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利益冲突防范100分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将一些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如贷款、租赁、应收账款等)转化为可以交易的证券产品的过程。
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规避和管理。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化过程中资产质量下降导致投资者面临违约或减值风险的风险。
在资产证券化中,资产的质量和信用评级非常重要。
若对资产的质量评估不准确或没有足够的抵押品,就会导致证券的违约风险增加。
应在证券化过程中进行全面的信用调查和评级,提高资产的质量。
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在需要出售证券时面临的困难和损失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使得证券可以交易,但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的变化,投资者可能无法快速出售证券或只能以低价出售。
为了避免流动性风险,需要建立健全的二级市场和提高投资者的信息透明度,以增加投资者对证券的交易意愿和信心。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资产价格波动和市场变动导致证券价格变化的风险。
在证券化过程中,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投资者对风险溢价的要求,证券的市场价格可能发生波动。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的多样化,降低投资者的整体风险。
要规避资产证券化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和审计。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资产证券化过程的监管,确保相关法规和准则得到有效执行。
审计机构应对证券化的相关流程和数据进行审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应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
资产证券化的各方应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包括资产的质量、评级、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等。
这有助于投资者了解证券的风险和收益潜力,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资产证券化的管理和监控能力。
信息技术在资产证券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风险管理和决策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识别和评估风险,降低投资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收益权益的权益、债务权益和金融权益等现金流合并,转变为特定的证券,再通过交易所进行证券发行和买卖的金融方式。
资产证券化促进了企业金融的多样化,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但是也存在很多风险,本文将从风险及规避方面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探析。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首先是市场风险,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市场价格波动对资产证券的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变动性,包括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等。
其次是信用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涉及到多个参与者,包括资产支持服务机构、发行人、交易对手等,这些参与者的信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
另外还有流动性风险,即在证券化产品市场大幅下跌时,市场上买入者或持有者无法如愿以偿卖出证券化产品,流动性会受到挤兑的威胁。
最后是操作风险,即因人为因素引起的损失,可能来自于不当的投资决策、技术错误、管理失误等。
为了规避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首先需要在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上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提高信用标准和增加抵押品的种类来降低信用风险,通过增加流动性储备和灵活的资产支持工具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需要严格控制操作风险。
市场参与者应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
需要实行市场透明度原则。
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市场参与者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管机构应该严格监督资产证券化的各个环节,加强风险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其对于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和金融市场的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资产证券化也伴随着很多风险,所以在推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风险规避。
只有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资产证券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融资和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通过转让信贷资产的所有权或收益权来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
这种金融工具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也伴随着一些风险。
在进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需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银行及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一、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行情变动或资产价格波动所引起的风险。
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市场风险表现为信贷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资产净值变动风险,市场利率变动对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证券流动性不足等。
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违约方未能按时履约或无法履约的风险。
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信用风险表现为信贷资产本身质量的下降带来的违约风险,以及证券化产品被认为违约的可能性。
3.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按时履行支付义务或资产无法在市场上快速转换为现金的风险。
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流动性风险表现为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得资金回收,以及证券资产在市场流通性下降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的风险。
4.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失误、系统性问题或管理失控等原因而导致的风险。
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操作风险表现为证券化计划的制定、执行、管理和监控等环节产生的失误或风险。
5.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规定或法律纠纷引起的风险。
