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

合集下载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一、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可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变形。

根据变形的特点,固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当外力小于某一限值(通常称之为弹性极限荷载)时,在引起变形的外力卸除后,固体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固体只产生弹性变形的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当外力一旦超过弹性极限荷载时,这时再卸除荷载,固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其中有一部分不能消失的变形被保留下来,这种保留下来的永久变形就称为塑性变形,这一阶段称为塑性阶段。

根据上述固体受力变形的特点,所谓弹性,就定义为固体在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而所谓塑性,则定义为在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性(Elastici ty)”和“塑性(Plasticity)”是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属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变形是否可恢复.......:弹性变形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即弹性变形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塑性变形则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2)应力和应变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单值函数关系,而且通常还假设是线性关系;在塑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通常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是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称为物理非线性)。

工程中,常把脆性和韧性也作为一对概念来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破坏时的变形大小,若变形很小就破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能够经受很大变形才破坏的,称为韧性或延性。

通常,脆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差,而韧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强。

二、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简化模型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

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

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

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板的区别

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板的区别

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板的区别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板的区别两个简单认识:1、塑性变形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通过塑性变形不仅可以把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而且还可以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一般使用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可认为是由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两部分组成。

2、弹性变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或者尺寸的变化,而且能够恢复的变形叫做弹性变形。

五种计算理论:1.线弹性分析方法。

我们结构设计大多数都是按线弹性分析的。

国内外所有设计软件在分析的时候,也都是作线弹性分析。

按弹性理论结构分析方法认为,结构某一截面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2.塑性重分布方法。

我国规范和软件中,单向板、梁等,都是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只是在线弹性分析结果上的一种内力调整。

结构承载力的可靠度低于按弹性理论设计的结构,结构的变形及塑性绞处的混凝土裂缝宽度随弯矩调整幅度增加而增大。

3.塑性极限方法。

双向板一般按这种方法设计。

但是双向板也可以按弹性分析结果设计,在PMCAD里可以选择。

按塑性理论结构分析方法认为,结构出现塑性绞后,结构形成几何可变体系,结构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机构设计从弹性理论过渡到塑性理论使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概念从单一截面发展到整体结构4.非线性分析方法。

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分析之分,原理及内容较多,需看相关书籍。

但一般设计很少做非线性分析,只有少数情形需要,如特殊结构特殊作用。

比如罕遇地震分析,p-delta分析,p u s h分析等。

5.试验分析方法。

国外对复杂结构一般进行模型试验分析。

国内很少做。

规范规定:各种双向板可按弹性进行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2.7规定),同时应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5.3.1条规定的,其实这也是考虑塑性内力充分布);连续单向板宜按塑性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1条规定),同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研究

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研究

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研究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材料在接触过程中的弹性和塑性行为。

弹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而塑性则是指材料在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并保持形变的性质。

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接触力的计算、接触区域的形状和大小、接触变形和应力分布等方面。

接触力的计算是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的基础,它涉及到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和接触刚度等参数的计算。

接触面积是指两个物体在接触过程中实际接触的面积,它与接触压力和接触刚度有密切关系。

接触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它是由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

接触刚度是指单位位移所需要的力,它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和几何形状有关。

接触区域的形状和大小是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接触区域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着接触力的大小和分布。

在弹性接触中,接触区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通过解析方法或数值方法进行计算。

在塑性接触中,接触区域的形状和大小与材料的塑性行为密切相关,需要考虑材料的硬化行为和塑性流动规律。

接触变形和应力分布是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接触变形是指材料在接触过程中发生的形变,它与接触力的大小和分布有关。

接触应力分布是指材料在接触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它与接触力的大小、分布和材料的性质有关。

在弹性接触中,接触变形和应力分布可以通过弹性力学理论进行计算。

在塑性接触中,接触变形和应力分布需要考虑材料的塑性行为和流动规律。

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接触力的计算、接触区域的形状和大小、接触变形和应力分布等问题,可以优化材料的接触性能,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此外,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的研究还可以为材料的表面处理和涂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和耐蚀性能。

总之,弹性与塑性接触力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材料力学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工程中的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

岩土工程中的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

岩土工程中的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岩土工程是研究土体和岩石力学行为以及相关工程问题的学科。

在岩土工程中,土体和岩石常常会受到外力的作用,从而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在加载或卸载外力后,土体和岩石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的能力。

