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动宾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活用


1.特殊动宾关系汉语的动宾关系是很复杂的,在文言文阅读中更应注意。在一般的动宾关系中,宾语是受到动词支配的成份,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人和事物。如:“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孟子见梁惠王”。在特殊动宾关系里,情况便较复杂。如:“骊姬……饮小臣酒,亦毙。”(《国语·晋语二》)这个句子的意思并不是骊姬喝了小臣的酒被毒死,而是骊姬使小臣喝下毒酒,小臣因而死去。动词“饮”与“小臣”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不了解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在翻译时闹出笑话。如:有人不了解“推食食我”的意义,竟认为是“推开饮食来吃我”。当然,这是基础极差的人才犯的错误。但有一定基础的人,也不见得不犯错误,下面是两本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中对《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的译文:[译文甲] 落下眼泪来那孤舟里的寡妇。[译文乙] 可以哭泣孤舟的寡妇。由于不理解“泣”与“嫠妇”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关系),两段译文都似通非通,不可卒读。特殊关系译为一般动宾关系,容易引起歧义。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史记·管晏列传》)有人译为:“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但更加穷困,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谁更加穷苦呢?不清楚。应译为:“反而使他更穷困。”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较多。常见的有使动关系、意动关系、处动关系、为动关系等。
动词活用


2.使动关系使动关系,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致使性”,使宾语发生该动作。如:(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荀子·天论》)[译文:加强农业生产并节约用度,那么天便不能使他贫困;生活给养完备并活动适时,那么天便不能使他生病;遵循正道办事,从不发生差错,那么天便不能使他遭受灾祸。所以,水灾旱灾不能使他忍饥挨饿,严寒酷暑不能使他生病,各种怪异反常现象不能使他不吉利。]《天论》中这段话交叉运用了两种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特殊的使动关系——贫(之)、病(之)、祸(之);兼语式——使之饥、使之疾、使之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使动关系的意义,并启发了使动关系的基本译法——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兼语式句式来翻译文言中的使动关系。下面再看一些例句:(1)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2)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3)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5)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6)操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7)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上面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果加以翻译,可以有多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用兼语式,译成“使……”或“叫(让)……”以上各句都可以用这种译法。例(1)可译为“叫人尝那食品,人便死掉;叫狗吃那食品,狗便死掉。”例(2)可译为“先生真是让死人复生、叫白骨长肉的人。”例(7)可译为“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第二种办法是动补式,将原动词译为补语。如例(3)可译为“后生们可以敲响鼓去攻击他呢”。第(5)可译为“项伯杀人犯法,我救活了他”。例(6)可译为“曹操的部队正把战船连接在一起,可以用火烧来赶跑他们”。例(7)可译为“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冲响它”。第三种办法是斢换一个能传达这个意义的动词。例(3)可译为“后生们可以击鼓来进攻他”。例(4)可译为“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便要实行仁义道德去招集他们。招集来了,便要安抚他们”。此外,还可以把宾语译成主语。如例(1)可译为“人尝了,人便死掉;狗吃了,狗便死掉”。总之,以不失原意而又通畅明白为标准,译文不必拘于一格。不过,第一种办法是最基本的译法。形容词、名词、数词等也可充当使动用法的动词,其译法不出以上范围。如:(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译文: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道去使老百姓聪明,而是用道使他们愚蠢。](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译文:限制百姓不靠国土的界线,巩固国家不靠山河的险阻,征服天下不靠兵器的锋利。](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战国策·赵策四》)[译文: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并把肥沃的土地封赐给他,还给他很多宝物……](4)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蔺列传》)[译文:如果秦国的城池不划入赵国,我就叫和氏璧完整地回到赵国。](5)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洲》)[译文:春风又吹绿江南的大地。](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译文:使秦王灭族的,正是秦王,并不是天下的人。](7)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屈原《离骚》)[译文:叫

