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动宾关系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里的特殊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里的特殊动宾关系


湖 里 有 十 来 枝 菏花
《王 冕 》


,
,

)
,
( 宾 语 表 示 存在 的 物 )
5
.
夭 将 降大 任 于 是 人 也

立 刻又 出来 了一个 很 老 的小 生

《社 戏 >
6
.
( 宾语 表 示出现 的人 )
王 冕七 岁上 死 了父亲

劳 其筋骨 《孟 子 告 子 下 》 ▲ ~ ~ ~ ~ ; 忧虑 劳 ( 苦 劳累
,
)
衣示 的是 动作
,
一般 的动宾 关
处所

说 不定 今 天 明天

,
他 们 辛辛苦 苦 商店会 落 上炸
变化的 完 果
以 及宾 语 表


出现

建设 的工厂 弹
,
学校


住宅

消 夫 的 人或 事 物 等

炸成灰烬
《三 千 爪 江 山 》 ( 宾 语 表
1
.
界然 世
界上任 何戈 言
,
印欧 语系


,
) 其 见 皆死 牛 也
《论

汉藏语 系也 好
或 是 其它 错 系
,
,
语 但
、 ( 宾 i 居表 林出 现 的 物 )
句 子 的 谓 汤 部 分 多系 动 宾 结 构
,
6
.
晋灭 貌

咬少 传
傅公五 年 》
是 从动词 和宾 语之 间的 意义 关 系看
占代

汉 语 谓 语 部分 的 动 宾 关 系 是 最 复 杂 的 此

特殊的动宾关系

特殊的动宾关系
特点
动词和宾语之间没有直接的动作和受 动作关系,而是通过某种间接的方式 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通常需要借助 特定的语境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
形成原因
语言习惯与文化背景
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是由于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特殊的动宾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比喻和隐喻
特殊的动宾关系有时是通过比喻或隐喻的方式形成的,通 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或联想,从而建立起 一种特殊的关系。
特殊的动宾关系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特殊的动宾关系 • 特殊动宾关系的语义分析 • 特殊动宾关系的句法分析 • 特殊动宾关系的语用分析 • 与特点
定义
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 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同 于常规的动宾关系。
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
特殊动宾关系在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揭示语言的内在规律和 语义结构。
通过研究特殊动宾关系,可以深入探讨语言的演变过程、语法规则和语义 特征,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特殊动宾关系的研究还可以为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有益的 启示和应用价值,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
语义蕴含
语义蕴含指的是在句子中,某个词语的含义包含了其他词语的含义。在特殊动宾关系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蕴含往往不是简 单的包含关系,而是存在某种特殊的蕴含关系。
例如,“看”这个动词,在“看电影”这个句子中,“看”这个动词的语义蕴含了“电影”,表示“看”这个行为是对“电影” 的一种行为。而在“看风景”这个句子中,“看”这个动词的语义蕴含了“风景”,表示“看”这个行为是对“风景”的一种行 为。
语境和背景知识
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需要借助特定的语境或背景知识才能 理解,这些语境或背景知识可以是历史事件、文化传说、 个人经历等。

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使動用法)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1)不食三日矣。食之。 (2)晉侯飲趙盾酒。 (3)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4)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P347(課文多用
例): (1)今媪尊長安君之位。 (2)是以君子逺庖厨也。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辨別
就動詞來說,祗有使動用法,沒有意動 用法。不及物動詞帶賓語是使動用法。及物 動詞帶賓語是否活用于使動,要根據語境來 辨別。
就名詞、形容詞來說,在活用為動詞的 前提 下,再作進一步分析。如果作一般動詞 解釋不通,就要攷慮是否用為使動或意動。 用為使動的是表示客觀的結果,其意義是使 “賓語動”,用為意動,表示的是主觀看法, 其意義是“認為賓語怎樣”。如:
(5)富而使(讓)人分之。(莊子天地)(兼語句式) 使動用法和兼語句式比較起來,兼語句
式對意義表達得更为明确完善。因此漢代以后, 使動用法逐渐被兼語句式所取代。
二、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 物怎么樣,或把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當作 什么。
(一)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1)左右以君賤之也。 (2)以賢勇智。《禮記大同》 (3)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4)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莊子秋水》
四.為動用法
為動用法:主語為賓語實施某種動作行為, 叫做為動用法。
(1)夫人將啓之。 (2)陃夏馭齊侯。 (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
乎? (4)而世又不能死節者比。 (5)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1)今媪尊長安君之位。 (2)是以君子逺庖厨也。
(三)名詞的使動用法