在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中,法律风险表现为合同格式不规范、法律法规变动带来的影响,以及法律诉讼纠纷等风险。
二、防范措施1. 严格审查和筛选信贷资产: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应通过严格的审查和筛选,确保信贷资产的质量和优良性,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要根据市场情况和需求,合理配置不同信贷资产的比例,降低市场风险。
2.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建立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完善风险报告制度,加强对相关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3.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应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资金池充足,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不动产、车辆、信贷债权等现有的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
这种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风险的角度探析资产证券化,并提出相应的规避策略。
一、信用风险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用风险是其中难免存在的一种类型。
这种风险的来源可以是资产质量的改变、还款意愿的下降、经济环境的变化等。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投资者应该选取优质的资产,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方也应在选择资产来源、制定资产评估标准等方面严格把关,尽量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二、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在买卖证券时面临的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同样存在。
在购买资产证券化证券后,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无法快速转让资产证券化证券的情况,从而造成流动性危机。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投资者可以选择具有流动性保障的证券产品,并严格控制买入证券的数量。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投资者在市场环境变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资产证券化的投资领域中,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为资产交易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将资金分散投向多种不同类型的证券产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操作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或者是系统故障等原因。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在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领域中,投资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机构或者人员,并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系统来降低风险。
资产证券化幕后动机及利益冲突
资产证券化幕后动机及利益冲突[1]资产证券化为何产生并流行,其背后一定有着强大的激励机制,鼓动着各类机构参与到这个市场。
然而,这些市场参与者,包括发起人、组织人以及投资者的参与动机是存在差异的,甚至有时候是相互冲突的。
这种冲突导致了证券化市场的扭曲和萎缩,市场信心随之崩溃。
因此,理解市场参与者的动机以及利益冲突,不仅有助于监管机构制定新规重塑市场,而且对维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危机重演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发起人/的动机机构作为发起人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有四类动机::多元化融资、转移风险、增加收入来源、以及获得来自监管资本和财会方面的收益。
1. 1. 多元化融资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实现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并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是他们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最关键动因。
虽然有一些贷款机构是完全依靠“发起-销售”的经营模式来进行融资,但大多数发起人拥有多元化的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只是其中一种。
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为发起人提供相对稳定、成本较低的融资来源,还可以拓宽其进入信用市场的渠道。
一方面,资产证券化降低了贷款机构对零售存款和无担保商业票据融资的依赖程度。
由于资产证券化能够为投资者量身定制,满足了投资者个性化需求,在投资需求旺盛的基础上,融资多元化较容易实现。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使得基础资产与发起人实现破产隔离,基础资产的信用状况与发起人的信用状况相互独立。
那些规模较小、没有信用评级或者非投资信用级别的公司就能够将较好的资产进行证券化,从而进入信用资本市场,并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如AAA评级债券的融资利率。
2. 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资产证券化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资产证券化可以使银行资产组合中持有的非流动资产(如住房按揭、汽车贷款)转变成可出售的有价证券,伴随这一过程,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提前还款风险和其他市场风险也转移分散到投资者手中,发起人的法律义务随之减少。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证券化实现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并不总是容易的,难易程度因不同的制度标准而异,比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在这方面的要求比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严格得多。
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其法律防范
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其法律防范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二、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冲突问题三、基金托管人的利益冲突问题四、基金销售人的利益冲突问题五、投资者的利益冲突问题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它汇集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通过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运作,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然而,在基金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可能对投资者的权益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将分别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人和投资者的角度阐述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其法律防范。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在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过程中,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托管人可能会面临利益冲突问题。
