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节民俗概述

合集下载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

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篇一: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第一章民俗概述 1、民俗的定义:使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一)经济的原因(二)【篇二:自考中外民俗知识点】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的分类,按内容来分,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经济民俗,是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所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民俗的基本特征: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它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就是民俗的地方性。

“上刀山,下火海”“上刀梯”以及面具舞的表演,都表现了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

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的社会功能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

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民俗的审美功能,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民俗学概论复习

民俗学概论复习

民俗学概论复习篇一: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民俗(Folklore)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民俗的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民俗文化也有其整体性与系统性.在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类民俗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有机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第二节民俗的基本特征一. 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性,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二. 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民俗的纵向延续性.三. 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即民俗的横向传播过程.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四. 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其稳定中包含着可变因素,就是变异性,变异性是指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变异实际上是民俗文化机能的自身调适,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五. 民俗的类型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所谓民俗类型,是指某些民俗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异.六. 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1)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2)民俗文化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3)民俗文化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第三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一.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二.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三.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四.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地域性人们大众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二)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三)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它具有直接的功能作用.(四)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长期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具有科学意义.工匠民俗一. 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师徒关系的亲缘化,是系谱性的典型表现;(二)技术传授的封锁性,受师承关系的制约,加上工匠间的激烈竞争,他们在技术传授上都相当保密;(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各类工匠的生产活动大多具有神秘的性质,其目的一是为求得自身的安全;二是为了技术的保密;三是为了求得劳作的顺利和成功.第四节商业与交通民俗一.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一)集市(二)行商(三)坐商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第一节饮食民俗主要有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和特殊食俗等.一日常食俗主食北方汉族藏族糌粑酥油茶南方以米饭为主食副食副食主要有蔬菜.肉类.奶类和饮料等,制作方法因地而异.二节日食俗春节团圆饭.有寓意的菜:芹菜.葱.青菜.白菜,〝长命菜〞.〝如意菜〞.元宵节汤圆清明节青团端午节粽子中秋月饼三祭祀食俗祭祀食俗来源于人们的灵魂不灭观念.供奉神灵.祖先,并将祭品当作神人相通的中介,得到神灵的护佑.四待客食俗蒙古族(全羊席)五特殊食俗在平均分配食物的时候,妇女起着主要作用.鄂伦春人喝热熊油傣族食昆虫第二节服饰民俗一.服饰变化的阶段1.最初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段阶段的服饰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间的差异也很小;2.第二阶段,服饰功能除遮身蔽体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3.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这是社会分工复杂化,等级身分严格化之后的产物;4.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之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二.我国各民族服饰体现的社会观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服饰十分敏感的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与禁忌文化物质生活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的民俗.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天然空间篇二: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广义的概念认为,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城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的;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活.