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doc
中医五行辩证头痛
《素问•脉要精微论》日:“头者,精明之府。
”“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恶阴清阳,或痰浊、瘀血痹阻经络,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导致头痛。
对于头痛的形成的因,中医各经典皆有描述。
《黄帝内经》论述了外邪入侵与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头痛。
《难经》也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
《素问・五脏生成》日:”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人肾。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
”意思是说头痛等赖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肾。
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
张景岳日:“巅,顶巅也,上实下虚,故病如此。
”《素问•风论》日:“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意思是风邪由风府穴上行入脑,就成为脑风病。
又日:“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刚洗过头后受了风邪就会成为首风病。
《内经》云:“春气者,病在头。
气弱之人,阳气不能随春气而上升于头,故头痛而昏闷也。
”《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意思是阳气上而不下,则上实下虚,为头痛巅顶疾患,这种厥病,谓其属阳,本非阳盛,谓其属阴,则又非阴盛,五脏之气隔绝,没有显著征象,好像置身于旷野,伏居于空室,无所见闻,而病势绵绵一息,视其生命,已不满一天了。
故,张景岳日:“厥,逆气也,气逆于上,则为疼痛,或为眩仆,而成为巅顶之疾也。
”《伤寒论》用六经论证头痛病,在条文中明确分类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太阴、少阴则无。
一、太阳病《伤寒论》开篇第一条即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病而恶寒。
“太阳头痛以头痛连于项部为特点,多属外感风寒、足太阳膀胱经气厥逆所致。
头痛中医中药
头痛中医中药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一般由外邪致病者,为外感头痛;由脏腑内伤致病者,则属内伤头痛。
西医的感冒、鼻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神经血管性头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等,如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头痛治疗的诊断要点临床凡以头痛为主证者,即可诊断。
由外邪致病,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常伴有表证和外邪犯肺的症状者,为外感头痛;头痛反复发作,病势较缓,时作时止者,则属内伤头痛。
大抵痛在头后部,下连项者,为太阳经头痛;痛在前额及在眉棱等处者,属阳明经头痛;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者,为少阳经头痛;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者,则属厥阴经头痛。
头痛治疗的辨证分析头痛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一般外感头痛,为时短暂,多由风邪为主,但必须注意分析其挟寒、挟热、挟湿;内伤头痛以气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致病为多见,为时较久,有虚有实,或虚中挟实,错综复杂。
如血虚夹肝阳,肝阳挟痰浊,气虚夹瘀阻,内伤夹外感者,必须分清主次,明辨标本,施治方可中的。
对外感头痛,治以祛邪为急;内伤头痛,以补虚扶正为先;本虚标实者,或先以治标,继则扶正,或标本兼顾,当因证制宜。
头痛治疗的辨证论治Ⅰ.外感头痛风寒型头痛【证见】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1.主方川芎茶调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川芎lO克,荆芥、防风、白芷各12克,细辛5克,羌活lO克,蔓荆子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可加吴茱萸10克、法半夏15克、藁本12克。
2.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头痛煎剂(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川芎、白芷、赤芍各15克,羌活12克,细辛3克、延胡索10克,三七粉6克(冲)。
水煎服。
头痛中医分型及治疗(一)
头痛中医分型及治疗(一)瘀血阻络型头痛症状: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病因病机:瘀血阻窍,脑脉不畅,不通则痛。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5g,益母草15g,大枣9g。
加减:久病气血不足,加黄芪30g,党参1g5以补气;头痛较剧,久痛不已,加全蝎5g,露蜂房5g,地鳖虫5g以止痛通络。
肝阳化风型头痛症状:头胀痛,心烦易怒,夜眠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
病因病机: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展开剩余83%治则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20g,牛膝15g,黄芩10g,杜仲15g,桑寄生15g,茯苓15g,夜交藤15g,益母草15g。
加减:肝郁化火,肝火上炎,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加夏枯草15g,龙胆草15g,大黄10g以泻肝胆实火;肝肾阴虚而头痛朝轻暮重,遇劳加重,加生地黄18g,制何首乌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以滋养肝肾之阴。
气血亏虚型头痛症状:头痛隐隐,或伴头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休息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则治法:气血双补。
方药:八珍汤或四物汤加减。
白芍30g,当归15g,熟地黄30g,川芎15g,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10g。
加减:神疲乏力明显,遇劳加重,汗出气短,畏风怕冷,加黄芪30g,细辛3g以益气止痛;因肝血不足,肝阴亏损,而见耳鸣、虚烦、少寐,加制何首乌20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0g等以养肝肾之阴。
风寒型头痛症状:头痛起病急,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病因病机: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
治则治法:祛风散寒。
中医辨证冶疗头痛药方
中医辨证冶疗头痛药方中医辨证治疗头痛药方1.瘀血头痛。
【症状】如果头痛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症状就像被针刺,有时侯轻有时侯重,经常这样没有好转,并且舌头上微微发紫、或者是出现瘀斑瘀点,脉搏有不流利的表现。
【药方】桃仁1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炒柴胡6克白芷6克细辛3克枳壳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备注】等到头痛的症状有所减轻或者缓解后,改成服用中成药,例如复方紫参冲剂,1日3次,每次1袋(22克),或者是元胡止痛片,1日3次,每次4~6片。
2.肝阳头痛。
【症状】如果头痛游走补丁,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来的时候比较剧烈,或者是剧烈跳动,就像有烧灼感,并且有眩晕感,面色油红,心情烦躁,容易动怒,夜间的睡眠不安宁,清晨容易口干口苦,有时侯眼睛收红,舌头干红。
