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的液体管理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围术期容量管理》ppt课件
总结词
目标导向性输液策略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液体管理策略,通 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来调整输液方案。
详细描述
目标导向性输液策略是指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中 心静脉压、尿量、血浆渗透压等,来评估患者的体液状态 ,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方案。这种策略能够更为精准 地控制患者的体液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输注技术
新型输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智能输液泵、自适应输注系统等,能够实现更 精确的液体输注,提高容量管理的效果。
容量管理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
药物治疗
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如使用血管 活性药物、利尿剂等,能够更好 地调节患者的容量状态,提高手 术的安全性。
机械通气
与机械通气治疗相结合,通过对 呼吸道的支持和调整,能够改善 患者的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进 一步优化容量管理。
早期干预
综合管理
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容量不足或过载的情况 ,应及时进行干预,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 量,保持容量的平衡。
围术期容量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包括合适的补液、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 ,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围术期容量评估
心血管手术中容量管理至关重要,需维持循环稳定,预防低血压、休克等并发症。
容量管理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手术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包括补液量、补液 速度和补液种类。
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尿量等指标,有助于评估容量状态和指导容量 管理。
肝移植手术的容量管理
肝移植手术中,容量管理对于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预防器 官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目标导向性输液策略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液体管理策略,通 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来调整输液方案。
详细描述
目标导向性输液策略是指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中 心静脉压、尿量、血浆渗透压等,来评估患者的体液状态 ,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方案。这种策略能够更为精准 地控制患者的体液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输注技术
新型输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智能输液泵、自适应输注系统等,能够实现更 精确的液体输注,提高容量管理的效果。
容量管理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
药物治疗
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如使用血管 活性药物、利尿剂等,能够更好 地调节患者的容量状态,提高手 术的安全性。
机械通气
与机械通气治疗相结合,通过对 呼吸道的支持和调整,能够改善 患者的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进 一步优化容量管理。
早期干预
综合管理
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容量不足或过载的情况 ,应及时进行干预,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 量,保持容量的平衡。
围术期容量管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包括合适的补液、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 ,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围术期容量评估
心血管手术中容量管理至关重要,需维持循环稳定,预防低血压、休克等并发症。
容量管理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手术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包括补液量、补液 速度和补液种类。
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尿量等指标,有助于评估容量状态和指导容量 管理。
肝移植手术的容量管理
肝移植手术中,容量管理对于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预防器 官功能衰竭至关重要。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围术期的液体管理
11~20kg:2ml/kg/hr
中手术:6ml/kg/hr
21+kg:1ml/kg/hr
大手术:8ml/kg/hr
+?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需要量
Ⅰ. 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Ⅱ. 术前禁食所致旳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合 计缺失量; Ⅲ. 麻醉手术期间旳液体再分布 Ⅳ. 麻醉 造成旳血管扩张; Ⅴ. 术中失血失液量。
体液总量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ECF) (20%)
血液(PV) (4%)
组织间液(IFV) (16%)
细胞内液以K+为主 细胞外液以Na+为主 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旳主要物质
体液及电解质生理
总体液(TBW)=细胞内液(ICF)+细胞外液(ECF)
细胞外液(ECF)=组织间液(IFV)+血浆溶液(PV)
缺陷:
1)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短暂; 2)外周水肿(蛋白稀释) 3)肺水肿(蛋白稀释及肺动脉楔压升高)
晶体旳输入量一般为缺 失量旳3~4倍
大量晶体液易造成水肿, 涉及脑水肿、肺水肿、肠道水肿
大量输晶体溶液易出 现旳问题
血管内滞留时间短,时效短 难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水分易渗透到血管外组织间隙 易产生组织和细胞旳水肿
不同种类旳药物,不宜经 同一通路输入
推注给药旳药物,不得经 输注给药旳通路推入
危重患者围术 期液体管理
拟定输液旳量与 质
拟定输液旳量与质
迅速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早期按晶体:胶体1:1百分比输
到达尽量快地恢复全身灌注和 微循环灌注旳目旳,并伴有尽量 好旳组织氧合
术中输液旳原则
输液量、质、速度和先后顺序都要有针 对性。所以输液前必须清楚了解:
围术期液体治疗PPT课件
围术期液体治疗
.
