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

合集下载

2011秋电大汉本心理学答案

2011秋电大汉本心理学答案

电大《心理学》(汉本必修)平时作业1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正后像和负后像:视觉后像是当光刺激停止对眼睛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刻消失,会出现暂短停留的现象。

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

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概括成一个公式:k=△I/I,即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3、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深度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单眼线索。

6、催眠: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其中既包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也包括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但是却是能够让人亲身体会到的知觉体验。

8、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1)认识内外世界。

心理学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帮助人们认识外部世界,也能帮着人认识精神世界。

人有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观察看到的是人的外显行为,而推论探究的是人的内隐行为,这是看不见的心理历程,心理学能帮助人认识到人的内隐行为,这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功能。

如在看《福尔摩斯探案集》时,人们会不断地根据案情的描述,去推论谁是凶手。

这一推理的过程就是“解释”。

解释的心理功能体现了人类的思维过程;(2)调控行为。

预测是表现在思维层面上的心理现象,而调控是落实于行为层面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强调通过他控和自控两个子系统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人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宰者,参与者。

如在高考前夕,考生会全力以赴地复习功课,自觉地放弃平常喜爱的娱乐活动;(3)预测未来。

心理学家依据研究所获得的规律,对某一现象作出预测,告诉人们一种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

并以此提出一些预防性的措施。

知觉与归因

知觉与归因

初遇华生
“没有那回事。我当时一看就知道你是从阿富汗来的。 由 于长久以来的习惯,一系列的思索飞也似地掠过我的脑 际,因 此在我得出结论时,竟未觉察得出结论所经的步骤。 但是,这 中间是有着一定的步骤的。在你这件事上,我的 推理过程是这 样的:‘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 度,但却是一副军人 气概。那么,显见他是个军医。他是 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 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 黑白分明看来,这并不是他原 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 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 尽了艰苦。他左臂受过 伤,现在动作品来还有些僵硬不便。试 问,一个英国的军 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臂部负过伤, 这能在什么地 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这一连串的思想, 历时不 到一秒钟,因此我便脱口说出你是从阿富汗来的,你当 时 还感到惊破哩。” 回原文
9 近因效应 人们有时会根据最近、最新的消息来对某个人或 事物进行认知判断。
先入效应和近因效应常常在实践活动中被联合 使用。 某单位实行年度总考核,一员工每次都能得高分, 但其实际努力并不比别的员工好。 其诀窍有二: 一是每到一个新部门,或接触新的领导或同事,他 总是表现的特别好。 二是每年考核前的几个月他也表现的特别积极。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 周圍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數數看有幾個黑點! :o)
這些水平線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間是有角度的呢?
看看她是什么人
少女与老妇
戴项链的少女
可怜的老妇人
1 知觉的选择性 人的背景、需要、经验和能力等有所不同, 会选取和事物有关的一部分信息进行选择, 形成结论,这种现象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盲人摸象—— 能力的不同 组织进行改革—— 利益的需要
二、知觉的种类和重要性 1 知觉种类 (1)自然知觉 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对天体和山川河流等自然界 事物的认识和判断 如:月食现象、龙卷风 (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 中生活的人及其关系的认识,包括对他人、 群体和对自我的知觉。 如:我和领导的关系 我在组织里要扮演的角色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基本特征引言知觉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然后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在知觉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感知。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类通过感知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包括视觉图像、声音、触觉感受、气味和味道。

知觉的基本特征感知的主观性每个人的感知都是主观的。

人们对于同一刺激的感知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个体的生理特征、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

例如,一件衣服可能会给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感知的选择性感知是选择性的,即我们只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忽略其他刺激。

这是由于我们的感知系统有限,无法同时处理所有的刺激。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和目标来选择性地感知某些刺激。

感知的整体性感知是整体性的,即我们对于整体的感知不仅仅是对于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累加。

我们能够将各个部分的信息整合起来,构建出对于整体的感知。

例如,我们能够通过各个部分的线条和形状,来感知一幅画的整体意义。

感知的稳定性感知是稳定的,即我们对于同一刺激的感知在多次体验中是一致的。

无论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还是个体之间,我们对于同一刺激的感知都是相似的。

这种稳定性使得我们能够对世界进行持续的感知和认知。

感知的动态性感知是动态的,即我们的感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能够感知到刺激的运动、变化和变形,并对其进行适应和调整。

