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的流派
语言教学的流派
语言教学的流派介绍语言教学是一门复杂而又广泛的学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
不同的流派在教学方法、理论基础、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每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的学习者。
本文将就语言教学的不同流派进行详细探讨。
传统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传统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以文法知识和翻译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强调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以及语言之间的对比和翻译技巧的培养。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通常以母语解释语法规则,学习者通过翻译文本来练习语言应用。
此外,这种方法偏向于书面语,对口语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优点: - 强调语法规则,使学习者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结构; - 培养学习者的翻译技巧,有助于跨语言的交流和理解; - 适用于训练学习者阅读和写作能力。
缺点: - 重视书面语,对口语能力培养相对薄弱; - 缺乏真实的交流和场景练习,学习者难以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 - 难以激发学习者兴趣,过于注重机械的语法记忆和翻译。
情景语言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情景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景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创造真实的交流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
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参与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力求提高学习者的口语和沟通能力。
优点: - 着重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流利地运用语言;-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 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帮助学习者拓展词汇和语法知识。
缺点: - 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法知识讲解较少,可能不能满足学习者的深层次语言学习需求; - 无法覆盖所有语言知识点,可能存在知识片面性。
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交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习者通过语言的交流和互动来学习语言。
教师注重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在教学中强调学习者的语言功能和交际策略,鼓励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
语文教学九大流派
语文教学九大流派拉萨市江苏中学语文组央珍1、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
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
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
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
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
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2、导读派: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
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
“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
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
”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
”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
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
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3、思维派:主要代表宁鸿彬。
特点:用创造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
提出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未来教育观。
“创造性思维训练不是另搞一套,而是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课内的正常学习活动。
”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了“宁氏教学三原则”: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
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4、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
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
语言教学主要流派
语言教学的流派直接法Direct Method名称: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西欧法国德国提出者:菲埃拖 (V . W . Vietor) 德国代表人物:贝力子(M . Berlitz)德国古安(F . Gouin)法国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 E . Eckersley)定义:就是一种旨在单词和短语同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意义重新还原为形象具体的现实。
相关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1.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不存在完全等值关系(uncle)2.语音学3.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斥母语,排除翻译。
2 不先学习语法规则,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4 句本位原则5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局限:1 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考虑不够;2 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3 偏重经验,对人的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4 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过高。
训练方法:1.实物法2.动作启发法(表演法)3.情景再现4.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5.词语拓展法体现了以下基本教学原则:掌握目的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加强目的与学习环境,加大目的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加强直观性原则影响1.它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2.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乃至功能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教学法的先河。
自觉实践法自觉实践法,有时也叫“自觉积极法” 自觉”就是以语言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理解为前提,从自觉到直觉。
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言教学法流派引言语言教学法流派是指针对语言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语言教学领域,存在着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实践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主要语言教学法流派1. 传统教学法1.1 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注重语法规则和翻译技巧的教授。
其特点包括:•侧重教授语法知识和翻译技巧•以母语为桥梁进行翻译和理解•忽视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培养1.2 词汇-语法法词汇-语法法是传统教学法的另一种形式,注重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学习。
其特点包括:•侧重教授词汇和语法知识•注重词汇的记忆和语法规则的应用•忽视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培养2. 情景教学法2.1 基于交际的语言教学法基于交际的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特点包括:•强调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真实情景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2.2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特点包括:•强调学生的实际语言需求和目标•通过真实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语言知识解决问题3. 个性化教学法3.1 个别差异教学法个别差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其特点包括:•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风格差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3.2 情感-认知教学法情感-认知教学法是一种将情感和认知因素纳入教学过程的方法。
