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ppt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三、 主体功能区及其开发战略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 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 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第三节 区 域 规 划
• 一、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性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 内规划,区际规划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区内规划是对一定区 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 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要求: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 二、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生产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 中人地关系的协调、代内及代际公平与效率的协调、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等。 (二)发达国家政策经验:财政货币政策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福利政策帮助低收入者 ,制定教科和职业培训政策提高人口素质,设立开发机构对落后地区进行经济开发。 (三)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努力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区域现实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 在一定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指导思想、方针、重点、步骤及对策。 (二)、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方向定位和发展目标、 战略重点、布局和步骤。
• 5 请用SWOT分析法对你家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 展战略做出 初步分析
思考题
• 1 什么是战略?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请按照情 景分析法的思路,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某些方面的 战略策略。
• 2 什么是区域规划?为什么要制定区域规划?区 域规划与区 域发展战略有何内在联系?
• 3 区域规划包括哪些类型?我国的五年 (计划) 规划与一般 的区域规划之间为何种关系?

区域规划案例分析完结版 PPT课件

区域规划案例分析完结版 PPT课件

昆安高速公路——滇缅公路 的新起点
2020/3/30
架起支撑桥头堡建设的“高速 通道”
7
2、我国沿边开放的实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 去”战略的先行区。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 位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办 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积极创办中国-南 亚博览会等各种会展和论坛。
2020/3/30
19
最终,把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培
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要增长极, 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 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的 国际医疗和技术、人才交流区域中心。
2020/3/30
20
云南桥头堡发展的战略重点
• 云南发展桥头堡的优势 • 云南发展桥头堡的劣势 • 云南桥头堡的发展布局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27
云南桥头堡发展的劣势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发展还面临着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困难和问题,主要表
现在:1、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与东部沿
海等区域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2、对外通道不畅,
基础设施薄弱;3、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凸
显;4、产业层次总体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5、
农村人口贫困面较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6、社会
2020/3/30
11
云南桥头堡发展的战略目标
•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 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 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
• 第二阶段:2016-2020年则是重点 突破。
2020/3/30
12
• 第一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 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 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 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 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 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区域规划》课件

《区域规划》课件
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规划 。
区域规划的实施策略与措施
01 策略
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03 1.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
持规划的实施。
02 2. 资金保障
确保规划实施所需资金的
投入。
04 3. 技术支撑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规划技
术和管理经验。
区域规划的监测与评估
02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区域发展理论
总结词
区域发展理论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区域整体性、动态性 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 联、相互制约。区域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区域发展理论 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共生。
03
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国外区域规划的实践与案例
英国区域规划
英国在区域规划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规划体系以地 方分权和规划法为基础,通过制定区域规划和地方规划 来引导和调控区域发展。英国的区域规划注重平衡区域 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法国区域规划
法国的区域规划以国土整治为目标,注重国家层面的战 略规划,强调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同。法国的区域规划 通过制定不同等级的规划方案,对国土进行整治和开发 ,以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01 监测内容
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如 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
02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实施效果 进行分析评价。

区域规划.ppt

区域规划.ppt
包括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自然条件在内的区域综合空间 发展和管制规划。
主要目标:
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来提高区域竞争力。
主要策略:
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发展方向的类型区,制定其相应开发标 准的要求以及管制实施措施,协调、化解区域发展中过的各种利益冲突。
五、小镇产业发展规划
1 2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阶段、产业结构)