这种动态性使得我们能够对世界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感知的交互性感知是交互的,即我们的感知不仅仅是 passively 接收刺激的信息,而是在与刺激进行交互的过程中进行的。

我们会主动地搜索、筛选、整合和解释刺激的信息,以构建出有意义的感知。

这种交互性使得我们能够从外界的刺激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结论知觉是人类感知和理解外界的重要过程,它包含了多个基本特征,包括感知的主观性、选择性、整体性、稳定性、动态性和交互性。

认知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认知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补充资料:色彩功能 • 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
但接触红色过多时,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使易于疲劳 者感到筋疲力尽。所以,在寝室或书房应避免使用过多的红色。 • 橙色:产生活力,诱发食欲,有助于钙的吸收,利于恢复和保持 健康。此色适用于娱乐室、厨房等处,对寝室、书房则不宜。 • 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但金黄色的装饰 却易造成不稳定和任意行为。所以在寝室与活动场所,最好避免 使用金黄色的家具摆设。 • 绿色:有益消化,促进身体平衡,并能起到镇静作用,对好动或 身心受压抑者有益。自然的绿色对晕厥、疲劳与消极情绪均有一 定的克服作用。 • 蓝色:能调节体内平衡,在寝室使用蓝色,可消除紧张情绪,有 助于减轻头痛、发热、晕厥失眠。蓝色的的环境使人感到幽雅宁 静。 • 紫色:对运动神经、淋巴系统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可维持体 内钾的平衡,有促进安静和爱情及关心他人的感觉。 • 靛蓝色:可调和肌肉,能影响视觉、听觉和嗅觉,可减轻身体对 疼痛的敏感作用。该色不适于装饰,但若用于布料,可使人产生 安全感。
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蓝绿 色;黄色——蓝色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视觉的明度、颜色存在对比,味觉、嗅觉和皮肤觉 都存在感觉对比。
四、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
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例如:红、橙、黄色使人觉得温暖—“暖色”;
量的变化,而对200克的物体,要增加6克才能感觉到 重量的改变。 K=?
不同感觉的韦伯系数
• 视觉(亮度) • 动觉(重量) • 痛觉(皮肤灼痛) • 听觉(音调) • 触觉(皮肤压力) • 嗅觉(天然橡胶气味) • 味觉(盐咸味)

感觉与知觉有什么区别?谁能通过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

感觉与知觉有什么区别?谁能通过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

感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

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酸甜味;通过嗅觉可以反映它的清香气味,同时,通过触觉可以反映它的粗糙的凸起。

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

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

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自身状态。

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感觉器是脑的工具,脑是借助于感觉器来反映外部世界知觉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

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知觉研究的早期理论有赫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的无意识推理,和格式塔(gestalt)学派的完形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吉布森(James Gibson)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生态光学理论,强调环境对知觉的作用。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适应。

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

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是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知觉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知觉的定义是什么?A. 感觉的总和B. 对外界刺激的解释和理解C. 记忆的再现D. 思维的过程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知觉的特性?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可逆性答案:D3.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接近性原则B. 相似性原则C. 连续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知觉的_________性原则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将空间上接近或时间上连续的对象视为一个整体。

答案:整体性5. 当物体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人们对其知觉保持不变的特性被称为知觉的_________。

答案:恒常性三、简答题6. 描述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答案: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涉及对刺激的识别、组织和理解。

7. 举例说明知觉的适应性。

答案:例如,当人们进入一个充满香味的房间时,最初会感受到强烈的香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香味的敏感度会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嗅觉适应,是知觉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四、论述题8. 论述知觉的错觉现象及其原因。

答案:错觉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与客观现实不符的现象。

错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官的生理特性、大脑的解释机制、以及环境因素等。

例如,著名的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中,两条长度相同的线段因为箭头的指向不同而被人们知觉为不同长度,这是由于大脑对线条的解释方式导致的错觉。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对心理学中的知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知觉作为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也深刻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知觉能力和认知水平。

举例说明知觉有关的规律。试述并举例说明直观教学地形式和特点。

举例说明知觉有关的规律。试述并举例说明直观教学地形式和特点。

举例说明知觉有关的规律。

试述并举例说明直观教学地形式和特点。

好嘞,咱们今天聊聊知觉的规律,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你想啊,知觉就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它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滤镜,把各种信息变成我们能理解的样子。