1
重要性
❖ 内环境平衡(内稳态)
体液平衡是基础
❖ 危重病救治
以体液平衡为基础,循环、呼吸
为支柱
兼顾全身器官功能
.
2
一、基本概念
.
3
(二)体液平衡失常(BF disbalance )
体液的容量与分布失常 体液内所含物质失常(电解质、非电解质) 体液渗透浓度失常 体液酸碱度失常
.
39
(三)IVF 的渗透浓度平衡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由分子量
大于30,000的大分子产生 白蛋白与胶体渗透压
Pr-约占5/6
.
40
(三)IVF 的渗透浓度平衡
毛细血管膜 不能通过蛋白质 保持血管内容量的重要条件
.
41
(四)ICF 渗透浓度平衡的特点
产生晶体渗透压的电解质与 ECF 不同
K+ 是主要阳离子
电解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离子通道,ATP泵
.
42
(四)ICF 渗透浓度平衡的特点
以水的移动为主流
细胞内低渗易致细胞内脱水 细胞内高渗易致细胞内水肿
.
43
①低钠血症 ②低蛋白血症 ③水中毒
.
44
①高钠性高渗血症 ②高血糖性高渗血症
.
45
血容量的基本概念
❖ 循环血容量 血管内容量的总和(含RBC等)
2L 100mmol 60mmol
.
15
每日尿液排出:
1)水
1.5L
2)钠
90mmol
3)钾
54mmol
另有少量钠﹑钾经大便和汗液排出。
.
16
体液平衡的调节
.
1
重要性
❖ 内环境平衡(内稳态)
体液平衡是基础
❖ 危重病救治
以体液平衡为基础,循环、呼吸
为支柱
兼顾全身器官功能
.
2
一、基本概念
.
3
(二)体液平衡失常(BF disbalance )
体液的容量与分布失常 体液内所含物质失常(电解质、非电解质) 体液渗透浓度失常 体液酸碱度失常
.
39
(三)IVF 的渗透浓度平衡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由分子量
大于30,000的大分子产生 白蛋白与胶体渗透压
Pr-约占5/6
.
40
(三)IVF 的渗透浓度平衡
毛细血管膜 不能通过蛋白质 保持血管内容量的重要条件
.
41
(四)ICF 渗透浓度平衡的特点
产生晶体渗透压的电解质与 ECF 不同
K+ 是主要阳离子
电解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离子通道,ATP泵
.
42
(四)ICF 渗透浓度平衡的特点
以水的移动为主流
细胞内低渗易致细胞内脱水 细胞内高渗易致细胞内水肿
.
43
①低钠血症 ②低蛋白血症 ③水中毒
.
44
①高钠性高渗血症 ②高血糖性高渗血症
.
45
血容量的基本概念
❖ 循环血容量 血管内容量的总和(含RBC等)
2L 100mmol 60mmol
.
15
每日尿液排出:
1)水
1.5L
2)钠
90mmol
3)钾
54mmol
另有少量钠﹑钾经大便和汗液排出。
.
16
体液平衡的调节
《围术期液体管理》PPT课件
19
围术期液体治疗选用哪类液体?
20
晶体液 OR 胶体液?
