结果呈现方式的角度,对汇报结果进行评价。
二、了解校园植物,深入探究校园植物1.指生评价刚才的汇报,并交流收获和疑惑。
2.从学生的交流中渗透获取资料的方法。
(相机板书: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
)3.在交流中,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课下进一步深入探究。
4.老师推荐资料:书、网站、APP。
三、赞美校园植物,感受植物内在美1.从赞美竹子的诗句中,引导孩子们感受竹子的內在美。
2.拓展进一步感受校园里其它植物的内在美。
相机板书:美四、爱护校园植物,小组探究方法1.如此由内而外散发着美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它呢?是啊,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校园朋友。
(相机板书:爱护)2.介绍校园护绿小队,争当护绿小卫士。
介绍护绿小队职责,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爱护植物的行动中去。
想要加入护绿小队,首先必须要知道并掌握一些爱护植物的方法。
3.小组长汇报组内搜集到的爱护植物的资料。
组长汇报搜集的资料,师相机评价,渗透处理资料的方法:筛选。
科学《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

科学《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科学《校内的树木》教学反思教材简要说明:从教学目标来看,同学能用语言和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一棵树进行描述,并比较全部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教材的活动支配上看,不难看出这节课的活动是不多,但是每一块教学的难度是很大的,而且要花费肯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中一个活动,就比如拓印树皮,这在美术课里可能需要用几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拓印的技巧,而在科学里要求同学用一节课里的其中一个活动来完成,几乎不太可能。
另外写观看一棵树木的日记,它的难度也偏大,同学还不会写作文呢,所以,写这样的一篇观看日记是需要花费比较大的时间,由于要求老师做指导之后,同学才会写观看日记。
我对教材的处理:首先拓印这一活动完全删除,留给同学的回家作业完成,要求在家长的指导小完成拓印树皮的活动。
其次主要活动放在写观看日记,原本要求同学在校内里观看一棵大树之后把观看到的信息写下来,并整理成一篇类似与书本第7页的日记。
在前两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我是让同学根据上节课的观看方法进行观看校内里的其中一棵树,然后回到教室写观看日记,结果消失了一节课20分钟时间是同学在校内观看,有几个组甚至在铺张时间。
所以,大大影响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最终导致课堂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甚至是最终比较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来不及教学。
好在大部分同学早就已知大树的相同点是有根茎叶(树根、树干、树冠),需要阳光、水、空气等。
不同点是树叶、树干等不同特点。
后面两个班级上课时我调整了教学过程,其中让同学到校内观看这一环节删除,改为回忆第一节课同学们观看的大树的特点,参照第一课的一张表格直接整理观看过的香樟树的一些特点,并写成观看日记。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完成观看日记的质量是比较高的,而且还有一些时间正好来说说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的话教学目标只能说基本完成。
课外作业是拓印树皮,有必要请同学在课外到校内或公园观看一些树,并写出树的特点。
同学完成活动和作业状况来看。
校园植物导览手册教学反思

校园植物导览手册教学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有以下反思:
1、纪律方面:整体纪律和习惯较之前好,有了之前经验,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排同学的速度来调整队伍队形。
但从五楼到一楼时间较长,队伍也比较长, 不能随时的关注全班同学情况,有同学出现两三梯台阶一起跳的情况,通过奖励印章的方式可以部分控制,但还是不能完全杜绝。
有一个同学在下楼时不小心扭到脚, 马上叫停队伍,联系班主任,然后让实习老师将该同学送回了班级,课堂才得以继续。
2、课堂内容方面:
1、孩子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可以很好的去进行观察,但是对于记录方法还是没有掌握好,习惯性的怎么好看怎么记录,记录叶子时也没有去记录叶脉。
虽然在过程中不断的提醒他们, 但整体效果不好。
后来反思了一下,应该出发前再给孩子们强调一下。
2、研讨时,孩子们对于植物的名字只能记住一些常见的,能说自己观察到了多少种植物,但不能很好的表达植物的特点和区别,说地点时也是细笼统。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前言】科学是一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而植物作为生命的源泉,在校园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将深入了解校园里的植物,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里常见的植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3. 锻炼观察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并描述校园里常见的植物。
2. 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2. 运用观察和实践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1. 校园地图。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植物的基本特征。
3. 常见校园植物样本。
【教学步骤】一、引入1. 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并指认植物,让孩子们了解植物在校园的分布情况。
2. 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简要介绍常见校园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叶子形状、花朵颜色等。
二、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带有花朵的植物,并提问:- 这些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有哪些不同的繁殖方式?2. 学生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如花瓣数目、花粉等。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出不同的植物繁殖方式。
三、掌握植物的生命周期1.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他们关注植物发芽、生长、结果和传播种子等阶段。
2.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将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并相互交流。
3. 教师带领学生用制作卡片或绘制草图的方式,展示植物的生命周期。
四、巩固与拓展1. 学生小组进行植物观察活动,找出校园里新的植物种类并进行记录。
2. 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展示板或展示海报,展示该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答】1. 学生可能对一些植物的命名和特征感到困惑,教师应及时回答并提供辅助材料进行解释。
2. 学生对于植物生命周期的理解可能有片面性,可通过示范和实地观察进行纠正。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们通过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循序渐进地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植物教学反思6篇

