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复习材料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答案)
1.名词解释1)指示功:是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的有用功Wi。
2)平均指示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3)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4)指示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5)机械效率: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之比称为机械效率。
6)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有效功。
7)有效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有效功称为指示功率。
8)升功率:在额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9)指示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Pi。
10)。
11)有效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12)有效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13)有效扭矩:是指在额定转速内的最大扭矩。
14)活塞平均速度:活塞在曲柄每转一圈的时间内走完两个行程的距离所具有的平均速度。
火焰传播速度:单位时间内在火焰前锋单位面积上所烧掉的可燃混合气数量。
15)燃料低热值:燃烧生成的水以蒸汽状态存在,在这种条件下获得的热值称为燃料的低热值。
16)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17)工作容积:气缸上下止点之间的容积。
18)发动机排量:各缸工作容积之和。
19)冲程:活塞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外一个极限位置的距离。
20)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开启延续时间。
21)最佳点火提前角:对于发动机每一工况下使发动机功率最大,燃油消耗率最低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22)扭矩储备系数: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上最大扭矩相对于标定功率下的扭矩的百分比。
功率储备系数:柴油机额定功率与柴油机带螺旋桨时的功率之比。
23)稳态调速率:表示标定工况时,空车转速对全负荷转速波动的百分比。
瞬态调速率:表示突然卸去负荷后,内燃机转速瞬时波动百分比。
24)喷油规律:是指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转角、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内从喷油器喷入气缸的燃油量。
发动机原理复习整理
发动机原理复习整理发动机是一种将燃料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装置。
它是现代车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发动机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类型。
其中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本文将主要介绍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汽油机是利用燃烧汽油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曲柄轴旋转来提供动力的一种发动机。
它主要由气缸、曲轴连杆机构、点火系统和油路系统组成。
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在进气冲程中,活塞从上死点向下运动,通过进气门吸入混合气体。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从下死点向上运动,使混合气体被压缩成高压气体。
在工作冲程中,点火系统将火花塞产生的高压电火花引燃高压气体,燃烧产生的热能使气体膨胀,从而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在排气冲程中,活塞从下死点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点火系统是汽油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负责产生和传递高压电火花,将点火能量传递到每个气缸的火花塞上。
点火系统由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组成。
点火线圈是一个变压器,将低电压的电能转换为高电压的电能。
分电器将高压电能分配给每个气缸的火花塞。
火花塞则通过电火花引燃压缩混合气体。
油路系统负责将汽油输送到气缸进行燃烧。
油路系统主要由油箱、燃油泵、喷油嘴和燃油过滤器组成。
燃油泵负责将汽油从油箱中抽取出来,并通过压力送到喷油嘴。
喷油嘴将高压的汽油喷入气缸内,与进入气缸的空气混合。
然后通过点火系统进行点火燃烧。
以上就是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除了基本的四冲程循环,现代汽油机还广泛采用了如涡轮增压器、多点电喷等技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可见,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它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
对于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汽车。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1. 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 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 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
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 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 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
