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应用体会(附30例报告)

合集下载

30例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隧道Cuff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30例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隧道Cuff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30例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隧道Cuff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发表时间:2012-09-27T15:43:14.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张茂仙[导读] 分析可能与患者为预防导管感染,在导管头端长期包裹碘酒纱布及酒精擦拭的护理方法有关。

张茂仙(兰溪市人民医院十二病区浙江兰溪321100)【摘要】通过对30例在我院使用隧道Cuff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随访与护理,探讨隧道Cuff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及通过有效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并发症,认为多环节、多细节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导管并发症,避免护理不当,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自我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从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隧道Cuff导管血液透析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9-0384-02 对于HD患者而言,建立和维持一个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关键,因而血管通路被称为HD患者的“生命线”。

一般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但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隧道Cuff导管(以下简称“导管”) 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回顾分析了自2006 年01月以来,在我院使用隧道Cuff导管共30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常见并发症,并总结护理经验。

1 临床资料1.1 对象我院肾内科自2006 年01月至2010 年12月,共行导管置入术30 例。

其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3~90岁,平均(65. 5 ±15. 1)岁。

年龄≥60岁21 例(70%) ; 40~60 岁6例(20 %) ; < 40岁3例(10%) 。

原发病包括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3例,多囊肾2例 ,其他原因4例。

1.2 方法采用Permcath带Cuff双腔导管(美国Quin-ton 公司生产,长36 cm) ,在手术室局部麻醉下施行。

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和临床应用

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和临床应用

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和临床应用作者:朱阳月赖雪英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行规律透析患者功能40例,对其临床经验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其相关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

结果所有患者留置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时间为(18.1±10.2)个月;1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得以控制,保留导管继续透析;2例患者出现导管栓塞现象,使用尿激酶通管之后继续透析。

结论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一种血管通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对患者应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能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概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中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高发病率引起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以及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但是有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建立动静脉内瘘存在很大的困难甚至是无法建立,人造血管搭桥也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涤纶环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也就是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医学界不断研究下产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临床上倍受青睐。

对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

为了更深入的探究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以及临床价值,对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接受规律透析的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40例。

其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5岁~73岁,其平均年龄为(35.3±11.5)岁。

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要点

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要点

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要点中心静脉导管(CVC,Central Venous Catheter)是一种置入体内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予、血液透析等治疗目的的导管。

带有cuff 的中心静脉导管是指导管尖端带有一层囊袋(cuff),用于固定导管在血管壁上,减少移位和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带有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要点:
定期观察导管通畅性: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确保导管没有被血块或血管内皮细胞所阻塞。

可以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使用注射器抽取血液来检查通畅性。

保持导管口清洁:定期清洁导管口及周围皮肤,可以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和消毒棉球轻轻擦拭,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

固定导管位置:通过cuff固定导管在血管壁上,减少导管的移位和脱落。

导管应在正确位置上,不得外露或过度插入。

定期更换固定带:定期检查导管固定带是否松动或受损,必要时更换固定带,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注意导管周围情况: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损或渗出液,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避免扭曲和牵拉:避免导管被过度扭曲或牵拉,以免导致血管损伤或感染。

保持导管口干燥:注意保持导管口干燥,避免水分进入导管内部,以免导致感染或导管阻塞。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医嘱和临床需要,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
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中心静 脉导管 ( c e n t r a l v e n o u s c a t h e t e r ,C V C )属于血管 内管 的一 种 ,放 置于大静 脉 中。临床 上主要用 于测量 中心静脉压 ,以评估循环 生理 参数 以及估 计体液 的多寡 ;或在 患者有失血 量可能 较大的手术 或 急救 时维 持血压 ,用 以大量 而快速 的静脉输液 ;长期肠外营 养、长期
国眶|匿蠢国届■ 2 0 1 3 年 4月第 1 1 卷 第1 1 期

