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案标题: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分析和比较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它们对数据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计算方法,如平均数和范围。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提问:平均数能否完全反映一组数据的特征?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某些情况下,是否有其他统计指标能更好地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和分布特征?探究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2. 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引导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计算出中位数。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中位数能否完全反映一组数据的特征?为什么?4. 引导学生了解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5. 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引导他们计算出众数,并讨论可能存在的情况。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中位数和众数对于数据分布的特征有何影响?如何比较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2.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数据集,引导他们分析和比较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它们对数据分布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和应用中位数和众数的例子,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或成绩,并分析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不同的数据分布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哪个更能反映数据的特征?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以巩固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

评估活动:1. 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要求他们计算出中位数和众数,并分析数据的特征。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标题: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能够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3.掌握使用统计软件或计算器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器、计算机及相关统计软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电脑或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实际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如人口普查、商品价格等。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中位数。

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唯一确定的;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众数。

3.计算方法示例(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计算:以一组奇数个数据为例,逐步演示排序、确定中位数的步骤。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特殊情况: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 众数计算:给定一组数据,计算每个数出现的次数,确定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如果存在多个众数,教师解释该数据集为多众数的情况。

4.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自行计算所给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并与同桌讨论答案。

教师在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5.统计软件/计算器的应用(15分钟)介绍统计软件或计算器的使用,展示如何使用它们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教师示范使用软件/计算器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不要忽略对结果的验证。

6.拓展应用(15分钟)提供一个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此问题。

例如,给定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从而分析班级整体的表现。

7.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引言中位数和众数是数学中常用的统计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统计思维。

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应用。

2. 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纸笔和计算器。

2. 准备一些带有不同数据集的情景案例。

3. 准备一些带有不同数据集的习题和题目。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1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动画视频或实例向学生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教师解释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中间位置的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餐馆订餐需求的众数,班级考试成绩的中位数等。

第二步:中位数的计算和应用(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数据集合,并引导学生按照大小重新排列。

2. 学生根据方法,找出中位数并计算。

3. 学生讨论中位数的应用,例如用于评估一个群体的平均水平,比较不同群体的特征等。

第三步:众数的计算和应用(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数据集合,并引导学生统计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

2. 学生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即为众数。

3. 学生讨论众数的应用,例如用于分析潜在顾客的需求,制定产品设计等。

第四步:中位数和众数的比较(30分钟)1. 教师提供不同数据集合,并引导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2. 学生讨论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3. 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哪个更能代表整体。

第五步:综合练习和扩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习题和问题,让学生练习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2. 学生可以尝试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需求调查、身高体重分析等。

总结1. 教师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应用,强调学生掌握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教案:众数与中位数学习方案的精心设计

教学设计教案:众数与中位数学习方案的精心设计

教学设计教案:众数与中位数学习方案的精心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求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众数与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

2. 求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方法。

3. 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2. 教学难点: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众数与中位数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众数与中位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求解众数与中位数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运用众数与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众数与中位数的理论知识。

2. 案例素材:收集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分析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

2. 第2周:讲解求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方法。

3. 第3周:分析众数与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第4周: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3篇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本节课“中位数和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三课时。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使学生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根据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本节课的数学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认识、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统计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需要,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数学思考:通过实际背景,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

(3)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深刻体会现实世界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理解平均数及其含义,能正确地求出平均数,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学生明确运用较少,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学生该部分知识缺少生活经验。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沿着创设情境,引入中位数、众数——探索、理解中位数、众数定义——应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决策——解决身边实际问题这样的主线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辅以学生小组活动,探索实践.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属中位数与众数第一课时,由一首含1、2、3、4的诗启示出生活中点点滴滴若留意,时时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入实际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发现平均数在有些
情况下很难反映问题真实的一面,进而思考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利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这一重点,本节设计了通过学生讨论、探索、尝试归纳的活动,然后教师适时适度引导,加深了学生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为了让学生达到能够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并做出决策,且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会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特选取了两个生活实例,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同时还让学生留心生活,列举了一些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本节所学知识来解决的,使学生体会到本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后生活点悟这一环节,既举出众数在生活中的另一个应用实例,又给学生一些生活启迪,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味到数学与艺术的联系,从而自主学习数学.。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2. 众数的含义和求法3.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以及在中位数和众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题目,考察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演示求解方法。

2. 第3-4课时:练习与讨论,应用拓展。

3. 第5课时:小结与作业布置。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3. 实际问题案例十、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 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3. 运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和设备: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计算器;2. 教材和教具:教科书、练习册、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讨论:小明有10个同学的考试成绩,他想要找到成绩的中间值和最常出现的成绩,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他?2. 概念讲解(2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数轴,向学生解释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的数。