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 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⑤酒精发动机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4. 热力系统基本概念;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
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6. 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7. 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8. 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 '〜z);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发动机原理期末总复习
发动机原理期末总复习一、引言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燃料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行。
本文将对发动机原理进行总复习,包括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燃烧过程、冷却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 循环过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阶段。
在吸气阶段,活塞向下运动,气门打开,使气缸内形成负压,吸入混合气。
在压缩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将混合气压缩至最高点。
在燃烧阶段,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
2.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发动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在燃烧室内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点火控制模块等组成。
点火线圈将电能转化为高压电流,通过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点火控制模块负责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
三、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1. 活塞与活塞环活塞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它与气缸配合,通过往复运动产生功。
活塞环的作用是密封气缸,防止燃烧室内的压力泄漏,并减少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
2. 曲轴与连杆曲轴与连杆是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它们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曲轴负责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而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曲轴箱内的其他部件。
3. 气门与气门机构气门是控制进气和排气的关键部件,它的开闭由气门机构控制。
气门机构包括凸轮轴、气门弹簧和气门推杆等组成,通过凸轮轴的旋转运动将气门开闭。
四、燃烧过程1. 燃料供给系统燃料供给系统负责将燃料输送至燃烧室,确保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比例适当。
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油泵、喷油嘴和燃油滤清器等组成。
2. 燃烧室燃烧室是发动机中进行燃烧过程的地方,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
常见的燃烧室形式包括顶置燃烧室和侧置燃烧室。
3. 混合气的点火混合气的点火是燃烧过程的关键步骤,它需要适当的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
发动机基础原理复习资料题带标准答案
一填空1. 评定实际循环的指标称为指示指标它以工质对活塞所做之工为基础。
2.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输出功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的整机性能,通常称为有效指标。
3.发动机的主要指示指标有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燃烧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4.发动机的主要有效指标有有效功率、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和有效转矩。
5.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
6.发动机进气管的动态效应分为(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两类。
7.在汽油的性能指标中,影响汽油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是【】和馏程;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是【十六烷值】;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辛烷值】。
8、使可燃混合气着火的方法有【高温单阶段着火】和【低温单阶段着火】两种,汽油机的着火方式是【高温单阶段着火】。
柴油机的着火方式是【低温单阶段着火】。
9.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按检测进气量的方式分为【质量流量控制】和【速度密度控制】【节流速度控制】两类,按喷嘴数量和喷嘴安装位置分为【缸内喷射】和【进气管喷射】两类。
10、汽油机产生紊流的主要方式有【挤流】和【近期涡流】两种。
11、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 5 】度曲轴转角。
柴油机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前者用于直喷式(统一式)燃烧室中,后者用于分隔式燃烧室中。
12,油束的雾化质量一般是指油束中液滴的【细度】和【均匀度】。
13.柴油机分隔式燃烧室包括【涡流式】式燃烧室和【预燃式】式燃烧室两类:直喷式燃烧室分为【开】式燃烧室和【半开】式燃烧室两类。
14.柴油机上所用的调速器分【全程式】式和【两极】式两类。
