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里的特殊动宾关系
”
湖 里 有 十 来 枝 菏花
《王 冕 》
即
“
,
,
。
)
,
( 宾 语 表 示 存在 的 物 )
5
.
夭 将 降大 任 于 是 人 也
。
立 刻又 出来 了一个 很 老 的小 生
。
《社 戏 >
6
.
( 宾语 表 示出现 的人 )
王 冕七 岁上 死 了父亲
。
劳 其筋骨 《孟 子 告 子 下 》 ▲ ~ ~ ~ ~ ; 忧虑 劳 ( 苦 劳累
,
)
衣示 的是 动作
,
一般 的动宾 关
处所
、
说 不定 今 天 明天
、
,
他 们 辛辛苦 苦 商店会 落 上炸
变化的 完 果
以 及宾 语 表
。
、
出现
、
建设 的工厂 弹
,
学校
。
、
住宅
、
消 夫 的 人或 事 物 等
比
炸成灰烬
《三 千 爪 江 山 》 ( 宾 语 表
1
.
界然 世
界上任 何戈 言
,
印欧 语系
、
牛
,
) 其 见 皆死 牛 也
《论
衡
汉藏语 系也 好
或 是 其它 错 系
,
,
语 但
、 ( 宾 i 居表 林出 现 的 物 )
句 子 的 谓 汤 部 分 多系 动 宾 结 构
,
6
.
晋灭 貌
。
咬少 传
傅公五 年 》
是 从动词 和宾 语之 间的 意义 关 系看
占代
。
汉 语 谓 语 部分 的 动 宾 关 系 是 最 复 杂 的 此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4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41.[单选题]纳( )A)接受B)让他进来或进去C)丝被水浸湿答案:C解析:2.[单选题]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庄子·不龟手之药》)( )A)必定、一定B)确实、实在C)原来、本来答案:B解析:3.[单选题]治的特指义是( )A)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B)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C)处理,进行某种工作答案:B解析:4.[单选题]检( )A)收敛、检点B)查看、查验C)法则、法度、方式答案:C解析:5.[单选题]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A)堤溃蚁孔B)孔武有力C)七孔生烟答案:B解析:6.[单选题]邮的本义为( )A)顾念.顾惜7.[单选题]操()A)操守B)品行、品德C)拿住,握在手里答案:C解析:8.[单选题]讨的本义为( )A)声讨B)研究C)治理答案:B解析:9.[单选题]临其穴,惴惴其傈。
()A)身临其境B)临渴穿井C)居高临下答案:C解析:10.[单选题]悠( )A)(忧)思B)深远的样子C)娴静的样子答案:A解析:11.[单选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句中"以"、"贰"的含义是( )A)因为、第二次B)以便、两属C)因为、两属答案:C解析:12.[单选题]下列各组汉字都是会意字的是:A)解 高 杳13.[单选题]对( )A)面对B)正确C)回答在上的问题答案:C解析:14.[单选题]奔的特指义是( )A)逃亡B)私奔C)战败逃跑答案:C解析:15.[单选题]赡的本义是( )A)足够B)充足C)供给,供养答案:A解析:16.[单选题]坚的本义是( )A)坚强B)泥土坚硬C)牢固答案:B解析:17.[单选题]说的本义是( )A)学说B)说服C)说明﹑解释答案:C解析:18.[单选题]离的本义是( )A)仓庚19.[单选题]衣的特指义是( )A)上衣B)穿衣C)给人穿衣答案:A解析:20.[单选题]“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特殊动宾关系
动词活用
3.意动关系意动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即“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意动关系的动词主要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1)王吉兹卜。[译文:王认为这个占卜吉利。](2)孟尝君怪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译文:孟尝君对他的回答感到奇怪。](3)贤贤易色。(《论语·学而》)[译文:尊重好的品德而看轻容貌。](4)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译文: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5)上壮而许之。(《汉书·赵充国传》)[译文:皇上认为他志气旺盛而赞许他。](6)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觉得这地方很奇异。](7)成然之。(《聊斋志异·促织》)[译文:成名认为她的话对。]以上七例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示意动关系。一般译为“认为(觉得)……”,或译为“对……感到……”。有时,用“认为……”的句式译出来很别扭,也可以斢换一个适当的动词或用一个动补结构翻译。如例(3)“贤贤易色”,译成“认为好的容貌轻”便太别扭了,不如将动化了的“易”字译为动补结构“看轻”。形容词可用于意动,也可用于使动,因此翻译时要仔细揣摩文意。
形容词活用
1.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即某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作另一类词使用,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类型〗(1)动化,即名词、形容词、数词等活用为动词。(2)名物化,即动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
