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的技术知识,是风险来源、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主要理论基础。
本文就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风险分析引言现阶段,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集中在技术方法改进方面。
地质灾害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不但会受灾害体所处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承灾体的能力,只有在灾害体对承灾体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地质灾害风险。
所以,承载体的数据质量、精度等也会对危险评估的最终结果造成影响。
1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指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现象。
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的各项生存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岩爆、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岩土膨胀、煤层自燃、沙土液化、土地沙漠化地震、水土流失以及地热害等。
由于地质灾害大部分是在一定的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诱发因素较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根据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将地质灾害分成了人为地质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两大类。
人为地质灾害大部分受到了人类工程开发活动的制约;自然地质灾害一般受到自然地质条件的控制,其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与频率都不会受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转移。
2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评价类型地质灾害产生的经济损失、社会损失非常严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方法与类型要进一步完善。
当代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单一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经验模型法等方法评价,旨在找出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并且在评价分析的时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评价的矛盾和问题。
第二种是交叉型评价方法,比如模糊聚类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综合评价等等,该类型的评价方法在于对地质灾害的各类影响因素充分掌握,在评价分析的过程中给出了更多的参考和指导,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
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的加权平均值, 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º);当裂隙未贯通时,
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的加权平 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 0.95倍。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 价方法
1
一、崩塌的特征 二、崩塌调查方法 三、崩塌评价方法 四、崩塌的防治方法
2
一、崩塌的特征
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 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 体后,以滚动、跳动、 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 与过程,称为崩塌。
特点:下落速度快、发 生突然,垂直位移大于 水平位移。
3
•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④ 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 ⑤ 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 ⑥ 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
下的稳定性,分析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石流、崩塌转化的条件和 可能性。
34
3、崩塌测绘
应包括崩塌区地形测绘和工程地质测绘。 崩塌测绘平面图比例尺宜在1:500~1:2000之间。崩塌测绘剖
强烈的机械震动。如火车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锻轧 机械震动均可起诱发作用。
10
外界因素
• 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 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 大量崩塌。
• 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 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 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力。 危岩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工况可分为现状工况(工况1)、枯季工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地质方面的干预力度不断增加,工业开发、建筑施工、区域资源挖掘等都会对地质条件造成较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地质灾害也日趋严重。