如果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数,那么中位数就是唯一确定的;如果一组数据有偶数个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然后,向学生解释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能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3. 求解方法(30分钟)首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演示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例子:一组数据 {3, 5, 1, 6, 2, 5, 4, 5},求解中位数和众数。

求解中位数的方法:1. 将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 2, 3, 4, 5, 5, 5, 6};2. 判断数据个数的奇偶性,发现有8个数,为偶数;3. 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3 + 4) / 2 = 3.5;因此,中位数为3.5。

求解众数的方法:1. 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1出现1次,2出现1次,3出现1次,4出现1次,5出现3次,6出现1次;2. 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众数为5。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尝试求解其他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探究的方式进行。

4. 实践运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给每组一组数据,要求他们求解中位数和众数,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众数与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讲义、课件、实例2.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初步概念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引入教师将常见的数据统计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去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值。

2.概念讲解教师介绍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解释这两个值对数据有何作用。

(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值称为众数(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3.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1)众数的计算方法: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每一组数据必须进行排列。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值。

4.应用实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应用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一所学校的年级总人数为200人,各班级的人数如下:50,90,30,10,20,其中的众数是多少?(2)某班学生的数学分数如下:76,55,89,66,90,70,87,72,86,64。

请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5.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自行总结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延伸教师提供更多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继续掌握和熟练运用众数与中位数。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检测2.对学生针对性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升华3.对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和讲义进行定期评价,完善教材素材五、教学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及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为下一次教学改进和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2. 众数的含义和求法3.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及求法。

3. 课堂讲解: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并通过例题演示。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练习求中位数和众数,教师巡回指导。

5.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2. 选做题:研究其他统计量(如平均数、方差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求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选择,评价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重要性。

2.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数学软件或在线平台,辅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3. 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新课标的数学教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2. 实例和练习题:收集与生活相关的数据实例和多种类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讲解和实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的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的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的教案《中位数和众数》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

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

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

广告是否符合实际?(2)你有什么想法?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

(板书)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真实惠超市最新年5月25日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月平均工资有2000元。

师:是啊!张明认为月平均工资2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120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2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

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真实惠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单位:元3.观察数据,分析原因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员工的工资全都低于2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没有错生:我算了一下,9个数的平均数是2000,月平均工资2000元没有错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2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平均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 中位数:中位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3. 众数:众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4.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及应用。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指标:a. 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b.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c. 学生能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实例。

2. 练习题: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

3. 实际问题: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中位数众数的教案

中位数众数的教案

中位数众数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位数和众数教案目标:1. 理解和定义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学会计算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3. 掌握如何解读和应用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资源: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2. 教学PPT或其他可视化工具3. 数据集示例4. 计算器5.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教学步骤:引入:1.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吗?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它们?2. 提供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并询问学生如何找到这些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探索中位数:1. 定义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数据集中的中间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2. 展示一个数据集的例子,并引导学生按大小顺序排列数据。

3. 解释如何找到中位数:如果数据集中有奇数个数值,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集中有偶数个数值,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4. 通过示例数据集的计算,演示如何找到中位数,并让学生跟随计算。

探索众数:1. 定义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2. 展示一个数据集的例子,并引导学生观察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3. 解释如何找到众数:找到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为众数。

4. 通过示例数据集的计算,演示如何找到众数,并让学生跟随计算。

练习与应用:1.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巩固他们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情况下需要计算中位数和众数?请举例说明。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分析某个班级的考试成绩,找到中位数和众数,以了解整体表现和最常见的分数。

总结:1. 复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强调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继续观察和应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扩展活动(可选):1. 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数据,并计算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教案主题:中位数和众数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2. 能够计算给定数据集的中位数和众数。

3. 能够分析数据集中的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集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准备: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2. 数学数据集示例。

3. 学生练习、问题和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吗?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被使用?”来激发学生思考。

介绍中位数:2. 清晰地解释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值,即将数据按升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

”3.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计算中位数,解释步骤和方法。

例子:给定一组数据 {3, 5, 2, 9, 7},计算中位数。

步骤:首先将数据排序为 {2, 3, 5, 7, 9},然后找到中间位置,也就是第三个位置,中位数为5。

练习:让学生自己计算一组给定数据的中位数。

介绍众数:4. 清晰地解释众数的概念:“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5.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计算众数,解释步骤和方法。

例子:给定一组数据 {3, 5, 2, 9, 7, 5, 3, 7, 7},计算众数。

步骤:统计每个数值的频率,找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即为众数。

练习:让学生自己计算一组给定数据的众数。

应用中位数和众数:6. 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集的意义和影响。

例如,中位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而众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常出现的数值。

练习和评估:7. 提供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或合作完成,帮助他们巩固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8.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包括对他们的计算准确性以及对中位数和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能力的评价。

