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重读杨朔——“以诗为文”的散文意境
204重读杨朔——“以诗为文”的散文意境赵 群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杨朔,是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位有“诗人”气质的散文家,他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诗化散文成为他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一直以来,对于杨朔诗化散文的研究,主要侧重在艺术表现方面或者是纯粹的意境理论研究,从诗性方面研究杨朔散文涉及的较少,所以本文着重从诗性意境方面来探讨杨朔的散文,重读杨朔的散文。
在唐代,王昌龄曾在《诗格》中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而且从论诗出发,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
“物境”是指自然景观所展示的境界;“情境”是指作者融情于物而构成的境界;“意境”是指内心意识的世界。
晚清著名的学者王国维曾在《文学小言》中云:“文学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而王国维最强调意境的,是他在《人间词话》中的分析“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 所谓“意”就是指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境”用以表达作家感情的具有形象或画面,意境要求作家把主观和客观、内情与外物、思想和形象高度统一在一个抒情写意的情境以及水乳交融的状态中,这样才能创造意境。
杨朔散文不同于同期作家的散文,是他会把诗的意境与自己的散文结合起来,在作品中创造性的将抒情诗的那种美的艺术境界带入其散文中。
他散文中诗的意境的创造性就体现在重视含蓄的立意,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
含蓄,是杨朔从我国古典诗歌意境中提取的共通的美感因素。
清代赵冀说:“能者炼诗,不在乎句限语曲,惊人耳目,而在言简意深,一语圣人千百,此真炼也。
”说的就是诗必须创造含蓄的意境。
杨朔创作重视含蓄立意的散文大纲,比如《樱花雨》反映的是日本人民为反对“日美安全条约”而英勇斗争的一个侧面反映。
作者没有正面去描写过去那场斗争波澜壮阔的场面,而是放在了岛堂一个旅社叫君子的侍女身上,作品这样描写君子:这一问,君子迟疑起来。
她侧着耳朵听听纸门外边,想说又咽住,最后支支吾吾说:“究竟干了些什么坏事,我也不大清楚。
杨朔散文语言的艺术特点
杨朔散文语言的艺术特点可以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是继朱自清等作家之后十分明确地提出诗化散文艺术主张的作家。
他的散文就象一首首瑰丽的诗;“当诗一样写”,也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美学的最高追求。
在《海市》小序里他也曾直言道:“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由此可见,杨朔对诗的偏爱是因为诗“......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致、耐人寻味”,所以他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从而创作了以《海市》、《茶花赋》、《香山红叶》、《荔枝蜜》、《樱花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清新隽永,俊逸秀丽的诗化散文。
读杨朔的诗,让人置身于诗一样美好的境界中。
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杏花春雨,还是铁马金戈,都涂着时代的色彩,闪射着理想的光辉,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同时又融进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感情。
这种崇高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杨朔散文的诗意。
但是,诗意毕竟是内在的东西,美好的意境,丰富的感情,还必须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
杨朔散文就是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一样的意境。
平易亲切、凝炼传神、优美生动和新颖隽永是杨朔散文语言风格的最大特点。
纵观杨朔的生平,他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在人民生活的深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很少用华丽的词来追求散文的诗歌化,而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来刻画了一群群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
其中有未等伤愈,便奔赴前线的战士(《平常人》);有饱经风霜、人老志不衰、热情助人的普通渔民老泰山(《雪浪花》);有在革命胜利前夕,为革命事业而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梁振江(《百花山》);有“越到老越红得可爱”的老向导(《香山红叶》)......作者满腔热枕地赞美这他们的劳动和智慧、心灵和情操、斗争和理想。
杨朔喜欢找寻那些常被人遗忘的景物来刻画,如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山中的一泓清泉;万绿《丛中一树茶花;深夜中的一片红叶;井冈山上的一株海罗杉;自然风光中的瞬间奇观;昆虫世界里的一只蜜蜂、一群蚂蚁;火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论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点与时代局限。
论述杨朔散文的艺术特点与时代局限。
杨朔历史上被称之为“小学之祖”,作为经学的家,其文学贡献也不容忽视,其所著《古文观止》彰显着深刻的评论意识,其个人精通中国古代文化,在其散文中勾勒出一幅幅古老中国文化的画卷。
杨朔散文艺术特点以对景诗的、隐喻诗两种形式居多,言语采用繁多符号和比方,他将雕刻般的细腻和生动的佳句融入到语言里,满足人们追求美文的期望与憧憬,得以表达心中所想,此种表现形式清丽和自由,使他成为古有文帝之称的中国古代文学家中的灿烂明珠。
此外,杨朔的散文充满时代性。
在古代,宗教信仰深入人心,杨朔也重视这方面的意义,他把大自然的美景,贴近宗教的内容。
取材明清的农村风俗和争鸣斗辩的乡野风貌,体验百姓的生活,罗列田园欢喜的图景,赞美青春的磅礴大潮,这些都赋予他诗文一种亲密性和宁静感。
虽然杨朔散文取材有时代局限,但他作品中昭示出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对古今生活的诠释,则为后代留下可以深思的境界。
杨朔的文学成就,也是无可替代的,他真实地表达出一种诗人与民众的紧扣关系,让艺术作品贴近百姓生活,是古今文艺领域的一座高峰。
简述杨朔散文的特点
简述杨朔散文的特点杨朔,即杨玄,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更是近代著名的诗歌文学作品,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其作品的特点,无疑是令人赞叹的,在空间及时间上把人类自然历史的重大变化描写得如此完美淋漓,无疑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师才能做到。
杨朔散文的特点之一是其深邃的哲理思想。
他体现出对历史、自然、社会以及人生深刻的思考,以此证明他的睿智和智慧。
他从历史的变迁中认识到了历史的可怕和不可思议,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宏大景观的震撼和壮美,从社会的风貌中发现了时代的变幻和变迁,从人生的尘世中看到了一条活灵活现的生命哲学思维脉络。
他对人生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洞察力,能够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本质,展示出一种另类的玄观,这种玄观不仅只抓住单纯的物质,而且抓住那种深刻的、灵性的东西,以此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杨朔散文的语言表达技巧非常出色。
他的文章结构严密,句式精彩,笔调质朴而简练,娓娓道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语句简洁而有力,用词准确,表达有力,极富现代感,具有强烈的美感,无论从视觉还是从感官上都有强烈的影响力。