地质灾害的种类比较多,同时造成的破坏范围比较广,有些区域甚至是出现了连续性、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应根据客观情况做出深入的分析,加强地质灾害前后变化的评估,切实掌握好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坚持在未来的防治机制上得到更好的创新。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应用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内容与评价系统关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要先从内容、系统角度出发,明确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根据评价内容打造专业的评价系统,一方面对各类地质灾害有效的分析,另一方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控。
滑坡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而言,主要是从滑坡体的基本要素出发,然后根据基本要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掌握滑坡的发生根本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指导相关部门开展滑坡的有效治理,减少滑坡的反复出现,为地方的生产生活提供较多的保障。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
比如火山爆发灾害,火山是无法通过人工干预来应对的,自然条件达到以后肯定会爆发,这就是危害性评价的内容。
易损性评价主要是指承受特定灾害时综合能力的量度,具体偏向于社会属性特征,展现为地质灾害的承担能力、抵御能力。
比如汶川地震的出现,各方面的救援分析、建筑工程的抗震调查、灾后重建等等,都是易损性评价的内容,由此在后续的重建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对灾害的应对能力有效提升。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期望损失分析。
期望损失分析并不是大家想要得到的损失程度,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后,能够控制的最低损失标准。
比如,轻微地震的出现,期望损失分析是希望没有损失,不要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
期望损失分析的作用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并加强了系统的创新,对于分析指标进一步丰富,有利于加强地质灾害的识别。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构造变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价。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出发,阐述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地面隆起、地震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具特点,具体如下:1. 滑坡:滑坡是指由于坡面受到外力作用,土壤失稳而发生的坡体整体向下滑动现象。
滑坡的特点是滑坡面呈弧形或波浪形,坡面上覆盖着一层土石混合物,滑坡区域的土壤含水量较高。
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大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土石混合物沿坡面流动形成的灾害。
泥石流的特点是速度快、体积大、含有大量碎石和泥沙,容易阻塞道路和山沟,危害性极大。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由于岩石层发生变形或溶蚀等原因引起的地面下沉现象。
地面塌陷的特点是常伴随土地沉降和地表上下的变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容易造成建筑物倾斜和损坏。
4. 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指由于岩溶地貌发生崩塌和塌陷等现象引起的地质灾害。
岩溶塌陷的特点是可造成地表通常出现大小不等、深度不一的陷坑,极易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地面隆起:地面隆起是指由于地下水、煤层气等物质的运移,造成地面隆起现象。
地面隆起的特点是常伴随着地面抬升、地表裂缝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6. 地震:地震是由地质构造变化或地下岩石运移等原因引起的地壳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居群性和破坏性强等特点,能够引起地面破裂、建筑物倒塌等灾害。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对某种具体灾害或区域的灾害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找到灾害目标(人、房屋、道路、桥梁等)所承担的风险和潜在损失,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
1、崩塌稳定性的宏观判断标准
(1)地貌标志
斜坡坡面形态在纵剖面上可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和凸 形坡,在总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坡稳定性顺序为凹 形坡>直线坡>凸形坡,即上陡下缓的凹形坡最不稳定。 此外陡崖处的岩屋地貌常发育有不稳定崩塌体。
崩塌体斜坡草木丛生,树木高大直立,坡体后缘壁长 满了草木,则该崩塌较稳定,反之崩塌体斜坡草木不 多,坡体后缘壁草木少,则该崩塌不稳定。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 价方法
1
一、崩塌的特征 二、崩塌调查方法 三、崩塌评价方法 四、崩塌的防治方法
2
一、崩塌的特征
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 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 体后,以滚动、跳动、 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 与过程,称为崩塌。 特点:下落速度快、发 生突然,垂直位移大于 水平位移。
3
•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10
外界因素
• 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 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 大量崩塌。 • 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 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 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 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 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 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