说到知觉的规律,首先得提到“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

你在看一幅画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前景的图形和背景的颜色会互相影响,让你觉得图形更突出,或者背景更美丽。

这就好比是我们看电视的时候,那个明星一出现,背景立马变得模糊了,就像“聚光灯”照在他身上一样,嘿,这就是知觉的魅力啊!再比如,“接近性规律”,这可真是个好玩意儿。

想象一下,你在街上走,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你会立刻觉得他们是一个团体。

这种感觉就是因为他们离得近,看起来像一伙儿的。

就像学校里,几个好朋友一块儿玩,大家都觉得他们是一个小团队,根本不需要说什么,行动就能说明一切,简单又直观。

还有“相似性规律”,这个更简单了。

你在超市里看到一排同样颜色的瓶子,立刻就知道这些是同一品牌的。

你看,这种知觉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东西,省去了很多时间。

不然你在超市里游荡,像无头苍蝇一样,那可真是累得要死了。

接下来咱们说说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简单直接,不拐弯抹角。

就像是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易懂,像吃西瓜一样,咔嚓一刀就分开了,没什么难度。

想象一下,老师在课堂上用一颗苹果来讲解什么是重力,大家一看,咦,苹果掉下来了,这下明白了,这可比单纯说“重力是什么”强多了!再说,直观教学还有个特点,就是互动性。

老师可以和学生们玩一些小实验,像让他们自己动手做,让学习变得有趣。

比如说,老师让学生用气球进行实验,看哪个气球飞得高。

这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气体的性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直观教学也特别注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

有时候老师会放一些视频,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这样更容易记住知识点。

就像你在看搞笑视频时,一边笑一边记住了那些有趣的段子,这就是结合的力量。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4章 知 觉)【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4章 知 觉)【圣才出品】

第4章知觉1.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答:(1)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和背景的关系①人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区别的。

知觉对象的形象较为鲜明,轮廓较为清楚,结构也较为完整;作为知觉背景的事物形象则较为模糊不清,结构也不确定,似乎在知觉对象的后面。

②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

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③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在不同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准确地讲,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3)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的举例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然而,当学生被身旁两个同学的谈话吸引,转而去听他们的话,这时,教师的声音就变成学生知觉的背景了。

这说明了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教室内很安静,那么即使教师用很低的声音讲课,学生也能听清楚;相反,如果环境中的噪音很大,那么教师用相同强度的声音讲课,学生就听不清楚了。

这说明了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

2.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答:(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成分的特点。

从下图中的点子图上可以看出,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段联结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人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

点子的数量不同,空间分布情况不同,我们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

实验心理学知觉

实验心理学知觉

设计实验程序
设计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等。
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设计,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过程
按照实验程序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被试的反应和数据 。
实验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社会交往
通过知觉,个体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 、意图和动机,促进有效的社会交往 和沟通。
02
知觉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
明确实验目的
在开始实验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
选择合适的被试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被试,确 保被试的代表性的水平。
05
知觉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知觉
人工智能在知觉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拟 人类的知觉过程,以揭示知觉的内在机制。
人工智能对知觉研究的挑战
人工智能在模拟人类知觉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以 实现更准确的模拟。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人类知觉 的误解。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知觉的影响,认为这些 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刺激的识别和理解。
04
知觉的应用
教育领域
知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估上。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觉过程和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和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觉偏差,以确保评估 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广告语言的选择和编排也需要考虑消费者的知觉特点。通过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广告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让消 费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知觉的基本规律举例

知觉的基本规律举例

知觉的基本规律举例知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与外界进行交互的基础。

在人类感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

本文将通过举例的方式介绍知觉的基本规律。

首先,感知的基本规律之一是“质量恒定”。

这一规律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我们对物体的感知质量是恒定的。

比如说,当我们拿起一个物体时,无论我们是站立还是坐着,我们都能感知到它的质量。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根据我们手臂的肌肉力量和物体对手臂施加的压力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其次,感知的基本规律之二是“形状恒定”。

这一规律指的是,在不同角度或距离下,我们对物体形状的感知是恒定的。

比如说,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球体时,无论我们是从上方、下方还是侧面观察,我们都能感知到它是一个球体。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根据物体在我们视野中的投影来计算出它的形状。

