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低流量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低流量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低流量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在临床麻醉中所采用的低流量麻醉主要是指采用半紧闭式麻药注射的形式来进行麻醉剂中的注入。

在麻醉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新鲜的空气来对麻醉的程度进行调节,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多余的气流排出,其中包括氮气或者是乙烯烷等等。

本文主要对低流量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的麻醉使用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标签:低流量麻醉;临床麻醉;应用采用低流量麻醉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麻醉气体的损耗,降低麻醉的费用。

另外,还可以对气道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力地调节和改进。

从麻醉的影响因素上看,氧气的含量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量都会对麻醉的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现如今,低流量麻醉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随着地氟醚和七氟醚的引用,麻醉药物的溶解度逐渐降低,使得低流量麻醉得到了迅速发展。

1、低流量麻醉的理论基础1.1低流量麻醉的定义与分类如果新鲜的气流和每分钟的通气量相等,患者所吸入的空气完全可以被认为是新鲜空气。

每分钟的流量降低,重复吸入量越高,可见,低流量麻醉时重复吸入数量明显增多。

每分钟流量最低时被称为低流量麻醉。

在临床麻醉应用的过程中,将低流量麻醉广泛应用到其中。

因为其优势较为明显。

1.2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通常情况下,成人每分钟的耗氧量为200-250ml,其中人体温度降低或者是酸中毒的情况下会严重损耗氧气的需求量,相反,在浅麻醉或者是发热的情况下,人体对于氧气的需求量就会明显增多,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氧气的需求量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1.3二氧化碳的生成一般情况下,成人在进行麻醉期间,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其速度可以控制在每分钟150ml的范围内。

但是在人体吸入麻醉药对代谢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的同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也不断降低。

1.4氧化亚氮的摄取人体在进行麻醉的整个过程对于氧化亚氮的吸收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通常情况下要将其控制在60%-65%之间为比较适宜的范围。

对氧化亚氮的摄取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麻醉剂的使用效果。

异氟醚与七氟醚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异氟醚与七氟醚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异氟醚与七氟醚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发表时间:2014-04-15T11:19:26.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作者:李凡杨震[导读] 记录两组患者从麻醉药物停用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对患者术前、术后3、6 h 及3d 时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

李凡杨震(新疆乌苏市人民医院手麻科 8 3 3 0 0 0 )【摘要】目的探讨异氟醚与七氟醚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0 年1 月-2012 年9 月择期在我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 例,ASA Ⅰ~Ⅱ级。

将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30 例。

两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3 mg、舒芬太尼0.5 ug/kg、异丙酚1.0 mg/kg、维库溴铵0.2 mg/kg。

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维持采用吸入麻醉,两组分别吸入1MAC(肺泡最低有效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必要时追加芬太尼,间断予维库溴铵以维持麻醉。

记录两组患者从麻醉药物停用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采用简易只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3、6 h 及3 d 时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术后3 h 时,MMSE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异氟醚组MMSE 评分低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6 h 两组患者MMSE 评分恢复到麻醉前水平,两组术后6 h、术后3 d MMSE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七氟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异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七氟醚的影响强度小于异氟醚。

同时,七氟醚吸入麻醉后麻醉苏醒时间较异氟醚短,插管时间短,即可以缩短术后苏醒监护时间,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关键词】异氟醚七氟醚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28-0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作为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主要表现为焦虑、精神错乱、记忆受损等特点,其发生可能与麻醉药物的应用有关。

