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冶疗头痛药方

合集下载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疗
• 病理—六淫之邪外袭,上
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 清阳;内伤诸疾,导致气 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 所养,均可导致头痛。
外感与内伤两类
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风、寒、 湿、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 3、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 4、饮食劳倦或体虚久病——劳倦、病后;
饮食不节、嗜酒太过、过食辛辣肥甘。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 天麻——平肝熄风,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 半夏、陈皮——和中化痰 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天麻、白蒺黎、蔓荆子——平肝熄风止痛
治疗-分证论治
• 内伤头痛-3.肾虚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而空;腰膝痠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疲 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
盗汗;舌质淡,体胖,或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
刺出血; 如头痛而气血虚弱者,宜加脾俞、胃俞、肾俞、气海、足三
里等穴,每选4~6穴,用毫针施以补法,宜配合灸法。
治疗-分证论治
•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

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

苔薄白,脉浮紧。
• 治 法:疏散风寒止痛。
• 代表方: 川芎茶调散加减。
• 外感头痛-3.风湿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 不利,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
• 代表方:羌活胜、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 除湿散寒而止头痛;
—祛风
• 川芎—辛温通窍, 活血止痛。

实证——肝阳、痰浊、瘀血
• 3、发病特点:
•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 预后较好

中医赵强治疗各种头疼的验方

中医赵强治疗各种头疼的验方

中医赵强治疗各种头疼的验方头疼(1)细辛3克、元胡10克、牛蒡子10克、半夏1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煎服,一天一副。

头蒙:佩兰、菖蒲、白芷各10克。

痰湿头疼:生山楂10克、茺蔚子6克、红花5克、决明子10克,煎服。

(2)疼痛统一方:细辛3克、元胡10克、牛蒡子10克、半夏1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煎服。

(3治疗各种疼痛的药方:党参9克、吴茱萸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切碎,煎服。

(4)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疼、偏头痛。

四物汤加减,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元胡、牛膝各10克、前额和眉棱骨疼加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后脑连颈疼加羌活10克、葛根10克,太阳穴疼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头顶疼加吴茱萸5克、藁本10克,说不清什么地方疼就全部加上。

煎服。

(5)各种头疼的表现:(一)风湿头疼头疼如裹而重(二)肝阳上亢头疼(实证)用天麻钩藤饮(三)痰浊头疼是头疼昏重(四)血瘀头疼,头疼加针刺,固定不移(五)气虚头疼,头疼绵绵上午重,遇劳加重(六)血虚头疼,头疼如细筋牵引头部刺痛。

(6)治疗头疼的中成药:芬必得、安乃近、元胡止痛片、头痛宁胶囊加盐酸洛美利嗪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尼莫地平片、紧张性头痛吃黛力新、养血清脑胶囊、补中益气丸、防风通圣丸、大黄苏打平、谷维素、镇脑宁胶囊、天智颗粒、正天丸、天麻钩藤胶囊、头顶蒙疼用蒙药顺气安神丸黄连上清丸、穿心莲片、龙胆泻肝丸、脑灵素、百服宁、血府逐瘀丸、太极通天口服液、愈风宁心片、镇痛宁颗粒、通窍灵胶囊、辛香止痛吸入剂、速效救心丸、天麻素注射液、银杏叶片。

前额疼吃附子理中丸。

西药治疗头疼、偏头痛:尼莫地平片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7)偏头痛:(一)前额疼(胃经不通)白芷、木香、枳实各10克,三煮二。

(二)头两侧疼(胆经不通)脾气不好、性格内向、口干口苦,川芎、白芍、当归各10克,三煮二(三)头顶疼、头胀(肝经不通)葛根、羌活、独活各10克,三煮二(四)后脑勺疼(膀胱经不通,和肾有关系)葛根、桂枝、白芍各10克,三煮二。