望舒在前面开路,叫飞廉在后面奔跑相随。](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译文:所以,大王不如叫苏代往东方去,那么秦国就一定怀疑齐国并且不相信苏代了。](9)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译文:这男子啊没有定准,他的品德无常,再三反复。](10)谁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译文:谁能统一天下?] 以上各例,(1)至(5)为形容词使动用法;(6)为名词使动用法;(7)至(8)为方位名词使动用法;(9)(10)为数词使动用法。它们的译法,跟动词使动用法一致。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当及物动词带宾语时,要注意区分一般动宾关系与使动关系。一定要根据前后文鉴别,以免误译。如:〖见〗(1)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译文:您看见先生了吗?](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译文:杀鸡做饭给他吃,并叫他的两个儿子出现见客人。]〖降〗(1)缑王……与昆邪王俱降汉。(《汉书·苏武传》)???? [译文:匈奴的缑王跟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2)单于愈益欲降之。(同上)[译文:匈奴的单于更加想使他(苏武)投降。]〖负〗(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蔺列传》)[译文:廉颇听到这话,便脱衣露体背着荆条,由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府门谢罪。](2)宁许以负秦曲。(同上) [译文:宁肯答应秦的要求,来使秦负担理曲的责任。]在翻译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如果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便是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 如果主语使宾语发出某项动作(即宾语为动作的发出者),便是使动用法。此外,在古书注解中,往往用改变读音的办法来表示使动关系。如:“饮”(yǐn)作使动时读yìn;“食”(shí)作使动时读sì;“见”(jiàn)作使动时读xiàn。不过只有极少的字有这种破读办法。此外,个别字在写法上有区别,如“来”作使动有时写作“徕”,《商君书》便有《徕民》篇,意思是招集他国百姓来秦国耕种安居。现代汉语中,使动用法比文言文少多了,主要是形容词用于使动,形容词中主要是双音形容词。如“干杯”、“跑马”、“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端正态度”、“密切党群关系”、“丰富课余生活”等。“巩固”、“端正”等词用久之后,其动词功能甚至已超过形容词功能。这一类词用来翻译文言文的使动关系,可以收到最恰切的效果。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为“巩固国防不靠山河的险阻”,便是很恰当的。〖使动基本翻译格式总括〗1. 使

(叫)+宾(兼)语+动词(使动词充当)如:尝人——>叫人尝2. 动词+补语(使动词充当)+宾语如:活之——>救活他3. 动词+宾语如:鸣鼓——>击鼓

动词活用


3.意动关系意动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即“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意动关系的动词主要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1)王吉兹卜。[译文:王认为这个占卜吉利。](2)孟尝君怪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译文:孟尝君对他的回答感到奇怪。](3)贤贤易色。(《论语·学而》)[译文:尊重好的品德而看轻容貌。](4)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译文: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5)上壮而许之。(《汉书·赵充国传》)[译文:皇上认为他志气旺盛而赞许他。](6)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觉得这地方很奇异。](7)成然之。(《聊斋志异·促织》)[译文:成名认为她的话对。]以上七例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示意动关系。一般译为“认为(觉得)……”,或译为“对……感到……”。有时,用“认为……”的句式译出来很别扭,也可以斢换一个适当的动词或用一个动补结构翻译。如例(3)“贤贤易色”,译成“认为好的容貌轻”便太别扭了,不如将动化了的“易”字译为动补结构“看轻”。形容词可用于意动,也可用于使动,因此翻译时要仔细揣摩文意。
形容词活用


1.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即某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作另一类词使用,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类型〗(1)动化,即名词、形容词、数词等活用为动词。(2)名物化,即动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


2.形容词活用〖类型〗(1)形容词的常规动宾关系: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形容词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意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


3.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类型〗1.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有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实例〗(1)尊贤而重士。[译文:尊重贤能的人,重视士人。](2)高之,下之,小之,臣(巨)之,不外是矣。(《荀子·儒效》)[译文:抬高它,降低它,缩小它,扩大它,不超出这个界限。]〖类型〗2.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实例〗(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探问它的深远,即使那些爱好游览的人也没有走到尽头。](2)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

修身》)[译文:堵塞它的源头,开放它的河床,长江黄河也会干涸。]〖类型〗3.形容词前有“所”字作标志。〖实例〗(1)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译文:世上所推崇的人,没有谁比得上黄帝。]
形容词活用


4.形容词的特殊动宾关系〖类型〗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重要特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实例〗(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四》) [译文:现在,老太太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 [译文: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道使老百姓聪明,而是用道使他们愚蠢。]〖类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定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由形容词活用而来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意动关系的动词主要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实例〗(1)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觉得这地方很奇异。](2)贤贤易色。(《论语·学而》)[译文:尊重好的品德而看轻容貌。](3)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译文: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例(2)“贤贤易色”,译成“认为好的容貌轻”便太别扭了,不如将动化了的“易”字译为动补结构“看轻”。〖辨析〗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词性与形容词极接近,也常用来表示意动关系。(1)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译文:纣王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武王认为这是羞耻。](2)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战国策·冯谖》)[译文:先生不认为这是羞耻,却有意要给我到薛地去收债吗?]〖重要特征〗意动基本翻译格式总括:1.“认为(觉得)”+宾语+形容词(意动词充当)如:吉兹卜——>认为这个占卜吉利。2.动词+宾语如:美我——>称赞我。3.动词+补语(意动词充当)+宾语如:易色——>看轻容貌。