危岩--高陡斜坡产生了拉裂、松动变形并随时 可能发生破坏,向坡下运动的岩体。
27
二、崩塌调查方法
1、基本要求
• 根据调查分级和工作精度,崩塌调查应按调查、 测绘和勘查等3个层次进行。重点对可能产生崩 塌的危岩体和高陡斜坡进行调查。 • 崩塌(危岩体)的调查范围应包括危岩带和相邻 地段,坡顶应到达卸荷带之外一定位置,坡底应 到达危岩崩塌堆积区外一定位置。 • 根据崩塌规模等级和崩塌发生机理,可按附录 B.2的规定对崩塌进行分类。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调查)评价方法
进了岩溶作用,加强了岩溶洞 隙的发展,降低了地下水的浮 托力,从而引发岩溶塌陷;愈
接近降落漏斗中心,地下水运
动愈强烈,岩溶塌陷愈发育
重庆遭遇115年以来最大的暴雨, 造成主城区大面积与技 术方法
地面塌陷阶段包括 • ①地面塌陷调查要点 • ②工程地质测绘要点 • ③勘探与测试要点 • ④地面塌陷监测要点
• 2、人为地下洞穴:人防工程、地铁、地下 商场、地下车库、停车场、隧洞、下水道、 涵洞及窑洞等。
第一节 地面塌陷形成的机制
• 潜蚀机制 • 真空吸蚀机制 • 其他地面塌陷形成机制
潜蚀机制
• 在地下水流作用下,岩溶洞穴和含盐土洞 中的物质和上覆层沉积物产生潜蚀、冲刷 和掏空作用,岩溶洞穴或溶蚀裂隙中的充 填物被水流搬运带走,在上覆盖层底部的 洞穴或裂隙开口处产生空洞。若地下水下 降,则渗透水压力在覆盖层中产生垂向的 渗透潜蚀作用,土洞不断向上扩展最终导 致地面塌陷。
• ⑶、地下水不断侵蚀、搬运崩落体,隐伏土洞继续向上扩展。当上覆 土体的自重压力逐渐接近洞体的极限抗剪强度时,地面沉降加剧,在 张性压力作用下,地面开裂。
• ⑷、当上覆土体自重压力超过洞体的极限强度时,地面产生塌陷。同 时,在其周围伴生有开裂现象。这是因为土体在塌陷过程中,不但在 垂直方向产生剪切应力,还在水平方向产生张力所致。
在径流区岩溶水呈脉管状流,注重查明名流暗流交替、层状溶洞与河流阶地的 对比、高角度大断裂与非可溶性岩石的的位置,分析深溶洞存在的可能性;
在排泄区,、岩溶水呈网流状态,具有统一水位,注重明岩溶泉、出水洞的位 置和分布,追索入水洞。
• 3第四系地质情况 查明第四纪地层、岩性、厚度、分布情况,分析土洞存在的可能性、规模和 分布情况。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案例三:某城市地面塌陷防治措施
总结词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详细描述
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地面塌陷的问题。在勘察 设计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地面塌陷的 发生和扩大。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察、合理规划 城市布局、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等。同时,需要建立 地面塌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塌陷迹象,采取应对措 施,确保城市建设和居民安全。
方法
包括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地球 物理勘探、钻探等。
地质灾害评估
目的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评估地质灾 害对工程建设的可能影响,预测可能 发生的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方法
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综合考虑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性 等因素。
地质灾害防治
原则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06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山区滑坡灾害调查与评估
总结词
滑坡灾害的勘察与评估
详细描述
在某山区,滑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勘察设计中,需要对滑坡灾害进行全面 的调查和评估,包括滑坡体的形态、滑坡面的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滑坡体的稳定 性等。通过勘察和评估,可以确定滑坡灾害的规模、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为后续的防
实施治理工程
按照治理方案要求,组织实施治理工程,消除地质 灾害隐患,提高区域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监督与验收
对治理工程进行监督和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达到预期目标,并对未达标的地方进行整改 和完善。
05
勘察设计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监测目的与内容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预警和防 治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3
报告提纲
1.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2.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方法 3. 地质灾害隐患的野外判别 4. 结论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定义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技术路线: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技术路线
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 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 础设施、主要居民点都必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 查”地质灾害。
线:沿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沟谷、陡 斜坡等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河道,输水、 电、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
面:对调查区域采用网格控制调查,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 地质背景条件;了解人类工程活动地带滑坡、崩塌、泥石 流等分布和发育规律;分析预测地质灾害致灾的可能性。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结构 、地表水和地下水、人类活动、气候植被等。
重庆局部地貌
路漫漫其悠远