一般【全程式】式调速器用于汽车柴油机,【两极】式调速器用于拖拉机柴油机。
15.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等容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三种标准循环形式。
16、理论循环的评定指标有【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前者用于评定循环的经济性,后者用于评定循环的做工能力。
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它的工作原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性能和效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一、发动机的分类根据燃料不同,发动机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1. 汽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主要使用汽油作为燃料。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汽缸中混合空气和汽油,然后利用火花塞的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从而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运动,驱动车辆前进。
2. 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主要使用柴油作为燃料。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空气先压缩,使其温度升高,然后将柴油喷射到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柴油受热自燃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运动,驱动车辆前进。
二、发动机的构造1. 活塞与连杆系统:活塞是发动机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它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将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往复运动的动能。
2. 气门与气门传动系统:气门的开关控制着混合气的进出。
气门传动系统通过凸轮轴的转动来驱动气门的开启和关闭。
3. 燃烧室与点火系统:燃烧室是混合气体燃烧的场所,点火系统则负责在适当的时机产生火花,引发燃烧,从而释放能量。
4. 混合气供给系统:混合气供给系统负责将空气和燃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供给燃烧室。
5. 冷却系统: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剂来控制发动机的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6. 润滑系统:润滑系统负责将润滑油供给到发动机各个零部件的摩擦表面,减少磨损和摩擦阻力。
三、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是指发动机在一个循环过程中所经历的行程和状态变化。
1. 四冲程循环:四冲程循环也称为奥托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在进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内充满混合气;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在燃烧冲程中,点火系统引发混合气爆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最后,在排气冲程中,活塞再次向上运动,将废气排出汽缸。
2. 两冲程循环:两冲程循环也称为迪塞尔循环,只包括压缩冲程和燃烧冲程。
发动机原理 复习资料 复习总结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
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强化系数PmeCm.第二章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
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
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打开这段时期。
发动机原理复习材料.doc
1.当气缸内压力pe与排气门后的压力pe‘的比值大于等于1. 83,排气门处气体的流动达到音速500^700m/s,自由排气阶段排出废气量这排气总量的60%以上。
2.四冲程增压发动机的理论泵气功大于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等于实际泵气功与泵气损失功的和。
3.排气损失由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两部分组成,排气早开角△ W eo小,自由排气损失小而强制排气损失大;△We。
大则反之。
4.由示功图直接计算出一个工作循环缸内气体所做的功,称为指示循环功Wi。
5.充量系数6 c是衡量发动机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进气量比值。
6.可燃混合气低热值h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可燃混合气的低热值。
7.进气门平均有效开启通路面积与进气门的“角面值”成正比,。
8.进气动态效应在进气门处的压力波对充量系数6c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进气动态效应的正压脉冲波会有效地提高由c值。
9.发动机负荷越大,进气温升A 越高,进气密度越低,充量系数虬值就越小。
发动机转速越低,进气温升越低,进气密度越高,充量系数血值就越大。
10.预混合燃烧的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和火焰传播的速度。
11.发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
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气体膨胀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12.柴油机的混合气是缸内燃油高压喷射、雾化与空气混合形成的。
13.发动机的充量系数6 c随转速n变化规律,叫做发动机的进气速度特性。
14.影响汽油机爆燃的因素有:点火提前角、压缩比、气流运动强度、火焰传播速度、燃烧室结构、火焰传播距离、末端混合气温度和燃料抗爆性等。
15.低温多阶段着火要经历冷焰诱导阶段(T 1),冷焰阶段(T2),蓝焰阶段(T3)三个阶段。
