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赋》解读

合集下载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6页)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6页)

陆机《文赋》原文与译文陆机的《文赋》是一篇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主要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方法。

本文将对其原文和译文进行详细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原文《文赋》原文:吾子监兹昭晰,执是以应之,若兹事之终始,固当立名号,然后论其体性。

是以析理则揄辞以昭之,状物则拟象以写之,拟声则比曲以和之,拟色则设采以记之。

及至气貌山海,声采形文,莫不待丽词以宣其义,而达其意也。

故必使文以尽意,意以称文,情以应物,辞以逮意。

然后,使声之高下,抗坠长短,轻浊抑扬,互节其间。

尔其述志,必由气体,其舒也,则其疏也,其促也,则其密也。

夫神思之速,形不可滞,理不可稽,骖驾而游,扬波而观。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终也,在四维而彷徨,无所不至,及情思所止,然后反中而自得。

二、译文《文赋》译文:我的孩子,你看到这些明白的事理,拿着这个来应对,如果这件事的始终,本来就应该立个名号,然后讨论它的体性。

因此,分析道理就通过辞藻来显示它,描述事物就通过模拟形象来描绘它,模拟声音就通过比曲来调和它,模拟颜色就通过设置色彩来记录它。

至于气貌山海,声采形文,没有不等待华丽辞藻来宣示其意义,传达其意旨的。

所以必须使文辞充分表达意思,意思与文辞相称,情感与事物相应,文辞能够表达意思。

然后,使声音的高低、升降、长短、轻重、抑扬,互相调节其中。

至于述说志向,一定要依据气质,它舒展,就疏朗;它急促,就紧密。

神思的速度,形态不可停留,道理不可稽考,驾驭着马匹游走,扬起波浪观看。

开始时,都收回视线,闭耳不听,沉溺于思考,旁征博引,精神驰骋于八极,心灵游荡于万仞。

结束时,在四维之间徘徊,无所不到,等到情感思绪停止,然后回到中心而自我领悟。

三、解读与赏析陆机的《文赋》不仅是一篇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文章,更是一部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

文章通过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1. 文学的本质与功能在《文赋》中,陆机探讨了文学的本质和功能。

诗词创作话灵感

诗词创作话灵感

诗词创作话灵感“灵感”原是一个宗教用语,本义为“神的启示” 后引进文学创作中,专指突然爆发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文思如涌的文学现象。

在创作过程中,某些事物、现象、语言信息,一旦“触其心思” ,顿生诗思,居然因之成篇。

这种在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神秘”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灵感。

灵感能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敏捷地去扑捉创作中所需要的“猎物” ,如立意、命题、结构、字眼、人物、事物、景象、史料、典故等主客观要素,神速高效地帮助作者完成作品创作。

因此,这门知识值得学习,这种技巧值得掌握。

“灵感”这种文学现象前人早有研究和解读。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就说过:“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之可遏,去不可止。

藏若景灭,行犹响起。

”他在创作实践中已经感觉到了文思有通有塞的灵感现象,但认为来去突然,不可捉摸。

谢榛也说:“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古索,不易得也。

⋯⋯所谓‘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四溟诗话》)诗歌创作中的灵感与比兴手法中的“兴”很有关系。

“兴”的本义就是启发、感发的意思。

只是在诗歌的比兴中,“兴”仅为一种表现手法。

如果从产生创作激情、创作冲动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兴” ,实际上是一种创作的际遇,一种时机,一种阶段,是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在具体的创作运思中,有时诗思受到外物的触发,突有所感,忽然贯通,从而产生创作的激情。

比如杜甫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

”(《和裴迪》)“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上韦左相》)李白更是一个极富灵感的诗人,贾至与李白同游洞庭,称李白:“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贬洞庭湖》)另一位诗人任华的《寄李白》云:“或醉中操纸,或兴来走笔。

”李白自己也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江上吟》)“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庐山谣》)这里的“兴” ,都体现了诗人勃发爽利的创作精神风貌,都是指创作灵感。

宋代诗人杨万里对“兴”作了这样的解释:“我无意于作是诗,而是物,是事适然触乎我,我之意亦适然感乎是物,是事,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斯之谓兴。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解读