总结:9. 简要总结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强调它们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拓展: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相关概念,如中位数的偏差、众数的多模态分布等,以进一步深入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新课标课教案设计第一章:中位数和众数的引入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意义;2. 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2. 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1.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兴趣;2. 讲解:介绍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讲解求法及注意事项;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4. 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中位数的求法2.1 教学目标1. 掌握中位数的求法;2. 能够运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位数的求法;2. 难点:理解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明确中位数的求法;2.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2.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 讲解:讲解中位数的求法,注意引导学生理解;3. 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第三章:众数的求法3.1 教学目标1. 掌握众数的求法;2. 能够运用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众数的求法;2. 难点:理解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明确众数的求法;2. 利用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 让学生掌握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2.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中可能没有众数,也可能有多个众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寻找一组数据的众数,以及如何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组实际数据,引导学生计算中位数和众数,并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中位数和众数,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考试成绩、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数据分析。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组数据,计算其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其意义。

3. 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决策中的作用。

七、案例研究1. 教师提供一份关于某班级学绩的统计数据,要求学生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2. 学生分析数据,计算中位数和众数,并讨论这些数值对理解学绩分布的影响。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正确评判.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3 .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1)猜年龄:有九个人在草地上游玩散步,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

猜一猜:他们的年龄情况大致是怎样的?
生:学生猜测。

师:想知道真实的年龄么?
(2)真实年龄(单位:岁)
34778999 79
师:像这样在一组数据中偏大或偏小的数叫做极端数。

师:这组数据中有没有15和15上下的数据?
生:没有
(3)小组讨论:那该用哪个数来表示这组人的年龄情况比较恰当,为什么?
2.导入新课
(1)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位数与众数。

《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 能够知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1、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

2、对统计量的选择能力。

教学难点:对众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

1.教师讲述牟冠名同学应聘的故事师:假设同学们大学毕业了,牟冠名同学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到处找寻信息,终于发现两则及负有吸引力的招聘广告:(大屏幕出示)旺旺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名,人均月收入2500元,欲招一名会制作电脑动画的大学生,有意者请光临加盟。

星辰软件公司创意部:现有员工10名,人均月收入2019元,欲招一名能力强,绘画水平高的大学毕业生,有意者欢迎前来洽谈。

师:牟冠名拿不定主意了,他想求助于同学们,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帮他做出选择,你同意他去哪家公司,说出为什么?(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讨论)学生讨论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可能出现两种意见,有的学生认为他应该去工资比较高的公司,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看一看两个公司的员工的具体工资,然后再作决定)二、教学中位数、众数的定义。

1.教师出示两家公司的具体工资资料:旺旺电脑公司经理:8200 元副经理:7600 元员工A: 1300 元员工B;1200 元员工:1150 元员工: 800 元员工: 800 元员工: 800 元员工:650 元星辰软件公司经理:2600 元副经理: 2250 元员工B;2200 元员工:2050 元员工:2050 元员工: 1950 元员工: 1900 元员工: 1900 元员工: 1900 元员工: 12002.初步感受并理解中位数的意义:①分析上面两个公司的工资收入情况,你认为牟冠名应该去哪个公司?②旺旺公司的平均工资怎么会比星辰公司的月平均工资高呢?(因为旺旺公司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工资高。

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
教学内容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计算中位数众数。
教学重点
认识并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其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学形式
新一、导入:
二、复习回顾
复述回顾平均数的求法
教师导入新课
板书: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交流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鼓励评价。
总结本节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表扬鼓励。给予肯定。
独立完成练习,以二人组交流并说明求法。
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长收集疑问或不同解法反馈于老师。
整理所复习内容,使知识系统化。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师生在共同研讨、交流、互动中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并且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不同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求平均数的公式。
口述
并求平均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复述规律。
学生根据板书进一步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四、深化练习
五、全课小结
教师巡视,重点查看学困生的完成情况,适当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重点点拨。
关注学生的交流情况,收集学生的意见,重点强调。指名叙述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体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策略: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旧知识导入。

谁知道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有时候平均数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的集中趋势,因此需要新的统计量,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新的统计量。

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统计表:
经理
副经理
员工A
员工B


C
员工D
员工E
员工F
员工G
员工H
员工L
月工资
3000
2000
900
800
750
600
600
600
600
650
500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示工作人员月工资的平均水平?
3、用平均数为什么不行?
(月平均工资1000元可是大多数员工根本达不到,因此不合理)
4、引入中位数和众数。

将工资从小到大排列去中间的一个就是中位数;出现一组数据中次数最多的成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他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巩固目标。

1、认一认。

2、试一试。

这组数据个数是偶数,怎样求它们的中位数呢?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书的平均数。

四、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