而塑性变形是指土体和岩石在加载或卸载外力后,无法完全恢复原始形状的能力。

为了研究土体和岩石在弹性和塑性阶段的力学特性,人们提出了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

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是将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相结合,用于描述土体和岩石在受力过程中的力学行为。

弹塑性理论首先研究土体和岩石的弹性行为。

弹性是指土体和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的能力。

弹性理论利用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来描述土体和岩石的弹性行为。

常见的弹性理论有胡克定律、泊松比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弹性应力、应变和变形。

然而,在实际的工程中,土体和岩石常常会出现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土体和岩石在加载或卸载外力后,无法完全恢复原始形状的能力。

塑性行为涉及到土体和岩石内部颗粒的移动和变形,因此塑性变形的研究要比弹性变形复杂得多。

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土体和岩石的弹塑性行为,并提供相应的分析方法。

弹塑性理论与分析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1. 弹性塑性模型:弹塑性模型是描述土体和岩石在加载或卸载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模型有Cam-Clay模型、Mohr-Coulomb模型、Drucker-Prager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应力应变状态,从而得到土体和岩石的强度参数和变形特性。

2.弹塑性本构关系:弹塑性本构关系是描述土体和岩石在受力过程中力学行为的数学方程。

本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

常见的本构关系有弹性本构关系、弹塑性本构关系等。

这些本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弹性和塑性变形。

3.弹塑性分析方法: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土体和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

弹塑性力学基础理论与应用

弹塑性力学基础理论与应用

弹塑性力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弹塑性力学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涵盖了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弹塑性力学的基础理论和一些应用领域。

一、弹塑性力学的基础理论1. 弹性力学理论弹性力学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及其恢复过程。

根据胡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弹性力学理论通过应力张量与应变张量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

弹性模量是弹性力学的重要参数,表征了材料的刚度。

2. 塑性力学理论塑性力学研究材料在超过弹性极限后的变形行为。

当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是立即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塑性力学理论包括弹塑性本构方程的建立和塑性流动规律的描述。

3. 弹塑性力学理论弹塑性力学是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综合应用。

它考虑了材料在弹性和塑性行为之间的转换。

在某些情况下,材料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塑性特性。

弹塑性力学理论利用不同的本构关系来描述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二、弹塑性力学的应用1. 材料工程弹塑性力学在材料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材料的弹性行为和塑性行为,可以确定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从而指导材料的选用和设计。

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弹塑性力学理论也可以用于模拟和预测材料的变形行为。

2. 结构工程在结构设计和分析中,弹塑性力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行为与材料的弹性和塑性特性密切相关。

通过考虑弹塑性行为,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和土壤材料往往存在复杂的弹塑性特性。

弹塑性力学可用于分析土壤的沉降和变形行为,以及地基的稳定性。

在岩土工程中,弹塑性力学理论也可以用于分析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变形行为。

4. 金属加工金属的塑性变形是金属加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弹塑性力学理论可以用于研究金属的屈服和流动行为,从而指导金属的模具设计和加工工艺的优化。

总结:弹塑性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弹性与塑性力学的实际应用

弹性与塑性力学的实际应用

弹性与塑性力学的实际应用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是材料力学中重要的分支,它们研究材料在受力后的变形行为以及力学性能。

这两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广泛,涉及到许多重要的行业和领域,如建筑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

本文将探讨弹性与塑性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例子。

一、桥梁工程弹性力学在桥梁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桥梁是连接两个地点的重要交通枢纽,承受着巨大的力和重压。

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桥梁结构需要能够在受力后恢复原状,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荷载要求。

弹性力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了桥梁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然而,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塑性变形的问题。

例如,大型桥梁和高速桥梁常常会受到车辆行驶引起的动力荷载和温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塑性变形和局部破坏。

为了保证桥梁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塑性力学的知识和方法在桥梁维护和检修中应用广泛。

通过对桥梁的结构和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塑性变形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二、航空航天工程在航空航天工程中,弹性与塑性力学的应用尤为重要。

飞机、航天器等航空器件需要在极端的条件下工作,如高速飞行、大气压力和温度变化等。

因此,航空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弹性和塑性特性,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和性能。