文学概论第6章抒情性作品解读





全民癫狂的文革时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 是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 就是好呀就是好 马列主义大普及 上层建筑红旗飘 革命大字报(嘿)烈火遍地烧胜利凯歌冲云霄 七亿 人民团结战斗 红色江山牢又牢 (文化大革命好 文 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 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一代新人在成长 顶风逆浪 战英豪 工业学大庆(嘿)农业学大寨万里神州传捷 报 七亿人民跟着毛主席 继续革命向前跑 (文化大 革命好 文化大革命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就是好


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 意识形态的联系。 别林斯基:“诗人的创作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整 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维持在自己的法则上,有 它自己的原因和基础……诗人的个性越是深刻有力, 他就越是一个诗人。”

抒情内容是抒情主体对客
观社会情感把握的结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主观世界,偏于用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 来象征性地表现情感。
第二节
抒情的现实依据
一、情感经验 1、抒情内容: 文本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 它往往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境, 既是稍纵即逝的,有时微妙复杂的,不想 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或理论思维过程那样 可以用词语相对确切的表述,而往往是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

◇ “零度抒情”在中国: 自我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郭沫若《天狗》(我 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燃烧! 我如大海 一样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飞跑! ) 历经血火考验的抗日战争前后——艾青《我爱这土 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热情歌唱的建国初年——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写于1959,改于1962)“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从陆机的“缘情说”到刘勰的“情采说”-文档资料

从陆机的“缘情说”到刘勰的“情采说”-文档资料

从陆机的“缘情说”到刘勰的“情采说”序论《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历史上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文学创作专论,最早最有价值地提出了许多创作理论,勾勒出了文学创作理论体系的整体轮廓。

《文赋》不仅发展了曹丕的《典论?论文》,而且对刘勰写作《文心雕龙》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后世文论更是具有开创意义。

因此,虽然对《文赋》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历朝历代对他的研究都没有停止过,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更是掀起了一场研究的热潮。

主要研究点集中于文章写作年代,创作论等十论的解读、成就和贡献以及对陆机本人的综合评价。

研究成果上,校勘注释方面,由于《文赋》最早在梁代被萧统收录进《昭明文选》得到重视和研究,因而早期的《文赋》研究是附属于《文选》研究的,历代《文选》学者对《文赋》的校勘和译注是很重要的材料。

唐代李善的注,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注本,其后各家对《文选》的译注,都对其有所补益,比较重要的有清代方廷硅的《昭明文选大成》、于光华的《文选集评》。

现代“五四”以后,黄侃开始以新观点研究《文赋》,到了40年代,比较集中出现了唐大圆《文赋注》、李全佳《陆机义证》、陈柱《讲陆士衡自记》等,《文赋》研究逐渐从《文选》研究中脱离出来,自成一门。

50年代后,重要的有张少康《文赋集释》、张怀瑾《文赋译注》。

在写作年份的讨论上,主张写于作者四十一岁的有逯钦立《撰出年代考》、饶宗颐《陆机理论与音乐之关系》、毛庆《创作年代考辨》;主张作于二十一岁的姜夫亮《陆平原年谱》;还有夏承焘认为作于陆机二十九岁以后。

在文论与美学的解读上,比较早期的有张少康《谈谈关于的研究》、钟翔《是怎样探索创作规律的》、周汝昌《陆机“缘情绮靡”说的意义》。

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文艺美学理论的兴起,将现代方法和传统文论相结合,对于《文赋》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和认定,使《文赋》的研究进入兴盛期,研究成果颇丰。

产生了一些新研究方向的成果,如李进立《陆机“诗缘情”辨》、郭丽平《陆机的感物观》、王开国《陆机二论》、赵盛德《试论陆机的构思理论》等。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书目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书目导读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导读前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

经典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而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

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阅读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不能一一赘述。

这里精选了几部有代表性、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通过“必读理由”、“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名家汇评”、“延伸阅读”等栏目帮助读者多角度解读经典,为深入阅读提供指导。

使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1.《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索书号:B22/120 馆藏:社科书库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索书号:I222.2/19 馆藏:文学书库3.《尚书》——纪言述事之祖。

索书号:B22/9 馆藏:社科书库4.《春秋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索书号:K225/57 馆藏:社科书库5.《国语》——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索书号:K225/52 馆藏:社科书库6.《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