16.等容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最高,等压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介于等容加热循环与等压加热循环之间。
17.汽油机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是通过控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进气量来实现的。
发动机原理复习要点
“发动机原理”各章名词解释及知识点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 循环热效率ηt—工质所做的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
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循环平均压力pt —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来评定气缸工作容积的做功能力。
2.指示性能指标(指示功、平均指示压力、指示效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3.有效性能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料消耗率)4. 升功率—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5. 机械效率—有效功与指示功的比值。
6.发动机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分别有哪些?如何求?发动机动力性指标主要有: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发动机转速、平均有效压力。
发动机经济性指标主要有:有效热效率及有效燃油消耗率7.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的,较理论循环复杂很多。
进气过程。
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压缩过程。
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增大作功过程的温差,获得最大限度的膨胀比,提高热功转化效率,为燃烧过程创造有利条件。
燃烧过程。
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处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温度升高。
膨胀过程。
也称作功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而膨胀作功,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也随即迅速降低。
排气过程。
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后,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的废气排除。
8.根据p-v示工图说明汽油机实际循环与燃料空气循环的差别与原因。
9.已知495柴油机(四冲程),冲程s=115mm,燃料低热值hμ=42700kJ/kg,n=2500r/min时,功率Pe=36.8kw,机械效率为0.75,有效比油耗be=265g/kwh,求:平均有效压力pme;平均指示压力pmi;有效热效率ηe 。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选择题:1.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A)P70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B.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C.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2.一般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相比最高燃烧压力Pz和最高燃烧温度Tz是(B )P29 A.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B.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C.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D.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3.内燃机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不包括( C )P251A.油耗线法B.倒拖法C.路试法D.单缸灭火法4.当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或喷油提前角增加时,(A)P127 P108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也增加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5.对于汽油机来说,最佳点火提前角如下变化( D )P127A.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变,B.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C.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D.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6.柴油机比汽油机经济性好的主要原因是(A)P140A.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B.柴油机机械效率高C.柴油机转速低D.柴油机功率大7.我国柴油的标号是指( B )P81A.闪点B.凝固点C.十六烷值D.10%馏出温度8.柴油机喷油泵凸轮型线分为三种基本形式,高速柴油机一般采用(B)。
P109 A.凸面圆弧凸轮B.切线凸轮C.凹面圆弧凸轮D.普通凸轮9.汽油机的表面点火属于( A) P126A.不正常燃烧B.正常燃烧C.后火D.早火10.混合气浓度对燃烧过程影响很大,爆燃倾向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值为(B)P127 A.1.03~1.1 B.0.85~0.95C.1.12 D.0.411. 下列因素对充气效率没有影响的是(D)P43A.进气终了状态压力B.进气终了温度C.压缩比D.气缸容积12. 以下不能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有(B)P44-46A.增大进气门直径B.采取较大的S/D值(长行程)C.增加气门的数量D.改善进气门处流体动力特性13.四冲程发动机与二冲程发动机相比,其优点在于(C)P50A.换气时间短B.扫气消耗功大C.变工况运行时经济性好D.HC排放较高14. 以下不属于二冲程发动机换气系统类型的是(A)P50A.湍流扫气B.回流扫气C.横流扫气D.直流扫气15. 不能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的途径有(B)P59A.加大气缸总排量B.减小压缩比C.提高发动机转速D.提高平均有效压力16. 增压发动机的优点中不包括(D)P60A.减少污染和噪声B.减小发动机比质量C.提高发动机热效率D.能满足车辆对转矩适应性的要求17. 某款增压发动机的增压比为3,则该发动机属于(A)P60A.高增压发动机B.中增压发动机C.低增压发动机D.以上都不对18. 汽油发动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属于(C)。
