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城乡区域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Human Geography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具有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实际操过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城市与区域的规划咨询、管理等工作;具有优秀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精英人才;以及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
二、培养要求系统掌握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基本原理、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理学专业前沿问题、知识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熟练掌握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传统与现代技术方法,以及初步分析数据资料的专业技能;学习数、理、化、计算机及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规定要求。
三、主干学科地理学四、核心课程(共15门)人文地理学、地图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统计分析、遥感概论、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人口地理学、产业地理与规划、交通规划与交通地理、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地理学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课程实习与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学习的内容,增加0.5-1天的短途实践教学。
本教学计划中有短途实习的课程有: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社会与文化地理学、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产业地理与规划、服务与金融地理学等课程主要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本计划中主要专业实践技能的课程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掌握自然地理相关内容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提高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时间10天左右。
1城乡规划法解读
——老法重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新法则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新法与老法最大的区别。
第五 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则强调公众参与和
社会监督。
第六 新法完善了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机制。
第七 新法更具有动态性,也重视规划的修改.
《城市规划法》、《村
第十六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的原则。
邻接 关系
经费
第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 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 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 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 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相协调。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 的基本依据,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温家 宝,2001.7 )
城市规划内涵的演变
现阶段: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
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 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第十三条 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 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 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 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十四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 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 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第三章 城乡规划法
一、立法指导思想、背景和重要意义 二、《城乡规划法》基本框架 三、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城乡规划讲座PPT课件
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
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临时建设规划管理 建设工程完工后的规划条件核实 城乡规划编制、浙江省城乡规划体系
县市域总体规划——浙政发〔2006〕40 号
是我省城乡规划体系的创新
县市域总体规划= 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总体规划
融合都市区——杭、宁、温、浙中四大都市区
和绍、台、嘉、湖都市区
杭嘉湖绍都市区
强化城镇群——县市域内部城镇组群
18
五、科学发展 与 规划实践
推进城乡一体
以城带乡的基础设施网络 均等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 相互协调的产业布局结构 互有特色的城乡景观风貌 统一协调的城乡空间管制 方便快捷的城乡交通体系
19
五、科学发展 与 规划实践
二、科学发展观下的村庄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5月28 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0年10月1日正 式实施。
8
城乡规划法和省条例的章节比较
《城乡规划法》 共七章七十条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共六章六十九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4
一、城乡规划概念
城乡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的区别
坐标——指标——目标
5
一、城乡规划概念
《城乡规划法》中的定义:城乡规划包括城 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 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明确了县市域总体规划的 法定地位
6
城乡规划 分类标准
城乡规划分类标准城乡规划分类标准。
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功能分类、空间尺度分类和时间分类。
首先,城乡规划的功能分类主要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区、公共设施区等。
居住区是城乡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充分考虑人口数量、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因素。
商业区则是城市的商业中心,规划应考虑商业密度、商业结构、交通便利等因素。
工业区的规划应考虑工业用地的布局、环保要求、交通便利等因素。
交通区则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交通设施、交通安全等因素。
公共设施区包括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规划应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范围、设施布局、资源配置等因素。
其次,城乡规划的空间尺度分类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利用,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包括城市发展定位、功能区划、城市结构等内容。
城市详细规划是对城市各个细节的规划,包括道路布局、建筑用地、绿地空间等内容。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的具体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包括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外观、景观设计等内容。
乡村规划是指对乡村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利用,包括乡村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田园规划等内容。
乡村总体规划是对乡村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包括乡村发展定位、功能区划、乡村结构等内容。
村庄规划是对村庄的具体规划,包括村庄布局、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等内容。
田园规划是对农田和自然景观的规划,包括农田保护、田园景观、生态保护等内容。
最后,城乡规划的时间分类主要包括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长期规划是对城乡空间的长期发展进行规划,包括未来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
