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脑梗死题库

中西医结合脑梗死题库

脑梗死—中风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一)病理病因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根据常规把脑血管病按病因分类分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另外,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却未发生脑血管病,而一些不具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发生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和不良嗜好等。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血脂和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2. 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

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

1.主要临床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

小心脑动脉硬化可能隐藏在你的生活方式中

小心脑动脉硬化可能隐藏在你的生活方式中
下降
睡眠周期紊乱:睡 眠周期紊乱,导致 白天疲劳和注意力
不集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4
脑动脉硬化的危害
脑部缺血
脑部缺血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 影响大脑功能
脑部缺血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脑部缺血可能导致语言障碍、行 动不便等问题
脑部缺血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 虑、抑郁等问题
不良作息
长期熬夜:影响睡眠质量,导致 内分泌失调,增加脑动脉硬化风 险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导致血液循 环不畅,增加脑动脉硬化风险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高盐高 油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增加脑 动脉硬化风险
吸烟酗酒:吸烟酗酒对血管健康 造成损害,增加脑动脉硬化风险
02
预防脑动脉硬化的方法
保持健康饮食
减少盐分摄入:减少 高血压风险,降低脑
情绪控制能力下降:难以控制自 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
情绪调节能力下降:难以从负面 情绪中走出来,容易陷入负面情 绪中
情绪认知能力下降:难以理解他 人的情绪,难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05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 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降压药物:如ACEI、ARB等, 用于控制血压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 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
抗氧化药物:如维生素C、维 生素E等,用于保护血管内皮
细胞免受损伤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改善脑 动脉硬化引起的脑 供血不足
手术方式:血管内 支架植入、血管成 形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 血栓形成、血管损 伤等
动脉硬化风险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发表时间:2013-09-11T10:09:01.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王海滨[导读] 在临床上CT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王海滨(江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003)【摘要】目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理、临床特征及CT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57例动脉硬化性脑病CT表现。

特点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语言不清或失语、头晕、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

结果本病常见于60岁以上,CT特点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病变模糊不清,可伴发脑萎缩或腔隙性脑梗塞,有的可伴发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论熟悉掌握本病的病理、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头颅动脉硬化性脑病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37-01 1 资料与方法2010年4月2013年1月SAE患者57例,男30例,女27例,男、女比例几乎相等;年龄47~95岁,平均72岁;发病后病程长短不一。

起病一般缓慢,最长者二十年,多有有高血压,血压平均在160~190/120~110mmHg之间。

2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睡眠障碍等。

其中,癫痫发作3例,言语不清、注意力不集中48例,下肢无力及行走困难23例,脑出血后遗症5例。

方法:本组使用GE CT-e扫描机,距阵512×512,层厚10mm,层距10mm。

2 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检查主要改变:双侧脑室包括半卵圆中心对称性密度减低区,从侧脑室前角及后角向外延伸,呈毛糙状且边缘不清,CT值12-24HU,无强化;脑室对称性扩张;多伴基底节区~内囊区域或丘脑腔隙性脑梗死[1]。

57例有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脑回增宽等脑萎缩变现,合并腔隙性脑梗死38例。

老年人如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

老年人如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

求医问药脑动脉硬化症是由于脑血管内出现脂质代谢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是病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

其病理改变为胆固醇和脂肪在动脉内沉淀,从而引起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小血管闭塞、血管弹性减弱和血管壁变得粗糙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将引发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部的供血、供氧量减少。

该病多发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研究发现,在所有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9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症。

脑动脉硬化症的形成多与患者的年龄、内分泌及血压的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其临床表现为:一、头痛: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常出现头痛或头晕,其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可循。

二、有睡眠障碍: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都会出现睡眠障碍,常表现为长时间无法入睡、时睡时醒、醒后极难入睡等。

三、常健忘: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记忆力会明显减退,尤其对数字、日期等遗忘得特别快。

四、出现老年环:老年环是指人的眼角膜边缘出现的灰白色膜类脂环。

它的出现是脑动脉硬化使角膜周围的胆固醇、中性脂肪和磷脂等物质发生沉淀的结果。

五、耳垂常出现皱纹:人的耳垂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对缺血十分敏感。

当人患脑动脉硬化症时,耳垂就会因缺血而出现皱纹。

六、情绪波动大: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多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激动、喜怒无常等症状,这是由于其脑部供血量减少引起的。

七、手指震颤:手指震颤是脑动脉硬化症最典型的症状之一。

该病患者会在握笔写字时,手指出现轻微的震颤。

由于脑动脉硬化症是诱发脑卒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该病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一、支持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应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同时应坚持吃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

二、药物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可适当地服用镇静类药物(如安定、利眠宁等)、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烟酸、地巴唑等)和改善大脑代谢类药物(如谷氨酸、脑活素、银杏叶制剂等)。