航空发动机原理总复习
1•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力和活化能。
2.航空煤油的燃烧时间由蒸发时间、气相扩散混合时间、化学反应时间组成。
3.航空发动机常见的雾化喷嘴有采用压力雾化的直射式喷嘴和离心式喷嘴:采用介质气动力雾化的气动雾化式喷嘴:采用加热蒸发雾化的蒸发管式喷嘴以及采用轴旋转的离心力雾化的甩油盘式喷嘴。
4.燃烧室的压力损失可以分为流阻损失和热阻损失。
5.燃烧室主燃区的作用是稳左燃烧。
补燃区的作用是补充燃烧,消除热离解,提髙燃烧效率。
掺混区的作用是掺混降温。
6.对于航空煤油,正好完全燃烧的混合气的当量比等于1.0,余气系数等于1.0,油气比等于0.068 °7.稳泄燃烧时,为了提髙航空煤油的燃烧速度,最关键的措施是燃油的雾化。
8.在高温低压条件下必须要考虑燃饶产物的热离解。
9.航空燃气轮机燃饶室中煤油在空气中的燃烧是气液两相扩散燃烧。
10.防止火焰简烧蚀的措施是设置孔缝的气膜冷却。
11•保证燃饶室稳従燃烧采取的最重要的流动控制措施是产生回流区。
12.扩散燃烧的特点是燃烧过程取决于流体动力因素即混合时间T m,此时化学反应时间T人<Tm,燃料燃烧的全部时间J由混合时间丫皿决定。
13.动力燃饶的特点是燃烧过程取决于化学动力因素即化学反应时间T “此时混合时间T m« J,燃料燃烧的全部时间J由化学反应时间T「决定。
14.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反应物浓度、压力、温度和活化能。
15.发动机在慢车状态下排气污染物主要为CO和HC,在起飞状态下为NOx和烟粒。
19.燃烧室的基本工作要求有燃烧完全、燃烧稳左、点火可靠、压力损失小、出口温度场符合要求、尺寸小重量轻、排气污染少、寿命长。
20.燃烧室中气流流动过程包括:燃饶区中气流流动过程的组织:混合区中二股掺冷空气与高温燃气掺混过程的组织;火焰筒壁冷却过程的组织。
21.燃烧室中采取的措施有:采用扩压器,使气流减速增压:采用火焰筒使气流“分流”:采用火焰稳定器,使燃烧区中形成特殊形态的气流结构(回流区)。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
1、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2、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气缸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4、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发动机曲轴输出的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9、示功图: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变化的曲线关系。
10、有效指标: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指标,以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有用功为基础。
1、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的角度及其相对与上、下止点的关系,称为配气相位。
2、气门重叠(气门叠开):由于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迟后关闭,在上止点附近,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3、充气效率: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之比4、可变技术:随使用工况(转速、负荷)变化,使发动机某系统结构参数可变的技术。
5、残余废气系数:在进气门关闭时,气缸中残余废气质量与实际新鲜充量的质量的比值。
1、着火延迟:火花引燃或加热到燃料自燃温度以上时,可燃混合气并不立即燃烧,需要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火焰,放出热量。
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空燃比空燃比:燃料实际燃烧时所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的比值。
4、着火方式:引发燃烧过程的手段。
5、着火延迟期(滞燃期):从点火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6、爆燃(爆震):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火焰中心较远的未燃混合气自燃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现象。
7、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质量称为燃烧速度。
8、油束特性:燃油喷射时,油束的各种参数统称为油束特性。
1、燃烧速度: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质量。
2、火焰速度:火焰前锋相对未燃混合气的推进速度。
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3、增压的分类
• 1. 增压比分类: 低增压、中增压、高增压
• 2. 结构形式分类: 机械增压系统、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复合式增压系统、 组合式涡轮增压系统、 气波增压系统、
第二节 废气能量的利用
• 一、废气最大可用能 (排气门前废气到达涡轮前的能量损失)
1.排气门处节流损失 2.各种缩口处节流损失 3.管道面积突扩时流动损失 4.气流混合撞击损失 5.气体粘性形成的摩擦损失 6.气流向外界散热的能量损失
• 一、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c 的理论空气量 • 二、过量空气系数 >1时完全燃烧产物的数量 • 三、燃料热值与混合气热值
第五章 发动机燃料与燃烧 第四节 燃烧的基础知识
• 四、发动机的燃烧模式 • (一)预混燃烧 • 1.层流火焰传播 • 2.紊流火焰传播 • (二)扩散燃烧 • 1.油滴的蒸发与燃烧 • 2.油束和油滴群的蒸发与燃烧 • (三)预混燃烧与扩散燃烧的主要特点 • (1~4)