此外,他还结合了古代文学传统,并将其与当代实际相结合,使得文章不仅深邃入微,而且丰富多彩,把一切事物和人按其本质联系起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有魅力。
最后,杨朔散文的写作风格也非常了不起。
他的文章表达了大量的思想抒发和情感感悟,无论写小草、大风、大雪,还是写沧海、古山、苍茫,都能展示出一股浩大的气势,令人沉思。
他能够把一切自然现象准确而深情地表达出来,让文章充满了旷野的原始美和绵延不绝的空灵,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到一种梦幻般的浪漫时代。
此外,他善于运用隐喻,让文章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又尽显浩然之气,使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富有深度和寓意。
以上是有关杨朔散文的特点的概括。
杨朔的散文具有深邃的哲理思想,艺术上有精湛的表达技巧,充满着人文精神的韵味,无疑是一部堪称经典的作品。
它能够触景生情,让人们能够有所回味,这也是它能够历久弥新,不断受到人们喜爱和尊崇的原因。
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谈朔散文的艺术风格容摘要:朔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取材广泛、篇幅短小、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诗意浓郁,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做到了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加之语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韵和谐,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深受读者的喜爱,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关健词:朔意境托物言志结构艺术转承技巧个人简介朔(1910-1968),原名毓(王+晋),字莹叔,蓬莱城里人。
当代著名作家。
著名作家。
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
"文革"开始后,扬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
1968年7月底扬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绝。
绝望中於8月3日吞服安眠药自杀。
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朔是当代杰出的浪漫主义散文家,同时又是一位勤奋的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文学素养,把散文当作诗歌来写的创作主,诗文并举、诗文互济的写作方法,成就了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以其独特的诗化散文,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主要从诗的意境的创造,托物言志,结构艺术,转承技巧,语言等方面分析、探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
一、着力创造散文诗的意境、虚幻之美朔散文的魅力在于,他独具匠心地创造了诗意、形象和哲理熔于一炉的诗化散文的风格,他散文具有诗一样的意境之美,诗一样的结构、布局之美,诗一样的语言之美。
朔常常运用多种构思法寻觅诗意。
《荔枝蜜》就有这方面的特点。
在行文中,作者先采用抑扬构思法,先写“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不大喜欢”,“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后来,作者了解到蜜蜂的生活习性:“最爱劳动”,“酿的蜜多,自己吃得可有限”,“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
作者便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可爱的小生灵啊……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接着采用联想和比喻构思法,作者从蜜蜂“最爱劳动”的生活习性联想到辛勤劳作的农民;作者把蜜蜂的高尚品质比喻人民群众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分析阳朔散文特点
分析阳朔散文特点
杨朔的散文色彩浓郁、意蕴丰厚、构思精巧、以诗为文,形成了清丽隽永、含蓄凝炼的艺术风格。
杨朔的散文讲究神韵。
他的文笔尽是散开。
杨朔的散文创作在六十年代散文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他在散文“诗化”的追求中,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
他用纯熟的笔法,进行了意境的营造、结构的曲深、语言的锤炼等多方面的探索,最终实现了把散文“当诗一样写”。
诗化“散文”的创作,并未使杨朔在思想内容上提供比同时代作家更多新的东西,但在散文本体属性和审美特征的回归上,杨朔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作出了自己有限的探索。
如在散文体制上,他促进了散文由客观记叙体制向主观抒情体制的转移,使抒情散文创作蔚然成风。
构思上形成了“物情理”的模式,后期的作品运用的几乎都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总是去刻意寻找一虫一叶、一石一木与他要赞美的劳动人民的品质之间的联系,其散文意境的生成几乎都是一个模式;结构上多袭“由幽入明,卒章显志”的套路,在外部形态上呈现为“开头设悬念,中间转弯子,卒章显其志”的“三段式”的创作模式;立意单一、明确,散文所载之“道”几乎无一例外属于:歌颂美好的江山、美好的人劳动人民,而作为散文家必不可少的“独抒性灵”的一面,却在散文中无声地缺席了。
杨硕散文特点
杨硕散文特点
杨朔散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继承了我国散文的优良传统,同时又糅进了时代的激情,具有浓郁的诗化倾向,意境清新,富有诗意,注重表现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
杨朔把散文当作诗来写,以诗人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
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
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对生活的激情、时代的要求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使他刻意去表现普通生活中美好的、闪光的一面。
一个普通花匠、几句平常的对话、天边的云彩、海上的浪花,都能引起作者诗意的感受,并从中引发出深刻的、富有时代意义的主题思想。
例如《荔枝蜜》取材很平常,1960年4月作者在从化温泉小住时,一杯清凉的荔枝蜜,使他感到生活的甜美,从而引起对蜜蜂的好感,于是参观养蜂大厦。
蜜蜂辛勤的劳动,触动了他的情怀,因而捕捉到蜜蜂这个值得赞美的形象,然后从中开掘、提炼、生发、联想,把蜜蜂的辛勤同劳动人民的勤劳联系起来,借以抒情写志,歌颂了社会主义时代普通劳动者的高贵品格和美好的心灵世界。
诸如此例还有《茶花赋》、《雪浪花》、《樱花雨》等等。
其散文“意”与“境”的交融很大程度是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的运用。
杨朔的散文赏析
杨朔的散文赏析
杨朔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托物寄情、物我交融的方式达到诗的境界,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在写人状物时,他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其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他的散文结构精巧,常常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令人豁然开朗。
