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地质灾害勘查是指为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分析工作。
地质背景条件是指地质环境和地质过程对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编写地质背景条件的要求如下:1.综合地质背景:首先要对研究地区的地质背景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地质构造、构造运动活动、地质构造类型等。
还要考虑地质背景中的地层情况、地质构造变形程度以及构造面特征等因素。
2.地形地貌特征:对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考虑地势起伏、地形特点、地貌类型、河流分布、山脉走向、山谷形态等因素。
这些特征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需要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位、水系分布、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描述。
特别是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流动速度、水文特征的释放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要求较高。
4.地质灾害历史: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
包括地震活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灾害规模、灾害类型,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这些历史数据对于预测未来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地质勘查资料:需要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勘查资料,包括地质勘查报告、地质钻探数据、地质调查图、地震监测数据等。
这些资料是判断地质背景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编写地质背景条件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编写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的要求。
在编写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注重采集和分析各种数据,以确保编写的地质背景条件准确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过程特征。
这将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一、概述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质背景条件,从而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地质背景条件是指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下水等因素对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和地下水三个方面来说明地质背景条件的要求。
二、地质构造要求1.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因此,地质灾害勘查应重点关注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包括断裂带、断层带、活动构造等的分布情况和活动性。
2.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规模和程度。
因此,地质灾害勘查应准确描述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包括构造面的倾角、断层的位移量等。
三、地质岩性要求1.地质岩性的稳定性: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质岩性的不稳定性。
地质灾害勘查应重点关注地质岩体的稳定性,包括岩层的变形特征、岩体的强度参数等。
2.地质岩性的渗透性:地质岩体的渗透性对地下水的运移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重要影响。
地质灾害勘查应准确描述地质岩体的渗透性,包括渗透系数、渗透压力等。
四、地下水要求1.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质灾害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质灾害勘查应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包括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
2.地下水的流动性:地下水的流动性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地质灾害勘查应准确描述地下水的流动性,包括渗透系数、水流速度等。
五、总结地质灾害勘查的地质背景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和地下水等要素。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关注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地质岩性的稳定性和渗透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流动性。
只有全面了解地质背景条件,才能更好地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2020年3月目次引言 (5)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2)4.1 目的任务 (2)4.2 部署原则 (3)4.3 总体要求 (3)5 设计书编写 (5)6 调查内容 (5)6.1 基本规定 (5)6.2 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5)6.3 特殊地区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7)6.4 地质灾害调查 (9)6.5 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0)6.6 承灾体调查 (10)7 基本调查方法 (10)7.1 资料收集与分析 (10)7.2 遥感调查 (11)7.3 地面调查 (11)7.4 物探 (11)7.5 钻探 (12)7.6 山地工程 (12)7.7 测试与试验 (12)8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1 总体要求 (13)8.2 一般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3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4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5 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14)9 成果编制与验收 (14)9.1 图件编制 (14)9.2 报告编制 (14)9.3 数据库建设 (14)9.4 成果验收 (15)9.5 资料归档 (16)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及适用范围 (17)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规定符号图示图例 (18)附录 C (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20)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21)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3)附录 F (资料性附录)土的类型与结构 (46)附录G (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及划分 (47)附录H (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48)附录I (资料性附录)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J (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50)附录K (资料性附录)遥感解译和隐患识别方法 (53)附录L (资料性附录)岩土体测试项目及参数表 (55)附录M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57)附录N (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63)附录O (资料性附录)数据库建库报告提纲 (65)附录P (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 (66)引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最新版】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目次前言 (3)引言 (4)1范围 (5)2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4总则 (7)4.1 目的 (7)4.2 任务 (7)5基本规定 (8)5.1 流域选取与调查分区 (8) 5.2 调查基本工作量 (9)5.3 工作精度 (9)5.4 工作程序 (9)5.5 技术手段 (10)6设计书编审 (10)6.1 基本要求 (10)6.2 编写提纲 (10)6.3 设计书审查 (11)7基本调查方法 (11)7.1 资料收集 (11)7.2 遥感解译调查 (12)7.3 地面调查 (12)7.4 钻探 (13)7.5 山地工程 (14)7.6 物探 (14)7.7 测试与试验 (14)8区域综合工程地质调查 (15) 8.1 目的任务 (15)8.2基本要求 (15)8.3 地形地貌调查 (15)8.4 地质构造调查 (16)8.5 岩(土)体工程地质调查 (16)8.6 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 (16)8.7 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6) 8.8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17)8.9 斜坡调查 (17)9重点调查区工程地质测绘 (17)9.1 测绘的目的 (17)9.2 测绘任务 (18)9.3 基本要求 (18)10 地质灾害调查 (19)10.1 基本规定 (19)10.2 滑坡调查 (20)10.3 崩塌调查 (22)10.4 泥石流调查 (24)10.5 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 (26)11.