例如,在基金管理人购买或出售证券时,可能会存在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个人持有股票、公司持股或收到关联公司利益等。
为避免这种利益冲突,证券投资基金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披露基金管理人的任何相关情况。
2、建立独立的投资和交易执行委员会,减少基金管理人的自由裁量权,并保证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最大化。
3、限制基金管理人以个人或关联公司名义进行交易。
4、建立独立的投资顾问,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决策进行审批。
5、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基金管理人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的规定。
二、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冲突问题基金管理人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执业者,他们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
然而,基金管理人自身也可能面临利益冲突问题,如在基金管理人进行组合买卖时,个人投资和基金投资之间存在利益交叉。
为避免该问题,证券投资基金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建立独立的内部审核机制,通过内部审核人员监督和审查基金管理人的行为。
2、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对基金管理人的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3、建立基金管理人福利制度,对基金管理人的收入和福利进行透明披露。
4、加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规范,对不符合规范的基金管理人采取惩戒措施。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量和明确所有权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通常是债券。
这种金融工具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将对其风险进行探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策略。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之一是流动性风险。
因为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把资产打包成为证券,这就导致了资产的交易变得复杂,并且很难快速变现。
如果市场对这些证券的需求下降,或者出现流动性危机,投资者可能难以变现,从而造成损失。
信用风险也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之一。
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发行商会将不同风险等级的资产打包成为证券。
如果这些资产的信用质量下降,或者出现违约事件,投资者可能面临实际投资损失。
资产证券化还存在市场风险。
由于资产证券化通常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交易的,因此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如果市场波动剧烈或者异常,投资者可能面临投资损失。
针对资产证券化的这些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规避。
投资者可以通过充分了解资产证券化产品来规避风险。
了解产品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风险等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投资的风险和回报潜力。
投资者可以选择具有良好信用评级和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这样可以降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加投资的安全性和机会。
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类型、不同发行商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可以降低个别产品出现风险的影响,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投资者还可以积极监测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投资者可以根据实时情况对资产证券化进行调整,以减少风险和损失。
资产证券化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但通过适当的规避策略,投资者可以降低风险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投资者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投资时应充分了解风险,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有效的投资决策。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摘要:资产证券化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金融部门的金融产品之一,也是自197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之一。
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传播的主要手段是资产证券化。
在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为一体的最重要的二十年里,分散风险严重加剧了由非对称信息所积累的金融风险。
当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与金融业相关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分析、推动相关工作的试点以及进行法律法规资产证券化的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基础上,借鉴其启示并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进而思考我国在开展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次贷危机;风险一、导言在20世纪30年以来的金融市场中,作为创新力体现最突出的资产证券化,已经在全球的资本市场中越来越成熟,并且非常流行。
在金融业资产证券化的全盛时期,资产证券化对全球经济的发展确实做出了显著贡献,但随后美国次贷危机却给其敲响了警钟。
次贷危机不仅破坏了美国经济,也使蝴蝶效应、多米诺连锁反应在世界范围内爆发。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迅速蔓延到整个世界。
不同学者对于次贷危机和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内容有不同的看法。
郭羽认为,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风险比较大的原因之一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缺乏。
对于资产证券化试点,因为其没有通过标准化合约形式打包并出售,因此难以形成移动市场,是一种不完全的资产证券化。
而且大多数中小投资者都不愿意参与,所以银行担保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出现了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瓶颈。
虽然我国资产证券化只是处于萌芽阶段,但随着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和延伸,我们必须要看到,在资产证券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风险和风险的防范重点的差异。
因此,我认为,在防范和管理风险中要突出风险管理的协调性和着重性。
通过认真吸取美国次贷的教训,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从而提出科学、完备、具有操作性和协调性的全面的监管和控制制度体系。
本文首先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探析资产证券化风险,最后提出我国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证券公司利益冲突识别与管理-100分