狭义民俗学对民俗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一是认为民俗是文化遗留物,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二是认为民俗是精神文化;三是民俗为民间文学;四是认为民俗为传统文化.>可讲民俗的定义分为7类:第一类,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此观点将民俗一词的含义界定为:〝古时候大众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它在文明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在〞;〝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第二类,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包括原始民族的传统创造,或指说不出确实可信的发明人或制作人而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 第三类,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民俗比其他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更能表现传统文化特色,其外延〝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谚语〞,还包括这个民族的文学. 第四类,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民间宗教是民俗的主要内容. 第五类,民俗是指民间故事,是一种范围不能够予以明确界定.与神话和传说没有明显分别的故事.第六类,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包括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谚语及其他文学形式的东西.第七类,民俗是〝民俗文化〞,是文明社会中受教育较少的平民所具有的文化表现,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分歧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二是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三是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共识性的东西.第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民俗的载体.第二,民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第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综上所述,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民俗的分类四分法和三分法,前者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游艺民俗(或语言民俗),后者将民俗分为心理的民俗.行为的民俗和语言的民俗三大类.二.民俗的基本特征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民俗是集体创造的.其次,民俗的流传.完善和创新是依靠集体的行为来完成的.民俗的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2.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民俗的播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是说一定地域.一定民族的民俗会随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相互往来而向外扩散传播有两种方式:其一,民族迁徙.其二,由于采借方式而造成某一民俗向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扩散.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4.民俗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民族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不同,使各类民俗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彩.5.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三.民俗的社会功能1.民俗的教化功能模式文化的塑造是人类行为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2.民俗的规范功能社会规范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法律;第二层次是纪律;第三层次是道德;第四层次是民俗.但其中产生最早.约束最广的就是民俗文化中深层的规范3.民俗的娱乐功能4.民俗的审美功能6.社会调节和控制功能.5.民俗的维系功能四.民俗的形成1.经济的原因经济基础对民俗的产生,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2.政治的原因3.宗教的原因4.地域的原因五.民俗与旅游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1)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一.服饰民俗概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服饰的保护作用才是第一的.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这时期服饰的特点是:服饰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还未形成,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小,差异性主要因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第二阶段,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并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服饰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即质.形.饰.色.画(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2)求吉心理(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五.有关西装和中山装的知识(1)西装的由来西装最初来源于欧洲.西服的始祖:_90年,究斯特科尔领带的始祖:__年,克拉巴特 . 长裤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_29年,庞塔龙 .诞生于休息室的现代西服:_53年,拉翁基·茄克.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鞋的由来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靸或履.大约在5_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_0多年前的>已有履字.第三讲饮食民俗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一是经济原因.二是自然条件的原因.三是民族原因.四是宗教信仰的原因. 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经历了生食.熟食和烹饪三个阶段.2 .饮食结构和类型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制方式.不同地方的饮食结构取决于当地的生产方式.饮食结构和类型的形成,受到客观生活水平的制约.二.中国汉族饮食民俗1 .八大菜系八大菜系是指鲁菜.川菜.浙菜.苏菜.徽菜.粤菜.湘菜.闽菜的总称.2 茶俗(1)中国茶文化概述茶,之所以成为文化,时因为:首先在于中国茶本身是一种素雅之物,圣洁之物.其次,茶之所以成为文化,又在于饮茶是一种韵事,一种雅行.饮酒的礼俗.一是未饮先酹酒.二是饮中应干杯.三是酒令以助兴. 酒德.一是量力而饮.二是节制有度.三是饮酒不能强劝.中国名酒1. 白酒香型白酒.酱香型,.其特点: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又称茅香型.2. 