【药方】石决明30克(先煎20分钟)珍珠母30克(先煎20分钟)山栀6克黄芩8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杭菊花10克天麻10克茯神10克夜交藤15克钩藤15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各服1次。
3.痰湿头痛。
【症状】虽然头痛并不剧烈,但是感到头胀沉重,整天好像被重物缠绕,压返在头上,身体大体型丰满或者是肥胖,经常感到心胸憋气,饮食感到乏味,很少有饥饿感,时常会感到恶心,甚至会呕吐痰沫,舌苔出现白腻。
【药方】苍术10克川芎15克细辛3克姜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陈胆星6克白芥子6克菖蒲6克陈皮6克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前各服1次。
【备注】中成药的话经常用半夏天麻丸,1日2次,每次6克;二陈丸,1日3次,每次6~9克。
4.肾虚头痛。
【症状】头部似胀非胀,似痛非痛,经常空虚的感觉,并且伴有耳鸣,眼花眩晕,视力下降,晚上睡觉不踏实,记忆力出现明显减退,面色额头暗淡等现象。
【药方】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淮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人参3克(如果用党参代替,用量要加大)炙甘草5克。
各种头痛症的中药治疗偏方
各种头痛症地中药治疗偏方:一、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更有部分病人地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 典型发作前病人常常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还可出现面、唇、肢体麻木、失语等.这些先兆症状大约经过分钟后消退,然后出现剧烈头痛,痛得好像钻子钻和针刺一样.这种头痛常常偏于一侧,常从眼眶或前额部开始,向半侧部扩展,也可遍及整个头部.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常常在入睡后完全缓解.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葛根片(每片含葛根素毫克),每次片,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两个月以上. ②柴胡克,白芍克,川芎克,白芷克,捍附克,杏仁克,细辛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防风通圣丸(成药),照说明服用. ④山羊角(刮屑)克,川芎克,制川乌克,白芷克,水服,每日一剂. ⑤萝卜汁(加少量冰片)滴鼻. 二、高血压头痛:这种头痛是高血压病人地常见症状.头痛常为深部搏动样钝痛,有时伴有头部紧压感.痛地部位常在额部和枕部.头痛程度常与血压突然升高有关.对高血压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②天麻钩藤饮:天麻克,钩藤克,夜交藤克,石决明克,炒山栀克,黄芩克,牛膝克,杜仲克,益母草克,寄生克,茯神克. 三、头部器官及邻近组织病变所致地头痛又分为:眼源性头痛、耳拳性头痛、鼻或鼻窦炎症引起地头痛、齿源性头痛、颈锥病引起地头痛. 、眼源性头痛:青光眼引起地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羌活克,防风克黄芩克,甘草克,白芷克,藁本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龙胆草克,蔓荆子克,牛膝克,捍附克,茺蔚子克,赤芍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是生石决明克,白术克,泽泻克,苍术克,楮实子克,桂枝克,菊花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眼部炎症引起地头痛可用下列方剂:①川芎克,桑叶克,菊花克,牛蒡子克,茺蔚子克,蒲公英克,银花克,谷精珠克,车前草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赤芍克,黄芩克,青蒿克,山栀克,乳香克,没药克,败酱草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耳拳性头痛:耳部炎症引起地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葛根克,菖蒲克,龙胆草克,升麻克,柴胡克,山栀克,黄芩克,木通克,野菊花克,蚤休克,白芍克,细辛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鼻或鼻窦炎症引起地头痛:用下列方剂治疗:辛夷克,苍耳子克,黄柏克,桑叶克,菊花克,蔓荆子克,露蜂房克,菖蒲克,白芷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齿源性头痛:牙髓炎、牙周炎、牙龈炎等引起地头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银花克,生地克,玄参克,砂仁克,生石膏克,细辛克,川芎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升麻克,白芷克,荆芥克,防风克,薄荷克(后下),苍耳子克,乳香克,没药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颈锥病引起地头痛:服中药可以使疼痛缓解:鹿含草克,仙灵脾克,苁蓉克,骨碎补克,海桐皮克,羌活克,独活克,木瓜克,鸡血藤克,茜草根克,玄胡克,郁金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四、三叉神经痛:多见于岁以上患者.疼痛部位限于三叉神经痛分部区,疼痛呈突然阵发性闪电样剧痛,如刀割、钻刺、火烫一样.每次疼痛时间短,从数秒钟到数分钟,突然作,突然停止.发作时可引起同侧肌肉抽搐、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等症状.三叉神经痛可由说话、吃饭刷牙、洗脸、吹风等诱发,因而患者不敢说话、洗脸或吃东西.三叉神经痛呈周期性发作,病程初期发作较少、间歇期较长.随着病程进展,发作频繁,间歇期短. 三叉神经痛可用下列方剂治疗:①生石膏克、生地克、玄参克、延胡索克、白芷克、细辛克、防风克、牛膝克、麦冬克、三七克,每日一剂. ②守宫(壁虎),文火炕干,研成细末,干燥消毒,分装密封备用,每次克,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日为一疗程. ③川芎克,防风克,桃仁克,红花克,地龙克,水蛭克,姜黄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五、头颅外伤后慢性头痛:患者有头颅外伤史.这种头痛多伴有头晕、乏力、失眠、易激动、思想不集中.在情绪紧张、用力、弯腰地时候,可使头痛加重.治疗方剂:①黄芪克,当归克,桑枝克,桃仁克,红花克,地龙克,全蝎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②当归克,白芍克,土鳖虫克,蜈蚣克,磁石克,夜交藤克,琥珀粉克,菖蒲克,远志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骨碎补克,川断克,菊花克,红花克,丹参克,钓藤克,血竭克,延胡索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以上谈地是几种常见地头痛病症地中药治疗,至于急性感染性疾病、颅内炎症引起地头痛,应抓紧时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随着原发疾病地治愈或好转,头痛症状也会消失或减轻. 民间治疗头痛地绝招有::处方:孩儿参克,野菊花克,赤芍、蔓荆子各克,蚤体克,川芎克,蜈蚣条. 用法:日剂,水煎,服次,药渣用布包,热敷患处,服药期禁房事,避风寒,忌辛辣. 疗效:用药-剂,有效率达:治偏头疼处方:川芎克,白芍、酸枣仁、葛根各克,天麻、僵蚕各克,白芥子、细辛各克. 用法:水煎,日剂,服次. 疗效:用药-天,有效率为头痛可以分为神经性头痛(包括神经衰弱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更年期性头痛、偏头痛)、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感染性头痛、感冒头痛. 区别神经性头痛与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感染性头痛、感冒头痛地显著标志就是时间长短,神经性头痛时间长,往往是顽固性地,各种检查查不出问题,后三者头痛起病急,各种检查可以查处问题.神经性头痛患者不仅有头痛症状,还有其它症状如头晕、肠胃不舒服等,因此,神经性头痛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地症状之一头疼,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一般情况下,偶尔头疼或体位改变而头疼不会有太大地问题,应无大碍.