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9《家》的序和跋 导学案
家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的序和跋学案
九语下编号 09 编写魏惠琴任琳审核郭立娟班级姓名评价《<家>的序和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巴金,了解《家》的故事梗概;结合“跋”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2、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
3、学习作者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文章充满激情,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学习本文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作者语录: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包括《家》《春》《秋》。
作品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及其罪恶;也描写了革命思潮激荡下的年青一代,歌颂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二、自主学习(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题目解说: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
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2、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家》的序和跋教案语文版
《家》的序和跋《家》从1931年发表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仅新中国成立前就先后印刷过30多版,发行数十万册。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一地就印刷了十余次。
它曾被改编拍摄成电影,还被改编为话剧、越剧、舞剧上演。
它以其反封建的深刻性而永葆青春。
它的艺术成就我们可从《家》的序和跋中窥见一斑。
了解《家》的故事梗概;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会它们的导读作用。
(重点)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结合“跋”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难点)认识封建社会对人压制、摧残的反动本质,学习作者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是否认真地读过它前面的序或后面的跋?序和跋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就会学习巴金老先生的《家》的序和跋。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
寒暑: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信仰: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说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吐露:说出(实情或真心话)。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
现代作家。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
1927〜1928年旅居巴黎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等。
本文选自《家》。
《家》的“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它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要重印《家》,找到巴金,此时巴金思想又有变化,作此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序”,也叫序言,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一部书的前边,可以由作者自己写,也可以由别人写,常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过程,介绍书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家》的序和跋精品教案 语文版
《<家>的序和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巴金,了解《家》的故事梗概;结合“跋”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2、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
3、学习作者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文章充满激情,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学习本文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作者语录: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包括《家》《春》《秋》。
作品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及其罪恶;也描写了革命思潮激荡下的年青一代,歌颂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题目解说: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
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2、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家》的序和跋精品教案 语文版
《<家>的序和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巴金,了解《家》的故事梗概;结合“跋”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2、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
3、学习作者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文章充满激情,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学习本文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作者语录: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包括《家》《春》《秋》。
作品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及其罪恶;也描写了革命思潮激荡下的年青一代,歌颂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题目解说: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
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2、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
《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家》的序和跋精品学案(含答案)
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扉.页(fēi)诅.咒(zǔ)累赘.(zhui)2.读准多音字(1)魔爪.zhǎo其他读音:zhuǎ组词:爪子(2)挣.扎zhēng其他读音:zhèng 组词:挣脱(3)累.赘léi 其他读音:lèi 组词:劳累其他读音:lěi组词:积累二、重要词语1.激流:湍急的水流。
2.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3.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4.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5.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三、知识储备1.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人》最为著名。
2.体会序和跋的风格变化。
序文不长,但充满激情,一个意思反复表述,就像一个急于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孩子,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
《跋》再一次表述了自己创作动机,比在《序》里表述得更明确、更犀利。
《跋》与《序》一样充满激情,但“冷静的思考”渐趋主流。
文中有热情奔放的陈述,也有切中要害的分析,文章风格稍有变化。
1.“为的是来征服它”作者引用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点拨:引用罗曼·罗兰的话,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第9课《家》的序和跋教案(语文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
第9课《家》的序和跋教案(语文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明白得〝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战胜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表达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一辈子态度。
2.明白得〝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3.了解〝序〞〝跋〞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要紧代表作长篇小讲«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讲,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讲集和«海行集记»、«忆»以及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二、、题目解讲【明确】〝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
