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学习心得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学习心得
条 目
填 写 内 容
名称
以距离调查点最近的地名命名。
地理位置
详细到乡、村、组(社).地理坐标以调查范围的中心点为准.在地形图上量取。
野外编号
以所在县(市)名称汉语拼音的声母加上调查表的顺序号作为野外编号。如:巴东县BDl、BD2、…….攀枝花市PZHl、PZH2、……。
B
12.架空、松弛、破碎
C
13.大段孤立岩体掩覆在新地层之上
A
14.大段变形岩体位于土状堆积物之中
B
新地层
变动
15.变形、变位岩体被新地层掩覆
C
16.山体后部洼地内出现局部湖相地层
B
17.变形、变位岩体上掩覆湖相地层
C
18.上游方出现湖相地层
C
变形等
19.古墓、古建筑变形
C
20.构成坡体的岩土结构零乱、强度低
结构类型
分为块体状、块状、层状和软弱基座等4种基本类型;层状斜坡结构根据岩层(或其他结构面)倾角大小及与坡面的关系可再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斜向坡、横向坡和近水平岩层斜坡等5个亚型;顺向坡还可再细分为缓倾顺向坡和陡倾顺向坡。
控滑结构
面类型
分为层理面、片(劈)理面、节理裂隙面、松散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泥化夹层、层内错动带、构造错动带、断层、老滑坡面等。
(3)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
(4)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5)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历史上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危岩体发生崩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离、堆积场所、崩塌规模、引发因素.变形发育史、崩塌发育史、灾情等。
(6)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在高陡临空地形条件下.由崖下硐掘型采矿引起山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应详细调查采空区的面积、采高、分布范围、顶底板岩性结构.开采时间、开采工艺、矿柱和保留条带的分布.地压现象(底鼓、冒顶、片帮、鼓帮、开裂、压碎、支架位移破坏等)、地压显示与变形时间.地压监测数据和地压控制与管理办法.研究采矿对危岩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心得体会
地质灾害防治心得体会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气象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科学调查和监测是关键。
只有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必须加强对潜在灾害点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通过采集地质数据、获取监测资料,我们可以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有更准确的把握,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其次,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加强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地质构造、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而一些灾害是可以通过科学措施进行预防和减轻的。
因此,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大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例如,在地震防治方面,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强调避震、开展防震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意识。
再次,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灾害的防治不能仅仅是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更应该从源头上进行预防。
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合理规划和利用地质资源。
例如,在山区的建设中,要避免在潜在滑坡、泥石流等易发地点进行规划,以免给居民造成灾害风险。
此外,科学地开展资源勘查和勘探,能够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从而规划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工程项目。
最后,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要加强跨部门合作和国际交流。
地质灾害的性质复杂,防治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合作。
因此,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
同时,通过与国际上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进行交流,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此外,地质灾害常常是跨区域的,多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必要的,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共同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
地质灾害调研个人感悟总结
地质灾难调研个人感悟总结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地质灾难调研。
通过这次调研,我对地质灾难有了更深刻的熟识,也对如何预防和减轻地质灾难的重要性有了更明晰的熟识。
在这次调研中,我亲眼目睹了地质灾难带来的严峻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一次山体滑坡中,一座小村落被埋没,无辜的人们失去了故里和生命。
这让我深感地质灾难对人类的巨大恐吓,也使我熟识到地质灾难预防的迫切性。
地质灾难的发生往往给人们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预防和减轻地质灾难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次调研中,我还了解到地质灾难的成因和类型。
地质灾难是由地质构造、地质体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的。
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都是常见的地质灾难类型。
这些地质灾难造成的破坏是巨大而难以恢复的,因此,我们务必深度探究地质灾难的成因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猜想和防范地质灾难的发生。
在调研中,我还了解到地质灾难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地质灾难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预兆,通过对地质灾难预兆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地质灾难的迹象并准时实行措施。
因此,建立健全地质灾难预警系统,对预防和减轻地质灾难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大众对地质灾难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以缩减地质灾难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地质灾难调研,我对地质灾难有了更明晰的熟识。
地质灾难对人类的破坏是巨大的,因此,预防和减轻地质灾难的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地质灾难的探究和监测,建立健全的地质灾难预警系统,并提高大众的地质灾难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地质灾害心得体会
地质灾害心得体会地质灾害心得体会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在我国地广人多的情况下,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对地质灾害有了一些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地质灾害是地球自然规律的一种表现。
地球作为一个活跃的行星,内部的构造和运动对地面上的地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地震、火山喷发、地滑等地质灾害都是地球深处的能量释放的结果,人类只能在这些灾害面前感到微不足道。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地球自然规律,深入了解和研究地球的运行机制,以便更好地应对灾害的发生。
其次,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尽管科技发达,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不断完善,但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仍然无法准确预测。
同样,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很难提前预警和预防。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
相反,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防灾意识,了解并掌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另外,地质灾害对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
地震、火山喷发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不仅对地面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同时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生活资源严重短缺。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不仅破坏农田、污染水源,还会阻塞交通,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加强防灾减灾的建设和能力建设。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地质条件复杂,各种地质灾害多发。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增强社会整体的灾害应对能力。
另外,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地质条件,避免盲目开发和建设,避免对潜在灾害风险区域的进一步破坏。
要积极培育和推广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技术,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提高地质灾害抗灾能力和社会的应急响应能力。