地灾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描述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单点地灾调查:描述单点地灾的致灾特征
(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塌陷、地裂纹)
地灾评价: 区域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区划) 单点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指数)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环境调查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探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探究摘要:我国约70%的国土面积都是山区,是全球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国家之一。
地质灾害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对生命、财产、生态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为了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加强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治理。
下面本文就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某县区内地质灾害和高陡边坡数量较多,单点灾害规模小,但受上部风化土层厚度不一、强度差异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灾过程具渐进性、突变性,发灾时间具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1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1.1滑坡滑坡是该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本次调查滑坡77处,占灾害总数53%,其数量多,涉及面广,遍布该县14个乡镇街道。
主要表现出坡面开裂、坡体下沉、地面隆起、建筑物变形等特征。
这部分滑坡在后缘和前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蠕滑变形迹象。
部分滑坡目前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动力作用下,较易形成整体滑动,危及居民生命安全。
地下水活动引发滑坡的概率较高,地下水活动规律与路径很难准确判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针对地下水活动,要做好地质调查,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疏导,可以采取排水盲沟设计将地下水按照一定路线引入安全范围,减少其对滑坡的影响。
应定期对地质灾害区域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边坡失稳。
同时,要加强对矿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具备相关资质与手续,按照要求开展矿产生产,加强边坡管理与维护。
最后,应做好监督检查,防止破坏山体,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1.2崩塌据调查统计,该县区内崩塌以土质崩塌为主,岩质崩塌占少数,单体评价为低-中风险。
区内崩塌多产生于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的中上部,坡高多数在8m~15m,少数高度达到20m以上,坡度常达到55°以上。
崩塌规模一般均较小,但突发性强,危险和危害程度均较大,一旦发生灾害,高势能转化为强大的冲击能量,破坏力大,影响面广。
地质灾害风险勘察与评估方案
地质灾害风险勘察与评估方案地质灾害风险勘察与评估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层和地下发生的各种灾害性地质现象,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勘察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灾害风险勘察与评估是指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分析其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风险勘察与评估的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调查区域范围,收集相关的地质、地形、气象等数据资料,对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明确。
同时,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人员和设备的配备,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人员根据前期准备工作的结果,对调查区域内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实地查勘。
通过观测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位等指标,分析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同时,收集现场照片和样本,作为后续分析和评估的依据。
然后,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数据分析。
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影响范围。
通过建立灾害概率模型和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将调查结果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制定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对策。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这包括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等。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风险勘察与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隐患,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调查和评估的技术水平,加强灾害管理和应急能力建设,为地质灾害的风险防范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一、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活动过程中,因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气象学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危害和破坏的自然灾害。