浅析古代汉语中两种特殊动宾关系

浅析古代汉语中两种特殊动宾关系

这些 “ 特 殊 动宾 关 系” 必 须 在 动 词 与宾 语 之 间加 进

个 适 当 的介 词 , 与 宾语 组 成 一 个介 词 结 构 来 充 当
动词 的状 语或 补语 , 才能 正确 理解 它 的语 义 , 所 以提 出了一 种可 以概 括这 些 名称 的用 法 称 呼—— “ 介 动 用法” 3 J 。这种 “ 介动用法” 究 竟 概 括 了 多少 种 “ 特
O U S p a n s o f s p e e c h a s .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e t w o k i n d o f s p e c i a l v e r b o b j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s p e c i a l
殊 动宾关 系 ” , 每种 动 宾关 系是 否都 成 立 , 在 学 界还 存 在着 一定 的争 议 。在 研究 中 , 人们 更 关 注 的是 每 种 动宾 关 系 的使 用 特 点 , 特 别 是 对 具 有 相 关 性 的
“ 特 殊动 宾关 系 ” 进 行对 比研究 , 拟 就 以 “×动用 法 ”
A b s t r a c t : ” T h e( t o )mo v e ” a n d” b y d y n a m i c u s a g e ” a r e t h e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t w o v e r b o b j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 t h e y a r e i n t h e f o r m a n d” c a u s a t i v e u s a g e ” . ’ ’ c o n a t i v e u s a g e ” i s a s” s u b j e c t +p r e d i c a t e+o b j e c t ” s t r u c —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的动宾关系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的动宾关系
结构方式: 【动+宾】=【以】+宾+【为】+动
译为:“以……为……”、“认 为……是……”、“把……当作……”
滕公形认为容其词言意出众动不用法
凡,其貌壮美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2、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3、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老人儿啼。 3、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表比喻,译为“象……一样” “象……似的”
名词作状语(二)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表示对人的态度。
名词作状语(三)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
学习文言词类活用知识,要注意掌握 和积累典型的例子。对于不典型的甚至模 棱两可的可不必纠缠。此外,不能只满足 于能说出来某词是什么活用现象,还要能 够准确地解释和翻译活用词。从高考的角 度说,一般不考这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 考查较多的是某个词在某个句子里面是什
么意思。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 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 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 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 “其”字或结构助词“之”。
数词活用作名词
5、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其 它
数词用作动词。

如:六王毕,四海一。 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使动用法: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

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

• 6、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客人
综合练习
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动,使——活下来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动,让——称王 3、渔人甚异之。 意动,认为——奇异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使——复生,
使——长肉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认为——美
意动,认为——特殊
让 动词 项伯杀人,臣
使 形容词 臣请完 使 璧 活
使项伯活了下来 之(项伯)

赵 使和氏璧完整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 于使动用法。 使……活 项伯杀人,臣活之。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 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 晋侯饮赵盾酒。
使……饮
练习: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回去) (使„„起舞)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相斗) 4、令诸君知天亡我。 (使„„灭亡)
使 动 用 法 使动的翻译有两
六、特殊的 动宾关系
给(替、为) ……怎么样
种,一种为直译, 使……;一种为意 译,用相应的及物 (1)“认为(觉得)……怎么样” 动词代替。 (2)“把……当作……Hale Waihona Puke 待”(3)“对……感到怎么样”
意动 用法
为动 用法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 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 “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 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使„„失望)
????
•中国队大败美 国队。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 且“使宾语具有某种性状” 。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和意动,主要是从翻译的意义上来区别的。

所谓使动,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例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语是"君",但"生"并非"君"的行为,而是"君"使宾语"之"发出的行为。

"生之"要译为"使我活",凡在语译中动词前要加"使、让"等词语的,我们称之为使动。

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谓语或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状态,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谓语"的意思。