(西汉)刘向索书号:K231/22 馆藏:社科书库7.《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春秋)孙武索书号:E892/11 馆藏:社科书库8.《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索书号:B222/171 馆藏:社科书库9.《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孟轲索书号:B22/121 馆藏:社科书库10.《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和散文集。

对具体语境下“诗缘情”的解读——细读陆机《文赋》

对具体语境下“诗缘情”的解读——细读陆机《文赋》

对 具 体语 境 下 缘 情 的解 读 “ 诗
细 读 文 系 北京 10 8 ) 0 0 1
摘 要 : 本 文 在 分 析 《 赋 》 的 基 础 上 , 通 过 对 《 经 》 的 以及 后 世 文 体 发 展 的 探 讨 。 文 诗
“ 言 志 ” 的 金 科 玉 律 的 反 叛 、开 一 代 风 气 之 先 , 诗 同 时 也 招 来 后 世 持 传 统 儒 家 立 场 的 批 评 家 们 的 强
烈 抨击 。或认 为 “ 情 ” 的主 张堪称 缘 “ 知 义理 不
之 归也 ” ,或 认 为 使 “ 志 章 教 ,惟 资 涂 泽 , 先 言
般 离 不 开 乐 歌 ,一 如 现 代 的 流 行 歌 曲 ;在 表 达 感 情 之 外 ,偏 重 理 性 的 讽 颂 与 祈 求 也 常 以 乐 歌 表 示 。 这 种 言 说 方 式 就 是 “ 语 ” 是 日常 生 活 的 乐 ,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 活 的 必 然 和 自然 的 需 求 ” 生 ( 自清 语 ) “ 语 ” 的 非 音 乐 部 分 也 就 是 后 世 朱 。 乐 言 及 的 “ ” 诗 是 人 类 文 学 最 古 老 的 体 裁 形 式 @, 诗 。 在 初 民的 时代里 承担 着几 乎 一切文 学 的职能 。 关 于 诗 的 作 用 最 早 的 论 述 见 于 孔 子 。 《论 语 ・ 路 》 载 : “ 日 : 诵 诗 三 百 ,授 之 以 政 , 子 子
在 人 类 文 学 发 展 的 早 期 ,种 种 条 件 的 限 制 使 得 文
学 体 裁 极 为 有 限 ,诗 作 为 最 古 老 的 文 体 几 乎 承 担 了后 世 所 有 文 学 体 裁 的 一 切 职 能 。朱 自清 先 生 有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文化背景
玄学的兴盛。就文学理论与文化关系而言,
魏晋南北朝文论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老庄 道学的复兴,魏晋玄学以及儒道释三教合流 有着直接的关系。才性之本,言意之辨、以 及心物、形神之论,动静、虚实之说,既是 玄学清谈的命题。玄学思想,以及玄佛合流、 儒道兼综的文化走向,成为魏晋南北朝文论 发展和繁荣的思想文化动因。
D、关于作家才性的天赋与习染。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正, 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
创作论
概括地说,魏晋南北朝的创作论,一是不乏经典, 如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 《文心雕龙》;二是论用范围广泛,包括创作发 生、创作过程、创作中主客体的关系、创作个性 与作品风格、文学分类和文学的审美特征等各个 方面;三是对创作中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有深入 的探讨,比如情感、想象、灵感、心生关系等等。 下面从以下几个面来论述魏晋南北朝的创作理论。
二、魏晋玄学对传统文论的影响
言意论
言意是一个广泛的文化哲学命题。在魏晋南 北朝之前的言意论,大体上是可分为儒家经 学中心主义的“立言”,道家自然主义的 “无言”,以及《易传》对儒道两家言意观 的折衷。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篇》从不同的角度来 辨析“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象 生于意,意以象著”、“得象忘言,得意忘 象”。言和象均为得意之工具。“得意忘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解读精典的方法。
◆士风变化还反映在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上。
正统 思想失去约束力,生活追求更为丰富,更为重情 性、重个性。士人开始重新认识“人”的价值, 纷纷感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如: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 苦晚。(秦嘉《赠妇诗》)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 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十九 首》)