再次,感知的基本规律之三是“颜色恒定”。

这一规律指的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我们对物体颜色的感知是恒定的。

比如说,当我们在白天和晚上分别观察一个红色的苹果时,我们都能感知到它是红色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根据物体反射或发射的光谱成分来计算出它的颜色。

此外,感知的基本规律之四是“大小恒定”。

这一规律指的是,在不同距离下,我们对物体大小的感知是恒定的。

比如说,当我们在远处看一个建筑物时,它看起来很大;而当我们走近它时,它看起来变得更大。

然而,我们仍然能够感知到它的大小没有改变。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根据物体在我们视野中所占据的角度来计算出它的大小。

最后,感知的基本规律之五是“运动恒定”。

这一规律指的是,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我们对其运动轨迹和速度的感知是恒定的。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个汽车从远处驶向我们时,我们能够感知到它在不断靠近,并且速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根据物体在视野中所占据位置的变化来计算出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综上所述,知觉具有一些基本规律,包括质量恒定、形状恒定、颜色恒定、大小恒定和运动恒定等。

请你阐述知觉的过程,并且举例说明企业是如何做感觉营销的.(300字左右)

请你阐述知觉的过程,并且举例说明企业是如何做感觉营销的.(300字左右)

请你阐述知觉的过程,并且举例说明企业是如何做感觉营销的.(300字左右)知觉是一个关于感官和认知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过各种感官来体验、理解和记忆外部物体或事物的过程。

知觉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感受、思维和行动。

首先是感受,这是知觉过程的第一步,通过五官去感受外界信息,包括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等。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条广告时,我们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到它的内容;当我们听到一首广告歌曲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旋律。

第二步是思维,这是知觉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耗时的一步。

在这一步中,我们将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它们。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商品的广告时,我们会分析它的特点、优点、缺点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它的优势,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它。

最后一步是行动,也是知觉过程中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根据对外界信息的理解、分析和推理,我们会采取一定的行动,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条广告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如购买、收藏等。

企业在做感觉营销时,需要从知觉过程出发,即从感受、思维、行动这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要把握好体验感受,即用户通过五官接收到的信息,如声音、颜色、气味、口味等,制作出有特色且有吸引力的产品。

其次,企业应该把握好用户的思维,即用户对产品的理解、比较和推理。

最后,企业应根据用户的理解、分析和推理,推出一些行动,让用户能够实现想要的目标。

例如,某品牌在做感觉营销时,首先从产品的外观上,把握好用户的感受,采用清新的颜色、有层次的质感,使得消费者有舒适的视觉感受;其次,从产品的内容上,把握好用户的思维,采取特殊的口号、有趣的广告语等,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从产品的服务上,采取折扣活动、抽奖活动等,让消费者能够实现自己的购买欲望。

感觉知觉生活中的例子

感觉知觉生活中的例子

感觉知觉生活中的例子
感觉知觉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重要的信息以及帮助我们做出决定的能力。

这两个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感觉知觉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

最常见的就是感觉警觉,它能帮助我们预测周围危险,以防自身受到伤害。

比如,我们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冷,以便做出聪明的决定;我们可以感受到可疑的周围气氛,以便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安全。

另外,我们的感觉知觉还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周围的环境,从而做出合适的决定。

比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夏天的炎热,以便选择合适的服装;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周围的湿度,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地方去散步。

此外,我们的感觉知觉也在交流方面发挥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别人的语气,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感受或想法;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谈话的气氛,以便使对话变得更愉快有趣。

另外,我们的知觉也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或电影;我们也能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去选择服装或家具。

总之,我们的感觉知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有用的信息,并且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因此,我们应该多加利用我们的感觉知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 1 -。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一个案研究-大小恒常性(Turnbull,1961)(续) 4、研究结果: (1)看到平原上远处的一群吃草的野牛,肯格问研究者 那些野牛是什么昆虫?肯格看来没有大小恒常性! (2)研究者开车带肯格接近野牛群,肯格看到越来越大 的野牛,认为这一定是“魔法”!等接近野牛时,肯格不
再 惊恐,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刚才野牛看起来那么小?他猜测 野牛是在他们接近野牛的很短时间内迅速长大的?而且还 是怀疑有人在施魔法? (3)当他们乘车来到平原上的一个叫“爱德华湖”湖边
第四章 知 觉
教学目标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及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 条件;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的概念,以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4.2 – 1 真正运动的知觉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 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 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运 动知觉的阈限会受目标物的网膜定位、视 野中有无参照点、目标离观察者的距离等 因素的影响。
4.2 – 2 似 动
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条件下, 人们在静止的 物体间看到了 运动,或者在 没有连续位移 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取样的误差
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 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 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 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
本章内容小结
1. 知觉的概念、知觉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的加工、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种类
2.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中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恒常性