糖尿病患者睡眠问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睡眠问题的研究进展
而 胰 岛素敏感 性 降低 的程度则 与慢 波 睡 眠减 少 的程 度显著 相关n 。 。。因此 , 尿病 患 者会 出现 不 同程 度 糖

也是保 持 大脑 正 常 功 能 及 行 为 能力 的基 础 。随
着社 会 的高速 发展 , 求学 、 就业 、 作 、 工 生活 压 力等 因 素 给人们 的睡 眠 带来 很 大 的影 响 , 其 对 伴 有 各 种 尤
1 3 病 理 生理 因 素 .
抵 抗指 数均 明 显升 高 _ , 示 睡 眠 障碍 会 促 使 机 体 4提 ] 糖 代谢 紊乱 , 进而 加速 糖尿病 病情 进展 。
2 2 大血 管合 并 症 进展 大 血 管 合并 症 开 始 于 胰 .
13 1 血糖 变化 血 糖 偏 高 或偏 低 都 会 影 响患 者 . . 的 睡眠质 量 , 高浓 度 糖 化 血 红 蛋 白L 及 夜 间低 血 如 8
行 为疗法 、 眠放 松疗 法对 青 少 年 糖 尿 病 患 者 睡 眠 催 的干预具 有一 定 的疗 效 , 主要 是 通 过 缓 解 青 少 年 的
压力 而起作 用[ 】 。研究 口 显示 , 知行 为疗 法 使 患 明 认 者整个 晚上脑 电 图 中 的 艿波 更 快 速下 降 , 可 能 与 这
要依靠苯二氮蕈类和非苯二氮革类 。苯二氮革类药
物 治疗失 眠具 有 起 效 快 的 特 点 , 应 用 苯二 氮 董 类 但
药 物会 导致严 重 的药 物后 遗 效 应 , 发 生 机 动 车 事 如 故、 死亡 、 骨折 、 致命 性 中毒 、 理功 能下 降 和认 知损 生 害, 还会 引起 短期学 习与记忆 功能 的下 降 , 另外 又 可 使 个体 产 生 对 安 眠 药 的 依 赖 性 。近 年 来 的研 究 口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前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前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生,这种瘤状突起不断发生异常传导,成为持续顽固性剧痛的病因,甘露醇能抑制这种冲动的传导;第五,上述理由尚不能解释甘露醇止痛完全和作用时间长的现象,因为癌细胞脱水,氧自由基的清除,疼痛内源性神经调质或递质活性抑制,在停用甘露醇数十天后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疼痛可以再次加重,因而推断该药对损伤了的神经有终止其传导的作用,是否如此,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1]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32194.[2]徐叔云.中华临床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462947.[3]方国民.氧自由基影响疼痛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6(3):36.收稿日期:2007211205作者简介:赵新萍(1960-),女,山西省太原市人,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放疗科护理工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前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喻 英,段秀兰,袁又圆,刘 娜(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 030001) 为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对9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73例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3月—2006年3月因下肢麻木、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经过动脉血管数字减影造影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98例。

入选标准: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5d以上;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住院前无服用安眠药物病史;自愿参加该研究。

首次问卷筛选73例睡眠障碍的患者,男65例,女8例,年龄20~8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0例,初中及以下33例;有吸烟史55例,饮酒史21例,合并高血压46例,不稳定心绞痛9例,糖尿病18例。

1.2 研究方法采用睡眠质量及睡眠干扰因素问卷。

睡眠质量问卷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改编,采用自制睡眠质量及睡眠干扰因素问卷调查表。

专家讲堂陆林院士:睡眠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专家讲堂陆林院士:睡眠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专家讲堂陆林院士:睡眠与认知障碍研究进展一、睡眠与脑健康概况睡眠是保障健康的必要条件,睡眠不足可能引起脑功能的紊乱,导致认知调控能力下降。

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根据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疫情下人们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应激性事件时,常常出现急性失眠。

通过对5万余名居民进行线上调查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大众的心理问题普遍较为突出,其中失眠的发生率高达29.2%,医务人员失眠的发生率更是高达38.9%。

随着年龄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增高。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导致痴呆人数增多,痴呆的全球疾病负担快速增加。

WHO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00万痴呆患者,而这一数字在2040年将达到8100万,2050年将达到一亿3千万。

痴呆是全球老年人残疾和依赖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新增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000万,医疗费用高达一万亿美元。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痴呆的患病率为5%~6%,由痴呆造成的疾病负担在疾病总负担中比重从1990年的0.66%增长至2017年的1.88%,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神经精神疾病,老年痴呆和睡眠问题的诊断和防治被列为中国脑计划的重点研究内容。

二、睡眠与认知障碍的关系皮层、下丘脑、小脑等脑区共同参与调节认知和睡眠-觉醒过程。

睡眠不足时大脑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及奖赏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