头晕头痛古方选

头晕头痛古方选

头晕头痛古方选
头痛可由风、热、湿、痰引起,皆由内发,归根结底,还是与气血有关。

可能会有多种因素一起引发,故无论怎么治,都必须调养气血。

1.雷头风痛
头面起疙瘩,头晕目眩,耳中雷鸣。

初病者,宜清震汤。

日久不愈者宜芎芷石膏汤。

清震汤方
升麻苍术荷叶
芎芷石膏汤方
川芎白芷石膏菊花羌活藁本
苦痛者加细辛
风盛目昏者加防风
热盛者加栀子、连翘黄芩薄荷甘草
大便秘小便赤者加芒硝、大黄
2.风热头痛
茶调散方
川芎甘草香白芷香附子防风细辛砂仁薄荷叶
3.虚寒头痛
人参芎附汤
人参川芎附子
4.血虚头痛
四物羌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羌活天麻
5.气虚头痛
补中芎细汤
黄芪人参甘草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川芎细辛
6.风痰兼气虚头晕欲吐
半夏白术天麻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黄芪干姜黄柏天麻神曲麦糵泽泻苍术
7.气血两虚头晕头痛
十全大补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集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集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集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头痛的病因较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其病机多因风寒湿热等邪外侵,风阻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因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

1.疏风活血汤治慢性头痛[配方]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O克,白芷10克,鸡血藤2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疏风,上痛。

用治各种慢性头痛。

2.芎芷二陈汤治头痛[配方]川芎9克,白芷9克,升麻9克,麻黄9克,姜半夏10克,天麻10克,荆芥穗10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蜈蚣2条。

[制用法]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小儿量酌减。

[功效]祛风解表,除湿化痰,疏通经络。

用治外感所致痰湿内停、寒邪凝滞、气郁血瘀所引起的头痛。

3.大黄苏打片治疗血管性头痛[配方]大黄苏打片。

[制用法]大黄苏打片7—10片,空腹服,每日2—3次,以出现轻度腹泻为度。

[功效]大黄苏打片含有大黄粉、碳酸氢钠、薄荷油等,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便秘等。

大黄苏打片具有扩张血管、改变血液PH、减少血黏度,从而对血管性头痛起到治疗作用。

可使头痛在1小时内减轻,1—8小时内消失。

4.白果治疗头痛[配方]带壳生白果20克。

[制用法1将生白果捣裂,去膜及胚芽,人砂锅,加人水500毫升,水煎,1天分2次服完。

[功效]补肾益肺,扩张脑血管。

治疗脑血管硬化性头痛、头晕。

5.大黄细辛塞鼻孔治疗头痛[配方]大黄、细辛各6克。

[制用法]以上研细奉,左侧头痛塞左鼻,右疼塞右鼻。

[功效]散寒化痰,通窍止痛。

治疗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

6.草决明治疗头痛[配方]草决明60克(炒)。

[制用法]研为末,用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换。

[功效]清热明目。

治疗肝火上炎、风热外袭所至头痛、眩晕、目赤。

7.川芎茶叶治疗头痛[配方]川芎9克,茶叶6克。

头痛中医辨证治疗-谷万里

头痛中医辨证治疗-谷万里

【辨证论治】
(二)治疗要点
审证求因,审证论治 外感头痛:祛风散邪(活络) 内伤头痛:滋阴养血补虚 虚实夹杂(肝阳、痰浊、瘀血)、虚实兼顾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三)分证论治--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 ②兼次症:恶风寒,口淡不渴; ③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④脉象:脉浮紧。
【概说】
3、治疗
(1)《伤寒论》:“少阳头痛,往来寒热,不可发 汗,用柴胡汤调解之”。“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用吴茱萸汤”
【概说】
(2)李杲分经用药治疗:“太阳头痛,恶风而脉浮紧,川 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 来寒,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 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 半夏、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 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顶痛者,或 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来自汤主之”瘀血阻滞 脑络不通
内伤头痛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 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 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 头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聊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谷万里
【概说】
• 头痛是常见的疾病,也是许多疾病普遍存在的一 种症状。
• 我国有近90%的男性和95%的女性一生中有过头 痛的体验。
• 头痛不仅发生于成人,亦见于小儿。
【概说】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治头痛秘方(12首)6.1加味乌星散【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组成】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细,分2次冲服)。