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 (28) 11.1 基本要求 (28)11.2 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 (30) 11.3 重点地区评价与区划 (30)11.4流域评价与区划 (32)12.数据库建设 (32)12.1 一般要求 (32)12.2 验收要求 (32)13.图件编制 (33)13.1 一般规定 (33)13.2 图件内容 (33)14.报告编写 (36)14.1 基本要求 (36)14.2 说明书及报告提纲 (36)15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39) 15.1 质量检查 (39)15.2 最终成果验收 (40)15.3 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 (40)附录A 规范性附录 (42)附录A.1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及内容 (42) 附录A.2 区域综合工程地质调查点 (43) 附录A.3 滑坡调查记录表 (45)附录A.4 崩塌(危岩体)调查记录表 (48) 附录A.5 泥石流调查记录表 (50)附录B 资料性附录 (53)附录B.1 滑坡分类表 (53)附录B.2 崩塌(危岩体)分类表 (54)附录B.3 塌岸分类表 (55)附录B.4 泥石流分类 (56)附录B.5 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57)附录B.6土的类型与结构 (58)附录B.7 斜坡稳定性常规评价方法 (59)前言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提出。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1.项目设计预算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组成。
2.编制说明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工作地区基本条件;预算编制依据;采用的费用标准和计算方法;项目设计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问题等。
3.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按设计工作量和预算标准进行编制与平衡。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按工作项目或计划项目分别编制。
4.按地质调查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工作项目设计预算分为甲乙两类,并按甲乙两类预算表分别编制(见附件三-2)。
甲类预算表适用基础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中的工作项目,分项目编制《工作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甲类)》、《工作项目设计预算表(甲类)》、《单项工程手段费用标准构成表》。
乙类预算表适用数字国土工程、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的工作项目和基础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中独立的综合研究、科研工作项目,分项目编制《工作项目设计预算汇总表(乙类)》、《工作项目设计预算表(乙类)》、《项目外协工程量预算表》。
5.按计划项目包含的实物量类别,按工作手段项目和费用项目,分别归类编制《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设计总预算表(甲类)》、《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设计总预算表(乙类)》,并进行汇总;计划项目设计年度预算,按计划项目中各工作项目的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分别按工作项目编制《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设计年度预算表(甲类)》或《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设计年度预算表(乙类)》,并进行汇总(见附件三-1)。
6.为规范和方便项目设计预算的编制与审查,甲乙两类预算表,应分别按 1《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工作手段项目目录(甲类)》(见附件三-3)和《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费用项目目录(乙类)》(见附件三-4)编制。
7.项目设计预算编制依据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技术设计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国家、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那厚厚的文件夹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编写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
这可是个考验经验和细致程度的活儿,我已经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年,对于这样的任务,我早已轻车熟路。
得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这次调查主要是为了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从而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点,必须要在方案中明确写出来,不能含糊。
就是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和危害程度等。
至于方法,是资料收集,包括历史灾害记录、地质环境背景资料、社会经济状况等。
然后是野外调查,这可是个体力活,得到现场去实地查看,拍摄照片,采集样本。
还得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这可是技术活了。
调查的范围和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这次的任务要求,调查范围主要是我国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包括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
时间上,初步计划为三个月,这还得看实际情况,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延期。
人员组成和职责划分也很关键。
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整个调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下面得有个团队,包括地质学家、遥感专家、地理信息系统专家、野外调查员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得明确下来,不能乱。
安全保障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地质灾害调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对调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比如安全帽、防滑鞋、登山绳等。
还要建立应急机制,一旦发生意外,能够迅速应对。
写着写着,我忽然感觉有些疲惫,但一想到这个方案完成后的成就感,我又充满了动力。
地质灾害调查是一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我必须确保这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想到这里,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完善方案。
我知道,这个方案将会成为我们调查工作的指南针,引领我们顺利完成任务。
而我,也将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为防治地质灾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规范要求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保证地质勘察工程的质量和准确性,相关的规范要求也得到了广泛制定和遵循。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的一些常见规范要求。
1. 地质勘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地质勘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地质勘察前必须编制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对勘察项目的背景、目的、设计及实施方案等详细信息。