临床研究 ・ 1 2 7

中心静脉导 管在血 液透 析 中的临床应用



( 本溪市传染病 院综合病房 ,辽 宁 本溪 1 1 7 0 2 2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中心静脉 留置导 管在 慢性 肾功能 衰竭血 液 透析 治疗 中的应 用 方 法 根据 解剖 位 置选好 穿刺 点 , 利用改良S e l d i n g e r 技术 , 应 用一 次 性 中心静 脉 导 管 包内 自带 的 穿刺针 穿刺 静 脉 ,导入 单针 双 腔静 脉 导 管 。观 察所 有 患者 置 管成 功率 、导 管 留置 时间和 置管 相 关并 发症 情况 。结 果 颈 内静 脉 置 管成 功率 9 6 . 5 5 %,锁 骨 下静脉 置管成 功率 9 6 . 4 2 %,股静 脉 置 管成 功率 l o o %;股静脉 导 管平 均 留置时 间 8 7 d , 颈 内静脉 和 锁 骨下 静脉 无差 异 平均 1 6 2 d ;主要 并 发 症 为局部 感 染 1 3 例 ,局部 渗血 3 2例 ,损 伤 动脉血 管 6 例 ,导 管堵 塞 3例 ,均经 及 时 解 决 处理 。结 论 中心静 脉 置 管操作 简便 ,并 发症低 ,并能提 供稳 定血 流 量 ,是 无 法行 动静脉 瘘血 液 透析 患者 理想 的选择 。 【 关 键 词】 血 液透 析 ; 中心静 脉 置 管 ;血 管通 路 ;并 发症 中图分 类 号 :R 4 5 9 . 5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1 - 0 1 2 7 - 0 1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对策。

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的护理,预防穿刺点感染和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出现。

结果留置时间3d-1个月,132例中发生穿刺点感染2例,其中出现发热反应1例,静脉血栓5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经治疗均好转。

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最常用、安全和有效的通路,加强中心静脉留置管护理,严格透析操作,按时换药,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27-02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临床血液透析最常用、安全和有效的通路,血流量充足,稳定,操作简单易行,可反复试用,不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我们留置picc行血液透析132例,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2例,男79例,女53例,年龄21-79岁,平均53.4岁,均采用able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经颈内静脉51例,锁骨下静脉47例,股静脉34例。

留置时间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为3-9个月,平均5.5个月,股静脉置管3d-1个月,平均6.5d,血流量达200-300ml/min,满足临床血液透析要求。

1.2 穿刺方法股静脉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4cm股动脉内侧0.5cm处;颈内静脉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锁骨下静脉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相交角的平分线上,距交角约1.0-1.5cm处。

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需在胸部估算合适的深度,一般体格成年人导管插入合适深度约16.5cm。

局麻后按预定角度和深度进针,注射器缓慢回抽,刺入静脉有迅速的静脉回血,表示穿刺进入血管,中途调整进针方向可导致组织撕裂,应严格杜绝。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读书心得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读书心得

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护理操作指南读书心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透析病人致力于维持健康的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带(cuff)长期导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带(cuff)长期导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带(cuff)长期导管的护理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但对于血管条件差、不能制作动静脉内瘘或其血流量不足、不能保证充分透析的患者。

我院透析中心自2010年5月~2014年6月对11例留置带(cuff)长期导管的患者进行透析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4年6月,我院透析中心共11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带(cuff)长期导管。

其中男3例,女8例;年龄40~74岁,平均62岁;糖尿病肾病6例,肾小球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1例,多囊肾1例;右侧颈内静脉10例,左侧颈内静脉1例;外院安置导管6例,本院安置导管5例。

均透析2~3次/w。

1.2材料与方法4例导管由院外安置带入;7例在本院手术室采用美国巴德带(cuff)透析导管,在局麻下应用seldinger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经颈内静脉置管。

置管术均在透析前1d进行。

2结果到目前为止其他原因死亡1例,转院1例;其余9例留置导管均正常使用;使用时间6~49个月,平均24个月;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5例次,表现为透析开始1h左右出现寒战、发热,血培养阳性,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考虑为导管感染,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每日给予肝素+抗生素封管+全身抗生素治疗,炎症均有效控制;6例血流不畅、达不到正常需要的流量,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5例血流量恢复正常(200~250ml/min),1例更换导管。