七氟醚和异氟醚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七氟醚和异氟醚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全 身 麻 醉 苏 醒 期 躁 动 ( m r e c g t to ,E )是 ee gne a iain A 麻 醉 苏 醒 期 的不 良反 应 之 一 , 表 现 为 兴 奋 、躁 动 和 定 向障 碍 ,可出现肢体 的无意识动作 、无理性言语 、哭喊或呻吟 、 妄想 思维等 。虽然苏醒期躁动通常为 自限性 ,但可能发生血 压升 高 ,心 率 增 快 以及 坠 床 , 自行 拔 除 各 种 引 流 管 或 气 管 导
给药 。
显著性差异 ( 分别为64 1 、7 2 3 ,P <O 0 ),提示 t .03 .3 1 均 .1 麻醉吸入七氟醚较异氟醚恢 复快 。麻醉 药的吸收与清 除,除 机体本身 的因素外 ,还要 受药物在 血中的溶解度 即药物 的血 / 分 配 系 数 所 影 响 。 七 氟 醚 血 气 分 配 系 数 ( . 3 明显 比 气 06 ) 异氟醚 ( . 8 14 )低 ,在血 中较低 的溶解度特性 ,使其给药后 血 内药物分压迅速提 高,并立 即分布到脑组织 中,停药后有 很 容 易 被 血 液 带 走 , 大 部 分 以 原 型 经 呼 吸 道 排 出 ,少 量 经 肝脏代谢排 出,所 以七氟醚 比异氟醚诱 导及苏醒快 。总 之 ,七 氟 醚 和 异 氟 醚 麻 醉 后 有 相 似 的苏 醒 期 躁 动 发 生 率 ,但 是 睁 眼 时 间 和 拔 管 时 间七 氟 醚 均 短 于 异 氟 醚 ,有 一 定 的应 用
导后 行气 管插 管,机械通气 ( 潮气量8 L/k ,呼吸频率 l次 m g 2 / i,吸 呼 比1 2 珈n :,氧 流 量 1 / i) L m n 。术 中 麻 醉 维 持 分 别 吸入
0 8A ( 泡 最 低 有 效 浓 度 ) 氟 醚和 异氟 醚 , 两组 患者 均 静 .M C 肺 七 脉持续泵 注瑞 芬太尼镇痛及 调节麻醉深度 。根据术 中需要静 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 肉松弛 。手术结束前 1 分钟停止泵注 0 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即刻停止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待患者恢 复 自主 呼 吸 , 吸 入 空气 S O≥ 9 % p , 5 ,肌 力 恢 复 时拔 除 气 管 导 管 。观 察 两 组 睁 眼 时 间 ,拔 管 时 问 和 苏 醒 期 躁 动 发 生 率 , 监 测 麻 醉 前基 础 值 ,手 术 结 束 时 ,躁 动 发 生 时和 躁 动 缓 解 后 B 、H 、S O,记录躁动 患者 的评 分。如苏醒期躁动评分为 P R p, 5 并 持 续 2 i 以上 给 予 咪 唑 安 定 2 g 脉 注 射 ,必 要 时重 复 分 mn m静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旨在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保障患者安全。

下面从麻醉药品的种类、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麻醉药品种类
1.吸入麻醉药:如七氟醚、异氟醚等,常用于手术麻醉,需配合氧气使用。

2.静脉注射麻醉药:如芬太尼、吗啡等,可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治疗中使用。

3.神经传导阻滞剂: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可在神经阻滞麻醉时使用。

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麻醉药品的使用需由专业医师在特定环境下进行。

2.在使用麻醉药品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3.使用麻醉药品的剂量需科学合理,尽量避免过量使用。

4.术中需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跳、呼吸、体温等,确保患者安全。

三、并发症的预防
1.术中需防止患者吸入呕吐物,避免误吸导致呼吸道阻塞,可在手术前使用抗呕药进行预防。

2.麻醉药品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

3.手术后需给予足够的液体和营养支持,促进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麻醉药品的使用须注意到药品种类、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服务。

医务工作者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
自身的业务水平。

同时,在应对不同病情和药品的使用时,需保持敏锐的反应和决策能力。

异氟醚与七氟醚对小儿全麻效果比较

异氟醚与七氟醚对小儿全麻效果比较

异氟醚与七氟醚对小儿全麻效果比较赵 峰(河南省中医院 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2)摘要:目的 对比异氟醚与七氟醚对小儿的全麻效果。

方法 选择在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5月间住院并需要进行全麻手术的儿童(年龄4-9岁)100例,将他们随机分配为试验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试验组的麻药为七氟醚,对照组的麻药为异氟醚。

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开始吸入麻药时的呼吸平稳程度,心血管循环的功能状态,手术后所需要的苏醒时间,及手术后的暴躁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保证除了麻药的不同,其他患者的各项检测措施并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 麻药为七氟醚的试验组,在手术中进入全麻状态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的呼吸的平稳程度要稳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疼痛消失的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苏醒的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暴躁事件的频率要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小儿的全麻手术中应用七氟醚的综合效果要远远好于异氟醚。

关键词:异氟醚;七氟醚;小儿全麻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B异氟醚曾经是临床中常用的小儿全麻药物,但是异氟醚的缺陷在于它对于呼吸系统的刺激过大,特别是对于气道的刺激太大,这就导致了异氟醚不能在短时间内诱导小儿进入全麻状态。

