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三框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合集下载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2014版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三框《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掌握唐朝时期的帝国疆域,知道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史实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日本遣唐使的史实,评述唐太宗。

二.【教材简析】:本课是继隋唐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学习之后,围绕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展开介绍。

课文例举唐蕃关系、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个案,图文并茂地阐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所有内容都紧紧围绕“开放”二字。

结构:唐与吐蕃——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设州、府、县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唐与天竺——玄奘西游对外开放政策唐与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朝疆域、周边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2)列举唐蕃交往中的主要史实: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游、遣唐使、鉴真东渡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感悟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感受大唐王朝开放的对外态度,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主要史实。

难点:从史料中汲取历史信息并评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教:情境创设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学: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给同学们放映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并设问同学,这反映了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同时出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图、唐僧玄奘西游图和鉴真东渡图等图片,设问:“这些大家所熟知的故事都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唐朝会出现以上事件?”当时唐朝有哪些民族,民族关系又如何呢?从而引出新课。

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异:玄奘到印度求取
佛经,将印度佛教文 化带回中国,《大唐 西域记》记述了天竺 的佛教、历史、地理 与风土人情。
异:鉴真是将中国的
佛法、医药、建筑、 雕塑、绘画等传到日 本。
唐与日本——遣唐使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中国?
因为当时的中国很发达。所以日本人要一次又一次 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技术。
现在日本就有很多当时从中国带来的高超技术和知识。比 如∶茶道、花道、当时都是从中国学的。在食品上比如、做 豆腐、做酱油、酿酒术、种植蔬菜等。
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 ……
——西藏民歌《唉马林儿》
结合民歌,思考文成公主入藏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金城公主入藏
(开元十八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 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经过: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 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说,吐蕃和唐朝 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请结合P92阅读卡内容,说一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主要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民歌:
文成公正莲主月花十大入五坝藏那不赢一 用天怕来,,了文有唐成百公匹藏主善百答走年应骏来马和西来平藏接的。你局。 面, 两国人高民山连和绵睦不相用怕处,,有文百头成力公大主犏牛同来时接带你去。 了唐 代先进大的河条耕条作不技用怕术,与有唐百只代黑的色书皮船籍来,接增你进。 了两 国在文…今化…天公、主经来济到西等藏方,面好像的狮交子流进入,大也森促林进, 了汉 族与少好数像孔民雀族飞的落大和平平原共,好处像。不落的太阳升起,
日本遣唐使来唐给中日带来什么影响?
加强了中日交流与合作,为中日的 繁荣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时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时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课件
标松赞干布一再请求与唐朝皇室通婚。唐太宗满 足了松赞干布的愿望,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步辇图
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议一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到吐蕃?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很多东西,除金 银珠宝外,还有丝罗、绸缎医学、农学、 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材、 以及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
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
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
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
鉴真精通医术,虽双目失明, 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 本的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
想一想鉴真、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应该学习? 他们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他们的顽强毅力和 百折不挠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由于唐朝是当时 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国,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所以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课导入
吐蕃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吐蕃人。他们饲养耗牛,种 植青棵,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吐蕃人是藏族的先民。
说一说谁统一了吐蕃?统一的 时间、都城?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 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回纥
南诏
新教课学讲目解
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
图4-28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
唐朝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资治通鉴》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 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体现怎样的民族政策? 开明、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2013-第二课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2013-第二课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隋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
七夕、重阳等
此外:茶道、花道、剑道、书法、中草药等
玄奘与鉴真的功绩比较
同: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 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异: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佛 教文化带回中国,《大唐西域记》 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 与风土人情。 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法、医药、建 筑、 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
—— 尺 带 珠 丹
读图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1、玄奘西游
①原因: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他在研习 佛教经典时,感到说法纷纭,无法解答, 于是产生了去天竺求法的念头。天竺在 地理范围上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半岛。
②经历:
玄奘历经艰难到 达那里,在天竺游历 17年,遍访有名的佛 教寺院,并在佛学最 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掌握佛教理论。 为求取真经不畏 2、翻译佛经。 艰险、勇于开拓、 3、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 好学不倦。
1、结合书本和图说一说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过程 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2、结合书本和图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对比表
遣唐使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一、请选择:
1、641年,文成公主由唐大臣护送入藏,与松赞干 布联姻,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当时的唐朝皇帝 是( C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 2.藏族的祖先是( B ) A.圆鹘 B.吐蕃 C.靺鞨 D.南诏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第三框 帝国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第三框 帝国新
科 举 制:
以自由报考为特点, 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 选拔官员制度。
“取士不问家世”
皇贵平 族民 子子
帝弟弟
(图)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在隋朝以前,官吏的选拔主 要依赖推举和凭借家庭出身。隋 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时得到进 一步完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 拔官员,强调(作用)以才能作 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 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 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 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外国人到—中—国朝鲜考史籍试赵在三《松南杂识·科举》之 “东人唐第”
光宗九年夏五月,始置科举,命翰林学士双冀取进 士。丙申 御威风楼放榜,赐崔暹待及第。
——朝鲜史籍郑麟趾《高丽史》卷二《世家一》
新罗、日本学习唐朝的科举制
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作 为吸引游客的观光节目之一。
君民关系
2
这句话有什么隐含的意思?
天可汗
社会安定
商人旅客停留,很少出现盗 贼,牢狱经常空闲,牛马遍布原 野,住宅大门不闭。连年丰收, 米斗三四钱。
──《贞观政要》
唐初的繁荣---贞观之治
应为唐太宗吸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 理清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沿用和完善 隋朝制度,使唐初贞观年间出现了,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融洽/社会安定/ 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
各民族共同繁荣
皇帝:难道这些事都我亲自干不成?
教训
君臣关系 君民关系
民族关系