(一)睡眠障碍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与基线时无睡眠问题的个体相比,报告睡眠障碍者发生所有类型痴呆的风险显着升高。

一项全球临床数据的meta分析,共纳入18个纵向研究,包含246,786例受试者,通过平均9.5年的随访,有25,847例受试者发生了痴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失眠障碍增加AD的发生,而对所有类型的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无影响;睡眠呼吸障碍与所有类型的痴呆、AD及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都相关。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方法:选择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4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患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前均无睡眠障碍。

对这146例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定,评定标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结果: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的是皮质下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表浅、睡眠减少、入睡困难、片段睡眠、早醒、噩梦等。

结论:睡眠障碍会受病变部位的影响,并且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标签:老年;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继发性症状,良好的睡眠是患者神经功能良好恢复的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因为睡眠障碍大幅度下降,同时使得治疗和康复更加困难[1]。

故本研究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和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为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提供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2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就诊的14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61例;年龄63~72岁,平均(67.7±3.5)岁;病变部位:皮质下43例,大脑皮层36例,小脑49例,大脑半球18例。

以中华医学会在1995年的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修订的诊断标准作为唯一标准[2]。

均为首次卒中,且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加重,卒中前无睡眠障碍、抑郁等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在发病后的2~4个月进行综合精神评估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然后由医务人员督促患者在睡前服用1~4 mg的舒乐安定片,连续服用5 d后对其疗效进行评定。

1.3 睡眠情况评价标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情况,以PSQI>7分作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不高的参考值。

(1)显效:患者夜间拥有大于6 h的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不超过2 h;(2)好转:患者夜间拥有4~6 h的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不超过6 h;(3)无效:患者夜间睡眠小于4 h,白天睡眠时间超过8 h。

动脉硬化早期症状是什么?

动脉硬化早期症状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动脉硬化早期症状是什么?
导语:动脉硬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体较为常见,也可以说是中老年人生命的第一杀手,所以一旦出现了这种疾病,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治
动脉硬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体较为常见,也可以说是中老年人生命的第一杀手,所以一旦出现了这种疾病,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治疗。

而且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效果会更好。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知道一些动脉硬化的早期症状,这样才可以及时的发现病情,尽早的进行治疗。

1、头晕头痛
动脉硬化早期,患者会感觉头晕头痛,并且多在额部枕部钝痛。

在体位变动时出现或原有头晕头痛症状加重。

有时感觉走路不稳。

如基底动脉硬化时可有眩晕、眼球震颤、恶心、面部肌肉麻痹感。

有的并有吞咽困难。

2、记忆力减退
患上动脉硬化后,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脑力劳动能力降低,感到工作和学习都吃力。

记忆力减退还表现为遇事忘得快、往事记得清楚,但记忆力缺损不明显。

3、早期睡眠障碍
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还有入睡难,多梦、易惊醒。

4、情绪行为改变
动脉硬化患者会表现出自制力降低,易伤感,有时情绪低落,有时高兴、易激动。

有的烦躁不安、多疑、恐慌、处事寡断。

有的出现欣快症,强行嬉笑。

这种精神症状常引起家庭不和。

早期动脉硬化精神症状时轻时重,各人表现不一,交替出现,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

血液透析睡眠障碍的常见影响因素 (2)

血液透析睡眠障碍的常见影响因素 (2)

血液透析睡眠障碍的常见影响因素1)疾病方面的因素严重的躯体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失眠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提示,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失眠的主要原因为严重的躯体症状,包括由尿毒素引起的尿毒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周围末梢神经轴索变性及继发性脱髓鞘改变,而在临床上出现的下肢肌肉特痛,双足灼热与钙磷代谢紊乱,活性维生素D3缺乏,甲状旁腺激素代谢异常等多因素有关的肾性骨病所致的骨痛,皮肤瘙痒也在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很多,均影响患者睡眠,因此早期充分的透析,积极治疗并发症是缓解病人躯体症状的关键。

不宁腿综合征:它引起失眠的概率是非合并不宁腿综合症病人的24.45倍,导致睡眠总质量下降。

透析性脑病:长期透析患者可能导致患者铝中毒,微量金属,重金属蓄积,慢行病毒感染,高血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造成尿毒症性脑萎缩,透析时间愈长,上述病理改变愈严重,造成睡眠障碍的可能性愈大。

肾性骨病:肾性骨病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皮肤瘙痒,影响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而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亢进是促进和加重慢行肾性骨病的因素,可引起瘙痒,钙磷乘积越高,程度越重,这些因素可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碍。