弹性力学的理论被广泛用于航空器的设计和性能评估。

通过对材料的弹性恢复和应力分析,可以保证飞机和航天器在受力后不会发生永久塑性变形,并且能够承受外界环境的冲击和压力。

同时,塑性力学的知识也被应用于航天器的失效分析和事故调查中,以确定外界因素和材料的塑性行为对飞行器引起的损伤和事故的影响。

三、汽车制造弹性与塑性力学在汽车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汽车制造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弹性和塑性特性,以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弹性力学的理论被广泛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中。

例如,发动机的缸体、活塞和连杆等构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弹性特性,以承受高压力和高温环境下的工作要求,同时尽量减少能量损耗和振动噪声。

力学中的弹性与塑性

力学中的弹性与塑性

力学中的弹性与塑性弹性与塑性是力学中常常出现的概念。

它们是材料力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涉及材料的变形和力学特性。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弹性与塑性的定义、表现、应用和相关理论。

一、弹性弹性是指材料的应力或者形变的大小与施加在材料上的力或者位移成比例的关系。

弹性是材料最基础的性质之一。

普通材料在传统力学的框架下一般假定是弹性的,也就是说,如果材料受到外界力的影响不至于永久性地变形;反之,强刚性材料也不会产生可见的变形。

弹性模量是考量材料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弹性越好。

纵向弹性模量(E)是描述材料伸长变形时的弹性性质的参数,而剪切弹性模量(G)则是描述材料在剪切形变时的弹性性质的参数。

而泊松比(μ)则是描述材料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在弹性情况下,材料受到外力后发生的变形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不会发生永久根本变化,可进行过渡形变。

材料的弹性极限是指在其弹性范围内,当外界作用力达到一定的极限值之后,材料会产生塑性变形,超过弹性极限后的变形就是塑性形变。

二、塑性塑性是材料受力变形的一种形式,塑性变形是外力作用下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材料的屈服极限是指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值,当材料受到阻力时,就不会继续塑性变形了。

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后,不能像弹性变形一样自行恢复原来的形状,而是保持着新的塑性变形状态。

塑性材料具有空间的不断寻找最小势能状态的趋势或者说,能在材料中较容易地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过程就是材料在新的平衡态中依据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小势能状态寻找过程。

塑性变形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拉伸变形,另一种是压缩变形。

当材料受到拉伸力时,就会发生拉伸变形;当材料受到压缩力时,就会发生压缩变形。

另外,当材料在剪切形变时,也会发生塑性变形;在生产中,一般综合使用平稳的剪切力和减小的压缩力来制造塑性材料。

三、弹性与塑性的应用弹性和塑性是材料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和材料科学的许多方面,这两种性质的知识都是必要的。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和联系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和联系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和联系固体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外部干扰(荷载、温度变化等)下的力学响应的科学,按其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科学分支。

塑性力学、弹性力学正是固体力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弹性力学是研究固体材料及由其构成的物体结构在弹性变形阶段的力学行为,包括在外部干扰下弹性物体的内力(应力)、变形(应变)和位移的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理论和方法;塑性力学则研究它们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力学响应。

大多数材料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当外载较小时,材料呈现为弹性的或基本上是弹性的;当载荷渐增时,材料将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即材料的行为呈现为塑性的。

所谓弹性和塑性,只是材料力学性质的流变学分类法中两个典型性质或理想模型;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主要表现为弹性的或塑性的。

因此,所谓弹性材料或弹性物体是指在—定条件下主要呈现弹性性态的材料或物体。

塑性材料或塑性物体的含义与此相类。

如上所述。

大多数材料往往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特别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变形中既有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又有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因此有时又称为弹塑性材料。

本书主要介绍分析弹塑性材料和结构在外部干扰下力学响应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以及相应的“破坏”准则或失效难则。

塑性力学和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物体内产生的永久变形,而弹性力学不考虑;和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只与应力和应变的历史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而流变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则与时间有关。

一、基本假定1、弹性力学:(1)假设物体是连续的。

就是说物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

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例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才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