不过,如果长时间头晕,就应引起重视,因为长期头疼或经常头痛可能是重病地先兆. 头疼是—个综合病症,是许多疾病地临床表现之一.引起头疼地原因常见以下几种:一是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缺血病变、小脑病变、脑部病变、脑外伤、某些类型地癫痫等.此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某些神经症地病人也会常常感到头疼. 二是耳部疾病:如耳内疾病影响到平衡而引起头疼. 三是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各种心脑血管病、贫血、感染、中毒、低血糖等. 四是感冒:有时感冒可能会附带有头疼地症状. 五是颈椎骨退化:由于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使脑供血不足,是头痛地主要原闲常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 六是贫血:如有头痛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地表现,应考虑贫血地可能性.健康状态下,老年人体内造血组织地存在量以及造血质和量已经有所下降,红细胞本身地老化,使其对铁地利用率大不如前.因此,老年人如果不注重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刁;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地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七是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发生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地地原因很多,最主要地是平素饮食结构地不合理,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胆固醇地食物,而又不爱运动.目前该类疾病地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八是脑动脉硬化病: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疼. 九是心脏病、冠心病早期,症状尚轻,有人可能没有胸闷、心悸、气短等显著不适,只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耳鸣或健忘等.此时发生头晕地原因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细变窄,使心脏缺血缺氧.而心脏供血不足,可以造成供血不足,引起头疼. 临床统计显示,失眠引起地头疼患者比率约为,对于该类型地患者群体,在医学上面,采用纯中药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理想地疗效. 对于头疼最好地解决办法还是预防.比如戒烟酒,忌生、冷、油腻以及过咸过辣过酸地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芽、瓜类、黑木耳、芹菜、荸荠、豆、奶、鱼、虾等;适当地体育活动,保持愉快平和地心态等.。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
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根据头痛病因、病机的不同历代有不同的名称。
《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
《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属本虚标实头痛。
《难经》进一步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
《伤寒论》明确提出六经中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少阴则无。
晋·王叔和指出,肝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外台秘要》提出了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头痛的理、法、方、药,对认识和治疗头痛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宋·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
《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
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还在《内经》和《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了太阳头痛和少阴头痛。
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这样便成为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
《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
有可吐者,可下者”。
故又有痰厥头痛,气滞头痛之名。
《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
又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
"《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清代陈士铎提出“非风”之论,认为肾虚可致头痛,不可使用风药。
王清任倡导瘀血头痛,首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头痛之先河。
一、病因病机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剂1.芎附饼、荞麦饼方歌二钱川芎白附同,葱汁饼贴太阳中。
荞麦炒热包头上,谨闭风邪痛即松。
注:上两方均属外治。
一方以川芎6克生白附子6克研细末,葱汁调作成饼,贴两太阳穴,连贴二、三次,头风痛则愈。
二方以荞麦30克研末,炒热包头部,谨闭风寒,确能止痛。
2.雷头风(猪头风)单方歌头面皆肿雷头风,苎麻根儿要捣绒。
外敷数次就有效,风除肿消痛即松。
注: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肿痛红赤,名雷头风。
民间俗称猪头风。
治法前人多以清震汤(升麻、苍术、荷叶、陈皮、甘草)除湿解毒为主,但实际上却有效亦有不效者。
余治此病,多以野苎麻根(鲜品)捣极烂,外敷头面起核红肿处而收效。
3.浮萍枕方歌浮萍晒干枕头装,善搜头风往外扬。
此法简便前人留,即是风湿能预防。
注:浮萍晒干,装入枕头内,每晚睡觉当枕头用,乃治头风痛之良法,此法又能预防风湿。
4.眉棱骨痛验方歌头风痛在眉棱间,石膏白芷芎三钱。
细辛三分共为末,清茶调下痛即蠲。
注:用生石膏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0.9克共研细末,清茶调下,惟必须痛在眉棱骨间或两太阳穴处者有效。
5.地胡椒散方歌白芷五钱冰片少,另配一两地胡椒。
为末备用塞鼻孔,窍开痛已免心焦。
注:地胡椒30克白芷15克冰片3克共为细末备用。
如偏头痛发作时,以棉球裹药末塞鼻孔,头痛立止。
6.羊角芎菊汤方歌羊角五钱至一两,菊五芎三共煎汤。
偏头痛因肝经热,平熄风阳痛即忘。
注:肝经有热,风阳上扰而致偏正头痛者,以山羊角15克至30克挫细先煎,后入菊花15克川芎10克煎成分三服。
如无山羊角,以普通羊角亦可。
7.偏头痛单方歌头之偏痛治如何,食盐炒热布包摩。
仙人掌切分两片,包贴患侧痛能和。
注:两方均外治法。
一以食盐120克炒热,布包轮熨患侧。
如患侧头痛有灼热者,则以仙人掌切成两片,以里面包贴患侧,疗效较佳。
8.外治偏头痛方歌头风偏痛久不瘥,白酒炒热红活麻。
关窗闭户免风袭,趁热包头效堪夸。
注:红活麻适量,捣绒,白酒炒热,包在痛侧。
名老中医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方顽固性头痛——(关幼波方)(组成)首乌藤30g,钩藤10g,生石膏30g,旋覆花10g,生赭石10g,生地黄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香附10g。
(功效主治)养血平肝,活血化痰。
治疗顽固性头痛。
(方解)方中首乌藤、四物汤养血息风,活血化瘀;四物汤又可柔肝平肝。
生石膏清气分热,《药性赋》云:“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关幼波老师在此用生石膏治头痛,无论外热内热虚热实热均可用之。
旋覆花功善下行,行水消痰,又长于降逆;生赭石为重镇降逆之要药,且有清火平肝、凉血之功。
两药合用,镇肝降逆,行血消痰。
香附为气中之血药,使补阴血之药不呆滞,还可调和气血。