战略模式
市场导向型战略模式

战略重点
完善商业分类 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

战略措施
②提升中心服务能力 ③区域协作 ④产业组织集群化
①确定产业结构升级
三、小镇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提高水、土、气候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承载能力、发展需求、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保护措施
四、区域
发展战略 研究
资源开发 利用与保 护规划 生态环境 保护与建 设规划
空间结构 与空间管 制规划
产业发展 规划
城乡居民 点体系规 划
基础设施 规划
区域政策
区域规划 的环境影 响评价
一、小镇发展条件评价
社会
•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区,气候温和、 适宜居住。 • 地域狭小,寺圣村 村民聚集,资源生 态环境承载力低。 • 紧邻民大、棠外、 川大等学校,学生 消费者资源丰富。 • 村民聚集,劳动力 资源丰富。 • 距双流机场极近, 可发展住宿业。
双流县寺圣村“民大小镇”规划
参考文献
• 周国华.2011.区域规划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0~34 • 崔功豪,王兴干.2005.当代区域规划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87~139 • 张沛.2005.区域规划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10~153 • 朴永吉.2009.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37 • 方明,董艳芳.2006.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2~39 • 韩晶.2011.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83~132 •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组.2011.双流模式——三化联动 创新 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56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PPT完美版课件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PPT完美版课件
多 大 不平衡
均衡
非均衡
1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非均衡到均衡再到非均衡的演变。
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
PANDUAN
判断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提出: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2.范围:包括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贵州、云南等省市, 占全国的21%,人口和 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3.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经济带。(2)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3)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4)是我国 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内部环境
自身实力
以黄金水道长江为轴,覆盖11个省市,人口众多、经济总量高
综合实力强大;战略支撑全国的发展
内部环境
空间组成
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依托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航道
可以形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整体发展
土地面积
上海
四川
经济
内河
生态文明
1
2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没有限制性因素。
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为上海、南京、杭州。
PANDUAN
判断
3
长江经济带应发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协调发展。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 、文化 ,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 机制、生态环保 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 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区域规划——盐城(PPT)

区域规划——盐城(PPT)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 • • • 一、地理环境 二、自然资源 三、人文条件 四、经济概况
东临黄海,南与 南通市、泰州市 接壤,西与淮安 市、扬州市毗邻, 北隔灌河与连云 港市相望。是江 苏省土地面积最 大、海岸线最长 的地级市。
119°27′E
120°54′ ′E 34°28′N
四、经济发展
• 2013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9.2亿元, 比上年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三产业 实现增加值1350.3亿元,比上年增长 13.4%。 •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 14.1:47:38.9。
产 业 结 构 有 待 优 化
重点企业
盐城名人
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代人文荟 萃。古有北宋范仲淹,在任西溪盐仓监时倡 修的捍海堰,泽被后世,世人传颂为“范公 堤”。草堰镇境内仍保存有范公堤残段。南 宋抗元民族英雄左丞相陆秀夫,水利专家冯 道立。近有中共“党内一支笔”胡乔木、杰 出外交家乔冠华。
红色铁军文化
新四军纪念馆
淮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投资增长
• 重点领域投资加快。 2013年,全市机电和建材工业行业完成投 资76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2013年,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15.4 亿元,比上年增长28%。
交通邮电
• 运输能力逐步增强。 •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 2013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5.2亿 元。全市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 以国省干线为支撑,以农村公路为配套的 通达城乡的公路网络。盐城海陆空交通便 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 运、内河航运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 网络。