21
麻醉期间的液体选择
◆ 晶体液:低渗、等渗、高渗 ——根据症状、治疗需要选择相应晶体 ◆ 胶体液→天然胶体(白蛋白)
↘ 人工合成 (糖苷、明胶) 适应症:1、血容量严重不足补充治疗
2、麻醉期间增加血容量液体治疗 3、严重低蛋白或大量蛋白丢失补充
温度 ◆ 4.脉搏血氧饱和度(SPO₂)
4
心率
◆ 在循环功能不稳定时,最先时心率和血压 的改变。心率快慢主要取决于窦房结的自 律性和血容量的情况。当血容量减少时, 心率代偿性增快,也是失血性代偿期的重 要表现。
5
血压
◆ 血压监测通常采用无创袖带压。动脉压与 心脏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有关,因此 当血压下降时动脉压可下降。应当指出, 判断血容量时应将动脉压与CVP同步分析。
外周水肿(蛋白稀释) 肺水肿(蛋白稀释及肺动脉楔压升高)
27
◆ 晶体的输入量一般为缺失量的3~4倍
28
大量晶体液易导致水肿 包括脑水肿、肺水肿、肠道水肿
29
案例
◆ 术后危重病人输入1000ml乳酸钠林格氏液 后,仅有20%的液体滞留在血管内,而有 80%的液体进入组织间隙。
30
胶体的特点
◆ 优点:1)扩容效果好;2)扩容维持时间长;3) 很少引起外周组织水肿
11
中心静脉压
◆ 是指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 的平均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功能与静脉回 心血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术中判断血容 量的常用监测指标。正常值5~12cmH₂O, 小于5cmH₂O表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血容 量不足;大于15cmH₂O表示血容量超负荷 或右心功能不全。应该强调,不应机械地 看待单次CVP测定值,更不应强求以加快输 液来达到CVP的所谓正常值,这样往往会导 致输液超负荷。
围术期液体治疗选用哪类液体?
20
晶体液 OR 胶体液?
21
麻醉期间的液体选择
◆ 晶体液:低渗、等渗、高渗 ——根据症状、治疗需要选择相应晶体 ◆ 胶体液→天然胶体(白蛋白)
↘ 人工合成 (糖苷、明胶) 适应症:1、血容量严重不足补充治疗
2、麻醉期间增加血容量液体治疗 3、严重低蛋白或大量蛋白丢失补充
温度 ◆ 4.脉搏血氧饱和度(SPO₂)
4
心率
◆ 在循环功能不稳定时,最先时心率和血压 的改变。心率快慢主要取决于窦房结的自 律性和血容量的情况。当血容量减少时, 心率代偿性增快,也是失血性代偿期的重 要表现。
5
血压
◆ 血压监测通常采用无创袖带压。动脉压与 心脏前、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有关,因此 当血压下降时动脉压可下降。应当指出, 判断血容量时应将动脉压与CVP同步分析。
外周水肿(蛋白稀释) 肺水肿(蛋白稀释及肺动脉楔压升高)
27
◆ 晶体的输入量一般为缺失量的3~4倍
28
大量晶体液易导致水肿 包括脑水肿、肺水肿、肠道水肿
29
案例
◆ 术后危重病人输入1000ml乳酸钠林格氏液 后,仅有20%的液体滞留在血管内,而有 80%的液体进入组织间隙。
30
胶体的特点
◆ 优点:1)扩容效果好;2)扩容维持时间长;3) 很少引起外周组织水肿
11
中心静脉压
◆ 是指位于胸腔内的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 的平均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功能与静脉回 心血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术中判断血容 量的常用监测指标。正常值5~12cmH₂O, 小于5cmH₂O表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血容 量不足;大于15cmH₂O表示血容量超负荷 或右心功能不全。应该强调,不应机械地 看待单次CVP测定值,更不应强求以加快输 液来达到CVP的所谓正常值,这样往往会导 致输液超负荷。
《围术期液体管理》课件
准确性问题
体重测量虽然简单易行,但容易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物、排泄 、呼吸等,因此其准确性有待商榷 。
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期慢性病患者或需要长期 监测液体平衡状态的患者。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可以了解 患者的电解质、肾功能、血浆蛋 白等指标,从而评估患者的液体
平衡状态。
指标解读
保证组织灌注
适当的液体管理有助于保证手术过程 中组织灌注充足,维持重要器官的正 常功能。
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围术期液体管理的理念和实践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从最初的随意补液到现 代的精准液体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围术期液体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发展趋势
随着对围术期生理和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围术期液体管理将更加注重个体 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新的技术和方法如自体血回收、人工胶体液和智能输液泵 等将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液体管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预后。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 ,制定个体化的补液计划,包括 补液量、补液速度和补液种类等
。
补液治疗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 指标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03
围术期液体管理流程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状况
了解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 心肺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平衡 等基本情况,评估患者的整体健 康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维持电解质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和预防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液体选择