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

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

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篇一: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1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a.边听讲边做笔记b.自言自语c.边吃完饭边看书d.自拉自唱2“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3“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a.广度b.稳定性c.选择d.范围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a.最小可视差b.感觉阈限c.差别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篇二: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

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

但是,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我们的知觉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作整体反映,是因为:一、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的有机整体,二、我们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的机能。

知觉的基本特征在于:一、选择性。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

在...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举例说明

感觉和知觉的举例说明

感觉和知觉的举例说明感觉和知觉这两个词,说实话,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复杂,像是在看数学题一样,其实不然,简单得很。

咱们先聊聊“感觉”,就是你那种直观的体验。

比如说,当你吃到一块超好吃的巧克力时,哎呀,那种甜蜜的滋味儿,简直让你在心里跳舞。

你嘴里那种融化的感觉,像是冬天喝热巧克力的温暖,瞬间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再比如,当你坐在阳光下,阳光洒在脸上的那种温暖,简直像是被老天爷轻轻抱住了一样,瞬间感觉生活真美好。

再说说“知觉”,这个就稍微复杂一点。

知觉是你对感觉的理解和反应。

举个例子,你闻到一阵香味,脑子里可能瞬间闪过“哎,这是不是我最爱吃的烤肉?”当你意识到这是烤肉的香味时,你的心情就像是被五彩斑斓的气球填满了一样,兴奋得不行。

再比如,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只小狗在追自己的尾巴,你可能会觉得“哈哈,这小家伙真傻!”这就是你对视觉刺激的知觉反应。

感觉和知觉就像是两口子,一起生活、一起互动。

感觉是基础,知觉则是层次。

你看,喝水的时候,水的凉意就是感觉,喝到水时的清爽和满足感,才是知觉。

这一来二去,感觉和知觉就把我们的生活填得满满的。

感觉也能把你带到过去。

比如闻到妈妈做饭的香味,那种香气瞬间把你带回童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心里暖暖的,真是回忆杀。

再比如,听到一首老歌,突然你就想起了那个夏天,跟朋友们一起疯玩,笑得肚子疼的日子,简直乐得像个傻瓜。

而知觉呢,有时也会欺骗人。

比如你看到一个远处的黑影,以为是小猫,结果走近一看,竟然是个垃圾桶,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人们的知觉,有时候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失真,就像在雾霭中行走,看不清前方的路。

心情好的时候,什么都是美的,心情不好的时候,连一朵花都觉得刺眼。

还有一件事,感觉和知觉的结合特别有趣。

比如,看到朋友的笑脸,你的感觉是“哇,真开心!”但知觉告诉你“这家伙今天心情不错,是不是中奖了?”这样一来,感觉和知觉就像是侦探和助手,默契地配合,解读着身边的一切。

其实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无处不在。

低级心理机能举例说明

低级心理机能举例说明

低级心理机能举例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机能就像是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细致又复杂。

说到低级心理机能,咱们先聊聊最基本的那些,像是感觉、知觉、记忆这几个小家伙,它们平时就默默地在我们的脑海中忙碌着。

比如,走在街上,一阵香气飘来,哎呀,那是刚出炉的包子啊!没错,咱的感觉系统马上就开始工作了。

这个时候,鼻子就像个侦探,立马把信息送给大脑,心里想着,“嗯,吃个包子正合适!”感觉就是这样,简单明了,跟你说的“闻香识食”完全不冲突。

再说说知觉,这个东西其实挺有意思的。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参加一个派对,音乐响得震天响,大家都在尽情舞动。

可我突然发现,一个人在角落里,一直盯着我看。

心里咯噔一下,立马感觉到不对劲。

虽然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知觉就让我警觉起来了。

知觉不仅仅是看见或听见,它更像是给你一双隐形的眼睛,让你察觉到周围的一切。

就像俗话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眼见未必就是事实,有的只是我们脑海中的联想罢了。

