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革命历史小说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革命历史小说的认识
答:1. 革命历史小说的内涵:叙述1921共产党成立到1949 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区间,以共产党为叙事主体从事各种改变社会、改变人、改变历史的活动。
包括史诗性革命历史小说《保卫延安》《红旗谱》《红岩》,传奇性革命历史小说《林海雪原》,个人追忆革命历史小说《百合花》《青春之歌》《三家巷》。
2.写作者的身份:亲历者。
例如《保卫延安》的作者杜鹏程1938年到延安参加过革命
3. 革命历史小说的叙述形态的差异:
全景式、史诗性,重大史实加入虚构人物事件,试图揭示历史本质,借鉴西方及苏联卫国战争小说。
例如《保卫延安》作品的总体构思就是以对“战争全局”的把握来关照具体的、局部性的战事和人物的活动。
在虚构性艺术文本中,将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这里是高级将领彭德怀)作为艺术形象加以正面表现。
小型战斗、非正规军战斗,浓重的传奇色彩,故事性强,借鉴古代演义小说,接近现代通俗小说,有草莽英雄+政委的结构模式。
例如曲波的《林海雪原》以“奇袭虎狼窝”“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小说情节创造出人物的“传奇性”,赋予了人物性格“浪漫”色彩。
追溯回忆、抒情化的写作。
例如孙犁的《铁木前传》表达了在对于农村“阶级分化”的描述中,作者所表达的忧虑,是有关真挚、美、纯朴友情在“时间”中不可逆转的磨损、变异的事实。
回忆,是他小说的框架和情感基调。
4.写作的目的:以对历史‘本质’的规范化叙述,为新的社会的真理性出示证明;以具象的方式,推动对历史的既定叙述的合法化;为处于转折其中的民众提供生活准则和思想依据。
5.革命历史小说的时间与叙述
1)进化论的历史观,西方的进化论历史观取代中国传统的循环论历史观。
2)从胜利走向胜利,小说往往从灾难或失败开始到胜利结束。
人物关系的时间化。
革命历史小说忠奸邪恶两极分化是新旧二元对立的转移,
6. 战争文化观念下的审美模式:歌颂赞美英雄;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二元对立的艺术模式;
由于战争是以辉煌胜利告结束的,战争帮助人们实现了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美好愿望,所以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被作为固定的审美模式,并以此形成了统一的审美风格特征。
试以某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十七年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主要特点
答:这个时期收获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它的题材覆盖面广,从经济恢复、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到三大改造以及后面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都被纳入长篇创作的题材范围。
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形象发展史。
第二、它的人物形象塑造比较成功,这期间的长篇创作,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作品,往往塑造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这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众生百态的人物图画。
第三、它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
虽然总体上说都是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范畴,但它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具体的叙事方式和角度。
这构成了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支配下的不同艺术表现形态。
第四、作品的矛盾冲突的设置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仍不买受制于一定的理论政策和阶级本质的限定,以至于与其它作品想比较时,其人物类型大多雷同。
这里以风俗变迁为主体叙述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为例,
《三里湾取》材于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上涉及了这个运动的全过程。
严格的来说也属于以社会运动为主体叙事的长篇小说。
同时该长篇小说对一些处于中间状态或转变之中的农民形象进行刻画,比较深入地揭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传统农民身上所引起的革命性变化,以及他们告别私有观念走向社会主义的艰难历程。
也也塑造了一些典型人物,如,马多寿等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因着眼于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所引起的风俗变迁,该作品在众多家庭及其成员之间设置了矛盾冲突。
通过复杂的婚姻、爱情关系表现新旧思想的对立和斗争。
充满了戏剧色彩。
这部作品叙事的侧重点不完全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本身,而是把这一运动看做是激发生活变革的历史动因,重点反映由它引起的风俗习惯和世态人心的转换与变化。
农业合作化在作品中只是作为一种结构的线索和框架。
当然《三里湾》也存在如同上述以社会运动为主体叙事的长篇类似的局限,虽然在切入生活的角度和艺术结构方面有所突破,但矛盾冲突的设置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仍不买受制于一定的理论政策和阶级本质的先定,以至于与其它作品想比较时,其人物类型基本相似。
这无疑会影响到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广程度和艺术创造力的有效发挥。
试论述老舍剧作《茶馆》的艺术成就
答:老舍的茶馆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也好似建国后的优秀剧作之一。
它通过裕泰茶馆近五十年的变迁和出没与茶馆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变化,反映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的朝廷腐败、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及人民的苦难生活。
揭示“埋葬旧时代、暗示光明的到来”的深刻主题。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一、《茶馆》中人物众多,主要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无关紧要人物等三个类型,各个角色都做着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相互之间没有十分尖锐的矛盾冲突,但都与时代发生了某种联系。
二、《茶馆》的结构:属于“冰糖葫芦”式结构。
突破了“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传统戏剧结构,在剧中,没有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只有许多矛盾的接触点;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有许多离奇的小故事;也没有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只有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速写。
三、《茶馆》的语言特色:简练、生动、幽默、富于个性化。
老舍善于用可笑的言语揭示深刻的道理,让人们在笑声中否定、批判可笑、丑陋、可鄙的事,揭露社会黑暗。
就这三个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