意动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

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

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

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

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2. 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主要有:(一)不及物动词使动: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灵。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就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就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就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就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就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四)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就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就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就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特殊的动宾关系

特殊的动宾关系

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
心理动词:诗经》 2.心理动词:诗经》 ”、“幸”、“宠”、“恐”《广韵》 、“恶”、 、广韵Hale Waihona Puke “ 惧” 上古音 《 指“爱 中古音
“憎”、“恨”、“度”、“思”、“以为”等表意志或心理活动的词。 以为”等表意志或心理活动的词。 中原音韵》 近古音 《中原音韵》 现代音 普通话 等表示存在、有无的动词。 3.存现动词:指“有”、“无”、“在”等表示存在、有无的动词。
(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回狂澜于既倒。(堵塞泛滥的百川使之往东流, 。(堵塞泛滥的百川使之往东流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堵塞泛滥的百川使之往东流,力挽已经泛 滥的狂涛。) 韩愈《进学解》 滥的狂涛。) 韩愈《进学解》
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汗牛充栋:形容 汗牛充栋 形容 书多,搬运时使牛出汗,收藏时高及栋梁;粉身碎骨:使身躯成 书多,搬运时使牛出汗,收藏时高及栋梁;粉身碎骨 使身躯成 为粉末,使骨碎裂。汗马功劳, 为粉末,使骨碎裂。汗马功劳,利国利民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1、什么是意动用法: 、什么是意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 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 的意思。其实它也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 系。 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 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 身没有意动用法。 身没有意动用法。我们也将意动用法归到词类活用 部分来讲。 部分来讲。
语 法
特殊的动宾关系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动词 : 表示动作行为 、 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 动词按 性质可分为五类: 性质可分为五类:

文言句中“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文言句中“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文言句中“特殊动宾关系”十式作者:陈继民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0年第02期文言文中,一般地说,动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楚辞·国殇》中“操吴戈兮被(披)犀甲”的“操”和“被”是直接支配“吴戈”和“犀甲”的,而“吴戈”和“犀甲”则受“操”和“被”的支配,这是容易理解的,然而有些动词,在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式代词,在形式上,这个名词或代词是作为它前面的动词宾语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这种动宾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十种形式,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一、使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使宾语去实施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动词“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动词“使……跟从”。

)(以上两例句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马中锡《中山狼传》,名词用如使动动词“使……生肉”。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形容词用如使动动词“使……绿”。

)二、意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什么或认为它怎么样。

例如:“孔子师郯子。

”(韩愈《师说》,名词用如意动动词“把……当老师”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用如意动动词“认为……美”。

)三、为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为宾语去实行某种动作、行为。

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不及物动词用如为动动词“为……死”。

)四、被动式。

特点是:本句的主语被宾语怎么样,即宾语是句中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例如:“不拘于时。

”(韩愈《师说》,“于时”即“被时俗”。

)“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资治通鉴·汉纪》,“逼”后面加上省略的介词“于”后,此句译为“被兵威逼迫罢了,并非诚心降服” 。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动词支配宾语,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状态,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例如:“吾爱孟夫子”一句中,就是主语“吾”向宾语“孟夫子”发出了谓语动词“爱”这个动作行为。

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是三类特殊的动宾关系。

i.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的动作,由主语影响下使宾语发出。

(即是动词对宾语有“致使性”,因此,动词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由宾语发出。

)译法为: i.“使宾语(怎么样)” (“怎么样”视动词的意思而定。

)ii.“把宾语(怎么样)”(即在宾语前加“使”或“把”,然后将动词移到宾语后。

) (以下各例句中的色字为动词,色字为宾语。

)例:1.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使郑国亡(灭亡)以使邻国倍(倍强)。

)2.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使之 (项伯)活(生存)。

)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使百余骑从(跟从)来见项王。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史记‧项羽本纪)(使之(最先带兵入咸阳的人)王(称王)。