其特点包括:•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通过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力语言教学法流派的选择与应用选择适合的语言教学法流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目标、学习环境等。
以下是一些应用语言教学法流派的指导原则:1.针对初学者,传统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法基础和词汇量。
语言教学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盛行于18世界末,代表人物奥伦多夫。
主要特点:①教授语法学家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
②注重书面语,不重口语。
③语法的讲解不仅注重规则的东西,而且十分注重不规则的东西。
、④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⑤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先教字母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
语法课顺序:○1先讲词法后讲语法。
○2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
○3用本族语和外语互译方法巩固所学语法规则。
理论基础:说法不一○1没什么理论基础。
○2机械语言学和联想心理学○3传统语言学(重视确定语言规范,定出各种语言规则)○4官能心理学○5唯理主义哲学优点:1.利用本族语,把翻译作为讲解与巩固外语的手段。
2.主张讲授语法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3.注重阅读,注重学习原文,特别是文学名著。
4.使用方便,不需要专门训练,对口语要求不高,不需要发杂设备和教具,教学进程易于检查和控制。
缺点:1.忽视口语2.过分依赖母语3.过分强调语法。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别名【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口语法、妥协法、综合直接法、折衷直接法、循序渐进直接法】产生于19世纪后,代表人物:贝力兹、艾盖尔特和帕默教学原则和特点:主要原则1.直接联系的原则:建立语言与外界经验的直接联系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口语教学是入口阶段的主要手段和目的3.句本位原则:从句子入手,以句子为单位,整句进整句出。
4.以模仿为主的原则:通过模仿手段重复所学句子,养成习惯,达到自动化的地步。
此外还有精选语言材料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原则,趣味性。
教学过程:口语教学:不翻译而演示;不解释而动作;不演说而问问题;不模仿学生错误而纠正;不单说词而说句子;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不使用教科书而使用教学计划;不要离题而要按计划进行;不要进度太快,而要保持学生的适当进度;不要说得太慢而要用正常语速;不要说得太快,而要说得自然;不要用大嗓门儿,而要说得自然;不要急躁,而要放松。
关于语言学的各类流派
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
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
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
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
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语言教学流派第二版思维导图
语言教学流派第二版思维导图外语教学流派第二版思维导图一、自然学习流派1、自然学习法:自然学习流派强调学习者自发地从环境中汲取语言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以提高语言使用能力。
它认为学习者以自觉性的学习能力,模拟与咀嚼语言的自然的过程,以及自我语言反衬,比如用英语思考英语问题,这是实现自我掌握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
2、语言交际流派:语言交际流派认为,在一个真实的口头语言环境中,交流是最重要的。
学习者可以帮助彼此交流,使用真实的语言,模仿和观察他人的语言行为,从而培养出真正的交流能力。
3、游戏语言教学法:游戏语言教学法认为,办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对外语学习,以便让学生来熟悉语言,同时学习者在游戏中使用语言,使他们能够以更为自然的方式学习。
二、传统流派1、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流派认为,外语学习的过程需要通过系统的结构化教学,语言要素的学习也要按顺序进行,以便更加深入地掌握外语知识。
2、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认为,学习者应该把重点放在模仿他人表现的表达和理解上,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理解,去体验他人的话语,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方法,进而达到自我表达的目的。
3、语言内化流派:语言内化流派认为,外语学习应该引导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积极探索和运用,将语言原理内化,形成学习者独特的语言思维和表达特点,而不是仅仅把单纯的语言知识灌输进去。
三、认知流派1、体验感知法:体验感知法认为,学习者以体验、发现和整合等为基础,可以提高外语学习的实用性,帮助学习者学会外语的理解和运用,使学习者能用更容易的方式对语言有清晰的认知。
2、认知语言法:认知语言流派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性的活动,应该注重在发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技能上,引导学习者在实践中发展认知系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内化外语知识。
3、社会认知法:社会认知流派认为,语言学习过程必须包括一个有效的社会认知过程,通过建立同伴交往的学习社群,建立合作、竞争和批评的过程,帮助学习者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理解并掌握语言知识。
语言教学的流派第二版
语言教学的流派第二版语言教学的流派,真的是个有趣的话题!你知道吗,各种流派就像一锅杂烩,各种味道混在一起,吃起来特别有意思。
先说说“语法翻译法”,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像爷爷奶奶的家常菜。
老师把语法讲得透透的,学生就像小鹦鹉一样,反复背诵那些句子。
哎呀,虽然这样的方式让人学会了怎么说,但其实也挺枯燥的,像吃白粥,没啥滋味。
接下来是“直接法”,这个就像一场大派对,大家说得热火朝天。
老师用目标语言教学,直接用英文、法文什么的来沟通,学生得快速反应。
这样一来,能锻炼反应能力,真的是很给力呢!可问题来了,初学者往往听得一头雾水,搞得自己像个无头苍蝇。
然后,有个流派叫“听说法”,这可真是个好东西,特别适合那些想说得流利的小伙伴们。
通过大量的听和说,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像海绵吸水一样,慢慢渗透进去。
可别以为这就简单了,得有耐心,还得多练,才能见到效果。
再说“交际法”,这个流派强调的是互动,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沟通。
你知道,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不是只用来考试的嘛。
大家一起聊聊,讨论讨论,感觉就像一群好朋友在咖啡馆里,轻松愉快。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那些胆子大的同学,敢于开口,敢于犯错。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没错吧?还有“任务型教学法”,这个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让你完成某个任务。
比如说,组织一次小型的“语言角”,大家一起玩游戏、做任务,边玩边学,乐趣无穷。
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语言学习不再枯燥,简直就是让学习者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你说,学习语言不就是为了交流吗?让大家聚在一起,亲密无间,真是太赞了。
可是,有时候也得看教学环境,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这么好的条件。
还有一种被广泛提及的就是“结构法”。
这个方法注重语言的系统性,通过规则和结构来学习,像搭积木一样。
老师会给出一些基本的句型,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句子。
这样一来,虽然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法,但又可能让学习变得机械,不如交际法那样灵活生动。
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平衡,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发兴趣,才能做到真正的“教与学”。
语言教学的流派
直接法Direct Method名称: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西欧法国德国提出者:菲埃拖(V . W . Vietor)德国代表人物:贝力子(M . Berlitz)德国古安(F . Gouin)法国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 E . Eckersley)定义:就是一种旨在单词和短语同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意义重新还原为形象具体的现实。
相关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1.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不存在完全等值关系(uncle)2.语音学3.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斥母语,排除翻译。
2 不先学习语法规则,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4 句本位原则5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局限:1 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考虑不够;2 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3 偏重经验,对人的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4 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过高。