液体选择是指围术期选择适当的 液体进行治疗和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 ,选择适当的晶体液、胶体液或
血液制品进行治疗。
不同液体的特性不同,使用时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围术期的液体管理PPT课件
手术出血量的评估
吸引瓶
纱布称重
对扩容治疗的反应 大量冲洗时比较困难
当前您正浏览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失血部位及失血量估计
股骨闭合性骨折 1500-2000 ml
胫骨闭合性骨折 500 ml
骨盆骨折
3000ml
肋骨骨折(每根) 150 ml
血胸
2000ml
手掌大小伤口
500 ml
拳头大小凝血块 500 ml
当前您正浏览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4、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
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会引起血管扩张
可用晶体液或胶体液
胶体液用量少于晶体液
当前您正浏览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代偿性血管容量扩张
围手术期麻醉引起的血管扩张和心肌抑制,在 麻醉实施前或麻醉作用开始的同时,增加或加 快输液以代偿血管扩张,增加前负荷利用 Startling定律以代偿心肌抑制造成的心输出 量的降低。 量约:5-7ml/kg
围术期的液体管理
当前您正浏览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围术期液体需要量
术前、术中、术后
维持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补偿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当前您正浏览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术中输液的目的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为给药创造条件,是保证患者安全的 重要措施。
容量。
当前您正浏览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4、血管扩张补充量: 70kg×(5~7ml/kg)=350~490ml
5、(3)+(4)= 500+ (350~490ml)=850~990ml
围术期液体治疗培训课件
5
体液分布
体液总量 (占体重60%)
细胞内液(ICF) (40%)
细胞外液(ECF) (20%)
血液(PV) (4%)
组织间液(IFV) (16%)
1/14/2021
围术期液体治疗
6
成人的体液组成(成年男性70KG为例)
总体液量TBW 细胞内液ICF 细胞外液ECF 组织间液IFV 血浆溶液PV
补液基础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09)
补液案例 液体治疗新进展
1/14/2021
围术期液体治疗
1
1/14/2021
围术期液体治疗
2
液体治疗的目标
维持与病人心血管功能状态匹配的循环容 量,获取最佳心输出量、组织灌注和器官功 能。
避免输液不足引起的隐匿性低血容量和组 织低灌注。
避免输液过多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和外周组 织水肿, 对抗手术创伤可能引起的损害。
1/14/2021
围术期液体治疗
3
推荐意见1
应重视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治疗(A级)1/14来自2021围术期液体治疗
4
推荐意见2
掌握人体体液的正常分布有助于制定术中 液体治疗的正确方案( E级) 。
1/14/2021
围术期液体治疗
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在大多数器官中,血浆蛋白在微
血管中的δ值超过0.9并保持稳定,但在低氧血症、炎症和组织损伤等病 理生理状态下则明显降低。
• COPMV代表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 • COPT为组织中的胶体渗透压。
1/14/2021
围术期液体治疗
15
儿童液体调节能力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 液体过荷易出现全心衰。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 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 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 恢复胎儿循环。
围手术期患者液体管理措施(ppt文档)
不联合口服抗生素的机械性肠道准备应被摒弃,且联 合抗生素的机械性肠道准备优于不进行肠道准备。但是, 具体哪些患者需要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尚没有达成共识。
研究显示:肠道准备联合口服抗生素可显著降低手术 切口感染率,从12.0%降至6.5%、P<0.001; 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时间,从5 d缩短至4 d、P<0.001。
术中液体管理
术中液体管理应维持患者正常血容量。不管是晶体液还 是胶体液,都应该避免液体过量。维持液体输注的同时, 联合200~250 mL少量推注(boluse)一般可达到上 述目标。这与限制性液体策略不同,需要达到的是零点平 衡(zero-balance)的目标,即:在保持患者正常的 水合作用和体重的同时,又避免了液体超负荷。
代谢内 生水
300
尿量
Su6b5001 ~
Depart
me1n6t 00
排出量(ml/d)
粪便含 呼吸道 皮肤蒸
水
蒸发 发
50~100 300 500
总计 1500~2500ml
总计 1500~2500m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每克蛋白质、糖、脂肪氧化所产生的水分别为0.41、0.60、1.07ml
尿量 650~1600mL
液体维持策略
术中液体维持策略应维持患者术前体重不发生显著改变, 通过计算尿量、汗液或其他液体丢失量来进行适当输液。 平衡晶体液的输注不应超过3 mL/kg/h,因为大型腹部 手术液体蒸发损失量(evaporative losses)仅为 0.5~1.0 mL/kg/h,这比一般人想象的损失量要小。
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术中限制性液体管理( fluidrestriction)可使术后并发症减少一半。术后第一 天使用晶体液与术后肠梗阻相关,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PPT演示课件
.
