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动宾关系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动词、形容词、名词

古代汉语——动词、形容词、名词

第九课动词、形容词、名词本课非常重要,考试占分较多。

一、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的词。

(一)动宾关系动宾关系指动词和宾语的关系。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

有些和现代汉语相同,如受动关系;有些则比较特殊,如使动关系、为动关系等。

1.受动关系受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宾语则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这是和现代汉语相同的。

例如: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2.使动关系使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是在主语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左传?隐公元年》)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在古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可以和宾语构成使动关系,但总体来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常见。

例如: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古代汉语中,及物动词也可以和宾语构成使动关系,但在形式上与一般的受动关系没有区别,不同的只在于意义。

因此,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需要我们在意义上加以辨别。

例如:(8)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韩周。

(《战国策?赵策》)(9)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例(8)句中的“朝”与“周”是受动关系,“周”是“朝”的对象;而例⑼中的“朝”与“秦楚”的关系则不同,“秦楚”不是“朝”的对象,而是“使楚来朝见”,在这里,“朝”是使动用法。

(10)韩厥梦子与谓已曰:“旦辟左右。

”故中御而从齐侯。

(《左传?成公二年》)(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例(10)中的“从”与“齐侯”是受动关系,“齐侯”是“从”的对象;而例⑾中的“从”与“百余骑”则构成使动关系,表示“使百余骑跟从”,“从”是使动用法。

此外,有时在使动关系的动宾结构中,宾语省略。

对于这样的句子,理解和翻译时要加以注意。

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使動用法)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1)不食三日矣。食之。 (2)晉侯飲趙盾酒。 (3)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4)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P347(課文多用
例): (1)今媪尊長安君之位。 (2)是以君子逺庖厨也。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辨別
就動詞來說,祗有使動用法,沒有意動 用法。不及物動詞帶賓語是使動用法。及物 動詞帶賓語是否活用于使動,要根據語境來 辨別。
就名詞、形容詞來說,在活用為動詞的 前提 下,再作進一步分析。如果作一般動詞 解釋不通,就要攷慮是否用為使動或意動。 用為使動的是表示客觀的結果,其意義是使 “賓語動”,用為意動,表示的是主觀看法, 其意義是“認為賓語怎樣”。如:
(5)富而使(讓)人分之。(莊子天地)(兼語句式) 使動用法和兼語句式比較起來,兼語句
式對意義表達得更为明确完善。因此漢代以后, 使動用法逐渐被兼語句式所取代。
二、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 物怎么樣,或把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當作 什么。
(一)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1)左右以君賤之也。 (2)以賢勇智。《禮記大同》 (3)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4)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莊子秋水》
四.為動用法
為動用法:主語為賓語實施某種動作行為, 叫做為動用法。
(1)夫人將啓之。 (2)陃夏馭齊侯。 (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
乎? (4)而世又不能死節者比。 (5)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1)今媪尊長安君之位。 (2)是以君子逺庖厨也。
(三)名詞的使動用法