证券公司利益冲突识别与管理-100分证券公司利益冲突识别与管理--100分单选题(共4题,每题10分)1 . 担任发行人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或者财务顾问,自确定并公告发行价格之日起()内,不得发布与该发行人有关的证券研究报告。
A.30日B.40日C.60日D.90日我的答案:B2 . 下列()不属于主办券商不得推荐申请挂牌公司股票挂牌的情形。
A.主办券商直接或间接合计持有申请挂牌公司百分之七以上的股份,或者是其前五名股东之一B.申请挂牌公司直接或间接合计持有主办券商百分之七以上的股份,或者是其前五名股东之一C.申请挂牌公司前二十名股东中任何一名股东为主办券商前三名股东之一D.主办券商前十名股东中任何一名股东为申请挂牌公司前三名股东之一我的答案:C3 . 证券公司应当定期评价信息隔离墙制度的(),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A.及时性B.准确性C.有效性D.完整性我的答案:C4 . 证券公司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多元性B.资金量不一样C.信息不对称性D.道德风险我的答案:B多选题(共3题,每题10分)1 . 客户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在()。
A.证券公司在某项业务中对不同客户采用不同优惠政策B.证券公司在某项业务中同时代表交易双方的利益C.证券公司在某项业务中与客户存在竞争关系D.证券公司在某项业务中获取的收益或支付的费用与市场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离我的答案:ABCD2 . 证券公司利益冲突识别与管理的必要性包括()。
A.维护证券公司的信用功能,推动证券公司稳健运营B.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C.推动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D.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我的答案:ABCD3 . 证券分析师的配偶、子女、父母担任其所研究覆盖的上市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应当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执业回避或者在证券研究报告中对上述事实进行披露。
A.董事B.员工C.监事D.高级管理人员我的答案:ACD判断题(共3题,每题10分)1 . 证券公司对研究部门及其研究人员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措施,应与保密侧业务部门的业绩挂钩。
互联网金融中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与防范
互联网金融中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与防范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金融服务的一种形式,其中包括了资产证券化,即将一些金融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进行投资和交易。
在互联网金融中,资产证券化具有很大的风险与防范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法律规范和风险控制。
一、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1.合规风险: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如果没有获得相应的批准或证照,就存在着合规风险。
这包括证券发行、登记、交易等环节都需要符合监管机构的规定和审批程序。
2.信息披露风险:资产证券化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包括资产的质量、风险评估、还款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投资风险。
如果信息披露不完整或不准确,会导致投资者无法充分评估风险,造成损失。
3.债权法律风险: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是贷款和债权,因此涉及到债权法律关系。
如果在债权凭证的发行和交易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如虚构贷款、转移贷款等,将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引发法律纠纷。
4.司法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资产证券化的交易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变化、宏观经济影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交易结果与预期不同,从而引发法律纠纷和诉讼风险。
5.风险投资风险:资产证券化往往涉及到风险投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资产价值下降、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
这些风险需要投资者自行评估和承担,如果投资者缺乏充分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就容易造成投资损失。
3.合规审查: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证券化之前,应当对涉及的资产进行合规审查,确保债权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减少投资风险。
合规审查主要包括核查贷款合同、贷款风险和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4.风险评估和控制:互联网金融机构需要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合理设定风险承受能力、建立风险监测和应对机制等,以及制定风险警示标识,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
5.教育与培训:互联网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互联网金融中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与防范
互联网金融中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与防范
互联网金融中的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金融资产(如债权、贷款、股权等)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打包、整合,形成特定的金融产品供投资者购买和交易的过程。
它在促进金融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丰富投资品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中的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需要进行必要的防范。
互联网金融中的资产证券化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包括合同风险、信用风险和监管风险等。
合同风险是指在资产打包和交易过程中,因合同约定不明确、法律责任不清晰等原因而可能发生纠纷。
为了避免合同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加强合同的规范性,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信用风险是指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产质量不佳、借款人违约等因素可能导致投资人的损失。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加强风险管理和评估,对资产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审查,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建立合适的风险分散和救济机制。
监管风险是指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资产证券化活动中,可能存在监管机构对于操作、产品、风险等方面的监管不到位或滞后,导致合规风险的发生。
为了防范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规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和适应监管政策的变化。
互联网金融中的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是存在的,但通过制定合规规范、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防范。