2.形容词活用〖类型〗(1)形容词的常规动宾关系: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形容词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意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 ຫໍສະໝຸດ 1.特殊动宾关系汉语的动宾关系是很复杂的,在文言文阅读中更应注意。在一般的动宾关系中,宾语是受到动词支配的成份,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人和事物。如:“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孟子见梁惠王”。在特殊动宾关系里,情况便较复杂。如:“骊姬……饮小臣酒,亦毙。”(《国语·晋语二》)这个句子的意思并不是骊姬喝了小臣的酒被毒死,而是骊姬使小臣喝下毒酒,小臣因而死去。动词“饮”与“小臣”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不了解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在翻译时闹出笑话。如:有人不了解“推食食我”的意义,竟认为是“推开饮食来吃我”。当然,这是基础极差的人才犯的错误。但有一定基础的人,也不见得不犯错误,下面是两本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中对《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的译文:[译文甲] 落下眼泪来那孤舟里的寡妇。[译文乙] 可以哭泣孤舟的寡妇。由于不理解“泣”与“嫠妇”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关系),两段译文都似通非通,不可卒读。特殊关系译为一般动宾关系,容易引起歧义。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史记·管晏列传》)有人译为:“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但更加穷困,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谁更加穷苦呢?不清楚。应译为:“反而使他更穷困。”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较多。常见的有使动关系、意动关系、处动关系、为动关系等。
古代汉语特殊句型
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古代汉语——使动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一般的动宾关系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涉及到宾语,而使动用法却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
表面上看,结构是一样的,如“孟子朝王”(《孟子·公孙丑下》)和“武丁朝诸侯”(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多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当用作使动时,就带有宾语。
如:(1)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3)广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4)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其后的宾语有时省略。
理解或翻译时,一般要把省略的宾语添加出来。
如:(1)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天论)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
(季氏将伐颛臾)古代汉语及物动词也有用作使动的,但为数不多。
如:(1)外连衡而斗诸侯。
(贾谊:过秦论)(2)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 此外,方位名词也可以用作使动。
如: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二、意动用法如前所述,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节构成的词,叫做单⾳词。
在书⾯上,单⾳词⽤⼀个字来记录。
2古汉语的单⾳词的特点:多义性,模糊性,单⾳词向复⾳词的发展⾳节构成的词,叫复⾳词。
在书⾯上,复⾳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记录。
联绵词:指两个⾳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的词。
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双声联绵词,叠韵词)复⾳词,⼜称合成词。
复合式合成词(词根加词根)附加式合成词(词根加词缀)6复合式合成词偏正式天⼦⼩⼈诸侯先⽣联合式⼲⼽国家社稷朋友动宾式将军执事司命知府主谓式⽉⾷霜降体验⾯熟补充式击破持久平定助长7附加式合成词①前附式阿爷第⼀有苗阿母②后附式欣然燕⼦⽯头率尔第⼀节古今词义的异同1词形上古今通⽤(不论其词义变化),被称为古今通⽤词。
历史词“膢”、“倡优”现代汉语新⽣词“电视”、“⽹络”2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a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这类词⼤多为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样,从古到今变化不⼤,相对稳定。
如:⼈、⽔、⼭、马、天等。
b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常⽤义和古代汉语中的常⽤义完全不同。
⽐如“该”,在现代汉语中,常⽤的意义是“应当”,⽽在古代汉语中,该词的常⽤意义却是“完备”、“具备”。
c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这是古今词义对⽐中最常见到的情况。
如“劝”,古今皆有“劝说”之义,但古代侧重于积极提倡,即“勉励”,今义侧重于消极阻⽌,即“规劝”,既有不同,有相互联系。
3、词义的发展和变化a词义的扩⼤b词义的缩⼩c词义的转移d词义的⾊彩变化(贬义词,褒义词,中性词)(1)古今褒贬意义的变化(2)古今词义轻重程度的变化第三节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1、词的本义指⼀个词由⽂字形体所表现出来的,并有上古⽂献资料印证的初始意义2、如何探求词的本义?a 分析字形如“诛”从⾔,本义是谴责,(⽌⼽为武)b 考核⽂献如“狱”在先秦⽂献中都是“诉讼”、案件义,到汉代⽂献才有当“监狱”讲的,因⽽本义是“诉讼”。
3、为什么分析字形可以探求词的本义?⽂字形体据义绘形词的引申义因形求义4字形分析的主要材料是什么?为什么?古⽂字6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举例?(1)相似a形貌性状相似。
古代汉语 短语类型
古代汉语短语类型
- 结构类型:
- 主谓短语:主语+谓语/被陈述+陈述。
例如:天子/明哲。
- 动宾短语:动语+宾语/被支配+支配。
例如:懿王才/射庐。
- 定中短语:定语+中心语/被修饰+修饰。
例如:心中/心里。
- 状中短语:状语+中心语/被修饰+修饰。
例如:心中/心里。
- 中补短语:中心语+补语/补充说明。