贫血: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睡眠差的危险性约增加36%,纠正贫血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透析治疗方面:透析年限:透析是一种间断性肾脏替代性治疗,随着年限的延长,年龄的增加,长期处于毒素的损害之下的各器官机能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透析治疗班次:有报告说上午透析起床较早可能会影响其睡眠,认为可能是心理问题,但也有研究认为透析治疗的班次对睡眠没有影响,不同班次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透析质量:体内毒素水平如中大分子物质清除不够可能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高通量对中大分子的清除率更高,减少中分子蓄积,也有益于提高睡眠质量。

3)心理和行为因素:长期疾病困扰,担心自己预后,工作能力的下降家庭收入较低,难以支撑血液透析治疗较高的费用,由此引起极大的精神压力,导致睡眠紊乱或失眠。

睡眠障碍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睡眠障碍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2.c反应蛋白(ClIP):CRP可直接诱导内皮细胞表达黏 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抑制NO合成。有分析显示血浆CRP水 平与OSAH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经过CPAP治疗 可以使CRP水平降低。Motonori等研究发现血浆CRP水平 与患者体重指数(body m鹏s index,BMI)密切相关,但按 BMI进一步分组后发现,非肥胖组的OSAHS患者的血浆 CRP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OSAHS是影响血浆CRP 水平的独立因素¨…。
三、OSAHS引起内皮功能紊乱的机制 1.低氧:低氧可直接损害内皮细胞并导致其功能障碍, 引起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使白细胞等易于黏附,促进血栓 形成。不同的低氧持续时间引起内皮损伤的机制和对周围 组织产生的结果也不同”J:(1)急性缺氧可快速激活内皮细 胞释放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可促使中性粒细胞黏附。这种 缺氧主要引起生理的、可逆转的血管张力和血流改变;(2) 慢性低氧可使特殊基因表达增加,如内皮素基因、编码血小 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等,导致不可逆 的血管结构和周围组织重建、平滑肌增生和纤维化。 2.氧化应激:OSAHS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 引起的低氧血症和呼吸暂停后的再氧合会产生类似缺血一再 灌注损伤,表现为一个氧化应激过程,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 核细胞内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ROS)过量生成, 还会使内皮细胞对ROS的敏感性增加,氧自由基增多,进而 损伤内皮,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OSAHS患者氧化应激增 多的同时,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随着病程的延长,氧 化应激和抗氧化应激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加重,进一步损伤内 皮功能。 3.交感神经兴奋:OSAHS引起的睡眠片段化和低氧血 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能会导 致血管的重建。Dinenno等发现,健康人的股动脉血管壁的 厚度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 4.高血压:目前认为,OSAHS是独立于年龄、体重、遗 传、肾病等因素之外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被列为继发性 高血压病因之首。伴有高血压的OSAHS患者血压能够直接 影响动脉内膜结缔组织代谢,使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强。另 外,由于血管长期暴露于高的剪切力和压力,扩血管物质代 偿性分泌增多,导致失代偿后缩血管物质生成释放增多,致 血管尤其是小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血压上升,形成恶性 循环。 四、0SAHS内皮功能异常的检测 OSAHs患者内皮功能的评估包括:(1)血管反应的功能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82例MRI诊断临床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82例MRI诊断临床分析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82例MRI诊断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mri表现、影像学分型与临床的关系。

方法:对经颅脑mri检查的182例sae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mri表现为侧脑室前后角、体部周围、半卵圆中心片状或带状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其中影像学i型52例、ⅱ型79例、ⅲ型51例;治疗后复查43例,15例病灶范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结论:mri可清楚显示sae的病灶的分布及大小,并可对疗效进行初步观察。

【关键词】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mri;诊断;临床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n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又称binswanger病,是一种以进行性智能障碍为特征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mri检查对其具有高度敏感性,随着mri检查的普及应用和人群的老龄化,临床发现的病例越来越多。

但由于特异性的限制mri不单独作为sae的诊断标准,故应结合临床方能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近3年经临床证实的182例sae患者的颅脑mri检查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sae患者182例,均行颅脑mri 检查。

其中男110例,女72例,年龄53-91岁,平均69.1岁。

临床具有典型痴呆者56例。

其余均具有不同程度记忆力、计算力、分析判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和反应迟钝、感情淡漠、行为异常等表现。

头晕、头痛89例。

睡眠障碍85例。

步态异常和平衡障碍44例。

肢体活动障碍35例,感觉障碍34例。

大小便失禁15例。

病理征阳性33例。

有高血压史127例,合并糖尿病65例,高血脂61例。

眼底镜检查动脉硬化103例,心电图异常68例,脑电图异常56例。

所有病例均给予降血压、抗凝、降血糖、活血化瘀、增加供氧、调节免疫、改善细胞脑功能等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随访症状明显好转77例,好转53例,无明显变化34例,加重18例。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睡眠障碍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严重的睡眠障碍与脑卒中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影响患者认知、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而且还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增加脑卒中死亡率。

