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概念(1)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
1、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定位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主要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和环境。
4、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6、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基本内容与体系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与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2、类型
➢按规划期划分
名词解释环境规划概念
名词解释环境规划概念
名词解释环境规划概念
1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阙值。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应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其需求能力,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4水环境规划:对未来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6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再生为特征。以减量化,再封闭,资源化为特征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而重构的资源-产品-再生能源,高级生态经济系统。
7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环境容量在控制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继而控制区域污染浓度方面发挥作用。
8生态农业:以生态经济的理论为根据,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规划、组织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的产业形式。
环境规划与管理名词解释2017-04-09 18:13 | #2楼
排污许可证制度: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各种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证手续,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获得排污许可证后方能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制度。
环境民事责任:指因污染或破坏环境,侵害了国家、集体财产或
环境规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
一、环境规划的定义与定位
1.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二、环境规划的功能
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4.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5.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6.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三、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环境规划以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的特点。
四、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体系
一、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和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编制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目前我国环境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调查,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规划实施计划的设定,规划实施与管理、反馈。其中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知识
2.2.3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a、保持人类生态系统的平衡; b、对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不超过其可更新速度;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林业、渔业等领域提出; c、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不超过其可更新替
代物的开发速度; d、污染物的排放不超过环境容量; 可持续发展主要关心的是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
2.1 环境承载力 2.1.3 环境承载力
(2)定量描述 EBS=F(T,S,B) ---时间、空间、经济行为---三个自变量 体现时间性、区域性和经济行为的关联性 目前还没有准确函数用于计算
2.1 环境承载力 2.1.3 环境承载力
(3)指标体系
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角 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用指标体系来间接表 达,包括: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知识 (ppt 54页)
本章内容
2.1 环境承载力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持续发展理论 2.4 空间结构理论
2.1 环境承载力 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1)环境系统概念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 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及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 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 运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需要通过环境规划实现
2.2.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经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环境规划可以帮助确保经济社 会发展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环境规划能够减少人类和动植 物之间的冲突,保护生态系统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污染防治
方案设计
根据目标和评估结果,制定规划方案 和措施,包括时序和空间的要求。
环境管理的角色
地球公民
每个人都是地球的居民,需要 履行自己的环境保护责任,为 全球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环境从业者
环境管理从业者有责任和义务 通过专业技能,负责任地管理 和维护环境。
决策者
环境政策决策者应该根据事实 和利益,坚持环境保护优先, 指导和规范经济社会发展活动。
环境规划可以制定和实施污染 防治措施,促进环境质量的改 善。
环境规划的原则
系统观念
环境规划应该从整体出发,系统性地考虑自 然和人文因素的相互作用。
参与性
环境规划需要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沟通, 反映各方的声音和利益,促进民主和透明。
科学性
环境规划应该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客观 事实,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现 在和未来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环境规划的流程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
1、环境规划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进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根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进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作用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根据
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原则
1、环境规划的原则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是环境规划编制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体要求原则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是环境规划的根本目的之一)