(2)假设物体是线弹性的。

就是说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来形状,不留任何残余变形。

而且,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假设物体是均匀的。

就是说整个物体是由同一种质地均匀的材料组成的。

弹性与塑性

弹性与塑性

材料结构:晶粒大小、晶粒形状、晶界等
材料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等
材料加工工艺:热处理、冷加工、焊接等
应力状态
应力类型:拉伸、压缩、剪切、扭转等
应力大小:应力越大,材料变形越大
应力分布:均匀应力、不均匀应力
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处容易产生塑性变形
环境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弹性和塑性都会增加
湿度:湿度增加,弹性和塑性都会降低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弹性模量:衡量材料弹性程度的参数,值越大,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越强。
塑性定义
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时能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材料在受力时能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但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屈服点。
塑性材料的变形主要是通过晶格滑移和位错运动来实现的。
塑性材料的应用广泛,如建筑、机械、汽车等行业。
弹性与塑性的关系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改进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
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材料,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设计更安全、更耐用的工程结构,提高工程质量和可靠性。
弹性与塑性的研究有助于改进材料加工工艺,提高材料性能和生产效率。
弹性与塑性的应用
弹性在工程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利用弹性原理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改进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建筑结构:利用弹性原理设计抗震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机械设备:利用弹性原理设计弹簧、减震器等部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航空航天:利用弹性原理设计飞行器、航天器等设备的减震系统,提高飞行安全和舒适性

混凝土结构计算原理

混凝土结构计算原理

混凝土结构计算原理混凝土结构计算原理一、前言自古以来,人们就建造了各种各样的建筑,而混凝土结构因其高强度、耐久性、防火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成为了建筑领域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原理就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保证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模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模型分为两种,分别是弹性理论模型和塑性理论模型。

1. 弹性理论模型弹性理论模型是指在轻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弹性体,具有线性弹性的特性。

在这个模型中,混凝土结构的应变与应力成正比,应变与载荷的关系可以通过杨氏模量进行描述。

2. 塑性理论模型塑性理论模型是指在大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已经达到了其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发生了塑性变形。

在这个模型中,混凝土结构的应变与应力不再成正比,应变与载荷的关系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

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荷载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荷载分为三种,分别是常规荷载、额外荷载和地震荷载。

1. 常规荷载常规荷载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使用中产生的正常荷载,包括自重、活载和雪荷载等。

2. 额外荷载额外荷载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使用中不经常发生的荷载,包括风荷载、温度荷载和爆炸荷载等。

3. 地震荷载地震荷载是指在混凝土结构遭受地震作用时产生的荷载。

地震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结构的地震响应特性和地震动力学理论等因素。

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是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原则强度原则是指保证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设计荷载时不发生破坏和塑性变形,即满足承载力要求。

2. 稳定原则稳定原则是指保证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设计荷载时不发生失稳和倾覆,即满足抗倾覆要求。

3. 刚度原则刚度原则是指保证混凝土结构在承受设计荷载时不发生过度变形,保证其刚度要求。

4. 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在满足安全、稳定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造和维护成本。

五、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结构类型和载荷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确定所需的混凝土结构类型和设计荷载。

弹塑性理论

弹塑性理论

4.1.2 弹塑性理论1)塑性含义[47~49]及与弹性的关联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

另外,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就是说,当移走载荷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

由于屈服点和比例极限相差很小,因此在有限元程序中,假定它们相同。

在应力一应变的曲线中,低于屈服点的叫作弹性部分,超过屈服点的叫作塑性部分,也叫作应变强化部分。

塑性分析中考虑了塑性区域的材料特性。

当材料中的应力超过屈服点时,塑性被激活。

塑性应变的大小可能是加载速度快慢的函数,如果塑性应变的大小与时间有关,这种塑性叫作率无关性塑性,相反,与应变率有关的塑性叫作率相关塑性。

大多的材料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率相关性,但在大多数静力分析所经历的应变率范围,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差别不大,所以在一般的分析中,常规认为是与率无关的。

塑性材料的数据一般以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给出。

材料数据可能是工程应力(PA0)与工程应变(),也可能是真实应力(P/A)与真实应变nLll( )0。

大应变的塑性分析一般采用真实的应力、应变数据,而小应变分析一般采用工程的应力、应变数据。

2)塑性准则(1)屈服准则对单向受拉试件,可以通过简单的比较轴向应力与材料的屈服应力来决定是否有塑性变形发生,然而,对于一般的应力状态,是否到达屈服点并不是明显的。

屈服准则是一个可以用来与单轴测试的屈服应力相比较的应力状态的标量表示。

因此,知道了应力状态和屈服准则,程序就能确定是否有塑性应变产生。

屈服准则的值有时候也叫作等效应力,一个通用的屈服准则是Von Mises 屈服则,当等效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应力时,将会发生塑性变形。