因此需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改善病情。

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护理进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脑动脉闭塞引起的脑组织梗死,伴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它是现代社会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1]。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近年来,中风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死因,也是中国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2]。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这类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在此期间可能有异常行为[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4]。

相关数据显示,95%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睡眠结构问题,这与神经生物学、社会心理学等因素密切相关[5]。

本文就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疾病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1.卒中后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或时间的紊乱,包括失眠、睡眠过度和睡眠异常。

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维持生活能力的必要来源[6]。

然而,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很高,约为80%~95%[7]。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诊断标准是至少存在以下四种症状之一:睡眠困难、持续性睡眠困难、早醒和非恢复性睡眠。

其发病率为20%~56%,发病率随卒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急性期发病率较高,与卒中类型相关性不大[8]。

老年人和妇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失眠可降低脑血管反应性,增加首次中风患者的死亡率。

中风后失眠的机制尚未明确,这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与自主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与自主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快动眼睡眠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 )是指因正常骨骼肌张力丧失导致与梦境内容密切相关的异常活动,发生于快动眼睡眠期[1]。

其特点是睡眠期间有哭闹、谩骂、肢体抽动等异常行为。

成年期快动眼睡眠障碍会导致学习能力、记忆力下降,免疫力减退以及焦虑、抑郁等[2]。

据相关[3]统计,新生儿睡眠期间快动眼睡眠占50%~70%,成人睡眠期间快动眼睡眠占12%~20%,慢动眼睡眠占80%~88%。

不同睡眠类型会影响脑、精神及躯体发育,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明确。

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快动眼睡眠障碍的重要方法,一般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期间肌肉张力下降、消失,甚至有持续性或间歇性下颌肌张力增加以及下颌或肢体肌电图位相性抽搐。

大量证据表明,该病患者损伤部位位于脑干,原因多为变性、肿瘤、梗塞、炎症及脱髓鞘等[4]。

脑桥被盖外侧区胆碱能神经元为启动神经元,被盖、蓝斑等处存在快动眼睡眠障碍的关闭神经元[5]。

此外,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睡眠结构改变,如睡眠时间缩短、睡眠减少及慢波睡眠减少。

现对本病患者的睡眠结构是否与睡眠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相关进行综述。

1快动眼睡眠障碍概述快动眼睡眠障碍的典型表现是入睡90分钟左右出现时间不等的面部运动或肢体不自主运动,比如翻滚、拳打脚踢、喊叫等暴力行为,或大笑、唱歌、跳舞等非暴力行为。

该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其中男性患者占87%,可能与雄性激素具有攻击性行为的调节作用有关[6]。

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一个月或一周均会发作几次,甚至每晚多次发作。

患者发作时,躯体伴随剧烈运动,常会发生睡眠相关损伤行为,甚至伤及床伴。

快动眼睡眠障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因脑干区梗塞、桥小脑角肿瘤或其他病变导致的快动眼睡眠障碍属于继发性范畴,多因脑干部分神经核团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所致[7]。

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5-HT )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也会引发本病,且会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内去甲肾上腺素能递质的传导作用,抑制快动眼睡眠时相,进而增加位相性肌肉活动。

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情感障碍与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情感障碍与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论著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情感障碍与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蒋宇轩 林嘉灏 刘三鑫 刘旭 刘宇欣 陆正齐 卢婷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 )患者情感障碍与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和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81例aCSVD 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将患者分为非焦虑组(58例)、焦虑组(23例)以及非抑郁组(50例)、抑郁组(31例)。

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 )影像学标志物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年龄(67.03±9.28)岁。

CSVD 影像学疾病负担评分1.5(2)分。

在影像学标志物中,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BG -EPVS )数量与焦虑(P = 0.004)和抑郁(P = 0.011)独立相关。

症状学分析显示BG -EPVS 数量与焦虑症状中的尿频(P = 0.026)、面色潮红和手脚出汗(P = 0.007)、睡眠障碍(P = 0.002)有关,与抑郁症状中的消极心理(P < 0.001)有关。