他擅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同时,他的作品寓意丰富,耐人寻味,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总的来说,杨朔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人文情怀。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够启迪人的心灵,引导人们去思考和感悟生活的真谛。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杨朔,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创造而闻名。
杨朔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淡雅、情感真挚为特点,表现了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热爱与思考,从而创造出了具有独特氛围的意境。
本文将从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角度,探讨其作品如何营造出深邃的情感氛围,引领读者进入无限悠远的意境空间。
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体现在对自然的感悟和描绘上。
自然是杨朔散文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他以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细腻描写,将自然中的美妙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早春》一文中,他描绘了冰雪融化后春天的景象:“满墙翠蔓,冰雪尚露,大地凿然一团翠团。
铺街的百年乔木,枝重叶欲言,青贮未亏。
腊桔门前,一片丽青翠,华藏一叶柑。
”这些用字用景。
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盎然、清新无比的春日世界。
杨朔以散文的形式营造出了春天的色调和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花香草绿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明媚和生机。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绘和鲜明的色彩对比,激发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从而产生共鸣,进入到一个温暖惬意的意境空间。
杨朔的散文作品在意境创造方面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触摸和人情的深沉体会。
他常常以一种细致入微的叙事方式去触及生活中最平凡的细节,将这些细节和情感化为文字,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意境。
比如在《季风》一文中,他描述了一次深情的“褚红梅”之旅,通过对小人物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绘,呈现出一种充满人情温暖的意境空间。
他写道:“四月,闷热的中午,风是那刺骨的辣沙,盘缠在身旁的树木稀氲昏蒙,深如懒糊的气光。
但正在避开人的房垣树木之下。
这一迭迭的街垄,疏淡低首向东伸去,锡门竖在街头每条尽头,宜兴白白的水蒸气,挂在宜兴老街淡黛白色木格门帘的上方。
”通过这样的叙述,杨朔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清新、温润的意境氛围,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了那种懒懒的春天气息和蕴藉着深情的生活温馨。
杨朔的散文作品也在塑造城市意境方面下了一番苦心。
他用娴熟的笔触,表现出了其在城市中对人文和生活的感悟,营造出雍容华贵的都市意境。
杨朔的散文风格
杨朔的散文风格
杨朔的散文风格可以归纳为清新、自然、灵动。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以及生动的场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杨朔的散文作品常常以生活为题材,运用真实的人物和场景,以及日常生活中细微的感悟,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他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杨朔的散文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流畅自然,使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和理解。
他往往用短小的篇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出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并通过这些细节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简洁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此外,杨朔的散文常常具有一种灵动的感觉。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给作品增添了一份诗意和韵味。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细致的情感表达,他能够将读者带入作品的内心世界,让人感觉到一种温暖和共鸣,产生共鸣。
总之,杨朔的散文风格以清新、自然、灵动为主要特点。
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用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作品给人以一种温暖和共鸣的感觉,引起读者的共鸣。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摘要】杨朔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其中意境创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其特点和风格独具一格,通过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塑造,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作品中意象丰富并具有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杨朔散文通过意境创造深刻地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和思绪,展示了其深厚的艺术内涵。
意境创造使得杨朔的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引人深思,留有余韵。
通过对意境的精准把握和创造,杨朔的散文作品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不朽的文学巨作。
【关键词】关键词:杨朔散文、意境创造、独特魅力、风格、情感表达、意象、感染力、读者、艺术魅力、艺术内涵、经典。
1. 引言1.1 杨朔散文的独特魅力杨朔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和研究者。
他的作品充满着情感与思想的交融,表现出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他的散文中,文字流畅优美,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杨朔散文中所展现的意境独特而深刻,经常能让人陶醉恍若置身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情怀。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蕴的深远,他的作品常常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沉浸不忍离去。
杨朔散文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对于情感、意境、文字的高度把控和融合,使其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禅意,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超然。
通过对杨朔散文的品味和感悟,读者能够领略到一种别样的文学魅力和内涵,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和情感共鸣。