总之,地质灾害是地球自然规律的体现,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地质考察实践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地质考察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地质科学的魅力。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二、实践内容1. 地质考察:我们前往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参观了不同类型的地质遗迹,如火山、断层、岩溶地貌等。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岩石成因、地质年代等知识,对地质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地质采样: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地质采样,学习了采样方法、样品处理等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质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技巧。
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我们进行了岩石薄片、化学成分等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我们了解了岩石的成因、矿物组成等信息。
4. 地质绘图: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图的绘制方法,将考察成果以地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三、实践体会1. 提高专业素养:通过这次实践,我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考察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地质现象、分析地质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分组进行考察、采样、分析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
3. 增强动手能力:实践活动中,我们亲自动手进行地质采样、样品处理、实验分析等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这些技能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4. 激发学习兴趣:地质考察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我们对地质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地质科学的研究中。
5. 培养环保意识: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环境的变化和保护措施。
这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们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灾害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地质灾害的讲座。
这场讲座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主讲,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地质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这些灾害往往来势汹汹,破坏力极强,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1. 生命财产损失:地质灾害发生时,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近7万人遇难,数百万人受灾,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2. 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造成直接危害,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如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会破坏植被,改变地貌,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3. 社会稳定: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影响社会稳定,引发恐慌情绪,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复杂、岩性软弱、地下水丰富等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
2. 气候因素: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等,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3. 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工程建设、过度开发、过度采挖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
4. 自然因素: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也会引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地质灾害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调查与监测: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条件,发现潜在地质灾害隐患。
同时,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前兆,为预警提供依据。
2. 优化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3.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植被,保持土壤稳定,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预警与应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群众采取避险措施。
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地质灾害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地质灾害频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我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学校组织了地质灾害实训课程。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地质灾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训前的准备与期待在实训开始之前,我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类型及其成因、危害和预防措施。
然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替代实践操作,我对于即将到来的实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二、实训过程中的收获1. 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地质灾害的基本理论,包括地质构造、岩土工程、气象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我对这些理论知识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2. 实地考察与现场操作在实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灾害发生现场,了解了灾害的形成过程、危害程度以及应对措施。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等,进行地形地貌的测量和地质构造的探测。
3.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实践实训期间,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包括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治理等。
通过模拟实验和现场操作,我们掌握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如排水、固坡、截流等。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每个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实训中的感悟与体会1. 地质灾害的严重性通过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严重性。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2. 科学技术的力量在实训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
通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防治技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实训让我意识到,在应对地质灾害时,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地质灾害学习心得
地质灾害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受到了以下启发:
一、作为一名民政人员,深感责任重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要切实增强自身防灾抗灾的意识。
要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掌握正确的防灾手段和措施,正确的指导群众防灾抗灾。
要确确实实
的掌握好全镇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预防
措施及时有效,确保农村生产建设、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对农民反映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巡视检查,编制治理方案,绝不能对涉及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不闻
不问,要把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摆在第一位抓实抓好。
三、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危害性。
地质灾害是可以
有效防范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把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因此在
平时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科
普知识,促使群众对地质灾害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
意识,提高群众在紧急灾情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四、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
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
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建设,形成纵向
到底、横向到边,左右互通的联动性防治网络。
要坚持日常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值班制度、预案编制制度、防灾工作台帐制度,因为“有备”,才能“无患”。
通过学习,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当然,学习不
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过程,常言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
以后的工作中,作为我个人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自我提高,努力促进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地质灾害模块感悟1000字