3导管护理3.1置管术后护理置管术后当天一般不做透析,以免引起出血,密切观察置管处伤口有无渗血肿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双腔导管用等量肝素液封管備用。

Cuff导管一般需3~4w才能被结缔组织包裹固定[1],所以皮肤出口处的缝线可待其自然脱落(一般3~4w),平时导管末端须用胶布妥善固定于胸壁上,防止牵拉致导管脱落。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观察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TCC)在血液透析中的可行性。

方法:30例无法建立血管内瘘的患者,采用Permcath双腔导管作右侧颈内静脉内置入。

结果:30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期间发生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感染2例,出血2例,经处理后消失。

除4例死亡外(非导管因素),其余均在继续透析中,血流量在200~300 mL/min之间。

透析充分性与动静脉内瘘(A VF)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CC长期导管安全性能高,能满足临床透析需要,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形式。

标签:血液透析;导管留置;透析充分性关于长期双腔留置导管最早的报道是Schwab等[1]在1988年发表的,此后这一技术在临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为保证血液透析顺利的进行,本研究采用放置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建立血管通路,用于多种原因不适宜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标准:(1)年龄大(>70岁);(2)周围血管条件差,不能行自体血管造瘘;(3)多次造瘘使用年限长,内瘘闭塞不能再造瘘者;(4)严重心功能不全,不能行内瘘手术者。

本文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行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放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8~84岁,平均59岁。

原发基础疾病为慢性肾炎16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5例,痛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各1例,其中伴有心功能不全18例。

并随机各抽取10例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

1.2 置管方法所有患者均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及Permcath双腔导管(美国Quinton泰科公司),置管在介入室施行。

采用撕脱鞘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待局麻生效后,用左手向内推开颈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向右乳头方向缓慢进针。

边进针边回抽,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置入导丝。

以扩张器扩张皮肤,置入可撕脱性静脉鞘,沿鞘壁向外作一长约1~1.5 cm皮下横切口。

浅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浅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浅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发表时间:2017-12-18T12:10:37.2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作者:杨丽[导读] 现通过全科护士努力,我院近2年来血液透析留置置管患者无一例感染,通过定期封管基本杜绝因血栓形成而拔管情况发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要:血液透析是抢救和治疗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建立良好的临时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及等待永久性血管通路成熟以前的血液透析的关健,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护理;血液透析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针对211医院血液透析室所有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

现全科置管患者共28人,其中颈内静脉7人、锁骨下静脉16、股静脉5人;其中糖尿病肾病16人、高血压肾损害6人、慢性肾小球肾炎3人、狼疮肾2人、多囊肾1人;年龄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65岁。

1.2 材料:采用美国巴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深静脉留置导管,规格为12F×12.5cm和12F×15cm。

1.3 方法:通过十二年的护理、观察及与患者家属沟通,再通过分析、方法改进、总结经验等进行全面评估。

2 结果:通过对全科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多年临床工作总结,大大提高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质量。

3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置管部位及应用3.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置管部位通常有4个部位的中心静脉可供选择: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3.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3.2.1颈外静脉置管:颈外静脉是人体最大的浅静脉,体表投影清楚,可在直视下进行,血流比较充足,可达200-300ml,但因其静脉壁薄,管颈较小,操作比较复杂,插管有时不能顺利通过汇合处,易形成血肿,个别患者可发生上腔静脉破裂出血,临床较少用于血液透析,目前我科只用后三种类型。

3.2.2颈内静脉置管:使用时间长,活动不受限,穿刺技术难度中等,易于保护,不易感染,颈内静脉压力较低,容易压迫止血,并发症少。

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和临床应用

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和临床应用

分析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目的探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行规律透析患者功能40例,对其临床经验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其相关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

结果所有患者留置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时间为(18.1±10.2)个月;1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情况,经过对症治疗后得以控制,保留导管继续透析;2例患者出现导管栓塞现象,使用尿激酶通管之后继续透析。