)5.从数骑出。

(方苞‧左忠毅公轶事)(使数骑从(跟从)出。

)6. 下恐愧吾师也。

(同上)(使吾师愧(感到惭愧)。

)7.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秦(秦国)负 (背负)曲(不义之名)。

)8.舍相如广成传。

(同上)(把相如舍(安置在)广成传(广成旅馆)。

)9. 秦王恐其破璧。

(同上)(使璧玻。

)10. 臣请完璧归赵。

(同上)(使璧完(完整)归(归还给)赵(赵国)。

)11. 反而绝秦赵之驩。

(同上)(使秦赵之驩绝(断绝)。

)1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使江南岸绿(变绿)。

)13. 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使之(秦军)却(退却)。

)14. 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辞并序)(使颜(脸上)怡(露出欣喜的神情)。

)15.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使庖厨远(远远地离开)。

使动与意动用法

使动与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数词的使动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1.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

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所以现在有急事,他就过来告诉我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fènhuì愤怒④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惊:使……惊吓。

(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土地)亏损。

(使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特殊动宾关系

特殊动宾关系

特殊动宾关系动词活用1.特殊动宾关系汉语的动宾关系是很复杂的,在文言文阅读中更应注意。

在一般的动宾关系中,宾语是受到动词支配的成份,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人和事物。

如:“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孟子见梁惠王”。

在特殊动宾关系里,情况便较复杂。

如:“骊姬……饮小臣酒,亦毙。

”(《国语·晋语二》)这个句子的意思并不是骊姬喝了小臣的酒被毒死,而是骊姬使小臣喝下毒酒,小臣因而死去。

动词“饮”与“小臣”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不了解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在翻译时闹出笑话。

如:有人不了解“推食食我”的意义,竟认为是“推开饮食来吃我”。

当然,这是基础极差的人才犯的错误。

但有一定基础的人,也不见得不犯错误,下面是两本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中对《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的译文:[译文甲]落下眼泪来那孤舟里的寡妇。

[译文乙]可以哭泣孤舟的寡妇。

由于不理解“泣”与“嫠妇”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关系),两段译文都似通非通,不可卒读。

特殊关系译为一般动宾关系,容易引起歧义。

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史记·管晏列传》)有人译为:“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但更加穷困,鲍叔不认为我愚笨。

”谁更加穷苦呢?不清楚。

应译为:“反而使他更穷困。

”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较多。

常见的有使动关系、意动关系、处动关系、为动关系等。

动词活用2.使动关系使动关系,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致使性”,使宾语发生该动作。

如:(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

(《荀子·天论》)[译文:加强农业生产并节约用度,那么天便不能使他贫困;生活给养完备并活动适时,那么天便不能使他生病;遵循正道办事,从不发生差错,那么天便不能使他遭受灾祸。

所以,水灾旱灾不能使他忍饥挨饿,严寒酷暑不能使他生病,各种怪异反常现象不能使他不吉利。

第2讲特殊的动宾关系

第2讲特殊的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的类型
有三种情况:动词的使动、形容词的使动、名词的使动。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充当谓语,主语使宾语发出动词的动作。 动词的分类: ①及物动词(vt.) ②不及物动词(vi.)
动词的分类
①及物动词(vt.) 本身意思不完整,需要接宾语才能使其意思完整: We study English. 我喝(水)。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晋灵公不君》)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及物动词接了宾语,但非常规宾语,此时为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2.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
非动词用如一般动词
数词: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非名词用如名词
动词: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 蛇者说》)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词类活用 第2讲 特殊的动宾关系
目录|CONTENTS
01
使动用法
02
意动用法
03
04
为动用法 其他词类活用
01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定义
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的动作或呈现谓语的性状的语言现象。 谓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非名词用如名词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分析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分析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比较分析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但也是人们研究不甚系统不甚深入的语法现象,这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在阅读古文时如不注意准确分辨,比较容易产生混淆。

本文从句子主语和谓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入手,详细分析并归纳出古汉语特殊动宾关系的特征,包括主语使宾语动为使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如何为意动用法。

只要根据上下文意把句子的主谓宾关系搞清楚,就能够辨识特殊动宾关系。

先来看两例:例1:②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乍一看,这两句含“客”的句子,都是主谓宾型的,“客”字都处于谓语的位置,都带上了宾语,但若不注意细细推究,都理解为“把……当作客人”,就会产生误解。