(加减)肝肾阴虚者加黄精、沙参、麦冬、五味子、木瓜、川续断、菊花、桑寄生、枸杞子、石斛、炒知柏;盗汗重者加浮小麦、生龙牡;阳亢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怀牛膝;脾胃不和者加生黄芪、党参、白术、白豆蔻、白梅花、杏仁、橘红;心血亏者加远志、百合、琥珀粉、炒酸枣仁、丹参,重用首乌藤;湿重恶心者加藿香、佩兰、竹茹;头痛剧烈者加全蝎粉、藕节、泽兰、藏红花。
(验案)患者,女,40岁,初诊日期:1998年11月9日。
主诉:头痛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8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多以前,始发头痛,时作时止,均可自行缓解。
近8个月前,因过于劳累,头痛加重。
每日晚间必作,右侧跳痛,甚则恶心。
服布洛芬无效,夜间必服2片止痛片方可入寐。
曾做CT、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
也曾多方治疗,未效。
患者伴见背酸痛,困倦,月经淋漓不尽,白带量多色黄味大,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沉弦。
辨证:血虚肝旺,风痰阻络。
立法:养血镇肝息风,活血化痰通络。
处方:首乌藤30g,钩藤10g,杭菊花10g,生石膏30g,生赭石10g,生地黄10g,白芍20g,当归10g,川芎10g,香附10g,生石决明30g,旋覆花10g,炒知柏各10g,益母草10g,炒酸枣仁20g,木瓜10g,生甘草20g。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25.头痛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25.头痛25.头痛本病主要以头痛为特征。
西医的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神经官能症、鼻炎、副鼻窦炎等。
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十类证型。
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肾虚头痛偏头痛风寒头痛多半是吹风受寒之后,引起头痛,鼻塞,有时痛连项背,怕风,怕冷,身痛,舌苔白,脉浮或紧。
治宜疏风散寒。
· 单验方·方一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芷6克,葱白3根。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刀豆根15克,黄酒50毫升。
加适量的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食疗方·方一辛夷花10—12克,鸡蛋2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方二干白菜根1块,红糖60克,生姜3片。
水煎服,日服3次。
方三川芎6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
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饮用。
· 外治方·方一川芎、白芷各3克,大葱15克。
前二味药研为细末,和大葱共捣如泥,敷太阳穴(从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地方)。
方二细辛、白芷、鹅不食草、羌活各等份,共研为细末,用少许吸入鼻中。
风热头痛头目胀痛,甚至像裂开样,怕风,面红目赤,口干,尿黄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祛风清热。
· 单验方·方一玄参50克。
水煎2次,混合成500毫升,温饮,1次内服,每日1剂。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风热头痛,屡用皆效。
方二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9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大青根15—30克,生石膏45—60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此方适用于高热头痛的患者。
· 食疗方·方一生石膏120克,粳米50克。
先以水2000毫升,煮石膏,取1000毫升,去渣下米煮粥,不拘时服食。
方二决明子10—15克,白菊花1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
中医头痛的6种分型和7个常见联药方案
中医头痛的6种分型和7个常见联药方案头痛是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的统称。
中医认为,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不同证型的头痛,用药也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头痛的分型及用药方案推荐。
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的辨别要点外感头痛往往起病较急,痛势剧烈,性质多表现为跳痛、胀痛、灼痛、重痛,痛无休止,常伴有怕冷发热,或背脊酸痛,或项背强直不舒,或鼻塞流涕、咳嗽、脉搏加快等症,多兼有风寒热等表证,以实证多见,治疗以祛风散邪为主。
病程短,内损小,易治愈。
内伤头痛起病缓慢,疼痛性质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时作时止,遇到劳累头痛症状会明显加重。
病位涉及肝脾肾等,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
外感头痛分型风寒头痛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怕寒,遇风尤甚。
风热头痛症状:头痛头胀,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便秘,小便黄。
风湿头痛症状: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小便不利,大便溏,纳呆胸闷。
内伤头痛分型淤血头痛型症状:痛有定处,严重时痛如针刺感觉,头痛长时间不愈。
血虚头痛型症状:头痛且晕,午后较重,神疲乏力,心悸,面色少华。
肝阳上亢头痛型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
7种常见用药配搭通天口服液+甲钴胺片【配搭原则】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营养神经类(西药)【主要功效】瘀血型症状的慢性头痛、偏头疼。
天麻头痛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复合维生素【配搭原则】养血祛风类(中成药)+治疗偏头痛类(西药)+保健品【主要功效】风寒型症状的偏正头痛。
【用药注意】有抑郁症病史、帕金森氏病或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症状的患者禁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咀嚼片【配搭原则】养血平肝类(中成药)+治疗偏头痛类(西药)+保健品【主要功效】血虚肝亢所致的头痛、偏头疼患者。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咀嚼片有减少西药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
【用药注意】有抑郁症病史、帕金森氏病或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症状的患者禁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常见头疼的中医治疗
常见头疼的中医治疗
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的疼痛,是一个极常见的症状。
它可见于一般疲劳、紧张等,也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如脑瘤等的一个症状。
中医将头痛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血瘀头痛等。
一、风寒头痛
头痛发作时牵连脖子和后背,怕着风寒,喜欢戴帽子或围围巾,遇到热的环境疼痛减轻属于风寒头痛。
这时可服用九味羌活丸、川芎茶调丸、都梁丸等。
九味羌活丸以解表散寒为主,适用于头胀如裹,肢体沉重,遇寒疼痛加重,遇热头痛减轻之头痛。
治疗头痛时与川芎茶调丸同服;川芎茶调丸对缓解头痛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解表散寒功效;都梁丸具有较好的缓解头痛的作用。
二、风热头痛
头痛而发胀,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总想喝水,小便发黄等表现属于风热头痛。