1.2 意境创造在杨朔散文中的重要性在杨朔散文中,意境的创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意境作为文学创作中的核心元素,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深刻和有力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杨朔的散文作品中,他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对情感的表达,巧妙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体验,带领读者进入他的文学世界。
杨朔的散文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形象的描绘,更多的是一种意义的象征和暗示。
通过对自然、人物、事件等元素的描写和组合,杨朔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的意境,触动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
论“散文家”杨朔的小说创作历程
论“散文家”杨朔的小说创作历程散文家杨朔擅长将生动的语言融入他的小说中,使读者不仅能够体验到故事的情感内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创作热情。
杨朔的小说创作历程精彩纷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杨朔的小说创作历程。
一、杨朔的小说特点杨朔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常常采用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同时又能够在细微之处把握人物的情感,使人物更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
二、杨朔的小说代表作品杨朔的小说代表作品包括《暗夜危机》、《阿长与诸葛亮》、《风雨上海》等。
这些小说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展现出作者深厚的社会观察能力和文学造诣。
三、杨朔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杨朔生活在动荡的时期,他创作的小说常常爆发出强烈的社会现实性。
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急剧变化,让他的小说充满了反映现实生活的锐利的观感,同时,杨朔也善于将历史、传统文化等融入到小说中,使小说在现实与传统之间进行切换,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杨朔的小说创作方法杨朔的小说创作方法包括渐进式创作和生活积累式创作。
这种写作方法,首先要求作者在文学造诣上有扎实的基础,并且善于对日常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验。
同时,还需要积累大量的生活情感素材,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特点和风格进行创作。
五、杨朔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涵杨朔的小说在情感表现和文学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坚持社会伦理准则和人道主义思想,他通过小说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内心情感,让读者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人性的价值。
六、杨朔小说创作的意义与影响作为一位伟大的散文家和小说家,杨朔的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他的小说创作有助于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拓展人们的文学观念和文化视野,在艺术和文化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杨朔小说的文学评价杨朔的小说在文学评价上获得了高度评价,他的小说作为文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同样也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散文家和小说家。
浅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杨朔是当代杰出的浪漫主义散文家,但从本质上来说,他却是一位诗人,在一九二七年,也就是他十四岁的时候,受业于李仲都门下,研习中国古典诗文,曾在《国际协报》、《五日画报》发表旧体诗。
年轻时候的他,清高狂放,纵情诗酒,常与三位好友聚而豪饮,赋诗抒怀,号称“四酒徒”。
但是“九〃一八”事变的炮声惊醒了他的诗人梦,从而使他转到了小说与散文创作方面。
在《海市》小序里他写道:“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由此可见,杨朔的散文读起来就是一首首美丽的诗,在他的散文中,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所以他在散文创作的过程中,以诗的写法来要求自己,“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从而创作了以《海市》、《茶花赋》、《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清新隽永,俊逸秀丽的诗化散文。
注重诗化语言的同时,杨朔的散文创作一般是从小的方面入手,他写的是那些平凡的人,身边的事,他擅长通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描写,以小喻大,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
比如,《茶花赋》写的是茶花、小孩子,反映的是祖国美好的生活;《荔枝蜜》写的是蜜蜂酿蜜,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本质特征;《雪浪花》写的是浪花、老泰山,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的力量;《香山红叶》写的是红叶、老向导,反映的是人民新旧社会的历史脚步〃〃〃〃〃〃从平常细微的地方入手,再加上诗化的语言,就产生了一种亲临其境的效果。
同时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意境。
另一方面,在杨朔的散文中,语言的运用相当的有特点,这与他本身的文学素养以及丰富的生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例如《茶花赋》中:“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
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动花事。
”这里面“搅天风雪”“水瘦山寒”是文学化的语言,而“〃〃〃脚步儿勤,来的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却是通俗化的语言。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杨朔,中国当代作家,以其独特而鲜活的散文作品而闻名。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展现出了他独特的个人情感和观察力。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之一是真实感。
他的作品常常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
他以真实的情感为媒介,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通过真实感的表达,杨朔散文的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他对细节的关注和描绘上。
他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物,并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这些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他能够将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展现得十分生动。
细节的描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也使读者更加容易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他对情感的表达上。