训练方法:1.实物法2.动作启发法(表演法)3.情景再现4.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5.词语拓展法体现了以下基本教学原则:1. 掌握目的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2.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3. 加强目的与学习环境,加大目的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4. 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5. 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6. 加强直观性原则影响1.它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2.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乃至功能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教学法的先河。
自觉实践法自觉实践法,有时也叫“自觉积极法”自觉”就是以语言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理解为前提,从自觉到直觉。
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言教学法流派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二语读写能力。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别称:又叫“传统法”、“古典法”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主要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不重视口语和听力(重读写,轻听说)2、以系统语法知识为纲,采用演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巩固3、词汇是课文内容,用对译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与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阅读文学名著优势与不足:1、语法翻译法是二语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体现理性派教学法特点2、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有较大影响3、忽视口语教学与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训练4、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5、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6、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7、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主张口语教学为基础,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别称:改革法、自然法代表人物:早期代表人物菲埃托《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子、创造“系列法“的法国语言学家古安,典型教材:英国艾克斯利的《基础英语》语言学基础: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靠感觉和记忆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1、目的语与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采用扮演角色或演戏方式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的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做一个总结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第一性符合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4、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者孤立的词开始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后来的贝力子教学法。
语言教学的流派-各个教学方法评述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这里说的自然法不是指19世纪出现的自然法,那时的自然法是直接法的前身,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强调口语教学。
这里的自然法是指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自然法。
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她的同事泰勒尔(Tracy Terrel)。
自然法的教学目标是个人的交际技能,也就是日常会话能力。
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1.语言学习始于理解性的输入,主张推迟口头表达,直到言语“出现”(speech“emerges”)。
2.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
自然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表达前阶段(The PreProduction Stase)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力力理解技能,不急于进行口头表达,所以也称为“沉默阶段”。
2.早期表达阶段(The Early Production Stage)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挣扎”的状态,经常出错。
教师此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一般不纠错,除非错误重大,完全阻碍意义的传递。
3.最后阶段(The Last Stage)这是扩展的表达阶段,表达扩展到较长的话语,使用的方式是较复杂的游戏、角色扮演、开放式的对话、讨论和扩展性的小组活动。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表达的流利程度,所以一般也不纠错。
自然法的指导思想是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
这种理论重视自然的交际,强调非正式的习得,而不注重形式语法的分析。
跟全身反应法一样,自然法强调先充分理解后再表达,不强迫学生表达,这对外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是,自然法提出,到学生的言语“出现”时再表达,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呢?如果永远不“出现”,该怎么办?另外,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有一定的问题。
外语教学法流派: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全身反应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心理学教授阿舍尔(James T.Asher)。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第一章 A brief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简史本章主要介绍20世纪以前的外语教学简史通过此章的学习,我们将会发现20世纪出现的教学法都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在这章中,我们将了解两种传统的教学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和The Direct Method(直接法)第二章The nature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方法的性质本章为以后的分析立下了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framework)。
在这个框架中,教学法包括三个部分:1、Approach(理论):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2、Design(设计):教学目的、大纲、教学活动形式、学生角色、教师角色、教材的作用3、Procedure(教学步骤)This chapter will present a model for the descrip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ethods. This model will be used as a framework for the subsequent 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of particular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and philosophies.第三章至第十章是根据第二章中所立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对八派语言教学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三章The Oral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口语法和情景法第四章The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第五章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际法第六章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法第七章The Silent Way 沉默法第八章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社团学习法第九章The Natural Approach 自然法第十章Suggestopedia 暗示法Where a method or approach has extensive and acknowledged links to a particular tradition in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historical background is treated i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chapter.Where a method or approach has no acknowledged ties to established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s not relevant. In these cases the method is considered in terms of its links to more general linguistic, psychological, or educational traditions.第十一章教学法的比较和评估这章是从更高的一个角度对前几章所分析的教学法进行比较和评估。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语言教学的流派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语言教学流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优缺点,提高学生对语言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分别为认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全身反应法、情境教学法、语法翻译法、自然法和沉默法。