植物教学反思6篇编写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植物教学反思6篇,感谢您的参阅。
植物教学反思篇11.关于叶片、叶柄中学生很容易把叶脉归入到叶的结构中去,我觉得在课堂中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当时有些学生比较迷惑,我就伸出一只手,告诉他们把我的小臂当作叶柄,学生就很自然地就说出我的手掌就可以是叶片,马上很多学生就说手掌上的纹路就是叶子的叶脉,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理解,手掌上的纹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部位,而是属于手掌皮肤的一个部分。
2.作业本最后一题让学生判断一根枝条上不同位置的叶子的生长状态时,对于那些缺乏生活经验与实验观察的学生理解上比较困难,结合图示同样可以用比喻的方法,将这条枝条比作人类的一生,从左到右分别是幼年、童年、青中年、老年、死亡。
(1)学生一般都知道枝头上长的是芽,而且形状最小,是叶子最嫩的那个阶段;(2)从大小和颜色上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左二的就是嫩叶;(3)当看到左三时有学生马上就说出人到中年这句成语,大家就自然想到这部分就是长大的叶;(4)到下一格时已经不用老师提醒,学生马上联想到人老时很多人会驼背,叶子就像图上那样卷曲起来;(5)至于枯叶失去了生命特征,就跟人失去了生命特征一样。
植物教学反思篇2《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首关于自然知识的诗歌。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本课运用拟人手法亲切的体现了大自然妈妈的奇妙。
本篇诗歌很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也易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部编版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在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之外,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积累一些科学常识也是本课我要关注的重点。
无时无刻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只有在书中才能看到更过阔的世界。
我在这节课教学后有以下几点收获与感悟: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入手,初读课文孩子可能不太明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通过谈话的方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线。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Leabharlann 用时1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校园植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详细难点及举例解释:
a.植物特征的区分:例如,讲解梧桐和杨树的区别,通过观察它们的叶子、树干等特征,帮助学生准确区分;
b.生长过程的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学生可能对某一阶段的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c.分类能力的培养:植物种类繁多,如何正确分类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观察成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校园植物奥秘,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从小树立绿色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认识校园植物的种类、特征及其生长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校园里的植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校园里都见过哪些植物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校园植物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物的基本概念。植物是生命的一种形态,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习性对我们认识大自然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校园里的植物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自然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特征。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校园中常见植物的识别。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植物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校园中常见植物的种类、特征及生长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植物。
3. 观察实践: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下不同植物的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花朵的形状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分组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讨论哪种植物最让他们感兴趣。
5. 表达与创作:学生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植物的喜爱,可以创作一幅植物画或写一篇植物观察日记。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问:“你们认为校园中的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并记录下来。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校园中常见植物的识别及特征掌握情况。
2.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3. 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资源1. 校园植物分布图。
2. 植物观察记录表。
3. 绘画或写作材料。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植物保护活动,如植树、绿化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了解校园内不同区域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2. 邀请植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保护知识。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校园里的植物苏教版 (1)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校园里的植物苏教版本学期,我开了一节探究课——《校园里的植物》。
通过自己备课,与许静老师一起磨课,试教,点评,改进,正式上课,集体评课等一系列流程。
对于第一次向区级层面开设这类课程我,即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又是一次很好的向同行们学习的机会。
回顾整个过程,感觉要精心准备一节课是很花时间、很花精力的,不管成功与失败,总得来说收获还是颇多的。
以下是我针对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亮点和不足之处。
探究课有别于基础性实践课程,其目的不光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1.以课题为载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本学年,我申报的课题是《在探究型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在课堂中,围绕课题展开,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
而且小组的合作不光是课堂上,还渗透到课前、课后。
如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里熟悉的1-2种植物,描述它的形态特征。
课中学生分组进行资料阅读,了解植物功能;学习专家对植物的描述,完成活动纸;当场进行叶片和盆栽植物的识别,归纳识别植物的方法等,都需要小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课后让学生进行《倡议书》案例学习,分析和讨论如何进行设计,了解倡议书的基本结构。
每一个活动的实施都强调小组的合作精神,因此,课前我就对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安排了小组长,课上对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了要求,并时时指出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如课前调查个别同学不愿去时,说服他们一定要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轻时,马上指出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如发现个别小组在讨论中无人记录时,提醒小组长一定要进行组员分工。
2.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教学。
我的课题是《校园里的植物》。
在选题时,我考虑到课题切入点要小、取材方便、而且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但不是很清楚的领域展开探究,否则学生无从下手。
整个课堂环节从先观察,用自己话描述植物的特征――学习专家对植物特征的描述――根据专家给予的特征来识别植物等,多个探究活动串联起来,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认识校园里植物的基本方法(本节课主要从叶这个器官着手),而不是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10篇