23
一般患者的液体管理
• .晶体液与胶体液的选择: • 1、在扩充血容量方面,血液制品和胶体 液优于低渗或等渗的晶体液 • 2、 适宜的输液策略应该是用晶体液补充 不显性丢失(功能性细胞外液的丢失)通 常为1500 ^ 2000ml,其中包括营养液和药 物注射所用液体。同时用胶体液补充血浆 容量的丢失
.
4
基础知识
• 体液的容量及分布: • 成年男性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 约占体重的50%。 •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 (约占1/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约占体重 5%)和组织间液(约占体重15%)
.
5
基础知识
• 血浆渗透压的正常范围在280 -- 310mmo1 / L,低于280mmo1/L为低渗,高310mmol/L 为高渗。Na十为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Na+ 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的主要因素
.
6
基础知识
• 影响水在血管内外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有效静水压, • ②有效胶体渗透压, • ③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组织间隙胶 体渗透压十毛细血管内静水压)一(毛细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十组织间隙静水压; • ④淋巴回流
.
7
基础知识
• 引起水向血管外转移增加因素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 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④淋巴回流受阻
高糖血症患者液体治疗
• 3、非糖尿病性高糖血症患者液体治疗同上, 但此类患者对胰岛素反应特别敏感,有发 生严重低血糖可能,应连续监测血糖。 • 4、非酮血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常伴高钠 血症,液体治疗原则应尽力纠正脱水和血 浆高渗状态。输注低张溶液 0.45%氯化钠 1000m1,降低高浓度血糖所致的高血浆渗透 压。1 -2小时后可再重复输注,24小时内输 注总量可达4-6L,同时应注意适量补K+。
23
一般患者的液体管理
• .晶体液与胶体液的选择: • 1、在扩充血容量方面,血液制品和胶体 液优于低渗或等渗的晶体液 • 2、 适宜的输液策略应该是用晶体液补充 不显性丢失(功能性细胞外液的丢失)通 常为1500 ^ 2000ml,其中包括营养液和药 物注射所用液体。同时用胶体液补充血浆 容量的丢失
.
4
基础知识
• 体液的容量及分布: • 成年男性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 约占体重的50%。 •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 (约占1/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约占体重 5%)和组织间液(约占体重15%)
.
5
基础知识
• 血浆渗透压的正常范围在280 -- 310mmo1 / L,低于280mmo1/L为低渗,高310mmol/L 为高渗。Na十为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Na+ 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的主要因素
.
6
基础知识
• 影响水在血管内外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有效静水压, • ②有效胶体渗透压, • ③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组织间隙胶 体渗透压十毛细血管内静水压)一(毛细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十组织间隙静水压; • ④淋巴回流
.
7
基础知识
• 引起水向血管外转移增加因素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 ①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④淋巴回流受阻
高糖血症患者液体治疗
• 3、非糖尿病性高糖血症患者液体治疗同上, 但此类患者对胰岛素反应特别敏感,有发 生严重低血糖可能,应连续监测血糖。 • 4、非酮血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常伴高钠 血症,液体治疗原则应尽力纠正脱水和血 浆高渗状态。输注低张溶液 0.45%氯化钠 1000m1,降低高浓度血糖所致的高血浆渗透 压。1 -2小时后可再重复输注,24小时内输 注总量可达4-6L,同时应注意适量补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围术期液体治疗应 该选择哪类液体?