地质灾害模块感悟1000字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地质灾害学习,我对地质灾害模块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
我觉得,在这学期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应该是最接近实际的。
工程地质就在在我们周围,我们触手可得的石头、水都在地质的范围之内,工程地质是天天都在我们身边的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我们总是与她亲密接触的!只要我们能认真观察,吧我们所看到的与书上的联系起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发现的,这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收获感,一种满足感!这学期的工程地质课程我感觉收获还是挺大的。
至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一些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等。
了解到地壳及其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成分地质年代的发展。
还有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和褶皱,节理断层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等。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类型,补给,径流与排泄。
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岩溶作用,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等。
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岩土的地质分级比较多,而且各自的参照也不同。
总之,学了工程地质这门课程,我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址问题的科学,把地址科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勘察手段获得各种地质数据,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在安全、质量及功能方面保证工程建筑在安全可靠、保证质量的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又是一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相互影响的壮丽史诗。
以前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成是与天斗与地斗的斗争关系,实践证明,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虽然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胜利,而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的惩罚却是灾难性的。
人类的每一次产业革命,无不与工程建设有直接关系,与地质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学习心得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学习心得首先,在学习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这门课程时,我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现象。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或人类活动造成危害的一类灾害。
它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和水灾等。
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和外部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质过程对于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学习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些常用的灾害调查方法。
地质灾害调查是了解灾害发生前后地质灾害过程、确定灾害规模和影响范围、了解灾害成因以及制定灾害防治措施的基础工作。
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现场观察和采集研究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等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来了解灾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地质结构、岩石性质等因素,从而揭示灾害成因和机制。
此外,学习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还需要学习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灾害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威胁程度,以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评价的内容包括确定灾害潜在风险区域、评估灾害概率和灾害影响的程度等。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运用统计学、遥感技术、地质勘探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学习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地貌和气象数据,分析数据并通过观察和测量来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如地质工程师、环境科学家和地质勘探人员等,共同完成灾害调查和评价工作。
总之,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是地质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掌握调查和评价的方法,并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工作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们进行地质灾害预测、防治和应对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总结_地质专业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总结_地质专业工作总结地质灾害排查是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参与了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此,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今后的改进和提高。
我积极学习地质灾害排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此之前,我通过学习相关的地质课程和参与一些培训,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仔细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熟悉了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排查方法和技术。
这些知识和经验使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判断、及时处置地质灾害。
我注重团队合作。
地质灾害排查通常需要多个人合作完成。
在团队中,我积极与其他成员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我努力与其他成员共同研究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及时向负责人反馈工作进展和成果。
通过与团队的合作,我们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排查任务。
我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计划,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
在排查任务中,我根据工作计划和进度,准确地及时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做好了相应的记录和汇报。
通过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我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得到了良好的评价。
在这次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较弱。
有时候,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需要迅速采取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有时会感到一些手忙脚乱,没有很好地应对。
今后我需要加强自己的应变能力,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我在一些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地质灾害排查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但还存在一些盲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
通过这次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我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地质灾害工作总结篇
地质灾害工作总结地质灾害工作总结精选2篇〔一〕地质灾害工作总结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财产平安的威胁。
地质灾害不仅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因此,地质灾害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份总结中,我将回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经历教训,为将来的工作提出建议。
首先,我参与了多个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工程。
通过对灾害现场的勘察和资料搜集,我们得以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模,为将来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了参考根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地质雷达、卫星遥感等,进步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此外,我们还与相关部门亲密合作,共同制定和施行治理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其次,我参与了一些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在关键地点部署监测设备,我们可以及时获取地质灾害的动态信息,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对一些地质灾害进展了长期监测,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历,为将来的预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三,我参与了一些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人员和物资,赶赴现场进展抢险救援工作。