反思一: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
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植物,还通过触摸、闻味等方式,对植物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然而,部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未来教学中应加强对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植物。
反思二: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校园内的植物,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植物识别技能。
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根据植物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进行识别,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更多关于植物的信息。
然而,部分学生在识别过程中存在混淆和错误,未来教学中应加强对植物特征的讲解和对比,帮助学生提高识别准确性。
反思三: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的生态环境,有效渗透了生态环境教育。
学生不仅看到了植物在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通过讨论和思考,提出了保护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议。
然而,部分学生在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上仍有待提高,未来教学中应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反思四: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将植物学知识与生物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融合,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
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校园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还通过跨学科思考,提出了更多创新性的见解。
然而,部分学生在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上显得不够熟练,未来教学中应设计更多跨学科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反思五: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观察活动,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了观察任务。
然而,部分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未来教学中应加强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反思六: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查阅资料,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精神。
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独立进行学习活动,还通过探究,对校园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而,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持久性和深度,未来教学中应加强对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植物教学反思(合集5篇)

植物教学反思(合集5篇)第一篇:植物教学反思植物教学反思植物>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
在这节课的准备阶段,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思考,参考了有关的资料,对本节课的教学形成了初步的方案。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其它两位老师交换了意见,写出了详细教案。
后来进行了试讲,她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建议,我又进行了修改。
改正了欠缺的地方,弥补了不足,在公开课中发挥的还算不错。
本节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重点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以及胚是幼小的植物体,最后进行练习巩固。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让学生收集种子,尝试了解种子,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种子的乐趣,从中感受种子的魅力。
再如在课堂上抓重点、难点时是这样做的: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上,教观察的方法,教解剖的方法,对每个探究的实验都要进行总结归纳,再利用表格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胚是幼小的生命体。
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分析比较得到的,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此外在课堂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后,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是:优点:1、整体设计自然流畅。
比如教学胚的结构时,让学生看书、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日常工作画胚的结构、和书中的图对比学习结构名称、多媒体演示胚的每部分结构。
通过四个细致的步骤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实到实处。
2、整合教材的能力强。
教学时思路准,清晰。
3、与学生互动发挥了主体参与。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步骤,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缺点:1、激励评价语言生硬。
个别环节过渡太快。
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将看到的菜豆种子的结构画出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植物教学反思