例如:心中/心里。
- 联合短语:联合关系。
例如:心中/心里。
- 连谓短语:连续、递进关系。
例如:心中/心里。
- 兼语短语:兼语既是受事也是施事。
例如:心中/心里。
- 同位短语:所指相同、地位相同的两部分。
例如:心中/心里。
- 方位短语:方位词+名词。
例如:心中/心里。
- 数量短语:数词+量词。
例如:心中/心里。
- 介词短语:介词+名词性词语。
例如: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 助词短语:词语+助词;包括“所”、“者”、“攸”字短语等。
例如: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 层次类型:一层短语、多层短语(层次分析法)。
浅析古代汉语中两种特殊动宾关系
这些 “ 特 殊 动宾 关 系” 必 须 在 动 词 与宾 语 之 间加 进
一
个 适 当 的介 词 , 与 宾语 组 成 一 个介 词 结 构 来 充 当
动词 的状 语或 补语 , 才能 正确 理解 它 的语 义 , 所 以提 出了一 种可 以概 括这 些 名称 的用 法 称 呼—— “ 介 动 用法” 3 J 。这种 “ 介动用法” 究 竟 概 括 了 多少 种 “ 特
O U S p a n s o f s p e e c h a s .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e t w o k i n d o f s p e c i a l v e r b o b j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s p e c i a l
殊 动宾关 系 ” , 每种 动 宾关 系是 否都 成 立 , 在 学 界还 存 在着 一定 的争 议 。在 研究 中 , 人们 更 关 注 的是 每 种 动宾 关 系 的使 用 特 点 , 特 别 是 对 具 有 相 关 性 的
“ 特 殊动 宾关 系 ” 进 行对 比研究 , 拟 就 以 “×动用 法 ”
A b s t r a c t : ” T h e( t o )mo v e ” a n d” b y d y n a m i c u s a g e ” a r e t h e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t w o v e r b o b j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 t h e y a r e i n t h e f o r m a n d” c a u s a t i v e u s a g e ” . ’ ’ c o n a t i v e u s a g e ” i s a s” s u b j e c t +p r e d i c a t e+o b j e c t ” s t r u c —
使动和意动
①句法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 ②两种用法均可以由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形成。
不同处:
①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 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 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 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客观不一定 如此。
②出现的范围不同。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 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 法。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 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 出。
使动用法是马建忠最早发现的。
《马氏文通》中举了《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例。
马释前一“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表使动, 意为“使本已光明之德更加显明”。
其后,陈承泽《国文法草创》进一步明确 提出了“致动”术语。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所以明智的君主认为五谷贵重而认为金玉低
贱。)
晁错《论贵粟疏》
现代汉语:“重男轻女”,“幸灾乐祸”均为此 类用法。
形容词使动、意动也只能从语义上辨别,例 如:
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 纳谏》 ②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劝学》 ①是意动,妻子因偏爱而主观认为邹忌比 城北徐公美。 ②是使动,学习的客观效果是使 自身变 美。
举例: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 一》)
使动和意动用法的翻译:
1.使动用法翻译成兼语词组和谓语,主语使宾 主成为这个名词。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2.有时形容词使动用法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 组。例如:
“高其值”可译为“提高”,“厚其墙”可 译为“加厚”,“广其地”可译为“扩大”等等。
初中形容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举例说明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答: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都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但①两者的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使动用法适用于动词、形容词、名词,而意动用法适用于形容词,名词;并且,②两者的语法意义不同,使动是“使(宾语)……”,是客观的结果,意动则是“认为(宾语)……”或“把(宾语)当作……”,多是主观看法或意念。
如:①“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例①“小鲁”、“小天下”是“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显然只是主观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是意动用法。