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表达了作者平复的摸索和思想上的提高。
三、整体把握1.对文章结构的明白得【明确】文章结构图┏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做生活激流┏序┫生活象激流淌荡,要战胜┣中搏斗的勇士«家»的序和跋┫┗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平复的摸索┗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思想的提高┗漂亮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2.«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讲讲作者是如何样明白得和对待生活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教案(1)(新版)语文版
《家》的序和跋Ⅰ.课外古诗背诵【原文】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①。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造绿窗纱。
【注释】①阑干:纵横的样子,夜深之象。
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在北斗之南,有六星。
【赏析】这首诗抒写对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感受,清新而有情致。
在月色明亮的深夜,天上的北斗七星纵横,南斗六星闪烁。
今天晚上,偏偏感觉到春气渐暖,外边的虫声透过绿窗纱传进了屋中。
诗人对自然界物候变化的感受细致入微,构思新颖别致,描写清丽细腻。
Ⅱ.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扉(fēi):门扇:如:柴扉。
诅(zǔ):1.诅咒。
本文取此义。
2.盟誓;发誓。
删(shān):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赘(zhuì):1.多余的;无用的。
如:累赘。
2.男女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成员。
如:招赘。
二、词语识记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三、预习效果反馈1.《家》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2.《〈家〉的序和跋》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3.“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
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
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
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从这句话中,你悟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4.“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这句话告诉了你什么信息?Ⅲ.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
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但是我并不,并不。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中间。
最新【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第9课《家》的序和跋导学案
《家》的序和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
2、体会自写序、跋和为别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3、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学习重点体会自写序、跋和为别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三)学习难点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在中国文坛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曾写过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他就是著名作家李尧棠,笔名巴金。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为《家》写的序和跋。
四、教材精华序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
生活并不是悲剧。
它是一场“搏斗”。
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
(①对画线句应怎么理解?)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段析】引用罗曼·罗兰的名言,借此阐述自己的观点: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
【品味】作者读完《复活》后,产生了“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感想,与下文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形成对比。
引用罗曼·罗兰的话,表明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
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
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
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着排山之势,向着惟一的海流去。
《家》的序和跋教案3
《家》的序和跋巴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
过程与方法:体会自写序、跋和为别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跋》和《序》风格稍有变化。
学法指导: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有关序和跋的知识,并让学生讨论相关知识点,教师不作过多讲解。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了解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和他早年写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有关情况。
2、请读过《家》的同学,介绍故事梗概,教师适当补充。
3、了解关于“序”和“跋”的一般知识。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二、掌握字词三、赏析与感悟1、阅读第1~4自然段思考:⑴文章开头作者列出了哪两位著名作家?⑵这两位作家对作者的人生观有什么影响?⑶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⑷作者对生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明确:他认为“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虽然“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却仍然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路”,而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
巴金当时的这种思想认识是先进的,看到了生活的本质。
他对生活的看法是积极的。
2、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对生活持什么态度?明确: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
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
”可见,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3、阅读第6~7自然段思考:⑴作者用什么去和黑暗的生活搏斗呢?⑵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他对前途的朦胧感?明确:“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他走上了一条当年许多进步青年所走的道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9.《家》的序和跋
第三单元含英咀华9.《家》的序和跋1.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
2.体会自写序、跋和为别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3.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跋”和“序”的不同特点。
1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今天我们来学习在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的第一部作品《家》的序和跋。
二、题目解说“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三、深入探究1.“序”(1)中心句:在这里我所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
《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
作者用文学展示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
(2)重点句:为的是来征服它。
引用罗曼·罗兰的话,表明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3)总结句: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
作者的这种迷茫在文中也一再表露,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4)过渡句: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态度。
2.“跋”(1)中心句: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缺点。