结论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一种血管通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对患者应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能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血液透析;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概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中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高发病率引起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以及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多,但是有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建立动静脉内瘘存在很大的困难甚至是无法建立,人造血管搭桥也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涤纶环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也就是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医学界不断研究下产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临床上倍受青睐。

对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措施也至关重要。

为了更深入的探究在血液透析中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特点以及临床价值,对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接受规律透析的带cuff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共40例。

其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5岁~73岁,其平均年龄为(35.3±11.5)岁。

原发病具体状况如下:13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11例患者为高血压肾病,14例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Cuff导管的常规使用与维护

Cuff导管的常规使用与维护

CUff导管的常规使用与维护以Cuff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应该在透析过程中尽可能充分抗凝,无肝素透析应该尽可能地避免。

患者可以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

但是注意,最近有创伤或接受手术,或有出血风险(如未发现的肿瘤、肝病、血液动力学缺陷、年龄大于65岁、女性和血红蛋白水平与基线相比降低),使用普通肝素时将会有更多的出血风险。

【上机前及透析操作注意事项】在每次上机前,护士应询问患者有无发热和疼痛,并仔细观察固定缝线是否完好,CUff导管皮肤出口处有无红肿、出血和分泌物。

对出口有红肿尚无分泌物者,可每天在出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

如果有分泌物,需要送培养。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怀疑导管相关性感染,应同时留取导管和外周血管血培养的标本。

导管感染可以通过手或有烟雾作用的细菌污染物传播。

文献报道50%〜60%的血液透析患者鼻腔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自体种植到皮肤,发生导管出口感染、隧道感染或菌血症。

因此,当进行导管透析操作时,患者及护士均应戴外科口罩以减少经飞沫传播的感染及导管的感染,同时尽量避免使用导管进行输血、输液或取血。

导管口上机时严格消毒,尽量减少开放状态的导管长时暴露于空气中。

导管动静脉接头部位采用碘伏/安尔碘或其他消毒剂消毒。

必要时对导管隧道出口部位进行清洁处理,无炎症状态的导管皮肤出口用生理盐水清洁,有分泌物的导管出口可以采用消毒液清洗。

不同材质的导管对使用消毒剂成分的要求需要参考说明书。

某些材料的CUff导管不能使用安尔碘消毒,长期使用可能会腐蚀导管。

上机前准备碘伏消毒棉签和医用垃圾袋。

患者头偏向对侧,将无菌治疗巾垫于静脉导管下。

取下静脉导管内层敷料,将导管放于无菌治疗巾上。

分别消毒导管和导管夹子,放于无菌治疗巾内。

首先用消毒棉签消毒皮肤导管隧道口周围,沿皮下隧道由上向下挤压周围皮肤,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

其次消毒皮肤并更换无菌敷料。

然后消毒导管外露部分,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再取下导管肝素帽,用无菌棉签消毒导管口2次,先用5m1无菌注射器抽出管内封管液,检查有无血凝块,必要时推注在纱布上检查是否有凝血块,回抽量为动、静脉管各2m1左右。

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手术的应用及体会

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手术的应用及体会

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手术的应用及体会摘要】目的:针对长期透析导管手术在血液透析患者操作中的疑难问题及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疗思路。

方法:回顾性调查160 例行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术的手术患者,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并发症,根据临床表现分析成因,并制定对应的治疗策略。

结果:在160 例手术患者中,46.9% 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或疑难问题,影响手术进程或治疗效果,其中以局部渗血、血肿、导丝运行受阻较常见,分别占18.9%、10.0%、5.0%;除7 例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过敏性休克的征象被迫中止手术外,其他患者经调整穿刺部位或进针方向并彩超协助定位,最终均能顺利完成手术。

结论:长期透析导管置入手术操作较临时性置管术复杂,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问题或并发症,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手术路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长期透析导管血液透析通路【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284-02长期性透析导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用血管通路之一,往往以右侧颈内静脉置管作为首选,因其抗感染、创伤性小、不影响外观、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尤其为糖尿病、肥胖症、心功能不全等血管条件较差之老年患者所接受。

但其手术操作具有一定复杂性,手术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及并发症,进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因此,正确处理手术中遇到的困难,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成为手术医师关注的问题。

