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的跨越_从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_薛秀军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
以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ory)科学管理理论由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于20世纪初提出。
泰勒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如分工、时间和运动研究等。
他认为,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工作过程,可以提高工人的效率和生产力。
2. 行为管理理论(Behavioral Management Theory)行为管理理论主要关注人的行为和动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的心理需求对工作动力和满意度的重要性。
他们强调了员工参与决策、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
3. 系统管理理论(Systems Management Theory)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部分相互作用而成。
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彼得·德鲁克和赫伯特·西蒙等人提出了系统思维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管理领域。
他们认为,管理者应该关注整体系统的目标,并通过协调和优化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提高组织绩效。
4. 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的绩效取决于其获取和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杰弗里·佩尔和理查德·斯科特等人提出了资源依赖理论,并指出组织需要与外部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获取所需的资源。
他们强调了组织间的合作和联盟对于提高绩效的重要性。
5. 知识管理理论(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知识管理理论关注组织如何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利用知识资源。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并强调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2.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二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埃尔顿·梅奥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组织行为是受到个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3.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彼得·德鲁克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应该关注组织的整体效益和员工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四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卡尔·韦尔斯提出。
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了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
5. 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五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迈克尔·波特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来确定战略目标,并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实现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6. 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第六个重要发展阶段,主要由彼得·圣吉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知识是组织的重要资产,应该通过有效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的重要性。
二、发展趋势1. 变革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组织需要具备变革管理的能力。
变革管理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合理的变革策略和有效的变革实施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021年10月自考现代管理学(00107)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10月自考现代管理学(00107)试题及答案解析2021年l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现代管理学试卷课程代码)本试卷共5页,总分值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问,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l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管理科学是随着工业的开展而逐步形成和开展起来的,一般认为,管理科学始于美国管理学家〔〕。
A.XXXXXXC.XXXD.XXX答案】B剖析】普通认为,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XXX开场的,至今历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开展阶段。
考点】古典管理理论2.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根底是〔〕。
A.管理组织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般管理理论谜底】D剖析】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普通管理理论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考点】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红海〞是指〔〕。
A.没有竞争的市场B.将来有远景的市场C.未曾开拓的新兴市场D.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答案】D解析】在蓝海战略理论中,所谓“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惨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
考点】管理理论的新开展4.以下对预测与决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预测是为决策效劳的B.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C.决策是预测的前提条件D.决策和预测关系亲密谜底】C解析】预测与决策有着亲密的关系。
预测是为决策效劳的,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效劳对象和实现时机。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探讨和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管理学从最初的简单规则和实践逐渐发展为涵盖广泛领域的复杂学科。
本文将深入研究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中的关键里程碑和主要观点。
一、管理学的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期的管理实践主要集中在军事、农业和政府机构等领域。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均有管理组织的实践,如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执行、军队组织和统一的税收制度等。
然而,这些管理实践并没有被整合成系统的学科。
二、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管理学的现代化。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家之一,他的《科学管理法》(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勒强调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和任务来提高工人的效率,并提出了工作测量和绩效奖励等创新方法。
与此同时,亨利·福特的生产线模式也为科学管理运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行为科学的兴起随着人类行为和心理学的发展,对于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关注逐渐增加。
埃尔顿·梅奥的哈桑工厂实验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之一。
该实验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照明条件,对工人的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引发了对工作动机、领导风格和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关注,并为管理学引入了人的因素。
四、系统和控制理论20世纪50年代,系统和控制理论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理论关注组织作为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管理学家利用系统和控制理论来理解和解决组织中的复杂问题,如决策制定、组织设计和绩效评价等。
此外,控制理论也强调反馈和调整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五、现代管理理论的多样性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表现为多样性和丰富性。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概念,如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管理等。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的工业革命时期,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该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组织,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
其核心思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率。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