长期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变化等因素。
短期规划是对城乡空间的短期发展进行规划,通常是对未来5年左右的规划。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可编辑)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目录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一、1920年以前二、1920―1950年三、1950―1970年四、1970年以来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发展特点二、主要研究领域参考文献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二、定义城镇的标准第二节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一、城乡界线的划分二、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三、市带县参考文献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概念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参考文献?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一、城市化的类型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三、郊区的城市化参考文献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五、近现代社会时期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一、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二、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三、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参考文献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一、城市职能的概念二、一般描述方法三、统计描述方法四、统计分析方法五、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六、多变量分析法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一、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参考文献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二、城市金字塔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一、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二、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一、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二、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三、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参考文献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一、相互作用的分类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四、空间扩散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一、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二、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三、理论模型第三节? 廖士景观一、需求圆锥体二、市场网三、廖士景观四、与克里斯塔勒学说的比较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二、斯梅尔斯的验证三、斯金纳的验证四、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第五节? 核心与边缘理论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二、生长极理论三、核心-边缘模式第六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空间分布类型二、城镇密度三、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四、城市经济区参考文献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一、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二、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二、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三、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一、工作流程二、工作方法参考文献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二、城市地下空间三、地基承载力四、城市地形五、城市气候六、城市植被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土地利用类型二、均质性和均质地域三、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四、霍伊特的扇形模式五、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六、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第三节? 中心商务区一、CBD的界定二、CBD的内部结构三、CBD的演变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一节?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一、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二、加纳(B.J.Garner)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三、赫夫(D.L.Huff)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四、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一、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二、社会区分析三、因子生态分析第三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一、感应、环境和行为二、居民构想图(城市意象图)三、研究实例介绍四、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城市问题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二、资源与城市环境三、人口与城市环境四、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五、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措施第二节? 城市交通问题一、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二、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三、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四、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第三节? 城市住宅问题一、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二、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第四节? 城市社会问题一、就业问题二、贫困问题三、老年人问题四、社会责任感缺乏五、种族与社会争端六、内城问题参考文献内容提要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 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Vr.第三章I.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第十二讲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管长远
第十二讲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对于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党和国家始终把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来抓。
一、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1.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是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懂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同时,少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族群众,长期和本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同本民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天然的联系,通晓本民族语言,懂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实际,善于理解而且能够充分反映本民族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也具有改变本民族地区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在本民族群众中受拥戴,为本民族群众所信任,是本民族群众的代表。
少数民族干部这种兼二任于一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然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沟通民族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