15
麻醉期间的液体选择
晶体液:低渗、等渗、高渗。 根据症状、治疗需要选择相应晶体
胶体液 →天然胶体(白蛋白) ↘人工合成(糖苷、明胶)
适应症: (1) 血容量严重不足补充治疗。 (2) 麻醉期间增加血容量液体治疗。 (3) 严重低蛋白或大量蛋白丢失补充治疗。
缺点:
1)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短暂; 2)外周水肿(蛋白稀释) 3)肺水肿(蛋白稀释及肺动脉楔压升高)
25
晶体的输入量一般为缺 失量的3~4倍
26
大量晶体液易导致水肿, 包括脑水肿、肺水肿、肠道水肿
27
大量输晶体溶液易出 现的问题
血管内滞留时间短,时效短 难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水分易渗透到血管外组织间隙 易产生组织和细胞的水肿
28
等张胶体液
将等张胶体液加入到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主要扩充血管内间隙 29
等张胶体液 (假设无毛细血管渗漏)
血浆容量 100%
c - t = 25
500ml = 500+ ml 细胞外液 血浆容量
0% 30
胶体液的特点
优点:
1)扩容效果好;
2)扩容维持时间长;
3)很少引起外周组织水肿;
尽可能避免引发水肿
达到尽可能快地恢复全身灌注 和微循环灌注的目的,并伴有尽 可能好的组织氧合
4
术中输液的原则
输液量、质、速度和先后次序都要有针 对性。因此输液前必须清楚了解:
术前体液状态的估计。 每日常规维持量。 手术、麻醉对患者体液的影响。 脑组织对糖的需要量。 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
5
维持性液体治疗
长时大运 动量活动
500 5000 100
1000
6600
8
补偿性液体治疗
定义:对失水病人给予的水、 电解质的补给
根据病人失水量的多少和失水 的性质来补充。
9
补液原则
失多少,补多少? OR
需多少,补多少!
10
体液的含量
男性:60% BW (>60岁,50%BW) 女性:55%BW(>60岁,45.5%BW) 新生儿:80% BW 婴幼儿:70% BW
11)与其他药物相容性好;
12)耐受性好;
13)消除完全.
32
血浆容量治疗中要求包括胶体液的 主要论点:
为了避免病人水中毒 为了改善心输出量和全身血流量 为了改善微循环和血液—组织交换 为了改善临床效果
治疗质量?患病率?死亡率?
33
围手术期液体量的估算
维持性液体治疗量
补偿性液体治疗量
术前液体损失量 术中液体损失量
定义:对不能正常进食 的病人维持提供基本能 量代谢所需的水、电解 质及糖的供给
6
维持性液体治疗
隐性失水 能量消耗 尿液失水 氧化内生水
7
每日失水量(ml)
尿量 出汗 大便 非显性丧失 总量
正常活动 正常体温
1400 100 100
700
2300
正常活动 体温升高 1200 1400
100
600
3300
-100%
22
晶体液
血容量 20%
c - t = 25
500ml = 100 ml 细胞外液
80%
血浆容量
23
晶体液
真实溶液 跨半透膜自由分布 血浆扩容量< 输入的容量 快速排除体外 扩充细胞外液:扩充血浆 4:1 扩容作用时间有限 (±90 min)
24
晶体液的特点:
优点:
1)补充组织间液; 2)增加尿量; 3)费用低廉;
16
正常血容量
体重
70kg
血量
5000ml
血细胞比积
45%
红细胞
2250ml
血浆
2750ml
17
液体进入血管后是否 一定为有效循环血容量 的一部分?