埃尔顿·梅奥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发现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3. 管理科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包括线性规划、决策树、排队论等。
这种理论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和精确化。
4.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控制论强调管理者需要不断调整和控制组织的过程和目标。
信息论认为信息是组织运作的核心,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对组织的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二、发展趋势1. 灵便性和创新性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组织需要具备灵便性和创新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管理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敏捷决策能力,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2.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组织需要不断进行变革来适应新的环境。
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和变革管理技巧,引导组织成员积极参预变革过程,确保变革的成功。
3.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理者需要制定明确的组织战略,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活动中。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估等环节,匡助组织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4.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管理者需要建立知识共享和学习的机制,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现代管理理论是在工业革命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为组织和管理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以实现高效的组织管理和运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一、科学管理1.1 科学管理的起源科学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弗雷德里克·泰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通过研究工人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科学地规划、组织和控制工作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1.2 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科学分析和合理规划工作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它强调标准化、专业化和效率化的管理方式,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3 科学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创新和灵活性,强调人性化管理和员工参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组织需求。
二、行为科学管理2.1 行为科学管理的兴起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中期兴起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
他通过对工作环境和员工行为的研究,提出了行为科学管理的理论,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影响。
2.2 行为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行为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员工的心理和行为,通过激励和参与,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
它强调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员工参与的重要性,以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
2.3 行为科学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员工的变化,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强调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三、系统管理3.1 系统管理的兴起系统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
他提出了系统管理的概念,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的兴起(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他们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工作过程,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强调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合作。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浮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人进行了霍桑实验,发现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员工工作表现有重要影响,从而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3. 系统管理理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强调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利奥纳德·韦斯特奇等人提出了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的概念,为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战略管理理论的浮现(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制定战略,并通过资源配置来实现组织目标。
迈克尔·波特等人提出了五力模型和价值链理论,对组织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5. 现代管理理论的综合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将以上各个理论进行了整合和综合,形成为了包括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等多个分支领域。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发展趋势1. 灵便性和创新性的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组织需要具备灵便性和创新性,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
因此,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变革管理。
2. 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需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重视跨文化沟通、文化适应和文化融合,以提高组织的国际竞争力。
3. 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关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组织需要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考虑到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阶段:1.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科学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提出。
他们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流程,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分工、标准化、效率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生产力。
2. 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行为科学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
他们关注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和动机,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强调员工的参预和满意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3. 管理科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管理科学阶段是以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和彼得·德鲁克等。
他们引入了决策理论、系统论和运筹学等方法,以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4. 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阶段强调组织的灵便性和适应性,代表人物有杰克·韦尔奇和迪伦·特拉克等。
他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和变革管理等概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二、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倡导终身学习和创新现代管理理论强调员工的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组织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管理的重要任务。
2. 强调组织的灵便性和适应性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应具备灵便性和适应性,能够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需要建立灵便的组织结构和流程,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反应速度。