例②“亡”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用作使动,“亡郑”就是“使郑亡”。
再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上例的“美其身”是使动用法,即“使其身美”,是“使自己得到提高的意思。
”下例的三个“美我”都是意动用法,是“以我为美(认为我美)”,而不是“使我美”。
文言文动宾结构例子
文言文动宾结构例子文言文中,一般地说,动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楚辞・国殇》中“操吴戈兮被(披)犀甲”的“操”和“被”是直接支配“吴戈”和“犀甲”的,而“吴戈”和“犀甲”则受“操”和“被”的支配,这是容易理解的。
然而有些动词,在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或代词时,在形式上,这个名阋或代词是作为它前面的动词宾语而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这种动宾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十种形式,姑且把它称为“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一、使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使宾语去实施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动词“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动词“使……跟从”。
)(以上两例句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马中锡《中山狼传》,名词用作使动动词“使……生肉”。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使……绿”。
)二、意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什么或认为它怎么样。
例如:“孔子师郯子。
”(韩愈《师说》,名词用作意动动词“把……当老师”。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用作意动动词“认为……美”。
)三、为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为着宾语去实行某种动作、行为。
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不及物动词用作为动动词“为……死”。
)四、被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被宾语怎么样,即宾语是句中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例如:“不拘于时。
”(韩愈《师说》,“于时”即“被时俗”。
)“逼兵势耳,非l心服也。
”(《资治通鉴-汉纪》,“逼”后先加上省略的介词“于”后,此句译为“被兵威逼迫罢了,并非诚心降服”。
)。
古汉语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
例: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说苑·君道》)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柳宗元《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柳宗元《蝜蝂传》)其达士,则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
(《国语·越语》)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_2
一、填空1、“声母”又称声又叫纽。
2、《切韵》的作者是陆法言《广韵》的作者是陈彭年和邱雍。
3、传统语言文字学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4、古注的类型有(转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5、音义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
6、古注的体例: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的《毛诗笺》,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
7、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8、汉语言文字学分为(古文文字学)和(现代文字学)。
9、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被汉朝人称之为(“三仓”)10、补注体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
11、文字学应当是研究文字的(形体)以及(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12、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简称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13、乾嘉学派中吴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栋 ,皖派的代表人物是戴震。
14、隶书是指古汉字在秦汉之际由小篆到隶书的改变,也叫“隶定”“隶古定”。
15、“吾誰欺?欺天乎?”属于宾语前置中的疑问代词做宾语这种情况。
16、《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这种训释方式在训诂学上叫互训。
17、《楚辞·离骚》:“霑余露之浪浪。
”洪兴祖补注:“浪,音郎。
”这种注音方法叫直音法。
18、传是我国古书注解最早的名称。
19、汉代及魏晋时代学者对十三经所作的注和唐宋时代学者所作的疏,合称“十三经注疏”。
20、守温字母是唐末和尚守温创立的三十个声母的代表字。
21、声类是指对韵书中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所作的分类。
22、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夺文(脱文)。
23、讹文是指讹误的文字。