本次评估报告主要针对某工程项目所涉及区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旨在帮助项目的实施者和相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控工作。
二、评估对象本次评估的对象是某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涵盖了该区域内的全部地质灾害类型。
三、评估方法1. 现场调查在现场调查中,评估人员首先通过实地考察和勘查,了解和掌握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岩土条件、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
同时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调查,并采集和分析现场数据。
2. 实验室测试采集回来的现场数据,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恰当的测试和分析。
如统计工程期间地震活动的情况、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化学指标数据、土壤和岩石力学性质、降雨、水文和地下水动力学情况等。
同时,需要对地质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和化验测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3. 统计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测试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对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估评估对象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状况和能否承受安全运营的情况。
四、评估结果1. 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依据现场勘查和实验室测试,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等。
(1)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可能受降雨和地震等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山体表层土石向下滑动,导致土石流和堤坝决口等灾害。
(2)泥石流:该区域内多为山地河谷地貌,持续降雨时很容易引发泥石流。
同时,地震活动也可能诱发泥石流。
(3)地震:该区域处于弱地震带,尽管大规模地震发生概率较低,但仍需关注。
(4)地面塌陷:该区域内地面下部分区域容易发生土壤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会加速地面塌陷的发生。
2. 该区域内重要设施和人员安全状况本次评估报告针对某工程项目进行,该项目涉及设施设备和居民的住宅等。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价的异同研究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2005年以来部署实施了县(市、区)1∶50 000地质灾害较详细调查,共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点28.6万处,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调查,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基本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目前,湖北、广西等省正在开展以孕灾主控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为主的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湖南省进一步推进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深化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形成机理和规律认识,总结成灾模式,开展不同层次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两者虽然都是针对地质灾害,但各有侧重,对比差异如表1:表1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对比(详情点击进入官网或来电咨询)两种项目都要求采用遥感技术辅助调查工作,但对比相应的技术要求,遥感调查侧重的内容有所不同,具体对比如表2:表2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遥感调查对比(详情点击进入官网或来电咨询)整体来看,遥感技术及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地质灾害调查的精度和效率,但相对地质灾害详查项目,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中,遥感调查的应用更为广泛和迫切,遥感技术除了提供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信息,还进一步提供了孕灾条件、风险评价所需的其他关键专题信息,为采用GIS开展最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价等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专题资料。
广西善图科技有限公司积累了多年县域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遥感解译经验,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善图”解决方案,并在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近40个县开展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自主研发了基于智能无人机的地质灾害体、危岩的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灾害体要素信息提取和测量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地质灾害体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的测量技术方法,并申请获得了软件著作权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慈利县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方法探讨