窖香型,又名浓香型.其特点:窖香浓郁,绵柔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3. 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清香纯正,口味协调,微甜绵长,余味爽净.4.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其特点:蜜香清雅纯和,入口柔绵,落日爽冽,回味怡畅.国家名酒白酒共_种,即:茅台酒.沪州老窖特曲.汾酒.西凤酒.五粮液.古井贡酒.董酒.全兴大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2.黄酒国家名酒的黄酒有绍兴加饭酒和龙岩沉缸酒3.葡萄酒葡萄酒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按加工方法,分为酿造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蒸馏葡萄酒;按糖分含量,分为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和甜葡萄酒;按色泽,分为红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被评为国家名酒的葡萄酒有:烟台红葡萄酒.味美思.金奖白兰地,北京中国红葡萄酒.北京特制白兰地,长城干白葡萄酒,河南民权白葡萄酒,天津半干白葡萄酒.4,啤酒啤酒有如下三种分类方法:根据是否杀菌,可分为鲜啤酒(生啤酒)和熟啤酒;根据麦汁浓度.酒精含量不同,可分为低浓度啤酒(.7-8d度,2%)中浓度啤酒(_-_度,3.1%-3.8%)和高浓度啤酒(_-_度,4.9%-5.6%)三种;根据颜色深浅,可分为黄啤酒(淡色啤酒或浅色啤酒)和黑啤酒(浓色啤酒或绿色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的啤酒有:青岛啤酒.北京特制啤酒和_度特制上海啤酒.5.配制酒用白酒.葡萄酒或黄酒为酒基,再配合中药材.芳香原料和糖料等制成.第四讲居住民俗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将居住民俗分为三个时期.(l)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生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成的穴居和巢居.(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过渡特征:一是住所仍稳定.二是出现了火塘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l)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4)宗教性人生礼仪民俗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二.中国人生礼仪民俗1.汉族人生礼仪民俗(l)诞生礼仪①求子仪式.——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②孕期习俗.——孕期馈送. ——接生方式③庆贺生子.〝洗三〞〝满月〞〝抓周〞.篇三:民俗学概论复习资料民俗学概论复习资料汤姆斯的民俗定义: 民俗(folklore):民众的知识,包括旧时的行为举止.风俗.仪式庆典.迷信.叙事歌.谚语等.高丙中的民俗定义:群体的生活文化,包含着人们相处.互动以及理解的最基本的文化指令,包括着人生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个体因民俗而有社会生活,社会因民俗而被认知.认同为一个共同体.爱德文·西德尼·哈特兰德(Edwin Sidney Hartland):〝民俗学是关于传统的科学,传统指未受欧洲学校教育的那些人的知识整体.〞多尔逊(Richard M. Dorson )的〝民〞指的是?趋向传统的匿名群众,即乡下人和迁移到城里的乡下人及后代.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的〝民〞指的是?〝folk可以用来指任何人类群体,只要这个群体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共同点可以是职业.语言.宗教等.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的〝俗〞指的是? 〝俗〞的含义,从之前的传统文化飞跃到文化传统,从而彻底摆脱了遗留物说. 高丙中的民俗分类(三大类八小类)P9-_:1.物质生活.(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的物质方面的初级生产资料)(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交易与服务方面)(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2.社会生活民俗(4)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5)岁时节日日民俗(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6)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3.精神生活民俗(7)游艺民俗(游戏.经济.社火等娱乐方面)(8)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民俗从文化负担转变为文化资源的重大标志是:中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积极参与.周代的饮食之礼有哪些?:客食之礼.待客之礼.侍食之礼.丧食之礼.进食之礼.侑食之礼.宴饮之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国人的饮食民俗〝节俭〞的一级表现在日常饮食之中,而〝奢侈〞或〝讲究〞的一级表现在酒宴习俗和饮茶习俗中.P99在传统社会,中国各地的日常饮食概括起来就是〝粗茶淡饭〞,体现着老百姓〝省吃俭用〞过日子的总原则.P99总的来说,北方以种植麦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在日常生活中也形成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的饮食格局.P1_决定席位尊卑的原则是什么?以左为主,以右为次;以背靠神龛为主,以面对神龛为次.P1_中国最高级的宴席当推满汉全席,它是〝满席〞菜肴和〝汉系〞菜肴的合璧,其馔肴品数达P1_根据阴阳思想,飞鸟为阳,鱼蛙为阴;食肉动物为阳,食草动物为阴.关于服饰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遮羞说,御寒说,审美说.冕服中的十二章纹有哪些?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丧服中的五服指的是什么?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中山装.旗袍.新唐装. 中山装和旗袍,是民族危亡和中华文化危机四伏的背景下产生;而新唐装,则小康富足和民族文化自信增强的环境中诞生.如果说中山装和旗袍多少具有脱离中式服装传统的倾向,那么,新唐装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回归中式服装传统的倾向.中国的民居类型大体有如下几类:帐篷型.干栏型.上栋下宇型.窑洞型.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上梁是整个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习俗,其仪式有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做梁.亲友贺喜.祭梁.上梁.踩梁.抛梁.范热内普所讲的〝过度礼仪〞,包括分割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这三个亚类别. 中国古代的成年仪式,男有冠礼.女有笄礼.P258>中的四礼包括:议昏.纳采.纳币.亲迎.侗族婚礼中抢婚.不落夫家等习俗,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时期的遗俗.民间丧葬礼俗包含着旧时人们一系列根本的思想观念,其主要有灵魂观念.鬼怪观念.儒家孝道.佛教观念.道教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_年5月_日,作名录.截止到_年6月,国务院分三批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包括扩展项目名录,共计__项.在传统社会,我国的岁时节日基本上是根据太阳历和太阴太阳历来安排的.如清明.冬至等,属于太阳历;春节.端午.中秋等,属于太阴太阳历.二十四节气(黄道):立春(3_°),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国的节日因为定型于农业文明主导的时期,内在地具有一个春祈秋报的主。