他们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别的民族的干部所不能代替的。
他们一方面可以及时地把本民族群众的要求和意愿反映给党和政府,使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另一方面,他们能够更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出发,正确地贯彻落实下去,做好党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少数民族干部这个桥梁和纽带,才能同少数民族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愿望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建设事业的现实物质力量,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2.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城乡规划、规划区、城市的定义)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第三条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
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6.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
7.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8.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将土地按照其不同的利用功能和规划要求进行分类,以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乡规划用地可以按照其利用功能进行分类。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用地功能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而在乡村规划中,用地功能则主要包括农业用地、生态用地、旅游用地等。
这些不同的用地功能对应着不同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规划标准,因此需要进行分类管理。
其次,城乡规划用地还可以按照其在城市与乡村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用地分类包括市中心用地、城市主干道用地、城市边缘用地等。
而在乡村规划中,则包括村庄建设用地、田园景观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这些不同位置的用地在城乡规划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根据其位置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另外,城乡规划用地还可以按照其土地利用强度进行分类。
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强度高的用地主要包括商业中心、高密度居住区、工业园区等;而土地利用强度低的用地则包括绿地、水系、生态保护区等。
在乡村规划中,土地利用强度高的用地包括集镇建设用地、农业集约化用地等;而土地利用强度低的用地则包括田园景观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这些不同土地利用强度的用地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管理。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用地的分类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管理。
只有合理分类和科学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统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
因此,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十二讲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第十二讲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要点突破】(2010·天津卷文综第7题)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7.图5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B.基础设施C.燃料D.消费市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图中工业部门众多,类型各不相同,不可能都为了利用该地区的原料或燃料,况且工业产品也不可能用于当地消费,故A、C、D错,这里是天津滨海地区,最大的优势是港口,属于交通运输,所以属于基础设施。
(2010·辽宁文综·T6~8·12分)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1,完成1~3题。
表16.(2010·广东文综·T41·30分)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l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1)。
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哪三类,为什么?(9分)(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6分)【命题立意】本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及其新城建设为背景,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及成因、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与产业发展。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灵活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解答该题需要运用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解题过程还运用了逆向思维能力的考查, 分析鄂尔多斯新城规划失败的原因,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目的。
【规范解答】(1)读图可知,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和未利用地,其他类型用地较少。
第12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管理
(一)宏观控制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活动进行宏观 控制的手段,应当着眼于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需 求与土地供给的平衡,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和布 局与社会发展要适应。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又是要通过单位或个人的土地利用活动来实 现的,所以在宏观控制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 微观基础管理以便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过程 中,能够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和执行土地利用 的整理和分析, 以及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 供需预测等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规划控制 指标,以及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规划目标和方针;确定土 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案;进行土地利用分区,提出 各区的土地利用 方向和整治措施:编制各类用地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
1.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 公室,拟定和上报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 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以及进行 业务培训,广泛收集和整理、分析已有的现状规划 资料等。
2.调查研究。在收集和调查有关文件、资料的基础 上,进行专项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外业调查核实。 对专题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区位背景与发展态势分 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城镇化 水平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问题,规划 目标与战略确定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是指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所组成的系统。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 家、省、地(市)、县(市)、乡(镇)五级组成,形成了 完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