【用法】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后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

冰片临服时分2份各冲入1份。

服后稍事休息,头痛即止。

【功用】升清阳,化浊气,止头痛。

【方解】方中川乌、南星、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地龙通络镇痉;菊花疏风、清头目;冰片开窍散瘀,清热止痛。

诸药合用,有通络止痛、疏风散邪之功。

药专力宏,取效颇佳。

【主治】慢性头痛。

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

脉象往往沉细微弦。

可用于神经性头痛。

【疗效】屡用屡效,多1剂痛止而愈。

6.2柔肝熄风方【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研细,分2次冲服),苦丁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方用鲜莲叶、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黑芝麻滋肝益肾。

“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

即偏正头风亦可治。

叶案所谓育阴和亢阳,柔润熄内风者以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6.3头痛汤【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组成】连翘、菊花、霜桑叶、黄芩各9克,苏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白芷各3克,荷叶边半张,鲜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2次。

【功用】祛风散热,通窍止痛。

【方解】方中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桑叶搜肝络之风邪;黄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结热;荷叶边舒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使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达头顶。

头痛的辨证治疗体会

头痛的辨证治疗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
方 药 : 陈 皮 各 1g 白芍 1g白术 1g 防 风 6 , 麻 lg茯 苓 青 5, 5 5, g升 O, 1g 0。连服 6剂, 诸症消失而痊愈。 4 体 会 临床 观察 发现 , 易 激综 合 征 无论 在 门诊 或病 房 , 用 西药 肠 应 治疗 , 均不理想 , 有一 定副 作用 。 效果 并 即便 症状 得 以控制 也需较 长 时间且有 易复发 的特 点 。左 老师 善 于继 承发 扬 中 医传 统 理论 ,
应用 中医理论辨证论治 。她认为脾 胃失和存在于该病之始终, 肝 之疏泄失常又是其主要病机 。痛泄要方是一首传统名方, 组方精 炼, 配伍奥妙, 切中该病之病机, 故临床以该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 合征 , 捷效 。我们 效仿 试 之 , 心应 手 。这种方 法与西 医治疗 每获 得 相比, 程短、 疗 疗效 好 、 副 作 用 , 所 用 药物 简单 、 价低 廉 , 无 且 药 能 减轻 病人经 济 负担 , 好 的社会 经济 效益 。 有极
头痛 的辨证 治疗体 会
乔 翠红 ’
关键词 : 头痛 ; 医药疗 法 中
中图分 类号 : 25 R 5. 9
文献 标识 码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章编 号 :06 07 (0 0O- 0 80 10- 992 1 )4 02 — 1
头 乃清 阳之 府 , 阳之会 , 五脏 精 华 之血 , 腑清 阳之气 , 久 不愈 , 诸 凡 六 故常 以桃 红 四物汤 加味 治之 。 皆注 于头 , 旦 受 外邪 或 内伤 之 于 扰 , 会 产 生 疼 痛 , 痛 有 轻 4 缓 急滋 阴 一 便 且 重 , 有久 暂 , 有别 , 质 有 异 , 治疗 不 能一 概 而 论须 具体 病 部位 体 故 阴虚头痛 , 尤以肾阴虚为多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西医认为,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风寒刺激,使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反射的引起头部某些小动脉痉挛或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

方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5个月以上,间隔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且大多有偏头痛家庭史,排除颅内炎症、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外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各种头痛。

【方药】: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5g,红花10g,川芎10g,僵蚕10g,葛根15g,蔓荆子10g,蜈蚣1条。

【加减】:呕吐、恶心明显者加竹茹6g、苏叶8g,觉全身火热者加石膏15g、知母10g,有头痛先兆者加胆南星8g,忧郁眠差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与月经有关者加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5天为一疗程。

【编按】:方中天麻、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解痉祛风;红花、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僵蚕、蜈蚣化痰通络;葛根升清阳,使清浊得分。

本方能化痰引瘀,气血兼治,故能取得明显疗效。

84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5天内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4例,好转(5天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发作,再应用本方症状迅速控制者)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方二穴位埋线【主治】: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偏于一侧,再遇紧张或风寒刺激而诱发。