结论 在众多CSVD 影像学标志物中,BG -EPVS 与aCSVD 患者焦虑和抑郁独立相关。

对于焦虑而言,BG -EPVS 与焦虑相关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相关。

对于抑郁而言,BG -EPVS 主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BG -EPVS 增多显著的aCSVD 患者更容易出现情感障碍,早期干预或可使患者获益。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情感障碍;焦虑;抑郁;睡眠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mood disorders and imaging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Jiang Yuxuan, Lin Jiahao, Liu Sanxin, Liu Xu, Liu Yuxin, Lu Zhengqi, Lu Tingt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u Tingting,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od disorders and imaging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aCSVD ), aiming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 treatment and mechanism. Methods Eighty -one aCSVD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 scores ,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n -anxiety (n = 58), anxiety (n = 23), non -depression(n = 50) and depression groups (n = 31).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SVD imaging markers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was (67.03±9.28) years. The CSVD imaging burden score was 1.5 (2). Among imaging markers , the number of basal ganglia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BG -EPVS )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P = 0.004) and depression (P = 0.011). Symptoma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BG -EPV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anxiety symptoms , such as frequent urination (P = 0.026), facial flushing and perspiration (P = 0.007), sleep disturbance (P = 0.002), and negative ideational content of depression (P < 0.001). Conclusions Among di ff erent CSVD imaging markers , BG -EPVS i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CSVD patients. For anxiety , BG -EPVS is correlated with anxiety -related somatical symptoms and sleep disorders. For depression , BG -EPVS mainly a ff ect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aCSVD patients. aCSVD patients with asigni fi cantly increasing number of BG -EPVS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mood disorders , and early interventions may bring bene fi ts to aCSVD patients.【Key words 】 Arteriosclerotic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 Mood disorder ; Anxiety ;Depression ; Sleep作者单位: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卢婷婷,E -mail:***********************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22.10.013脑小血管病(CSVD )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其中小动脉硬化性CSVD (aCSVD )是最常见的一种[1]。

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脑动脉硬化(cerebralarteriosclerosis)是中老年常见疾病,常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

包括医学上常常提到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的玻璃样变都称为脑动脉硬化。

慢性起病,进展缓慢,早期表现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一般无阳性病理表现。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年龄多在45岁以上,早期男多于女,晚期渐趋平行,脑力劳动者多见。

(2)大脑神经活动功能减退,如思维能力、记忆力等,呈间歇性加重。

(3)有促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少运动等。

(4)具有全身性动脉硬化的表现,可有视动脉、颞动脉、眼底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改变。

症状缓慢进行性加重,呈阶梯性表现。

(5)病情由轻到重分为3个阶段,即早期动脉硬化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期动脉硬化性脑实质轻度损害综合征、晚期动脉硬化性脑功能重度损害综合征。

2.辅助检查(1)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多高于正常,血液流变学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帮助。

(2)脑电图、脑阻抗血流图、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动脉硬化征象。

(3)MRI和CT早期可无病理改变,中晚期可见脑萎缩和(或)多发性梗死、腔隙性梗死表现。

(4)眼底检查: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呈银丝样。

【治疗措施】(1)指导患者早期防治,积极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

(2)合理饮食。

总热量酌减,蛋白质质量提高,维生素充足。

体重维持在:身高(cm)-105=体重(kg)左右为宜。

少食高脂、高热量食物,多食水果、青菜、海产品。

(3)限酒、戒烟。

(4)调血脂药物:选用氯化胆碱5~6g,1次/d;蛋氨酸5g,分2次服;氯贝丁酯0.5g,3次/d。

辛伐他汀滴丸5~20mg,1次/d。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2021年~2022年收录的4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实验中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间护理效果。

结果:VAS以及VRS评分在观察组护理后中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精神状态、社会职能、睡眠质量以及身体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均在观察组中表现出来。

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针对性护理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常见血管性疾病,发病率高,严重者需行下肢截肢治疗严重影响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多采用介入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具有适用性广,术后疗效好等优点[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下肢长期缺血使患者肢体疼痛、活动能力降低,尤其是后期的静息痛,严重影响患者休息,致使患者睡眠障碍和不良情绪的产生。

因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社会发展功能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此外,手术治疗后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研究表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症状体征和疾病恢复情况关系密切[2]。

而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分析对接受介入手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2022年总计4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1例,观察组为2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P>0.05,具有可比性。

动脉硬化检测 都是检查什么呢?

动脉硬化检测 都是检查什么呢?

动脉硬化检测都是检查什么呢?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大原因之一,很多人会觉得动脉硬化是老年病,其实从我们出生时候就会开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快,就像衰老一样,不可逆。

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三高人群日益庞大,动脉硬化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

动脉硬化形成的原因:动脉硬化的病因比较复杂,动脉硬化是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过程,随着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慢慢的形成的。

导致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由于血管自身的衰老所造成的,其次,与大家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都有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动脉硬化。

1.主要原因引起动脉硬化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

其他诸如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急躁等都会引起动脉硬化。

2.营养成因(1)胆固醇大量摄进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油脂饮食日常饮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假如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重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

动脉硬化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往弹性、管腔狭窄。

如不早期发现,继续发展,慢慢血管内形成斑块、血栓。

一些不稳定的血栓、斑块脱落,游走到心脏的冠状动脉或脑部动脉就相当危险,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忽然抢救无效猝死的原因。

动脉硬化的危害1、头晕脑动脉硬化出现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患者经常的头晕头疼,这是脑部供血、供氧不足所导致的。