①句意为“使……成为宾客”“客之”是用客礼接待扁鹊,使扁鹊成为宾客。

扁鹊本不是齐桓公的宾客,路过齐国,齐桓公客礼接待他,他才成了齐国的宾客。

“客”说的是宾客扁鹊的实际变化,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全句可译为:扁鹊路过齐国,齐桓公用客礼接待他。

②句“客”是孟尝君主观意念上的变化,而不是宾语“我”客观上有什么变化,所以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全句可译为孟尝君把我看成门客了。

例2:石闻坚在寿阳,惧甚,欲不战以老秦师。

(《淝水之战》)句意:谢石听说苻坚在寿阳,很害怕,企图坚持不战,消磨秦军的锐气。

“老”是宾语“秦军”的实际变化,“使秦军疲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国充传》)句意:当时赵国充已经七十多岁,皇帝认为他年纪大了。

“老之”是汉宣帝认为赵国充老。

赵国充七十多岁了,本来就老了,汉宣帝过去不认为他老,现在嫌他老了,是汉宣帝主观意念上的变化,宾语赵充国本身没有变化,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的类型那么何谓使动用法呢?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古汉语动宾式关系谈

古汉语动宾式关系谈

古汉语动宾式关系谈古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一般而言,动词与宾语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古汉语里有的以动词宾语结构出现,但它们之间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意动”的说法加以解释,我们姑且称这种动宾关系为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对动用法在这种用法中,宾语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对象,这种用法表示的含义是,对宾语所代表的人如何如何。

如: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君王向我哭泣了好几次,我大胆地问,这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自动词“泣”用作它动词,释为“哭泣”,带有宾语“臣”,“泣臣”,即“对我哭泣”。

素善留侯张良。

(平素对留侯张良友善。

)《鸿门宴》。

“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它动词,“友善”之意,带有宾语“留侯张良”,“善留侯张良”,即“对留侯张良友善”。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

(于是把姜氏放到城颖,并且对他发誓说。

)《左传隐公元年》。

名词“誓”作它动词,“发誓”之意,构成对动宾关系。

“誓之”,即“对他发誓”。

二、为(wèi)动用法在这种用法中,动词包含着一个介词“为”(wèi)。

这个“为”字,有的当“为着”、“为了”讲,有的当“替”、“给”讲。

翻译时,“为”字放在宾语前,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宾结构作动词的状语。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行动。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事死可以吧!)《陈涉世家》。

上好富则民死利矣。

(国君喜欢富有,那么老百姓就会为利而牺牲牲命。

)《荀子大略》文赢请三帅。

(文赢为三帅请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2、表示为宾语(多是人)而行动。

邴夏御齐侯。

(邴夏为齐侯驾车。

)《左传成公二年》三、为(wéi)动双宾语用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双宾语语法。