然后再来说记忆。

这可是个“万年大亨”,它储存着我们的点滴回忆。

我一看到老照片,哇,瞬间被带回到那些快乐的日子,心里暖暖的。

可这记忆可不一定靠谱。

你跟朋友聊起某件事,结果俩人讲的版本完全不一样,就像小时候玩“传话游戏”,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记忆就像是拼图,有些地方可能缺了一角,但那种感觉依然真实。

正所谓“记忆是相对的”,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尽相同,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再来点有趣的。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情绪也会左右我们的低级心理机能?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前几天心情特别好,做事特别顺利,连路边的小猫都觉得我特亲切,结果它居然主动过来蹭我。

这时的感觉简直是“心情好,万事顺”,可一旦心情差了,路过的小猫都像避雷针似的,根本不理我。

这就是情绪的魔力,让我们的感觉和知觉都变得不同。

大家常说“心情好,什么都好”,这话一点没错。

生活中还有许多低级心理机能在默默发挥作用。

比如,当你看到美丽的风景,心里就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那是感觉和知觉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篇一: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1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a.边听讲边做笔记b.自言自语c.边吃完饭边看书d.自拉自唱2“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3“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a.广度b.稳定性c.选择d.范围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a.最小可视差b.感觉阈限c.差别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篇二:举例说明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

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

但是,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我们的知觉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作整体反映,是因为:一、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的有机整体,二、我们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的机能。

知觉的基本特征在于:一、选择性。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

在...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

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

但是,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我们的知觉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作整体反映,是因为:一、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的有机整体,二、我们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的机能。

知觉的基本特征在于:一、选择性。

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

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都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同一时刻里,他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

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得特别清楚的部分称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比较模糊的部分称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依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经常转换。

如图,当我们把黑色作为背景时,就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花瓶,如果背景是白色,则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

除非恍惚使知觉选择中心模糊,我们不能够同时既看到一个白色花瓶,又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

在知觉过程中,强度大的、对比明显的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刺激也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相关信息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刺激的多维变化比单维变化更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此外,凡是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及以往经验联系密切的刺激,都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二、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

当它们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是分别作用或者先后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

但人并不是孤立地反映这些部分、属性,而是把它们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刺激物的性质、特点和知觉主体的经验是影响知觉整体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刺激物的关键部分、强的部分在知觉的整体性中起着决定作用。

有些物理化学强度很弱的因素,因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关系,也会成为很强的刺激成分。

三、理解性。

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总是借助于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

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比如听一首歌,如果是您会唱的,才放一个片段就会知道是那首歌,并知道后面的旋律是什么。

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决定了您能知觉出那首歌所需的片段的长短。

但这片段不能够无限地小,总有一个合理限度。

也就是说要有充分的判断依据。

经验是最重要的,有经验的心理学家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神、动作、言语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知觉的理解性会受到情绪、意向、价值观和定势等等的影响。

在知觉信息不足或复杂情况下,知觉的理解性需要语言的提示和思维的帮助。

一块象小狗的石头,也许开始您会看不出来,但如果有人提醒,就会越看越象。

很多旅游风景也是如此。

知觉的理解性使人的知觉更为深刻、精确和迅速。

四、恒常性。

当知觉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视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一个人站在离我们不同的距离上,他在我们视网膜上的空间大小是不同的,但是我们总是把他知觉为一个同样大小的人。

一个圆盘,无论如何倾斜旋转,而事实上所看到的可能是椭圆、甚至线段,我们都会当它是圆盘。

在强光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远大于暗处粉笔所反射的光量,但这不妨碍我们感觉煤块的颜色比粉笔深。

知觉的恒常性还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类知觉中,例如同一支乐曲,尽管演奏的人不同,使用的乐器也不一样,我们总是把它知觉成同一支乐曲。

知觉的恒常性是因为客观事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特征,而我们对这些事物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无数次的经验校正了来自每个感受器的不完全的甚至歪曲的信息。

如果我们知觉的是一个全新的对象,而且周围没有熟悉的事物可以作参照,那么我们决不会有关于这个事物的知觉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一般,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三大类。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

如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客观世界中的事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形状是由轮廓及其所包围的空间组成。