在救援过程中,我们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装备适宜的人员和装备,提早做好应急预案,并与其他救援机构协同合作,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成功救援了多起地质灾害,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平安。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的地质灾害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缺乏。
首先,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突发性,我们需要进一步进步工作的预测才能和应急响应才能。
其次,地质灾害的治理需要各个部门和领域的协同合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工作机制。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教育,进步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才能。
地质灾害实习报告总结
实习报告总结: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经过一段时间的地质灾害实习,我对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通过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和危害。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现场,亲眼看到了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灾害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使用测量仪器、采集样本、拍摄照片等方法,掌握了地质灾害调查的基本技能。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实习期间,我们参加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了解了防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掌握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与同学们一起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共同完成实习任务,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实习也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使我更加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然而,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我的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此外,我在团队协作中还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总之,这次地质灾害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方面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认识到自己在理论联系实际、沟通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
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将这次实习的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程地质实习个人总结
工程地质实习个人总结
在工程地质实习期间,我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以下是我的个人总结:
1. 学习理论知识:实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价等相关理论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2. 实地勘察:通过实地勘察项目,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料采集,提
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与团队合作:在项目中,我与其他实习生和工程师紧密合作,学会了团队合作精神
和沟通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解决问题: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合作,
成功解决了问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经验:实习结束后,我对自己的实习经历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了一些宝贵的经
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借鉴。
通过这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质专业的理解,还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质灾害科普活动感想
地质灾害科普活动感想地质灾害科普活动:一场深入理解自然与人类共存的探索之旅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质灾害科普活动,这场活动不仅让我对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这是一次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乐趣的学习之旅,让我受益匪浅。
活动开始,我们首先参观了地质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各种地质灾害的模型和案例,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地球的历史和它的“脾气”。
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解说,我了解到地质灾害并非突然降临的灾难,而是地球自然演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形成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地质作用。
这种对地质灾害的科学认识,打破了我以前对它们的片面理解,使我更加尊重自然的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实地考察环节。
在专业地质学家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一片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山区。
现场的景象让我震撼,巨大的岩石滑落在山坡上,留下深深的痕迹。
地质学家详细解释了滑坡的成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预防和减轻灾害。
我明白了,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但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规划,可以大大减少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活动中,我还参与了模拟地震演练。
在模拟的地震环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危险时刻保护自己,如何快速、安全地撤离。
这次体验让我深刻理解到,知识和技能是面对自然灾害时最重要的防护盾。
此外,活动还安排了互动环节,我们分组讨论如何在社区层面提高防灾意识和能力。
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如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系统、定期进行防灾教育等。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防灾减灾的一份子,我们的行动可以对社区的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这次地质灾害科普活动,我认识到地质灾害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们既是自然力量的体现,也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而科学的理解、有效的预防和积极的应对,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键。
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我对地质灾害的认知,也激发了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报告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并大力推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性,并有幸参加了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实习。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自己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滑坡调查:我们实习团队前往某滑坡事故现场,对滑坡的形态、规模、成因、危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
滑坡体上部为松散堆积物,下部为坚硬的基岩,由于连续降雨,滑坡体土体饱和,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滑坡发生。
滑坡体上部房屋、道路受损,下部农田被淹。
2. 崩塌调查:我们实习团队还对一处崩塌事故进行了现场调查。
崩塌体为岩质,由于长期风化剥落,岩体强度降低,在降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崩塌。
崩塌体砸中了下方道路,导致交通中断,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3. 泥石流调查:我们还对一股泥石流进行了调查。
泥石流的形成与丰富的降水、陡峭的地形、松散堆积物等因素有关。
泥石流发生后,沿途摧毁了房屋、桥梁,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收集地质资料、如何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当地政府、居民沟通,了解他们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需求。
五、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也让我意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地质灾害本身,还要关注地质灾害对周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
六、结论通过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我对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心得体会
地质灾害防治心得体会地质灾害,这个听起来有些遥远却又时刻威胁着我们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名词,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从陌生变得熟悉。