植物教学反思植物教学反思(精选21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教学反思篇1本次课程改革不再注重知识体系的传承,而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导致教学的着眼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本章节中体现为不交代详细的分类学知识,而突出了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绿色植物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我选择了阅读并比较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这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单扼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出比较完美的结论。
但是,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不强,理想的做法是用实物进行比较,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我找不到足够数量而且完整的海带与蕨菜的植物体。
因此,教学中有些遗憾。
另外,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不同感受,有的班级由于学生科学素质较好,教学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探究的难度,而有的班级学生的科学素质需要慢慢培养,就应该调整教学设计,减少教学目标或降低教学难度,总之,要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
每节课在不同班级完成情况都会有所差异,这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授课时应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
本节课还有以下几处可以在下次循环教学时可以进行调整的地方:1.本课时如果按教材的进度安排,在上课时可能采集不到苔藓的实物观察材料,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音像资料,或在夏季录制一些资料备用,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果学校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在适合的季节学习此章内容,以取得实验材料,得到最佳教学效果。
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多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多提供探究活动的情境,以增加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3.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布置学生收集的.信息在课堂上未完成交流的,可以在教室的墙上或板报上展出,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意观看,达到交流的效果。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一年上册《校园里的植物》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安全区域内自主选择植物进行观察,尽量不同小 组间观察不同的植物,从而发现校园植物具有多样性。同时教师巡视指 导,解决个别学生的提问,并拍摄各组观察的植物的照片,以备研讨时 辅助交流。
板块三、研讨: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 [材料准备:照片、学生活动手册] 1.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并组织进行交流。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植物?长在校园中的哪个地方?这个植物有什 么特征?我们可以这样来汇报:我观察的植物叫……,它生活在……,它 的特征是……
2.多角度图片展示,包括树冠、茎、叶等结构。 提问:这个植物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植物的树冠怎么样、叶怎么样、茎怎么样等。)
3.通过学生描述,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从而启发学生在之后的活动中应 该观察什么,怎么描述。 4.讲述:校园中除了这种植物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植物,大家想去校园中 观察一下吗?
《校园里的植物》说课稿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一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最后一课《校园里的植物》。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3)外出活动的注意 提问:走出教室,除了要认真观察植物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其他什么问题吗? 预设:教师引导: ①小组活动,不乱跑; ②注意安全,防受伤; ③举手示意,提问题; ④爱护植物,不乱拔; ⑤活动手册,要记好; ⑥听到铃声,快集合。
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
在《校园里的植物》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植物的不同特征,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植物,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植物的特征。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记录习惯和文字能力还比较弱,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一种植物,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小组组成观察小组,观察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植物。
这样,可以集中多个学生的智慧,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
但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第一课,而且在教室之外,如何把握好一个学习小组是需要注意的。
从教学的实践来看,关键是要明确目标,组织一个小组,并加强组长的指导。
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小组的表现,以小组的成功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方法。
在合作的活动中并不排斥个人的智慧,合作最重要的表现是在学生个人遇到问题时能提出各人的建议或看法,在讨论交流的时候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否则,合作就会失去作用,教学组织就会混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以校园里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校园里的各种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校园里的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对校园里植物的观察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阳光和空气等条件才能生长。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2)能够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对校园里的植物感兴趣,愿意观察和研究植物。
(2)在观察和研究植物的过程中,能够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并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观察和研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2)认识到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1)能够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美丽的植物,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校园里的植物吧!展示图片教师展示校园里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认识哪些植物。
植物教学反思

植物教学反思植物教学反思植物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
在这节课的准备阶段,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思考,参考了有关的资料,对本节课的教学形成了初步的方案。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其它两位老师交换了意见,写出了详细教案。
后来进行了试讲,她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建议,我又进行了修改。
改正了欠缺的地方,弥补了不足,在公开课中发挥的还算不错。
本节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重点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以及胚是幼小的植物体,最后进行练习巩固。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让学生收集种子,尝试了解种子,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种子的乐趣,从中感受种子的魅力。
再如在课堂上抓重点、难点时是这样做的: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上,教观察的方法,教解剖的方法,对每个探究的实验都要进行总结归纳,再利用表格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胚是幼小的`生命体。
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分析比较得到的,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此外在课堂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后,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是:优点:1、整体设计自然流畅。
比如教学胚的结构时,让学生看书、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画胚的结构、和书中的图对比学习结构名称、多媒体演示胚的每部分结构。
通过四个细致的步骤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实到实处。
2、整合教材的能力强。
教学时思路准,清晰。
3、与学生互动发挥了主体参与。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步骤,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缺点:1、激励评价语言生硬。
个别环节过渡太快。
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将看到的菜豆种子的结构画出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我认为自己成功的地方有:1、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对教材适当的整合。
校园里的花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校园里的花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校园里的花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校园里的花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构造,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好。
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才能。
教学时在教室里分小组围坐,中间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观察,老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构造,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
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述才能,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
等学生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
这时再针对学生尝试中的问题,讲解绘画形式和步骤要领,本课大局部同学学会了观察的方法,画面构图较适宜,只是线条还不够丰富,对照盆栽写生有一点难度。
对于写生实在有困难学生,我也指导他们在课本中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临摹学习,感受写生中线条的独特表现魅力。
面对盆栽写生时,我还指导学生尝试在写生过程中:取舍和创新。
假如完全对照事物写实地搬入画中,肯定不好看,要在自然中发现美,提炼美,要勇于创造性的来表现写生物体。
校园里的花教学反思2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振奋。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论于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表达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如何上好“造型表现”课,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探究分析^p 、造型表现才能,同时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浸透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从中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值得去考虑和探究的课题。
上《校园里的花》〔人教版美术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这一课之前,通过几次与老师的共同讨论,我在这节课上针对上述问题进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究。
为上好此课我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几束鲜花插在花瓶中摆放在讲桌上,把教室装点得格外漂亮。
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三篇)