互联网金融平台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要求,加强风险识别、管理和控制,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浅析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浅析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作者:吴利群哈娜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7期摘要:资产的证券化(ABS)是如今国际上资本市场当中大为流行的一种融资的方式,而资产的证券化也对我国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是着相当重要的。
于此同时,把资产证券化也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尤其是想我国这样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的环境以及适合的中介机构,资产的证券化运行就更会蕴涵极大的风险。
关键词:资产证券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一、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一)道德风险支持证券化在道德上的风险主要就在于证券化交易过程当中的各方当事人,资产的证券化不仅仅的涉及到来投资人、发行人以及SPV,还会涉及到律师、专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投资银行等当事人。
而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当中任何一个以上的当事人欺诈的行为都会造成资产证券化结构的风险。
而在当前我国信用状况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在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顺利的实现之后,债权银行就有可能的乘资产证券化的机会将其自身的债务全部剥清。
而对于欠债企业的不管不闻,债务人就有有一定的几率去无限期的拖延其所积欠的债务而且还是有钱不还;因为证券化资产严重的缺少透明度,更是致使了投资者对专家的依赖。
而律师与会计师的陈述、保证以及鉴定等环节,也是容易引起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道德的风险。
还有各类的承销机构、SPV以及评估中介的机构等等,任何的一方欺诈或是不道德的行为都会给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带来风险。
(二)技术风险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当中技术风险就主要的体现在了证券化资产被投资者所选择的过程中,而资产“打包”的技术和资产所支持的证券定价也是资产证券化技术风险的。
一般的说来资产证券化当中的资产要有以下几个条件:(1)能够产生未来可预期稳定的现金流量;(2)本息偿还要分摊在整个资产存活期间;(3)抵押物品要有较高变现的能力:(4)资产一定要拥有标准化合同条款。
若要资产所支持的证券能够拥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流动性,就必须要慎重的选择要证券化的资产,并且要在此基础之上,对资产池内单项资产来标准化的处理, 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包”。
【推荐下载】论证券投资利益冲突的规避
论证券投资利益冲突的规避一、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 根据信托关系,委托和受托双方相应地产生了委托人的所有权与受托人控制权的分离,只要受托人是经济人就会存在私利,尤其是在委托人无法知情并追究责任的时候,就无从保证受托人时刻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
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每当人们按他人的要求行动且在代理人③比委托人更了解运营情况,即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代理问题,即代理人有可能按自己的利益行事而不顾委托人的利益,典型的情形有偷懒、机会主义行为等。
因此,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冲突问题其实是一种代理问题,但有其特殊性:一是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持有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为严重。
资产管理服务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普通投资者很难评价好坏,加上资本市场本身的波动性,也为基金管理人决策和行为的隐蔽性提供了便利。
二是基金持有人监督更难。
基金持有人众多且很分散,中小投资者参与基金治理的成本较高,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态。
基金持有人目标函数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基金持有人风险偏好不同,存在对利益最大化的不同诉求,比如有的追求绝对收益,有的追求相对收益;对基金管理人的特定行为,有些投资者能够容忍,有些却不能容忍。
三是激励困难。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很难设计出对基金管理人,特别是基金经理的最优激励水平。
为解决代理问题,激励理论提出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前提下寻找最优激励水平。
其中,个人理性约束又称参与约束,意味着代理人接受合约能得到的期望效用必然不低于市场机会;激励相容意味着在为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工作时也满足了自身利益。
因此,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规制在遵循落实信任义务的同时,要从提高基金运作效率的角度考虑,确保基金经理为基金持有人服务得到的利益不低于市场机会,使基金公司与持有人、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的利益得到兼容。
二、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的主要情形 (一)国际证监会组织对基金利益冲突类型的划分。
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利益冲突防范100分
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利益冲突防范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 一般意义上的卖方中介业务的特点不包括()。
A. 先有发行人,按照发行人的要求设计产品B. 中介机构与发行人签订合同,代表卖方利益C. 中介机构与发行人签订合同后再寻找合适的投资人D. 买方付费二、多项选择题2.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整个过程,围绕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分为()几个阶段。
A. 产品维护B. 产品准备C. 产品设计D. 产品发行3. 从目前我国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运行状况来看,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原始权益人强势B. 产品结构相对简单C. 机构投资人强势D. 券商同时承担发行承销及后续服务的职责4. 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准备阶段,证券公司作为管理人负责对交易主体和基础资产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主要针对以下()等几个方面。
A. 基础资产的真实性B. 投资者身份的真实性C. 经营状况的真实性D. 现金流预测的可靠性三、判断题5. 按照证券公司以往的实践,投资银行业务为传统的买方业务,而资产管理业务为传统的卖方业务。
()正确错误6. 资产证券化业务资管型的收费模式近乎免费,单纯追求规模,希望通过协同效应获得间接盈利,但对产品的质量把关难以负责。
()正确错误7. 资产证券化业务前端收费的收费模式,强调前端投行尽调、产品设计、销售,但容易忽略存续期产品维护职责,可能造成入池资产质量标准的下降。
()正确错误8.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实践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只能向投资者收费,不允许由卖方承担任何资管费用。