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这段时间,让我对大自然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也让我对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与坚强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等,每一种都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它们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不给人们丝毫的准备时间。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接到警报,说某个山区可能会发生滑坡。
当我们赶到现场时,看到山坡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裂缝,周围的树木也有倾斜的迹象。
那种紧张的气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我们迅速组织附近的居民撤离,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那么珍贵。
幸运的是,这次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它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随时可能发生。
在防治地质灾害的工作中,监测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地质环境的变化,从而提前做出预警。
然而,监测设备和技术也并非万能的。
有时候,一些细微的变化可能会被忽略,或者设备会出现故障。
这就需要我们监测人员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
同时,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我们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
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我们责任心的考验。
除了监测预警,宣传教育也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人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地质灾害的知识,让大家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我们会组织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甚至深入到学校和社区,向孩子们和居民们讲解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我们给村民们讲解如何识别滑坡的前兆和遇到滑坡时应该如何逃生。
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并不是很在意,觉得这种事情离他们很远。
2023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2023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本次2023年的工程地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地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一些工程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价的工作,以及一些实地考察活动。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里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是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理论知识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模型,而实践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过程。
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价的实际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地考察中,我亲眼目睹了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学会了如何利用地质勘探数据进行灾害评价。
这些实际操作使我更加熟悉地质工程的实践和应用,也让我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地质工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紧密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在实习中,我与工程师、设计师和监理人员等多个专业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和经验。
与此同时,我也结识了一些优秀的同行,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只有通过积极的合作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三,实习期间,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参与一些实际项目,我发现自己在一些关键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还不够强,观察和判断能力还不够敏锐等。
这些问题让我明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因此,在实习期间,我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和交流,我不断改进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并取得了一些进步。
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实习不仅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实习中,我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需要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压力。
地质灾害心得
地质灾害心得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或地质因素所引起的自然灾害。
在我国,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灾害形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我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经历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从中汲取了许多经验教训,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
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十分重要。
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力量作用于地壳上而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有助于我们提前预防和应对灾害的发生。
例如,在选择住房和工作地点时,要避开地震多发区和山体滑坡易发区,减少灾害的风险。
加强科学监测和预警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科学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在地震预警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到几十秒钟就提前预警,为人们避险争取宝贵的时间。
加强宣传教育和灾害知识普及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
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向公众普及地质灾害的知识和防范技巧,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此外,学校和社区也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演练活动,提升民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加强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是有效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地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质环境的情况,掌握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是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力度,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为防范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地质灾害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规律非常复杂,需要依靠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来深入研究和解决。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地质灾害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提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
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16篇范文精选)
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16篇范文精选)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篇1(1)石漠化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
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
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快,其中广西碳酸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
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花江大峡谷地区也与此类似,治理石漠化当务之急!(2)成因机理一、花江大峡谷区域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
据资料显示,每形成1cm厚的风化土层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20__年,较非岩溶区慢1O~80倍,这是西南岩溶山区土层浅薄、易出现石漠化的客观背景条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存。
西南岩溶山区地表崎岖破碎,山多坡陡。
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类活动扰动的激发下,使大片岩溶山地变成石漠化。
三、岩溶山区特殊的土体剖面结构加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岩溶山区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层(过渡层),在基质碳酸盐母岩和上层土壤之间,存在着软硬明显不同的界面,使岩土之间的粘着力与亲和力大为降低,一遇降雨激发便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响。
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300mm,暴雨集中在春季(约占4O)和夏季(占55%以上)。
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积坡耕地的中耕播种季节,农作物(玉米、油菜、绿肥等)正处于幼苗阶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盖,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