意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1、什么是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其实它也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就认为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孟子·尽心上》(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所以明智的君主认为五谷贵重而认为金玉低贱。
)晁错《论贵粟疏》(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子疑邻》)(4)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汉书·食货志上》)(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第八十章》)(6)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庄子·秋水》)现代汉语俗语:重男轻女,幸灾乐祸,急人所难,不远千里,均此类用法形容词使动、意动也只能从语义上辨别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劝学》问:请比较两个“美”字用法的不同?答:①是意动,妻子因偏爱而主观认为邹忌比城北徐公美。
②是使动,学习的客观效果是使自身变美。
思考:①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②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比较两个“小”字用法的不同?不同处:①所表达的含义不同。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现实或者能够实现的,而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
客观不一定如此。
②出现的范围不同。
意动用法仅限于形容词与名词的活用,动词只有使动用法,而无意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1)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太史郑嗣对鲁僖公:“既然你把她[小妾]看作夫人,难道我可以不把她看作夫人写进史书吗”)《谷梁传·僖公八年》(2)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古代汉语简答题(九)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九)1.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了哪六个阶段?其中,哪些是古文字,哪些是今文字?2.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
3.什么叫偏旁?什么叫形旁?分别举例说明。
4.许慎在《说文》中创立了多少个部首?《说文》中的部首,是以义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辽代僧人行均在《龙龛手镜》中对部首作了改革,改为以形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把部首定为多少个?明代梅膺祚的哪部著作,对传统部首作了改革,定为多少个部首?5.利用楷书形旁推求下面字的本义范畴。
示例:醒:答案:醒形旁为“酉”,“醒”的本义与酒或酒坛有关。
(1)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汉语(九):动词、形容词、名词
【过关宝典】古代汉语(九):动词、形容词、名词第九部分动词、形容词、名词◆模块一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里活动等的词。
古代汉语的动词在句法功能上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
但是,古代汉语动词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动宾关系和双宾语结构上。
知识点一动宾关系动宾关系指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
有些和现代汉语相同,如受动关系;有些则比较特殊,如使动关系、为动关系等。
1、受动关系:受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宾语则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这是和现代汉语相同的。
例如: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曹无伤”作“诛杀”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从语义上看,“诛杀”是由主语“沛公”发出,而“曹无伤”是动作的承受者。
再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齐桓公伐楚》)这里的“蔡”作“侵”的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从语义上看,“侵”是由主语“齐侯”发出,而“蔡”是“侵”的承受者,表示“侵犯蔡国”。
2、使动关系:使动关系是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发出,而是在主语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如: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意思是庄公是倒着生出来的,使姜氏受到惊吓,因此起名叫寤生,于是很讨厌他。
这里“惊”不是由庄公发出,而是“姜氏”发出。
因此“惊”表示使(姜氏)受惊。
再如“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意思是“因此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够使死人复生”,生,表示“使死人复生。
”在古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可以和宾语构成使动关系,但总体来说,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比较常见。
如,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进之”“退之”表示的是“使冉求勇于追取”“使子路谦让后退”。
