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营养治疗

围手术期营养治疗

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关注。

国外文献报道,20%~50%的外科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各研究中营养不良的标准不同),国内普通外科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为11.7%。

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原发疾病(药物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术前禁食、手术应激和术后代谢增加。

很多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都证实,营养不良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功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影响肌肉功能,导致术后运动恢复延迟,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影响心肺功能。

与营养状态良好的患者相比,营养不良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40%~70%。

可见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很重要,应作为整体治疗的一部分。

本文简要介绍围手术期营养治疗。

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目标包括:纠正营养物的异常代谢;提供合理的营养底物,尽可能将机体的分解代谢降低到合理水平,预防和减轻营养不良,保证肌肉容量,促进创伤愈合;减轻组织氧化应激、精确调节血糖;通过特殊营养物调节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易位,预防肠源性感染,预防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加速术后的恢复。

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已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但治疗尚不规范。

在蒋朱明等对全国15098例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估中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占33.9%,而所有被调查者中有56.4%接受了营养支持,绝大多数路径是肠外。

提示目前在普通外科,营养支持有滥用倾向,而对于真正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治疗不规范。

因此,亟须普及合理的肠内外营养治疗理念,规范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正规性,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

一、围手术期营养治疗适应证多项研究显示,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治疗能改善手术预后。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工作组对严重营养不良的定义是(至少满足以下一条):6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体重指数(BMI)<18 kg/m2;主观全面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C级;血清白蛋白<30 g/L(不存在肝肾功能不全)。

围手术期应该如何进行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应该如何进行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应该如何进行营养支持?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手术的创伤可以引起机体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导致机体营养物质消耗增加、营养状况水平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手术前期体内足够的营养储备、手术期间病人对手术创伤和麻醉的耐受力以及手术后期营养素的适量补充都是影响病人术后恢复状况的决定因素。

围手术期营养能够提高病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手术病人伤口愈合和痊愈,降低营养不良病人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外科手术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BMI(体质指数)是可以用来判断患者体重是否正常的指标,BMI的计算是患者体重(kg)除以身高平方(m)2。

我国成人正常的BMI应在18.5~23.9 kg/m2之间。

术前还可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全面的营养风险筛查。

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应由临床营养医师进一步进行术前营养评估,评价指标包括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和综合评价。

有营养风险或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营养支持治疗时间一般为7~10 天,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营养支持,以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鼓励患者平衡膳食,好好吃饭。

这是所有需要营养干预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营养教育包括营养咨询、饮食指导及饮食调整。

在详细了解患者营养不良严重程度、类别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个体化的营养宣教、饮食指导及饮食调整建议,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进餐频次,优化食物加工制作等。

当自然进食不能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时,首先应该选择“口服营养补充”。

即在自然饮食的基础上经口摄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的临床营养实践,我们按照当今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根据发表的文献,参考各国和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

指南制定方法学本指南主要采用德国医学科学委员会、苏格兰学院指南协作网及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所提供的分级系统,并根据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做出评定[1]。

证据级别主要由研究的数量和类型决定,用来评判相关证据的质量和效果的确定性,等级从“高”到“极低”,最高证据质量来源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所产生的一致结果和Meta分析结果(表1)[2]。