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验
完善科举制



完完



善善



三科



省举



六制

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二课时)

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二课时)

第三节我国的对外政策(第二课时)从容说课一、说教材第二框题——“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讲述两个问题: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课文讲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第二,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确立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

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对外开放。

面向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取不同类型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全面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等。

第三,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二、说教法讲授法、自读法。

讲解本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一些近期发生的、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分析,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4课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第4课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并根据两则材料说说文成公主入藏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有利于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加强唐蕃友好关系。
2.金城公主入藏
经过: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件里说,吐蕃 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 影响: 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问:为什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愿与中原王朝和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離は元に草、歳を栄枯 ——白居易
为什么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如此深远? 1.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3.中日文化使者的努力(遣 唐使、鉴真等人)
真真假假
•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是确实 存在的人物,《西游记》所记之事,在 连云港花果山都有历史证物。
唐朝自身的繁荣强大; 唐朝对外开放、对民族一视同仁的政策;
3、唐蕃会盟碑 唐穆宗时,唐蕃两 个政权相约盟誓, 互不侵犯。
1.唐与日本——
1)遣唐使
遣唐船
1、什么是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与学习的 使团。有学问僧、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唐朝能接纳如此规模的日本遣唐使,说明 了什么? 3、“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去了什么?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朝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杰出人物的贡献。
玄奘西行
那烂陀寺留学
主持佛学辩论会
玄奘西行
玄奘取经回长安
从玄奘的事迹中你 感受最深的品质是什么?
信念 毅力 智慧
……
大雁塔南广场玄奘雕像 大雁塔(经塔)
明代木刻《玄奘译经图》
玄奘回长安后, 专务翻译从天竺 带回来的佛经。 他精通梵文和国 语,经过19年的 努力,共译经论 75部1335卷,约 1300多万字,对 佛教的传播作出 杰出贡献。

人教版初中l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l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4.2.3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2.能力提升: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3.思维培养:学生将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
4.情感态度:学生将通过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学习,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的具体案例。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表达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思维方式: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这可能影响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督促机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堂参与度低的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问题和小组讨论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对于思维方式单一的学生,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历史解释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板书设计
1.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的基本概念
-民族和睦:唐朝、金朝、元朝、明朝时期的民族政策
-对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与日本、朝鲜等国的交流
2.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平等对待各民族
-鼓励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3.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与日本、朝鲜等国的交流往来
4.学生能够表达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现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9、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 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 为纪念文成公主人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 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 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吐 蕃
西突厥: 唐太宗时, 征服高昌,设安西 都护府; 唐高宗时,大败西 突厥; 武则天时,设北庭 都护府。
东突厥: 贞观年间, 大败,唐俘 获颉利可汗 设都督府管 辖。
唐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武则天设北庭 都护府
唐太宗设安西 都护府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 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 仁。这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实战演练:
1.唐朝皇帝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并被北方各族 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朝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出现“回鹘衣装回 鹘马”的景象,说明了: • A.汉族人被回鹘人同化 • B.汉与回鹘两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很密切 • C.大量回鹘人来到中原生活 • D.当时汉族人穿少数民族服饰成为一种时尚
(3)我们从上述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 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1、唐朝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 示? 启示我们要维护民族之间的关系除了要坚持民族平 等的原则,还要互相往来,要有付出。 2、你知道,国家在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采 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吗? 政治上 (1)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民族政 策。 (2)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 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3)坚持宗 教政策。 经济上 (4)西部大开发 (5)财政支持 (6)发 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3课 第2框 文化在交流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第3课 第2框 文化在交流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理解大众传媒的发展阶段、形式、特点和作用。

3.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并能自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重点:文化交流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及特点。

难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基础·初探]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1)重要途径①商业贸易: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演变(1)含义:传播媒介。