可以在主应力空间中画出 Mises 屈服准则,见图 4.5。

图 4.5 Mises 屈服准则在 3-D 中,屈服面是一个以1 2 3为轴的圆柱面,在2-D中,屈服面是一个椭圆,在屈服面内部的任何应力状态,都是弹性的,屈服面外部的任何应力状态都会引起屈服。

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6-3 滑移线场概念及其在平冲头镦粗半无限体中的应用
6.3.1 滑移线的定义与滑移线法
➢ 滑移线的基本概念
作用于最大剪应力面上的正应力13恰等于平均应力m或中间主应
力2 ,即
1 3 m 2 1 2 (13 ) 1 2 (xy)
任一点应力状态可用静水压(平均
应力)与最大剪切力K相叠加来表
2020/10/16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6-3 滑移线场概念及其在平冲头镦粗半无限体中的应用
6.3.1 滑移线的定义与滑移线法 ➢ 滑移线的基本概念 塑性变形体(或变形区)内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2020/10/16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压力容器、管道、挤压凹模等) 2020/10/16轴对称平面问题
应力分析:
rz、θr为零 θ 、 r为主应力,仅随 r 变化; 平衡微分方程:
dr r 0 (6-1)
dr r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6-1 平衡微分方程和屈服准则联立求解及其应用
6.1.2 受内压塑性圆筒及受内拉的塑性圆环应力计算
弹性与塑性力学基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2020/10/16
弹性与塑性
力 学 基 础 第六章 塑性力学解题方法及应用举例
1、塑性力学问题求解现状
(1) 在塑性状态物体内应力的大小与分布求解比较弹性状态困难; (2) 非线性塑性应力应变关系方程; (3) 联解平衡方程和屈服准则,补充必要的物理方程和几何方程,在
代入式(6-12)得
z =s

最新7.弹塑性力学--塑性本构关系汇总

最新7.弹塑性力学--塑性本构关系汇总

f g J2 k
Cep ijkl
ij kl
ik jl
il jk
k2
sij skl
d ij
C d ep ijkl kl
d x
d
y
d
d z d xy
d
yz
d zx
d x
d y
d
d d
z xy
d
yz
d zx
C ep ijkl
Ce ijkl
Cp ijkl
6
1.理想塑性材料的增量本构关系
f g 相关联流动
塑性应变大小 塑性应变方向
对于强化材料
f
ij
d ij
0
d ij 在
f
ij
方向上的投影,反映了塑性应变增量的大小。
可假设:
d
1 h
f
ij
d ij
d
p ij
1 h
f
ij
f
kl
d kl
如何确定?
f
ij d ij
f ij k
16
2. 硬化材料的增量塑性本构关系
f ij ,ij , k 0
sx2 sysx
Cp ijkl
G k2
szsx
sxy sx
s
yz
sx
szxsx
sxsy
s
2 y
szsy
sxy sy
syz sy
szx sy
sxsz
sysz
s
2 z
sxy sz
syz sz
szx sz
sx sxy sy sxy sz sxy sx2y syz sxy szx sxy
sx syz

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

一、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可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将发生变形。

根据变形的特点,固体在受力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当外力小于某一限值〔通常称之为弹性极限荷载〕时,在引起变形的外力卸除后,固体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固体只产生弹性变形的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当外力一旦超过弹性极限荷载时,这时再卸除荷载,固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其中有一局部不能消失的变形被保存下来,这种保存下来的永久变形就称为塑性变形,这一阶段称为塑性阶段。

根据上述固体受力变形的特点,所谓弹性,就定义为固体在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而所谓塑性,那么定义为在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性[Elasticity]"和“塑性〔Plasticity〕〃是可变形固体的根本属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变形是否可恢复:弹性变形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即弹性变形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塑性变形那么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2〕应力和应变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单值函数关系,而且通常还假设是线性关系;在塑性阶段,应力和应变之间通常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且是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称为物理非线性〕。

工程中,常把脆性和韧性也作为一对概念来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破坏时的变形大小,假设变形很小就破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能够经受很大变形才破坏的,称为韧性或延性。

通常,脆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差,而韧性固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强。

二、弹塑性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简化模型弹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由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组成。