我科于2009 年9 月-2011年9 月对160 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长期性透析导管留置手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取2009 年9 月至2011 年9 月在我院住院的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置入手术的患者160 例,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一。

实施手术所用导管均选用Quinton Permeath 带涤纶套长期留置透析导管,右侧颈内静脉导管长度为36cm,左侧颈内静脉导管长度为39cm。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摘要】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导管尖端位置对血流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尖端位置对血流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尖端位置的血液透析效果。

通过分析影响血流量的因素,发现尖端位置调整可以影响血流量。

最后总结出不同尖端位置导管的优缺点,并强调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重要性。

进一步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建议,并展望临床应用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置、血流量、血液透析、影响因素、效果对比、调整、优缺点、重要性、研究建议、临床应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是一种常用于血液透析的导管,在放置时需要注意其尖端位置,因为不同的尖端位置可能会对血流量和透析效果产生影响。

有研究表明,导管尖端位置直接影响着透析时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尖端位置不当可能会导致血流量不足或者透析效果不佳。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通过人工透析器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净化和去除废物。

而导管尖端位置对于透析中的血流量控制和废物去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流量的影响,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提高透析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不同尖端位置导管对血流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尖端位置的血液透析效果。

我们还将分析影响血流量的因素,探讨尖端位置调整对血流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尖端位置导管的优缺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是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其中导管尖端位置对血流量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通过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调整,并观察不同位置对血流量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导管放置的最佳位置及其对患者的效果。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引言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人工透析器进行透析处理,最后再将透析后的血液重新引入患者体内,以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在血液透析中,导管是连接血管和透析机器的关键装置。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是一种常用的血液透析导管,其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临床指导意见。

当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时,其导管的通畅程度较好,这样在透析过程中血液通过导管的速度会比较稳定,血流量也会相对较大。

导管位于上腔静脉的位置也有利于血管内的透析器对血液进行充分的透析处理,从而提高透析的效果。

相反,当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时,其导管的通畅程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血液通过导管的速度会受到心脏搏动的影响,血流量相对较小。

导管位于右心房的位置也有可能引起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影响透析的安全性。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的尖端位置的选择对血液透析血流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导管位置,以提高透析的效果和安全性。

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置的选择原则对于需要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特别是那些血管较为脆弱或存在严重血管病变的患者,应尽量选择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位置。

这样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提高血流量,减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结论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的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具有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导管位置可以提高透析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导管位置,并定期进行导管位置的评估,及时调整导管位置以保障透析的效果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从不同患者群体的临床数据中,进一步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cuff双腔导管不同尖端位置对血液透析血流量的影响,并提出更为精准的导管位置选择原则,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血液透析治疗。

持续质量改进预防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预防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预防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应用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对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留置双腔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资料。

结果可从几个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改进:消毒液的选择、皮肤出口换药、透析前导管处理、透析后封管、患者自我管理、导管感染的处理、持续质量改进评价。

结论应用CQI强化环节质量控制,导管感染发生能进一步降低,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标签:持续质量改进;Cuff导管;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应用带Cuff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最重要的并发症,虽然皮下隧道及Cuff的设计均减低了感染率,但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均表明导管相关的感染是造成拔除导管的最常见的原因[1]。

国外文献报道,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大多在10%,约30%的带袖套隧道导管患者在1年内会经历导管相关的菌血症或败血症,使用12个月因感染导致的拔管率约50%[2]。

笔者应用CQI 进行带Cuff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对感染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更合理完善的改进措施,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科室需要血液透析治疗行半永久性带涤纶套双腔管置入术的患者66例,男48例,女18例,年龄14~82岁,平均(63.5±14.1)岁。

导管保留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至笔者发稿时仍在使用。

患者全部采用美国泰科公司的Quinton公司Permcath带涤纶套双腔血液透析导管,长度为36 cm或40 cm,均为经右颈内静脉置管,应用seiding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入法,皮下隧道导管部分长15 cm,涤纶环距导管皮肤出口约3~4 cm。