二、教学对象1. 学生对象:本课程适用于英语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对语言教学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学生。
2. 学生水平: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一定的语言教学实践经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语言教学流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优缺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的语言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评价各种流派的适用性和效果。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语言教学流派的看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认知法1. 认知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认知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认知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二章:交际法1. 交际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交际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三章:任务型教学法1.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四章:直接法1. 直接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直接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直接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第五章:听说法1. 听说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听说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听说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全身反应法1. 全身反应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全身反应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七、情境教学法1.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情境教学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八、语法翻译法1. 语法翻译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语法翻译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九、自然法1. 自然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自然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自然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十、沉默法1. 沉默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 沉默法的教学原则和步骤3. 沉默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2. 探讨语言教学流派的未来发展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影响3. 强调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十二、教学资源与参考文献1. 推荐相关教材、论文和著作2. 提供网络资源和实践案例,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概述难点解析:如何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使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达到课程目标。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
《语言教学的流派》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四种主要语言教学流派:直接法、视听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2. 分析各种流派的优点和局限性。
3. 能够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直接法(Direct Method)定义:直接法是一种以目标语言为唯一教学媒介的教学方法,强调语言的直接使用,避免使用母语。
优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局限性: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学习者可能难以掌握语法规则。
2. 视听法(Audio-lingual Method)定义:视听法是一种以听力和模仿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视听材料辅助教学。
优点:注重语言的听力和口语训练,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感知能力。
局限性:过于强调模仿,忽视学习者的个性化和思维发展。
三、教学方法1. 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定义:交际法是一种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优点: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水平。
局限性:对教学资源和环境有一定要求,学习者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
2.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定义: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完成实际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和合作。
优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局限性:对教师的设计任务能力有一定要求,学习者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任务完成。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和语言运用能力。
2. 评估学习者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学习者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言教学的流派》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视听材料:录音机、录像机、多媒体课件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网站、论坛、博客等。
教学时间:共计45 分钟。
教学对象: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或对语言教学感兴趣的学习者。
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言教学法流派语言教学法流派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论。
这些流派根据不同的教学观念和理论基础,提供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1. 语法-翻译法:这种流派主要强调学习者对语言的规则和结构的理解,通过翻译文本来帮助学习者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学习者需要通过翻译来理解词汇和语法结构,从而建立起对语言的系统性认识。
这种方法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也受到一些批评,认为它忽略了交际能力的培养。
2. 印度语言教学法:这种流派主要关注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印度语言教学法强调学习者通过与母语人士进行沟通和实际交流来学习语言。
这种方法提倡学习者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通过与母语人士的互动来提高听说能力。
3.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基于图形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图形来组织和呈现语言知识。
学习者可以通过构建和解读思维导图来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词汇的理解。
思维导图法被认为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组织和记忆语言知识。
4. 沉浸法:沉浸法是一种以浸泡于目标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语言的方法。
学习者通过生活在说目标语言的国家或环境中,与母语人士进行互动和交流,加速语言学习过程。
沉浸法认为通过完全沉浸在目标语言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语言。
5. 语境法:语境法认为学习者需要将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才能真正掌握语言。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真实的情境和语言材料,让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语境法强调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帮助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