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的创造性诠释——以对《文赋》的诠释为中心进行讨论

宇文所安对中国文论的创造性诠释——以对《文赋》的诠释为中心进行讨论
段 探讨 。赋 的论 点经 常靠 划分 和偶 对 的汇集 来展 开 。而 其基 本结 构 是 铺 陈 , 出一 个 偶对 之后 再 摆
赋为体” 作为文赋 “ 巧而碎乱” 刘勰语 ) ( 的原因。 也有指出《 文赋》 以赋为体” “ 的话语优势 , 唐大圆 《 文赋注》 “ : 赋乃韵 文之 至者 , 欲辨 文之利 害中
度。
赋 的 “ 物 ”旨趣 , 体 分类 、 偶对 、 陈等 结构 原 铺 则, 以及“ 说尽 为 止” 的论 说特 点 共 同形 成 陆机 在
与古圣人以及“ 的形成有关。《 经” 论语 ・ 述而》 孔子谦 逊地说 自己“ 而不作 ” 《 述 , 乐记》 阐发 了
机理 论 的 影 响 。“ 物 ” 赋 这 种 文 体 最 本 质 的 体 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 , 并且赋 的体物“ 动辄 把赋的主题置放 到某 种宇宙框架之中, 把它理解为若 干平衡势力的产 物或一个有序 的过程 ” 。陆机之所 以摆脱 了以往 经典 的文 学 问题 , 文 学 的道 德 旨趣 、 如 社会 背景 、
对< 文赋》 的诠释为 中心, 讨论 了宇文所安在对 中国文论 的诠释 重视 中国文论 的论说 方式 , 通过考 察观念 在具体 文
本之 中如何运作 , 来展现 思想 文本 的本 来面 目, 突破 了中国文论 的注疏传 统, 开拓 了中国文论的诠释 空间。 关键词 : 宇文所安 ; 中国文论 ; 文赋
性 的解读 , 虽然 在 2 0 0 3年 就 被 翻译 到 国 内 , 但其 理论 的独 创性 以及 学术 方法 的范 式 意义似 乎并 没 有被 中国文论研 究领 域广 泛 重视 。本 文 以宇文所
也 。 儿3 这 些论 断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特 点 , 点 到 ” p’ o 即

庄子文学批评中的“虚静”、“物化”说

庄子文学批评中的“虚静”、“物化”说

庄子文学批评中的“虚静”、“物化”说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范畴,它们都是讲艺术创作特别是艺术构思过程中主体心态的。

“虚静”即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

"虚静"说渊源于先秦哲学,最早由老子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的,"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家修养论之主旨。

在老子看来,自然万物乃至宇宙鸿蒙一切都起源于他所谓的“道”,并受其支配。

而“道”性为“虚”,为“静”。

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庄子的虚静说,从哲学上讲属认识论,是悟“道”的途径;从文艺上讲,属创作论,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构思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获得思想解放,使创造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和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创作主体思维空前活跃,闪现灵感火花;还能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庄子·天道》:“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这里所谓的虚静,即是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

又说:“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为天乐。

”《人世间》中也说:“唯道集虚”。

但他有进一步超越和发展老子的虚静主张,把它推延到主体创造实践的各个领域。

庄子曾拿水作比喻,说明“水静犹明”能照见人的须眉,如果人的精神静下来就能如明镜,照见天地万物,感受自然万物之美。

例梓庆削木为鐻的寓言故事,它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虚静”的心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梓庆能够制作出“见者惊犹鬼神”的作品来,正是因为他经过了“斋以静心”,进入到“虚静”的创作心理状态中。

他排除一切功名利益的诱惑,排除一切世俗的观念的干扰,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在虚静中能够准确的观察、认识木材和鸟兽的天性,并以主体的天性去契合客体的天性,制作出的鐻才能达到鬼斧神工的地步。

赋之变调,别有文情一宋代文赋的解读与赏析

赋之变调,别有文情一宋代文赋的解读与赏析


的理趣,使古老
解 读
的赋体焕发出崭

新的生命力。注

意到宋代文赋

和之前赋体的异
同,会让我们对

宋代文赋的解读
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的放矢。


本期主持:

看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周晨晔



西责任编隔:陈璃
■苏辙
与可①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 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 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勺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
皮,即笋壳。⑩荤埔(lud que):形容怪石嶙峋的样子。⑪凝返 k (ning hu):指冻结、凝结。⑫斫(zhuo):砍削。
古诗文赏析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②。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 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 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 细鳞,状如松江之鲸。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 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 掩冉以终日。笋含篷®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 子孙乎千亿。至若丛薄之余,斤斧所施,山石荤埔®,荆棘生之。蹇
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 号怒乎隙穴,飞雪凝;互e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

古诗词鉴赏三步曲

古诗词鉴赏三步曲

古诗词鉴赏三步曲一、读懂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

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①。

我在“读懂”这一步上,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

1.明字意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

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

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

“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

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

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

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2.明典故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

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很难读懂,或者说,很难正确解读其内涵。

比如,读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们弄明白了此词所用典故,就不难理解其思想内容。

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张少康本)

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张少康本)

张少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一、孔子的文艺思想孔子的文艺思想可以用“诗教”来概括,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1、文艺与道德修养: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的基本原则。

“兴于诗”。

“兴”是兴起之意。

修身要先从学诗开始。

从学习《诗经》到掌握礼的各种原则规定,就是从具体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自己立身行事,严格地遵循礼的规定。

“成于乐”。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的完成,还要通过音乐的陶染。

这个“乐”,是浸透了仁的精神的先王之雅乐。

2、文艺与政治外交:孔子对文艺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当时人们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于赋诗来实现。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孔子借此句来概括《诗经》的特征。

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

“思无邪”从审美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他赞美《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就是一种“中和”之美。

(三)文学的社会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孔子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肯定。

(四)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1、文质彬彬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质”是指人的内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仪表。

“文质彬彬”要求人既具备“仁”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

还提出“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孔子主张要文质合一,文质相符。

2、尽善尽美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

探究陆机《文赋》的文体观念及其在文体学上的意义1. 引言1.1 介绍《文赋》的背景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论著,被称为“文章之精品”。

在介绍《文赋》的背景时,我们不得不提到陆机这位作者的背景和地位。

陆机,字文鸯,江苏苏州人,是东晋文学家、文论家、书法家。

他是东晋朝廷的重要官员,曾任吏部尚书、国子祭酒等职,享有“东晋文学六家”之首的盛誉。

陆机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成就,在文学领域也有独树一帜的造诣,尤其在文论方面更是引领潮流。

《文赋》是陆机所著的一部文论著作,共分为30篇,文风严谨、精妙。

在《文赋》中,陆机对文赋(文体)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文体观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陆机在《文赋》中对文体的定义、特点、风格以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文赋》的背景和文体观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陆机的文学思想和对文学的贡献。

1.2 概述文赋的文体观念《文赋》是唐代文学家陆机所作的一篇文论文章,被称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兼有系统性的章回小品文章。

在《文赋》中,陆机提出了他独特的文体观念,对文体的要素和特点做出了深入的探讨。

概括而言,陆机在《文赋》中强调了文学作品应具备的质朴、真实和自然的特点。

他认为,一篇成功的文章应该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而不应该被繁琐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所掩盖。

陆机强调了文体的朴素和真实性,认为写作应该从内心深处发出,而不是刻意追求虚华和华丽。

在文体观念方面,《文赋》也对文学创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情感应真实、用语应自然、结构应合理等。

陆机认为,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通过感性的艺术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体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2. 正文2.1 探讨陆机的文体观念陆机(798年-878年),字文昌,唐代诗人、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并称唐代三大家。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重点内容梳理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重点内容梳理

自考俄罗斯小说文体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文体,是指文学的体裁或体制。

当文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并出现了大量的作品之后,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便会产生研究各种文学现象的论著,即文学批评。

俄国第一部以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是《伊戈尔远征记》。

这部作品对文体关注。

文体包括作品的风格和作家的性格。

小说文体的演进是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而实质、由客体到主体的深化过程。

首先从其语言形态入手,第二是结构形态,第三要讲座文体的精神方面、主体方面、探讨小说文体的审美形态。

最早发现文学艺术与社会现象有联系的人是柏拉图。

第一章文体论的历史回顾文学文体是二十世纪以后形成的新学科。

1、中国古代文体概念A、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中的殷、周文告等,是我国散文的萌芽。