表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采用的证据分级证据级别定义研究类型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无限制、一致性好、精确、可直接应用、无发表偏倚的RCT;效应量很大的观察性研究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精确度严重不足、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有剂量反应、效应量大的观察性研究低我们对效应估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极其严重限制、结果极其严重不一致、精确度极其严重不足、大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很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观察性研究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非常严重限制、结果非常严重不一致的RCT;结果不一致的观察性研究;非系统的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根据PICO系统构建合适的临床问题,通过相应的关键词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搜索资源中,一级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二级文献数据库包括Cochrane?Database?of?Systemic?Reviews、the?National?Guideline?Clearinghouse,再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搜索(含电子出版物),搜索时间截至2016年3月29日。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5)住院时间长,花费多,死亡率亦高
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1)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2)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3)减少术后并发症 (4)提高康复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因此,对营养不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有必要的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目的
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分册(2008)— 中华医学会
营养风险筛查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推荐剂量
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分册(2008)— 中华医学会
我院现有的肠外营养制剂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的输注方式与输注途径
输注方式 不推荐各营养素成分单瓶输注; 氨基酸应与热量同时输注,以提高利用; 推荐使用“全合一”的肠外营养输注方式。 输注途径 短期肠外营养支持(10 ~ 14天)优先选择外周静脉输注; 中心静脉输注适用于肠外营养支持时间预计大于2周的患者; 肠外营养液渗透压高(>850mOsm/L )、pH高(>5.2),以及 不能耐受外周静脉途径的也应选择中心静脉。
如果没有特殊代谢限制的话,推荐选用所含氨基酸种类完整的平衡氨 基酸溶液;对特殊疾病的患者,应根据其疾病与代谢特点选择合适的
氨基酸溶液。肝病应增加支链氨基酸,肾功能不良则以提供必需氨基
酸为主。 谷氨酰胺:推荐对围手术期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使用谷氨酰胺,
使用量不应超过全部氨基酸的20%。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根据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和患者分解代谢的严重程度估算 大多数患者热卡需要量为:20~30kcal/(kg·d)
临床肠内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2006)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热量供给
肠外营养支持强调双能量来源,即热量必须由糖和脂肪一起提供。

2019指南与共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指南与共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指南与共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肿瘤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810万例,其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占10.2%,居第3位[1]。

2018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RC每年发病约37万例,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2]。

50%CRC病人可出现体重丢失,20%出现营养不良[3]。

营养不良导致CRC病人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辅助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并导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上升[4-6]。

CRC病人的营养治疗已成为其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治疗对改善CRC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7-9]。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CRC病人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营养支持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及中国和国际营养相关学术组织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综合我国专家意见,最终形成本共识。

1 CRC病人的全程营养管理营养摄入不足与癌症病人的体重减轻有关;肌肉蛋白质的丢失是癌症恶液质的主要特征,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肿瘤病人常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不同程度地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10]。

CRC常引起营养不良,反之营养不良会影响CRC的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病人整体康复与预后。

2015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与国家外科质量改善项目(ACS-NSQIP)报道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CRC病人术后病死率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18.5显著相关,仅低白蛋白血症一项即可预测术后并发症[11]。

营养治疗在CRC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ESPEN(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指南是临床营养领域的权威指南之一,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的营养治疗建议。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是其中之一,针对外科手术患者给出了相应的营养支持建议。

本篇文章将对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进行详细介绍。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主要关注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营养支持问题。

外科手术对患者的营养状态会有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手术并发症增加等问题。

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首先,ESPEN指南强调了术前的营养准备。

术前的适当营养准备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并减少手术风险。

术前营养准备包括饮食改善、口服营养补充和静脉营养支持等方法。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补充营养素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ESPEN指南对术中的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视。

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围手术期是患者营养代谢的关键时期。

手术创伤和麻醉等因素会导致代谢率增加,患者处于高应激状态。

为了保持患者的营养平衡,避免手术损伤引起的营养耗竭,术中的营养支持应包括静脉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

合理的术中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

最后,ESPEN指南也对术后的营养支持做出了详细的建议。

术后的早期复苏期是患者恢复的关键时期。

术后恢复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此外,ESPEN指南还提出了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原则,鼓励尽早恢复肠道功能,提倡早期进食。

若患者不能满足肠道营养需求,可考虑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方法。

综上所述,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建议。

术前的营养准备、术中的营养支持和术后的营养恢复都被强调,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

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

高血糖影响组织修复能力,抑制白血球和吞噬细胞的功能。

在手术期体内蛋白质合成功能下降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是机体不易愈合与继发感染的主要原因(高糖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外伤病人常因呕吐,禁食,入水量不足使血液粘稠度和血糖更高,血容量下降使心肾功能负荷加重,容易造成组织供血不足与细胞脱水。

在手术和麻醉期患者体内处于应激状态使儿茶酚胺,胰升血糖素及类固醇激素等分泌增加而胰岛素活力则相对下降,这些原因势必加重糖尿病病情,为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需要全面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前1周内每天至少摄入糖类物质250~300g,以使其有充分的肝糖原储备,这样对手术后消耗的氨基酸损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原则上,除急症外,要在病情(指血糖)控制在较稳定时再施行手术较为稳妥。

手术前准备1、术前2~4天查血糖、尿糖、尿酮体、电解质、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心电图。