【方法】:将1号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剪成1cm或2cm 长线段。

主穴取外关、合谷。

配穴:伴心烦郁怒,脉弦数加太冲;胸闷,恶心,脉弦滑加丰隆;面色晦暗,脉弦细加阿是穴;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脉细者加足三里。

使用自制埋线针,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表皮局麻,取一段羊肠线,用埋线针将肠线顶入穴内,埋入肌层,查看针孔,无线头外露,立即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剂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剂1.芎附饼、荞麦饼方歌二钱川芎白附同,葱汁饼贴太阳中。

荞麦炒热包头上,谨闭风邪痛即松。

注:上两方均属外治。

一方以川芎6克生白附子6克研细末,葱汁调作成饼,贴两太阳穴,连贴二、三次,头风痛则愈。

二方以荞麦30克研末,炒热包头部,谨闭风寒,确能止痛。

2.雷头风(猪头风)单方歌头面皆肿雷头风,苎麻根儿要捣绒。

外敷数次就有效,风除肿消痛即松。

注: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肿痛红赤,名雷头风。

民间俗称猪头风。

治法前人多以清震汤(升麻、苍术、荷叶、陈皮、甘草)除湿解毒为主,但实际上却有效亦有不效者。

余治此病,多以野苎麻根(鲜品)捣极烂,外敷头面起核红肿处而收效。

3.浮萍枕方歌浮萍晒干枕头装,善搜头风往外扬。

此法简便前人留,即是风湿能预防。

注:浮萍晒干,装入枕头内,每晚睡觉当枕头用,乃治头风痛之良法,此法又能预防风湿。

4.眉棱骨痛验方歌头风痛在眉棱间,石膏白芷芎三钱。

细辛三分共为末,清茶调下痛即蠲。

注:用生石膏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0.9克共研细末,清茶调下,惟必须痛在眉棱骨间或两太阳穴处者有效。

5.地胡椒散方歌白芷五钱冰片少,另配一两地胡椒。

为末备用塞鼻孔,窍开痛已免心焦。

注:地胡椒30克白芷15克冰片3克共为细末备用。

如偏头痛发作时,以棉球裹药末塞鼻孔,头痛立止。

6.羊角芎菊汤方歌羊角五钱至一两,菊五芎三共煎汤。

偏头痛因肝经热,平熄风阳痛即忘。

注:肝经有热,风阳上扰而致偏正头痛者,以山羊角15克至30克挫细先煎,后入菊花15克川芎10克煎成分三服。

如无山羊角,以普通羊角亦可。

7.偏头痛单方歌头之偏痛治如何,食盐炒热布包摩。

仙人掌切分两片,包贴患侧痛能和。

注:两方均外治法。

一以食盐120克炒热,布包轮熨患侧。

如患侧头痛有灼热者,则以仙人掌切成两片,以里面包贴患侧,疗效较佳。

8.外治偏头痛方歌头风偏痛久不瘥,白酒炒热红活麻。

关窗闭户免风袭,趁热包头效堪夸。

注:红活麻适量,捣绒,白酒炒热,包在痛侧。

名老中医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验方顽固性头痛——(关幼波方)(组成)首乌藤30g,钩藤10g,生石膏30g,旋覆花10g,生赭石10g,生地黄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香附10g。

(功效主治)养血平肝,活血化痰。

治疗顽固性头痛。

(方解)方中首乌藤、四物汤养血息风,活血化瘀;四物汤又可柔肝平肝。

生石膏清气分热,《药性赋》云:“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关幼波老师在此用生石膏治头痛,无论外热内热虚热实热均可用之。