作者22年后,再为作品写“跋”,经过“冷静思考”,认识到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这是作者思想提高的表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导学案(1)(新版)语文版
《家》的序和跋【学习目标】1、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
2、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过去那个充满苦难、激情与理想追求的时代,感受现代文学经典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内涵。
【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探究法【知识链接】巴金简介: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逝世于2005年10月17日,享年101岁。
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第四声,取“蔽芾甘棠”)甘,笔名巴金。
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于二零零三年(九十九岁高龄)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为“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笔名来源: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
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李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
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
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
”巴金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
”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和《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神》《鬼》《人》,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五集)。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教案(2)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家》的序和跋教案(2)语文版教学目标:1、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
2、体会自写序、跋和为别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3、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跋》和《序》风格稍有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了解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和他早年写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有关情况。
2、了解关于“序”和“跋”的一般知识。
二、阅读思考完成1、课文中列出几个文学家,作者列出这些文学家的用意是什么?(他们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托尔斯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罗曼罗兰-----为的是征服它;鲁迅----是一条道路)2、作者变为:“生活并不是悲剧。
它是一场‘搏斗’。
其理由是什么”?(尽管“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却仍然看见征服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自已的道路;“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
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
)3、从此,你可以看出早年的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4、既然巴金是一个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那么我们可以从他的这篇序文中看到他用什么去同黑暗搏斗的吗?(他走上了一条当年许多进步青年们走的道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这就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动机。
)5、你从作者早年的这篇序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巴金?你对这个时期的巴金又是如何评价的?(巴金是一个激流中的战士。
但由于当时思想的局限,作者有文中也表现了对前途的朦胧和迷惘。
)三、总结概括1、序文不长,但充满激情,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
2、在巴金的心中,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充满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激流,有泥沙,也有沉滓-----我们“要有这生活”就“为的是来征服它”。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第3单元《家》的序和跋
《家》的序和跋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的导读作用。
2、体会自写序、跋和为别人写序、跋的不同特点。
3、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预习导学1、生字识记扉( ) 诅( ) 删( ) 赘( )2、词语识记激流:魔爪:诅咒:序跋:序文:跋:3、预习思考:1.《家》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2.《〈家〉的序和跋》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3.“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
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
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
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从这句话中,你悟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4.“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这句话告诉了你什么信息?二、合作探究1、背记知识随堂笔记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
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
我的周围是无边的,但是我并不,并不。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中间。
2.文学常识:(1)《家》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原名,祖籍,1 904年生于。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爱情三部曲是、、。
3、段落层次《跋》1.第1段:2.第2段:3.第3段:4.第4、5段:。
(三)写作特点表达方式:本文没有曲折的故事,大篇幅的叙述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词语运用:朴实的语言,不加雕琢,顺手拈来,流畅自然,饱含真情。
中心表达:《序》反映,《跋》表达了。
写作借鉴: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一)重难点句子1.“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
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分析:2.“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家》的序与跋1981年,有一位记者走近了一位老人的住宅,看见到处都摊着书,老人正忙着整理。
记者问他在做什么,这位老人抚摩着书答:“我在做身后事……就是把这些书整理出来,捐出去,死后就没法做了。
”问他为什么不让别人代劳,他说,要分类,别人不晓得有哪些书。
1982年,搬书的人来了,这位老人静静坐在楼梯边一张老式木椅上,默默送别这些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朋友”。
这位视书如命的老人就是《家》的作者巴金先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巴金先生去了解他创作《家》的始末。
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1.理解“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2.理解“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3.了解“序”“跋”的文体特点。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解放前后涌现了许多文学大师,例如:“鲁郭茅、巴老曹”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其中“巴”指巴金,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一生创作与翻译了大量作品,《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家>的序和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扉.页(fēi) 诅.咒(zǔ) 删.除(shān) 累赘.(zhuì)摇曳.(yè)朦胧..(ménglóng)跋.(bá)妥.当(tuǒ)爱憎.(zēng)幼稚.(zhì)掩饰.(shì)2.听老师范读,注意标注生字词。