18
葡萄糖(自由水)
将水加入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扩充总体水分 – 无容量效应
19
等张晶体液
将晶体液加入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血管间隙 kt
细胞外液
围术期的液体管理
1
围术期液体需要量
术前、术中、术后 维持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补偿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2
术中输液的目的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 量。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为给药创造条件,是保证患者安全 的重要措施。
3
术中输液的目标
输入较少的容量
1~2岁:65% BW
11
人体液体分布
体液总量 (占体重60%)
细胞内液(ICF) (40%)
细胞外液(ECF) (20%)
血液(PV) (4%)
组织间液(IFV) (16%)
细胞内液以K+为主 细胞外液以Na+为主 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12
体液及电解质生理
总体液(TBW)=细胞内液(ICF)+细胞外液(ECF) 细胞外液(ECF)=组织间液(IFV)+血浆溶液(PV) 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间液中可与血浆交换的
额外损失量
1 kcal能量消耗需 散失1ml水分
+ + 1~10kg:4ml/kg/hr
小手术:4ml/kg/hr
11~20kg:2ml/kg/hr
中手术:6ml/kg/hr
21+kg:1ml/kg/hr
大手术:8ml/kg/hr
+?
34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需要量
Ⅰ. 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Ⅱ. 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累 计缺失量; Ⅲ. 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 Ⅳ. 麻醉 导致的血管扩张; Ⅴ. 术中失血失液量。
部分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功能性细胞外液对体 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13
体液及电解质生理
细胞外液:Na+、Cl- 维持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 细胞内液:K+、HPO42-和蛋白质、Ca+和Mg2+
细胞内外液差别很大“内钾、外钠”
钠+-钾+-ATP泵调节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 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缺点:
1)影响凝血功能;
2)降低肾小球滤过压;
3)肺水肿(肺毛细血管渗漏);
4)费用高;
31
理想胶体液的特点
1)组织中无蓄积; 2)血浆中无蓄积;
3)Hale Waihona Puke 影响止血功能;4)不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5)无传染性;
6)无抗原性;
7)无致敏原;
8)不引起促炎反应;
9)无毒性,致畸性与致突变性;
10)对诊断试验无影响;
kt 250 ml.min-1
Svensen et al, Br J Anaesth, 1999
细胞外液
部分扩充血管内和血管外间隙 20
高张溶液
将高张溶液加入到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扩充血管内间隙减少细胞外液
21
高张液
血容量 200%
c - t = 25
细胞外液
500ml = 1000ml 血浆容量
围术期液体治疗应 该选择哪类液体?
15
麻醉期间的液体选择
晶体液:低渗、等渗、高渗。 根据症状、治疗需要选择相应晶体
胶体液 →天然胶体(白蛋白) ↘人工合成(糖苷、明胶)
适应症: (1) 血容量严重不足补充治疗。 (2) 麻醉期间增加血容量液体治疗。 (3) 严重低蛋白或大量蛋白丢失补充治疗。
缺点:
1)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短暂; 2)外周水肿(蛋白稀释) 3)肺水肿(蛋白稀释及肺动脉楔压升高)
25
晶体的输入量一般为缺 失量的3~4倍
26
大量晶体液易导致水肿, 包括脑水肿、肺水肿、肠道水肿
27
大量输晶体溶液易出 现的问题
血管内滞留时间短,时效短 难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水分易渗透到血管外组织间隙 易产生组织和细胞的水肿
28
等张胶体液
将等张胶体液加入到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主要扩充血管内间隙 29
等张胶体液 (假设无毛细血管渗漏)
血浆容量 100%
c - t = 25
500ml = 500+ ml 细胞外液 血浆容量
0% 30
胶体液的特点
优点:
1)扩容效果好;
2)扩容维持时间长;
3)很少引起外周组织水肿;
尽可能避免引发水肿
达到尽可能快地恢复全身灌注 和微循环灌注的目的,并伴有尽 可能好的组织氧合
4
术中输液的原则
输液量、质、速度和先后次序都要有针 对性。因此输液前必须清楚了解:
术前体液状态的估计。 每日常规维持量。 手术、麻醉对患者体液的影响。 脑组织对糖的需要量。 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
5
维持性液体治疗
长时大运 动量活动
500 5000 100
1000
6600
8
补偿性液体治疗
定义:对失水病人给予的水、 电解质的补给
根据病人失水量的多少和失水 的性质来补充。
9
补液原则
失多少,补多少? OR
需多少,补多少!
10
体液的含量
男性:60% BW (>60岁,50%BW) 女性:55%BW(>60岁,45.5%BW) 新生儿:80% BW 婴幼儿:70% BW
11)与其他药物相容性好;
12)耐受性好;
13)消除完全.