3. 注重员工的参预和满意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员工的参预和满意度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的是关于组织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不断适应和回应着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因此在管理学领域中出现了许多的流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起源开始,梳理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当前管理学的趋势。
一、管理学起源管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组织、协调和规划来管理农田灌溉、建设工程等任务,以保证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古代文明中的很多古籍都包含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中国的《孙子兵法》和西方的《论政》等。
到了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管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这促使人们开始将管理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学先锋者如泰勒(Frederick W. Taylor)、韦伯(Max Weber)和福特(Henry Ford)等提出了科学管理、行政理论和生产线管理等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至中期。
泰勒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工作过程,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加以执行和监督,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
2. 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发生在20世纪中期至70年代。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研究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动态。
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霍桑(Elton Mayo)和麦克雷格(Douglas McGregor)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人际关系理论和X理论与Y理论等,强调了人的需求和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3. 管理科学阶段管理科学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决策科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线性规划、网络分析、决策树等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调度、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
以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1.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科学管理运动由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等人引领。
他们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生产流程,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分工、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
2. 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行为科学阶段强调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揭示了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为人性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3. 管理科学阶段(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管理科学阶段以数学模型和决策科学为基础,通过运筹学、线性规划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解决了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此时,管理被视为一门科学,强调定量分析和理性决策。
4. 系统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系统理论阶段将组织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强调组织内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路德维希·冯·贝特兰费(Ludwig von Bertalanffy)和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
5. 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战略管理阶段强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注重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了五力模型,帮助企业分析竞争力和制定战略。
此外,质量管理、变革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概念也逐渐兴起。
二、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仍在不断演进,以下是当前的发展趋势:1. 变革管理与创新随着市场环境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组织需要灵活应对变化并实现创新。
变革管理强调组织变革的规划、实施和评估,以确保变革的成功。
创新管理则关注创新的激励、流程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1. 引言现代管理理论是管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探索了组织和管理的最佳实践。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2.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源,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
泰勒提倡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强调工作分工、工作测量和激励机制。
这一理论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组织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关注员工行为和动机,强调人的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参预感和关注度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
4. 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起来的。
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部份相互作用而成。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
5.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兴起的。
这一理论关注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竞争优势,强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是战略管理理论的重要工具。
6. 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兴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成为组织竞争的重要资源。
知识管理理论关注知识的获取、传播和应用,匡助组织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7. 发展趋势(1)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组织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环境。
管理理论需要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如跨文化管理和全球团队合作等。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议题。
组织需要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组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
(4)员工参预:员工参预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趋势。
组织需要重视员工的意见和反馈,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动力。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前言现代管理理论是在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本文将从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1900年-1920年)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弗雷德里克·泰勒。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工作效率和工资激励等。
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主要关注工作过程的科学化和效率提升。
2. 行为管理理论(1920年-1950年)行为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埃尔顿·梅奥。
他关注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和激励理论。
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主要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强调人性化管理。
3. 管理科学理论(1950年-1970年)管理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为赫伯特·西蒙和彼得·德鲁克。
他们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提出了决策理论和系统理论。
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主要关注决策和系统化思维。
4. 组织行为学理论(1970年-1990年)组织行为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尔。
他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强调管理者对员工的不同假设会对员工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主要关注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