该报告的编写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如《地质勘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范》等,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地质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地质勘察设计文件是地质勘察工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其编制应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例如《地质勘查设计文件编制规范》等。
设计文件中应包含地质勘察的范围、方法、仪器设备等信息,以及对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的预测和评估。
3. 地质勘察报告的撰写地质勘察报告是地质勘察工程的结果呈现,它记录了地质调查的全过程和具体的地质情况。
撰写地质勘察报告应该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包括项目背景介绍、调查方法和技术、地质数据分析和处理等。
此外,还应该加入地质地图、剖面图等图件,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4. 地勘工程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地质勘察工程的质量,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和数据处理等工作,并对勘察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此外,还应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地质勘察工程往往涉及到的场地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在勘察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
对于有潜在污染风险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勘察工作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同时,还要保证勘察人员的人身安全,如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和设施等。
6. 资料归档与管理地质勘察工程完成后,相关的勘察数据和资料应进行合理的归档和管理。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 措施和建议,为建设用地规划和
设计提供依据。
将评估结果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和 设计文件,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0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内容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
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以及其分布范围和规模。
指导后续工作
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安全保障,确 保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评估依据法ຫໍສະໝຸດ 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设用 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等。
技术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
地质资料
建设用地所在区域的地质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等。
02
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和分布
分析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规 律等,评估地下水对建设用地的影响。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 系
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了解地下 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将评估区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分区,确定各分区的工程地质性质和 稳定性。
建议
01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
措施,以降低或消除地质灾害对建设用地的危害。
02
优化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建设用地规划布局的建议,包括合理规划道路、
建筑物、排水系统等设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对建设用地的危害。
03
加强监测与预警
提出加强监测与预警的建议,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
地灾勘查设计书要求及提纲
地灾勘查设计书要求及提纲概述地灾勘查设计书是针对土地利用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介绍地灾勘查设计书的要求和提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文件的内容和编写流程。
要求范围地灾勘查设计书应覆盖整个项目区域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岩石类型和结构特征•地下水位和水质•气候特征•生物环境•历史地质活动数据来源地灾勘查设计书应从多种不同的数据来源中收集和整理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渠道:•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地质图和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勘探结果•气象资料和气候预报•生物和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灾害历史和灾情报告评估方法地灾勘查设计书应采用全面有效的评估方法,以确定项目区域内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人工巡视和勘探•遥感技术分析和调查•地质勘查和化验分析•水文地质勘探和水文模拟•灾情模拟和灾害历史研究报告内容地灾勘查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项目背景和目的•影响区域的概况•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建设方案建议和对策•评估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提纲地灾勘查设计书的具体编写内容和结构应遵循以下提纲:1、前言•编写目的和背景•编写方针和要求2、项目概况•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环境和特征•地质地貌特征•灾害历史和现状3、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来源和渠道•数据整理和处理方法•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4、评估方法与结果•评估方法和理论基础•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和危险性分类5、方案建议和对策•建设方案和设计要求•防灾减灾措施和应急预案•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措施6、评估报告的不确定性和可靠性•确定不确定性的来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保障•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风险本文介绍了地灾勘查设计书的要求和提纲,可以帮助编写该文件的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该文件的内容和流程,并编写出符合规范和准确性的地灾勘查设计书,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环境的安全。
第一篇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第一篇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危险性评估的对象(1)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危险性评估的对象(2)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不要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的影响,再给评估区划分易发与不易发区。
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是否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依据。
目前只要是各级政府同意开展评估的地区,均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3、目前易发区划分尚不明确,若线性工程通过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如何评估?建设单位委托你评估,目前暂不考虑易发区与非易发区,同时评估即可。
以后随着政策的细划,再按规定进行。
