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制教具创新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自制教具创新试验(两个)
一、自制分子间隙演示器演示分子间间隙
1、实验用品
仪器:Φ20Χ200mm试管,带有细长导管的橡胶塞、胶头滴管
药品:水、酒精、红墨水
2、分子间隙演示器的制作
分子间隙演示器的制作很简单,只需选择一个与试管相符的橡胶塞,打孔后,安装一根内经较小的细长玻璃导管即可。
3、实验步骤
3.1向试管中先倒入约半试管的水,再缓慢倒入已滴有1~2滴红墨水的酒精至试管口约0.5cm处。
3.2塞紧橡胶塞(如图1所示)。
3.3将试管倾斜,,再直立起来,使试管内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如图2所示)。
4、实验现象
混合前,当塞紧橡胶塞时,在玻璃导管中形成一段约10cm长的红色液柱,混合后,玻璃导管中红色液柱明显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5、实验说明
5.1酒精中滴入1~2滴红墨水,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酒精与水在混合前的明显界线,同时,在细长玻璃导管中可以形成红色的液柱,更利于学生观察液面。
5.2向试管中应先倒入水,再缓慢倒入酒精。
5.3试管中液面距离管口约0.5cm,倒入过多,在塞紧橡胶塞时会有酒精溢出试管口,倒入过少,在塞紧橡胶塞时又不能在玻璃导管中形成较高的液柱,演示效果不理想。以玻璃管中能形成8~10cm的红色液柱为宜。
5.4混合时,只要将试管稍倾斜然后再直立试管,不要使液体溢出。
二、自制“J”型管演示氢气、一氧化氮等几种气体的制取
“J”型管的制作
取一个Φ20Χ500mm的“U”型管,将“U”型管的一端截取一半(约100mm),截口用酒精喷灯熔光即可。
(一)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
1、实验用品
仪器:“J”型管、带短导管的橡胶塞、尖嘴管、内附玻璃珠的橡胶管(玻璃珠可以从碱式滴定管中取用,此处也可用带止水夹的橡胶管)、镊子、小刀、玻璃片、吸水纸、针头、火柴
药品:钠、水、酚酞溶液
2、验装置(如图3所示)
3、实验步骤
3.1从短管口倒入水,液面接近管口。将“J”型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2用镊子取出金属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一块钠,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将钠扎在针头上。
3.3迅速塞紧橡胶塞,使钠与水反应。
3.4反应完毕,轻轻挤压玻璃珠处的橡胶管,使管内气体逸出,在尖嘴处点燃。
3.5向“J”型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并振动。
4、实验现象
4.1钠与水接触立即反应并熔化成小球,从针头脱落,浮在水面(如图4所示)
4.2在短管中液面下降,收集到反应产生的气体,长管中液面上升。
4.3在尖嘴处点燃逸出的气体,产生淡蓝色(或黄色)火焰。
4.4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5、实验说明
5.1钠块过大,生成的气体太多,会使“J”型管内的液体从长管溢出。
5.2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在收集到氢气时,要用拇指伸到水中堵住试管口,此时水中溶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对手有腐蚀性。用该装置就避免了手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
5.3本装置也可用于钠、钾与乙醇的反应。
(二)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1、实验用品
仪器:“J”型管、带短导管的橡胶塞、尖嘴管、止水夹、橡胶管、镊子、胶头打孔的滴管
药品:稀硫酸、锌粒
2、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
3、实验步骤
3.1将锌粒装入胶头已经打了孔的滴管里(如图6所示),再将滴管放入“J”型管中。
3.2将“J”型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从短管口倒入稀硫酸,液面离管口约2cm。
3.3塞紧橡胶塞,在尖嘴处点燃产生的气体(如图7所示)。
4、实验现象
4..1锌与稀硫酸接触立即反应产生气体。
4.2.在尖嘴处点燃逸出的气体,产生黄色火焰。
4.3反应完毕,夹上止水夹,反应自动停止(如图8所示)。
5、实验说明
5.1利用胶头滴管,可以防止锌粒反应一段时间,变小以后落入“J”型管底部。
5.2本装置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使用方便。
5.3.由于管内空气很快排净,可以不经纯验直接点燃气体。
5.4.即使气体不纯,因为装置一端敞口,也具有防爆作用。
(三)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一氧化氮气体
1、实验用品
仪器:“J”型管、橡胶塞(2个)
药品:稀硝酸、螺旋铜丝
2、实验装置(如图9所
示)
3、实验步骤
3.1从短管口倒入稀硝酸(如果从长管口倒入,你知道怎么操作吗?),液面接近管口。将“J”型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2将固定有螺旋铜丝的橡胶塞塞紧短管口
3.3反应停止后,用另一个橡胶塞塞紧长管口,倾斜“J”型管,使两端的气体混合。
4、实验现象
4.1塞紧橡胶塞后,铜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
4.2短管中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的气体,溶液颜色变蓝。(如图10所示)
4.3当液面与铜丝分离后,反应自动停止。
4.4两端的气体混合后,无色气体立即变成红棕色。(如图11所示)
5、实验说明
5.1制得的一氧化氮与空气完全隔绝,克服了一氧化氮一生成就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的不足,使学生能观察到一氧化氮的“真面目”。
5.2当两端气体混合时,能看到红棕色气体生成,也能说明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