全国、省级、市(州、地)级的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属宏观控制性规划,主要的任务是在确 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严格控制城市、集镇 和村庄用地规模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各类用 地。其安排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类用地指标 (主要包括耕地保有量、建设占用耕地数量、 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数量等)和宏观的生 态布局来实现。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 规划指标和规划分区对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和专项用地规划进行指导和控制。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解读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解读在《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前,我国城乡建设实施的是“一法一条例”的制度,但由于社会经济与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和乡村发展逐渐交融,联系逐渐紧密,原来的城市与乡村分开建设的思想已经不足以支撑城乡发展与建设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制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深入了解《城乡规划法》不仅能及时调整城市建设方向跟进国家建设发展,还能随时了解国家动向。
下面本文将从文件的内在伦理、理念逻辑、亮点及不足四方面对文件进行解读。
1、内在伦理:1、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法体现出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注重节约用地,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如第四条制定和实施规划的原则中规定。
在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也规定了自然环境的相关保护要求(第十六条)。
乡村规划的编制原则严格规定了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等的具体安排。
(第十八条)。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新区的开发建设还是旧区改建,都体现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在本法中,最突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尊重民众意见,强调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透明性,支持公众参与。
如十八条,在城乡规划送审批前,会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各种形式的方式征求专家和民众的意见,且公告时间不少于30天。
(第二十六条)。
在修改过程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也会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五十条)。
3、分期建设,留有余地的规划思想。
本法强调要根据当地社会的发展水平,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计划(第二十八条)。
4、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的规划观念。
在城市规划及乡村规划的过程中,本法都提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的观念(第十八条、二十九条)。
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建设的过程中,同样要根据本地的情况,对其进行建设(第三十条、三十一条),避免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样子的情况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读对比旧版《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法》有哪些变化?对比旧版《城市规划法》,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城乡统筹,最显著的进展是强化监督职能,最明确的要求是落实政府责任。
《城乡规划法》共七章七十条,与《城市规划法》比较,取消了“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这一章,新增加了“城乡规划的修改”和“监督检查”两个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城乡规划法》的重要内容可概括为十个方面:第一,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从内容上看,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促进公共财政首先投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强调城乡规划制定、实施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保证公平,明确了有关赔偿或补偿责任。
第二,强调城乡规划综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
《城乡规划法》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城乡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发展蓝图。
同时,法律适用范围扩大,强调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确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三规合一”是规划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
体现了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规划编制要求;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突出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强调规划编制责任。
第四,严格城乡规划修改程序。
对城乡规划评估,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修改详细规划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第五,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
建立完善了针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制度;规定了各项城乡规划的行政许可。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目
录
八、名城保护 九、生态环境 十、基础设施 十一、城市防灾及地 下空间利用 十二、近期建设 十三、实施措施 十四、附 则
一、总 则 二、城市发展目标 三、城市性质与规模 四、市 域 五、市 区 六、中心城 七、城市综合交通
一、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第七条 成果组成
本规划由总体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专题研 究报告、基础资料)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 法律效力。
第八条 法律地位
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将作为宁波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技术 性行政法规,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 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二、城市发展目标
第十八条 城镇职能等级
按宁波城镇发展的特点,城镇职能等级分都市区核心(中心城)、 都市区外部组团(余慈地区、奉化—鄞南)、二级中心城市(宁海 、象山)、中心镇(13个)、一般建制镇(41个)5级。重点城 镇为宁海县城、象山县城以及13个中心镇,各城镇实现分类指导 、差异发展,明确市域内各级城镇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及 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第二十一条 余慈组团 第二十二条 奉化—鄞南组团 第二十三条 重点城镇
第三十九条 居住用地
规划以多层及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布置高层住宅, 控制别墅建设,居住用地按社区—组团结构布置。至 2020年规划中心城居住用地8319.5公顷,人均 33.3平方米,其中三江片6324.5公顷,人均32.4平 方米,北仑片1475.7公顷,人均36.9平方米,镇海 片519.3公顷,人均34.6平方米。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次规划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 观要求,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 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 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坚持现代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 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 风貌特色。
投资体制改革与工程咨询(十二)——第十二 讲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和评估
行审矗的重要 栉 对于资{ : l1 6 发 i 7
在 资 源利 用分 析 l ,膻对节 能 = l _ 1
和 利 f重 要 贤 源 的企 业 投 资项 日 . 及 水 措 施进 行专 胚 分析 ,通过 对 f 】 = 挫 j【 项 I校 m机 关对 企 业投 资项 E l 1 妥从发 展循 环绕 济 、建 殴 约 喇 社 项 l . 建设 方 案的 能耗 、水耗 指 眺 大布 肺 、产 、准人 等方 呵进 行宏 会 的 角度剥 资源 开发 利 刷的 合理 ’ 标分析 砰价 .阐 述 J挫建 设方 案足 I k 杏符合 节能 、 水 政 策及 钉关 专项 观调控 . 受进 行战 略规划 、 滞 产业政 进 甜分 析 沦证
赋存条 件 、 卅发 价值 等 . 分析 拟 人的 角度 , 论证J 砸H建 没的 阱标及 质 、 } _的 = 功能 定能魁 合 ,足 骨与 卡 炎的 矬项 U是 符 合有 关 贽源利 JI - 阱