5. 现代管理理论(1990年至今)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关注创新和变革。
代表人物包括彼得·圣吉和杰克·韦尔奇。
他们提出了敏捷管理和变革管理的理念,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现代管理理论还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等问题。
三、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1. 灵活性和适应性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关注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组织需要具备快速调整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2. 创新和创业精神创新和创业精神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1880-1920年代)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即通过科学方法来改进工作效率。
泰勒强调通过工作分析、工作量化和工作标准化来实现最佳工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2. 行为管理理论(1920-194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行为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经济激励。
这一理论强调人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人本主义管理的概念。
3. 管理科学理论(1940-195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
他引入了决策理论和运筹学的概念,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决策的过程中。
管理科学理论强调运用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4. 系统管理理论(1950-196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
他提出了系统观念,认为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系统管理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整个组织的目标和效益。
5. 战略管理理论(1960年代至今)战略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他提出了竞争战略的概念,认为组织应该通过选择不同的竞争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管理者应该具备战略思维和战略规划能力。
二、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以下是当前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1. 灵活性和创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组织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来适应变化。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引言现代管理理论是指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组织需求,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主要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其核心观点是将工作分解为简单的任务,并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确定最佳工作方法。
这一理论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行为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他们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受到组织氛围和领导风格的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员工参与决策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3.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和利奥·伯纳德。
他们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影响整体绩效。
这一理论强调管理者需要全局思维,注重组织内外部的相互作用。
4.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观点,如战略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
这些理论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工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组织需求。
三、发展趋势1. 灵活性和创新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市场环境和组织需求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未来的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
2. 数据驱动决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未来的管理理论将更加重视数据驱动的决策,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3. 跨文化管理全球化使得组织面临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和客户。
未来的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跨文化管理,培养全球化的管理人才,提高组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管理的重要议题。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在20世纪初,美国工业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旨在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泰勒的理论主要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和工作报酬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工业生产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他们认为,员工的行为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
3.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
其中,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决策理论、控制理论、学习组织理论等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理论强调了组织的整体性、信息的重要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学习的重要性。
二、发展趋势1. 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趋势。
组织学习强调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则强调对组织内外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2. 变革管理和创新管理当今社会变化快速,组织需要具备变革管理和创新管理的能力。
变革管理关注组织变革的过程和方法,帮助组织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创新管理则关注组织内部的创新能力,通过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来推动组织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在全球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议题。
组织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社会责任实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成为现代管理的新趋势。
组织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则可以为组织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1.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分工与劳动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其核心思想是将工作划分为简单的任务,并通过细致的分析与实证研究,制定规范与程序来管理工人的行为。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埃尔顿·梅奥在西盖尔电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行为受到群体压力、社会期望和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发现引发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该理论关注组织内个体行为的动机、态度和群体互动等因素。
3.管理科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线性规划、决策树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管理问题的解决变得定量化。
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使得管理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化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等手段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4.系统理论:20世纪60年代,维尔弗雷多·帕雷托提出了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部分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
通过对组织与环境、组织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系统理论强调整体化的管理思想。
5.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安德鲁斯和沃特尔斯基提出了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组织需要从长期、全局的角度来决策和管理。