▪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的原则
▪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进展的原则
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与类型
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与社会进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进展的规划纲要
▪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③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⑤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⑥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2、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
长远环境规划:通常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与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
通常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通常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进展计划并同步实施。(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体系是以五年计划为核心的计划体系,因此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类环境规划的核心)
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环境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旨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规划的实施。
一、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是指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生态环境规划的概念就是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的整体素质和人民生活的质量。生态环境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涵盖了自然和人文社会的多个方面,如: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规划等。
二、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具体来说,生态环境规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规划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效遏制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良破坏。通过规划,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保护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2. 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规划针对的是生态环境中的现实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可以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避免了环境和生态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
3.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规划考虑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的多个方面,通过合理的规划利用,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生态环境规划的实施
实施生态环境规划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实践情况。一般来说,生态环境规划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规划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概念是,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内涵是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4.环境规划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2.简述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经济区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与环境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绪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与内涵(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
1 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规律,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战略思想和目标——可持续发展。
内涵: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环境规划不仅担负起环境管理与建设的科学依据,而且还要成为宏观调控与管理的有效手段。
2 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伤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持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内涵:宏观管理(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和微观管理(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实施主体是环保部门),二者相互补充。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保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
●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的——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于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实质: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阶级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环境规划的作用: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5.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②环境调查和评价;③环境模拟与预测;④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⑤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⑥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⑦保障措施。
7.环境规划的分类:
(1)按规划期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辨正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规划_精品文档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
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在于目的地预先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资源浪费与破坏、
预防与减缓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
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辟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环境规划的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前瞻性
6)信息密集7)政策性强
6、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
5)系统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7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和评价
3、环境摹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作(工程)及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8、环境规划的类型与体系:
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环境规划
进行全面的规划。它的内容:包括土、水、矿产和生物
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
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的要害问题和解决等。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 案性的规划,它给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环境规划提供可 靠的依据。 环境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 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0
二、 环境规划的内涵
•
Fra Baidu bibliotek
•
•
•
•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 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 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 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其中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提出符合 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 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 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3、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4、污染限期治理(环境管理中最为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填空:
1、环境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
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2、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积极采用适
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or选择)
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行为主体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5、按规划期划分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6、资源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
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开发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选择:
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和原则
1. 概念 1)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又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是关于资源环境经济 核算的一套理论方法(SEEA)
2)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 础上,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其中,通过核算描述资源 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系统的核算数据,为分 析、决策和评价提供依据。
环境规划概念(1)
第一,从理论上,进行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基 数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而是国内生产净值 (NDP),“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产出EDP”应该是绿色NDP而不是绿色GDP。但是,考 虑GDP在现实中应用的广泛性,比较现实的做法是 在总量基础上定义EDP,计算绿色GDP。
环境规划概念(1)
环境规划概念(1)
三、基本概念
1.自然资产
资源功能
自然要素对于经 济体制有三类功能
受纳功能
为经济体系 提供基本物
质资料
接受经济体 系排放的废
弃物
这些功能汇集起来, 是经济体系赖以存在 的基础
为包括人类
生态服务功能 在内的生命
体提供景观
和栖息地
环境规划概念(1)
来自百度文库
自然资产包括
来自经 济资产、属于生产 资产的培育资产
对没有得到保护的那部分环境影响进行的估价。
环境规划概念(1)
4.EDP—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产出总量
1.以资源耗减价值进行评价 用资源耗减来调整经济总量 GDP资源耗减=传统经济产出总量GDP-资源耗减价值,
为整个总量调整中最少争议的部分。
2.以环境退化成本进行调整 GDP环境退化=传统经济产出总量GDP-环境退化价值, 在调整方法的成熟性和在调整后总量的释义上,环境退
环境规划概念(1)
表2 环境保护活动投入产出表
货币单位
环境规划概念(1)
表3 环保支出核算表
货币单位
环境规划概念(1)
(3)自然资产存量及其变动核算表
资产存量:是指在特定时点上的资产拥有量。
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经济核算,需要将原 经济核算的经济资产概念予以扩展,最大限度 地包括各种自然要素,和原来经济资产中包括 的培育性和非培育性自然资产合起来,形成完 整的自然资产概念。
• 1995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至少有2199.38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3.7%,即1995年GDP增长速度为10.5% 其 中4.26%是以牺牲环境换取的。
• 1997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至少有3239.123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4.35%,即1997年GDP增长速度为8.8%,其 中4.39%是以牺牲环境获取的。
第二步是将资源消耗 表和废弃物排放表置
于经济投入产出表 (或供应使用表)之上,
形成“资源消耗-经济 产品-废弃物排放混合 核算表”,即资源环 境-经济混合核算表。
环境规划概念(1)
表1 资源环境-经济混合核算表
货币单位,实物单位
环境规划概念(1)
(2)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流量核算表
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发生在现 实的经济体系之中,因此,对资源管 理和环境保护活动进行核算,就是要 对原来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加以重新 组合,分离出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 活动有关的流量予以单独核算。
环境规划概念(1)
2. 原则
第一、以国民经济核算为基础和起点 进行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不是不要国民经济核算,而是要
在国民经济核算基础上加入资源环境因素,反映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在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前 提下衡量发展的成就。
环境规划概念(1)
第二、借鉴国际经验与适应中国需要, 二者兼顾 一方面要广泛参照国际经验,保持与国际已经形成的核算
化价值之总量调整要更加具有争议性。
环境规划概念(1)
3.以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支出进行调整
以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支出对传统宏观 经济总量进行调整,就是将当期环境保护 支出从中扣减,得到经调整后的宏观总量。 但是,由于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支出的特 殊性质,如何看待其对宏观总量的调整, 还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环境规划概念(1)
自然资产 区分
对应不同功能,自然资产区分资源存 量和环境存量两个部分。一般来说,资源存
量可以直接用拥有量表述,而环境存量则 难以用“多少”予以说明。
(4)以EDP为中心的总量核算表
从GDP到EDP,其间的调整是把经济活动 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消耗价值(即所谓经济活动 的资源环境成本)予以扣除。
环境规划概念(1)
第二,要分别存量和流量讨论确定估 价方法。对存量的估价主要是为了核算资产 总价值,对流量进行估价,主要是为了核算 经济活动的资源环境成本。对资源来说,既 有存量又有流量,二者在估价具有一致性; 而环境则常常没有存量,一般是仅就流量进 行估价,也就是对环境退化成本确定不同的 估价方法。
环境规划概念(1)
核算步骤
第一步是按照经济活动类别 分别编制资源消耗实物核算 表和废弃物排放实物核算表。 纵列列示各类经济活动,主要 是不同经济产业活动和消费活 动,相关分类要与经济核算 所采用分类保持一致;横行 区分不同的资源类别,以及 不同的废弃物类别。所形成的 二维表分别体现资源的经济使 用去向和废弃物的排放来源。
环境规划概念(1)