七氟醚则是近年来引入临床的新型麻药,七氟醚的优点是带有芬香气味,对于呼吸系统的刺激相对较小,同时能快速的诱导小儿进入麻醉状态,能在手术中保持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在手术后患者所需的苏醒时间缩短,各项恢复指标要远远优于异氟醚。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5月间住院并需要进行全麻手术的儿童(年龄4到9岁)100例,将其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试验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6.4±2.3)岁,体重(21.8±7.3)kg。

老年麻醉药理—吸入麻醉药

老年麻醉药理—吸入麻醉药

老年麻醉药理—吸入麻醉药对老年患者而言,麻醉医师最关注两大问题,即麻醉诱导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麻醉后复苏的问题。

因此本章节主要从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两方面阐述目前常用吸入麻醉药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药理学特点。

一、异氟烷异氟烷具有镇静催眠、镇痛、肌松及顺行性遗忘作用。

其MAC为1.15%,血/气分配系数较小,肺泡内浓度很快上升并接近吸入气浓度,吸入后药物浓度在血脑间迅速达到平衡,故诱导迅速,苏醒亦快。

由于异氟烷在体内生物转化极少,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肺呼出,所以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鉴于以上特点,异氟烷适用于老年患者,然而需注意以下药理学特点。

(一)随年龄调整药物剂量对所有吸入麻醉药而言,老年患者仅需较低的吸入浓度便可达到预定的麻醉深度,有荟萃分析显示达到1.0MAC所需要的吸入麻醉药的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一致性降低。

不仅如此,40岁以后,吸入麻醉药的MAC值每10年下降4%~5%。

有临床研究显示对于80岁的老年人,异氟烷的MAC为0.92,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药效动力学发生变化,对异氟烷的敏感性提高。

因此对老年患者来说,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异氟烷的吸入浓度应低于年轻人。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与其他吸入麻醉药一样,异氟烷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可引起血管扩张,诱发全身性低血压和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减少心肌氧供。

虽然异氟烷不如氟烷那样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有较明显的兴奋作用,但是仍可增强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导致剂量依赖性心率增快,心肌氧耗增加。

此外,异氟烷被证实具有较强的冠状动脉扩张作用,在存在冠脉狭窄的动物模型中,异氟烷会引起心肌局部血流灌注的改变,即冠脉窃血,使缺血区心肌血供进一步减少,甚至导致局部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近年来,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提示吸入麻醉药对心脏、脑以及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已成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热点。

动物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阻断之前给狗吸入30分钟异氟烷,停止吸入后30分钟阻断冠脉血供,与对照组相比,异氟烷预处理组心肌梗死的范围较小,提示异氟烷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吸入全麻药浓度监测流程

吸入全麻药浓度监测流程

吸入全麻药浓度监测流程
l、监测方法
(1)接通多功能监护仪电源
(2)开机
(3)仪器预热
(4)自动调零
(5)将传感器置于气管导管接头近侧或用鼻导管放在两侧鼻腔
(6)多功能监护仪内的红外线分析仪自动连续测定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和氧化亚氮等吸入全麻药浓度。

2、注意事项
(1)挥发性麻醉药浓度监测仪应定期校正。

(2)呼吸气体采样器,置于气管导管接口处,越近气管导管越好,小儿可将采样管置于气管导管尖端,采样管内不可有水汽。

(3)贮水罐内的水应及时清除。

3、临床意义
(1)监测吸入气和呼出气中麻醉药浓度,增加麻醉安全性。

(2)正确估计病人接受的麻醉剂量。

(3)确定麻醉药的消失时间。

七氟醚与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效果体会

七氟醚与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效果体会
生率
实验组 对照组
x2 P
37 2(5.0) 1(3.0) 1(3.0) 2(5.0) 37 5(14.0) 3(8.0) 3(8.0) 1(3.0)
1.4210 1.0561 1.0572 0.3475 0.2324 0.3139 0.3029 0.5756
16.0 33.0 4.1299 0.042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 (%)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实施七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实验组麻醉效果显著优
于实施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0.4609 0.0470 0.0470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对比 实施七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实验组不良反应控制情
况优于实施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控制情况对比(x±s)
组别 例数 恶心
呕吐
头晕
不良反应发 寒战
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进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时需要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72例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给予七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者设定为实验组,给予异氟醚低流
量吸入麻醉者设定为对照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麻醉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干预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进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时 需要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 为两组,各37例。其中,给予七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者设 定为实验组,女16例(43.24%),男21例(56.76%), 年龄21~68岁,平均(44.26±0.97)岁;给予异氟醚低流 量吸入麻醉者设定为对照组,女15例(40.54%),男22例 (59.46%),年龄23~69岁,平均(43.59±0.86)岁。两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对能耐受麻药。患者及其家属均积 极配合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 准; 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其他严重 合并症者。 1.3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干预前先通过静脉注 射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之后为患者插氧气管,并根据患 者实际情况对氧气管的流量、频率、湿度进行调整。之后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对实验组患者 实施七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手术完成后停止麻醉药物的 供给并持续供氧及监测患者生命指征。 1.4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 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麻醉科麻醉药物分类与作用