除了明显的头晕头疼,动脉硬化患者还会有耳喊、记忆力下降等后遗症状。

严重的脑动脉硬化还会引起动脉瘤破裂,也就是脑出血,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2、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心绞痛,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这是都是心脏供血不足所导致的。

3、肾脏受损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肾脏萎缩、肾功能损害和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失眠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并提高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都和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对动脉硬化和睡眠障碍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引发机制尚无明确定论。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并探讨两者中医证型上的关联。

标签:睡眠障碍;动脉硬化;相关性睡眠障碍是睡眠的质或量发生异常,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的身心状态。

常见的慢性失眠会引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1]。

睡眠障碍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也是血管疾病后常见的并发症。

Ogilvie等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受试者与睡眠7~8小时的受试者相比,BMI、腰围和体脂显著升高,少于5小时的更甚,由此可知睡眠障碍和肥胖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关联[2];美国一项调查发现,睡眠障碍在中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并因种族、民族、性别和肥胖状况而不同,中国人比白人更容易获得睡眠障碍[3];在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有学者意外的发现,血糖控制不良也与睡眠质量差有关[4];不仅如此,台湾某地区的医务人员在试验中还发现较短的睡眠时间会增加患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风险[5];睡眠障碍也与高血压有密切相关,它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出现晨峰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6]。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已有研究[7]表明,PWV升高易出现睡眠障碍;患者的PWV越高,更易患高血压病。

另一方面OSAHS可增加动脉硬化发生率和动脉硬化的程度[8],同样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9]显示50%~92%的OSAHS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而30%~5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OSAHS。

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随着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程度的加重,其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水平的指标明显升高[10],其动脉硬化程度较非OSAHS高血压患者严重,说明OSAHS能加重动脉硬化[11]。

尽早干预OSAHS 对动脉硬化进展的影响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为重要[12],但也有学者认为OSAHS非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13],两者之间的引发机制尚无明确定论。

本文就国内外关于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4]。

不广为人知的是,心血管病也与睡眠障碍也互相影响,关系密切。

心血管疾病多种多样,患者群体庞大,其中合并有失眠的比例很高,与原发疾病相互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临床结局[15]。

曾有实验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护±群体进行研究,发现轮班工作持续时间与动脉硬化程度有独立的显著联系,且持续短睡眠的时间越长,对动脉的影响越明显[16]。

上述实验属于剥夺性睡眠障碍,而在临床上更为常见的是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已被认为是动脉高压、心房颤动、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17]。

2 睡眠障碍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临床观察和细胞及生化水平上都有研究证实两者的相关性。

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18-19],其中脑血管屏障相关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周细胞)可能参与到睡眠障碍诱发脑血管疾病的过程[20],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另外,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会影响其生存质量,导致心理及生理功能受到影响[21]。

而長期的睡眠障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从而导致脑动脉硬化的进展,成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22-23]。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能够早期发现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对OSAHS病人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24]。

3 睡眠障碍与颈动脉硬化脑组织血供情况取决于颈部血管的供应,而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动脉压可决定颅内血流灌注情况[25]。

覃旭辉[26]证实睡眠障碍人群的双侧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血管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的人群。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引起颈动脉硬化的关键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总时间呈正相关[27-29]。

提示OSAHS患者通气功能的改善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如上气道手术治疗[30],术后OSAHS 患者颈动脉血管功能学上(弹性)有所改善,但形态学(内中膜厚度)尚无明显变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性作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29]使OSAHS中重度患者的AHI及IMT指数发生明显变化,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及脑血管狭窄情况[31],间接证实了OSAHS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性。

另外,有研究表明,OSAHS合并脑梗塞患者相较于单纯型OSAHS患者IMT明显增高[27],存在更为明显的颈动脉硬化。

4 睡眠障碍与周围动脉硬化颈动脉及下肢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与AHI呈正相关,OSAHS与动脉硬化、血压、血糖等数据呈正相关,严重的OSAHS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硬化等症状[32-33]。

另外,有研究证实睡眠呼吸暂停与周围动脉疾病(PAD)发病率之间密切相关,并且两者的相关性还受到种族差异影响,Nagayoshi等[34]在评价了1844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严重程度后发现,其与PAD的相关性在黑人中显著增高。

5 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中医研究从中医理论来看,痰浊壅聚,日久瘀滞,阻塞气机,升降失调,易引动脉硬化与失眠。

就既往研究而言,痰瘀也是动脉硬化的主要成因之一。

一项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调查显示脑动脉硬化患者主要与痰浊阻滞和气机郁滞等实证相关[35],陈金水等人对100例高血压合并劲动脉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痰瘀互结证最为多见,并提出可根据中医证型初步判断血清脂素的异常变化及斑块形成情况[36]。

林浩[37]等人对广东省某医院失眠科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占比最大的为气滞血瘀证36.8%(57例)。