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退化价值在计量对象上是并列存在 的,分别对应自然资产经济利用的不同方面;
资源管理支出与资源耗减价值、环境保护支出与环境退 化价值之间在计量对象上具有某种同一性,但所采用的 计量方法则有不同
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支出以实际发生的支出为估价基础, 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退化价值—采用了虚拟估价方法,是
从经济 过程看
一时期经济活 动所利用消耗 的资源环境投入
环境规划概念(1)
3.资源耗减价值、环境退化价值、资源管 理与环 境保护支出
• 资源环境成本—对自然资产经济利用进行货币估价的结果, 反映为经济活动所消耗的资源环境投入的货币价值
• 进行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对经济过 程中利用消耗的资源环境进行货币估价,核算经济活动的 资源环境成本,以此来调整GDP等传统宏观经济总量
环境规划概念(1)
四、核算内容框架
1.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要素
存量核 算
流量核 算
一方面是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经济资产之中 ,形成完整的自然资产概念,进行资产存量的 核算;
同时,要将资源环境利用消耗作为投入纳 入当期经济活动核算之中,进行流量核算。
二者的联系点在于,当期经济活动对资源 环境的消耗利用,是构成自然资产存量减少的 主要因素。
模式的对接; 同时要适应中国现实,依托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已经取
得的实际经验,保持与中国现有统计和核算基础的衔 接,实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本土化。
环境规划概念(1)
第三、全面理解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功能,将其作为一个 多层次应用的体系。
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多重的、多层次的, 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目的—为全面认识资源环境与经济之
第三,和GDP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样,“经 资源环境调整的国内产出”也可以在三个方向上 表示。生产法的计算思路,是从总产出中依次扣 除中间消耗和资源环境成本;按照收入法的计算 思路,劳动报酬、生产税不发生变化,资源环境 成本应该从营业盈余中扣减;在支出法计算中, 资源环境成本要抵减的主要是资本形成,即要考 虑资源环境补偿对投资积累的影响。具体见以下 关系式:
环境规划概念(1)
2.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1)资源环境-经济流量混合核算表
经济活动的发生,一方面消耗了资源, 一方面排放了包含污染物质的废弃物,完成 了物质从环境到经济、又从经济到环境的流 量循环。资源环境-经济混合核算的目的,就 是要以国民经济核算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 将经济活动与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联系在 一起,提供详细的数据信息。
环境规划概念(1)
从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目标出发,对资 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进行核算,目的之一是 要核算出现实经济体系为保护资源环境而花费 的经济代价,即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支出, 它代表了当期经济活动的实际资源环境成本; 目的之二是要系统描述出围绕资源管理和环境 保护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确定资源管 理和环境保护资金支出的最终承担者。
即各种人工培育 的动植物资源
来自经济 资产、属于非生产 资产的自然资产
未包括在 经济资产中的自然
资源环境要素
土地、森林、水、 地下矿藏等自然资 源一般会不同程度 地包括在内
上述两方面认定 范围之外的自然 资源环境要素
环境规划概念(1)
2.自然资产经济利用
从自资 产角度
自然资产 经济利用
指核算时期内投 入经济过程被后者所 利用消耗的自然资产
环境退化价值:经济过程使用了环境提供的服务而形成的成本, 也是自然环境由于向经济过程提供服务而使其功能下降的价 值,比较侧重于自然资产的质量方面。
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支出:经济体系为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保护环境不受损害而实际花费的支出,即经济体系为保护资 源环境所付出的代价,这是已经包含在经济核算之中、但需 要予以单独确立的部分。
投入产出核算 资产负债核算
环境规划概念(1)
2 .我国的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
国家的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
省市自治区的地区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面对中国地域广大、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具有明 显差异的实际情况,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不仅需要在国家层 次进行,更需要在区域层面进行,因此,这样的两层次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地域性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建立提供 了前提。
环境规划概念(1)
生产法
EDP=总产出—中间消耗—资源环境成本
收入法
E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 资本消耗+(营业盈余-资源环境成本)
支出法
E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资源环境成 本)+净出口
环境规划概念(1)
表5 EDP总量核算表
环境规划概念(1)
表6 产业部门EVA核算表
环境规划概念(1)
间的关系提供全面、详细的数据信息,而不仅是对 GDP进行调整获得所谓绿色GDP。
第四、保持较强的弹性和可塑性,支持选择特定主题进行 具体核算探索。
环境规划概念(1)
二、核算基础
1.资源环境 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 内容
构成核算基础 的主要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资金流量核算 国际收支核算 资产负债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 资源环境成本及其计量是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 重要研究课题
环境规划概念(1)
3.资源耗减价值、环境退化价值、资源管 理与环 境保护支出
针对不同计量对象,从不同角度, 资源环境成本概念有以下具体表现形式
环境规划概念(1)
资源管理 与环境支
出
环境退 化价值
资源耗 减价值
概念
资源耗减价值:经济过程利用消耗自然资源所形成的成本,也 是自然资源存量由于经济利用而减少的价值,比较侧重于自 然资产的数量利用方面
环境规划概念(1)
2020/11/23
环境规划概念(1)
为什么进行核算?
• 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损失至少有1061.011310.42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98%-4.92%, 即1992 年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中有 3.98%-4.92%的部分是以牺牲环境取得的, 损失排在前三位的为森林40%,水31%,大气17%。
第二,资源环境成本计量有不同层 次,EDP的核算也具有层次性。以资 源耗减价值进行扣减,可得到“经资 源耗减调整的国内产出”;以资源管 理与环境保护支出进行扣减,可得到 “经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支出调整的 国内产出”;以环境退化价值进行扣 减,可得到“经环境退化调整的国内 产出”。
环境规划概念(1)
贷出 =资本形成总额—资源环境成本 环境规划概念(1)
五、估价方法
1.资源环境估价的基本问题
第一,要分别资源和环境讨论确定估价方 法。资源具有数量特征,与经济体系具有直接 的物质投入关系,其估价方法更加接近于市场 价格;环境则相反,主要体现为质量功能,常 常无法用数量多少表述,其估价方法常常难以 与市场相联系。如果同一实体同时涉及资源和 环境两方面的功能,比如森林,则可分别资源 估价和环境估价,二者具有可加性。
在EDP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计算经资源环境 因素调整的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等一系列其
他总量,其间关系如下所示: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收入 =EDP+分配性收入—分配性支出 =国民可支配收入—资源环境成本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储蓄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收入—最终消费 =国民储蓄—资源环境成本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投资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储蓄±金融净借入或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