该理论将组织的目标与市场环境、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等因素结合起来,强调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6.变革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变化。
变革管理理论致力于解决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学习型组织和变革领导等概念。
发展趋势:1.弹性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组织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
弹性管理强调自主权下放、多样化的工作安排和组织结构的灵活调整,以提高组织的适应性。
2.高绩效管理: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注重绩效评估与激励,而现代管理理论将绩效管理视为一种系统和过程,更加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目标的达成。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
以下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1.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1920年代)在这个阶段,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他们通过研究工作流程和工人动作,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包括分工、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 行为科学管理阶段(1930年代-1950年代)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和动机。
埃尔顿·梅奥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发现工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激励、领导和人际关系等概念。
3. 管理科学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在这个阶段,管理学家开始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线性规划、决策树和模拟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营和决策管理中。
管理科学阶段强调了科学分析和决策的重要性,为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
4.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1970年代至今)在这个阶段,管理学家开始关注组织的整体性和环境的变化。
系统论、控制论和学习组织等概念被提出,强调了组织的开放性和适应性。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了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二、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化管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管理环境。
全球化管理强调了跨国合作、文化融合和全球资源的有效利用。
企业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调能力,构建全球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2. 创新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创新管理强调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的培育。
企业需要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建立灵活的组织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
现代管理的跨越_从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_薛秀军
现代管理的跨越:从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薛秀军 杨 楹(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摘 要:管理哲学的崛起意味着管理新时代的到来,它将在“否定”和弥补现有管理科学缺陷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思维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并对“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做出新的阐释,从而实现现代管理的历史性跨越。
文章具体指出了“管理科学”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学理“悖论”与现实运作中的局限性,强调必须超越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管理科学”,凸现管理的哲学品质,从而揭示出管理哲学对管理科学的替代性拓展之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管理科学;管理哲学中图分类号:B O;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05)01-0011-06管理哲学的崛起,印证了管理价值观、管理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蕴涵着对现代管理深刻的、划时代的超越。
它将把管理从“科学”引向“哲学”的时代,从而体现并不断表征着现代管理的理论视野与价值指向。
一自20世纪初泰勒(F·Taylor)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理科学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呈迅速勃发的趋势,由于其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得到广泛应用和普遍关注,并在理论上实现了迅速更新并衍生出众多学派,形成了今天众多管理理论“千帆竞发”的学术态。
并且,管理科学在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还产生了诸如管理心理学、管理文化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
据此,有学者认为,管理哲学的出现,也是现代管理科学与现代哲学发展交融的结果,管理哲学可以作为“管理的哲学”或“管理学的哲学”来考察。
但是,笔者认为,管理哲学的成长路径,虽属当代哲学转向具体问题研究大趋势的一种表现或曰尝试,体现和表征收稿日期:2004-12-18作者简介:薛秀军(1974-),男,河北承德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哲学和邓小平理论研究。
了哲学分支学科日趋凸现的趋势和景象,从而推进了哲学的发展。
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传承云课程心得体会
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传承云课程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传承云课程,让我了解到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
法约尔说管理可以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
它的研究对象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维护上层建筑。
管理有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科学性和管理共性,社会属性具有阶级性和管理个性。
自然属性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相适应。
社会属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管理为所有者服务。
管理学的来源有这么三种类型:技术型、制度型、魅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了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
人们掌握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就有可能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
在学习了现代管理学的思想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这是我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的跨越:从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薛秀军 杨 楹(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摘 要:管理哲学的崛起意味着管理新时代的到来,它将在“否定”和弥补现有管理科学缺陷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思维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并对“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做出新的阐释,从而实现现代管理的历史性跨越。
文章具体指出了“管理科学”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学理“悖论”与现实运作中的局限性,强调必须超越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管理科学”,凸现管理的哲学品质,从而揭示出管理哲学对管理科学的替代性拓展之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管理科学;管理哲学中图分类号:B O;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05)01-0011-06管理哲学的崛起,印证了管理价值观、管理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蕴涵着对现代管理深刻的、划时代的超越。
它将把管理从“科学”引向“哲学”的时代,从而体现并不断表征着现代管理的理论视野与价值指向。
一自20世纪初泰勒(F·Taylor)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理科学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呈迅速勃发的趋势,由于其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得到广泛应用和普遍关注,并在理论上实现了迅速更新并衍生出众多学派,形成了今天众多管理理论“千帆竞发”的学术态。
并且,管理科学在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还产生了诸如管理心理学、管理文化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
据此,有学者认为,管理哲学的出现,也是现代管理科学与现代哲学发展交融的结果,管理哲学可以作为“管理的哲学”或“管理学的哲学”来考察。
但是,笔者认为,管理哲学的成长路径,虽属当代哲学转向具体问题研究大趋势的一种表现或曰尝试,体现和表征收稿日期:2004-12-18作者简介:薛秀军(1974-),男,河北承德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哲学和邓小平理论研究。
了哲学分支学科日趋凸现的趋势和景象,从而推进了哲学的发展。