麻醉科麻醉药物分类与作用

麻醉科麻醉药物分类与作用麻醉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致力于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在麻醉的过程中,麻醉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麻醉药物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性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麻醉药物分类以及它们的作用。

一、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包括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是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的药物,作用迅速、效果可控。

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巴比妥类药物:如戊巴比妥钠,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催眠效果。

2. 本地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通过局部应用或静脉注射在局部麻醉部位产生麻木效果。

3. 吗啡类药物:如芬太尼、舒芬太尼,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在手术中常用于控制疼痛。

吸入麻醉药是通过呼吸吸入给予患者的药物,能够调节麻醉深度。

常见的吸入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氮氧化物:如笑气,具有快速的麻醉诱导作用,适用于急诊手术。

2. 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氟醚,通过吸入调控麻醉的深度和维持麻醉状态。

二、地方麻醉药物地方麻醉药物是通过局部应用抑制神经的传导,使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暂时丧失功能。

常见的地方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可用于皮肤表面的麻醉。

2. 普鲁卡因:也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较深部位的麻醉。

3. 盐酸肾上腺素:常与局部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延长麻醉效果。

三、神经阻滞麻醉药物神经阻滞麻醉药物是通过将麻醉药物靠近有感觉神经的部位进行注射,使神经的传导暂时中断,从而实现麻醉效果。

常见的神经阻滞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利多卡因: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注射药物于椎管内产生麻醉效果。

2. 丁卡因:常用于神经阻滞麻醉,可用于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四、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是作用于局部组织,使局部神经丧失感觉功能的药物。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有以下几类:1. 利多卡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用于术后疼痛的缓解。

2. 盐酸肾上腺素:常与局部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延长麻醉效果。

七氟醚的临床研究及进展讲解

七氟醚的临床研究及进展讲解

• End-Tidal Sevoflurane Concentration for Tracheal Extubation and Skin Incision in Children
• We studied 40 (20 in each group) pediatric patients,ASA physical status I, ranging in age from 2 to 8 yr,scheduled for general anesthesia
★★★
★★★
★★★★★
★★★★
★★★★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比较
静脉麻醉 无明确的麻醉深度指标
个体差异大 基本无镇痛作用
无肌松作用 术中可能知晓 操作可控性差 代谢较复杂,有活性 起效快、诱导迅速、无兴奋期 术后恶心发生率低 所需设备简单
无环境污染
吸入麻醉 MAC精确反应麻醉深度
个体差异小 有镇痛作用 有肌松作用
化合物A浓度随罐内温度、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 增加;随气体流速的减小而增加;与氢氧化钡石灰反 应比与钠石灰反应增加更明显。
• 七氟醚吸入全麻行气管异物取出术 • 无痛人流
• 对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
• 七氟醚不会损害左心室舒张功能,而异 丙酚会导致轻度的损伤。
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 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 一,Garcia将72名接受冠脉搭桥术的 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术前吸人4 % 七氟醚lO min)和安慰剂组(空气氧气 混合气体),结果发现术后一年心脏 事件的发生七氟醚组(3% )明显较安 慰剂组低(17%)(P一0.O38),
注意事项
麻醉维持过程中,增加七氟烷的浓度 可造成血压剂量依赖性降低。麻醉过深可 导致血压过分降低,这种情况可通过降低 吸入七氟烷的浓度来调整。在离开恢复室 之前应仔细评估其全身麻醉的恢复情况。

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哪些,使用剂量是多少

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哪些,使用剂量是多少

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有哪些,使用剂量是多少麻醉药品是一类对中枢神经起到麻醉作用的活性精神物质,国际禁毒公约将活性精神物质分为马追药品、精神药物。

其他依赖性药物,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并能产生一定临床治疗价值的被称为药品,也就是临床上使用的麻醉药物。