他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精湛的文字功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他的作品既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又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他对语言的运用上。
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富有韵律和美感。
他的语言简练明快,却又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作品语言流畅,表达清晰,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他的作品语言丰富多样,充满着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真实感、细节描绘、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他的作品充满着独特的个人情感和观察力,通过对真实生活的描绘和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情感的深入表达和语言的精湛运用,他的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使读者能够在其中共鸣、思考和感悟。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杨朔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他以散文作品《黄河落日》而著称,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和散文学专家。
杨朔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再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杨朔的散文意境创造入手,探讨他在散文创作中的意境表达与塑造的技巧和特点。
一、意境概述意境即情趣的凝结,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特魅力。
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言辞、形象和氛围的塑造,营造特定的情感和思想氛围,这种情感和思想的氛围即是意境。
意境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隐性的存在,它的表达和展现往往需要依靠作者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现力。
通过营造细腻、真挚的情感,以及激发读者的共鸣,作者可以实现意境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杨朔在散文创作中,善于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二、自然意境的创造杨朔的散文作品中,自然意境的创造是其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自然界往往被赋予深刻的寓意和感情色彩,成为其意境塑造和情感表达的主要对象。
在《黄河落日》中,杨朔以家乡黄河为背景,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并将这种景色与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悟相融合。
比如他写到:“看惯了黄河,见惯了它起伏而去,也见惯了它伴随着日月星光,缓缓流淌。
这流淌着的不只是水,还有对生命的尊严和坚韧。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和对人性情感的抒发,杨朔创造出了一种绚丽多彩的自然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共鸣。
三、人文意境的描绘除了自然意境,杨朔的散文作品还以人文意境为重要创作题材之一。
在他的散文中,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的真实描绘,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诗意的生活情感。
在《黄河落日》中,他写到:“黄昏下,散步在河边的老人们头发花白,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步履蹒跚,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韧和自信。
”通过对老人形象的生动描绘,杨朔创造出了一种深情的人文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对生命、对岁月、对坚韧的深刻思考。
四、情感意境的渗透杨朔的散文作品中,情感意境的渗透是其意境创造的关键所在。
杨朔散文模式的特点
杨朔散文模式的特点杨朔是中国当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模式而闻名。
杨朔散文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写实性与自然性杨朔的散文作品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注重对现实的观察和描写。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和真实感受,将自然环境、人物形象等具体而真实的事物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他的散文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关系。
二、情感与思考杨朔的散文作品富有情感,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情感体验。
在他的散文中,人物的情感往往与自然环境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情感氛围。
同时,杨朔的散文作品也蕴含了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他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意象与符号杨朔的散文作品常常使用丰富而独特的意象和符号,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剖析和表现,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意象和符号使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更多的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四、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杨朔的散文作品常常结合了叙事和抒情两种不同的文体特点,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叙述的方式展示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同时又通过对情感的抒发和思考的深入,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杨朔散文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写实性与自然性、情感与思考、意象与符号以及叙事与抒情的结合。
他的散文作品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注重对现实的观察和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情感体验;常常使用丰富而独特的意象和符号,通过对事物的深入剖析和表现,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结合了叙事和抒情两种不同的文体特点,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这些特点使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艺术的魅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
浅谈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摘要】杨朔散文以其独特的意境创造方式,展现出深厚的美感和情感渲染。
通过精妙的语言运用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他构建出富有诗意的文学世界,引导读者进入情感共鸣的境界。
