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
24、《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会写一些重要的词语。
2. 知道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 请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选贤与能 A. yǔ B. jǔ②矜、寡、孤、独 A. guān B. jīn③男有分 A. fēn B. fèn④货恶其弃于地 A. è B. wù2. 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其亲()④不独子其子()⑤矜、寡、孤、独()()()()⑥废疾()⑦男有分()⑧女有归()3. 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____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题目中的“大道”__________________。
二. 按原文填空: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最新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音、义)过程与方法背诵并默写全文、疏通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热情活泼,求知欲最强等)。
来博取和学生的共鸣,以利教学。
二、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三、预习检测: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选举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古今异义词孤独古义:是两个词,“孤”为幼而无父的人。
“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大道古义: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义:多作“大路“讲。
B、一词多义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谓是谓大同(叫做)独亲其亲(父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修讲信修睦(培养)兴谋闭而不兴(发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水波不兴(起)独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故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故外户而不闭(所以)乱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五、合作探究:第一关:字音关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让一个同学上黑板注音,同学可以协助,然后发奖:男生默读,女生齐读全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天下为()公不必为()己第二关:词义关给下列划线的词释义(选出同桌两人,协作过关,然后发奖:女生默读,男生齐读全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诵读能力。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修睦()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5、文学常识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
《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
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问题探究:1、全文可分几层?分别是什么内容?三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2、“大道”“天下为公”“讲信修睦”“选贤与能”分别是什么意思?“大道”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
“讲信修睦”,说的是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学案导学(说明:四号字)一、背诵课文,把握相关文言词语。
二、通过合作探讨,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现,阳光参与。
领会前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
先学后教 (说明:四号字)一、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 》,《礼记》是 之一。
大约是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答问的高作。
(2)儒家经典高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 》,《 》, 《 》。
“五经”是《 》,《 》,《 》,《 》,《 》。
二、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 )能 讲信修睦.( ) 矜.( )寡 男有分.( )货恶.( )其弃 盗窃.( ) 乱贼.( )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把握文言词语。
4、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 )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 ) (5)女有归.( ) (6)货恶其弃.于地( )(7)力恶.不出于身( ) (8)外户..而不闭( ) (9)是谓大同..(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说明。
(1)选贤与能 通 : 。
(2) 矜寡孤独 通 : 。
小组合作一、本文论述的大同社会要紧特点是什么?二、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明“大同”社会特点的?3、如何明白得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刻画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址?五、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当堂达标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高作。
2.儒家经典高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说明。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4.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 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念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富丽车子)过门者,宁念书如故,歆废书出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
(一)语段点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三、问题探究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背影
课题
背影
课型
预展课
课时
第一课时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
重点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学习
难点
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4、反馈提升
1、文中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请在文中画出来。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2、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标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达标测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积累“与、亲、子、分、归、作、矜、寡、孤”等文言实词。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导重点方法重难点分析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问题预设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4.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大同社会,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大道之行也》,带着黑板上的问题深入探究。
目标咀嚼板书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认真研读后做好自学的准备。
自学指导10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本,用自己的笔触解决问题。
1.不会的问题可以询问老师,其他组的同学。
2.写出问题的答案、要工整、书写要认真。
3.不会的记录下来,争取小组讨论时解决。
讨论指导8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后对问题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请带着你的见解进入小组交流环节,明确问题答案和思路,学科长推选展讲人员。
教师参与2-3个小组的交流,指导、点拨。
展讲指导12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问题,勇敢的站起来展讲最拿手的题目。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要有阶梯思路,必要时做好板书的准备,让大家记录下你的答案。
教师行为:1.教师参与活动,鼓励学生。
2.教师进行赏识性评价。
精讲点拨审题答案方法拓展5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二四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2.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理解重点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出自本文的成语【合作探究】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10、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精练精读】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选贤与能()②故人不独亲其亲()③男有分()④是故谋闭而不兴()⑤是故谋闭而不兴()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2、翻译下列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主题阅读】(一)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注:①语(yù):告诉②王(wàng):统一天下③与:语气助词,无义1、翻译下列句子①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2、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3、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4、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二)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礼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曲礼》)1.给下列字注音弗()琢()兑()尚()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弗学而能弗:(2)其次务施报施:(3)玉不琢,不成器琢:(4)人有礼则安安:3.《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原句)4.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4.翻译下列句子(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译文:(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译文:(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译文:5.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拓展提升】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教(学)后记】第二十四课1、jǔguānfèn 5、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6、“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7、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有归”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9、“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10、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精读精练:1、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因此⑤发生⑥从2、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②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4、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主题阅读:(一)1、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4、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二)1.fúzhuóduìshànɡ2.(1)不(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3)琢磨、雕琢(4)安定3.喜、怒、哀、惧、爱、恶、欲4.(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5.(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学案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4﹡大道之行也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有了这番关于“大同社会”的言论。