通过上述检查了解患者糖代谢,心、肾功能及肾糖阈水平并对选用胰岛素剂型,剂量有指导意义。

2、手术前血糖控制指标:空腹血糖应控制在130~150mg/d1应用手术之前禁食应该应以葡萄糖+胰岛素维持血糖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不合并酮症与酸中毒,同时要求血糖不低于正常范围。

血糖的控制指标:术前:6.1-10mmol/L,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则用5%的葡萄糖维持,当血糖高于13.9mmol/L,可以每小时2U普通胰岛素的普通速率静脉点滴,也可以运用全天胰岛素的1 /3-1/4皮下注射;术中控制在11.2 mmol/L上下较为安全,这样已达到预防酮症酸中毒。

在围手术期的血糖也要通过末梢血糖监测、尿糖、血糖等手段进行监测,防止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在实用外科学指导根据尿糖的监测使用胰岛素即:尿糖+不用使用胰岛素;++使用普通胰岛素5U;+++使用普通胰岛素10U;++++使用普通胰岛素15U,每4-6小时监测血糖1次,不能进食的,每6个小时根据尿糖计算胰岛素的用量并在饭前进行注射1次。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是一份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提供营养支持的指南。

在手术期间,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组织修复、免疫功能和康复过程。

以下是一份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医治指南的示例:手术前:1.患者应保持充分的营养状态,确保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2.饮食应多样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3.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如补充高能量高蛋白饮料或肠外营养。

手术中:1.手术中禁食时间应最小化,以减少机体的营养不良风险。

2.手术中可以使用静脉输液来提供葡萄糖和其他必需营养素。

3.需要麻醉的患者可能需要特殊的围手术期麻醉保护,以减少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手术后:1.手术后应尽早开始口服饮食,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2.饮食应富含蛋白质,有助于肌肉修复和组织生长。

3.食物应易于消化,如煮熟的蔬菜、嫩肉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4.重要的是保持水分平衡,以预防脱水和促进康复。

其他注意事项:1.患者应避免饮食中的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

2.对于存在特殊需求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营养医治。

3.医生、护士和营养师应密切合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并随时调整根据患者的需要。

4.患者和家属应接受营养教育,了解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和如何调整饮食来满足营养需求。

以上仅为一份临床营养医治指南的示例,实际的指南可能会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医治方案时,建议临床团队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进行决策。

同时,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临床营养支持。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2]。

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3]。

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引起厌食和早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4]。

同时,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5]。

肿瘤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促分解代谢因子及肿瘤微环境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也加速了营养不良的进程。

除以上全身性因素外,胃癌病人还可能面临消化道梗阻、胃排空延迟、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局部因素,导致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营养不良不断进展,骨骼肌蛋白减少,甚至发展为恶液质。

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为指导临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本共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涵盖了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相关常见问题。

本共识的制定采用Delphi法进行调研和投票,确定专家共识的内容。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及临床营养支持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及临床营养支持
NR 2 0 分 系 统 来 自 1 8个 随 机 临 床研 究 , 建 立 在 循 证 医 S0 评 2 是
的是 避 免机 体 组 织损 害 、 护 器 官 的 生 理 功 能 , 且 减 少 手 术 保 而 的危 险 性 、 后 并 发 症 及 死 亡 率 。所 以合 理 的 围 手 术 期 营 养 支 术 持 是 临 床 结 直肠 癌 患 者综 合 治 疗 中 的重 要 内容 之 一 。
应 当营 养 支 持 ; 总 分 < 3分 ,则 应 让 患 者 每 周 复 查 以上 , 即应 接 受 营养 支 持 。营 养 风 险 ( u n—
tt n li ) ri a r k 是指 现 有 或 潜 在 的 与 营 养 有 关 的 因 素 可 能 导 致 io s 患者 不 利 结 局 的 风 险 , 以 患 者 是 否 发 生 营 养 不 良 为 终 不 点 , 。 营养 风 险 特 指 营 养 因 素 导 致 患 者 的 临 床 结 局 受 到
影 响 的风 险 , 一 点 与 营 养 不 良 风 险 的 概 念 有 着 根 本 性 的 区 这
营 养 不 良的 原 因 主要 考 虑 是 恶 性 肿 瘤 的 消 耗 和 手 术 本 身 的 影
响 , 养 不 良又 会 增 加 手 术 并 发 症 和 患 者 死 亡 率 , 此 对 于 这 营 由 类 患 者 进行 营 养 支 持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围 手 术 期 营 养 支 持 的 目
等方面进行综述。
【 键 词】 结 直 肠 癌 ;营养 评 估 ;营 养风 险 筛查 ; S20 ;营 养 支持 关 NR 0 2
【 中图 分 类号 】 R 7 5 3 3 . 7 【 献 标 识码 】 A 文 【 章编 号 】 D ):0 3 6 /. s. 6 23 1 . 0 2 0 . 8 文 ( 1 . 9 9 ji n 1 7 — 5 1 2 1 . 7 0 1 I s