杨朔散文中融入了读者参与的元素,与读者形成互动,使意境更加生动而深刻。
这种意境创造不仅为作品赋予了高度美感,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杨朔散文的意境创造具有独特的价值,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内心的震撼,展现出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通过对杨朔散文意境创造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领略他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杨朔散文、意境创造、独特魅力、文学创作、语言运用、意象表现、情感渲染、读者的互动、高度美感、启示、独特价值。
1. 引言1.1 杨朔散文的独特魅力杨朔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意境而著称于文学界。
杨朔的散文作品以其质朴、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他笔下的意境,常常让人如入梦境般沉醉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和深邃。
杨朔散文的独特魅力在于他对人生、自然、情感等主题的深刻描绘,以及对细微之处的凝视和感悟。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内心世界。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杨朔散文的独特魅力还表现在他对意境的运用上,通过生动丰富的意象、精准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引发出对生活、对人性、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杨朔散文的独特魅力在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感悟,以及他独特的意境创造能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和真实。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更是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1.2 意境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意境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感、氛围、意象等,通过语言的艺术表现来营造特定的心理感受和想象空间。
在文学创作中,意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也是创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杨朔散文艺术特色
杨朔散文艺术特色杨朔本质上是一个诗人。
早期的钻研古典诗词、酷爱诗歌创作,是他个性和气质最真实、最自然的流露与显现。
他自己曾悦过:“我该是个诗人!” ③ 但革命战争把他推向了小说和通讯。
他在他创作的前三个阶段里一直是交叉并进地写作着这两种文体,基本上抑制着他的“诗魂”。
从《香山红叶》等文章的创作开始,他才找到了自己诗情的喷吐口,一发而不可收地酿制了一篇篇贮满诗意的散文,使作家和作品、为人和为文、气质和风格得到了比较的一致,相对的统一,使他的创作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杨朔散文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杨朔式的“诗体散文”。
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诗为文”的艺术主张,这在散文写作上是独树一帜的。
他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①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
”“动笔写时,我也不以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以放肆笔墨,总要象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
” ② 这不啻是他在散文艺术王国里的勇敢宣言!散文,历来就是“直说”,所谓“直陈其事”,“直抒其情”,只是讲究“情文并茂”而已;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虽写出了不少情境交融的佳作,相当注重炼意和锤句,开始使散又贮满了诗意,但他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艺术主张,也没有把这种倾询贯彻于他的全部作品。
杨朔则不同,他努力标新,大胆走自己的路,揭出了“以诗为文”的大旗,并以自己丰厚的艺术实践证明了它的可行与成功——这正是他比他的前辈们高明、出新的地方。
杨朔散文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其境界优美、诗意盎然。
他是造“境”的能手。
场面、对话、景观、氛围,他只消精练的几笔白描就能使意境全出,神情毕肖。
如在《海市》中,他写奇异的海上幻景,把个海市蜃楼写得影影绰绰、飘飘缈缈,使人读之大有仙风扑面之感;在《泰山极顶》中,他写山是“眉目分明”,写古松是颜色“浓得好象要流下来”,在他的笔下,天光山色,流水松涛,“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在《雪浪花》中,姑娘们嬉戏海边观赏浪花击打礁石、“老泰山”妙语解疑的场面,是那般欢快、奇警,富有境界;而在《荔枝蜜》中,“我”沉吟地望着远方,辛劳的农民们正在水田里俯身插秧,画面又是那般开阔、静谧,令人逻想,杨朔的散文,篇篇都有它独异的艺术天地,而且往往是开篇即能引人入胜,这是很不容易的。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杨朔模式:善于从微小的事物诗意化的描写中,发掘和提升出重大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宏大主题,在结构上,开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
特点:他将就诗意,包括谋篇布局的精巧,锤词练字的用心以及诗的意境的营造。
最重要的是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式。
1、杨朔散文的艺术成就(1)意境深远,诗意浓郁杨朔散文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他的散文意蕴深邃,饱含诗意。
(2)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茶花赋》从思念祖国开笔,到回国看到昆明璀璨的花事,写种花人的情怀,再写少年儿童的天真可爱,最后以浓艳的茶花象征伟大的祖国,层层深入,结构精严。
(2)语言优美杨朔的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2、扬朔散文的不足(1)人工雕琢过多,天然风韵不足杨朔散文斧凿痕迹太重,缺少平淡自然的风韵(2)重复雷同过多,突破创新不足杨朔的散文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模式:开篇确立物象(景物、动物)——引出人象(文章的主体形象,多为普通劳动者)——经过景、情(寄托于主体形象之上)、理融合——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2.第四种剧本:从1956年出现的第四种剧本是反公式化、反概念化运动特别是双百方针在文艺节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
代表作有:《同甘共苦》(岳叶)、《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洞箫横吹》(海默)等。
它的成就表现为,勇敢突破人道主义禁区,大胆描写了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地剖析了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大胆的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3.“三突出”创作原则:是依据所谓样板戏剧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创作模式;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三突出”包括了一整套以主要英雄为中心的人物关系法则,冲突构成法则和艺术调度法则,就其美学性而言,三突出原则具有强烈的古典主义倾向。