浅析古代汉语中两种特殊动宾关系

浅析古代汉语中两种特殊动宾关系

这些 “ 特 殊 动宾 关 系” 必 须 在 动 词 与宾 语 之 间加 进

个 适 当 的介 词 , 与 宾语 组 成 一 个介 词 结 构 来 充 当
动词 的状 语或 补语 , 才能 正确 理解 它 的语 义 , 所 以提 出了一 种可 以概 括这 些 名称 的用 法 称 呼—— “ 介 动 用法” 3 J 。这种 “ 介动用法” 究 竟 概 括 了 多少 种 “ 特
O U S p a n s o f s p e e c h a s .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e t w o k i n d o f s p e c i a l v e r b o b j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s p e c i a l
殊 动宾关 系 ” , 每种 动 宾关 系是 否都 成 立 , 在 学 界还 存 在着 一定 的争 议 。在 研究 中 , 人们 更 关 注 的是 每 种 动宾 关 系 的使 用 特 点 , 特 别 是 对 具 有 相 关 性 的
“ 特 殊动 宾关 系 ” 进 行对 比研究 , 拟 就 以 “×动用 法 ”
A b s t r a c t : ” T h e( t o )mo v e ” a n d” b y d y n a m i c u s a g e ” a r e t h e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t w o v e r b o b j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 t h e y a r e i n t h e f o r m a n d” c a u s a t i v e u s a g e ” . ’ ’ c o n a t i v e u s a g e ” i s a s” s u b j e c t +p r e d i c a t e+o b j e c t ” s t r u c —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的动宾关系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的动宾关系
结构方式: 【动+宾】=【以】+宾+【为】+动
译为:“以……为……”、“认 为……是……”、“把……当作……”
滕公形认为容其词言意出众动不用法
凡,其貌壮美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2、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3、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老人儿啼。 3、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表比喻,译为“象……一样” “象……似的”
名词作状语(二)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表示对人的态度。
名词作状语(三)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
学习文言词类活用知识,要注意掌握 和积累典型的例子。对于不典型的甚至模 棱两可的可不必纠缠。此外,不能只满足 于能说出来某词是什么活用现象,还要能 够准确地解释和翻译活用词。从高考的角 度说,一般不考这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 考查较多的是某个词在某个句子里面是什
么意思。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 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 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 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 “其”字或结构助词“之”。
数词活用作名词
5、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其 它
数词用作动词。

如:六王毕,四海一。 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使动用法: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

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

• 6、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客人
综合练习
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使——活下来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动,让——称王 3、渔人甚异之。 意动,认为——奇异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使——复生,
使——长肉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认为——美
意动,认为——特殊
让 动词 项伯杀人,臣
使 形容词 臣请完 使 璧 活
使项伯活了下来 之(项伯)

赵 使和氏璧完整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 于使动用法。 使……活 项伯杀人,臣活之。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 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 晋侯饮赵盾酒。
使……饮
练习: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回去) (使„„起舞)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相斗) 4、令诸君知天亡我。 (使„„灭亡)
使 动 用 法 使动的翻译有两
六、特殊的 动宾关系
给(替、为) ……怎么样
种,一种为直译, 使……;一种为意 译,用相应的及物 (1)“认为(觉得)……怎么样” 动词代替。 (2)“把……当作……Hale Waihona Puke 待”(3)“对……感到怎么样”
意动 用法
为动 用法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 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 “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 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使„„失望)
????
•中国队大败美 国队。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 且“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 。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和意动,主要是从翻译的意义上来区别的。

所谓使动,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例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语是"君",但"生"并非"君"的行为,而是"君"使宾语"之"发出的行为。

"生之"要译为"使我活",凡在语译中动词前要加"使、让"等词语的,我们称之为使动。

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谓语或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状态,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谓语"的意思。

意动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

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

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

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

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2. 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主要有:(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就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就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就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就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就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就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就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使动与意动用法

使动与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数词的使动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1.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

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所以现在有急事,他就过来告诉我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fènhuì愤怒④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惊:使……惊吓。

(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土地)亏损。

(使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特殊动宾关系

特殊动宾关系

特殊动宾关系动词活用1.特殊动宾关系汉语的动宾关系是很复杂的,在文言文阅读中更应注意。

在一般的动宾关系中,宾语是受到动词支配的成份,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人和事物。

如:“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孟子见梁惠王”。

在特殊动宾关系里,情况便较复杂。

如:“骊姬……饮小臣酒,亦毙。

”(《国语·晋语二》)这个句子的意思并不是骊姬喝了小臣的酒被毒死,而是骊姬使小臣喝下毒酒,小臣因而死去。

动词“饮”与“小臣”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不了解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在翻译时闹出笑话。

如:有人不了解“推食食我”的意义,竟认为是“推开饮食来吃我”。

当然,这是基础极差的人才犯的错误。

但有一定基础的人,也不见得不犯错误,下面是两本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中对《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的译文:[译文甲]落下眼泪来那孤舟里的寡妇。