土地 足 嘲家 媛要 的稀 缺资 源 。 { 5 c 标具 钉一 敛性 ,判 断拟 建项 }楚 番 环境的客观饕求,是否符介资i总 项 日选址 和 t地 利用 膻 符合 同家 上 l l 6 符 合相 关吲家 法律 法规 的要 求 ,符 体开 发及 综俞 利用 的 婴求 。枉 资i【 地利 用 总体 规划 .严 格 贯彻 执行 圆 法 F ’ ^ l 嗍 家宏 观 渊柠 政 策 的午l 规定 , j发 力案 的分 析评 价 巾 ,臆 重视对 家有 炎 上地管 理的 法律 、 规 . 确 I = 关 - 1 1地 J ' = i l 符合 围 鼬经济 和 社会 发展舰 划 、行 资源 ”发 的规 模般 箍 雨使用 效率 分 处理 项 F建 没J『 ‘l约川 地的 关
扛' H I k 墟 阐述 ‘拟 建项 【相 炎的 区域 窀州 合 改 瓣资源 环境 驶性 进十 冀产 、发 避 免 m观项 明量 嫂可能 导致 的地 质 = l 灾 害 、 辨灾害 、 航蜜仝 等现象 发 洪 通 布脚 规划 、行 业规划 、 点专 l舰 展 的政策 要求 硪 对 于黼 婴 l州 蜚 资 源 的项 『 心对项 I选址 及 土地利 用方 案 { 划、 城饿体 系规 划 、 城市 总体规 划等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科学分类,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标准和要求。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城乡规划用地分类的基本原则。
1. 综合性原则,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用途。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3. 差异性原则,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的差异性,确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标准和政策。
4. 灵活性原则,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乡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调整。
二、城乡规划用地分类的主要内容。
1.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居住用地要合理布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商业服务业用地要与城市规模和功能相适应,促进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工业用地要与城市交通、环保等配套设施相协调,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共设施用地要服务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2. 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农村居住用地、农村产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等。
农村居住用地要合理规划,保障农民的住房需求和生活品质;农村产业用地要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公共设施用地要服务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3. 生态保护用地,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地、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地等。
生态保护用地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特殊用地,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用地、风景名胜区、特殊用途地等。
特殊用地要根据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加强保护和管理,保障其文化、历史和自然价值。
三、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实施。
1. 健全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体系,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用途,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2022年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题库及答案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题库(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100分)1、在住房建设方面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 )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面积的( )以上。
A、70m2,90%B、90m2,70%C、80m2,70%D、60m2,90%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对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做了规定,其中最大坡度可达25%的建设用地是()。
A、工业用地B、铁路用地C、居住用地D、公共设施用地3、根据《防洪标准》,不耐淹的文物古迹等级属于国家级的,其防洪标准的重现期为(A)年。
A、≥100B、100-50C、50-20D、204、《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
A、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B、基础设施用地C、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D、近期建设用地5、在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中,不属于城乡规划督察员要重点督察的内容的是( )。
A、城乡规划的编制问题B、城乡规划管理程序问题C、重点建设项目选址定点问题D、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保护和风景名胜区保护问题6、下列关于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依职权的行政行为B、属于外部行政行为C、属于具体行政行为D、属于准予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7、某市在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土地上建设学校,须经()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A、2/3以上的村民同意B、依法征收转为国有土地C、房地产交易D、有关部门办理划拨手续8、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首要环节、关键环节是( )。
A、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B、建设用地规划管理C、建设工程规划管理D、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9、《城乡规划法》中没有出现的规划类型是()。
A、近期建设规划B、分区规划C、城镇体系规划D、详细规划10、根据公共行政管理的知识,不属于公共责任的是()。
第十二专题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
(四)选择符合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1、中国应走以大城市、大城市群为中心,大中小城市协调 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城市化发展模式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从人口密度、发展效率、 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服务业成长以及国土利用效率等要求 来统筹考虑。面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信息社会 特征,中国的城市体系、城市化发展战略必须放到世界城市体系 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以适应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第十二专题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区域协 调发展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9
第十二专题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区域协 调发展
5、到U型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对24个国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的。认为,在经 济发展初期,地区间差距区域扩大,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地区间差距开 始稳定,随后则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
在经济发展初期,一般多采用适度非均衡开发战略;在经济发展中后 期,一般多采用相对均衡开发战略。
第十二专题城市化发展战略与区域协 调发展
1、梯度发展理论 即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梯度态势。 2、反梯度发展理论
东部有不发达地区,中西部也有较发达地区,这些差异同样是制约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区位开发论
认为,现代工业只能首先在少数区位中发生、发展,然后向非区位扩 展移动。这是由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的,是与规模经济与集聚经济密切 相关的。
6、城市圈域经济理论
认为,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
市为中心,以圈域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把城市圈域分为 三部分:一是有一个首位度高的城市经济中心;二是有若干腹地或周边城 镇;三是中心城市与腹地或周边城镇之间所形成的“极化—扩散”效应的 内在经济联系网络。
环境管理与规划.ppt