慈利县 1: 10000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方法探讨摘要: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当前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和发育规律认识不足,极端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研究不够深入,与我省新形势下防灾减灾工作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此,遵循“管控风险、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理念,结合已有工作基础,开展以孕灾主控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为主的 1:10000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深化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发育规律认识,总结成灾模式,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提出风险管控措施,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慈利;地质灾害;调查;风险评价;1前言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东部,隶属张家界市管辖。
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慈利县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武陵源区、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
地理坐标东经110°34′~111°20′,北纬29°04′~29°42′。
慈利县交通较为便利,区内的水路亦较发达。
慈利县现辖15个镇、10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县政府驻零阳镇笔架路。
本次通过1:10000的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开展地质灾害与孕灾地质环境、承灾体调査,判识地质灾害隐患,总结工作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明确不同地区和区段上的风险程度差异,提出风险管控措施,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基础依据。
2研究区孕灾地质环境背景2.1 地形地貌调查区地貌单元属湘西武陵山山地东北端,地面标高在80~1410m之间,相对高差约1320m,地面切割较为强烈,坡度较陡,坡度一般20~35°。
区内地貌类型有平原阶地、丘陵、低山、中山。
2.2 地层岩性县域内岩石以沉积岩发育较齐全,且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环境复杂多样(岩性相变大)、无岩浆岩出露为基本特征。
水工环地质专业《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掌握如何对不同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
(三)新旧知识不连贯
和评价,了解导致地质灾害的原因,
学生对于地质学基础背景知识记
具备使用勘察手段和编写地质调查报 忆缺失,新旧知识不连贯,在学习《地
告的能力,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地 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程时,听不懂,
质灾害做出相应治理方法,为其设计 学习感觉吃力,再加上时间有限,基
这个过程中是被动的接受。这样只会 引起学生的回忆兴趣,然后再进行新 加加分项,如课堂表现,作业突出情
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创造力, 知识的传授,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课程 况。平时成绩的考核在于作业完成率,
对于专业技术不精进。以往教学常常 的熟悉,然后主动学习。备课时突出 出勤情况等。对于一些开放性题材,
以节约大量授课时间,提高学生学习 讲解回忆。然后接下来就进行系统的 学质量,加强理论实践,为社会培养
识,只是侧重于考试重点的笔记,不 而去学习,所以期末考试并不能证明
主动学习该门课程及相关专业知识
学生已经掌握了该门课程,能够解决
·62·
实际问题。这种考核制度过于注重考 试结果,忽视了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 不利于培养技术型人才。
(六)教学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 的需求脱节
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气候的变 化,各区域地质有所改变,地质灾害 频繁发生,为了更好地对区域地质灾 害进行调查和评价,了解造成地质灾 害的原因,对其进行防治,消除对工 程建设的影响。所以地勘单位需要能 对地质灾害区域进行调查研究,掌握 灾害造成的原因,并迅速做出相对应 措施的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只掌握了 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实地调查 时无从下手。《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课程必须贴合实际,使学生掌握不同 地质灾害的调查方法,了解区域地质 与环境气候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备使用勘察工具和编写地质调查报 告的能力,所以必须对《地质灾害调 查与评价》课程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 培养水工环地质专业学生具备地质灾 害调查理论方法和实践能力,理论和 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满意的水 工环地质专业人才 [4]。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山崩
山崩-简介山崩山崩又称山体滑坡、山泥倾泻、走山,俗称地滑、土溜,是指在重力的影响下岩石和土壤沿着一段山坡下滑的现象,又称作坍方。
若是土体坍方混和雨水或河水则演变成土石流。
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
泛指组成坡地的物质,受到重力吸引,而产生向下坡移动现象。
山坡愈陡,土石就容易下滑,山崩就愈容易发生。
而在连续的大雨之後,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土石的重量与下滑力,所以山崩也常在大雨之後发生;像台湾在台风後所发生的山崩多半是这个原因。
暴雨、洪水或地震可以引起山崩。
人为活动,例如伐木和破坏植被,路边陡峭的开凿,或漏水的管道也能够引起山崩。
有些山崩现象不是地震引发的,而是由于山石剥落受重力作用产生的。
在雨后山石受润滑的情况下,也能引发山崩;而由于山崩,大地也会震动。