可服用芎菊上清丸、银翘解毒丸、清眩丸等。
芎菊上清丸与清眩丸治疗头痛的作用相似;银翘解毒丸以解表为主,治疗头痛的作用较弱,适用于风热感冒并伴有头痛者。
三、血瘀头痛
经常头痛,头痛时痛处固定不移,痛时如针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者属于血瘀头痛。
可服用治偏痛冲剂、正天丸、元胡止痛片、丹七片等。
治偏痛冲剂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用于治疗偏头痛或治疗多因情绪激动而发,同时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的头痛;正天丸药性偏温,用来治疗血瘀头痛,但对头痛见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元胡止痛片用于治疗头痛而胀,或头痛如刺,或偏头痛,或头窜痛兼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心烦不眠,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头痛见上述症状者;
丹七片用治脑震荡后遗症。
最全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最全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临床常见者多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几种类型。
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常见者,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
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主要有肝阳头痛,血瘀头痛,痰浊头痛几种类型。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
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
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
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
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
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
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
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
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
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
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
肾主藏精。
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
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一、风寒型【病因病机】: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
【主证】: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为紧束感,或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祛风散寒,【选方】: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8克,荆芥12克,薄荷1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细辛8克,防风15克,葛根15克,甘草5克,生姜lO克。
头晕头痛古方选
头晕头痛古方选
头痛可由风、热、湿、痰引起,皆由内发,归根结底,还是与气血有关。
可能会有多种因素一起引发,故无论怎么治,都必须调养气血。
1.雷头风痛
头面起疙瘩,头晕目眩,耳中雷鸣。
初病者,宜清震汤。
日久不愈者宜芎芷石膏汤。
清震汤方
升麻苍术荷叶
芎芷石膏汤方
川芎白芷石膏菊花羌活藁本
苦痛者加细辛
风盛目昏者加防风
热盛者加栀子、连翘黄芩薄荷甘草
大便秘小便赤者加芒硝、大黄
2.风热头痛
茶调散方
川芎甘草香白芷香附子防风细辛砂仁薄荷叶
3.虚寒头痛
人参芎附汤
人参川芎附子
4.血虚头痛
四物羌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羌活天麻
5.气虚头痛
补中芎细汤
黄芪人参甘草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川芎细辛
6.风痰兼气虚头晕欲吐
半夏白术天麻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黄芪干姜黄柏天麻神曲麦糵泽泻苍术
7.气血两虚头晕头痛
十全大补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头痛妙方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头痛妙方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头痛妙方1清上蠲痛汤【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歌诀】清上蠲痛芷归芎,二活细辛苍防风,菊蔓麦芩生甘草,祛风止痛兼清上。
【组成】当归、川芎、白芷各3克,细辛03克,羌活、防风各3克,菊花、蔓荆子各15克,苍术、麦冬、独活各3克,生甘草03克,黄芩45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风热,止头痛。
【方解】凡风热上扰之头痛,治宜祛风止痛。
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此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配以白芷、细辛、防风祛风止痛;菊花、蔓荆子清上而祛肝胆之风热;羌活、独活、苍术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麦冬养阴,甘草泻火,黄芩清热,以助清上之功。
合而用之,养血、祛风、清热三法共施,风热必除,诸症自愈。
【主治】一切偏正头痛。
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上颌窦炎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加减】如证偏风寒,去黄芩、麦冬、苍术,加荆芥;热甚,去独活、羌活、细辛,加桑叶、连翘、银花;鼻流浊涕量多,加苍耳子、露蜂房、辛夷花。
【附记】方中多辛燥升散之品,因此,凡属肝肾阴虚而风阳上扰之头痛以及气血虚弱之头痛,均非本方所宜。
2菊花茶调散【来源】宋·《银海精微》【歌诀】菊花茶调芷荆芎,羌防细辛甘薄荷,风热上攻加僵蝉,头痛眼疾多可医。
【组成】川芎、荆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30克,防风、菊花各45克,僵蚕60克,蝉蜕90克,薄荷24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服6克,日服2次,茶水调服。
也改可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可用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方解】凡风热上攻头目,头痛目赤之症,治宜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故方用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疏风解表;川芎养血祛风止痛;菊花、薄荷、甘草清利头目;再加僵蚕、蝉蜕,以增强搜风散热之效;羌活善祛上部之风湿,可引药上达;甘草调和诸药。
【主治】风热上攻,症见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恶风发热、目赤流泪、视物模糊。
治疗头疼的中药方剂
治疗头疼的中药方剂文章目录*一、治疗头疼的中药方剂*二、中医怎么按摩治疗头痛*三、治疗头疼最快的方法是什么治疗头疼的中药方剂1、治疗头疼的中药方剂气虚头痛头痛乏力,遇劳加剧,汗出气短,汗出气短,畏风怕冷等,治以益气固本,方用补中益气汤:太子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升麻、柴胡。