临床上使用麻醉的意义主要是一致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大多是痛觉的丧失。

临床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药使患者意识消失,肌肉松弛,痛觉丧失,最常用的就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或吸入给药而产生麻醉作用,同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局部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身体某一部位暂时失去知觉,与全身麻醉不同的是,局部麻醉能让患者保持意识清醒,常用的有椎管内麻醉、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等。

麻醉药物主要分为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骨骼肌松弛药和局部麻醉药。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具体有哪些药物,使用剂量是多少。

吸入麻醉药:①七氟醚:是一种无色透明、有香味无刺激的挥发性液体,血气分配系数理想,油气分配系数在同类麻醉药中最低,适合小儿麻醉诱导,吸入0.5%~3%维持;②安氟醚:常用于复合全身麻醉,浓度0.2%~2.5%;③异氟醚:诱导期吸气内浓度1.5%~3%,维持用浓度为1%~1.5%;④氧化亚氮(笑气):多应用于口腔治疗,起始浓度为5%,每隔1分钟增加5%直到镇静显效;⑤地氟醚:成年人2.5%~8.5%,儿童5.2%~10%;⑥恩氟醚:初始浓度0.5%~5%,维持浓度0.5%~2.0%。

静脉麻醉药:①依托咪酯:成年人0.2~0.6mg/kg,注射时要在30~60s内注完;②异丙酚:重复单次注射时,25mg~50mg;持续输注时,4~12mg/(kg·h);③硫喷妥钠:成年人4~8mg/kg,缓慢注入;④咪唑安定:1mg/(ml·min),静脉输注;⑤丙泊酚:1.5~2.5mg/kg,静脉推注;麻醉维持时,6~12mg/kg,静脉注射;⑥羟丁酸钠:60~80mg/kg,静脉注射;全麻维持,12~80mg/kg,静脉注射。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新型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呼吸道刺激小,体内代谢率低,对组织无毒性,麻醉深度易于调节,对循环抑制轻微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因其气味芳香,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深度易调节,苏醒快,在小儿麻醉中更能体现其优势。

本文就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理想的小儿麻醉要求麻醉平稳,尤注意要尽可能减少对小儿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吸入麻醉诱导和静脉麻醉诱导都可以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并能耐受气管插管。

但传统的氯胺酮诱导方法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存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兴奋交感神经的心血管效应,且苏醒时间长,苏醒期瞻妄及术后恶心呕吐率较高,因此氯胺酮作为小儿麻醉诱导药并不十分理想。

小儿呼吸频率快,心臟指数高,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配系数较低,用吸入麻醉药吸收快,麻醉诱导迅速,因此吸入麻醉药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

七氟醚是一种具有镇痛和麻醉作用较强的吸入麻醉药,其优势在于血气分配系数低仅为0.63,对呼吸道刺激作用小,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较轻等,因此适用于小儿面罩下快速诱导[1]。

与传统的注射氯胺酮相比,患儿接受七氟醚吸入诱导后进行静脉穿刺减少了患儿因恐惧哭闹而引起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及患儿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七氟醚对于食道下段括约肌的张力影响小,有预防返流误吸的作用。

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将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的诱导。

有研究[2]观察七氟醚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结果提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麻醉诱导,而动脉压在插管前后无显著变化,表明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时主要具有麻醉诱导快、无不良刺激,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

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也可提供相似插管条件。

在诱导期间,七氟醚吸人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这两种诱导方法都能实现快速诱导。

Oberer 等[3]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七氟烷组在呼吸抑制和呛咳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丙泊酚组,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轻微,诱导更平稳。

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t et og o p t nT , 2T n 4 T et f y p ni e olr n r u a ( . h r u sa T ' lT , 3 d T . h meo eo e s v f a eg o p w s 72±25) n s otr h n 26±3 m n o w a i e n u . mi, h r a (1 . et . 2) i f