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一)在这个星期,我给小朋友们上了校园里的植物。
在上之前,我在班级里就规定好了观察时候的纪律要求,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后,我带领学生认识了校园里的几种植物,有银杏树、榕树、苏铁、棕榈等等,先统一带他们认识了这些植物的名称,和叶子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拿出活动手册画一画,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也是不听指挥,但是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我说的科学知识,相信他们应该是有所收获的。
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我就把学生带回了教室,在教室里,我投影了我提前拍摄的校园里的植物,让他们再次完善活动手册。
这堂课,要带一年级的学生出去,有点难度,也考验老师。
在一年级培养好他们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要通过一次一次的科学课去要求,任重道远。
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二)本课是一单元的第6课,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的组成部分。
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由于我们学校的植物有30多种,所以为教学校园里的植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孩子们学习本课的兴趣浓厚,他们不仅认识了樱桃树,银杏叶,鸡爪槭,鹅掌柴等等,还知道了树叶的各种形状、颜色等,既开阔了眼界,又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1、在全班一起在樱桃园观察樱桃树时,孩子们都能说出樱桃树的特征,但是在画时却体现不出来,尤其是特征比较明显的叶的边缘有锯齿状,以后我可能要在课前示范锯齿状的画法。
2、由于时间的关系,分组活动时,我没有多全部的小组进行指导,导致有比较多的植物他们不知道名称。
以后可以在课下和小朋友多交流,来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科学多姿多彩的植物教学反思

科学多姿多彩的植物教学反思植物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氧气和食物,同时也为我们的环境提供了美丽和生态平衡。
在学校的生物课上,植物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单调的教学方式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我们需要采用科学多姿多彩的植物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展示植物的多样性来吸引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和角度拍摄的照片、视频和幻灯片可以向学生展示植物的不同形态、颜色和纹理。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寻常的植物,如肉食植物、水生植物和空气植物等。
通过展示这些植物的独特特征,学生将对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
例如,将一盆植物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光线、水和温度等,让学生记录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植物园、森林和公园等地方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
在这些场所,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植物的美丽和生命力,并了解植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了解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和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的兴趣。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植物知识问答比赛、植物拼图游戏和植物观察挑战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学习植物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多姿多彩的植物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植物的多样性、实验、参观和互动游戏等,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植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植物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植物的认识。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校园里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中的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 科学知识目标-在认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的介绍,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如桂花树、银杏树、月季花等,并了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这表明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学会了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包括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
这说明学生掌握了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目标-在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将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这表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能够提出关于校园植物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寻找答案。
这说明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3. 科学态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校园植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活动。
这表明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
-在实地观察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表现出了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说明学生的科学态度得到了培养。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视频播放,学生了解了校园植物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表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 讲授法-在认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和观察植物的方法环节,我采用了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观察植物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当中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主要训练学生学会有序的观察,但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观察时不能注意到方方面面。
针对这一点,在外出前可先出示一个情景,一副大树图片,问:“如果你站在大树下想观察什么?”“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呢”,这一块会直接影响到下面的观察效果。
在带领学生外出观察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课堂的讨论进行有序的观察,增强观察的目的性,避免了不知如何下手的尴尬。
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植物的不同特征,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植物,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植物的特征。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记录习惯和文字能力还比较弱,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一种植物,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小组组成观察小组,观察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植物。
这样,可以集中多个学生的智慧,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
但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第一课,而且在教室之外,如何把握好一个学习小组是需要注意的。
从教学的实践来看,关键是要明确目标,组织一个小组,并加强组长的指导。
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小组的表现,以小组的成功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方法。
在合作的活动中并不排斥个人的智慧,合作最重要的表现是在学生个人遇到问题时能提出各人的建议或看法,在讨论交流的时候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否则,合作就会失去作用,教学组织就会混乱。
要学生养成既观察又记录的习惯不是说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就能完成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
在鼓励学生观察时,还要引
导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尤其是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细心观察会使他们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只有这样不停的循环往复,才能养成好的习惯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