弹性理论研究理想弹性体在弹性阶段的力学问题,塑性理论研究经过抽象处理后的可变形固体在塑性阶段的力学问题。

因此,弹塑性力学就是研究经过抽象化的可变形固体,从弹性阶段到塑性阶段、直至最后破坏的整个过程的力学问题。

构成实际固体的材料种类很多,它们的性质各有差异,为便于研究,往往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质做出某些假设,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将它抽象为理想的“模型〞。

弹塑性力学定理和公式

弹塑性力学定理和公式

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 ||广义虎克定律1。

弹性模量对于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成线性关系的各向同性弹性体,常用的弹性常数包括:a 弹性模量单向拉伸或压缩时正应力与线应变之比,即b 切变模量切应力与相应的切应变之比,即c 体积弹性模量三向平均应力与体积应变θ(=εx+εy+εz)之比,即d 泊松比单向正应力引起的横向线应变ε1的绝对值与轴向线应变ε的绝对值之比,即此外还有拉梅常数λ。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这五个常数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

常用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见表3-1 弹性常数间的关系。

室温下弹性常数的典型值见表3—2 弹性常数的典型值。

2。

广义虎克定律线弹性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称为广义虎克定律。

它是由实验确定,通常称为物性方程,反映弹性体变形的物理本质.A 各向同性材料的广义虎克定律表达式(见表3—3 广义胡克定律表达式)对于圆柱坐标和球坐标,表中三向应力公式中的x 、y、z分别用r、θ、z和r、θ、φ代替。

对于平面极坐标,表中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公式中的x、y、z用r、θ、z代替。

B 用偏量形式和体积弹性定律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应力和应变张量分解为球张量和偏张量两部分时,虎克定律可写成更简单的形式,即体积弹性定律应力偏量与应变偏量关系式在直角坐标中,i,j=x,y,z;在圆柱坐标中,i,j=r,θ,z,在球坐标中i,j=r,θ,φ。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及其解法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边界条件||按位移求解的弹性力学基本方法||按应力求解的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 || 基本方程的解法 || 二维和三维问题常用的应力、位移公式1.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在弹性力学一般问题中,需要确定15个未知量,即6个应力分量,6个应变分量和3个位移分量。

这15个未知量可由15个线性方程确定,即(1)3个平衡方程[式(2-1—22)],或用脚标形式简写为(2)6个变形几何方程[式(2—1—29)],或简写为(3)6个物性方程[式(3-5)或式(3—6)],简写为或2.边界条件弹性力学一般问题的解,在物体内部满足上述线性方程组,在边界上必须满足给定的边界条件。

塑性板与弹性板计算理论的区别

塑性板与弹性板计算理论的区别

关于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板的区别一、两个简单认识:1、塑性变形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通过塑性变形不仅可以把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而且还可以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一般使用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可认为是由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两部分组成。

2、弹性变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或者尺寸的变化,而且能够恢复的变形叫做弹性变形。

二、五种计算理论:1.线弹性分析方法。

我们结构设计大多数都是按线弹性分析的。

国内外所有设计软件在分析的时候,也都是作线弹性分析。

按弹性理论结构分析方法认为,结构某一截面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2.塑性重分布方法。

我国规范和软件中,单向板、梁等,都是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只是在线弹性分析结果上的一种内力调整。

结构承载力的可靠度低于按弹性理论设计的结构,结构的变形及塑性绞处的混凝土裂缝宽度随弯矩调整幅度增加而增大。

3.塑性极限方法。

双向板一般按这种方法设计。

但是双向板也可以按弹性分析结果设计,在PMCAD 里可以选择。

按塑性理论结构分析方法认为,结构出现塑性绞后,结构形成几何可变体系,结构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机构设计从弹性理论过渡到塑性理论使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概念从单一截面发展到整体结构4.非线性分析方法。

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分析之分,原理及内容较多,需看相关书籍。

但一般设计很少做非线性分析,只有少数情形需要,如特殊结构特殊作用。

比如罕遇地震分析,p-delta 分析,push 分析等。

5.试验分析方法。

国外对复杂结构一般进行模型试验分析。

国内很少做。

三、规范规定:各种双向板可按弹性进行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2.7 规定),同时应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5.3.1 条规定的,其实这也是考虑塑性内力充分布);连续单向板宜按塑性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1 条规定),同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弹性材料与塑性材料浅析
经过一学期,弹性与塑性力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结束了。