4、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1)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5、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2)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给评估人员出了一个难题。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区别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风蚀砂埋、冻涨融陷、洪水冲蚀6、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以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的六大灾种为主,其他任何标准或学术讨论都不作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的依据。
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
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7、矿井突水、瓦斯、煤尘是地质灾害吗?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属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8、请明确水土流失是地质灾害吗?作为全国范围来讲,不属于地质灾害评估的范畴;但广东省目前要求评估。
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关键章节编写基本要求
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关键章节 编写基本要求
二、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编写要求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与技术要求
二、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编写要求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与 技术要求
3、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 署原则,对不同层次及各类地 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视具 体情况分年度提出各阶段的主 要工作内容,并附相应的工作 部署图。
二、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编写要求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与技术要求 4、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调查历史上破坏性地震及所引起的地震效应。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1:50000)(GB/T 14158-93)
调查区类型的划分:平原区、丘陵山区、滨海地区、岩溶 地区、黄土地区、冻土地区
调查区复杂程度分区:简单地区、中等地区、复杂地区 分区依据主要为:含水层的分布、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程
度、现代地质作用程度。
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关键章节 编写基本要求
二、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编写要求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与技术要求
4.3野外调查:说明调查区范围、调查内容、方法和要求 4.3.1一般要求
(1)填图比例尺要求: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地形地 质图基础上进行,无地质图时,需同时进行第四纪地质测绘;
(2)观测路线布设要求: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一般应垂 直岩层、构造线走向和沿着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对重要地质体、接 触带、断层带、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等,沿走向追索布设;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标准
三、工作部署原则
☛ 1、统一部署,统一要求,逐步推进的原则 ☛ 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 4、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则 ☛ 5、采用点、线、面结合,以专业调查为主,地
方政府部门参与的原则 ☛ 6、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三、工作部署原则
1、统一部署,统一要求,逐步推进的原则
将遥感解译-野外核查-再解译贯穿于详细调查工作全过程,发挥遥感
技术优势,获得了常规调查方法难以获取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信 息,起到了先导和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高了调查精度和工作效率。
二、技术路线
3、调查区采用重点调查区与一般调查区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将调查区划分为重点调
是核查解译的地质现象是否符合实际,二是核查实地存在而没有解译出来的地质 现象,对比研究实地情况与影像特征,补充和完善解译标志,提高解译精度和工 作质量。
对已有治理、勘查或调查资料的灾害点,根据已有资料的完备程度进行野外核查
与完善,重点核查地质灾害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变化程度与发展趋势。
二、技术路线
地面调查:对于已成灾的已有地质灾害点或具有威胁对象的地质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必须统筹考虑、统一部署,统 一技术思路与技术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地质灾害 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一规划,优先开展地质 灾害多发和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逐步实施。
三、工作部署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 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兼顾重要公共设施、 资源和环境。重点调查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经济建设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达到避 免“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目标。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是指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由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治的环境地质条件,论证重大区域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拟定地质环境保护对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地质依据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一、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查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二)查明区域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及危害;(三)调查研究地质环境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评价预测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四)调查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五)研究重大区域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论证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对策。
二、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一)充分收集已有的水文、气象、地质、水、工、环地质、遥感、物探、化探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有关地质灾害的资料,以及大江大河流域整治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设计。
(二)开展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与物探、钻探、实验测试及监测等工程施工。
(三)建立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网点。
(四)建立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五)开展环境地质专题研究。
(六)综合上述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作出评价、预测与论证,形成成果报告。
三、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设计编制的基本要求(一)设计必须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依据充分,各项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合理,工作量布置得当,经费预算合理,保障措施有力。
文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所附图表清晰齐全。