[译文乙]可以哭泣孤舟的寡妇。

由于不理解“泣”与“嫠妇”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关系),两段译文都似通非通,不可卒读。

特殊关系译为一般动宾关系,容易引起歧义。

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史记·管晏列传》)有人译为:“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但更加穷困,鲍叔不认为我愚笨。

”谁更加穷苦呢?不清楚。

应译为:“反而使他更穷困。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较多。

常见的有使动关系、意动关系、处动关系、为动关系等。

动词活用2.使动关系使动关系,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致使性”,使宾语发生该动作。

如:(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

(《荀子·天论》)[译文:加强农业生产并节约用度,那么天便不能使他贫困;生活给养完备并活动适时,那么天便不能使他生病;遵循正道办事,从不发生差错,那么天便不能使他遭受灾祸。

所以,水灾旱灾不能使他忍饥挨饿,严寒酷暑不能使他生病,各种怪异反常现象不能使他不吉利。

古代汉语里的特殊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里的特殊动宾关系


湖 里 有 十 来 枝 菏花
《王 冕 》


,
,

)
,
( 宾 语 表 示 存在 的 物 )
5
.
夭 将 降大 任 于 是 人 也

立 刻又 出来 了一个 很 老 的小 生

《社 戏 >
6
.
( 宾语 表 示出现 的人 )
王 冕七 岁上 死 了父亲

劳 其筋骨 《孟 子 告 子 下 》 ▲ ~ ~ ~ ~ ; 忧虑 劳 ( 苦 劳累
,
)
衣示 的是 动作
,
一般 的动宾 关
处所

说 不定 今 天 明天

,
他 们 辛辛苦 苦 商店会 落 上炸
变化的 完 果
以 及宾 语 表


出现

建设 的工厂 弹
,
学校


住宅

消 夫 的 人或 事 物 等

炸成灰烬
《三 千 爪 江 山 》 ( 宾 语 表
1
.
界然 世
界上任 何戈 言
,
印欧 语系


,
) 其 见 皆死 牛 也
《论

汉藏语 系也 好
或 是 其它 错 系
,
,
语 但
、 ( 宾 i 居表 林出 现 的 物 )
句 子 的 谓 汤 部 分 多系 动 宾 结 构
,
6
.
晋灭 貌

咬少 传
傅公五 年 》
是 从动词 和宾 语之 间的 意义 关 系看
占代

汉 语 谓 语 部分 的 动 宾 关 系 是 最 复 杂 的 此

文言句中“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文言句中“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文言句中“特殊动宾关系”十式作者:陈继民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0年第02期文言文中,一般地说,动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楚辞·国殇》中“操吴戈兮被(披)犀甲”的“操”和“被”是直接支配“吴戈”和“犀甲”的,而“吴戈”和“犀甲”则受“操”和“被”的支配,这是容易理解的,然而有些动词,在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式代词,在形式上,这个名词或代词是作为它前面的动词宾语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这种动宾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十种形式,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一、使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使宾语去实施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动词“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动词“使……跟从”。

)(以上两例句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马中锡《中山狼传》,名词用如使动动词“使……生肉”。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形容词用如使动动词“使……绿”。

)二、意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什么或认为它怎么样。

例如:“孔子师郯子。

”(韩愈《师说》,名词用如意动动词“把……当老师”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用如意动动词“认为……美”。

)三、为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为宾语去实行某种动作、行为。

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不及物动词用如为动动词“为……死”。

)四、被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被宾语怎么样,即宾语是句中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例如:“不拘于时。

”(韩愈《师说》,“于时”即“被时俗”。

)“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资治通鉴·汉纪》,“逼”后面加上省略的介词“于”后,此句译为“被兵威逼迫罢了,并非诚心降服” 。