《中国民俗学》课程

《中国民俗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中国民俗学》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方向课,主要是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生产民俗、服饰民俗、饮食习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人生仪礼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民间游艺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门别类的简扼介绍,为广大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

了解、熟悉中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开展旅游活动都极其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既能对中国各民族的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民俗现象进行分析理解。

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中国民俗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它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相互衔接配合。

四、使用教材:苑利、顾军编著的《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

五、课时安排:本课程计划安排40个学时,实际讲授39学时,作业交流1学时。

六、学习方法指导1、正确处理教材和参考书籍的关系。

《中国民俗学》的配套读物较多。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按照认识规律所作的全面规范。

参考书籍是补充、完善知识结构的辅助资料,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深化理解、加深印象。

在阅读教材时,应先翻阅教材中有关这一章的思考题,这是各章的基本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材料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上编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1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问:是指民众中间。

它对应官方而言。

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l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 1)文化遗留物说。

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

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

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

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 1)物质民俗①含义: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②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①含义: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②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等等。

(3)精神民俗①含义: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②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4)语言民俗①含义: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②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a.民俗语言广义: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16章【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16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练习第1章概述一、填空题1.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有________、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和传统文化说。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文化遗留物说【解析】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和传统文化说四种。

对“民俗”概念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资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民俗”(folklore)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英国学者________1846年创用的。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汤姆斯【解析】“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后来,该词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接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

二、名词解释1.民俗(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又称民间风俗。

在我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2.物质民俗答: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41:徐州民俗风情概述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41:徐州民俗风情概述

徐州民俗风情概述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传统民俗渊远流长。

唐尧时期,黄帝八世孙彭祖受封于大彭国(即今徐州市),彭祖擅烹饪,因精于炼气养生而成为中国长寿者的象征。

故徐州食俗至今仍或多或少存有彭祖养生保健习俗的遗风。

每逢喜庆之日,‚姬子彭年,苏才郭福‛,现仍是徐州人崇尚的楹联。

从历史上看,徐州一带民间风俗曾大体经历过一个由柔变刚、刚柔相济的历程。

秦代以前,‚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

徐,舒也。

‛(《尔雅》)。

‚徐方,邹鲁旧国,尤有儒风‛(《通典》)。

秦汉以后,‚风俗劲悍,有霸王之遗风‛(《图经》),‚西楚剽轻,易发怒‛(《史记〃货殖传》)。

‚沛楚之民,急疾颛己‛(《汉书〃地理志》)。

‚考其旧俗,人颇鸷悍轻剽,其士子则侠任节气,好尚宾游。

盖楚之风焉。

‛(《隋书〃地理志》)。

宋代徐州知州苏轼在其《上神宗皇帝书》载:‚其民皆长大,胆力绝人‛,‚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人以此自负,凶桀之气,积以成俗。

‛明代中叶以后,徐州人的生产生活习俗渐有变化。

‚郡为舟车会通,颇称津要。

往往趋商贩而薄耕桑。

‛(明正统三年《彭城志》)。

直至清末民初依然。

民国15年《铜山县志》载:‚其民谨愿,鲜机诈,务农尚俭,无豪商大贾。

居处服用率朴素,妇人无文绣金翠之饰,近乃稍趋华靡,士大夫质直,重然诺,耻标榜奔竟。

文多贞节,士族家未嫁者足不出户。

婚姻以门户相结,不贵仪物。

丧大小殓殡相葬,一依通礼。

‛从地理位臵和现境域走向来看,徐州民间风俗习惯,既有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大同之处,又有境内从西到东的小异之别。

俗话说‚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祭灶‛俗称‚官三民四‛,徐州城中不论官民,均在二十三日,徐州城东,直到新沂,祭灶均在二十四日。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

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

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介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鉴赏经典古典诗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例诗,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中国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欣赏著名书画作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示范,讲解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书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第四章:中国传统戏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欣赏著名戏曲选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的定义与分类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生活。

二、民俗学定义的分歧西方的《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大致可分为七类:1.民俗是旧时的残余遗风,完整的阐述是民俗学标准辞典的两则定义:“古时候大众信仰、风俗、及传统的整个本体(Entirebody),它在文明社会内受教育较少的分子中一直残留到现在。

”“民俗是不愿死的一种活化石。

”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包括原始民族及文明民族的传统创造,或专指说不出确实可信的发明人或造作人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那些东西。

3.民俗指含意广泛的传统现象。

它们比其它的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更可表现出传统的任务,内容“包括舞蹈、歌谣、故事、传说和传统、信仰和迷信,以及任何地方的民族的谚语”。