旋覆花功善下行,行水消痰,又长于降逆;生赭石为重镇降逆之要药,且有清火平肝、凉血之功。

两药合用,镇肝降逆,行血消痰。

香附为气中之血药,使补阴血之药不呆滞,还可调和气血。

(加减)肝肾阴虚者加黄精、沙参、麦冬、五味子、木瓜、川续断、菊花、桑寄生、枸杞子、石斛、炒知柏;盗汗重者加浮小麦、生龙牡;阳亢者加生石决明、珍珠母、怀牛膝;脾胃不和者加生黄芪、党参、白术、白豆蔻、白梅花、杏仁、橘红;心血亏者加远志、百合、琥珀粉、炒酸枣仁、丹参,重用首乌藤;湿重恶心者加藿香、佩兰、竹茹;头痛剧烈者加全蝎粉、藕节、泽兰、藏红花。

(验案)患者,女,40岁,初诊日期:1998年11月9日。

主诉:头痛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8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多以前,始发头痛,时作时止,均可自行缓解。

近8个月前,因过于劳累,头痛加重。

每日晚间必作,右侧跳痛,甚则恶心。

服布洛芬无效,夜间必服2片止痛片方可入寐。

曾做CT、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

也曾多方治疗,未效。

患者伴见背酸痛,困倦,月经淋漓不尽,白带量多色黄味大,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沉弦。

辨证:血虚肝旺,风痰阻络。

立法:养血镇肝息风,活血化痰通络。

处方:首乌藤30g,钩藤10g,杭菊花10g,生石膏30g,生赭石10g,生地黄10g,白芍20g,当归10g,川芎10g,香附10g,生石决明30g,旋覆花10g,炒知柏各10g,益母草10g,炒酸枣仁20g,木瓜10g,生甘草20g。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25.头痛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25.头痛

本草纲目中药验方---25.头痛25.头痛本病主要以头痛为特征。

西医的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神经官能症、鼻炎、副鼻窦炎等。

见上述表现者,可按证候选方。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十类证型。

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肾虚头痛偏头痛风寒头痛多半是吹风受寒之后,引起头痛,鼻塞,有时痛连项背,怕风,怕冷,身痛,舌苔白,脉浮或紧。

治宜疏风散寒。

· 单验方·方一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芷6克,葱白3根。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二刀豆根15克,黄酒50毫升。

加适量的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食疗方·方一辛夷花10—12克,鸡蛋2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方二干白菜根1块,红糖60克,生姜3片。

水煎服,日服3次。

方三川芎6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

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饮用。

· 外治方·方一川芎、白芷各3克,大葱15克。

前二味药研为细末,和大葱共捣如泥,敷太阳穴(从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地方)。

方二细辛、白芷、鹅不食草、羌活各等份,共研为细末,用少许吸入鼻中。

风热头痛头目胀痛,甚至像裂开样,怕风,面红目赤,口干,尿黄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宜祛风清热。

· 单验方·方一玄参50克。

水煎2次,混合成500毫升,温饮,1次内服,每日1剂。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风热头痛,屡用皆效。

方二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9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方三大青根15—30克,生石膏45—60克。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此方适用于高热头痛的患者。

· 食疗方·方一生石膏120克,粳米50克。

先以水2000毫升,煮石膏,取1000毫升,去渣下米煮粥,不拘时服食。

方二决明子10—15克,白菊花1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

头痛--4型辨治--沈绍功

头痛--4型辨治--沈绍功

头痛--4型辨治--沈绍功
【头痛辨证论治】沈师将头痛分为四类-风邪、肝阳、痰蒙、气虚。

风邪头痛-以全头胀痛为显,伴发热,咳痰,咽痛,骨楚。

分为:①风寒(苔簿白,脉浮紧),治宜祛风散寒。

主药:荆芥穗10g,防风10g,川芎10g,白芷10g,桂技10g,白芍10g,细辛3g。

②风热(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祛风清热。

主药:连翘10g,菊花10g,薄荷10g,蝉衣5g,桑白皮10g,葛根10g。

肝阳头痛-以两颞跳痛为显,伴胁满易怒,口苦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重平肝潜阳。

主药:天麻10g,菊花10g,草决明30g,珍珠母30g,生石决明30g,栀子10g,川楝子10g,元胡10g。

痰蒙头痛-以头顶重痛为显,伴胸憋形胖,口黏纳呆,苔黄腻,脉弦滑,治重豁痰开窍。

主药:胆星10g,天竺黄10g,川芎10g,莱菔子15g,石菖蒲10g,郁金10g,枳壳10g,生苡仁10g,车前草30g。

气虚头痛-以全头空痛为显,伴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重升清降浊。

主药:党参10g,黄精10g,升麻5g,当归10g,玄胡10g,葛根10g,川牛膝15g。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

