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用演示代替翻译、采用问答法、教单词尽可能组成句子出现
1、直接联系原则
2、以口语为基础原则
3、以模仿为主原则
4、句本位原则
5、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
6、以当代通用语为教材原则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直接用目的语教和学,注重语言实践,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忽视了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流派
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过程
教学原则
优点
缺点
语法翻译法
“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主。
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听说法
“口语法”“句型法”“结构法”“军队教学法”
代表:弗里斯、拉多
语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
1、口授语言材料
2、模仿记忆联系
3、句型练习
4、对话
5、5读、写练习
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以口语为中心、强调句型训练、限制但不排斥母语、运用现代试听手段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学生牢固掌握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水平较高。采用母语教学,减轻教师压力,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过分强调语法学习、依赖母语、过分注重书面翻译
直接法
“反语法翻译法”“现代法”“改革法”
代表:贝力子、叶斯帕森、帕默、韦斯特、艾克斯利

第七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七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 • • •
• • •
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 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 的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 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 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D情景性原则 : 这条原则是交际性原则是交际性原则
在选择语料、编写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方面的延 伸。主张传授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实践都应置设 在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的交际情景。 E综合教学原则 : 这一原则是对自觉对比法偏重语言 各要素分项教学的矫正,对直接法句本位原则的 继承。强调以句子为基本交际单位的综合教学, 广义上还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教学。 F考虑母语原则 : 既主张大量的外语实践,又考虑发 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限制使用但不排斥母语。 这一原则是对自觉对比法依靠母语,直接法排斥 母语两种极端倾向的矫正。
• • • • • • • • •
⑥优点 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⑦缺点 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 如何合理 地安排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 何把握
• 4、视听法 • 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 • ②代表人物:[法]古根汉 [南斯拉夫]彼塔
尔· 吉布里纳 •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 心理学
• ⑤特点: • 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听说先于读写 • B.强调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 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 • D.整体结构感知 •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全解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全解

一、语法翻译法
• 主要特点: • A 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 B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 C 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 D 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
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 成就: • 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语法知识扎实。
四、功能法

缺点:
• A 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如何合理地安排教 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 B 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存在实际操作的困 难。 • C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难以准确把 握。 • D 难以真正达到课堂交际化的程度。 • E 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还难以适应教学法的 要求。
• A 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 B 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 • C 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
五、任务教学法
• • 优点: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较高。

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一、语法翻译法
• 缺点: • 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 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
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 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18世纪末
机械语言学 或历史比较语言 奥伦多夫(德) 学(认为所有语 言同出一派) 贝立兹(德) 帕莫· 艾盖尔特 (英) 弗里斯(美) 埃比(美) 语音学 和科学的连贯语 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语法翻译法(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1.又称“法”或“法”,是以系统的知识为纲,依靠,通过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能力的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第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2.强调对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发展,能较好的培养能力和能力,体现了性派的教学特点。

3.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语言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知识词汇的和形式。

因此,通过两种语言的和关系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

4.语法翻译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的心理学(德。

沃尔夫)5.20世纪中期经过改革发展为“近代语法翻译法”加强了能力的培养,也注重、、的综合教学。

主要特点是:A.以理解目的语的语言、培养能力和能力以及发展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和教学。

B.以系统的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学生,练习,加以。

C.词汇的选择完全由决定,用的生词表进行教学,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D.用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手段、手段、手段。

E.强调学习规范,注重,阅读文学。

不足:A.忽视教学和教学,缺乏能力的训练。

B.过分依赖和手段。

C.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不注重。

D.教学枯燥无味,过深过难。

E.最根本的是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1.直接法又称“法”或“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国和国。

这是与语法翻译法对立的教学法。

2.主张以教学为基础,按习得的过程,用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语,不用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语言的运用是靠和而不是。

3.产生背景:当时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欧洲几种主要语言做了比较全面的和,不同语言的和并不存在完全等值的关系,动摇了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当时学的发展,的制定为教学创造了条件。