临床麻醉 ・
217第9第1 0年月 4 2 1 卷 期
七 醚 异 醚 入 醉 于 子 切除 的 醉 果 察 氟 和 氟 吸 麻 用 全 宫 术 麻 效 观
徐哲锋
( 浙江省永康市第_人民医院麻醉科 , 浙江永康 3 10 ) 2 3 0 【 摘要 】目的 观察并 比较七 氟醚和异氟醚 吸人麻醉用 于全子宫切除术 的麻醉效果 。方 法 1 0例行择期全子 宫切除术 的 2 女性 患者随机分 为七氟醚 和异氟醚 各 6 0例 , 醉诱导后分 别吸入七 氟醚和异 氟醚麻醉 。观察并记 录诱导前 (r)插 管 麻 1 、 0 5 n ( -、 皮( z 、 mi 后 T )切 T )睁眼时( 3 和拔管 前( 患者 的 H MA T) T) R、 P和 S O 。观察并记 录患者的睁眼时 间和拔 管时间 。 p2 结果 七 氟醚和异氟醚组 T 、 ・T 、 3 T 时刻 的 H MA 0 T、 2 T 和 4 R、 P和 S O 比较 , p2 差异 均无 统计学意义 ( P> 00 .5 o七 氟醚和 异氟 醚组 的睁 眼时间分别为 ( . . ) i ( 26±32 mi, 72±25 m n和 1. .) n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 P< 00 ; .5) 两组拔 管时间分 别为 ( .±28) i 87 . m n和( 43±36 mi, 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1. .) n差 P< 00 .5 o结论 七氟 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 于全子宫 切除术 麻醉 , 对患者 的生命 体征均无 明显影响 , 但七氟醚组术后苏 醒时间更快 。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

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麻醉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在手术过程中还是在疼痛治疗中,麻醉科医生都需要熟悉并合理使用各种药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麻醉科常用药物使用方面,有一些重要的药物需要特别关注和了解。

一、吸入麻醉剂吸入麻醉剂是麻醉科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常见的吸入麻醉剂包括七氟醚、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等。

它们通过麻醉机供气系统提供给患者进行吸入,进入患者的呼吸道后产生麻醉作用。

七氟醚是一种强力的全身麻醉剂,常用于大手术和复杂手术中。

它的起效快、效果持久,但对于心脏和肝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使用需谨慎。

异氟醚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麻醉剂,常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

氧化亚氮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吸入麻醉剂,常用于辅助全身麻醉和疼痛治疗。

二、静脉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的药物。

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等。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常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

它具有快速起效、作用持久和血液耐受性好的特点。

咪达唑仑是一种镇静催眠药,用于短时间的手术或者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放松和安眠。

芬太尼是一种强力的阿片类药物,常用于复杂手术中的镇痛管理。

三、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手术过程中的局部麻醉。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等。

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迅速,麻醉效果持久。

布比卡因是一种高效的长效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术后疼痛管理。

罗哌卡因是一种短效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表面手术和浅层组织麻醉。

四、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在麻醉科中广泛使用,用于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疼痛感。

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舒芬太尼和布洛芬等。

吗啡是一种强力的镇痛药物,常用于术后镇痛和严重疼痛管理。

舒芬太尼是一种非常强力的阿片类药物,常用于手术过程中的镇痛。

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镇痛药物,适用于轻至中度的疼痛缓解。

总结起来,麻醉科常用药物的使用对于手术和疼痛治疗至关重要。

麻醉科医生需了解不同药物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

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

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2126·药物与临床·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阿尔祖古丽・图尔荪尼亚孜(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和异氟醚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及其安全性。

方法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3例试验组患者以及33例常规组患者。

常规组均给予异氟醚,试验组给予七氟醚。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睁眼时间、气管拔除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相比于采用异氟醚的常规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以及气管拔除时间等均明显相对较短,两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苏醒躁动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两种麻醉方式虽可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七氟醚苏醒效果优于异氟醚,故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七氟醚;异氟醚;麻醉;苏醒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1050 引言作为一种新型含卤素挥发性麻醉剂,良好的麻醉效果受到了广大麻醉师的一致认可[1]。

在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通常是采用吸入麻醉剂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和同等条件下的血气分配系数成反比,越低的血气分配系数则表明此类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

相比于七氟醚而言,异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相对较高,故认为七氟醚为吸入麻醉剂的首选。

我院对33例手术患者运用七氟醚麻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3例试验组患者以及33例常规组患者。

吸入性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

吸入性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

吸入性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经肺泡进入循环,再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抑制,产生意识消失而不至于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其麻醉深浅与药物在脑组织的分布有关,当药物从体内排出或在体内代谢后,病人逐渐恢复清醒,不留下后遗症。

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因此吸入麻醉容易控制,所以安全、有效,是现代麻醉常用方法之一。

1 吸入麻醉方法1.1 开放点滴法开放点滴法是用金属网麻醉面罩,上覆盖4~8层纱布,放在病人口鼻上,以往应用乙醚点滴,现有时应用恩氟烷进行点滴诱导。

本装置方便简单,呼吸阻力及机械死腔均小,适合于小儿。

但麻醉加深较难,深浅难以控制,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严重污染手术室,有发生严重燃烧爆炸的危险,此法不能行辅助和控制呼吸,现应用很少。