血虚头痛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治以养血滋阴,方用加味四物汤: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蔓荆子、菊花、黄芩、甘草。
血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涩;治以活血化瘀: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蔓荆子、菊花、黄芩、甘草。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以化痰降逆,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茯苓、陈皮、白术、生姜、天麻。
2、头疼吃枸杞子蒸蛋原料:鸡蛋2个,枸杞子15克.熟猪油40克,精盐、酱油,湿淀粉各适量。
用法:鸡蛋磕入碗中打散,加精盐、湿淀粉、冷清汤各适量,调散成蛋糊;枸杞于沸水浸胀;蛋糊入笼,沸水武火蒸约10分钟,撒上枸杞子蒸5分钟。
另将熟猪油加酱油同蒸化后,淋在蛋面上。
佐餐眼食,功效:补养阴血。
适用于血虚头痛、头晕心悸、神疲乏力、遇劳加重,或血虚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劳则加剧,肌热烦渴、面色不华等症。
3、头疼吃芹菜根鸡蛋汤原料:芹菜根250克,鸡蛋2个用法:上味同煮,蛋熟即成早晚2次,连汤服食。
功效:潜阳息风,滋补肝血,适用于头痛时作时止、经久不愈。
中医怎么按摩治疗头痛风寒头痛加重拿风池,点按风府、风门(双)、肺俞(双),对按太阳,双拇指同时点攒竹(双)、鱼腰(双)、丝竹空(双)、阳白(双)。
鼻塞不通者加重点按双侧迎香。
风热头痛加重拿合谷(双),点按曲池(双),擦大椎以发红为度。
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头痛加按肝俞(双)、胆俞(双)、行间(双)、太冲(双)。
痰浊头痛加按脾俞(双)、三焦俞(双)、丰隆(双)。
头痛的中医良方
头痛的中医良方头痛是人自身感觉到的一种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头痛一症,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
原因甚多。
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皆可致头痛。
外感头痛,以风邪为多。
因“风为百病之长”,为病每多兼挟,尤以风寒或风热、风湿所致为多。
内伤头痛,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所致。
急性头痛,多为外感;慢性头痛,多为内伤。
又因其邪循经络而致,故有前额痛、后头痛、巅顶头痛和全头痛之分,治当详察。
白芷丸【组成】白芷适量。
【用法】先将白芷洗晒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4g。
每嚼服1丸,以清茶或荆芥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尤以风寒型适宜。
息风止痛散【组成】全蝎、蜈蚣、地龙各等份。
【用法】上药先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服3g,日服2次。
【功效】息风,通络,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尤以肝风型头痛适宜。
山羊角汤【组成】山羊角30g,菊花12g,川芎6g。
【用法】水煎服。
先煎山羊角30分钟,再入余药同煎(文火煎)10~15分钟。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平肝,通络止痛。
【主治】偏正头痛(血管性头痛)。
川芎蔓荆汤【组成】川芎5g,蔓荆子10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或研为粗末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功效】疏风散寒,利窍止痛。
【主治】风寒性头痛。
人参核桃汤【组成】人参3g,核桃仁5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
代茶连渣一同服下。
每日1剂。
【功效】补肾填精,养荣清窍。
【主治】气虚性头痛,兼治肾虚头痛。
川芎白芷汤【组成】川芎、白芷各10g,葱白3根,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头痛。
【附记】或取川芎、白芷各3g,薄荷2g,冰片1g。
共研细末。
每取少许吹入鼻孔内,效果亦佳。
桑菊蔓荆汤【组成】菊花、桑叶、蔓荆子各10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头痛。
中医古方:专治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鼻炎之头痛,顽固性头痛
中医古方:专治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鼻炎之头痛,顽固性头痛在中医的历史里,名为“茶调”的方子不多,川芎茶调散就是古代茶方制剂中最知名的方剂之一。
川芎茶调散最早见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可以算是战乱频繁的朝代了。
那么打仗需要钱,没钱怎么办?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想了个好法子,把民间有效的方子搜集起来,加工成中成药,然后由政府统一销售,不就赚到钱了吗?但是,加工出来的药,如果没效果怎么办,老百姓凭啥买你的药啊,凭你皇上字写得好看?所以,我们需要很靠谱很靠谱的方子。
于是宋朝的太医局,相当于现在的医学院和卫健委科技教育司,组织了很多医生,把经过多年验证,确实有效的方子,编纂成了一本书,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这本书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没有挽救宋王朝灭亡的命运,但其所收集的处方常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宋朝,药物还是比较紧缺的,所以,人们更喜欢用煮散的方式服药。
就是把药磨成粗粉,然后放到水里煮,这样更节省药材。
川芎茶调散方药: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
用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
饭后清茶水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川芎茶调散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头痛,像:1、感冒头痛之风邪为患者;2、长期偏头痛,遇寒加剧者;3、神经性头痛而头目昏重者;4、慢性鼻炎之头痛;5、女性经前期或经期之头痛。
有人可能要问了:“怎么感觉哪都有风邪呢?”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六淫之首呢,风邪不仅狡猾难缠,而且老是卷土重来,令人不胜其烦。
川芎茶调散是治头痛专方并非过誉,全方药仅八味,而竟集中了芎、荆、芷、羌、辛、防、薄7味风药,仅以一味甘草作和,其专攻风邪之功用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医方集解》所说,“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
”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故为方中君药。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头痛类方药概述》
所属虚实
多头痛
细辨外感头痛
风寒型头痛
头痛如破,连及项背,
恶风畏寒,遇风尤剧
风热型头痛
头痛而胀,甚那么如裂,
发热口渴,
面红目赤,便秘溲黄
第三页,共八页。
细辨内伤头痛
肝阳型头痛
内伤 头痛
瘀血型头痛
头胀痛而眩,
心烦易怒,胁痛,
夜眠不宁,口苦
其痛如刺,固定不移
或头部有外伤史, 舌紫或有瘀斑、瘀点
内容总结
病因病机。风、寒、湿、热〔六淫外邪〕。情志、饮食劳倦、禀赋缺乏、外伤。辨外感头痛、 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头痛如破,连及项背,。头痛而胀,甚那么如裂,。心烦易怒, 胁痛,。外感——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以滋阴养血补虚为要。川芎茶调散、天麻头痛片、。 通天口服液、大川芎口服液、天麻钩藤颗粒。Than You
第四页,共八页。
治疗原那么
根本原那么:调神清窍、缓急止痛 外感——以祛邪活络为主 内伤——以滋阴养血补虚为要
第五页,共八页。
头痛类方药
外感头痛类方药
川芎茶调散、天麻头痛片、 正天丸、芎菊上清丸
分 类
内伤头痛类方药
通天口服液、大川芎口服液、 天麻钩藤颗粒
第六页,共八页。
Than You!