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临床研究

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临床研究

[ 图分类号]R 5. 中 1 1 [ 献标 识 码 ]B 6 文 [ 章 编 号 ] 10 — 6 X(0 8 0 — 0 3 0 文 0 1 5 8 20 )7 0 7 — 2
对 胃癌 病人 围手 术 期 进 行 有 效 的营 养 支 持 .可 以 改 善 病 人 的 营 养状 况和 免 疫 功 能 .提 高 病 人 手 术 耐 受力 .减 少 并 发 症 。我 们应 用 非 要 素 肠 内营 养 剂 对 胃癌 病 人 在 围 手术 期 进 行 营 养 支 持 .取 得 满 意 效 果 。
A 组 1 85 + 56 /g,B 组 1 698 3 .l / g > .5 9 .7 3 .2mgk 9 . + 61 mgk ,P 00 。
232 血 浆 蛋 白 。 分 别 于 营 养 支 持 前 及 支 持 1 II 0d后 采 血 . 测 定 视 黄 醇 结 合 蛋 白 、转 铁 蛋 白及 纤 维 连 接 蛋 白 ,结 果 2组 病 例 视 黄 醇 结 合 蛋 白及 纤 维 连 接蛋 白均 明显 增 加 .但 基本 相近 A组 应 用 西 安 力 邦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的 立 适 康 营 养 流 食 进 行 肠 内 营 养 ( N) 持 ,B组 进 行 E 支 常规完全肠外营养(P 支持 。 T N) 1 . 营养 剂的 选 择 2 1 . 肠 内 营 养剂 。立 适 康 由西 安 力 邦 有 限公 司 提 供 .属 粉 .1 2 状 少渣 非 要 素经 肠 营 养剂 , 由麦 芽 糊 精 、酪 蛋 白 、乳 清 蛋 白 、 大 豆 分 离 蛋 白 、玉 米 油 、 中链 甘 油 三 酯 、大 豆 卵磷 脂 、葡 萄
维普资讯
中国 级 生 健2 8 月 2 第7 ( 第2 期 全 科 医疗 初 卫 保 0 年7 第2 卷 期 总 7 ) 0 1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一、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病人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营养风险是一个与临床结局相关联的概念,其重要特征是营养风险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成本-效益比等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营养风险筛查是营养治疗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为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

NRS2002基于较强的循证证据,被国际上多个营养学会推荐为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首选工具,其优点为具有循证基础,应用相对简单、易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

NRS2002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

(2)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分)。

(3)年龄评分(年龄≥70岁者加1分)。

总分为0~7分。

NRS2002评分≥3分作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指标,<3分表示不存在营养风险。

临床实践证明,NRS2002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胃肠外科病人的营养风险,并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推荐意见1:病人就诊后应尽早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对有营养风险者应进一步实施营养评定和营养不良诊断,根据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结果确定营养治疗计划。

首选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证据级别:高,推荐强度:强)二、营养评定及营养不良诊断营养评定是通过临床检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人体组成测定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价等主客观方法,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治疗疗效。

理想的营养评定方法能够准确判定机体营养状况,预测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示预后。

营养评定方法有多种,每个评价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胃肠外科病人,体重、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变化及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对预测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风险表现出了良好的精度。