我国最早的散文作品汇集,是公元前15世纪前后成篇的《尚书。

汤誓》。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诗305篇。

《诗经》`中的诗篇,最早产生于西周初期,最晚则出于春秋中叶。

《尚书》和《诗经》的问世说明,我国最早的典籍就是按体类编排。

B、我国古代关于文体研究的专著则出现较晚,大约始于魏晋,而盛于齐梁以后。

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是最早出现的重要的文论著作。

他说:“文本同而末异。

”“本同”是指一切文学创作的共同特征。

“末异”中说文学作品有文体差异。

陆机的《文赋》提出“体有成殊,物无一量”。

把文体分成六类。

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的文体论专著当推稍晚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

论述了十一类文体的起源和发展,是我国文体论的开山之作。

梁代萧统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部按文体聚类区分的著名文学总集。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以前的我国文体论重在辨体的基础是进行文体分类。

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辟“体性”、“风骨”、“定势”等篇专门研究作家、作品的风格问题。

把语体研究纳入文体学范畴,是他独创性的贡献。

C、我国古代文体论有以下特点:1、体裁规范,文章以体制为先的思想明确,辨明各类文体之异同的辨体课题备受青睐。

华中师大《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7、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8、“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9、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10、“诗有三境”是唐代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创造的看法。

11、《曲律》的作者是。

12、儒家有三不朽:、、。

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

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

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

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

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25、金圣叹评点《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合称“”。

26、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

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篇中。

27、萧统的《文选序》揭示“”了是选文的标准。

28、《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29、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诗经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诗经

幻灯片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幻灯片2詩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也就是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战国时,《诗》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但并未获得后世那样受尊崇的地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称为《诗经》。

幻灯片3诗经之谜毛泽东:诗经是中国诗歌的精粹,这本文献把过去那个久远的年代同我们拉近了。

诗经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美学,这种诗感情真切,深入浅出,语言很精炼。

诗经中的诗对后来每个有思想的诗人都产生过影响。

古代无名作者的天赋是把自己的思想意念变成简练的诗歌和歌谣。

幻灯片4诗经之谜●诗经中的诗是怎么来的,作者是谁?●风雅颂究竟是什么意思?●诗经中有多少成语、熟语和典故?●关雎何以成为诗三百之首?●女色会祸国吗?●孔子为什么说郑声淫?●野有死麇j u n等说明诗经是色情文学?●诗经里为什么那么多玉、鱼?●诗经是如何使用隐语的?幻灯片5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曹丕《典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乙)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注:执笔),气倍辞前,暨(注:及)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刘勰《文心雕龙》)(丙)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陆机《文赋》)1.甲文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论述了文章的价值。

对个人,就是“______________”;对社会,则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根据乙文文意,“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的含义是:意翻空而易奇:__________________言征实而难巧:__________________3.对乙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