可见动脉硬化与睡眠障碍患者都可见瘀滞证型。

但是对于动脉硬化与睡眠障碍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尚少,未形成统一的定论[38]。

6 总结与展望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表现在心血管、脑动脉、劲动脉、周围动脉中。

但关于这两者究竟是如何互相影响的,目前尚没有权威论证,所以还有待更多的学者的研究,以求取得突破性的近战。

对于睡眠障碍与动脉硬化的中医证型分析更是一个新颖的探索课题,未来可以结合中医脉象、中医舌诊等方面应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调查、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相结合,获取确凿、充分的临床证据。

通过中医证型的确定,可以更及时的对动脉硬化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筛查、干预治疗,改善愈后,提高生存率,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

参考文献[1] 毕晓莹,侯晓军.睡眠障碍[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6.09.[2] Ogilvie,Rachel P.;Redline,Susan;Bertoni,Alain G. Actigraphy Measured Sleep Indices and Adiposity: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J].SLEEP,2016,39:1701-1708.[3] Chen,Xiaoli;Wang,Rui; Zee,Phyllis;,Racial/Ethnic Differences in Sleep Disturbances: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J].SLEEP,2015,38(6):877-U187.[4] Yoda Koichiro,Inaba Masaaki,Hamamoto Kae.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oor Glycemic Control,Impaired Sleep Quality,and Increased Arterial Thickening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2[J].PLOS ON,2015,10(4)[5] Chou,Li-Ping;Li,Chung-Yi;Hu,Susan C.Work-Related Psychosocial Hazards and Arterioscleros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Medical Employees in a Regional Hospital in Taiwan[J].INTERNATIONAL HEART JOURNAL,2015,56(6):644-650.[6] 陳爱民,刘春霞,肖滨,等.睡眠障碍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晨峰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01):46+91.[7] 李天.动脉粥样硬化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认知、睡眠相关性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8] 陈莹,王镇山,薛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01):68-72+83.[9] 陈向民,谭艳娇.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J].安徽医学,2013,34(12):1827-1828.[10] 程鹏,张晓红,周跟东.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比较[J].安徽医学,2017,38(03):309-312.[11] 程金英,夏皓.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9):2284-2286.[12] 张曼.睡眠呼吸暂停与动脉硬化[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04):193-195+215.[13] 涂向东,张旭文,梅芹,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37(03):369-371+375.[14] 吴红,解玉泉,张亚臣.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32(01):86-90.[15] 闫雪.睡眠与心血管疾病[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01):39-42.[16] 唐菁菁.通过研究护士轮班工作探讨慢性睡眠剥夺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17] Oldenburg O,Bitter T,Fox H,et al.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and (resulting)cardiovascular diseases [J].HERZ,2014,39(1):37-44.[18] 李双英,张赛,李平.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07):581-583.[19] 张小丽,崔颖,汪凤兰,等.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2046-2047.[20] 赵忠新,张照环.分别从临床与细胞水平看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01):15-19[21] 王卓亚,杨发满,李晓平.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04):936-937.[22] Huang WS,Tsai CH,Lin CL,et al . Nonapnea sleep disor-ders are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ischemic stroke risk:a nationwide,population- based,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Sleep Med,2013,14(12):1341-1347.[23] 甘燕玲,于洋,张静静,等.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碍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5):511-514.[24] 刘海谦,吴军.TCD早期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脑动脉病变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8):2328-2331.[25] 刘军,于叔麒,刘娅萍,等.TCD颈部血管B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4,36(10):1351-1353.[26] 覃旭辉.睡眠障碍对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2):19+22[27] 李肇坤,唐宇凤,王凌,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分析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8(S1):34-35.[28] 朱宏霞,王镇山,薛欣.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颈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03):248-251+261.[29] Jiang YQ,Xue JS,Xu J,et al.Efficacy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reatment in treat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rteriosclerosis[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4(6):6176-6182.[30] 占小俊,李丽,姚淋尹,等.上气道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影响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05):356-359.[31] 陶杨,左志通.无创正压通气对OSAHS患者脑血流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23):2913-2914.[32] 郑亮,吴宏,钱定广,等.上海市高行老年社区人群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现况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06):680-682+690.[33] 翟冬妍,吴江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压、血糖及周围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6):107-109.[34] Nagayoshi,Mako; Lutsey,Pamela L.; Benkeser,David; et al.Association of sleep apnea and sleep duration with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MESA)[J].ATHEROSCLEROSIS,2016,(251):467-475.[35] 黄小波,李宗信,陈文强,等.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03):222-224.[36] 陈金水,吴天敏,范柳芳,等.高血压合并頸动脉硬化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08):21-23.[37] 林浩.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证型间睡眠状况差异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38] 赵莹科,刘玥,张京春,等.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24):2108-2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