(秦王)卒延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归之”表示的是“使相如回去”。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屈人之兵”表示“使他人的军队屈服”。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分析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分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但也是人们研究不甚系统不甚深入的语法现象,这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在阅读古文时如不注意准确分辨,比较容易产生混淆。
本文从句子主语和谓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入手,详细分析并归纳出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的特征,包括主语使宾语动为使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如何为意动用法。
只要根据上下文意把句子的主谓宾关系搞清楚,就能够辨识特殊动宾关系。
先来看两例:例1:②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乍一看,这两句含“客”的句子,都是主谓宾型的,“客”字都处于谓语的位置,都带上了宾语,但若不注意细细推究,都理解为“把……当作客人”,就会产生误解。
①句意为“使……成为宾客”“客之”是用客礼接待扁鹊,使扁鹊成为宾客。
扁鹊本不是齐桓公的宾客,路过齐国,齐桓公客礼接待他,他才成了齐国的宾客。
“客”说的是宾客扁鹊的实际变化,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全句可译为:扁鹊路过齐国,齐桓公用客礼接待他。
②句“客”是孟尝君主观意念上的变化,而不是宾语“我”客观上有什么变化,所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全句可译为孟尝君把我看成门客了。
例2:石闻坚在寿阳,惧甚,欲不战以老秦师。
(《淝水之战》)句意:谢石听说苻坚在寿阳,很害怕,企图坚持不战,消磨秦军的锐气。
“老”是宾语“秦军”的实际变化,“使秦军疲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国充传》)句意:当时赵国充已经七十多岁,皇帝认为他年纪大了。
“老之”是汉宣帝认为赵国充老。
赵国充七十多岁了,本来就老了,汉宣帝过去不认为他老,现在嫌他老了,是汉宣帝主观意念上的变化,宾语赵充国本身没有变化,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的类型那么何谓使动用法呢?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5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51.[单选题]褐( )A)一种颜色,褐色B)粗布C)用粗麻织成的袜子答案:C解析:2.[单选题]说的本义是( )A)学说B)说服C)说明﹑解释答案:C解析:3.[单选题]对( )A)面对B)正确C)回答在上的问题答案:C解析:4.[单选题]薄言掇之。
()A)道不掇遗B)豪末不掇,将成斧柯C)上竿掇梯答案:A解析:5.[单选题]商代甲骨文的单字数量是:A)3000多字B)4000多字C)5000多字答案:B解析:6.[单选题]慕()A)爱恋、思念B)羡慕、向往C)倾慕、仰慕7.[单选题]孔( )A)很、甚B)洞穴、窟窿C)贯通答案:B解析:8.[单选题]穑( )A)收割禾麦B)种田C)禾的穗答案:A解析:9.[单选题]治的特指义是( )A)治水,防御它或疏导它B)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太平C)处理,进行某种工作答案:B解析:10.[单选题]莫我肯劳。
()A)劳师动众B)积劳成疾C)送往劳来答案:C解析:11.[单选题]“崩”的特指义是( )A)天子死B)山塌下来C)崩溃答案:A解析:12.[单选题]遵()A)顺着、沿着B)依照C)遵守13.[单选题]所( )A)处所B)伐木声C)恰当的位置答案:B解析:14.[单选题]英( )A)文采、辞藻B)花C)人物之美的、杰出的答案:B解析:15.[单选题]"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句中"甲兵"的含义是( )A)穿上铠甲的兵士B)最好的武器C)铠甲和兵器答案:C解析:16.[单选题]乱的特指义是( )A)没有秩序,跟"整"相对B)乐曲的末章C)政治上没有秩序,跟"治"相对答案:C解析:17.[单选题]躬( )A)身体B)自己、自身C)亲自答案:A解析:18.[单选题]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北冥有鱼》)( )A)振奋、奋起B)气愤、愤怒C)努力、勉力19.[单选题]被( )A)遭受B)被子C)披发答案:B解析:20.[单选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古汉语基础学习
以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求本义。
古代单音词占优势,多义词主要也是单音词,一个当字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词。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时义寄于形,形体结构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当字的早期形体,为探求词的本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把分析字形作为探求词的本义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例如:
例如:
(1)双声联绵词
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
(2)叠韵联绵词
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
(3)其它联绵词
扶摇芙蓉辗转铿锵淡泊翡翠
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
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
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
注意:叠音词不同于词的叠用。
⑶音译词(单于、浮图、罗汉、葡萄)
查阅古书注解和利用古代文献资料及字典辞书
而:《说文》:“颇毛也”。本义是络腮胡子,被借用作虚词后,本义湮没了,作连词成了它的常用意义。