特殊的动宾关系

特殊的动宾关系
特点
动词和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动作和受 动作关系,而是通过某种间接的方式 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通常需要借助 特定的语境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
形成原因
语言习惯与文化背景
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是由于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特殊的动宾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比喻和隐喻
特殊的动宾关系有时是通过比喻或隐喻的方式形成的,通 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或联想,从而建立起 一种特殊的关系。
特殊的动宾关系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特殊的动宾关系 • 特殊动宾关系的语义分析 • 特殊动宾关系的句法分析 • 特殊动宾关系的语用分析 • 与特点
定义
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 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 于常规的动宾关系。
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
特殊动宾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 语义结构。
通过研究特殊动宾关系,可以深入探讨语言的演变过程、语法规则和语义 特征,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特殊动宾关系的研究还可以为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有益的 启示和应用价值,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语义蕴含
语义蕴含指的是在句子中,某个词语的含义包含了其他词语的含义。在特殊动宾关系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蕴含往往不是简 单的包含关系,而是存在某种特殊的蕴含关系。
例如,“看”这个动词,在“看电影”这个句子中,“看”这个动词的语义蕴含了“电影”,表示“看”这个行为是对“电影” 的一种行为。而在“看风景”这个句子中,“看”这个动词的语义蕴含了“风景”,表示“看”这个行为是对“风景”的一种行 为。
语境和背景知识
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需要借助特定的语境或背景知识才能 理解,这些语境或背景知识可以是历史事件、文化传说、 个人经历等。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动词支配宾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状态,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例如:“吾爱孟夫子”一句中,就是主语“吾”向宾语“孟夫子”发出了谓语动词“爱”这个动作行为。

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是三类特殊的动宾关系。

i.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的动作,由主语影响下使宾语发出。

(即是动词对宾语有“致使性”,因此,动词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由宾语发出。

)译法为: i.“使宾语(怎么样)” (“怎么样”视动词的意思而定。

)ii.“把宾语(怎么样)”(即在宾语前加“使”或“把”,然后将动词移到宾语后。

) (以下各例句中的色字为动词,色字为宾语。

)例:1.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使郑国亡(灭亡)以使邻国倍(倍强)。

)2.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使之 (项伯)活(生存)。

)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使百余骑从(跟从)来见项王。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史记‧项羽本纪)(使之(最先带兵入咸阳的人)王(称王)。

)5.从数骑出。

(方苞‧左忠毅公轶事)(使数骑从(跟从)出。

)6. 下恐愧吾师也。

(同上)(使吾师愧(感到惭愧)。

)7.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秦(秦国)负 (背负)曲(不义之名)。

)8.舍相如广成传。

(同上)(把相如舍(安置在)广成传(广成旅馆)。

)9. 秦王恐其破璧。

(同上)(使璧玻。

)10. 臣请完璧归赵。

(同上)(使璧完(完整)归(归还给)赵(赵国)。

)11. 反而绝秦赵之驩。

(同上)(使秦赵之驩绝(断绝)。

)1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使江南岸绿(变绿)。

)13. 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使之(秦军)却(退却)。

)14. 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辞并序)(使颜(脸上)怡(露出欣喜的神情)。

)15.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使庖厨远(远远地离开)。

第2讲特殊的动宾关系

第2讲特殊的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的类型
有三种情况:动词的使动、形容词的使动、名词的使动。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充当谓语,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的动作。 动词的分类: ①及物动词(vt.) ②不及物动词(vi.)
动词的分类
①及物动词(vt.) 本身意思不完整,需要接宾语才能使其意思完整: We study English. 我喝(水)。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晋灵公不君》)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及物动词接了宾语,但非常规宾语,此时为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2.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非动词用如一般动词
数词: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非名词用如名词
动词: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 蛇者说》)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词类活用 第2讲 特殊的动宾关系
目录|CONTENTS
01
使动用法
02
意动用法
03
04
为动用法 其他词类活用
01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定义
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的动作或呈现谓语的性状的语言现象。 谓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非名词用如名词

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

..
三、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例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
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4、动宾短语
也称“述宾短语”。