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药治疗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针刺疗法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中药疗法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头颈部按摩疗法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

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中药疗法治法:祛风胜湿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火罐疗法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辩证分型】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太阳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乃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性巅顶,循项背,故其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疗:疏散风寒;代表方剂:消风散加减。

处方:人参10克、川芎10克、羌活10 克、茯苓20、僵蚕10、藿香10、荆芥10、防风10、陈皮10、蝉蜕5克、厚朴10克、甘草10克。

加减:头晕者加钩藤25克、天麻10克;畏风自汗者加黄芪25克。

2)风热头痛: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

治疗:疏风清热: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加减。

处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石膏50克、羌活15克、菊花15克、藁本15克。

加减:咳嗽身热者加桑叶15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身大热加石膏30克、知母15克,脉洪大者重用石膏。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塘。

苔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风湿外邪,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湿浊中阻,脾阳为湿所困,故见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象。

治疗:祛风胜湿: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处方: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0克、荆芥10克、川芎15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蔓荆子15克。

加减:风邪胜者加威灵仙30克、湿邪胜者加苍术20克、白术15克;肢倦体重、浮肿者加茯苓50克、泽泻25克。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中药方剂介绍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中药方剂介绍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中药方剂介绍头痛和偏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痛苦。

除了西药的治疗方法外,中药方剂也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治疗中。

中药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及中长期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一、逍遥散逍遥散是中医常用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方剂之一。

它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头晕头痛、经期偏头痛等。

逍遥散中的主要成分有川芎、丹参、川芎、川断、苏子、佩兰等。

这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引起的不适感。

使用逍遥散的方法是将10克逍遥散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逍遥散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二、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适应症主要为头晕头痛、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等。

天麻钩藤饮的主要草药成分有天麻、钩藤、赤芍等。

这些草药能够清热降气、活血化瘀,从而舒筋活络、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使用天麻钩藤饮的方法是将10g天麻钩藤饮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天麻钩藤饮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三、穴络通合剂穴络通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适应症主要为头晕头痛、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等。

穴络通合剂的主要草药成分有丹参、川芎、川断、白芍等。

这些草药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使用穴络通合剂的方法是将10g穴络通合剂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穴络通合剂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总结:中药方剂在缓解头痛和偏头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逍遥散、天麻钩藤饮和穴络通合剂都是常用的中药方剂,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带来的不适。