在古代汉语双宾语语法中,有一种属于为(wéi)动双宾语用法。

在这种用法中,“为(wéi)”是动词,其后的两个宾语,前者为间接宾语(近宾遇),后者为直接宾语(远宾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活用
3.意动关系意动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即“认为宾语具有什么性质”。意动关系的动词主要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1)王吉兹卜。[译文:王认为这个占卜吉利。](2)孟尝君怪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译文:孟尝君对他的回答感到奇怪。](3)贤贤易色。(《论语·学而》)[译文:尊重好的品德而看轻容貌。](4)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译文: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5)上壮而许之。(《汉书·赵充国传》)[译文:皇上认为他志气旺盛而赞许他。](6)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觉得这地方很奇异。](7)成然之。(《聊斋志异·促织》)[译文:成名认为她的话对。]以上七例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示意动关系。一般译为“认为(觉得)……”,或译为“对……感到……”。有时,用“认为……”的句式译出来很别扭,也可以斢换一个适当的动词或用一个动补结构翻译。如例(3)“贤贤易色”,译成“认为好的容貌轻”便太别扭了,不如将动化了的“易”字译为动补结构“看轻”。形容词可用于意动,也可用于使动,因此翻译时要仔细揣摩文意。
形容词活用
1.词类活用〖定义〗词类活用,即某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作另一类词使用,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类型〗(1)动化,即名词、形容词、数词等活用为动词。(2)名物化,即动词,形容词等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
2.形容词活用〖类型〗(1)形容词的常规动宾关系: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2)形容词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意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 ຫໍສະໝຸດ 1.特殊动宾关系汉语的动宾关系是很复杂的,在文言文阅读中更应注意。在一般的动宾关系中,宾语是受到动词支配的成份,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人和事物。如:“愚公移山”、“曹刿论战”、“孟子见梁惠王”。在特殊动宾关系里,情况便较复杂。如:“骊姬……饮小臣酒,亦毙。”(《国语·晋语二》)这个句子的意思并不是骊姬喝了小臣的酒被毒死,而是骊姬使小臣喝下毒酒,小臣因而死去。动词“饮”与“小臣”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不了解这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往往在翻译时闹出笑话。如:有人不了解“推食食我”的意义,竟认为是“推开饮食来吃我”。当然,这是基础极差的人才犯的错误。但有一定基础的人,也不见得不犯错误,下面是两本言文对照的《古文观止》中对《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的译文:[译文甲] 落下眼泪来那孤舟里的寡妇。[译文乙] 可以哭泣孤舟的寡妇。由于不理解“泣”与“嫠妇”的特殊动宾关系(使动关系),两段译文都似通非通,不可卒读。特殊关系译为一般动宾关系,容易引起歧义。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史记·管晏列传》)有人译为:“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但更加穷困,鲍叔不认为我愚笨。”谁更加穷苦呢?不清楚。应译为:“反而使他更穷困。”古代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较多。常见的有使动关系、意动关系、处动关系、为动关系等。
形容词活用
4.形容词的特殊动宾关系〖类型〗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重要特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实例〗(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四》) [译文:现在,老太太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 [译文: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道使老百姓聪明,而是用道使他们愚蠢。]〖类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定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由形容词活用而来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意动关系的动词主要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实例〗(1)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觉得这地方很奇异。](2)贤贤易色。(《论语·学而》)[译文:尊重好的品德而看轻容貌。](3)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译文: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例(2)“贤贤易色”,译成“认为好的容貌轻”便太别扭了,不如将动化了的“易”字译为动补结构“看轻”。〖辨析〗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词性与形容词极接近,也常用来表示意动关系。(1)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译文:纣王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武王认为这是羞耻。](2)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战国策·冯谖》)[译文:先生不认为这是羞耻,却有意要给我到薛地去收债吗?]〖重要特征〗意动基本翻译格式总括:1.“认为(觉得)”+宾语+形容词(意动词充当)如:吉兹卜——>认为这个占卜吉利。2.动词+宾语如:美我——>称赞我。3.动词+补语(意动词充当)+宾语如:易色——>看轻容貌。
形容词活用
3.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类型〗1.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有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实例〗(1)尊贤而重士。[译文:尊重贤能的人,重视士人。](2)高之,下之,小之,臣(巨)之,不外是矣。(《荀子·儒效》)[译文:抬高它,降低它,缩小它,扩大它,不超出这个界限。]〖类型〗2.形容词前有能愿动词。〖实例〗(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探问它的深远,即使那些爱好游览的人也没有走到尽头。](2)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译文:堵塞它的源头,开放它的河床,长江黄河也会干涸。]〖类型〗3.形容词前有“所”字作标志。〖实例〗(1)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译文:世上所推崇的人,没有谁比得上黄帝。]