• 许多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 涉及到许多科学技术问题,所以环境问题解 决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
5、宣传教育手段
• 宣传教育手段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环境宣 传既是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又是一种思想动员。
• 基本参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 式
3、环境生产: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 污染(生产加工过程、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 物)和产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的总过程。
• 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
五、中国的环境管理 P199
(一)、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973~1983年)
•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3.8.5~8.20) 的召开背景 a.大连湾污染事件—第一声警钟 b.北京鱼污染事件—第一次治理 c.72年6.5~6.16,联合国人-环会议—中国环 保事业的序幕
• 如: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区域采取特定措施,如划 分自然保护区,重点污染防治区,环境保护特区等; 对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交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 甚至勒令其关、停、并、转、迁;对重点城市、地 区、水域的防治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或技术帮助等。
2、法律手段
• 法律手段,是环境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依 法管理环境是控制并消除污染,保障自然资源 合理利用,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 3、组织协调包括环境保护法规方面的组织协 调、环境保护政策方面的协调、环境保护规 划方面的协调和环境科研方面的协调。
• 4、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 情况的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 环境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环境管理制度执 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 澳大利亚墨尔本2030发展战略规划 “墨尔本2030”发展战略重点关注的三大基本问题: 与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应对人口增长;协调基础设施投资 目标一:更紧凑的城市 目标二:更好的大都市增长管理 目标三:良好的区域城市网络关系 目标四:更具活力的城市 目标五:高品质的场所 目标六:更公平的城市 目标七:更环保的城市 目标八:更方便的交通联系 目标九:更有效的规划决策与更缜密的管理
24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2002年的《墨尔本2030可持续发展规划》为墨尔本及 周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长远的规划,它正对城市的人口 增长、经济增长、城市增长、边界管理、绿楔管理、运 输交通需求、环境需求、社会需求提供了一个近30年 的发展计划。
规划的制定目标是持续保护既定区域的宜居特性;增 强战略性发展区域城市建设的集约程度。
如果它在某种•人指自文然要标要素的素的地的相相似区似性分性:方类:高言中原区区是(语、均言平)质原、区水的、田话丘农,陵业区区即(、为地旱形一) 个区域” 作农业区(农作物)具有单一的面貌,是根据内部的 •分类指标不一部同致分,性都区和同外样域部表类的现型差出异来不性,同来这划种界区的域,称其之特 为征均在质区区内域各。
4
第12讲 城乡区域规划
第1节 区域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第3节 区域规划的内容 第4节 区域规划的新类型
5
第1节 区域
1. 区域的概念 • 地理学: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 • 地理区:山区/平原区;干旱区/湿润区;农业区/牧区等。 • 经济学: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 • 经济区:城市经济区/农村经济区;西北经济区/东北经
12
3. 区域与城市
第1节 区域
13
第1节 区域
3. 区域与城市 •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 3.1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指它在国家或地区一定地域
范围中的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任务和作用 城市的经济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
城市发展内动力
14
城市规划原理
2017年6月
1
第3篇 城乡空间规划
第10章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12章 城乡区域规划 第13章 总体规划 第14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
2
第十二讲 城乡区域规划
3
第12讲 城乡区域规划
第1节 区域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第3节 区域规划的内容 第4节 区域规划的新类型
第1节 区域
3. 区域与城市 •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能:工业、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旅游等 文化职能:科学、教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
观念等
15
3. 区域与城市 • 武汉的城市职能??? • 九省通衢 • 东方芝加哥 • 湖北省省会 • 中部地区首位经济中心 • 科教创新平台 • 现代制造业基地 • 综合交通枢纽 • 内陆滨水国际大都市 • 历史文化名城
如干旱区
•物质内容:自然区和社会经济区
•内在结构特征:均质区和枢纽(结节)区
11
第1节 区域
2. 区域的特征 • 区域的可度量性和空间性 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区域范围有大有小 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排列关系、方位关系和距离关系 • 区域的系统性 区域类型、区域层次和区域内部要素 • 区域的动态性 长江三角洲? 学术界VS政府 • 区域的不重复性
规划提出在未来30年,墨尔本将建设成为一个供居 民生活的宜居城市、供企业发展的繁荣城市和供游客旅 游的魅力城市。
25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3. 中国区域规划发展
• “一五”《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1956
• “二五”
• “三五”
• 1981年 土地整治《京津唐国土规划编制纲要》
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 • 政治学:国家实斲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 • 行政区:省、市、县。 • 社会学: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诧言、民族、宗 教、文化)的聚居社区 • 汉族区/少数民族区;藏传佛教区/伊斯兰教区等。
6
7
8
9
10
第1节 区域
1. 区域的概念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认为“地球表面的均质的,也就是所 •美国地理学谓家的惠均特质区尔域西。认为“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
16
第1节 区域
第1节 区域
3. 区域与城市 •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 3.2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区域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自然条件中可以被利用的部分
区域经济基础(经济要素)
自然条件衍生转化、历史积淀、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区域地理位置(空间关系)
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 中心位置与门户位置
19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2. 国外区域规划发展 1920年代~1930年代 • 纽约城市区域规划 • 前苏联电气化计划 • 田纳西河流域区域规划 1940年代~1980年代 • 大伦敦区域规划(阿伯克隆比) • 日本(一全综、新全综、三全综、四全综)
20
21
22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17
第12讲 城乡区域规划
第1节 区域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第3节 区域规划的内容 第4节 区域规划的新类型
18
第2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
1. 区域规划的概念 Peter Hall(英国):物质环境规划或空间规划(编制
有条理的行动顺序) 1965年德国《区域规划法》——空间规划 美国规划界:城乡物质环境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 胡序威 广义:(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 狭义: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建设规划 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区域开发规划-区域建设规划-区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