人借助于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可以形成形状知觉。

当一个物体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该物体及其背景一起投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此时还不能形成清晰的形状知觉。

当眼睛的视轴沿着物体的边缘轮廓扫描时,视网膜、眼肌及头部就会把学习传到大脑,产生形状知觉。

视觉在形状知觉产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由于人的观察角度不同或者物体位置改变,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的投影会发生很大变化。

而人的形状知觉之所以能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一方面是由于有了多次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经常得到触摸觉的验证。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单凭触摸觉也能形成形状知觉。

人关于物体大小的知觉也是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形成的,其中视觉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在视觉中,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大小知觉的重要线索。

影响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1、物体本身的实际大小;2、物体到眼睛的距离;3、眼球水晶体的调节。

远处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可能比近处小物体的成像还小。

这时仅凭视网膜像的大小是无法知觉物体的大小的,必须借助眼肌动觉信息的帮助。

此外,人的大小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经验,熟悉的环境或事物对大小知觉可以起参校作用。

实验表明,当排除了熟悉的环境的参照作用时,人的大小知觉就会发生困难。

深度知觉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

它也是以视觉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

这些线索分别是:1、对象的重迭。

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遮住了另一个物体,那么前面的物体就被知觉得近些,被遮掩的物体就被知觉得远些。

2、线条透视。

同样大小的物体,在近处占的视角大,看起来较大,而在远处占的视角小,看起来较小。

这种线条透视的效果能帮助人知觉对象的距离。

3、空气透视。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透过空气观察物体,由于空气的影响,近处的物体看起来清楚、细节分明,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较模糊。

根据经验,对象的清晰度可以作为判断远近的线索。

4、明暗和阴影。

明亮的物体离得近些,灰暗或阴影下的物体离得远些,这是物体明度上的规律,亦可作为距离知觉的线索。

5、运动视差。

当人于环境发生相对运动时,近的物体看起来运动较快,这种经验也是距离知觉的线索。

6、眼睛的调节。

为了获得清晰的视觉,睫状肌会调节眼球水晶体的曲度,物体越近,水晶体越凸。

这样,睫状肌的紧张程度便称为距离知觉的线索。

7、双眼视轴的辐合。

在观察一个物体时,两只眼睛的视象都要落在中央窝上,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个视轴的辐合。

如果物体较近,视轴的辐合角度就大;如果物体较远,视轴辐合的角度就小。

于是控制两眼视轴辐合的眼肌运动状态就称为距离知觉的线索。

8、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主要是靠双眼视差实现的。

人的两只眼睛在构造上是一样的。

两眼之间有一定距离。

如果我们观察的是一个立体的物体,那么在两只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形成两个稍有差异的视象,及两眼视差。

这种差异传至大脑,就是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结构级差、颜色分布等也都可以称为距离知觉的线索。

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如对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的知觉。

物体在空间的方位是相对的,我们的方位知觉也只能是相对的。

为此,我们必须先确定参照系。

东西以太阳出没位置为参照系,南北以地磁为参照系,上下以天地为参照系,前后左右以观察者自身为参照系。

人主要借助于视觉、听觉、触摸觉、动觉、平衡觉等来对物体进行方向定位。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主要的,辅以其他感觉。

但在特殊情况下,仅仅依靠触摸觉和动觉也能进行方向定位。

例如在黑暗的森林里用手触摸树干确定南北方向。

在完全失去参照系的情况下,人是无法辨别方向的。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人除了在一定空间中活动以外,也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中活动。

时间无始无终。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如太阳起落,月的圆缺、四季变化等,成为人们时间知觉参照系。

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创造了日历、时钟等计时工具,使时间知觉更精确。

人体的生理节律和人们周期性的社会活动也常被用作时间知觉的参照系。

人们常用数数、打拍子、节假日、上下班等来确定时间。

参与时间知觉的感觉有听觉、触觉、视觉、机体觉等。

在判断时间间隔方面,各种感觉的精确性是不同的。

听觉的辨别时距最高可达0.01秒,触觉是0.025秒,视觉是0.05-0.1秒。

人们对不同时间间隔估计的精确性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长时距的估计往往不足,而对短时距的估计又往往过长。

实验表明,人对一秒钟左右的时距估计得最准。

当然,人与人之间个别差异是很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