4、政治抒情诗“诗人”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论“散文家”杨朔的小说创作历程
论“散文家”杨朔的小说创作历程杨朔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写作中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写作风格。
在其短暂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其作品被誉为“散文小说”的经典之作。
本篇报告旨在探讨杨朔的小说创作历程,以及其小说的主要特点和风格。
一、杨朔小说的背景和特点杨朔在小说创作中经历了哪些阶段?他的小说有哪些特点和特色?二、杨朔小说的创作理念杨朔的小说创作理念是什么?他对小说创作有哪些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三、杨朔小说的文本解析对杨朔的几篇代表作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探究其主题、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
四、杨朔小说的人物形象杨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立体,他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人物形象又如何反映了小说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五、杨朔小说的叙事风格杨朔的小说具有生动的叙事风格,他是如何构建叙事结构、塑造叙事语言的?叙事风格与小说主题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六、杨朔小说的意义与价值杨朔的小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他的小说思想能够带给读者哪些启示和思考?七、杨朔小说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作为代表性的散文家和小说家,杨朔的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八、杨朔小说的传承与发扬如何继承和发扬杨朔的小说创作精神?如何将杨朔的小说理念与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九、结论通过对杨朔小说创作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或提出哪些启示?1. 杨朔小说的背景和特点本提纲主要探讨杨朔小说创作的历程和特点,需要对其文学生涯和创作风格进行详细介绍,可以选择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其小说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手法。
2. 杨朔小说的创作理念杨朔小说创作的理念是独特而深刻的,本提纲需要对其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从文学和哲学角度出发,解读其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和见解。
3. 杨朔小说的文本解析本提纲需要选取几篇代表性的杨朔小说进行文本分析,探究其主题、情节、意象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分析发掘出其小说的独特之处。
4. 杨朔小说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杨朔小说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提纲需要分析其人物刻画的手法以及人物形象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将其与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相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内容摘要:杨朔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取材广泛、篇幅短小、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诗意浓郁,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做到了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加之语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韵和谐,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深受读者的喜爱,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关健词:杨朔意境托物言志结构艺术转承技巧个人简介杨朔(1910-1968),原名杨毓(王+晋),字莹叔,蓬莱城里人。
当代著名作家。
著名作家。
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
"文革"开始后,扬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
1968年7月底扬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绝。
绝望中於8月3日吞服安眠药自杀。
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杨朔是当代杰出的浪漫主义散文家,同时又是一位勤奋的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文学素养,把散文当作诗歌来写的创作主张,诗文并举、诗文互济的写作方法,成就了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以其独特的诗化散文,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主要从诗的意境的创造,托物言志,结构艺术,转承技巧,语言等方面分析、探讨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
一、着力创造散文诗的意境、虚幻之美杨朔散文的魅力在于,他独具匠心地创造了诗意、形象和哲理熔于一炉的诗化散文的风格,他散文具有诗一样的意境之美,诗一样的结构、布局之美,诗一样的语言之美。
杨朔常常运用多种构思法寻觅诗意。
《荔枝蜜》就有这方面的特点。
在行文中,作者先采用抑扬构思法,先写“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不大喜欢”,“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后来,作者了解到蜜蜂的生活习性:“最爱劳动”,“酿的蜜多,自己吃得可有限”,“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
作者便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可爱的小生灵啊……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接着采用联想和比喻构思法,作者从蜜蜂“最爱劳动”的生活习性联想到辛勤劳作的农民;作者把蜜蜂的高尚品质比喻人民群众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最后,采用虚实构思法,作者在文尾写道:“这黑夜,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表达了作者献身人民,为人类酿造甜蜜的精神生活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深深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和加入劳动人民行列的心愿。
作者从“厌蜂”到“看蜂”,又从“看蜂”到“赞蜂”,再由“赞蜂”到“赞蜂式人物”,最后由“赞蜂式人物”到“梦化蜂”整个情感变化过程中,先抑后扬,善用联想,巧用比喻,先实后虚,把随处可感的生活真实熔铸到艺术的真实里和形象的塑造中,创造出清新可感,耐人寻味,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杨朔散文和诗一样,总是把情景交融作为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作者是写景的大手笔,他的散文往往由一连串异彩纷呈的画面构成,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但是最使人心醉神迷的是,杨朔总是把自己主观感情了无痕迹地融汇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似乎在向你倾诉着缕缕情思。