3.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解析词语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2)多音字(zhuǎ)爪子(yāo)要求爪要(zhǎo)爪牙(yào)重要(3)形似字扉(fēi)扉页稚(zhì)幼稚维(wéi)维护雇(gù)雇佣锥(zhuī)脊椎5.作者链接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短简》等散文集。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6.解题链接题目解说:【明确】“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家》的“跋”是1953年3月4日写的,是写在解放以后,《家》的“序”是1931年4月写的,其间有20多年的跨度。
作者从20多岁到年近半百,其间的风风雨雨使他的思想更为成熟。
7.文体链接序跋是指的书的前言后语。
一般是说明书籍内容和作者情况、对内容的评论以及有关问题研究的文字,对后人了解原书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序一般在书前(上古时多在书末)。
跋,又叫跋尾,始于唐代。
到了宋代时就称为“题跋”,书前为题,书后为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懂文意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家》的序和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点拨】“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文本探究1.课文中开篇列出了哪几位文学家的名字,作者列出这些文学家的用意是什么?【交流点拨】托尔斯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罗曼·罗兰:“为的是来征服它。
”;鲁迅:“是一条道路。
”因为他们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引用他们的话为了引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2.作者在几年前读托尔斯泰的《复活》后曾认为:“生活并不是悲剧。
但为什么又说它是一场‘搏斗’”?【交流点拨】那是作者读《复活》后的感悟,但是,后来的人生经历让作者明白了,尽管“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却仍然看见征服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自已的道路;“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
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
3.读了《<家>的序和跋》后你认为早年的巴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如何评价这个时期的巴金?【交流点拨】他是一个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巴金是一个激流中的战士。
但由于当时思想的局限,作者在文中也表现了对前途的朦胧和迷惘。
(四)深层感悟1.阅读《家》的序后,你认为中心句是哪句?为什么?【交流点拨】中心句:“在这里我所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
《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
作者用文学展示生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
”因为《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
作者用文学展示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
2.《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交流点拨】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
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四、板书设计《家》的序和跋巴金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做生活激流序生活像激流动荡,要征服中搏斗的勇士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敢爱敢恨、充满激情五、拓展延伸巴金笔名的由来作家巴金,已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
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
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
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
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
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常常这样想: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家是给你力量的导演,家是给你机会的主持人,家是给你掌声的观众;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学习的乐园,那么家是妈妈的唠叨,家是爸爸的教诲,家是能遮风挡雨的大树。
但是巴金笔下的《家》带给人的却是另一番感受,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巴金的《<家>的序和跋》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听写生字词扉.页(fēi) 诅.咒(zǔ) 删.除(shān) 累赘.(zhuì)摇曳.(yè)朦胧..(ménglóng)跋.(bá)妥.当(tuǒ)爱憎.(zēng)幼稚.(zhì)掩饰.(shì)扉页搏斗激流乱山碎石阻止信仰魔爪挣扎横遭摧残诅咒吐露控诉恶毒爱憎幼稚累赘掩饰2.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纠正错音。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复习序的内容(二)文本探究1.给《<家>的序和跋》中的《跋》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我写《家》的原因;第二部分:(第2段)交代了因为自己年轻而没有明确地给读者指出一条路;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了放弃重写《家》的原因;第四部分:(第4、5段)表达对青春的赞美。
(三)深层感悟1.仔细默读课文,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序”和“跋”有哪些不同?【交流点拨】这篇文章的序文部分充满激情,一个意思反复表述,就像一个急于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孩子,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其感染。
《跋》再一次表述了自己创作动机,比在《序》里表述得更明确、更犀利。
《跋》与《序》一样充满激情,但“冷静的思考”渐趋主流。
文中有热情奔放的陈述,也有切中要害的分析,文章风格稍有变化。
3.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从文中找出最能够诠释这句话的语句,并结合“《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了”这句话,说说作者创作《家》的意图是什么?【交流点拨】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
《家》的创作意图: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
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经历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3.“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
”你认为作者该不该重写《家》?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可以重写:因为随着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新的作品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主题,回忆年轻时的生活会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怀恋的韵味。
总之,如果重写,或许会有一篇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的《家》来。
不能重写:巴金先生是明智的,尽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轻幼稚,主题十分鲜明,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只有那个时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备的,若再重写往往会写出一部得不偿失的作品,“《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
”还是“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好。
5.赏析句子“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交流点拨】作者在这里把生活比作激流,生活就像激流那样勇往直前、充满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
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滓。
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的是来征服它。
”6.“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源泉。
”为什么作者始终记住这句话?【交流点拨】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充满激情和活力,而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击的激情、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创作的源泉。
四、板书设计《家》的序与跋巴金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冷静的思考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思想的提高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生活的启迪六、拓展延伸不渝爱情之巴金:萧珊之后不曾动情人死犹如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