1.2 支气管镜侧管吹入法本吹入法应用于咽、喉、声门手术和2岁以下小儿麻醉维持,本法器械简单,易操作,死腔和阻力均小,不足的是麻醉不易加深,空气污染严重,不能进行辅助呼吸,但应用高频通气防止低氧血症。

2 吸入麻醉药2.1 异氟醚化学性质稳定,遇光不分解,药本身有刺激味,可影响诱导顺利进行。

2.1.1 药物特征(1)优点:①不燃烧不爆炸,化学性质最稳定。

②麻醉诱导迅速,MAC为1.2%,诱导浓度为1.5%~3.5%,维持浓度为0.7%~2.1%,镇痛作用中等程度。

③苏醒快,恢复亦快。

血/气系数1.48。

④对循环影响小,对血压影响主要是扩张外周血管,能降低心肌氧耗及冠状动脉阻力,并不改变冠脉血流量,对心功能抑制小于安氟醚和氟烷,它使心律增快,但心律平衡,术中合用肾上腺素不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⑤有良好肌肉松弛作用,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剂作用,麻醉中可免用肌松剂,适用重症肌无力病人麻醉。

⑥无中枢性兴奋性,无抽搐和惊厥。

对颅内压升高少,适用颅脑手术病例。

⑦对肝、肾功能无毒性或毒性甚小,适合肝、肾功能较差病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部抬起 或用旋转 法使晶状 体核进 入前房 , 扩大切 口, 晶状 体核下 方注入黏弹剂 , 品状 体圈匙取 出品状体核 , 用 注吸 出晶状 体皮质 , 植 入后房 型人 工 晶状 体于囊 袋 内 , 交换 出黏 弹剂 , 恢复 眼压 , 口 自 切
但小切 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 晶状体植入术同样可出现一些 并
小切 口白内障囊外摘 除人工 晶状 体植入 术 , 较之 白内障超声乳 化吸 出术 , 也具有一定优点 , 不需特殊设备 , 操作 简便 , 于掌握 , 易 学 习周期短 , 两者术后 远期视力 的恢复 几乎相 同 , 因而适 合基层 医院 开展 f内障手术 , _ 1 目前小切 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 j 晶状体植 入术 已 二 经在基层 医院普及 ,并广泛应用 于规模化 白内障复明手术 活动中 ,
. %) 均发生于注 吸晶状 体皮质 的 40 4 ,
闭, 无需缝 合l 】 I 结膜下 注射妥 布霉素 、 地寒米松 , 使切 口处结 膜 自动
将巩膜切 口覆盖。
2 结 果
过程 中, 特别是在清除 1 点方位皮质时 , 2 最易发生吸破后囊 , 中尽 术
可能保持瞳孔散大状态及保持好前房深度可大大减低后囊破裂发生 率, 本组 中 1 6眼后囊破 损面积不大 , 术中一期植入后房 型人工 晶 均 状体 , 随访中无晶状体移位发生。 本组术后并发症 主要是 角膜水 肿 、 前房炎症 反应 、 后发 障等 , 角 膜水肿 的原 因主要是术 中晶状体核的机械性 损伤 , 特别是过 大的晶 状体核取出过程中对角膜 内皮的摩擦伤 , 直径过大 的晶状体核 , 取出 时切 口可适当扩大, 晶状体核 表面可 注入一些黏弹剂 , 使出核过程顺 利完成。本组角膜水肿程度均较轻 , 经过 药物治疗一周 内均可恢复 , 无角膜失代偿发生 。术 后前 房炎症反应 2 6眼( . %)主要原 因是 65 7 , 术中对虹膜的刺激造成 的, 与患 者个体合并症如糖尿病 、 旧性葡 也 陈 萄膜炎等有关 , 还可能和人工 晶状体材料有关 , 本组术后前房炎症反 应均不严重 , 用药治疗一周 内消退 。随访过程 中部分病例发生 了后 发障 , 本组 5 2眼 (31%)其中 3 1.3 , 1眼后囊混浊轻微 , 不影响术后视 力, 未作处理 , 2 眼后囊混浊 明显 , 另 1 影响术后视力 , Y G激光后 行 A 囊切 开处理 , 效果 良好 。 本组 中无视 网膜脱离 、 角膜失代偿 、 人工晶状体脱 位等严重并发
光后囊切开处理 , 效果 良好 , 本组 中 2 眼行 Y G激光切开处理 。本 l A 组 中无 视网膜脱 离 、 角膜 失代偿 、 丁晶状 体脱位 等严重并 发症发 人_