《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这些情文并茂富有浓郁诗意的散文,立意深刻、构思新颖,常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并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
因此,充满了诗情画意。
加之语言精美、含蓄、新巧、音韵和谐,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意境与诗意是杨朔散文创作的有意识的审美追求,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中国古典诗章,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的意境,于是他就往这面靠扰,在散文创作中以求得诗的意境。
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言志”、“歌缘情”。
“志”和“情”是一切文学作品的主体,如何表现这个主体?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其表现手法,不外乎这两大类:或明述事理,直抒胸意;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杨朔的散文,大多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如:托茶花的美丽姿质,言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茶花赋》);借浪花冲击礁石的气势,抒写劳动群众同心协力,创建人民江山的力(《雷浪花》);托蚂蚁垒起蚁山的奇迹,言非州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力量的雄伟(《蚁山》);借蜜蜂酿蜜来歌颂当代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荔枝蜜》)。
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可以更深入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作品的艺术效果。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一贵贴切。
如他在《香山红叶》里借红叶喻老向导就十分贴切。
“我”原先带着向往的心情去香山看红叶,“不巧的很,偏偏这天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看不到一片好红叶,同伴有人感到美中不足”。
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说道:“我却摘到一片最可贵的红叶、藏到我的心里去。
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
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
”这个“托物”手法的贴切,不仅在于联系的自然和巧妙上,更在于“红”字的取义上:“红”对于枫叶,从来就是美的标志,越红越好看,杜牧不是有“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吗?“红”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则又是高尚的思想品质的概括,越红越受人爱,越受人尊敬。
运用“托物言志”手法,二贵新巧。
杨朔在《茶花赋》里大胆地以茶花的资质咏叹祖国的面貌,是新颖、独创的。
祖国如此博大,如此之美丽,仅就一朵茶花如何容纳得下?仅得一朵茶花又如何比拟得像?这样,这朵茶花的所包含的意义就是十分深邃而丰富,从它美丽的姿态,我们看到祖国的青春健美;从它的饱含春色,我们感到祖国的欣欣向荣;从它生命力的旺盛,我们禁不住喊出祖国万岁;从它们栽培者身上,我们想到祖国江山的缔造者;从它含露乍开,形似新生一代的笑脸,我们欢呼祖国的未来。
运用“托物言志”法,三贵深刻。
杨朔的散文所选择的题材几乎都是一些平凡的事物:一花一果,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鸟一虫。
……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加工,提炼,尤其是通过作者巧妙的比拟和联想,这些原来不甚惹眼的事物,却会闪射出熠熠耀眼的光彩,显示出深刻的道理来。
三、实践结构的艺术追求杨朔的散文,一般采用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于云遮雾障中间峰回路转,层层叠叠,变化多端,显得缜密精巧,引人入胜。
同时,他又善于运用虚实、隐显、疏密、抑扬、张弛等艺术辩证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的波澜。
在结构上构思精妙,匠心独运,而于开头,结尾处尤见功力。
杨朔说,他在写散文时,“总要象写诗那样,于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他的确用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种艺术追求。
《雪浪花》呈示出一个清晰、简单而精致的结构。
简单的故事情节,简洁的自然景色描写,以“我”与老泰山的结识,“我”对老泰山认识的深化这一线索串连安排,内容上层层深入而又前后照应,曲径通幽,卒章显志。
文字清新、明丽,注重语言的锤炼与遣词造句的精当,连人物对话也具有“诗一样”凝炼的特色。
四、力求精湛的转承技巧杨朔的散文,很有它的特点,别的暂且不提,单看他文章的转承技巧,就可以看出他驾驭文字的功力。
所谓文章的转承技巧,即是将一层意思推进或转化到另一层意思时,如何转得自然而不流于生硬,深刻而不流于肤浅,别出心裁而不流于一般化与公式化。
《京城散记》叙述作者怕思想发霉,出去看看新鲜景致,就来到陶然亭。
在这里作者借用一位工人来将陶然亭的过去作一对比,既渲染了陶然亭之美,更歌颂了新社会的好。
作者先写现在不知道古陶然亭在哪儿,这样,顺理成章地让一位工人登场,向他指说:“那不是!”于是作者面对美景,连声叫好。
笔锋一转,作者让那工人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人以为陶然亭原先就是这样么?”当然未必是,作者知道这地方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开辟出来。
不过,他,他以外的其他人包括我们这些读者,多半会认为“陶然亭既然先前是名胜古地,本来应该也不太坏。
”文章写到这里、又是再转,那工人忍不住道出了这里“早先是一片大苇塘。
死狗烂猫,要什么有什么。
乱坟数都数不清,死了埋一层又一层,上下足有三层。
那工夫但凡有点活路,谁也不愿到陶然亭来往”。
这样写,就使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得到不断深入的发掘。
五、展示语言的优美、文字的凝练是优美的散文都有文采。
文采的风姿是多样的,有个性风格的散文,总是显示有个性风格的文采,文采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杨朔散文就像一幅清新锦绣的散文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清新锦秀的诗意美。
杨朔的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它既平淡又华美,既明快又含蓄,既有清茶似的隽永又如醇酒般的浓烈。
杨朔自己说:“选词用字的精练也不容忽视”可见,他在创作中是很重视推敲字句的,杨朔不仅重视推敲字句,而且喜欢用单音动词,使得杨朔散文用语洗练,独具特色。
如: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荔枝蜜》一个“颤”字,不仅能表达出作者此时已经被小蜜蜂的精神折服震动,而且包含了很多感情在其中,有愧疚,对蜜蜂不理解的愧疚;有崇敬,对它生命虽短却有如此伟大精神的崇敬,如果将“颤”换成“震”或“动”字,效果都远远不如“颤”字有感染力。
这就是杨朔的散文,在于选词用字,往往就用一个动词,略加点染,便能精确的传达出事物的细腻入微之处,可见杨朔不愧是千锤凝一字的大师。
杨朔能根据生活的情况,调颜配色,把作品写的诗意盎然。
杨朔的散文‘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很有特色,他的散文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总能让你从那些花、鸟、虫、草身上看到劳动人民的影子。
读后令人赞叹不已,正如黄政相同志所说:读杨朔同志的散文,就象走进苏州园林,格局虽小,却峰回路转,境界深远; 读杨朔的散文像观赏扇面画幅,咫尺之间,竟烟波云海,天地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