动词活用
2.使动关系使动关系,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致使性”,使宾语发生该动作。如:(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荀子·天论》)[译文:加强农业生产并节约用度,那么天便不能使他贫困;生活给养完备并活动适时,那么天便不能使他生病;遵循正道办事,从不发生差错,那么天便不能使他遭受灾祸。所以,水灾旱灾不能使他忍饥挨饿,严寒酷暑不能使他生病,各种怪异反常现象不能使他不吉利。]《天论》中这段话交叉运用了两种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特殊的使动关系——贫(之)、病(之)、祸(之);兼语式——使之饥、使之疾、使之凶。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使动关系的意义,并启发了使动关系的基本译法——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的兼语式句式来翻译文言中的使动关系。下面再看一些例句:(1)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2)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3)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5)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6)操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7)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上面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果加以翻译,可以有多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用兼语式,译成“使……”或“叫(让)……”以上各句都可以用这种译法。例(1)可译为“叫人尝那食品,人便死掉;叫狗吃那食品,狗便死掉。”例(2)可译为“先生真是让死人复生、叫白骨长肉的人。”例(7)可译为“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第二种办法是动补式,将原动词译为补语。如例(3)可译为“后生们可以敲响鼓去攻击他呢”。第(5)可译为“项伯杀人犯法,我救活了他”。例(6)可译为“曹操的部队正把战船连接在一起,可以用火烧来赶跑他们”。例(7)可译为“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冲响它”。第三种办法是斢换一个能传达这个意义的动词。例(3)可译为“后生们可以击鼓来进攻他”。例(4)可译为“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便要实行仁义道德去招集他们。招集来了,便要安抚他们”。此外,还可以把宾语译成主语。如例(1)可译为“人尝了,人便死掉;狗吃了,狗便死掉”。总之,以不失原意而又通畅明白为标准,译文不必拘于一格。不过,第一种办法是最基本的译法。形容词、名词、数词等也可充当使动用法的动词,其译法不出以上范围。如:(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译文: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道去使老百姓聪明,而是用道使他们愚蠢。](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译文:限制百姓不靠国土的界线,巩固国家不靠山河的险阻,征服天下不靠兵器的锋利。](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战国策·赵策四》)[译文: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并把肥沃的土地封赐给他,还给他很多宝物……](4)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蔺列传》)[译文:如果秦国的城池不划入赵国,我就叫和氏璧完整地回到赵国。](5)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洲》)[译文:春风又吹绿江南的大地。](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译文:使秦王灭族的,正是秦王,并不是天下的人。](7)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屈原《离骚》)[译文:叫望舒在前面开路,叫飞廉在后面奔跑相随。](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译文:所以,大王不如叫苏代往东方去,那么秦国就一定怀疑齐国并且不相信苏代了。](9)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译文:这男子啊没有定准,他的品德无常,再三反复。](10)谁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译文:谁能统一天下?] 以上各例,(1)至(5)为形容词使动用法;(6)为名词使动用法;(7)至(8)为方位名词使动用法;(9)(10)为数词使动用法。它们的译法,跟动词使动用法一致。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当及物动词带宾语时,要注意区分一般动宾关系与使动关系。一定要根据前后文鉴别,以免误译。如:〖见〗(1)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译文:您看见先生了吗?](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译文:杀鸡做饭给他吃,并叫他的两个儿子出现见客人。]〖降〗(1)缑王……与昆邪王俱降汉。(《汉书·苏武传》)???? [译文:匈奴的缑王跟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2)单于愈益欲降之。(同上)[译文:匈奴的单于更加想使他(苏武)投降。]〖负〗(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蔺列传》)[译文:廉颇听到这话,便脱衣露体背着荆条,由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府门谢罪。](2)宁许以负秦曲。(同上) [译文:宁肯答应秦的要求,来使秦负担理曲的责任。]在翻译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如果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便是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 如果主语使宾语发出某项动作(即宾语为动作的发出者),便是使动用法。此外,在古书注解中,往往用改变读音的办法来表示使动关系。如:“饮”(yǐn)作使动时读yìn;“食”(shí)作使动时读sì;“见”(jiàn)作使动时读xiàn。不过只有极少的字有这种破读办法。此外,个别字在写法上有区别,如“来”作使动有时写作“徕”,《商君书》便有《徕民》篇,意思是招集他国百姓来秦国耕种安居。现代汉语中,使动用法比文言文少多了,主要是形容词用于使动,形容词中主要是双音形容词。如“干杯”、“跑马”、“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端正态度”、“密切党群关系”、“丰富课余生活”等。“巩固”、“端正”等词用久之后,其动词功能甚至已超过形容词功能。这一类词用来翻译文言文的使动关系,可以收到最恰切的效果。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为“巩固国防不靠山河的险阻”,便是很恰当的。〖使动基本翻译格式总括〗1. 使(叫)+宾(兼)语+动词(使动词充当)如:尝人——>叫人尝2. 动词+补语(使动词充当)+宾语如:活之——>救活他3. 动词+宾语如:鸣鼓——>击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