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基础训练答案】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大自然的语言》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二)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①首先是纬度。

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5—18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答案
二、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 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 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说明的 顺序。 参考答案:
1.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 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 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通过思考形成结 论并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示例]我认同作者文中所说的物候现象来 临的决定因素。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出北方边塞 之地八月就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白草断折的自然现象。这 反映了物候现象与纬度有关。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 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边塞却大雪纷飞。
“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 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 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
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第2段文字则相反, 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 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 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的 展现结论。可见,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 点来决定。 五、这篇文章总结了武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 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 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四、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 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 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 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 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 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 性。回答本题,—定要结合语境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20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 物候规律B. 气候变化C. 物候现象D. 四季景色变化.2.第三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A. 作诠释列数字B. 下定义举例子C. 作比较举例子D. 列数字作比较3.对这三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自然现象称为物候.B. 物候学就是一门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C. 作者在说明物候现象时,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晰.D. 选文前两段和第三段的关系是从现象到本质,最后第三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第一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虫鱼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B.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C.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时与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D. 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5.对选段中语言的理解,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 第一.二段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B.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C.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一句中“簌簌”一词,将树叶飘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境.D.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着想的心情.【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A【小题4】B【小题5】D【解析】(1)前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自然现象----物候现象,从第三段又对上文的总结可以知道。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题目一: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和交流方式。

这种语言表现在动物的叫声、植物的香气、森林中的声音等形式上。

它是无需任何文字和符号的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声音、气味、视觉和触觉等感官传递信息。

题目二: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有何作用?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奥秘。

通过观察和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种群之间的协作机制等,从而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治愈。

沉浸在大自然的声音、气味和景色中,能够使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大自然的语言也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启发了艺术、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创新。

题目三: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答案及解析:要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首先要具备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只有通过敏锐的感官和仔细的观察,才能捕捉到大自然语言中微妙的变化和细节。

其次,要学会倾听和体会大自然的语言。

不仅要聆听动物的叫声和风吹草动的声音,还要倾注心灵去感受自然界的气息和氛围。

此外,与大自然保持联系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如远足、露营等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与自然界进行互动和交流。

最后,要将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利用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保护环境是人类理解和利用大自然语言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并从中获得益处。

题目四:大自然的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文化?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之一。

首先,大自然的语言启发了人类艺术的创作。

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常常以自然的声音、景色和元素为灵感,将大自然的语言转化为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也影响了文学创作。

许多作家和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景色和气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小题(8分)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小题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小题2:结合第①段内容,说说划线词语“次第”的作用。

(2分)小题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4: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分)参考答案:小题1:物候(现象)。

(1分)(答“大自然的语言”不给分);时间顺序(1分)。

小题1:“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修饰限制“开放”,突出强调了各种花是有序的、一个接一个开放的(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比作大自然的语言(0.5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有吸引力(0.5分)。

小题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1分),它们好像在用语言提醒农民据以适时安排农事。

(1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对象以及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检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检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检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基础测试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A.发育B.培育C.酝酿D.孕育)果实的季节。

(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得多。

2.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理解3.《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A.说明拟人比喻B.叙述拟人比喻C.描写对偶拟人D.抒情比喻拟人参考答案二、重点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大自然的语言测试卷(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测试卷(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测试卷(附答案)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练习】1.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和平()落叶()差劲()和面()落枕()出差()和了()丢三落四()参差()2.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1)物候——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A.观察B.观测C.观看(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

A.耕种B.播种C.耕地(3)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A.区别B.区分C.区划(4)如果能注意到物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

A.延迟B.推迟C.推长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A.抒情比喻拟人B.证明拟人比喻C.叙述拟人比喻D.描写对偶拟人4.本课的说明极有条理性,其逻辑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物候现象的成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物候现象的特征——研究意义B.物候现象的特征——决定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决定意义C.物候现象的特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因素——研究意义D.大自然的现象——物候现象的特征——物候现象的成因——研究意义5.下列文字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它为物候。