动宾短语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行为动作,后一部分是受动作支配的,前后两部分是支配关系,前一部分为动语,后一部分为宾语。

动宾短语中间往往可以加进“了、着、过”,加进以后,短语性质不变。

“了、着、过”总是附加的。

动宾短语中间能否加“的”?不能。

动宾短语中间加“的”,短语性质马上就会改变,变为偏正短语了。

加“的”是偏正短语所特有的。

动宾短语的核心在前边。

例子:洗衣服洗着(了、过)衣服(短语性质没变)
买衣服买了(过)衣服(短语性质没变)
洗衣服洗的衣服(短语性质变了)
例子:盖房子坐火车抽烟看书。

;..。

既来之则安之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既来之则安之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既来之则安之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一、什么叫“既来之,则安之”
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一句著名的箴言。

字面的意思是:“有什么会来,就要安它了,”意指一种接受、适应并把握它的能力。

二、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在墨子的语境下,它的具体含义是:对事物的来临和变化必须保持敏感和适应,用务实的态度审视和接受,从而避免偏激和强求。

三、应用在现实生活中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既来之,则安之”也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

面对挑战,谨慎而顺应它们;面对变化,更灵活地去把握它们。

通过对事物的重新审视,我们能够建立高效的运用机制,使变化本身成为能力的培养机制来发展,使我们的一切变得更加安定和成熟。

四、好处与挑战
秉承“既来之,则安之”,有许多好处:由于理解和适应变化,我们能够改变习惯和行为,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实现完善的目标。

但是,它也具有极大的挑战。

比如,人们要接受它,必须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即要正确地理解和审视自身的特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变化,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以便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以及调整心态,以便积极面对挑战和变化。

五、结论
总之,“既来之,则安之”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人生观,它提醒我们,面对变化和挑战,首先要学会接受,其次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把握才能赢得胜利。

它提供了一种内省的视角,使我们更加安稳和成熟。

动宾短语的关系

动宾短语的关系

动宾短语是句子中的一种常见结构,由动词和宾语组成,用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和所作用的对象。

动宾短语的关系可以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语法角度来看,动宾短语是一个整体,在句子中可以作为动词的补充成分,通常用来回答“谁做了什么”的问题。

动宾短语通常放在句子的谓语动词后面,构成动词短语的一部分。

从语义角度来看,动宾短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和所作用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动词表达了动作的性质,而宾语则表示了动作所作用的对象。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代词短语等,提供了动作的具体对象。

动宾短语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直接关系是指动作直接作用于宾语,没有经过其他介入者。

例如,句子“他看书”中,动作“看”直接作用于宾语“书”。

间接关系是指动作通过介词、介词短语等方式作用于宾语。

例如,句子“他给我一个礼物”中,动作“给”通过介词“给”作用于宾语“礼物”,并且有一个间接宾语“我”。

总之,动宾短语是表示动作执行者和所作用对象之间关系的短语结构,在句子中起到补充动词意义和表达动作对象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語法(一)——實詞第二節幾種特殊的動賓關係§一、使動用法§二、意動用法§三、處動用法§四、爲動用法§五、對(向)動用法§六、雙賓語一、使動用法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物並不施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即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麽樣、做什麽”的意思。

如《鄭伯克段于鄢》:“莊公寤生,驚姜氏。

”句子中的“驚”,並不是說主語莊公本人“驚”,而是說使賓語姜氏受了驚嚇。

實際上,使動用法是以動賓結構的形式表達了遞系結構的內容,用“動+賓”表示“使+賓+動”的意思。

試比較以下兩個句子:齊使田忌將而往。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威王欲將孫臏。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兩個句中的“將”都用作動詞。

“齊使田忌將而往”是遞系結構(兼語式),“將”前面還有一個動詞“使”,“使”的賓語是“田忌”,“田忌”兼作“將”的主語,形成了兩次連系,這種結構在現代漢語中很常見。