3 讨 论
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 ,小切 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 晶状体植入 术, 安全 、 方便 、 效好 , 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规模 化 白内障复明手术 。
参考文献:
【] 1 岳飞龙 , 齐锋伟 . 高度近视 眼白内障小切 口囊外摘除 配合人工 晶体植 入术 临床眼科杂志 ,0 2 1 ( )7 20 , 1 :l 0 f 乇禹 , 刚 , 2 1 翟 解聪 _、 口无缝 线非超声乳化人工 晶状 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切 j
临 床 眼 科 杂 志 ,0 3 1 ( :4 2 0 , 12) 15
症发生 。
21 中并 发 症 .术
术中后囊 破裂 l ( . %)均发生 在注吸 晶状体皮 质时 , 6眼 40 4 , 术 中处理后 均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 晶状体 , 术后 随访 未发生人工 晶状
体移位 。 2 . 后并发症 2术
角膜水 肿 5 6眼(41 %)但 角膜水肿均属轻度 , 1. 4 , 经过局 部用 药
(1湖 南 旺 旺 医 院麻 醉 疼 痛 中心 , 南 长 沙 4 0 1 ;. . 湖 1 0 6 2 中南 大 学 湘 雅 医 学 院 附三 院麻 醉科 )
摘 要 : 的 观 察 七 氟醚 与 异 氟醚 分 别 复 合 氧 化 亚 氮 在 紧 闭式 静 吸 复 合 全 麻 中的 临 床 应 用 。 法 选择 6 目 方 0例 AS Ⅱ 级 择 期 手 术 患 者 , 机 分 AI 随 为 S I 组 .每 组 患 者 均 于诱 导 前 静 注咪 唑安 定 00 mg k + 太 尼 2 g k , 、两 4 /g u / g 1分 钟后 S组吸 入 5 %七 氟醚 + 0  ̄I 亚 氮 , 组 吸 入 3 5 %g ' L I %异 氟 醚 + 5 %氧 化 亚 氮 . 患 者入 睡 后静 注 罗 库 溴 铵 06 / g, 管插 管 后 S组 继 续 吸 入 1 ~ %七 氟醚 + O 0 待 mg k 气 . 30 0 5 %氧 化 亚 氮 , 组 吸 入 O6 1 %异 氟醚 + 0 I .~ 8 5% 氧 化 亚 氮至 术 毕 . 时观 察 各 时点 MA HP 、 P 、 I 同 P、 . S O2 B S及 吸入 麻 醉 药 浓 度 , 术 结 束观 察病 人 苏 醒及 拔 管 时 间 , 手 术后 随访 术 中知 晓 、 r 呕 恶 心、
小切 口白内障囊外摘 除人 _ 晶状 体植入术 , l 是在传统 的大切 口 白内障囊外摘 除基础 上改进而来 ,其主要 特点是切 口制作 成隧道
状 , 显 缩 小 了 切 口的 长 度 , 且 能 够 自闭 , 需 缝 合 , 后 散 光 小 , 明 而 不 术 视 力 恢 复 快 而稳 定 】 。
均 在 一 周 内消 失 。 未 发 现 角 膜 失 代 偿 病 例 。前 房 炎 症 反 应 2 6眼
( . %) 出现房水混浊 , 者前房及人工 晶状体 表面有纤维素性 渗 65 7 , 重
出物 , 过 药 物 治 疗 均 于 一 周 内 消退 : 后 发 障 5 经 2眼 ( 31 % )轻 度 1 .3 , 后 囊 混 浊 不 影 响 术 后 视 力 , 不 予 处 理 , 响 视 力 显 著 者 , Y G 激 可 影 行 A
【 刘平 , 3 1 闫海 , 干新 .、 口无缝 线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 除术的『 ,切 J 临床观察 中 国
实 用 眼 科 杂 志 ,0 2 2 ( )5 3 20 ,O 8 : 1
编 辑/ 鸿 兰 任
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 全程吸入麻醉 的临床应用
汤丰 宁 , 广 军 , 姜 王湘 江 , 宏 杰 , 明安 龙 王
医学信息21 年0 月第2 卷第1 Md aIoli . n21.o 2.o 00 1 3 期 e c f a0 J .00V1 3N. i l m tn a n . 1
i 床 学 临 医
1 行连续 环形撕囊或开罐式 截囊 , 分层 及水分离 , 晶状体核 mm, 水 使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