④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⑤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综合练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选择题1.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说法有误或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物候学这门科学包括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答案】C【详解】C.有误。

根据“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可知C选项中所说的“包括”是错误的。

故选C。

2.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的所有物候现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B.草木枯荣、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其为物候。

C.文中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作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D.物候观测引用在农事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对于农业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答案】A【详解】A.有误。

“所有物候现象”过于绝对。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A.。

,;”。

B.、、,。

”C.、,;。

”D.。

、,”。

【答案】C【详解】第一处:“草木荣枯”与“侯鸟去来”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第二处:是句中一般性的停顿,应用“逗号”;第三处:“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与“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两个并列的分句,用“分号”;第四处:这是完整的引用,“句号”放在“引号内”;故选C。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级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级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级参考答案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级参考答案1、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yùn)育簌簌(sù)农颜数据B、纬(wěi)度连翘(qiáo)经度差异C、物候(hòu)避免(miǎn)予报播种D、萌(méng)发刺槐(kuí)短促土壤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⑴ 衰()()()()⑵ 翘()()()()⑶ 观()()()()⑷ 落()()()()3、下列画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4、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⑴ 物候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

⑵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的。

A、观测灵验观察必需B、观测灵敏观测必要C、观察灵活观望必然5、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⑴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语言的记叙文。

()⑵ 首先是纬度,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这句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1、B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⑴ shuāi 衰老cuī 等衰⑵ qiào 翘起qiáo 连翘⑶ guān 观赏guàn 道观⑷ luò 落水là 落下lào 落地3、B4、B5、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⑴ ×⑵ ×第二篇:《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 2 32.解释下列词语;销声匿迹:翩然: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 ,这样写好在哪里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二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将第二段文字分为三层;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答: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9、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三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1-4题.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着,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着,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2分答:2.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分答:3.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分答:4.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解答玲玲的疑惑吗2分答:5、分别找出4、5段文字的中心句; 6.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7.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8.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4分9、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4分10、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因素;4分11、“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1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13、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A、第①句B、第③句C、第⑤句D、第⑥句14、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15、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A、总分B、并列C、解说D、补叙16、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B、列数字C、举例子D、打比方17、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18、“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19、选文第一段中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_______;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________;20、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答案:一参考答案:1、BAC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7.描写;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8、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9、1次第,一个接一个;2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2荣枯去来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4①传语②暗示③唱歌5A.× B.√ C.√ D.×6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7①杏花开了……②桃花开了……③布谷鸟开始唱歌……8逻辑顺序9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三1. “—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 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呙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淸晰;意思对即可2分〉3. 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曰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4. 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炜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5、各段的第一句;6.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②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③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7.①举例子②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8.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9.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10.空间时间11、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12、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13、A 14、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15、C16、D17、孟春、季春18、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19、“哪些”“首先”20、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9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10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11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八年语文上16——30课练习答案

八年语文上16——30课练习答案

16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达标1.C2. (1) A B (2) B C (3) A B (4) B D能力提升1.〔1〕B 〔2〕A 〔3〕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5.不行。

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似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

拓展探究略直击测试一.1.石油的生成石油的聚集 2.B 3.把石油比作黑色的金子,生动形象地说明石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突出了石油的珍贵。

4.不能删去。

“一般”一词说明在通常情况下石油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但也有例外,删去后表达太绝对,语言就不准确了。

5.此题应围绕以下三方面答复:①石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②石油的生成和聚集需要具备多种条件,要求很高;③能联系生活实际,恰当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二.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2、答案例如:〔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记叙〔或表达〕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4、举例子列数字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

17 奇妙的克隆基础达标1.①yǎo ②náng ③pēi ④lín ⑤jǐ⑥qī⑦chán chú⑧bīn2.①逐渐增多或增广。

②相处没有冲突,什么事也没有。

③紧接、临近。

④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生活;比喻工作活动在两种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