区域规划 PPT

区域规划 PPT

按照区域的物质内容来划分,区域可以分成自然区域 和社会经济区域两大类。
在自然区域中,有综合自然区、地貌区、土壤区、气 候区水文区、植物区、动物区等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 的地域要素组合规律,依照一定的目的去揭示自然地 理环境结构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社会经济区域包括社会区域和经济区域。
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根据区域功能和内在联系程度 等种特征的综合区域。 第三类是根据人类对地域开发利用的全部内容而分异
的总体区,即为研究和教育服务的一般地理区域。
2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可度量性和空间性 有一定的面积,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 区域和区域之间在位置上具有一定的排列关系、方位
2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动态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区域所处的环境会不断变化按照相
同的区域划分的析准区域的边界也会不断变化。 区域的不重复性 按同一原则、同一指标划分的区域体系,同一层次的
区域不应该重复,也不应该遗漏。行政区的区域划分 如有重叠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行政区划如果不能 覆盖全地域出现遗漏,出现“三不管”的“独立王国 “那就会后患无穷。
如按照区域的内在结构特征,即根据区域内部各组成 部分之间在特性上存在的相关性来划分,区域可以分 成均质区和枢纽(结节)区两大类。
均质区具有单一的面貌,如气候区 枢纽区的形成取决于区域内部结构或组织的协调,它
具备核心、结节性和影响范围三个特性。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关系和距离关系。
2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系统性 每一个区域都是内部要素按照一定秩序、一定方式和
一定比例组合成的有机整体,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 例如,每一个自然区域都是自然要素的有机组合,每 一个经济区域都是经济要素的有机组合。 它反映在区域类型的系统性、区域层次的系统性和区 域内部要素的系统性。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PPT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PPT

究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张颢瀚提出,区域规划其实
覆盖了长江流域、大沿海、泛长三角等几个大的国家战略带范围,
将整个长三角与泛长三角、中西部发展联系起来。其中沪宁线是
中国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带,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轴线,
也是长三角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南京则是这个向长江中上游辐射
的主轴线的门户城市。
• 战略定位

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
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
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
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全球重要的现
代服务业中心定位是首次提出。
• 规划要求
• 《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 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 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 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 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 战略定位 ● 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 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 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 发展目标 ● 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批准实施
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 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 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 城市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
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 服务。 ❖ 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 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 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 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 3.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 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 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
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活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可分为: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经济部门。 可分为: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50
1
5.4.1 城市功能(p193)
第五章 总体规划
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等。
5.5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原则
5.5.1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5.5.2 5.5.4 工业用地布局 5.5.5 仓储用地布局 5.5.6 公共设施布局
5.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目 录
49
0
补充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③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世界城市。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①由于人口的密集,社会问题就呈现出集中发生的现象,并且 复杂多样。
②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③城市社会问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 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规划布局
区域农业自然资源条件的分析评价
LOGO1
目录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三章自然条件的分析
自然条件的评价
案例分析
LOGO2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自然条件的分析
自然条件的评价
案例分析
LOGO3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自然条件的分析
自然条件的评价
案例分析
LOGO5
LOGO 6
自然条件的评价
第二部分农业土地资源和不同类型农业用地的自然评定
不同农作物适应区划的自然条件评定
农业技术设施改造规划的自然条件评价自然条件的评价类型
区域农业自然条件的一般评价
第二部分自然条件的评价
2、气候条件:指一定地区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条件和物质、能量
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能力。

包括:
1)气候基本特征:影响区域气候形成的因素及其表现;
2)热量资源:温度、积温、霜期、生产期、日照等;
3)水文条件:降水、季节及年际分配等;
4)主要气象灾害:干旱、雨涝、霜冻、台风、冰雹等。

LOGO9
第二部分自然条件的评价
3、水文条件:主要影响种植业对水资源要求的丰欠程度、地
区分布和季节分配等,它包括:
1)地表水:结合气候条件查明地表径流、河湖
水源的数量分布分配特征;
2)地下水: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地下水埋臧
深度、储量、分布等。

LOGO10
第二部分自然条件的评价
4、土地资源:它是农林业立地的基础,可查明其种类、数量、
质量、分布及改造途径和措施等。

LOGO11
LOGO 12
不同类型农业用地评定
农业土地资源评定包括地面坡度、地面切割程度、
水源及排灌条件优劣、地下水情
况、土壤性质及侵蚀强度等因素。

第二部分自然条件的评价
二、农业土地资源和不同类型农业用地的自然评定包括:
分为耕地、果园、牧地、林地四
大类,它们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各
不同。