第七页,共八页。
第八页,共八页。
病因病机
外感头痛
风、寒、湿、热 〔六淫外邪〕
头
巅顶 脉络不畅 不通那么痛
痛
内伤头痛
情志、饮食劳倦、 禀赋缺乏、外伤
脉络失养
脉络不畅
不荣那么 痛
不通那么痛
第一页,共八页。
辨外感头痛、内伤头痛
发病 病势
外感头痛 较急 较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一)风寒头痛此种头痛最常见。
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
重者伴有发烧、全身酸痛。
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则:散风止痛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 10 克,荆芥 10 克,薄荷 6 克,羌活 10 克,细辛 3 克,白芷 10 克,防风 10 克,甘草 6 克。
(二)风热头痛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 ,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
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方剂:桑菊饮加减桑叶 10 克,菊花 10 克,桔梗 10 克,连翘 10 克,杏仁 10 克,甘草 6 克,薄荷 6 克,芦根 10 克(三)风湿头痛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胸胁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
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祛湿化湿止痛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羌活 10 克,独活 10 克,川芎 10 克,蔓荆子 10 克,甘草 6 克,藁本 10 克,防风 10 克。
(四)肝阳头痛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
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
舌质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淮牛膝 10 克,生龙骨 10 克,白芍 10 克,天冬 10 克,生麦芽10 克,生牡蛎 10 克,赭石 10 克,玄参 10 克,川楝子 10 克,青蒿 10 克,甘草 6 克。
(五)痰浊挟风头痛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痰。
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方剂:四君子汤加减党参 10 克,白术 10 克,茯苓10 克,甘草 6 克,半夏 10 克,防风 10 克。
(六)血瘀头痛此种头痛多有外伤史。
其特点是头痛较剧烈、经常发作、治疗比较困难。
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心悸气短、失眠、记忆减退等。
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沉细或涩。
治则:活血化瘀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 10 克,川芎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麝香 0 5 克,老葱 3 根,生姜 6 克,大枣 5 枚,黄酒 30 克。
(七)气血不足头痛临床表现:头部隐隐作痛、记忆减退、伴有头晕心悸、气短、四肢无力、劳动时加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无华。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补益气血方剂:八珍汤加减党参 10 克,白术 10 克,云苓 10 克,甘草 6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0 克,熟地 10 克。
(八)肾阳虚头痛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健忘、腰腿酸痛、四肢发冷、小便频数,重者伴有阳痿等。
舌质淡白,脉沉迟无力,尤以尺脉为甚。
治则:补益肾阳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 10 克,山药 10 克,山萸肉10 克,茯苓 10 克,泽泻10 克,丹皮 10 克,桂枝 6 克,制附子 3 克。
(九)肾阴虚头痛临床表现:头痛较轻、伴有头晕耳鸣、目眩、记忆减退以及腰酸遗精、多梦失眠、心悸气短等,重者有盗汗、低烧。
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补益肾阴方剂: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 10 克,云苓 10 克,丹皮 10 克,山药 10 克,山萸芋肉10 克,泽泻 10 克。
(十)火热头痛此种头痛多为阳明经证,气分热邪炽盛所致,如乙型脑炎等有较剧烈的头痛,伴有呕吐及高热、大汗出、口渴喜冷饮、心烦神躁、面红、小便短赤等。
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
治则:清热泻火方剂:白虎汤加减石膏 30 克,知母 10 克,粳米 10 克,甘草 6 克,生地 10 克,麦冬 10 克。
中医学对头痛的治疗(一)少阳头痛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在两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欲呕,咽干目眩。
脉弦,舌苔黄白相兼,舌质淡舌尖红。
治则:和解表里方剂:小柴胡汤加减柴胡 15 克,姜半夏 15 克,黄芩 15 克,生姜 3 片,大枣 5 枚,甘草 10 克,白芷 15 克,川芎 15 克,人参 10 克。
(二)头痛型癫痫临床表现:头痛突发,短时即止,有明显诱发因素,痛在前额及颞部,疼痛性质为跳痛、刺痛或劈裂样痛。
治则:豁痰熄风,通窍止痛方剂:半夏 100 克,胆南星50 克,蜈蚣10 条,细辛 25 克,天麻5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服0.5 克,日服 3 次。
(三)副鼻窦炎性头痛临床表现:头部钝痛,疼痛部位多在前额两颧内侧,如以上颌窦炎为主还可出现牙痛,头痛出现以后,首先有持续加重的特点。
如上额窦引起的炎症,即头痛较重,晨起痛发,中午较重,傍晚渐轻。