还包括一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信仰、以及文学。

4.民俗是退化的宗教。

认为民俗是还模模糊糊地残存在文盲和乡下人生活中的古代宗教仪式。

一种民间宗教的残余物。

5.民俗仅指民间故事。

一种范围界说不明确,而且和神话分别不明显的故事。

同时,这些故事的内容和用意在原先传诵人心目中也不够严格和清晰.6.民俗是一种主要由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

即口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及其它文学方式的东西。

7.民俗是俗民文化。

换言之,民俗是文明文化中庶民的文化表现,或者说是民间传承的生活文化现象。

三、民俗学定义分歧的原因一、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与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二、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

三、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内涵与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四、分歧中所达成的共识一、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者和创造者,又是民俗的载体;二、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三、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第一节 俄罗斯民俗文化

第一节 俄罗斯民俗文化
44
1. 颜色
黑色象征着肃穆和不祥,因此俄罗斯人 讨厌黑猫,他们认为,如黑猫从你的眼 前经过,你就会遇到不吉利的事情。他 们在路上遇到黑猫时,会停下脚步让别 人先过去或绕道而行。雷雨交加时,有 的人家还把黑猫扔到室外,因为按俄罗 斯的迷信说法,妖魔鬼怪为逃避雷击, 会附在黑猫身上。
45
2. 动物
52
4. 吉凶观念
乔迁时先放一只猫进屋,日后生活必定顺意; 在俄式澡堂洗澡时,用白桦枝条抽打上身,身 体会健康;姑娘试穿新衣时被针刺,预示她穿 这件衣服时定会有人,特别是小伙子的喜欢; 蜘蛛落到人手上,预示此人将收到信或好消息; 杯中茶叶垂直浮在水中,预示喝茶的人将会获 得好消息。
53
4. 吉凶观念
8
9
1.传统婚俗
送嫁妆
10
11
1.传统婚俗
结婚
12
1.传统婚俗
迎亲队伍要经 过一番周折 (用钱买路、 寻新娘等)和 逗趣哄闹之后 方能进入新娘 房内。
13
1.传统婚俗
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后把一条 手帕塞到新郎手里,把他领到新娘跟前, 让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后,新郎 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 后,新娘与伴娘及女方媒人随迎亲队伍 去教堂。动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属照例要 痛哭一场,这时为整个婚礼的转折点。 按照风俗,新娘离家后不应再哭泣。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 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 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 这时已经从奥尔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浓酽的茶叶在不停地流淌
41
3.俄罗斯人的茶具
在现代俄罗斯的城市家庭中, 茶壶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 时候只起装饰品、工艺品的 作用。但每逢隆重的节日, 现代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 摆上餐桌,家人、亲朋好友 则围坐在茶炊旁饮茶,只有 这样,节日的气氛、人间的 亲情才得以尽情喧染。

1·岁时节日

1·岁时节日

第1章岁时节日民俗第1节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岁时节日是指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的节日。

岁时节日由来已久,其起源则是源于古代天文历法的知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生产要求掌握准确的农事季节。

在古代中国,天文历法很发达。

许多古代典籍中都包含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

如:《诗经》、《尚书》、《淮南子》、《岁时广记》等。

古代农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十二个月中共有二十四个节气。

即:立春、雨水、……。

“节”正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渐变分成象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

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形成的重要节日有八个,可简称为四立、二分、二至,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节。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客观上反映了四季中天象、物候的变化,成了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安排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当然,节气并不等于节日,但节气与节日的关系很密切。

有些节日就是由节气转化而来的。

如清明。

与二十四节同时并行的节日,在我国主要表现在各季各月的朔望之间。

朔为每月之首(初一),又叫“上日”或“元日”。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旧历新年之始。