1.2?环节质量改进措施1.2.1?选用碘酊作为消毒液使用1.2.2?导管皮肤出口换药?每次透析前常规消毒导管周围皮肤,更换无菌敷料,透析时间间隔过长,每周至少更换敷料2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及预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及预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及预防陈坚芳【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预防方法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病原菌分布以及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现感染的有57例患者,感染率为38.00%;病原菌检查38株,革兰阴性菌23株,占60.53%,革兰阳性球菌8株,占21.05%,真菌7株,占18.42%;年龄60岁以下的患者、置管穿刺次数不足3次的感染率分别为28.96%和17.54%,明显比60岁以上老龄患者、穿刺超过3次的感染率(45.68%和82.4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其感染率(53.33%)明显比无糖尿病史的患者(31.4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以上、置管穿刺次数较多,有糖尿病史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7(036)006【总页数】3页(P45-46,49)【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预防方法【作者】陈坚芳【作者单位】北流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广西北流 5374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建立血液通路是确保血液透析的关键因素。

因为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具有创伤性较小、血流量较大以及便于操作等优势,在临床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血液透析等操作中广泛应用[1]。

但是其作为侵入性操作的一种,倘若在置管过程中使用方法不当,极易出现导管感染的情况,如果出现感染,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还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必须对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 用 美 国Q it 公 司 生 产 带 uno n
21 导 管 留置 方 法 .
效后拔管 , 治疗有效率7 %。 5 ②导管 内血栓4 例次 , 以
尿激酶2 t/ l E m注入堵塞的管腔 , x 管腔均通畅。
C F 血 液 透析 双腔 导 管 ( 2 r 1c 采 用 S lig r uF 1 F一 9 m) edn e
维普资讯
大理学院学报
J 0UR NAL OF DAL I UNI R T VE Sr Y
第6 第6 20 年6 誊 期 07 月
VO . No6 J n 2 0 I 6 . u . 0 7
带C F 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应用体会 uF
总第4 期 自i科学 2 ; c ;
大 理 学 院 学 报
深静脉 留置双腔导管 为血液透析患者 的临时 血管通路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但普通双腔导管容易 感染 , 血栓形成 , 临床上不能长期使用 。 u F 带C F 深静 脉置管针导管的柔韧性 明显增强 ,u F C F 埋于皮下 ,
穿刺 技 术 , 颈 内静 脉 穿 刺 l例 , 锁 骨 下 静 脉 穿 右 2 右
[ 收稿 日期 ] 0 7 0 — 3 2 0 — 4 1
3 讨论
[ 作者简介 ]李瑞君 (9 7 )女 , 南风庆人 , 16 一 , 云 副主任 医师, 主要 从事肾脏病研 究
31
维普资讯
1导管留置方法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cuff血液透析双腔导管12fr一19cm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右颈内静脉穿刺12例右锁骨下静脉穿刺18例放入导丝备用颈部或胸部作皮下隧道血管钳分离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下切口植入带cuff双腔导管cuff距皮下出口约23cm将导管延导丝置人血管内退出钢丝缝合切口皮肤每侧导管内分别用15iill肝素封管观察有无明显渗血术后摄片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人口处