学习完弹性与塑性力学以后,我对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弹性材料与塑性材料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首先谈一下有关弹性理论的基本知识。

弹性力学也称弹性理论,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下所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从而解决结构或机械设计中所提出的强度和刚度问题。

在研究对象上,弹性力学同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之间有一定的分工。

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状构件;结构力学主要是在材料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杆状构件所组成的结构,即所谓杆件系统;而弹性力学研究包括杆状构件在内的各种形状的弹性体。

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和其它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内力,也称为弹性理论。

它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塑性力学和某些交叉学科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化工、航天等工程领域。

弹性体是变形体的一种,它的特征为: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变形,当外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除去外力后物体即恢复原状。

绝对弹性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在外力除去后的残余变形很小时,一般就把它当作弹性体处理。

弹性力学所依据的基本规律有三个:变形连续规律、应力-应变关系和运动(或平衡)规律,它们有时被称为弹性力学三大基本规律。

弹性力学中许多定理、公式和结论等,都可以从三大基本规律推导出来。

连续变形规律是指弹性力学在考虑物体的变形时,只考虑经过连续变形后仍为连续的物体,如果物体中本来就有裂纹,则只考虑裂纹不扩展的情况。

这里主要使用数学中的几何方程和位移边界条件等方面的知识。

求解一个弹性力学问题,就是设法确定弹性体中各点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共15个函数。

从理论上讲,只有15个函数全部确定后,问题才算解决。

但在各种实际问题中,起主要作用的常常只是其中的几个函数,有时甚至只是物体的某些部位的某几个函数。

所以常常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就可求解。

数学弹性力学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一般性理论、柱体扭转和弯曲、平面问题、变截面轴扭转,回转体轴对称变形等方面。

在近代,经典的弹性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

例如,把切应力的成对性发展为极性物质弹性力学;把协调方程(保证物体变形后连续,各应变分量必须满足的关系)发展为非协调弹性力学;推广胡克定律,除机械运动本身外,还考虑其他运动形式和各种材科的物理方程称为本构方程。

对于弹性体的某一点的本构方程,除考虑该点本身外还要考虑弹性体其他点对该点的影响,发展为非局部弹性力学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如下:
1.假定物体是连续的,就是假定整个物体的体积都被组成这个物体的介质所填满,不留下任何空隙。

2.假定物体是完全弹性的,就是假定物体完全服从胡克定律——应变与引起该应变的那个应力分量成比例。

3.假定物体是均匀的,就是整个物体是由同一材料组成的。

4.假定物体是各向同性的,就是物体内一点的弹性在所有各个方向都相同。

5.假定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

以下是塑性理论的基本知识:
塑性力学又称塑性理论,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固体受力后处于塑性变形状态时,塑性变形与外力的关系,以及物体中的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有关规律,及其相应的数值分析方法。

物体受到足够大外力的作用后,它的一部或全部变形会超出弹性范围而进入塑性状态,外力卸除后,变形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不消失,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有的形态。

要注意的是塑性力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只与应力和应变的历史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永久变形与时间有关的部分属于流变学研究的范畴。

一般将塑性力学分为数学塑性力学和应用塑性力学,其含义同将弹性力学的分为数学弹性理论和应用弹性力学是类似的。

前者是经典的精确理论,后者是在前者各种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再加上一些补充的简化假设而形成的应用性很强的理论。

从数学上看,应用塑性力学粗糙一些,但从应用的角度看,它的方程和计算公式比较简单,并且能满足很多结构设计的要求。

从学科建立过程来看,塑性力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中找出受力物体超出弹性极限后的变形规律,据以提出合理的假设和简化模型,确定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的本构关系,从而建立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解出这些方程,便可得到不同塑性状态下物体中的应力和应变。

塑性力学的基本实验主要分两类:单向拉伸实验和静水压力实验。

通过单向拉伸实验可以获得加载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的值;在塑性状态下,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且没有单值对应关系。

由静水压力实验得出,静水压力只能引起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且对材料的屈服极限影响很小(岩土材料则不同)。