• 1.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差异
• 2.着火燃烧模式的差异
• 3.负荷调节方式的差异
第五章 发动机燃料与燃烧
第二节 发动机代用燃料
• 一、气体燃料 • (一)天然气 • (二)液化石油气 • (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与汽油比较 • 1.热值 • 2.抗爆性 • 3.着火性能 • 4.排放 • 5.安全性 • 6.使用性能 • 7.携带性 • (四)在发动机上的使用方案 • 单燃料、两用燃料、双燃料
第五章 发动机燃料与燃烧 第二节 发动机代用燃料
• 二、液体燃料 • (一)醇类 • (二)二甲醚 • (三)生物柴油 • 1.环保性 • 2.辛烷值高 • 3.安全性 • 4.可再生 • 5.与石化柴油任意比例相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气缸内压力pe与排气门后的压力pe′的比值大于等于1.83,排气门处气体的流动达到音速500~700m/s,自由排气阶段排出废气量达排气总量的60%以上。
2.四冲程增压发动机的理论泵气功大于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等于实际泵气功与泵气损失功的和。
3.排气损失由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两部分组成,排气早开角△ψeo小,自由排气损失小而强制排气损失大;△ψeo大则反之。
4.由示功图直接计算出一个工作循环缸内气体所做的功,称为指示循环功Wi。
5.充量系数φc是衡量发动机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进气量比值。
6.可燃混合气低热值Hum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可燃混合气的低热值。
7.进气门平均有效开启通路面积与进气门的“角面值”成正比,。
8.进气动态效应在进气门处的压力波对充量系数φc 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进气动态效应的正压脉冲波会有效地提高φc值。
9.发动机负荷越大,进气温升ΔTa′越高,进气密度越低,充量系数φc值就越小。
发动机转速越低,进气温升ΔTa′越低,进气密度越高,充量系数φc值就越大。
10.预混合燃烧的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和火焰传播的速度。
11.发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
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气体膨胀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12.柴油机的混合气是缸内燃油高压喷射、雾化与空气混合形成的。
13.发动机的充量系数φc随转速n变化规律,叫做发动机的进气速度特性。
14.影响汽油机爆燃的因素有:点火提前角、压缩比、气流运动强度、火焰传播速度、燃烧室结构、火焰传播距离、末端混合气温度和燃料抗爆性等。
15.低温多阶段着火要经历冷焰诱导阶段(τ1),冷焰阶段(τ 2 ) ,蓝焰阶段(τ3)三个阶段。
16.等容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最高,等压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最低,混合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介于等容加热循环与等压加热循环之间。
17.汽油机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是通过控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进气量来实现的。
称为量调节。
18.三种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均随压缩比的加大而上升。
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能提高循环的循环热效率。
19.由火核形成至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所需时间为t 1,由火核形成至末端混合气自燃着火所需时间为t 2,不发生爆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t l < t 2。
20.加大ds 和气门升程hv ,选择合适的气门锥角θ和 凸轮型线都能加大角面值。
加大角面值就能扩大进气门平均有效通道截面积,会降低气流速度,减小进气阻力。
21.工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热分解,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造成循环热效率ηt 降低。
22.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L o ,缸内混合气中的单位质量的燃料所对应的空气量L , 两者之比值为过量空气系数φa 过量空气系数φa 值越小,混合气越浓,混合气热值越大。
φa >1 为稀混合气; φa <1 为浓混合气;φa=1 则为理论混合比的混合气。
空燃比a :指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之比。
汽油的理论空燃比为14.8 ,柴油的理论空燃比为14.3。
23.发动机润滑油粘度过高或过低,机械效率ηm 都会下降。
发动机工作时润滑油粘度要保持在合适的范围。
24.高速柴油机燃烧时间短,加强油气配合十分重要,通过气流运动快速形成混合气。
发动机缸内的气流运动形式有涡流、挤流、滚流、湍流。
25.当负荷减小柴油机与汽油机热效率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是:1)汽油机的进气量减小,实际压缩比降低,而柴油机负荷减小,实际压缩比ε不变;2)负荷越小,汽油机混合气越浓,燃烧效率低。
柴油机小负荷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3)汽油机废气稀释作用和气体运动强度降低造成火焰传播速度变慢,燃烧过程变长,使λ减小ρ增大,循环热效率下降。
柴油机的喷油量减小,燃烧过程缩短,λ保持不变,而ρ减小,循环热效率上升。
4)负荷减小时汽油机与柴油机缸内温差进一步扩大,汽油机缸内工质温度高,传热损失大,而柴油机传热损失小。
26.柴油机的压缩着火和汽油机的爆燃具有低温多阶段着火的特点;而汽油机的火花点燃和柴油机在缓燃期、后燃期燃料着火具有高温单阶段的着火特点。
27.自由排气损失小,则强制排气损失大;反之自由排气损失大,则强制排气损失小。
任何工况都有一个最佳排气早开角△ψeo 使由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之合达到最小。
28.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存在明显不同,始点相差8~12曲轴转角,喷油持续时间较供油持续时间长,最大喷油速率较供油速率低。