()正确错误9. 从现有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来看,通常是先有发行人(原始权益人),中介机构按照发行人的要求设计产品。
()正确错误10. 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管理人,证券公司对投资者承担全部的、持续的、不可转让或再委托的勤勉尽责义务。
()正确错误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浅析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中的风险和防范
浅析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中的风险和防范一、引言所谓资产证券化是将在当前和未来产生的收入现金流的金融资产转变为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销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将资产出售给为证券化目的面成立的特设载体(发行人),发行人以此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抵押,向投资者发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资产支持债券(Asset - Backed sec;uritie、简称ABS),用以购买原始权益人所转让的资产,特设载体的受托人以拥有的转让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用于支付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1世纪80年代,由于具有创新的融资结构和高效的载体满足了各类资产、发起人和投资不断变化的需求,从面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
二、资产证券化的运行过程1、由发起人或独立第三方组建特设载体SPV。
所谓发起人或原始权益人是指被证券化资产的原始所有者,也就是融资方。
原始权益人对每项资产必须拥有完整的所有权,同时也可是证券的出售人和承销商。
面特设载体是一个中介机构,可由原始权益人设立,也可单独成立,通常是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与证券投资相关的金融机构。
该机构应该获得国际权威性的资信评级机构授予的较高资信等级,一般为AAA或AA级。
为了保证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特设载体的行为活动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
这主要包括(1)权力限制。
除按交易规定所必须进行的活动外,特设载体不应从事其他任何活动。
(2)债务限制。
特设载体除了履行交易中确定的债务及担保义务外,不应再发生其他债务或提供其他担保。
(3)独立董事。
如果特设载体设立董事会,则应至少含有一名服从特设载体债权人利益的独立董事。
在对特设载体的目标和组织文件进行实质性修改时,需征得独立董事的同意。
(4)不得发生重组兼并,除在特定环境下特设载体应保证不与任何第三方合并或转让原始权益。
2、以真实销售方式将发起人的证券化资产合法转让给特设载体,在转让过程中通常由信用增级机构通过担保或保险等形式对特设载体进行信用升级。
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利益冲突防范制度
XX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利益冲突防范制度XX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利益冲突防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XX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内控管理,维护基金持有人及公司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相关监管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利益冲突指当员工的个人利益在任何方面妨碍或可能妨碍公司或投资者整体利益时将产生利益冲突。
第三条(公司XX部门)负责公司利益冲突识别、防范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及公司所有的子公司。
第二章目标、内容与识别程序第五条利益冲突防范的目标主要是:(一)有效防范风险,促进公司诚信、合法、有效经营,保障基金持有人利益;(二)引导员工主动积极避免任何可能影响其从公司或基金持有人利益出发行事或使其难以客观有效地工作的个人利益。
第六条识别的利益冲突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竞争、商业机会、财务利益、贷款与其他金融交易、在董事会的工作、资产管理等。
第七条商业竞争:任何员工不允许同时在本公司存在业务竞争或有损于本公司业务的任何其他公司就职。
第八条商业机会:任何员工不得以公司资源、信息或其个人职位为条件攫取本应属于公司的商机而牟取个人利益。
如果员工通过利用公司资源、信息或职权在公司业务范围内发现了商机,应在以个人能力获取该商机之前首先报告公司。
第九条财务利益:(一)员工不能直接拥有、通过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间接拥有其他商业实体的财务利益(包括所有权和其他形式):该财务利益对员工在本公司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产生负面影响或该财务利益需要占用员工在公司的工作时间。
(二)任何员工不得持有任何其他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非上市企业之所有者权益。
(三)员工在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上市公司中可以持有不高于5%的所有者权益。
如果员工持有的所有者权益总数超过了5%,该员工应当立即向合规负责人报告该权益情况。
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及风险防范
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及风险防范本文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深入分析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SPV 基础资产资产池风险“如果你有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
”这句流行于美国华尔街的名言已经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生根开花。
这项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创新产品,正在逐渐被国人所了解和运用。
有专家预言,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即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并有可能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竞相争夺的“金矿”。
资本证券化文献综述关于资产证券化国内外金融专家从各个角度出发,抽象出不同的含义。
James A. Rosenthal 和Juan M. Ocampo (1988)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个精心构造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贷款和应收帐款被包装并以证券的形式出售。
”Robert Kuhu (1990) 的定义为:“资产证券化使从前不能直接兑现的资产转换为大宗的、可以公开买卖的证券的过程。
”Gardener (1991)对资产证券化作了比较宽泛的解释:资产证券化是使储蓄者与借款者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匹配的过程或是一种金融工具。
开放的市场信用(通过金融市场)取代了由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封闭市场信用。
这个定义的突出地方,是把资产证券化放在资金余缺调剂的信用体制层面上。
但是,把有别于银行信用的市场信用就看成资产证券化,似乎模糊了上个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的资产证券化与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传统证券化之间的区别。
Leon T. Kendall (1996)从技术角度的定义颇有代表性: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个人贷款和其他债务工具进行打包,将被打包的资产转化为一种证券或各种证券,同时提高这些证券的信用等级或评级等级,并出售给第三方投资者。
国内学者王安武(1999)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将原始收益人(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