(二)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应采用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监测、实验测试等综合手段,并重点说明多S 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三)野外调查采用比例尺1:5万地形图。
成果图件比例尺视实际需要确定,一般不小于1:25万。
(四)要突出揭示区域地质环境系统演变规律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为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和防灾减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附件三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是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开展项目工作的依据。
为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目标任务的完成,规范设计的编写,特制定本要求。
一、设计编写总体要求(一)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和其他国家财政调查专项。
(二)设计分类1.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专业类别分为:(1)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2)1:50000区域地质调查(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物化探异常查证(4)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5)矿产资源普查评价(6)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7)生态环境地质调查(8)地下水资源勘查(9)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0)区域重力调查(11)矿产地球物理勘查(12)航空物探测量(1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14)矿产地球化学勘查(15)遥感地质调查(16)航空遥感(摄影)(17)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18)地质调查专项研究(科研类项目)2.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工作阶段(性质)分为:(1)新开项目总体设计(2)续作项目年度工作方案3.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项目层次分为:(1)计划项目设计(2)工作项目设计(三)工作程序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设计初审等。
1.明确任务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下发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认真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的相关准备工作。
2.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设计编写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地质工作成果与资料。
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编写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3.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设计编写时,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根据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及时组织设计编写,按时保质完成设计及附图、表的编制。
4.设计初审设计初稿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初审。
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的地质勘探项目评估
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的地质勘探项目评估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地质勘探项目评估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制定详细的评估方案,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地质勘察工程师在项目评估中需要遵守的规范要求,并分析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一、规范要求概述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地质勘探项目评估时,需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
其中,最主要的规范要求如下:1. 地质勘探工程规范:该规范针对地质勘探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可行性评估、方案设计、勘探方法选择、数据分析与解释等内容,为地质勘察工程师提供了具体指导。
2. 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规范:该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师在编写报告时,必须准确清晰地描述勘探过程、结果和结论,并提供相应数据、图表和解释,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3. 地质灾害评估规范:当地质灾害风险较高时,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进行地质灾害评估,以确定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地质勘探项目评估内容地质勘察项目评估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地质环境评估:地质环境评估是对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地层构造、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的考察。
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通过采集地质样品和使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对地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2. 勘探方法评估:勘探方法评估是对不同地质勘探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钻探、测量、地震勘探等。
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根据项目的需要和地质环境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勘探方法。
3. 数据分析与解释:地质勘察工程师需对采集到的勘探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结合地质知识和经验,对数据进行解释,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4. 工程可行性评估:工程可行性评估是在考虑地质勘探结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工程技术等因素,评估项目是否能够安全可靠地实施。
三、地质勘探项目评估步骤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地质勘探项目评估时,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相关资料: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收集项目相关的资料,包括地质图、勘探报告、地质灾害报告等,全面了解项目情况。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
目 录前 言 (i)引 言 ...................................................................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 编图原则 (1)3.2 编图方法 (2)3.3 编图要求 (2)4 基础性图件 (2)4.1 基本要求 (2)4.2 实际材料图 (3)4.3 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遥感释译图 (3)4.4 孕灾地质条件图 (4)4.5 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 (5)5 应用性图件 (6)5.1 基本要求 (6)5.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 (7)5.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8)5.