特殊动宾关系


1.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即某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作另一类词使用,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类型〗(1)动化,即名词、形容词、数词等活用为动词。(2)名物化,即动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名词。
特殊动宾关系


2.动词活用〖类型〗(1)动词活用为名词(2)动词及其短语作状语(3)动词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wèi)动、向动用法。
特殊动宾关系


3.动词活用为名词〖定义

〗动词在句中,主要不是表示动作,而是代表具有该动作的事物时,便是活用为名词了。翻译的基本方法是把活用为名词的动词作为定语,再补出一个适当的名词作中心语;动词活用为名词,有时恰好与现代汉语中的以动词为语素的名词相当,主词即可;动词活用为名词,有时可用“的字短语”进行翻译。〖实例〗(1)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 [译文:我射箭的技术不高明吗?](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译文:大国是难以预测的,恐怕有伏兵啊。](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交尽了他们土地的出产,缴光了他们家中的收入。](4)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礼记·中庸》) [译文:有不曾学过的,学习它不到学会,就不停止;有不曾问过的,询问它不到明白,就不停止。]


特殊动宾关系


4.动词及其短语作状语〖重要特征〗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充当状语,翻译时大都在适当地方加“着”,有时可加“地”(的),也可以不加。总之,以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为原则。〖类型〗1.直接放在谓语前面〖实例〗(1)永之人争奔走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永州的人争着为这件事奔走。](2)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史记·田叔列传》)[译文:看到战争发生,想坐着观察双方成败。](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诸葛亮《出师表》)[译文:先帝了解我谨慎,所以临死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类型〗2.用连词“而”、“以”等和谓语链接。〖实例〗(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译文:樊哙拱手弯腰表示感谢,起身,站着喝了这杯酒。](2)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马中锡《中山狼传》)[译文:东郭先生趴在地面上,爬着前进,长跪着说:“小人没有才智,但打算在世上做点事。”](3)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四》) [译文:我这老太婆依靠车子走动。](4)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译文:有只狼挡在路上,像人一样站着嚎叫。]
特殊动宾关系


5.动词的使动用法〖定义〗使动关系,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致使性”,使宾语发生该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重要特征〗使动用法的翻译,可以有多种办法:第一种,兼语式,使(叫)+宾(兼)语+动词(使动词充当);第二种,动补式,动词+补语(使

动词充当)+宾语;第三种,动词+宾语。〖实例〗(1)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译文:叫人尝那食品,人便死掉;叫狗吃那食品,狗便死掉。](2)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伯杀人犯法,我救活了他。](3)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译文:后生们可以敲响鼓去攻击他呢。]〖辨析〗当及物动词带宾语时,要注意区分一般动宾关系与使动关系。一定要根据前后文鉴别,以免误译。如果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便是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 如果主语使宾语发出某项动作(即宾语为动作的发出者),便是使动用法。此外,在古书注解中,往往用改变读音的办法来表示使动关系。如:“饮”(yǐn)作使动时读yìn;“食”(shí)作使动时读sì;“见”(jiàn)作使动时读xiàn。不过只有极少的字有这种破读办法。(1)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译文:您看见先生了吗?](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译文:杀鸡做饭给他吃,并叫他的两个儿子出现见客人。]

特殊动宾关系


6.动词的意动用法〖定义〗意动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意动关系的动词主要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实例〗(1)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纣王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武王认为这是羞耻。](2)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您爱好道,并认为我的文章可以。]〖辨析〗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词性与形容词极接近,如例(1)的“耻”。
特殊动宾关系


7.动词的为(wèi)动用法〖定义〗为(wèi)动关系,宾语表示目的、原因、受益者,即主体为了客体(宾语)而发生某一动作。〖重要特征〗为(wèi)动的翻译公式是:“为”(给、替)+ 宾语 + 动词。〖实例〗(1)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夫人准备为他打开城门。](2)禹劳天下。(《淮南子·氾训论》)[译文:大禹为天下劳苦奔走。](3)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译文:同样是死,为建立国家而死行吗?](4)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三年》)[译文:邴夏给齐侯驾车。]
特殊动宾关系

8.动词的向动用法
〖重要特征〗
翻译公式是:动词 + 宾语 ——> “向(对)”+宾语+动词
〖实例〗
(1)日夜思欲报楚王。(干宝《搜神记·三王墓》)
[译文:日夜思考,想向楚王报仇。
(2)群卿不揖客。(杨雄《解嘲》)
[译

文:那些公卿们不对客行礼。]
(3)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
[译文:可是丈夫不知道这种情况,还是醉得歪歪斜斜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妻妾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