“齊威王欲將孫臏”,也是“使孫臏將”的意思,但用的不是遞系結構而是使動用法,謂語動詞“將”具有“使”賓語“孫臏”成爲“將”的意思。

再看:孟子將朝王。

/武丁朝諸侯。

陽貨欲見孔子。

孔子不見(陽貨)。

這種用動賓結構的形式表達遞系結構的內容的用法,在現代漢語中早已被遞系結構所替代,但是在古代漢語裏像“齊使田忌將而往”這樣的遞系結構少見,動賓結構的使動用法則是很多。

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本來就是動詞,有的本來屬於形容詞、名詞或數詞。

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動詞時,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1、動詞的使動用法不及物動詞和及物動詞都可以作使動用法。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古代漢語中,動詞的使動用法多見於不及物動詞。

不及物動詞一般不帶賓語,如果帶上了賓語,通常是使動,表示主語使賓語發出某個動作。

例如:莊公寤生,驚姜氏。

(《鄭伯克段于鄢》)先生舉手出狼。

(馬中錫《中山狼傳》)畢禮而歸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廣數言欲亡,忿恚尉。

(《史記·陳涉世家》)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左·襄二十二》)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君將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蘇軾《石鐘山記》)有時侯,不及物動詞的後面不帶賓語,但從上下文看,這個不及物動詞仍然用作使動用法。

如: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論語·季氏》)這個“來”是“使遠人來”的意思。

再如: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赤壁之戰》)“走”是使動用法,但後面省略了“之”字。

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

……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論》)“病”也是使動用法,同樣省略了賓語“之”,下文幾乎相同的句式中用了“使之全”,爲遞系結構,有兼語“之”,由此可知,“病”是“使之病”的意思。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及物動詞用作使動較爲少見,但也還是存在。

例如: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史記·項羽本紀》)外連衡而鬥諸侯。

(賈誼《過秦論》)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齊桓晉文之事》)由於及物動詞可以帶賓語,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和一般用法從形式上不易分辨,必須分析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從意義上來確定。

例如: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

(《左傳·宣公二年》)單看本句看不出有使動用法,如結合上下文就不難知道。

句意不是晉侯飲趙盾的酒,而是主語晉侯使賓語趙盾飲酒。

“飲”是及物動詞,作使動用法,意爲“使……喝”。

再如:止子路宿,殺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論語·微子》)“食”、“見”兩個動詞原本就是及物動詞,此處作使動用,從上下文看,分別是“使之食”、“使其二子見”的意思。

爲了區別及物動詞的一般動詞用法和使動用法,中古以後,人們曾經把用作使動的及物動詞的讀音加以改變(往往讀第四聲)。

上面所列的“飲”、“食”、“見”、“從”等都如此改變了讀音。

但不是所有的及物動詞用作使動都改變了讀音,例如上面的“朝秦楚”的“朝”字就沒有改變讀音。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古漢語中,形容詞也常常用作使動,它的意思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這樣,形容詞也帶了賓語。

例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孟子·告子下》)欲居之以爲利,而高其值。

(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觸龍說趙太后》)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論語·子路》)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禮記·禮運》)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孟子·梁惠王上》)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

(《孟子·滕文公下》)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

(《荀子·天論》)“高”是“使……增高”,“尊”是“使……尊貴”,等等。

“高”、“尊”、“富”、“正”、“篤”、“睦”、“和”、“遠”、“輕”、“苦”、“勞”、“空乏”、“強”等形容詞用作使動以後,都帶上了賓語,作謂語動詞。

最後一例的“貧”字也是形容詞用作使動,但是並沒帶賓語,不過與下文的“不能使之富”相比較,我們能夠看出“貧”是“使之貧”的意思,在這裏也是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在後代詩詞中時有所見,增加了詩詞的生動性,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春風又綠江南岸”,形容詞“綠”在詩句中是“使……變成了綠色”的意思。

3、名詞的使動用法古代漢語中,名詞有時也用作使動。

從意義上看,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爲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史記·項羽本紀》)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戰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