B.作家登上了大山,在山上撒满了自己的情思,看到了大海,对大海充满了幻想。

C.作家一想到登山,情思里便拥有了山的风光,一来到大海,意念中又拥有了海的波涛。

D.作家登上了大山,情思里充满着山的风光,看到了大海,意念中翻腾着海的波涛。

4.丙文作者从阅读前人的作品和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创作中经常会出现“_________”和“________”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论】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作家论。 ① 作家论。
此间作家论有三要点:a.有专论作家问题 此间作家论有三要点:a.有专论作家问题 的专论文章。如曹丕《典论论文》 的专论文章。如曹丕《典论论文》即专 论作家,刘勰《文心雕龙》 程器》 论作家,刘勰《文心雕龙》之《程器》 才略》 b.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 《才略》等;b.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 殊才能,并具体分析这些才能。 殊才能,并具体分析这些才能。如《颜 氏家训文章》中认为创作要有“才思” 氏家训文章》中认为创作要有“才思”、 天才” 文心雕龙》有神思、 “天才”,《文心雕龙》有神思、练字 等篇即言此;c.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 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 等篇即言此;c.强调作家才性之差异。如 刘劭、葛洪、钟嵘、 刘劭、葛洪、钟嵘、刘勰等均论及此问 题。
第四章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论
魏晋南北朝是古文论的一个高峰期, 魏晋南北朝是古文论的一个高峰期,出 个第一: 现4个第一: 第一部文论专篇; 第一部文论专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 第一部诗话; 第一部诗话; 第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 第一部系统的文论专著。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
④ 玄学与三教合流。 玄学与三教合流。 玄学兴起于魏正始年间, 何晏、 王弼为大家 为大家, 玄学兴起于魏正始年间 , 以 何晏 、 王弼 为大家 , 主 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 故谓之玄学, 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 , 故谓之玄学 , 实 为哲学。 玄学兴于正始, 衰于南朝, 其间历“ 为哲学 。 玄学兴于正始 , 衰于南朝 , 其间历 “ 道学 复兴” 儒道兼综” 三教合流” 三期, 复兴 ” 、 “ 儒道兼综 ” 、 “ 三教合流 ” 三期 , 最后 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 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与汉代神仙方术思想融合,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与汉代神仙方术思想融合, 很快本土化了。至魏晋时, 很快本土化了。至魏晋时,玄学之老庄道学及玄学 化的儒学又与佛学沟通,道学之尚“ 化的儒学又与佛学沟通,道学之尚“无”崇“虚”, 正与佛学大乘空宗派之“般若空学”相融, 正与佛学大乘空宗派之“般若空学”相融,且与儒 学之人生修养说之精义向“ 学之人生修养说之精义向“善”沟通,“善哉!” 沟通, 善哉! 为三学在人性修养上的共同追求,三教走向融合。 为三学在人性修养上的共同追求,三教走向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赋》解读
文赋全文可以分为6大段,如下:
1-4节为第一大段,
徐复观:本段论由写作之动机以迄写作之成果,皆所以述“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的“追体验”,及“每自属文,尤见其情”的创作体验。

由追体验与创作体验的互相印合,描述了有了创作动机之后,在酝酿过程中,写作时,如何能使意可以称物,文可以逮意的文学心灵活动的历程。

张少康:这一大段主要分析了由酝酿创作、构思形象、进入创作,安排结构,一直到全篇写成的过程。

下文进一步论述创作中的一些重要利害问题。

第5小节为第二大段
徐复观:,总论文章之共同要求,及各题材体裁之个别要求,以作后文“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的张本。

张少康:本段论述文学创作中的风格和体裁问题。

风格的多样化:一则“物”本身之多样化。

二则,与作家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气质性格有密切关系。

又,风格的特点和作品不同的体裁有很大关系。

6-16节为第三大段
本大段总论文学创作中所应注意之问题及容易出现的毛病,申述小序中“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之意。

文学著作之总原则应为:“因宜适变”,“离方遁圆,期穷形而尽相”,分而述之,则为会意、遣言、音声迭代。

17单节为第四大段
杨牧:此段陆机指出作者之认识和实践是不免有所偏差的。

徐复观:此段言评鉴之难。

对此段以上所做之评鉴,感到歉然有所不足,此乃从事于评鉴者应有的甘苦之谈。

在全文中卫第四段。

(按:徐氏此论可备一说。


张少康:此段中心是感叹人的才能有限,常常不能如愿以偿的写出好作品。

陆机感到尽管自己对文章写作中的原理和规则,非常了解,非常熟悉,对于创作中的弊病和优长也了如指掌,自己也可以写出一些好作品,然毕竟有限。

按:本段陆机以己属文之情见才士作文之用心,深感“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良有以也;以陆机之才
识,尤不能曲尽作文之妙,联属昌言以垂范后世,此系陆氏自谦之词也。

又叹知音之难,盖千载难逢,万人一遇也。

方竑之释甚的!其云:“此其自道也。

’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伤古尔思今也。

浚发巧心,受蚩拙目,叹知音之难。

琼敷玉藻,虽纷蔼于此世,而学薄才疏恒病昌言之难属。

踯躅短垣,庸音足曲,遗恨终篇,取笑鸣玉,则亦谦之甚也。

18单节为第五大段
黄侃:以上言文思开塞之殊。

竑:此自述其思致之通塞之情也。

徐复观:此在全文为第五段,所以补足第一大段创造历程中所常遭遇的文机有利有钝的问题。

张少康:此段中心是讲创造灵感。

19单节为第六大段
黄侃:以上总叹文用。

徐复观:言文章之功用价值,以总结全篇。

张少康:最后一段讲文章的社会功用。

陆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基本上承袭了儒家的传统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