(2)阶段: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3)演变特征: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标志: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1)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2)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地位: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意义(1)先辈们的对外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要求(1)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预习·提升]1.判断(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 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 明珠
二、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时间: 六次东渡 经过: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目的: 影响: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 献
你知道二者的区别吗?
三、玄奘西行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 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 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 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 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 安出发,西行求法。645 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 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 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2、特点: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时间长
前后十多批 ——次数多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规模大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遣唐使印
鉴真
唐玄宗时期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 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 学。日本僧人荣 睿.普照等邀请他去 日本。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次数


1 2 3 4 5
日本
唐风洋溢奈良城
第4课 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我们可以触摸到一丝大唐气息……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我们在以前的学 习中,接触过哪些著 名的少数民族了呢?
匈奴、鲜卑、羯(jie)、氐(di)、 羌(qiang)、等
看服饰
猜民族
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藏族
彝族
白族
同学们我国有多个民族?这些 在唐朝,这些民族又称什么? 图片是哪些民族?
藏族
维吾尔族
彝族
白族
吐 蕃(bō)
回 纥(hé)
南诏

浅析中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浅析中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浅析中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摘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是我国领导人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的第一次具体阐述,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新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内涵。

【关键字】睦邻,安邻,富邻同世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

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5个。

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不少国家与我交往很深,接触很广,历史上的一些恩怨现在仍有影响。

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聚集在我国周围。

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冷战时期曾形成不少“热点”,有些至今尚未彻底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对我国内发展的战略影响尤其重要。

“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

“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

“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进入新世纪,亚洲各大国在务实色彩浓重的新战略下,相互之间尽管存在竞争,但加强合作是主导面,呈现出稳定、和平、合作与发展的前景。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中国与周边国家互为战略依托,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从政治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

从经济上看,周边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

从安全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因此,巩固睦邻友好,促进共同发展,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优先课题。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课件+教案)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课件+教案)
(唐对西域地区: 设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
民族融合的形式:
第一、民族迁徒; 第二、联合斗争 ; 第三、友好交往 ; 第四、兼并战争; 第五、“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 ; 第六、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育网 -
①时间: 唐玄宗时。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②经过: 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 舍己为人传道艺, 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均告 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 唐风洋溢奈良城。 失败。后来,鉴真双目失明,但 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29,4-30反映了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求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2、唐与日本: ①遣唐使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给吐蕃粮食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感谢你啊!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啊! 你就是藏族人民永远的圣神!
日本京都
唐都长安
白居易的诗尤为日本人喜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離は元に草、歳を栄枯 ——白居易
1、唐与天竺(印度):玄奘西行 (唐太宗)
①原因:玄奘是时的高僧,他在研
习佛教经典时,感到说法纷纭,无 法解答,于是产生了去天竺求法的 念头。 那烂陀寺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接见吐蕃(藏族)使者
松 赞 干 布
文 成 公 主
(1)唐朝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称中国 人为“唐人”。
(2)唐太宗时,玄奘去天竺求取佛经。
(3)唐玄宗时,鉴真去日本传授佛经。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玄奘西行
(1)西行的目的地 (2)西行经历 (3)玄奘的贡献
2.遣唐使来华 3.鉴真东渡
想一想
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求取真经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2、遣唐使来华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
府派遣到唐朝进行 交流的使团。(13次)
日本为什么一次有一次派遣使者到中国来?
3、鉴真东渡
鉴真 六次东渡
鉴真东渡示意图
贡献:鉴真不仅在日本传播佛教, 而且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 知识介绍到日本。
第二课第三框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下一页
对内: 以前:贵中华,贱夷狄 唐朝:一视同仁
现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中国历史上7世纪初,文成公主入藏,加强友好 和促进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2)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唐与吐蕃 “和同一家”。 (3)唐代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安西、 葱岭,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
郭 沫 若
唐 风 洋 溢 奈 良 城

舍 己 为 人 传 道 艺
一 片 精 诚 照 太 清 。
鉴 真 盲 目 航 东 海 ,
——
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鉴真6次东渡,不畏艰险和坚忍不 拔的优秀品质值得尊敬。 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 表
玄奘西行
作为磐安人,你认为 进行怎样的开放与交流会 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
(1)鉴真东渡六次 (2)鉴真的贡献
下一页
1.玄奘西行
《西游记》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到哪 里去?去干什么?
玄奘。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天竺,经指佛经。
玄奘西行
玄奘负笈图 (反映玄奘从印度 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大唐西域记》书影
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1、掌握佛教理论 2、翻译佛经 3、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
目 的
鉴真东渡
传授佛法 日本
学习佛经
到达地方
贡 献
天竺
为中印文化交 流做出贡献
为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贡献
优秀品质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
玄奘与鉴真的功绩
同: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 突出的贡献。 异: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佛教文化带 回中国,《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 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 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法、医药、建筑、 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