围手术期营养

围手术期营养
概要 • 双重作用(早期喂养,胃肠减压) • 对外科,ICU,危重病人有更多的选择 • 市场潜力较大 • 目前是国内市场唯一的,特殊的管饲器械
促进肠内营养的应用
用于长期肠内营养的有效途径
Freka® -空肠针导管穿刺造口装置 (FKJ)
✓ 运用细针导管浆肌层穿刺技术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
5.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禁忌症:肠梗阻,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肠缺血
6.没有特殊的误吸风险及胃瘫的手术患者,建议仅需麻醉 前2小时禁水,6小时禁食
7.手术后应尽早开始正常食物摄入或肠内营养。大部分接 受结肠切除术的患者,可以在术后数小时内开始经口摄入 清淡流食,包括清水
8.对不能早期进行口服营养支持的患者,应用管饲喂养,
2.严重营养不良风险患者,大手术前应给予10-14天的营养 支持
3.预计围手术期禁食时间大于7天;预计10天以上经口摄入 量无法达到推荐摄入量的60%以上,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 (尽可能通过肠内途径)
4.对于有营养支持指征的患者,经由肠内途径无法满足能 量需要(<60%的热量需要)时,可考虑联合应用肠外营 养
手术后营养支持
手术后营养支持通常适用: (1) 术前因营养不良曾给予营养支持或因某些原因
未进行营养支持,术后短期内又不能获得足够的 营养 (2) 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肠漏、严重感染、胃肠功能 障碍等 (3) 术后因化疗、放疗等导致恶心、呕吐和厌食,不 能摄取足够的营养
营养支持的途径
EN
PN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
用于中短期的小肠内管饲营养
Freka® 鼻肠管(内镜250)
–内镜辅助下放置于小肠。 –经由活检孔定位(
dia.≥3.2mm)。
三腔胃空肠喂养管
Freka® 三腔胃空肠管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

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

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

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05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案例 分析
案例一: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总结词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特别关注,因为老年患者 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问题,容 易导致营养不良和并发症。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术前评估
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营养需求 和饮食习惯。
反应。
详细描述
器官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 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术前评估
对器官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其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
免疫抑制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免疫 抑制治疗,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饮食指导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术后监测
密切监测器官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恢复 情况,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 家共识
目录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概述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核心原则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实践指南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研究进展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案例分析
01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术后康复过程中, 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生理需求,促进术后恢复的综合 管理过程。
详细描述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能量供给
根据患者的代谢状态和体重变化,制定个性化的能量供给 方案。
术前评估
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营养需求和 饮食习惯。
术后监测
密切监测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饮食 计划。

10-围手术期患者的循证营养支持

10-围手术期患者的循证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患者的循证营养支持作者:韦军民詹文华唐大年朱明炜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是20世纪重大医学进展。

临床营养支持是指包括经口、经肠道或肠外途径为营养不良的病人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肠外营养(PN):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营养素,又称肠外营养(TPN)。

营养不良一直是影响外科手术病人结局的重要因素。

文献报道:营养不良病人创伤愈合缓慢,免疫应答能力受损,手术耐受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倍于无营养不良的病人,并且住院时间长,花费多,死亡率亦高[1,2]。

临床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因此对营养不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有必要的。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可分为三类:(1)术前需要营养支持;(3)术前开始营养支持,并延续至手术后; (3)术前营养状况良好,术后发生并发症,或者是手术创伤大、术后不能经口进食的时间较长,或者术后摄入的营养量不足而需要营养支持。

但营养支持绝非急诊处理措施,应该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才按适应症规范和使用规范进行[3]。

随着代谢研究的深入与临床经验的积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维持手术病人的氮平衡,保持病人的瘦肉体,而是为维护脏器、组织和免疫功能,促进脏器组织的修复,加速病人的康复。

营养支持目的变化使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增加,更提高了营养支持的难度。

目前营养支持的利弊仍有不同意见,支持的作用和效果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研究[3]。

不适当的营养支持会给病人带来危害。

证据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Klein等[4-5]分析13项术前全肠外营养支持的前瞻、随机、有对照的研究资料(PRCT),总病例数共1258人。

结果显示: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前给予7-10天TPN可降低术后并发症10%;对轻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前TPN支持无益处,还可能增加感染并发症。

同时分析8项术后TPN支持的瞻性、随机、有对照的研究资料,共750例病人。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E S P E 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早期经口喂养是手术患者营养的首选方式。

营养疗法可避免大手术后喂养不足的风险。

考虑到营养不良和喂养不足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早期肠内喂养对于任何有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进行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