在这种情况下,因果关系就颠倒过来了,不是地震引起山崩,而是山崩引起地震。
山崩-原因山崩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岩石或土壤吸收了大量的水(比如由于暴雨或者融雪),导致岩石或土壤内部的摩擦力降低,土壤或岩石丧失其稳固性下滑。
其它原因有:地震、其它地壳运动、风和霜冻造成的风化、由于垦荒和强烈的采矿造成的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山崩发生的可能性由以下因素决定:1、地表的吸水性和透水性;2、山坡的坡度;3、是否有加固土壤稳定性的植被;4、是否有易滑动(比如粘土)的土壤或岩石层。
山崩-命名原则通常以崩移物质的组成、运动方式或滑动面的特性为命名的主要参数。
以崩移物质的组成加上运动方式,或滑动面的有无和形状为主。
例1:落石,指岩石主要是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崩落。
例2:岩屑滑落,指岩屑沿弱面滑动,并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落下。
例3:弧型地滑,指土体或软弱岩层,沿着的弧型的面滑动。
山崩-分类分类依据:崩移物质的组成、运动方式和滑动面的有无和形状。
分类山崩地滑岩石落石岩石滑落平面型地滑岩屑岩屑崩落岩屑滑落楔型地滑岩石/岩屑潜移翻转型地滑土壤土壤潜移土体滑落弧型地滑土石流山崩-危害山崩可以造成很大的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课件 (一)
斜坡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课件 (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道路、工厂、建筑等设
施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上建造,同时,斜坡地质灾害也随之而来。
为了
全面了解、精准评估、有效防治斜坡地质灾害,专门制作斜坡地质灾
害调查、评价与防治课件至关重要。
一、调查
调查是斜坡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的基础,主要包括搜集研究区域地形、地质、水文水资源、气象等信息资料;野外实际观测、测量;勘验斜
坡现状、钻探取样等工作。
调查成果是灾害评价、预报和防治工程设
计及施工的重要依据。
二、评价
评价是对斜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程度、危害等进行综合评估的
过程。
主要从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和气象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可用于灾害预警、预报及灾后复原和抢救施工等方面,为斜
坡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防治
防治是对斜坡地质灾害采取措施的过程。
对于现有的斜坡地质灾害,
应采取灾后抢险、治理等措施;对于潜在的斜坡地质灾害,应采取治
理或迁移居民等方式来减少灾害危害。
防治措施的选择应基于评价结
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
四、课件
制作斜坡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课件,不仅有利于对相关人员开展灾害防治培训,也方便斜坡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给予实际指导。
课件设计应准确、简单明了,且包含多种多样的案例,以更好地展现实际应用。
总之,斜坡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和防治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调查和评价是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而防治措施的实施则能够有效减少灾害的危害。
制作课件则更利于知识的普及和实操技能的培养。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
•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 坡脚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也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5
• 落石 6
1、崩塌的形成条件
岩土类型: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 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 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 (山体)的边界条件。
21
坠落型 倾角大于80° 顶部为主控面,近
水平,扩展贯通 失稳坠落
22
23
崩塌的渐进性 24
25
26
危岩--高陡斜坡产生了拉裂、松动变形并随时可能发 生破坏,向坡下运动的岩体。
27
二、崩塌调查方法
1、基本要求
• 根据调查分级和工作精度,崩塌调查应按调查、测绘和勘 查等3个层次进行。重点对可能产生崩塌的危岩体和高陡斜 坡进行调查。
36
三、崩塌评价方法
➢崩塌稳定性评价较为复杂,宜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互相 验证; ➢须考虑暴雨时后部陡倾切割裂缝的静水压力和下部缓倾软垫 面的地下水扬压力。 ➢在进行危岩稳定性计算之前,应根据危岩范围、规模、地质 条件,危岩破坏模式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采用地质类 比法对危岩的稳定性作出定性判断。
1、崩塌稳定性的宏观判断标准
(1)地貌标志 斜坡坡面形态在纵剖面上可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和凸形坡,
在总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坡稳定性顺序为凹形坡>直线坡> 凸形坡,即上陡下缓的凹形坡最不稳定。此外陡崖处的岩屋 地貌常发育有不稳定崩塌体。 (2)植物标志 崩塌体斜坡草木丛生,树木高大直立,坡体后缘壁长满了草 木,则该崩塌较稳定,反之崩塌体斜坡草木不多,坡体后缘 壁草木少,则该崩塌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各类地质灾害的时间、类型、规模、灾情及其调查、 勘查、监测、治理及抢险、救灾等工作的资料。
➢收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群测
群防体系等减灾防灾措施资料。
➢收集重要目标、社会、经济资料。
2、遥感调查
以遥感数据和地面控制为信息源,获取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 境要素信息,确认灾害体及类型,确定灾害体及其组成部分 (尤其指沟谷型泥石流)的边界,计算覆盖面积(规模)。.
通过不同时相图像对比了解灾害的活动状态。
通过灾害体所处地貌、岩性、产状、斜坡结构、水文及区域 地质构造环境解译分析灾害形成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及触发 因素。