(辛亥革命后,旧历新年改称春节,公历新年称为元旦),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

望日为每月十五,月圆之日,古代有“三元”之说。

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这三元,传说是天官、地官和水官的生日。

人们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此这三元都发展成为节日。

上元节是一年的第一个望日,大加庆贺祭祀,发展为“元宵节”。

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后来形成的。

还有一些节日并不与初一或十五关联,而是以各种“日”为标志。

如“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人们到水边聚会游玩,《诗经·溱洧》即此风俗的写照。

后来固定为三月三,春游,踏青,放风筝。

又如端午节,五月初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岁时节日的由来与发展的情况十分复杂。

既与四时节气有关,又与人类的原始信仰密切相连。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民俗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2、“民”、“俗”
(民:非官方;俗:与雅相对)
3、民俗内涵的变迁
4、民俗与民间文化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文 化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 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
5、系统的文化整体
6、民俗与官俗?
五、民俗的形成
经济的原因 政治的原因 地缘的原因 宗教的原因 语言的原因 心理的原因
六、民俗的功能
1、教化功能 2、规范功能 3、维系功能 4、调节功能(娱乐、宣泄、补偿) 5、历史功能
第二节 民俗学
一、民俗学的概念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 事象的独立学科。
二、民俗学的学科定 交叉学科性质
三、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
俗学方法论;资料学
狭义:文化遗留物说(英国)、“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间文学说”(美国、苏联)、“传统 文化说”(西方)。
广义: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 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 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 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 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四、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民俗学与人类学 2、民俗学与社会学 3、民俗学与民族学 4、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 5、民俗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语 言学、宗教学等)
五、学习民俗学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和发展
一、史前民俗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之前的民俗)
二、古代民俗
(夏朝至清代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民 俗
一、“民俗”一词的出现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如书法、绘画、剪纸、音乐、舞蹈等。

4.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典故,如《四大名著》、《诗经》、《楚辞》等。

5. 第五章:中国传统哲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和代表人物,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中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合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书法、绘画等。

5.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民俗学

民俗学

民俗学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民俗是一种生活相“有四相即是众生,无四相即为佛也。

”生活相也就是生活的样子,一种生活的方式,不是我们所想像的古老的,古老的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它是活的,活态的生活相。

它在生活层面表现为生活的习惯和生活的技艺。

一、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文化的层面看,民俗是什么?民俗是一种文化的模式。

所谓模式,是一种样式,它概括了某种日常生活的规范或范式。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模式,作为一个国家种族的管理手段在历史上是很多的许多民俗在文化层面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模式。

这些民俗的样式,一般没有文字规定,往往象风一样流动。

鱿鱼炒鸡片---游龙戏凤鸡蛇同烧---龙凤呈祥虾仁炒鸡蛋---花好月圆黄瓜炒鸡肝鸭肉---苦凤怜鸾菠菜炒番茄---翠柳啼红鸡汤炖雀肉---鸠集凤池黄花菜焖全菇---美女簪花公鸡与母鸡同盘---鸾凤和鸣鹅掌炖白蘑菇---雪泥鸿爪二、民俗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哲学的层面,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

民俗追根溯源是什么?就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

这个原点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只是往往没有意识到,没有解密。

民俗归根到底是什么?民俗归根到底是“人俗”,是社会民众中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

如果说我们一个人有生物的生命,那么我们也有文化的生命。

人是生物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双重复合体。

如果生命的基因是DNA,那么文化的基因就是——从哲学理念上的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包括:㈠口头传统和表述㈡表演艺术;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昆曲(2001)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史诗古琴(2003)妈祖信仰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蒙古族呼麦蒙古族长调民歌福建南音篆刻(2009)热贡艺术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书法藏戏剪纸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法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西安鼓乐端午节越剧朝鲜族农乐舞中医针灸(2010)格萨尔史诗京剧侗族大歌皮影戏(2011)花儿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年(2009)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维吾尔族麦西来普(2010)帆船水密舱壁制作木版活字印刷术赫哲族伊玛堪(201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的定义广义的概念民俗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以城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的;就民族而言,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的民间生活。