该指南的重点是涵盖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概念和进行大手术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例如癌症,虽然提供最佳围手术期医疗,但是仍然出现严重并发症。

从代谢和营养角度而言,围手术期治疗重点包括:•将营养整合入患者整体管理•避免长时间术前禁食•术后尽早重新建立经口喂养•一旦营养风险变得明显,早期开始营养疗法•代谢控制,例如血糖•减少加重应激相关分解代谢或影响胃肠功能的因素•缩短用于术后呼吸机管理的麻醉药物使用时间•早期活动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功能恢复缩写•BM:生物医学终点•GPP:良好实践要点。

根据指南制定小组临床经验推荐的最佳实践方法。

•HE:医疗卫生经济终点•IE:整合传统终点与患者报告终点•QL:生活质量•TF:管饲该指南共提出37项临床实践推荐意见:1.对大多数患者从午夜开始术前禁食是不必要的。

被认为无任何误吸风险的手术患者在麻醉前两个小时应喝清流质。

麻醉前六小时前应允许进食固体食物(BM、IE、QL)。

推荐等级:A,高度共识(97%同意)2.为了减少围术期不适症状包括焦虑,前一天晚上和术前两小时应给予经口进食碳水化合物处理(而非夜间禁食)(B,QL)。

为改善术后胰岛素抵抗和缩短住院时间,对大手术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碳水化合物(0,BM、HE)。

推荐等级:A/B,高度共识(100%同意)在完成过程中由工作小组根据最新荟萃分析下调等级(工作小组内成员100%同意)3.一般情况下,术后经口营养摄入应持续不中断(BM、IE)。

推荐等级:A,高度共识(90%同意)4.建议根据个人耐受性和实施的手术类型来调整经口摄入,特别关注老年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治疗指南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可导致机体出现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这些改变虽然是机体的保护性防御反应,有利机体对创伤耐受,但会导致体内营养素大量消耗。

临床上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30%- 50%。

Studley等已注意到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围手术期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器官的生理功能,还会增加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延长切口愈合、器官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

大多数研究证实,围手术期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是营养正常患者的20倍,尤其是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

因此,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应该受到重视。

(一)术前营养诊断与营养治疗原则1. 术前营养诊断外科患者多数存在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但有关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各家报道差异甚大。

选择正确的营养状况评估方法,不仅能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而且能够评价营养治疗的效果。

目前尚无公认的、简便而又精确的标准,临床常用有 2 种比较系统、全面的评价方法,包括主观全面评估法(SGA和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SGA艮据体重变化和身高、膳食摄入变化、胃肠情况、疾病与营养需求关系、体格检查等进行评分,结果分为A、B C级,A级为良好,B级为轻中度营养不良,C级为重度营养不良。

NRS包括初筛和最终筛查两个部分,前者结合人体测量(BMI)、疾病结局与营养治疗的关系、近期体重变化和近期营养摄入变化;后者还需根据目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疾病损伤状况的风险而定,NRS评分》3分作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标准。

2. 术前营养治疗指征营养治疗的主要指征是严重营养不良者,以及需进行大手术的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

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力,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而证据表明,营养状况良好者可以耐受一般手术创伤,在10 天内不给予营养治疗也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3. 术前营养治疗原则(1)高能量高糖类高糖类膳食可供给充足能量,减少蛋白质消耗,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贮备,防止发生低血糖,保护肝细胞免受麻醉剂损害。

此外,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能量贮备,以弥补术后因进食不足时的能量消耗。

摄入能量不宜过多,以免致肥胖,对手术和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2)高蛋白质:外科手术患者必需供给充足蛋白质,供给100〜150g/d,或按每天1.52g/kg。

应防止患者因食欲差,摄入量少,蛋白质缺乏使血浆蛋白下降,致营养不良性水肿,对术后伤口愈合及病情恢复不利。

给予高蛋白膳食,可纠正病程长致的蛋白质过度消耗,减少术后并发症。

(3)高维生素: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促进组织再生及伤口愈合。

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过程,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B族维生素与糖类代谢关系密切,缺乏时代谢障碍,伤口愈合和失血耐受力均受到影响。