地面调查
(1)工程地质测量
围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 开展孕灾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 层岩性、水文地质、斜坡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新构 造与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重点查明岩土体工程地 质特征、斜坡结构类型、区域活动构造等影响和控制 地质灾害分布的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发生威胁集镇安 全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 11月21日晚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利川市报告的失踪客车被证实是 在20日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岩崩滑坡中 被填埋,该车实际载有乘客31名。
链子崖危岩体
新滩滑坡(1985.06.12)
体积约1.8×107m3新滩滑坡使整个新滩镇顷刻毁于一旦
三峡库区杉树槽滑坡
杉树槽滑坡(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平面形态呈长条形,纵向长约350米, 横向宽50-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估算体积约80万立方米。该滑坡为新生涉 水顺层岩质滑坡。
洪 水 界 限
大坝
水库区
பைடு நூலகம்
滑坡区
洪水摧毁了下游数公里以内的5个村庄,并夺去了2043人的生命。
移动型式
崩落
滑动
倾倒
旋 转 型 少数单元
平 移 型 多数单元
斜坡分类(Varnes, 1978)
岩质 岩石崩落
物质种类 土质
粗粒为主 碎屑崩落
细粒为主 土崩落
岩石倾倒
碎屑倾倒
土倾倒
岩石旋转滑动
碎屑旋转滑动
土旋转滑动
岩石块体滑动 岩石滑动
碎屑块体滑动 碎屑滑坡
土块体滑动 土滑坡
侧向扩展 流动
复合移动
岩石扩展
碎屑扩展
土扩展
岩石流(深部蠕动)
碎屑流 土蠕变
土流
两个或以上主要滑动类型组合形式
斜坡分类(Varnes, 1978)
斜坡分类(Varnes, 1978)
推移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
二、地质灾害调查流程和方法
作。
地质灾害及 隐患点调查 编录、监测 与防治技术 研发等专项 调查研究。
野外质 量检查 与验收
实际材料图(1:50000)、野外数据编录表等
第三阶段 综合研究与成果编制 样品测试分析与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 与危险性评价图
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报告
成果应用转化及服务产品
第四阶段 成果评审与资料汇交
图件及说明书 成果报告评 空间数据库 成果转化情况
验收意见
审验收意见 验收意见
及服务产品
调查方法
➢1、资料收集 ➢2、遥感调查 ➢3、地面调查 ➢4、钻探 ➢5、山地工程 ➢6、物探
1、资料收集
➢收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资料。包括:气象
(日、时、次max)、水文(含泥沙)、地形地貌、地 层与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人类工程经济 活动等;
11月19日上午10时,利川利达公司 鄂Q20684#双层金龙卧铺车从上海西站 出发,本应于20日下午2时到达利川。 · 该车于20日上午8:25在巴东八字岭 交警检查站进行登记,显示当时车上共 有27人,此时该车距318国道1405公里 处约7至8公里。8:44分318国道1405 公里处发生岩崩。
芦庵沟泥石流
2016年5月8日凌晨5:00许,福建省三明 市泰宁县开善乡池潭水电厂原办公楼后芦庵 沟突发泥石流
泥石流冲毁材料工棚三座、旧办公楼一 栋(4层、砖混)及临时宿舍工棚一座,造 成35人死亡1人失踪。
Vajont水库滑坡
1963年10月9日夜发生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Vajont水库,被公认为 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滑坡灾害。该水库库容10亿立方米,坝高267米, 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双曲拱坝。
崩滑流地质灾害调 查与评价
汪洋
2018-02-04 安徽池州
提纲 一、崩滑流灾害类型 二、地质灾害调查流程和方法 三、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 四、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一、崩滑流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 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 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 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地质灾害调查流程 (二)地质灾害调查方法 (三)调查要素 (四)野外记录与整理
调查流程
资料收集
遥感解译
野外踏勘和重点 工作区确定
地质灾害草图(1:50000)
设计书编制与 审批
第二阶段 野外调查
遥感解译要素 的定位、核实 与编录、工程 地质测绘、地 质灾害编录等
地球物理勘探,工 程地质钻探,山地 工程,岩土体样品 取样和必要的监 测、观测等野外工
水库蓄水造成水库岸坡地下水位的相应抬高,地质环境发生了急 剧变化,2.7亿立方米的滑坡体最高以30m/s以上的速度滑入水库。
掀起高达175m巨大的涌浪,并且在涌浪前锋有巨大的冲击浪 和气浪,摧毁了大坝区内的所有建筑物,地下厂房也严重损坏, 正在发电厂内值班及住宿的60名技术人员全部遇难。
大坝
涌浪以超出坝顶约100m高度的冲入下游,约有3000万m3的水量注 入底宽20m、深200m的下游河谷中,造成大坝下游的洪水灾害。
其主要调查内容有: 1)地形地貌的调查;2)地质构造调查;3)岩 (土)体工程地质调查;4)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5) 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状况调查;6)人类经济活动 调查;7)斜坡结构调查;8)重点调查区工程地质测 绘
(2)地质灾害(隐患点)测量 该阶段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对于重点区主要调查发生地质灾害 的危险性和地质灾害类型及要素,包括已发生灾害的形成条件、 发育特征、已造成损失、复活的危险性、危害性及潜在对人类经 济生活的威胁等;对于一般调查区应以遥感解译为主,对其进行 验证和补充,以发现地质灾害为主。 1)野外调查工作手图;2)致灾地质环境调查;3)观测路线 与观测点密度;4)地面测绘;5)观察点的布置;6)野外原始 记录;7)观测点的定位和上图 地质剖面测量 地质剖面测量包括工程地质岩组或地层单位的测量和斜坡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