32
血浆容量治疗中要求包括胶体液的 主要论点:
为了避免病人水中毒 为了改善心输出量和全身血流量 为了改善微循环和血液—组织交换 为了改善临床效果
治疗质量?患病率?死亡率?
33
围手术期液体量的估算
维持性液体治疗量
补偿性液体治疗量
术前液体损失量 术中液体损失量
定义:对不能正常进食 的病人维持提供基本能 量代谢所需的水、电解 质及糖的供给
6
维持性液体治疗
隐性失水 能量消耗 尿液失水 氧化内生水
7
每日失水量(ml)
尿量 出汗 大便 非显性丧失 总量
正常活动 正常体温
1400 100 100
700
2300
正常活动 体温升高 1200 1400
100
600
3300
-100%
22
晶体液
血容量 20%
c - t = 25
500ml = 100 ml 细胞外液
80%
血浆容量
23
晶体液
真实溶液 跨半透膜自由分布 血浆扩容量< 输入的容量 快速排除体外 扩充细胞外液:扩充血浆 4:1 扩容作用时间有限 (±90 min)
24
晶体液的特点:
优点:
1)补充组织间液; 2)增加尿量; 3)费用低廉;
16
正常血容量
体重
70kg
血量
5000ml
血细胞比积
45%
红细胞
2250ml
血浆
2750ml
17
液体进入血管后是否 一定为有效循环血容量 的一部分?
18
葡萄糖(自由水)
将水加入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扩充总体水分 – 无容量效应
19
等张晶体液
将晶体液加入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血管间隙 kt
细胞外液
围术期的液体管理
1
围术期液体需要量
术前、术中、术后 维持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补偿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2
术中输液的目的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 量。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为给药创造条件,是保证患者安全 的重要措施。
3
术中输液的目标
输入较少的容量
1~2岁:65% BW
11
人体液体分布
体液总量 (占体重60%)
细胞内液(ICF) (40%)
细胞外液(ECF) (20%)
血液(PV) (4%)
组织间液(IFV) (16%)
细胞内液以K+为主 细胞外液以Na+为主 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12
体液及电解质生理
总体液(TBW)=细胞内液(ICF)+细胞外液(ECF) 细胞外液(ECF)=组织间液(IFV)+血浆溶液(PV) 功能性细胞外液:组织间液中可与血浆交换的
额外损失量
1 kcal能量消耗需 散失1ml水分
+ + 1~10kg:4ml/kg/hr
小手术:4ml/kg/hr
11~20kg:2ml/kg/hr
中手术:6ml/kg/hr
21+kg:1ml/kg/hr
大手术:8ml/kg/hr
+?
34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需要量
Ⅰ. 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Ⅱ. 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累 计缺失量; Ⅲ. 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 Ⅳ. 麻醉 导致的血管扩张; Ⅴ. 术中失血失液量。
部分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功能性细胞外液对体 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13
体液及电解质生理
细胞外液:Na+、Cl- 维持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 细胞内液:K+、HPO42-和蛋白质、Ca+和Mg2+
细胞内外液差别很大“内钾、外钠”
钠+-钾+-ATP泵调节细胞内外电解质浓度 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缺点:
1)影响凝血功能;
2)降低肾小球滤过压;
3)肺水肿(肺毛细血管渗漏);
4)费用高;
31
理想胶体液的特点
1)组织中无蓄积; 2)血浆中无蓄积;
3)Hale Waihona Puke 影响止血功能;4)不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5)无传染性;
6)无抗原性;
7)无致敏原;
8)不引起促炎反应;
9)无毒性,致畸性与致突变性;
10)对诊断试验无影响;
kt 250 ml.min-1
Svensen et al, Br J Anaesth, 1999
细胞外液
部分扩充血管内和血管外间隙 20
高张溶液
将高张溶液加入到血管内间隙
血管间隙
血管间隙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扩充血管内间隙减少细胞外液
21
高张液
血容量 200%
c - t = 25
细胞外液
500ml = 1000ml 血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