(《史記·晉世家》)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生死而肉骨也”,“生死”與“肉骨”爲對,“生死”不是並列結構,而是動賓結構。

“生”是不及物動詞用如使動,意思是“使死者複生”;同樣,“肉骨”也是動賓結構,“肉”是名詞用如使動,意思是“使白骨長肉”。

“國異姓”,“國”是名詞用如使動,意思是“使異姓立國”。

“王我”,“王”是名詞用如使動,意思是“使我成爲王”。

用作使動用法的名詞有時後面也可以省略賓語。

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劉向《新序·節士》)“臣”和“友”是名詞活用作使動,但後面省略了賓語“之”,“不得而臣也”、“不得而友也”兩句的意思是“不得使之爲臣”、“不得使之爲友”。

這種省略的賓語,要靠上下文的文意去體會和補足。

4、數詞的使動用法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衛風·氓》)二、意動用法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爲賓語怎麽樣”或“以爲賓語怎麽樣”的意思。

和使動用法的區別是,使動用法是使賓語怎麽樣,意動用法則是主觀上的看法,客觀上不一定如此。

如: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以爲不勝其任矣。

(《孟子·梁惠王下》)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兩例中“小”都帶了賓語,都是形容詞用如動詞,但第一例是“使之變小”,顯然是使動用法。

第二例“小魯”、“小天下”,不可能是使魯變小、使天下變小的意思,而是主觀上感覺到魯國變小、天下變小了。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爲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事實上不一定具有這個性質或狀態。

例如:漁人甚異之。

(陶淵明《桃花源記》)帝壯超節。

(《後漢書·班超傳》)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戰國策·秦策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老子·小國寡民》)時(趙)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

(《漢書·趙充國傳》)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戰國策·齊策》)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莊子·秋水》)例一的“甘”、“美”、“安”、“樂”本來是形容詞,這裏活用爲意動,意思是“以……爲甘”、“以……爲美”、“以……爲安”、“以……爲樂”;例二的三個“美我”是“認爲我美,以我爲美”;例三中的形容詞“少”、“輕”也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爲……少”、“認爲……輕”。

以上各例活用作意動的形容詞都帶了賓語。

形容詞用如意動,它後面的成分就是它的賓語。

2、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如意動,意思是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或當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稍稍賓客其父。

(王安石《傷仲永》)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穀梁傳·僖公八年》)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韓愈《原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託地而遊宇,友風而子雨。

(《荀子·賦》)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蘇軾《前赤壁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禮記·大同》)例一的兩個“夫人”是名詞活用作意動,它帶上了賓語“之”,意思是“把她看作夫人”;例二的“友”和“子”是名詞用作意動,全句的意思是“以風爲友,以雨爲子”;例三的“侶”、“友”都是這種用法,並且分別和後面的名詞構成了動賓結構。

對於意動用法,要把握住它所表示的“認爲”這個意義特點,這樣,就可以把它和表示“使令”意義的使動用法區別開來,也可以把它和表示一般支配關係的動賓結構區別開來。

三、處動用法動詞表示對賓語的處置或等待,也可以用“以賓語爲……”語言形式去理解,可以用“把賓語當作……”或“把賓語怎麽樣”的語言形式去翻譯。

例如: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燭之武退秦師》)孟嘗君客我。

(《馮諼客孟嘗君》)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齊威王欲將孫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群臣知上欲王盧綰。

(《史記·韓王信盧綰列傳》)處動用法是從傳統所說的意動用法中分離出來的,意動用法和處動用法有相同點:都可以用“以……爲……”的形式理解,但“以……爲……”的形式基本上表達了兩類內容,一是表達對賓語的認識,二是表達了對賓語的處置或對待。

而這恰恰就是意動和處動的區別。

既要看到二者的相同點,也要看到二者的差異。

重視差異,所以就從傳統所謂的意動中分離出處動來。

一般地說,意動多半在形容詞,處動多半在名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