(二)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引申义就是发展、延伸的意思。词的引申义,就是指从词的本义出发而延伸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意义。
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随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决定由此产生的。
不偏义,也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
第二十二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词汇的继承性:词汇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的稳定方面,现代词汇从古代词汇中继承了不少基本词和一般词,例如:
人手心日月星山水
风云雷电冰霜天地
——以上是古今都用的单音词
天下国家天文地理道德人民
古代汉语简答题
古代汉语简答题古代汉语简答题(九)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九)1.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了哪六个阶段?其中,哪些是古文字,哪些是今文字?2.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
3.什么叫偏旁?什么叫形旁?分别举例说明。
4.许慎在《说文》中创立了多少个部首?《说文》中的部首,是以义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辽代僧人行均在《龙龛手镜》中对部首作了改革,改为以形定部的什么原则部首,把部首定为多少个?明代梅膺祚的哪部著作,对传统部首作了改革,定为多少个部首?5.利用楷书形旁推求下面字的本义范畴。
示例:醒:答案:醒形旁为“酉”,“醒”的本义与酒或酒坛有关。
(1)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
动词支配宾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状态,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例如:“吾爱孟夫子”一句中,就是主语“吾”向宾语“孟夫子”发出了谓语动词“爱”这个动作行为。
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是三类特殊的动宾关系。
i.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的动作,由主语影响下使宾语发出。
(即是动词对宾语有“致使性”,因此,动词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由宾语发出。
)
译法为: i.“使宾语(怎么样)” (“怎么样”视动词的意思而定。
)
ii.“把宾语(怎么样)”
(即在宾语前加“使”或“把”,然后将动词移到宾语后。
) (以下各例句中的色字为动词,色字为宾语。
)
例:1.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使郑国亡(灭亡)以使邻国倍(倍强)。
)
2.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
(使之 (项伯)活(生存)。
)
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百余骑从(跟从)来见项王。
)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史记‧项羽本纪)
(使之(最先带兵入咸阳的人)王(称王)。
)
5.从数骑出。
(方苞‧左忠毅公轶事)
(使数骑从(跟从)出。
)
6. 下恐愧吾师也。
(同上)
(使吾师愧(感到惭愧)。
)
7.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秦(秦国)负 (背负)曲(不义之名)。
)
8.舍相如广成传。
(同上)
(把相如舍(安置在)广成传(广成旅馆)。
)
9. 秦王恐其破璧。
(同上)
(使璧玻。
)
10. 臣请完璧归赵。
(同上)
(使璧完(完整)归(归还给)赵(赵国)。
)
11. 反而绝秦赵之驩。
(同上)
(使秦赵之驩绝(断绝)。
)
1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使江南岸绿(变绿)。
)
13. 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
(使之(秦军)却(退却)。
)
14. 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辞并序)
(使颜(脸上)怡(露出欣喜的神情)。
)
15.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
(使庖厨远(远远地离开)。
)
16. 遁逃匈奴。
(李华‧吊古战场文)
(使匈奴遁逃)
17.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使贤臣亲(接近),使小人远(远离、被疏远)。
)
18.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寡人之耳闻(听闻)。
)
19.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三戒)
(把其(鹿)喉断(咬断),把其肉尽(吃尽)。
)
20.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列子‧愚公移山)
(使之(愚公)止(停止)。
)
21.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
(使黔首(百姓)愚(愚昧无知)。
)
22.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死(死者)生(复生),使骨(白骨)肉(长肉)。
)
23. 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括(赵括)将(任统帅),使之(“之”代“赵括”)将(任统师),
使赵(赵国)破(破败)。
)
24. 死心塌地(成语)
(使心死,使地塌)
25.惊天地、泣鬼神。
(使天地惊(震惊)。
使鬼神泣(哭泣)。
)
26.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
(使民明(聪明)。
使之(民)愚(愚蠢)。
)
27. 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
(对外实行连横的策略,使六国诸侯互相斗(争斗)。
)
28.汗牛充楝(成语)
(使牛汗(流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