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其法律防范
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其法律防范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其法律防范证券投资基金的一大优点就在于通过基金管理人(受托人)的专业管理而提升效益。
但是,由于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存在明显甚至激烈的利益冲突,如何对利益冲突进行防范以保护受益人的利益,是立法者所必须要进行的法律制度安排。
根据产生的法律基础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两类。
而新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则从法律上明确了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类型——契约型投资基金,其法律构架主要是建立在信托法律制度上的。
在契约型投资基金中,受益人(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托管人(托管银行)之间订立有基金契约(信托契约),在基金契约的约束下,基金管理人设立基金,投资人(受益人)通过购买基金凭证而成为基金份额的持有人。
基金管理人将募集到的资金(基金财产)交由基金托管人保管,通过指示基金托管人进行具体的基金投资活动而达到管理基金财产的目的。
证券投资基金的一大优点就在于通过基金管理人(受托人)的专业管理而提升效益。
在证券投资基金设立后,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原则上不介入投资基金的运作,受托人对基金的管理享有极大的空间。
而这种管理和收益分离功能的发挥,固然要求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享有自治自由。
但是,由于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存在明显甚至激烈的利益冲突,对利益冲突进行防范以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必要的法律规范不可少。
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的成因分析利益冲突是指一个人的自身利益(self-interest)与其对他人所负的信赖义务相冲突的情形,或是一个人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负有相互冲突的信赖义务的情形。
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有三个关系人:基金投资人(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托管人(一般为托管银行)。
这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建立在信托制度基础上的,但是又具有不同于传统信托关系的一些新特征:其一,证券投资基金是自益信托,所以在证券投资基金中委托人和受益人身份重合,均为基金份额的持有人。
【推荐下载】论证券投资利益冲突的规避
论证券投资利益冲突的规避一、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 根据信托关系,委托和受托双方相应地产生了委托人的所有权与受托人控制权的分离,只要受托人是经济人就会存在私利,尤其是在委托人无法知情并追究责任的时候,就无从保证受托人时刻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
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每当人们按他人的要求行动且在代理人③比委托人更了解运营情况,即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就会产生代理问题,即代理人有可能按自己的利益行事而不顾委托人的利益,典型的情形有偷懒、机会主义行为等。
因此,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冲突问题其实是一种代理问题,但有其特殊性:一是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持有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为严重。
资产管理服务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普通投资者很难评价好坏,加上资本市场本身的波动性,也为基金管理人决策和行为的隐蔽性提供了便利。
二是基金持有人监督更难。
基金持有人众多且很分散,中小投资者参与基金治理的成本较高,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态。
基金持有人目标函数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基金持有人风险偏好不同,存在对利益最大化的不同诉求,比如有的追求绝对收益,有的追求相对收益;对基金管理人的特定行为,有些投资者能够容忍,有些却不能容忍。
三是激励困难。
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很难设计出对基金管理人,特别是基金经理的最优激励水平。
为解决代理问题,激励理论提出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在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前提下寻找最优激励水平。
其中,个人理性约束又称参与约束,意味着代理人接受合约能得到的期望效用必然不低于市场机会;激励相容意味着在为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工作时也满足了自身利益。
因此,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规制在遵循落实信任义务的同时,要从提高基金运作效率的角度考虑,确保基金经理为基金持有人服务得到的利益不低于市场机会,使基金公司与持有人、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的利益得到兼容。
二、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的主要情形 (一)国际证监会组织对基金利益冲突类型的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利益冲突防范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般意义上的卖方中介业务的特点不包括()。
A. 先有发行人,按照发行人的要求设计产品
B. 中介机构与发行人签订合同,代表卖方利益
C. 中介机构与发行人签订合同后再寻找合适的投资人
D. 买方付费
二、多项选择题
2.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整个过程,围绕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分为()几个阶段。
A. 产品维护
B. 产品准备
C. 产品设计
D. 产品发行
3. 从目前我国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运行状况来看,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原始权益人强势
B. 产品结构相对简单
C. 机构投资人强势
D. 券商同时承担发行承销及后续服务的职责
4. 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准备阶段,证券公司作为管理人负责对交易主体和基础资产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尽职调查主要针对以下()等几个方面。
A. 基础资产的真实性
B. 投资者身份的真实性
C. 经营状况的真实性
D. 现金流预测的可靠性
三、判断题
5. 按照证券公司以往的实践,投资银行业务为传统的买方业务,而资产管理业务为传统的卖方业务。
()
正确
错误
6. 资产证券化业务资管型的收费模式近乎免费,单纯追求规模,希望通过协同效应获得间接盈利,但对产品的质量把关难以负责。
()
正确
错误
7. 资产证券化业务前端收费的收费模式,强调前端投行尽调、产品设计、销售,但容易忽略存续期产品维护职责,可能造成入池资产质量标准的下降。
()
正确
错误
8.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实践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只能向投资者收费,不允许由卖方承担任何资管费用。
()
正确
错误
9. 从现有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来看,通常是先有发行人(原始权益人),中介机构按照发行人的要求设计产品。
()
正确
错误
10. 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管理人,证券公司对投资者承担全部的、持续的、不可转让或再委托的勤勉尽责义务。
()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