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 (8)5.5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10)5.6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管控建议图 (11)6 图件说明书 (11)6.1 基本要求 (11)6.2 内容提纲 (12)7 数据库建设 (12)8 图件质量检查 (12)9 涉密数据的注意事项 (12)附 录 A 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3)附 录 B 图件版式说明 (14)附 录 C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18)附 录 D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21)附 录 E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区划方法 (24)附 录 F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成果图件说明书建议提纲 (26)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000)成果图件类型、编制目标、主图内容、图面组成、表达形式、图件说明书编写等相关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000)成果图件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0245-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0245—200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1 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3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2.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估量。
3 总则3.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特殊性岩土(含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软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及残积土等)变形灾害等。
3.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应视建设项目的特点,并考虑所处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加以分析确定。
,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则应依据地质灾害种类特征、适度扩展评估范围。
,工程场地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通过山地丘陵区,评估范围应以相对路线两侧第一斜坡带为限;穿越线路的冲沟,以其汇水范围为限。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3、数据库系统建设
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1999;
参考标准:
4、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D14003—89);
5、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
6、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2000;
7、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万),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司,1996;
8、参考《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8。
(二)工作方法
1、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提供基础。
2、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害异常区。
解译精度1:50000。
3、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
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
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
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
4、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
在调查地质灾害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调查精度,尽可能按国际标准术语进行编目(Inventory),目前还没有国际标准的按有关的行业标准进行.
5、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GPS、RS和野外原位快速测试技术等),以
便快速有效地获取资料.
6、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
7、建立整个库区地质灾害及相关因素信息系统.
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1、主要包括任务来源、工作目的、任务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提交时间等。
2、工作区自然概况
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水源、电源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分各阶段简述工作区以往的地质工作程度,明确本次工作基础,同时指出已有工作成果及其使用存在的问题。
1、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
3、环境地质或灾害地质工作
第三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1、气象水文
2、地形地貌
3、地层岩性
4、构造格架、新构造和地震
5、水文地质条件
6、地质灾害现状概述
7、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概述
第四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工作目的、任务和相关技术要求,提出总体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关系及工作程序。
2、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工作部署原则,分不同层次和类型作出总体部署,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
3、工作量和工作进度
列出各项工作的工作量;
说明年度工作安排,当年的工作安排尽可能详细。
第五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提供基础。
2、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害异常区。
解译精度1:50000。
3、野外综合调查
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
调查方法采用专业队伍为主,地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
采用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
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
4、适当布置槽(井)探、物(化)探和岩、土、水样试验工作;
5、确有必要时,可安排少量钻探或坑探工程量;
6、配合调查开展工作,有针对性进行重点问题研究;
7、适时布置群测群防或长期观测工作;
8、室内综合研究
(1)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
(2)建立整个库区地质灾害及相关因素信息系统。
9、图件编制说明
10、技术标准
列出执行标准和参考标准。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
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及其经费预算。
第七章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编写。
第八章组织管理
具备完成本项任务的资质,选派的人员应是多年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研究、防治工程设计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提交高质量的实用成果。
1、组织管理
2、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第九章保障措施
项目在管理、人员、质量和时间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1、保障任务完成,提高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2、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3、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第十章预期成果及成果表达形式
1、预期成果
(1)文字报告
工作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评价报告
(2)图件
工作区地质灾害现状图(1∶5万)
工作区地质灾害分区预测图(1∶5万)
工作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2、成果表达形式
基本要求是,提交纸质和数字化两种形式成果,包括:
(1)文字报告
(2)工作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包括数据标准、数据库实体、信息传输与应用机制)
(3)纸质图件
(4)基于数字图层的地质灾害图集
附录:
1、交通位置图
2、以往环境地质或灾害地质研究程度图
3、本次野外调查工作布置图
4、工作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量表
5、工作区地质灾害调查经费预算表
6、工作区各种地质灾害的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