治则:清热解毒,通窍熄风方剂: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 15 克,黄芩 15 克,栀子 15 克,大黄 15 克,土鳖虫 50 克,地丁 40 克,辛夷 15 克,白芷 15 克,薄荷 10 克,防风 15 克,荆芥 15 克,菊花 20 克。
上方水煎温服,以大便泄下为度,不泄可再服。
(四)经期头痛:主要发生于青年妇女,行经前 1~ 2 天或行经期出现头痛或偏头痛。
临床表现:头部疼痛或偏头痛,常伴有胸闷气短,两胁胀痛,烦躁不安,少寐多梦,脉弦,舌质淡少苔。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方剂:逍遥散加减柴胡 15 克,当归 20 克,赤芍 10 克,茯苓 15 克,白术 15 克,川芎 20 克,香附 20 克,白芷 15 克,元胡 20 克。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
临床以一侧阵发性剧烈头痛,伴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为特征。
诊治时分为偏头痛性和非偏头痛性两种。
典型的偏头痛以女性多见,约 60% ~80% 患者有遗传史,多于青春期发病。
中医辨证分型认为风邪入脑型头痛者,头一侧痛甚,或左或右,呈跳痛、掣痛,经年不愈,每因冒风受寒或情绪不畅而诱发 ;舌苔薄白,脉弦或紧。
治拟疏风活血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其中川芎 30 克,细辛 3 克,白芷 12 克,防风 12 克,荆芥 12 克,羌活 10 克,薄荷 5 克,全蝎 6 克,僵蚕 6 克。
瘀阻脑络型头痛多在一侧,头痛时作时止,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或剧痛似裂,或青筋现露,本型多见于壮年妇女,经行滞涩量少,且挟瘀块,或经行头痛加重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细涩。
治拟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其中川芎 30 克,桃仁 15 克,红花 15 克,赤芍 15 克,柴胡10 克,牛膝 15 克,生地 15 克,桔梗 3 克,当归 20 克,枳壳 6 克,甘草 3 克。
肝经风火型头痛多在一侧胀痛,额部尤甚,太阳穴筋脉隆起跳痛,甚则全头胀痛欲裂,或因火邪上冲则头痛,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面红目赤,畏光羞明,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口苦口干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以清肝熄风,方用胆菊饮,其中龙胆草 15 克,菊花 12 克,天麻 12 克,川芎 20 克,白芷12 克,夏枯草 30 克,钩藤 30 克,地龙 12 克,全蝎 10 克,栀子 12 克,丹皮 12 克,珍珠母 30 克。
肝阳上亢型头痛偏侧头部胀痛而眩,或全头闷痛,郁怒加重,心烦急躁,失眠多梦,面部烘热,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以平肝潜阳,滋水涵木,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 12 克,钩藤 30 克,石决明 30 克,生熟地各 15 克,茯神 12 克,夜交藤 20 克。
痰浊上蒙型头痛为偏侧头痛,头重而昏蒙,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纳呆食少 ;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以化痰降逆,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化裁,其中半夏 20 克,白术 12 克,茯苓 30 克,陈皮 12 克,天麻 12 克,白附子 12 克,白僵蚕10 克,全蝎 5 克,地龙 10 克,炙牙皂 5 克,蔓荆子 10 克。
精血不足型头痛头脑空痛或隐痛,痛势绵绵,遇劳则剧,伴头晕耳鸣,心悸易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以填精益髓,补气益血,方用大补元煎合四物汤化裁,其中熟地30 克,山茱萸15 克,山药15 克,枸杞15 克,杜仲12 克,当归15 克,白芍20 克,川芎15 克,红参 5 克,黄芪 30 克。
牙齿及牙周疾病引起的头痛的治疗牙齿及牙周疾病所产生的疼痛也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头痛。
伴口臭、牙龈红肿疼痛、可有脓性分泌物与出血、便秘、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或滑数 ,证属胃经实火型,治拟清热泻火,折冲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味,其中黄连 6 克,生地 15 克,当归 10 克,丹皮 10 克,升麻 6 克,六月雪 15 克,蒲公英24 克,紫花地丁15 克。
阴虚火旺型为头痛目眩、口干潮热、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龈红肿溢脓、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拟益肾清胃 ,壮水止痛,药用生地 20 克,知母10 克,麦冬 12 克,牛膝 12 克,生石膏 30 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 12 克,茯苓 15 克,蔷薇花瓣 10 克,生甘草6克。
枕大神经痛引起的头痛的治疗枕大神经痛引起的头痛多在后枕部及颈部有发作性的剧烈疼痛,即使发作间歇也有钝痛存在,多有颈椎病史,不少患者还伴有颈部声响、头晕、恶心、耳鸣、听力减退、手发麻、或感觉障碍及肌肉萎缩等症状。
中医辨证论治当通络止痛,药物为桃仁 10 克,川断 12 克,丹参克,菊花 10 克,元胡 10 克。
:三七 3 克,红花10 克,20 克,川芎10 克,葛根 30低血压引起头痛的治疗低血压多见于青年女性,收缩压经常在 80 ~ 90mmHg 以下,头痛隐隐,常伴头晕眼花,耳鸣目眩,腰酸背楚,全身乏力,轻度浮肿,心悸气短,舌质多淡白,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中医辨证为虚证多见,治当健脾补气 ,壮肾养血,方用:枳壳 15 克,炙黄芪 30 克,附片 10 克,当归 10 克,红参 3 克,红枣 30 克,白术 12 克,桂枝 6 克,沙参 24 克,枸杞子 12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