第二部分自然条件的评价
不同类型农业用地评定:
1)耕地:各种农作物的生产基地,要求地面平缓、易耕易垦、便于排灌、土壤肥沃、水源便利等;
2)果园:对土地要求较低,地面以5°-10°坡度为宜,土层不能太薄对土壤养分要求不高等;
3)牧地:包括天然牧地、人工改良牧地及人工栽培牧地,需要查明水源条件、牧场载畜量可能容量、自然因素及改良措施等;
4)林地:对自然条件、土地要求较低,凡耕地、果园、牧地余下的土地,均可作林地之用(经济林、用材林除外)。

LOGO13
自然条件的评价第二部分
1
2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确定各个自然条件的不同指标,按自然条件实际分布和组合状况,划分作物适合区域。

三、不同农作物适应区划的自然条件评定包括:
根据各种作物的自然条件固有的要求,分别对
各项有关自然条件进行评定。

LOGO14
LOGO 15
首先其次
再次查明热量条件是否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
查明各地区水分保证程度和水分补充的可能性查明各种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第二部分自然条件的评价
1、根据各种作物的自然条件固有的要求,分别对各项有关自然条件进行评定:
LOGO 16
适合区不大适合区不适合区主要条件较好,但其中有个别主要的或某些次要的
条件较欠缺;
自然条件大体上可以满足生长该作物,但主要条件
都有缺陷;
大部分自然条件都很差。

第二部分自然条件的评价
2、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确定各个自然条件的不同指标,按自然条件实际分布和组合状况,划分作物适合区域 :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第三章
自然条件的分析
自然条件的评价
案例分析
LOGO17
LOGO 18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浙江丽水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
LOGO 19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浙江丽水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技术路线:
丽水市农业自
然资源综合评
价概述
农业自然资源分析评价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评价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总体
思路与发展战略
LOGO 20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浙江丽水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在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

丽水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

本市山脉属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呈西南向东北走向,分别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

全市土地面积172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52%,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

瓯江是全市第一大江,发源于庆元县与龙泉市交界的洞宫山锅帽尖西北麓,自西向东蜿蜒过境,干流长388公里,境内长316公里,流域面积12985.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8%。

一、概述
LOGO 21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浙江丽水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二、农业自然资源分析评价
1、土地资源分析
2、各类用地有增有减压,耕地面积有明显增加。

3、措施与对策
(二)水资源分析评价1、总水资源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

2、供水与用水量,包括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和
水资源利用状况。

3、水质状况
(一)土地资源分析评价 4、湿地资源现状
LOGO 22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浙江丽水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二、农业自然资源分析评价
1、森林资源
2、森林资源分布
3、生物资源
(四)气候资源分析评价1、气候资源概况
2、主要气候要素特征
3、水质状况
(三)森林资源分析评价4、湿地资源现状
LOGO 23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浙江丽水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二、农业自然资源分析评价
1、渔业水域资源现状
2、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三大领域
(六)种质资源分析评价
(五)渔业资源分析评价
LOGO 24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
浙江丽水市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总结:
1、通过土地资源分析评价,围绕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析本行政区域土地资源的现状、变化特点,开展开发利用评价以及对农业规划布局的影响。

2、通过水资源分析评价,论述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的现状、水环境质量、用水量结构变化,并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评价,为农业规划布局提供条件参考条件。

3、通过森林资源分析评价,论述森林资源现状、变化和开展开发文档类资源,使其更有利于农业规划评价。

4、农业气候资源分析评价,论述农业气候资源的现状、变化、大气环境及主要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对农业气候资源利用进行评价。

5、对渔业资源分析评价,论述渔业资源的生产现状和变化,并对渔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评价。

6、对种质资源分析评价,论述种质资源现状开展开发利用评价。

总结:
1、通过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分析评价,了解区域农业规划布局的
分析评价内容,为区域规划提供条件。

2、通过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评价类型分析,掌握一些评价的方法,
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设计提供帮助。

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分析评价,使分
析思路更清晰,知识掌握得更牢。

LOGO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