为简化计算,根据实验结果,塑性力学采用的基本假设有:
1、材料是各向同性和连续的。

2、平均法向应力不影响材料的屈服,它只与材料的体积应变有关,且体积应变是弹性的,即静水压力状态不影响塑性变形而只产生弹性的体积变化。

这个假定主要根据是著名的Brid-gman试验。

3、材料的弹性性质不受塑性变形的影响。

这些假设一般适用于金属材料;对于岩土材料则应考虑平均法向应力对屈服的影响。

塑性力学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有5种简化模型:
1、理想弹塑性模型,用于低碳钢或强化性质不明显的材料。

2、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用于有显著强化性质的材料。

3、理想刚塑性模型,用于弹性应变比塑性应变小得多且强化性质不明显的材料。

4、线性强化刚塑性模型,用于弹性应变比塑性应变小得多且强化性质明显的材料。

5、幂强化模型,为简化计算中的解析式,可将应力-应变关系的解析式写为σ=σy(ε/εy)n,式中σy为屈服应力,εy为与σy相对应的应变,n为材料常数。

屈服条件和本构关系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判断物体屈服状态的准则称为屈服条件。

屈服条件是各应力分量组合应满足的条件。

对于金属材料,最常用的屈服条件为最大剪应力屈服条件(又称特雷斯卡屈服条件)和弹性形变比能屈服条件(又称米泽斯屈服条件)。

对于岩土材料则常用特雷斯卡屈服条件、德鲁克-普拉格屈服条件和莫尔-库伦屈服条件。

对于强化或软化材料,屈服条件将随塑性变形的增长而变化,改变后的屈服条件称为后继屈服条件。

当已知主应力的大小次序时,使用特雷斯卡屈服条件较为方便;若不知道主应力的大小次序,则使用米泽斯屈服条件较为方便。

对于韧性较好的材料,米泽斯屈服条件与试验数据符合
较好。

由于塑性变形与变形历史有关,因此反映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关系用应变增量形式给出比较方便。

用应变增量形式表示塑性本构关系的理论称为塑性增量理论。

增量理论的本构关系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应用比较麻烦,因为要积分整个变形路径才能得到最后结果。

因此,又发展出塑性全量理论,即采用全量应力和全量应变表示塑性本构关系的理论。

在比例变形的条件下,可通过积分增量理论的本构关系获得全量理论的本构关系。

当偏离比例变形条件不多时,全量理论的计算结果和实险结果比较接近。

求解塑性力学边值问题时,使用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即应变和位移的关系)以及力和位移的边界条件都和弹性力学中使用的一样,只是物理关系不再用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而采用塑性增量或全量的本构关系。

由于传统的塑性力学只适用与金属塑性范围,特别是硬金属,当应用于岩石,土壤和混凝土等材料时,往往需要对其一些基本概念作修正,既有了广义塑性力学的发展。

广义塑性力学放弃了这些假设,采用了分量理论,由固体力学原理直接导出塑性公式,它既适用于岩土材料,也适用于金属
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物体内产生的永久变形,而弹性力学不考虑;和流变学的区别在于,塑性力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只与应力和应变的历史有关,而不随时间变化,而流变学考虑的永久变形则与时间有关。

大多数材料都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当外载较小时材料呈现为弹性的或基本上弹性的;当载荷渐增时,材料将进入塑型变形阶段,即材料的行为呈现为塑性的。

所谓弹性和塑性,只是材料力学性质的流变学分类法中德两个典型性质或理想模型。

弹性材料是对实际固体材料的一种抽象,它构成一个近似于真实材料的理想模型。

弹性材料的特征是: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对应于一定的温度,应力与应变之间呈现一一对应关系。

它和载荷的持续时间及变形历史无关;卸载后,类变形可以完全恢复。

在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呈线性关系,即服从胡克定律的弹性材料成为线弹性材料;而某些金属和塑料等,其应力与应变之间呈非线性性质,称为非线性弹性材料。

材料弹性规律的应用,就成为弹性力学区别于其他固体力学分支学科的本质特征。

塑性材料也是固体材料的一种理想模型。

塑性材料的特征是: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不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应变的大小与加载的历史有关,但与时间无关;卸载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按材料固有的弹性规律变化,完全卸载后,物体保持一定的永久变形或称残余变形。

部分变形的不可恢复性是塑性材料的基本特征。

大多数材料往往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性质,特别是在塑性变形阶段,变形中既有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又有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因此有时又称为弹塑性材料。

以上就是我所理解的弹性材料与塑性材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弹性理论与塑性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