维生素A能促进组织新生,加速伤口愈合,故应补充足够维生素。

4. 术前营养治疗时机与方法(1)时机:术前营养治疗时间的长短,应视病情与营养治疗的效果而定,一般持续7〜10天,短时间的营养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但对于个别病情较重而允许等待的营养不良患者,则可以延长术前营养治疗的时间,数周甚至数月也有可能,如复杂肠外痿、慢性重症炎性肠病等。

(2)方法:营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般说来,EN与PN相比,具有更符合生理条件、有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并发症少、且价格低廉等优点。

因此,只要患者消化道功能正常或具有部分消化道功能,应优先选用肠内营养。

1)肠内营养经口营养:对于胃肠功能较好、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鼓励经口营养。

如口腔外科患者、骨外科、心外科、肝、肾移植等患者,只要胃肠、吞咽功能良好,就可以实施经口营养。

先从流质膳食开始,逐渐过渡至半流质膳食、软食,直至普食。

管饲营养:对于存在胃肠功能、但无法吞咽的患者,可选用管饲营养。

管饲营养分以下几种情况:① 对于胃功能良好,没有食道返流的患者,可放置鼻胃管行鼻胃管饲。

鼻胃管饲因其符合生理条件,允许使用分次投给法行推注灌食,当然也可以使用持续重力匀速滴注和间歇重力匀速滴注法,后者耐受性最好;②对于存在幽门梗阻、胃瘫、近端痿、或可能发生胃内容物误吸的患者推荐使用鼻肠管,如内镜下放置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等。

一般采用持续重力匀速滴注和间歇重力匀速滴注法,后者耐受性好。

对于分次投给法,由于短时间进食量大、速度快容易引发诸如倾倒综合证等不良反应,故不推荐使用该法。

③对于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治疗时间较长(大于3周)者,可以考虑经皮放置导管法,如经皮内镜胃造口(PEG)、经皮内镜空肠造口(PEJ)、放射线下经皮胃造口(PRJ)等。

该方法成功率较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2) 肠外营养:对于无法使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供给不足,以及希望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者,可以考虑肠外营养治疗。

肠外营养应优先选择周围静脉。

当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时,可考虑中心静脉营养及PICC。

术前肠外营养治疗的能量不宜过高,一般在25〜30kcal/ (kg.d )为宜,其中30%〜40%由脂肪供能,氮摄入0.15〜0.2g/ (kg.d ),热氮比约为120:1,并添加常规剂量的矿物质与微量营养素。

(二)术后代谢特点与营养诊断1. 术后代谢特点严重创伤、感染和大手术后,患者往往处于异常的高代谢状态,主要原因包括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大量释放,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以及炎性介质的产生如TNF、IL-1、IL-6等,致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异常活跃,出现所谓的“应激性糖尿病”。

而这些变化进一步扰乱内稳态,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和功能,导致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发生改变。

(1)能量代谢的改变严重创伤、感染和大手术的外科患者往往存在高代谢。

据报道对于择期手术后患者,静息能量消耗(REE)较术前增高约10%而创伤感染和大手术后一般增高20%〜50%烧伤患者REEF增高较为突出,严重者增高可达100%甚至更高。

一般,常规采用Hanrris-Bendict ( H-B)公式进行能量消耗测算,但多数研究表明,该测算值往往高于实际测量值10%(2)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改变外科患者术后肌蛋白分解明显加强,释放大量氨基酸,以提供糖异生原料,包括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及含硫氨基酸。

其中,支链氨基酸可直接被肌肉组织摄取氧化供能,而炎症介质介导的肝细胞功能不全导致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利用减少,致血中浓度升高BCAA因不断被外周组织摄取利用,使得BCAA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明显下降。

此外,肝脏合成大量急性相反应蛋白,如C反应蛋白、a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补体G、纤维连结蛋白等,导致肌蛋白进一步消耗。

肌蛋白分解代谢增加,使得尿氮排出量明显增多,出现负氮平衡。

创伤及大手术后氮损失持续时间较长,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且创伤后总氮丢失量与创伤严重程度成正比,故创伤越重,负氮平衡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3)糖类代谢的改变创伤感染和大手术后,一方面肝糖原分解加快,肝脏糖原异生路径异常活跃。