第一讲 民俗概述

第一讲 民俗概述
7
中外民俗的不同特点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
中国
鲜明的地域性 源远流长的延续性 宗教性:宗教色彩浓厚,有很强的仪 式性。
外国
娱乐性:政教分离,宗教主宰人们的世俗 生活,少伦理道德的负载,娱乐色彩强 烈。 8
丰富多样的民族性: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 俗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具体说来: • 汉族民俗带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的特征,节气、节俗大 都与农业生产、天象、物象的变化有对应关系; • 凸显教化功能、注重功利的实用性也是汉民族民俗的 一大特点,每一种民俗活动都是为争取生存、谋求发 达兴旺和祈盼吉祥如意而进行的努力。如衣冠之治的 传统、民间信仰实用至上、节日背负浓重的伦理内涵, 少世俗的欢乐等。 少数民族的民俗具有娱乐性、原始性和神秘性等特 点,是真正的大地之子。
四、民俗研究或民俗资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文献学方法
田野作业,就是实地调查,分参与 式和调查式两种。整个田野作业的过 程,一般包括选择调查题目 — 制定调 查 计 划 — 收 集 资 料 —— 确 定 调 查 对 象—整理资料——解释资料等阶段。
25
五、“中外民俗文化”一课的意义
民族自豪感 文化修养 审美趣味 其他实用价值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
语言民俗
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 系统。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5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民俗的本质特征):指民俗集体创 造、集体传承 。 传承性与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 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不 少于三代);扩布性指民俗在空间伸展上的 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高位向低位扩布)。
• 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 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在法律、纪律、道德和 民俗四大社会规范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 最广的深层行为规范。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①.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②.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俗学会)③.民间文学说。

(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④.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民俗学题纲答案

民俗学题纲答案

第一讲民俗概论1什么是民俗?如何理解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即民间风俗,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一)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俗是什么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什么是"相",这是佛家的用语。

佛家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比如说什么是火,佛家认为火是一种焰相;水是一种流相。

至于什么是民俗?借用佛家的用语,民俗就是一种生活相,一种传承性的生活的样子。

当初没有文字或人规定人们这么做,但人们却会不自觉地采取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

大家熟悉的传统民俗譬如春节,它就是中华民族的生活相。

春节怎么过?按传统习俗,在过年前半个月(腊八)就开始忙碌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能歇下来,前后差不多一个月整天都有事情干,要干的事情有几十项,如祭灶、除尘、置年货、吃年饭、守岁、祭祖先、法压岁钱、拜年等等,而且没做一样事,都有规矩禁忌,比如年饭要有肉有鱼(暗示年年有鱼),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把垃圾丢掉(暗示不能把钱丢到外面去),等等,没有任何文字规定我们一定要怎么做,而这就是一种程式化的风行的规范,是一种生活相。

(二)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文化层面来讲,民俗是一种文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是无形的,口头的和非物质的,但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对于这种无形的、口头的非物质的民俗文化现象要给予更多的重视。

2民俗有什么特点?(一)民众性(二)差异性(三)共通性(四)传承性(五)变异性(六)丰富性3决定民俗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社会因素1、社会生活决定了民俗的产生2、社会生活的需要决定着民俗的发展与演变(二)历史因素(三)地理因素(四)文化因素民俗与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科书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科书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科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民俗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

正因为如此,学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科书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第一章:民俗文化的概述1.1 什么是民俗文化1.2 民俗文化的分类1.3 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第二章:风俗习惯与节日2.1 婚俗文化2.1.1 婚姻制度与仪式2.1.2 婚姻习俗的演变2.2 葬礼习俗2.2.1 中国传统葬礼的起源2.2.2 葬礼仪式与习俗2.3 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2.3.1 春节2.3.2 清明节2.3.3 端午节2.3.4 中秋节2.3.5 元宵节2.3.6 其他民俗活动第三章:宗教信仰与民俗3.1 佛教与民俗文化3.1.1 佛教与寺庙建筑3.1.2 佛教与传统节日3.2 道教与民俗文化3.2.1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3.2.2 道教与养生文化3.3 儒学与民俗文化3.3.1 儒家思想与传统道德观念3.3.2 社会礼仪与传统节日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4.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4.1.1 传统音乐与戏曲4.1.2 传统民间工艺与技艺4.2 保护与传承4.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4.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第五章:传统服饰与美食5.1 传统服饰的演变5.1.1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5.1.2 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2 传统美食与烹饪技艺5.2.1 北方传统美食5.2.2 南方传统美食5.2.3 中国茶文化第六章:中国传统民间艺术6.1 中国传统绘画6.1.1 国画6.1.2 水墨画6.2 中国传统音乐6.2.1 传统乐器6.2.2 中国民歌6.3 中国传统剪纸第七章: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7.1 公众民俗意识的培养7.1.1 学校与社区的民俗教育7.1.2 传统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7.2 传统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7.2.1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7.2.2 社会多元化与民俗文化结语通过本教科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培养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3 / 8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④民俗学史:关于民俗问题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括搜集、记录、整理和运用它们的 历史。
⑤民俗学方法论:关于民俗事象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具体的调查整理的技术与方法两个方 面的理论。
⑥资料学:关于民俗事象资料的获取、整理、保存和运用等活动的探索与论述。 (2)民俗学的任务 ①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②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认识作用。学习民俗学可以加深我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认 识。 ③作为一门既研究民族文化传统、又注重考察人民现实生活的学问,有着多种实用价值。 a.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激励广大人民爱 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振奋民族精神。 b.它可以指导和辅助我们建设现实社会生活,自觉地运用民俗活动的内在规律,为人 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服务。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概 述
一、填空题 “民俗”(folklore)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英国学者____1846 年创用的。 【答案】汤姆斯 【解析】“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这个词是由 英国学者汤姆斯 1846 年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 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后来,该词逐渐被 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接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
2.简述民俗学的内容和任务。 答:(1)民俗学的内容 ①民俗学原理: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其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 包括对其综合或单项问题的研究。 ②民俗史:对民俗事象的历史探究与描述,包括通史、断代史、综合性的或单项性的民 俗事象发展史。 ③民俗志:对全国或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民俗事象进行综合或单项的科学记述的作品。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第一章: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和众多传统节日的国家之一,这些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既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探索,也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发掘。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的类别和特点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先后可以分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和腊八节等。