6.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这种流派主要关注学习者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通过提供具体任务和情景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
这种方法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通过任务的完成来促进语言学习。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的流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语言教学的流派(第2版)(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Preface xxxiiiPart I Major trends in twentieth-century languageteaching 11 A Brief History of Language Teaching 32 The Nature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183 The Oral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364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50Part II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715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736 The Silent Way 817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908 Suggestopedia 1 009 Whole Language 1081 0 Multiple Intelligences 11511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12512 The Lexical Approach 13213 Competency—Based Language Teaching 141Part III Current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15114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15315 The Natural Approach 17816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19217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20418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22319 The Post-methods Era 244Author index 257Subject index 261序言This is a revised and reorganized version of the first edition.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86.More than half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new edition has-been specially written for this edition.Since the first edition was pub.1ished.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widely referred to books on teaching methods.Since then,however, a great deal has happened in language teaching.In planning this new edition,we have therefore made a number of substantial changes. We have divided the book into three main parts: Part I deals with major trends in twentieth.century language teaching.The chapters in this section ar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ose in the first edition but include an updated list of references.Part II deals with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methods.This section describe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hat have attracted support at different times and in different places throughout the last 30 or so years.but have generally not been widely accepted or, in some cases,have not maintained substantial followings.The chapters on Total Physical Response,the Silent Way,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and Suggestopedia are shorter versions of chapters from the first edition.Additional and more recent references have been added tO these chapters.Because these methods are no longer widely used,a shorter treatment seemed appropriate.Readers requiring fuller discussion of these methods should consult the first edition.New chapters on Whole Language.Multiple Intelligences,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the Lexical Approach,and Competency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mplete Part II.Although these latter appr6aches share some features with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in Part III.we feel that they are Sufficiently distinct to be grouped with the other approaches discussed in Part II.4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BackgroundThe Coleman Report in 1 929 recommended a reading-based approach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 use in American schools and colleges(Chapter 1).This emphasized teaching the comprehension of texts.Teachers taught from books containing short reading passage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preceded by lists of vocabulary.Rapid silent reading was the goal,but in practice teachers often resorted to discussing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in English.Those involved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used either a modified Direct Method approach.a reading.based approach,or a reading ‘oral approach fDarian 1972).Unlike the approach that was being developed by British applied linguis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there was little attempt to treat language content systematically.Sentence patterns and grammar were introduced at the whim of the textbook writer.There was no standardization of the vocabulary or grammar that was included.Neither was there a consensus on what grammar, sentence patterns,and vocabulary were most important for beginning,intermediate,or advanced learners.But the en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to World War II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language teaching in America.To supply the U.S.government with personnel who were fluent in German,French,Italian,Chinese,Japanese,Malay, and other languages,and who could work as interpreters.code-room assistants,and translators,it was necessary to set up a special language training program.The government commissioned American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foreign language programs for military personnel.Thus the 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ASTP)was established in 1942.Fifty.five American universities were involved in the program by the beginning of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