正常肝脏葡萄糖的生成速度为 2.0〜2.5mg/(kg • min),而创伤感染和大手术后患者的葡萄糖生成为 4.4〜5.1mg/(kg • min),即使输注外源葡萄糖也不能阻止异常活跃的糖异生过程;另一方面,由于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及亲和力降低,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障碍,以及肌肉组织葡萄糖载体改变等,导致胰岛素抵抗,出现“应激性糖尿病”异常的糖异生及胰岛素抵抗,使得糖无氧酵解增加,产生大量的乳酸和酮酸。

(4)脂类代谢的改变创伤后脂肪成为重要的能量来源,据报道严重创伤、感染患者能利用脂肪乳剂供能。

外科术后患者脂肪分解明显增加,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脂明显升高,而促使脂肪分解的因素主要包括儿茶酚胺升高致脂酶活性增加,及内分泌和炎症介质介导的脂肪动员增加。

一般正常机体主要通过游离脂肪酸氧化供能,而外科术后患者主要通过甘油三酯氧化供能,据报道创伤后能量约70%~80嘛源于脂肪。

当机体处于正氮平衡后,营养供给充裕时,脂肪分解转变为积累,速度较慢,待脂肪量增加到术前时,患者基本或完全康复。

(5)钾钠的改变夕卜科患者术后,尿氮丢失的同时尿钾排出明显增加,排出多少及持续时间长短,随创伤严重程度而异。

伤后初期尿钠显著减少,与氮和钾变化相反,为一过性正平衡,到利尿期为负平衡,但很快恢复正平衡。

2. 术后营养诊断与营养治疗指征术后营养诊断近似于术前,但营养治疗指征不同。

对于一般手术创伤患者,术后数天基本可以过渡到经口膳食,只要注意细软易消化、搭配合理即可,无需术后营养治疗,但对于以下几类患者,需进行合理的术后营养治疗。

(1)术前营养治疗患者,术后继续营养治疗;(2)严重营养不良而术前未进行营养治疗者,术后应进行营养治疗;(3)术后估计超过1周以上不能进食的患者,需进行营养治疗;(4)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因代谢需要量增加和禁食时间延长,需进行营养治疗。

(三)术后营养治疗原则1. 术后营养治疗时机与方法在创伤感染和大手术后,虽然大部分患者的小肠功能在6小时后即可恢复,但营养治疗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内,全肠道蠕动基本恢复,内稳态得到稳定后进行,肠内营养仍为首选。

可根据胃肠功能、手术位置、吞咽功能等情况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可参考术前营养治疗)。

如果胃肠功能低下可选择肠外营养治疗,并依次过渡到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直至经口膳食。

2. 能量:能量需要增加,手术或外伤均可导致机体能量消耗,患者必须增加能量供给,能量供给包括基础代谢、活动消耗能量及疾病应激时能量消耗(见表3-12 )。

目前,创伤感染和大手术后能量消耗的估算,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最常用的是Hanrri-Benedict(H-B 公式),计算出患者的BEE再乘上相应的应激系数。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间接能量测定仪来测定,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仪器昂贵、对人员技术要求高。

据研究表明,H-B公式的测算结果高于实际测量值约10%下面以H-B公式为例估算能量消耗。

基础能量的消耗(BEE)男性BEE= 66.47 + 13.75W+ 5H-6.76A女性BEE= 655.10 + 9.56W+ 1.85H-4.6A其中W=体重(kg), H=身长(cm), A=年龄(a)全天能量消耗=BEEX活动系数X应激系数X体温系数活动系数卧床为1.2,轻度活动为1.3。

此外可据营养补给方式,计算24小时能量需要。

应激系数见表3-12体温系数38 C 1.1、39C 1.2、40C 1.3肠外营养(合成代谢)=1.75 X BEE经口营养(合成代谢)=1.50 X BEE 经口营养(维持)=1.20 X BEE表3-12 不同手术或创伤时应激系数手术应激系数手术应激系数外科小手术1.0〜1.1复合性损伤1.6外科大手术 1.1〜1.2癌症 1.10 〜-1.45感染(轻度)1.0〜1.2烧伤(<20%) 1.00 〜-1.50感染(中度)1.2〜1.4烧伤(20%〜39%)1.50〜-1.85感染(重度)1.4〜1.8烧伤(>40%)1.85-2.00骨折 1.20〜1.35脑外伤(用激素治疗)1.6挤压伤 1.15〜1.35能量供给方法和时机:一般术后营养治疗分为术后早期、并发症出现期和康复期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