其中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是丰富多彩、内容繁多、历史悠久、寓意深远。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民间传说、典故和习俗,人们通过庆祝这些节日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第三章: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包括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独特的民间习俗、文学创作和宗教信仰等。

比如春节有过年、贴年画、燃放鞭炮等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这些习俗和文化内涵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同时,这些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四章: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节日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当今社会仍然拥有其不可替代的现代价值。

首先,节日文化是国家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庆祝传统节日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对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的表现。

其次,节日文化也是增强国民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庆祝节日,人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增强国民文化认同感。

最后,节日文化也是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基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形态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些具有创新性和文艺性的庆祝方式和形式也成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

第五章:未来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民俗的传承性与扩布性
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 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 过程。
3、民族性: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
4.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得固定 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和 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5.民俗的维系功能
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 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伍强年画---五子夺莲
世博会:“海宝骑虎”武强年画现场印“图
武强年画——《花开富贵》
1、贝贝——“鱼” 原型的福娃民俗 文化蕴涵
寓意: 人们某些美好愿望 的理想象征 辟邪消灾
3.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 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
游戏竞技民俗
三、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集体性
是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过程 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阳朔西街
4.民俗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 要素,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民俗。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 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四、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的社会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 中的作用。
民俗学研究的内容是书面文化传统之外的文 化,以口头、风俗或物质的形式存在,以 民间传承(或者是口传,或者是模仿,或 者是表演)的方式传播。
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楼
民俗的种类
物质民俗
农耕民俗
畜牧民俗
渔猎民俗 手工业民俗
社会民俗
商业民俗
服饰民俗
饮食民俗
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
意识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岁时节令民俗 社会结构民俗 游艺民俗
55、5、妮妮——“燕子”原型 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
春归之兆 请子之鸟 富贵象征
整理自己家乡的民俗,选择一种最具代 表的民俗事项,进行讲解。
2 晶晶——“熊猫”原型的福娃 民俗文化蕴涵
在中国最早的典籍, 如《尚书》、《诗经》 中,就有对熊猫的描 述。
物种稀缺,濒临灭绝, 被奉为“国宝”
3、欢欢——“火”原型的福娃民 俗文化蕴涵
光明、洁净的象征 家庭保护功能 吉祥的喻意
4 迎迎——“羊”原型的福娃民俗 文化蕴涵
图腾崇拜 司狱之神 道德模范 吉祥化身
中国民俗
第一节 民俗概述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是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民众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享 用和传承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生活 文化。
民俗学定义
综上所述,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 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俗是在民 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 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社会生 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 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主要有五种功能,即教化功能、规 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维系 教育和潜 移默化的作用。
2.规范功能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 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3.娱乐功能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 愉悦的调剂作用。
4.审美功能
自然崇拜 动植物崇拜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 禁忌巫术
2.社会民俗 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 的社会关系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 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 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 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