维 持 性 血 透 患 者 主 要 使 用 动静 脉 内瘘 作 为血 管 通 路 , 多患 者 由 于 自身 血 管 条 件 较 差 , 很 多次 动 静 脉 内瘘 失 败 , 的 因心 脏 功 能 差 , 能 耐 受 动一 有 不 静 脉 内瘘 手 术 。我 科 于 20 年4 一2 0 年 l 月成 02 月 06 2 功 应 用 隧 道 针 法 为 3 例 维 持 性 血 透 患 者 施 行 带 0 C F 双 腔导 管 置入术 , 报告 如下 。 uF 现
2 结 果
3 例患者穿刺 , 0 置管过程顺利 , 成功率10 血 0 %,
液 透 析流 量 可达 20 3 0 / n 目前 导管 使 用 时 5 ~ 5mlmi, 间24 个 月 ( ~0 平均 3 . 月 )2 因非导 管原 因带导 02 个 ,例 管 死 亡 ,例 失 访 ,例 接 受 肾移 植 ,例 因感 染 不 能 2 1 2 控 制拔 管 , 3 有2 例在 使用 。
果 :0 ̄患者一 次成 功 置入 , 严 重 并发 症 。结论 : 长期血 液 透析 而无 血 管通路 或 不能 耐 受动静 脉 内瘘 的 34 4 无 需 患者 , 可选 用带C F 中心静 脉 导 管作 为血 液透析 通路 。 uF [ 关键 词 ]带C F u F中心静 脉 导 管 ; 血液 透析 通路 [ 中图分 类 号 ]R 4 .6 [ 献标 识码 ]B [ 50 * 文 4 文章 编 号 ]17 — 35 20 )6 0 3- 2 62 24 (o 70 —0 10
被 皮 下组 织 生 长包 绕 ,有利 于 防止 细菌 的感 染 , 同
可以防治 [ 。因此 , 需长期血液透析而无血管通路 或不能耐受动静脉 内瘘 的患者 , 可选用带C F 中心 uF 静脉导管 , 采用隧道针法置入 , 使透析疗效充分。 [ 参考文献 ]
[ ]叶朝 阳, 1 付文戍。 长期深静脉 留置双腔 导管在血液透析 中
片 , 管尖 端位 于上 腔静 脉及 右 心房入 口处 。 导
l 资料 与方法
11 临 床 资料 . 3 例 维 持 性 血 透 患 者接 受 留置 带 0 C F 中心 静 脉 导管 治 疗 , 中 , l例 , l 例 , uF 其 男 8 女 2 年 龄2 ~ 0 , 8 8岁 平均 年 龄6 .岁 。 液透 析时 间 l 17 03 血 ~0 个 月 , 均 3 . 。原 发 性糖 尿 病 肾病 l例 , 性 肾小 平 68 月 6 慢 球 肾炎 6 , 血 压 肾病 3 , 例 高 例 狼疮 性 肾炎 3 , 风 例 痛 性 肾病 2 。其 中2 例 桡动 脉一 头 静 脉 内瘘 手 术 失 例 0 败 ,例 因 双 上 肢 动 静 脉 血 管 较 细 不 能 行 手 术 ,例 6 4
时固定导管不易脱出。应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 易引起 出血, 打折 , 血栓形成 [ , 我们采用隧道针法 操作简便 , 对患者创伤小 , 不易 出血 , 不易打折 。导 管 血流量好 , 保证 了透析效果 , 虽有一定并发症 , 但
( 0 附3 例报告 )
李 瑞君
( 大理 学 院非直属 附属 医院 肾 内科 , 南 大理 云 6 10 ) 70 0
[ 要 ]目的 : 讨 带C F  ̄心静 脉导 管在 血液 透析 中的应 用。方 法 : 用Sligr 术 , 0 患者选 用 美 摘 探 uF 应 edne ̄ 对3 例
国O i i 公 司带C F 双腔导管行右颈 内 u tn no uF 静脉 ,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 隧道针建立皮下隧道 , 牵引导管置入。结
* 1例 , 入 导丝 备 用 , U8 放 颈部 或 胸部 作 皮 下 隧道 , 血
管钳分离 , 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下切 口, 植入带C F uF
双腔 导管 ,u F C F I 下 出 口约2 3m,  ̄皮 ~c 将导 管延 导 丝
置入血管内, 退出钢丝 , 缝合切 口 皮肤 , 每侧导管内 分别用 1 m 肝素封管 , . l 5 观察有无 明显渗血 , 术后摄
并发症: ①感染8 例次(6 %)其 中l 隧道感 2. , 7 例
染 , 滴 头孢 菌素 后好 转 ,例疑 诊 导管 相 关性 菌血 静 7 症 , 中 l 培 养 为大 肠 埃希 杆 菌 , 其 例 静滴 左 氧 氟 沙 星
பைடு நூலகம்
因合并 充血性心衰不能接受动脉一静脉 内瘘吻合
术。
治疗好转 ,其余6 例静滴头孢菌素 ,例好转 ,例无 4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