29.汽油机转矩适应系数和转速适应系数均比柴油机大。
30.最佳放热始点的条件是:在任何工况下缸内最高压力点(C点)出现在上止点后12~15度曲轴转角。
31.发动机只在某一固定转速和输出功率下工作,被称为点工况。
32.速燃期的放热速率dQB/dψ和压力升高率dp/dψ的大小取决于着火落后期形成混合气多少。
为控制压力升高率,应减少着火落后期可燃混合气的量。
33.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从排气门打开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过程。
34.提高充量系数需要扩大进气门平均有效开启通路面积(μs fa)m,也就需要增大进气门“角面值”。
从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气门头部直径ds ;2)适当增大气门升程hv; 3)减小气门锥角θ;4)优化凸轮型线;5)采用最佳配气相位角,能增大进气门的“角面值”。
35.喷油规律始点明显滞后供油规律始点,高压油管越长、发动机转速越高,供油提前角与喷油提前角的差值就越大。
36.单位凸轮轴转角由喷油泵输出的燃油量称为供油速率。
单位凸轮轴转角由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油量称为喷油速率。
37.汽油混合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主要受混合气温度、压力、φa等因素影响。
层流火焰的过量空气系数φa=0.9,火焰传播的速度最快。
38.三效催化转化器要求混合气浓度为化学计量比,即理论空燃比或过量空气系数Φa等于1,才能使CO、HC、NOX均获得良好的催化转化效果。
39.着火落后期长短与混合气浓度、缸内温度和压力、气体流动强度、火花塞间隙、火花能量及残余废气量等因素有关。
火花塞电极间隙为0.8~1mm,有利于点燃混合气。
41.柴油机的速度特性取决于△b、ηit 、ηm各值随转速的变化规律。
42.催化剂转化效率随空燃比的变化称为催化剂的空燃比特性,催化转化率达到50%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起燃温度t50。
起燃时间特性则是催化转化器从室温开始工作当达到50%转化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起燃时间τ50。
43.壁面淬熄效应及缝隙效应产生大量的HC。
燃烧室的面容比越小,气体运动越强,壁面淬熄效应产生HC就越多。
44.汽油机以降低CO、HC和NOX 为主要控制目标,柴油机以降低微粒和NOX为主要控制目标。
45.减小汽油机的负荷,提高汽油机转速,要加大点火提前角。
增大汽油机负荷,降低汽油机转速,要减小点火提前角。
46.加强汽油机缸内气流运动,能减少淬熄所产生的HC生成量。
47.缩短柴油机燃烧持续期就加大了燃烧放热速率,就能提高柴油机的循环热效率。
通过1)提高喷油速率缩短喷油持续的时间,提高供油速率、提高喷油压力和增加喷孔数能提高喷油速率。
2)提高喷雾质量,细化油粒直径加快蒸发速度,合理的油束贯穿率和喷雾锥角,提高空气利用率,3)加强气流运动强度,提高混合气的形成的速率。
4)适当提高燃油的蒸发性等措施能有效缩短柴油机燃烧持续期。
48.柴油机浅盆形燃烧室对雾化质量要求很高,缸内只有很弱的涡流,因此空气利用率较低,过量空气系数在1.5以上。
49.汽油机在中等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为1.05,燃烧效率高,不容易产生一氧化碳。
50.布置火花塞须考虑的因素:1)利用新鲜混合气扫除火花塞电极间隙处的残余废气。
2)火花塞应靠近排气门处,降低爆燃倾向。
3)火花塞的布置应使火焰传播距离尽可能短。
51.明显燃烧期:指火焰由火焰核中心烧遍整个燃烧室,火焰传播方式是近似球状的火焰前锋面向四周传播。
52.防止爆燃应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和降低压缩比;加强气流运动强度,提高火焰传播的速度。
53.汽油机减小点火提前角能使HC和NOx生成量降低,但燃油消耗率会上升。
54.混合气的低热值(φa=1)越高,发动机的有效循环功、有效力矩、有效功率和平均有效压力就越大。
55.理论循环模型:理想循环与理想工质的热力循环。
56.汽油机怠速工况时,进入缸内的新鲜混合气少,为了消除废气的稀释作用,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φa应为0.6~0.7。
57.机械损失功由摩擦功、附件消耗功和泵气损失功构成。
58.三效催化转化器的主要性能包含转化效率、空燃比特性、起燃特性(起燃温度和起燃时间)、催化剂的耐久性。
59.柴油机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着火落后期(又称为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
60.燃烧过程可分着火落后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着火落后期从燃油开始喷入燃烧室(A点)至缸内混合气开始着火(B点),速燃期从(B点)至达到最大压力(C点),缓燃期从最大压力点至最高温度点,补燃期从最高温度点(D点)至燃油基本燃烧完(E点)累计放热率达到95%以上。
61. 传统汽油机、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差异:1)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差异;2)着火、燃烧模式的差异;3)负荷调节方式的差异。
62. 进、排气的四个相位角中,进气晚关角对进气充量影响最大;排气早开角对换气损失影响最大。
63. 燃油喷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喷射延迟阶段、主喷射阶段和喷射结束阶段。
64.提高燃油喷射压力,细化喷雾粒径,可大大加快燃油汽化过程。
加强气流运动,可加快空气与燃油蒸汽的混合,加快混合气的形成。
65. 汽油机产生HC的原因是: l)当φa<1,部分混合气因缺氧不能完全燃烧。
2)粘附在燃烧室壁面的一层混合气因低温而不能燃烧,活塞头部,火花塞等缝隙中的混合气不能燃烧,即壁面淬熄效应及缝隙效应产生大量的HC。
3)在活塞顶部、燃烧室壁面油膜和积碳的吸附未燃混合气,随排气过程释放大量HC。
66.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称为燃烧放热规律,燃烧放热规律与发动机性能有密切关系。
67.缩短着火落后期,能降低柴油机的压力升功率dp/dφ,减小柴油机的振动和噪声。
缩短着火落后期的措施是:减小喷油提前角;减小燃烧室的面容比;提高冷却水温度;提高压缩比;提高燃料的十六烷值。
68.缩短发动机放热持续期,能提高发动机的循环热效率、动力性和经济性。
69.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在固定的一条曲线上变化,称为线工况。
发动机的转速能从最低稳定转速到最高转速;负荷可以从零变到全负荷,称为面工况。
70.贯穿率是指油束的贯穿距离与喷孔到燃烧室壁距离的比值。
ω形燃烧室内空气运动为强涡流,燃油喷射油束贯穿率为 1.05。
浅盆型燃烧室内空气运动为弱涡流,贯穿率为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