五、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多,土地负荷压力大。
西南岩溶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增长速度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心得班级::学号:2016年12月28日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地质灾害调查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基本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灾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灾害现象,加深对其了解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我觉得,在这学期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这门课程应该是最接近实际的,地质灾害就在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总在电视上看见有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只要我们能认真观察,把我们所看到的与书上的联系起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发现的,这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收获感,一种满足感!这学期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程我感觉收获还是挺大的。
至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主要类型,灾害评价等。
了解到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概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县(市)地质灾害排查,单灾种地质灾害评价,县(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
总之,学了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这门课程,我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地质灾害是调查的基本要地质灾害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收集资料容包括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域构造、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
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容包括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根据工作区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其它种类的地质灾害调查容。
地质灾害调查应充分发动群众,采取有关部门和群众报险与专业人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于前人文献已有记载的以及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地质灾害点,必须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于主要的居民点,无论有无地质灾害分布,都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对于据地质条件判断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一般居民点,也必须进行现场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必须做到“一点一卡”。
按照卡片要求的容逐一填写,对地质灾害的主要要素的描述不得遗漏。
地质灾害调查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
列入年度计划的县(市),承担调查任务的单位须编制调查设计书。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开展调查工作。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资料(含文字报告、图件、附件、附表和有关原始资料等)均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光、磁盘)两种形式汇交。
所汇交的资料均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复制。
光(磁)盘数据资料,必须与纸介质成果资料容一致。
每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应在一年完成。
一、调查要点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调查的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
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
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
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1)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1)调查的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
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
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部岩性差异界面;(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见表2。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注:属A级标志,可单独判别为属古、老滑坡;二个B级标志或一个B级、二个C级,或4个C 级标志可判别为古、老滑坡。
迹象愈多,则判别的可靠性愈高。
(9)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和教训。
(10) 调查滑坡已经造成的损失,滑坡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围及潜在损失。
填表见附表2。
3、崩塌调查要点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
危岩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容:(1)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
(2)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
岩土体结构应初步查明软弱(夹)层、断层、褶曲、裂隙、裂缝、临空面、侧边界、底界(崩滑带)以及它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
(3)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
(4)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5)危岩体变形发育史。
历史上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危岩体发生崩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离、堆积场所、崩塌规模、引发因素,变形发育史、崩塌发育史、灾情等。
(6)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
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
在高陡临空地形条件下,由崖下硐掘型采矿引起山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应详细调查采空区的面积、采高、分布围、顶底板岩性结构,开采时间、开采工艺、矿柱和保留条带的分布,地压现象(底鼓、冒顶、片帮、鼓帮、开裂、压碎、支架位移破坏等)、地压显示与变形时间,地压监测数据和地压控制与管理办法,研究采矿对危岩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7)分析危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围。
(8)危岩体崩塌后可能的运移斜坡,在不同崩塌体积条件下崩塌运动的最大距离。
在峡谷区,要重视气垫浮托效应和折射回弹效应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特殊运动特征与危害。
(9)危岩体崩塌可能到达并堆积的场地的形态、坡度、分布、高程、地层岩性与产状及该场地的最大堆积容量。
在不同体积条件下,崩塌块石越过该堆积场地向下运移的可能性,最终堆积场地。
(10)调查崩塌已经造成的损失,崩塌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围及潜在损失。
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容:(1)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崩塌产生的时间。
(2)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粗糙度、岩性、起伏差,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
(3)崩塌堆积体的分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植被生长情况、块度、结构、架空情况和密实度。
(4)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
(5)崩塌堆积体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
(6)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石流、崩塌转化的条件和可能性。
4、泥石流调查要点泥石流沟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态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形成区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
流通区多为峡谷,沟谷两侧山坡陡峻,沟床顺直,纵坡梯度大。
堆积区则多呈扇形或锥形分布,沟道摆动频繁,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垄岗起伏不平。
对于典型的泥石流沟谷,这些区段均能明显划分,但对不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则无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与堆积区。
研究泥石流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从宏观上判定沟口是否属泥石流沟谷,并进一步划分其区段。
调查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应调查下列容:(1)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
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围、储量;(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
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划分古泥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7)泥石流沟谷的历史。
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