然哲学与管理的交融,特别是与管理实践的交融却早于管理科学的产生。
如果进行历史追溯,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学科的管理哲学其产生虽在管理科学出现之后,但管理哲学思维却伴随管理科学生成的始终,而原初的管理哲学其生成甚至要大大早于管理科学,再进一步说,如果没有原初的管理哲学,就不可能产生今天的管理科学。
从文献的考证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古希腊的语境中,哲学家们就已开始探讨并追问管理的普遍性和相对独立性等一系列问题,为管理从各种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以及管理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苏格拉底、色诺芬、克里托布勒斯等对此都有许多经典论述。
管理学正是在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借助于哲学思维从各个领域中抽象出来,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和事业。
管理科学的诞生,是管理理论的重大跃迁。
但管理科学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哲学在管理领域被驱逐,恰恰相反,正是哲学促进了管理思想的升华,助推了管理科学的成长。
作为科学管理创始人的泰勒,其管理科学中哲学意蕴就十分显著。
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篇幅不长,但其中却有10余处论及哲学于管理的作用。
丹尼尔·A·雷恩在其《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干脆把他称作“到处讲学的哲学家”[1](157),并认为,“在泰勒以前,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把管理问题发展为如此程度的一种系统方法,并同时把管理和哲学范畴结合在一起。
”[2](7)从哲学层面思考管理问题,不但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理论旨趣,而且也是管理实践者的不可或缺的价值追求。
管理实践及其向理论的升华需要借助哲学思维,而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使管理哲学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
管理哲学学科体系的建构,不仅要对现有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的盘点和检视,力图在更高层次上对现代管理进行跨文化、跨领域的全方位把握。
而这种把握使管理哲学不可能成为管理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其学科内质决定其必然要由边缘走向中心。
由此,管理哲学的出现,其深刻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开辟管理研究的新界域,而是一开始就要走向管理研究的主流,要实现对现代管理科学的“扬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相互关系将因此被重构。
由此,现代管理思维、管理价值基点都将发生剧变,旧的管理时代必将被终结,新的管理时代———管理哲学时代必将在现实生活视野中日渐呈现。
管理处于不断嬗变之中,具有鲜明的历史性。
其间,管理的手段、方式、价值观和目标不断拓展并被重构,在不同阶段表征着管理的不同特质。
对此,成中英先生加以了揭示。
他认为在整个人类的生活视野中,管理成长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3](4~5):首先,为管理的文化时代,亦可以称为人文管理时代。
此阶段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管理与国家管理。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1)伦理性,讲个人的修身养性;(2)整体性,从个人讲到国家与社会的管理。
其最突出的代表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治国治人之道”。
其次,为管理的科学时代,也可以称为科学管理时代。
此阶段的管理内容主要是经济管理。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理性原则与分析性方法。
它以20世纪以来现代西方科学管理模式为其典型代表。
再次,为管理的哲学时代。
此阶段又可称为后现代管理、超时代管理、管理的后科学时代,这本质上即是哲学管理时代。
该阶段的管理,是要综合文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的长处,把伦理与管理、文化与科学、感性与理性、整体与分析等多维加以整合,凝结并体现出新的管理价值立场与路径。
管理哲学的出场,标志着对管理科学时代的“否定”与超越。
不可否认,管理科学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曾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管理科学作为知性科学、技术科学,具有自身难以弥合的局限性:管理科学的目标过于单纯,只强调经济上的唯利原则,客观上忽略了社会的整体协调;它力图通过系列的、组合式的、系统化了的科学手段提升组织的效率,但却忽视管理对象的特性,以及对对象特性的价值审视与观照;它以科学作为基础,是按照理性逻辑的完备化原则实施的,但却弱化了人的自我觉醒和自主开发……;管理科学本质上是在现代性的框架中建构起来的组织行为学说,不可避免地带有现代性所固有的特质与缺陷,“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关于`整体的人'的理念,既不注重人的外在环境,不考虑环境生态的破坏,扼杀了`外在的人',又破坏人的内在心灵,造就了一个商业化的、消费型的以及权益独占和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3](6~7)。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量化的效率和利益成为检验、堪定包括管理行为在内的一切现实生活的根本“尺度”,人逐渐丧失了自我的生命“本真”;快节奏的、无始无终的疲于奔命致使“内在的人”被闭锁和肢解。
技术理性不断驱逐“人文精神”,价值被闲置,由此范导出来的世界必然是有缺陷和非和谐的。
虽然管理科学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或技术工具对于现代管理不可或缺,但它仅仅是现代管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仅仅依靠管理科学是无法洞察管理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实质,无法兼顾管理认识的多维度和多视角,更无法消解管理科学所带来的人文危机与生态危机。
随着管理实践的深入,以及对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反思,管理科学的缺陷将日渐凸现并不断放大。
管理科学虽已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窘况,并试图通过理论纠偏以求获得解决之道,但由于其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本性使然,它难以也不可能在此类问题的解决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这样,对现代管理内涵的重新确认,并因此实现管理思维的转换与管理价值的设定,正是管理哲学超越管理科学的意义之所在。
在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管理哲学的生成,首先是以对管理科学从学理与现实运作层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勘定其合理与合法的范围为前提。
同时,管理哲学的崛起,内在要求现代管理必须植入文化与科学两个基本因素,达到对文化有新的自觉,对科学也要有新的自觉,从而实现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综合,并在人的感性与理性,在个体、组织与社会之间探寻管理的新平衡。
由此可见,管理哲学对管理科学的内在超越,是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演进的必然。
虽然管理哲学的生成步履艰难,但从管理科学向管理哲学的深层转变却具有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和无法抗拒的现实动因。
二“管理就是让别人去做”[4](10)。
管理者并非是事事亲为者,而是根据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的特质,通过相应方法、手段或相应的制度安排促使别人去做,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
现代管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理论主张,认为管理是一种手段,亦或工具,它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组织内部资源整合与生产要素配置的主要途径或方法;管理科学研究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开出(对于组织)有效的“方案”,实现人(被管理者)与物的最优结合,提升组织的效率,并借此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这是管理科学的核心要义,更是其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内在动力。
由于管理科学的运用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能解决具体问题,达到立竿见影、直接生效之结果,因之其思维逻辑得到了更多的追捧和推崇。
然而,正是这种源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和科学主义勃兴而形成的“工具理性”僵化、并固化了人们对管理的认识。
现代管理科学以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为依托,强调组织的目标在于不断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为此要合理增加产量,减少成本,提高品质,这既是组织的目标,也是管理的目标。
管理科学要求对管理实行量化控制,实现管理的客观化、标准化,并从运筹、决策、系统等种种理论出发去建构有效的管理数量模型,以便有效地规范和控制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
但正是这种管理完全科学化的发展路径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局限性。
正如成中英先生对此所揭示的———“管理的技术更新特别是管理模型的建构可以走科学化的路线,可以是数量化的和可控的,但管理模型应用于实际管理中,不是作为决定性规定,而是作为模拟式参考,作为一种联想的开发,作为训练的思考工具,也可作可行性研究规则,是作为对组织长远开发计划的一个思考范式而提出的”[3](343)。
管理科学思维推导出来的管理模型无论多么精致,在其实际运用时,都必须借助于“人”。
然而,在文化中生成的“人”,决非是理智、逻辑的机器,“他”还具有非理性的一面。
由此,管理完全科学化的取向,与多元文化架构中展开的管理实践难以切合。
具体而言,科学管理模式虽然在理论形态上很完美,在实践中能发挥一定的实效,然而它却呈现出其无法回避和解决的现实悖论———模型建构上越追求完美和精确,与管理实践脱节的可能性就越大,现实应用就可能越僵化。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至此,已不得不承认,管理系统中任何参数的追加都难以达到管理实践的精致化、准确性等管理科学预设的目标。
于是,管理科学开始退守而追求艺术化的路线,强调管理的弹性系数。
但是管理的艺术化认识倾向,既标志着管理科学完全科学化取向的失败,同时也表征了管理科学本身是无法涵盖现代管理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管理科学呈现出待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