“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天朝田亩制度》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大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1.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货恶.其弃于地也 2.请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试读课文: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资料链接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货恶其弃于地也③是故谋闭而不兴3.重点词。
①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②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以……为亲,意动用法;第二个“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以……为子,意动用法;第二个“子”:孩子,儿女。
③出自本文的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文章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4 大道之行也一、目标呈现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文。
2.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
3.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脉络,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大道”、“大同”这两个概念。
资料链接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该书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预习热身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抄写两遍。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编纂.()门闩.()2.翻译a.解释词语。
选贤与.能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陶后鲜.有闻b.试译下列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再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试译全文。
4.三读课文,提出你不能解决的问题(1)(2)(3)三、活动探究活动一齐读课文,把握文章语气和节奏。
指导诵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句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
“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
“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
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活动二翻译全文1.小组内独学译文,群学订正,找出小组不能准确翻译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及订正。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4﹡大道之行也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有了这番关于“大同社会”的言论。
“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天朝田亩制度》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大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1.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货恶.其弃于地也 2.请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试读课文:①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 ②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③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3.重点词。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文章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有归”。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文中哪些句子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情形?明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句话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24 大道之行也【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3、能够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二)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能够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新课讲解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文学常识介绍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大体说的是:孔子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站在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上,喟然长叹说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他的学生问他缘由,孔子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教师可作具体指导。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
2021-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使用说明】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一、预习点兵(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三、研读与赏析。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自主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掷.()去轩冕..()(2)解释下列词语:锄菜()片金()同席()废书()(3)翻译句子:①宁读如故。
②子非吾友也。
【当堂检测】背诵课文【学习反思和总结】(提示: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4 * 大道之行也一、1、(1)礼记.礼运儒家经典著作战国末年或秦汉孔子(2)《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书》《诗经》《礼经》,《春秋》2、3、略4、(1)施行(2)和睦(3)以……为子(4)职分(5)女子出嫁,归宿(6)扔,丢弃(7)憎恶(8)大门(9)指理想社会5、(1)与——举,选拔 (2)矜——鳏,老而无妻的人二、略三、1、天下为公2、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孔子的“大同“说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大道之行也)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五单元 24 大道之行也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
2. 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一)明确目标:1.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深入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评价其社会的社会意义。
(二)掌握相关字词,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自学课文,根据注释,疏通句意,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圈划出无法翻译的词句。
【方法指导】:结合注释,或用现代汉语(同义)替代,或联想学过的古语,或结合句式特点,或根据语境推测含义。
【自学时间】:8分钟【明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幼童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三)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自学指导二:【自学内容】:1. 自读课文,根据文意,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文章的结构是什么?2.“大同”社会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全品》听课手册初步感知1)3.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全品》听课手册初步感知2)【方法指导】:1.理解文章的结构,再进行分层。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4*大道之行也【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的基础上授课,重点完成步骤二、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如此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境界是陶渊明最早想到的吗?不是。
早在陶渊明之前,西汉的戴圣就假借孔子之名在《礼记》这部书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叫“大同”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天下为公,人人被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夜不闭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大同”世界。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 修睦.(mù) 矜.(guān)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wù)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矜.、寡、孤、独、废疾者(通“鳏”,老而无妻的人)(2)一词多义。
修讲信修.睦(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3)古今异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出自本文的成语
【合作探究】
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10、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精练精读】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选贤与能()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③男有分()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主题阅读】
(一)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
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注:①语(yù):告诉。
②王(wàng):统一天下。
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2、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3、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4、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曲礼》)
1.给下列字注音。
弗()琢()兑()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弗:
(2)其次务施报施:
(3)玉不琢,不成器琢:
(4)人有礼则安安:
3.《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
的(原句)。
4.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
指。
4.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译文: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译文:
5.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拓展提升】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第二十四课
1、jǔguānfèn 5、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6、“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7、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有归”。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9、“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10、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精读精练:1、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因此⑤发
生⑥从2、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4、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主题阅读:(一)1、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这确实是做不到。
②如今,(您的)
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4、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二)1.fúzhuóduìshànɡ
2.(1)不(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3)琢磨、雕琢(4)安定
3.喜、怒、哀、惧、爱、恶、欲
4.(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
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
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5.(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