【头痛:中医手把手教你辩证用药】

【头痛:中医手把手教你辩证用药】

【头痛:中医手把手教你辩证用药】
【头痛:中医手把手教你辩证用药!】
实证——不通则痛——六病邪、淤血、痰浊、火郁、阳亢、寄生虫等——越鞠丸加减;
虚证——不荣则痛——气血阴精亏虚,不能上荣于头,脑窍空虚——归脾汤加减;
外感头痛——风寒头痛——痛及项背,无休无止,遇风加重,常喜裹头——桂枝汤玉屏风散加减;
外感头痛——风热头痛——头痛喜冷,甚则如裂,伴面红母赤——麻杏石甘汤加减;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羌活胜湿汤加减;
内伤头痛——气虚头痛——头痛隐隐,过劳则加重,时发时止——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虚头痛——头痛隐隐且晕,绵绵不休,面白——四物汤加减;
肾虚头痛——头脑空痛,腰膝酸软——左归丸加减;
血瘀头痛——头痛如刺,痛有定处,经久不愈,有外伤史——通窍活血汤加减;
痰浊头痛——头痛时作,昏蒙沉重,泛呕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头痛——头胀痛眩晕,时有抽筋,两侧太阳穴为主,口苦目赤——龙胆泻肝汤加减;
食积头痛——头痛兼恶心呕吐,胃脘痞闷,食不下——保和丸加减;
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原发性头痛,偏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均有不错效果,不懂得如何辨证的,请到药店咨询药师或者咨询专业中医师。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谷万里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谷万里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2)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方药:通窍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麝香、葱:通窍散瘀止痛; 黄酒:辛窜活血; 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4)临床应用: ①气虚血瘀:加参、芪以益气; ②头痛剧烈:加虫类药搜风通络。
【辨证论治】其它
【概说】
一、头痛的发生机制
头痛的发生因素: ☆ 血管的收缩与扩张,以及脑血流变化; ☆ 大脑功能障碍; ☆ 脑膜受到炎症、出血和水肿的刺激和牵张; ☆ 颅周及颈项部肌肉收缩异常等; ☆ 脑神经痛觉纤维的活化; ☆ 神经组织中致痛物质增加,如5-羟色胺 (5-HT)、
内啡肽等。
二、头痛的分类
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将头痛分为三部分:
(3)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川芎、白芷、菊花、羌活、生石膏:疏风清热止痛; 黄芩、栀子:辛凉清解; 或用桑菊饮加黄芩、栀子(发热、恶风明显时用)。
【辨证论治】风热头痛
(4)临床应用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或合黄连上清丸以苦寒降火, 通腑泄热。
口渴欲饮者:加花粉、石斛等。
【辨证论治】风湿头痛
【辨证论治】
2、辨部位:
太阳头痛:后枕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痛:颞侧、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巅顶,或连于目部
3、辨性质:
【辨证论治】
胀痛、重坠:痰湿 跳痛:肝火 隐痛、空痛、昏痛:气血不足,肝肾阴虚 刺痛:瘀血
【辨证论治】
4、辨诱因(影响因素)
劳倦加重:气虚 变天加重:寒湿 情绪变化加重:肝火 失眠加重:肝肾阴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冶疗头痛药方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药方
1.瘀血头痛。

【症状】如果头痛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症状就像被针刺,有时侯轻有时侯重,经常这样没有好转,并且舌头上微微发紫、或者是出现瘀斑瘀点,脉搏有不流利的表现。

【药方】桃仁1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炒柴胡6克白芷6克细辛3克枳壳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备注】等到头痛的症状有所减轻或者缓解后,改成服用中成药,例如复方紫参冲剂,1日3次,每次1袋(22克),或者是元胡止痛片,1日3次,每次4~6片。

2.肝阳头痛。

【症状】如果头痛游走补丁,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来的时候比较剧烈,或者是剧烈跳动,就像有烧灼感,并且有眩晕感,面色油红,心情烦躁,容易动怒,夜间的睡眠不安宁,清晨容易口干口苦,有时侯眼睛收红,舌头干红。

【药方】石决明30克(先煎20分钟)珍珠母30克(先煎20分钟)山栀6克黄芩8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杭菊花10克天麻10克茯神10克夜交藤15克钩藤15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各服1次。

3.痰湿头痛。

【症状】虽然头痛并不剧烈,但是感到头胀沉重,整天好像被重物缠绕,压返在头上,身体大体型丰满或者是肥胖,经常感到心胸憋气,饮食感到乏味,很少有饥饿感,时常会感到恶心,甚至会呕吐痰沫,舌苔出现白腻。

【药方】苍术10克川芎15克细辛3克姜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陈胆星6克白芥子6克菖蒲6克陈皮6克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前各服1次。

【备注】中成药的话经常用半夏天麻丸,1日2次,每次6克;二陈丸,1日3次,每次6~9克。

4.肾虚头痛。

【症状】头部似胀非胀,似痛非痛,经常空虚的感觉,并且伴有耳鸣,眼花眩晕,视力下降,晚上睡觉不踏实,记忆力出现明显减退,面色额头暗淡等现象。

【药方】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淮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人参3克(如果用党参代替,用量要加大)炙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伴有五心烦热,舌红口干等阴虚火旺现象,在药方中要加生地、丹皮、黄柏、知母各8克,也可以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1日2~3次,每次9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