4.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一样,是与的直接联系,否认在期间的作用。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教案资料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教案资料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 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 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 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特点:
时代需要,学科基础形成,政府组织得力
⑵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在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中“语言”被视为 一组在声韵、构词、句法上彼此关连,是 一层层组合的,因而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 学习这些组合的规则。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和斯金纳认为任何知识的取得都靠直接 经验。刺激——反应——强化
⑶教学原则
页)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 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公布 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教育学 夸美纽斯(1592—1670)及其自然教学法 主张“教育顺应自然”、提出直观性、循序渐进、
自觉积极性、归纳途径等原则。主要著作:《语言 入门》、《语言的最新教学方法》、《画中世界》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 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通过感觉学习。并 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 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 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 教学法流派总汇

第二语言 教学法流派总汇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一、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又称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传统法(Traditional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或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

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方法。

1880以前,欧洲大陆的外语教学以教授古典语言为主,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古典语言的目的,主要是阅读古典文献,而不是作为交际的工工具。

为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

翻译法代表有普洛茨(Karl Plotz)、奥朗多弗(H. 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

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演绎法。

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点: 1、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

2、教学以语法为纲。

3、语法材料的安排是先语法后课文。

4、双重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通过翻译阅读原著的能力和磨炼学生的智慧。

二、 直接法 (the Direct Method)又称自然法(Natural Method)。

直接法是通过用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第一批词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办法来讲授。

19世纪9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新时期,国际市场的扩大、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往日益增多,使用外语口语作为主要交流手段的领域和机遇越来越频繁,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口语人才的需要,直接法由此产生。

代表人物有贝利兹(M.D. Berlitz)、古恩(F. Gouin)、帕默(H.E. Parmer)、耶斯帕森(O. Jesperson)和韦斯特(M. West)等。

理论基础:直觉主义、类推(analogy)原则直接法的基本特点:1、排除母语为中介,外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关系。

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言教学法流派

语言教学法流派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二语读写能力。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别称:又叫“传统法”、“古典法” 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主要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不重视口语和听力(重读写,轻听说)2、以系统语法知识为纲,采用演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巩固3、词汇是课文内容,用对译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与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阅读文学名著优势与不足:1、语法翻译法是二语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体现理性派教学法特点2、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有较大影响3、忽视口语教学与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训练4、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5、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6、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 7、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主张口语教学为基础,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别称:改革法、自然法代表人物:早期代表人物菲埃托《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子、创造“系列法“的法国语言学家古安,典型教材:英国艾克斯利的《基础英语》语言学基础: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靠感觉和记忆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1、目的语与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采用扮演角色或演戏方式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的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做一个总结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第一性符合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4、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者孤立的词开始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后来的贝力子教学法。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第二语教学法流派⏹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1、语法翻译法⑴产生背景⑵基本特点⑶分析评价⑷应用提示⑴产生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⑵基本特点⏹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2、直接法(自然法)⏹⑴产生背景⏹⑵相关理论⏹⑶基本原则⏹⑷训练方法⏹⑸分析评价⏹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
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 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
交际法(功能法)、任务法
交际法(意念——功能法、功能法) 代表教材《跟我学》 时间:20世纪70年代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
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 荷兰]范埃克
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时间: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代表人物:[美]卡鲁尔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等
主要特点
A.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内化 语言的知识体系,反对动物型的刺激—反应的学习。 B.在理解、掌握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 的练习。反对机械模仿、反对过多讲解。 C.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教学实施的特点
老师的教学以表演为主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学以任务为基础
教师设计场景,指挥学生活动。
学习、使用语言项目的时间各占50%
引入真实的交际进课堂 (关键是创造合理的信息差)
教材编写与功能大纲
教材编写: 考虑功能与形式的复杂关系

原则: 急需先学、由易到难
大纲:评价Fra bibliotek贡献A.更多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第二语言教学, 扩宽了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思路。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理解和有意义的操练
B.从不同的教学流派中吸取了有益成分,克 服了片面性。
不足: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 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认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 须进一步研究。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八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要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某个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特点、基本的教学过程等。

要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某个教学法的优缺点作出适当的评论。

1. 语法一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一翻译法又称" 传统法", 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 外语教学法。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并用, 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学习第二语言。

语法一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帮助人们学习古代" 经典", 增长知识和智慧。

后来用它来学习活的语言,经过理论的总结和阐释, 成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G.OllendOrff )。

语法一翻译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源, 语言和思维也是同一的。

既然人类有共同的思维规律, 其语言规律( 语法) 也是共同的, 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词的搭配也是一样的。

各种语言词汇的差别只是发音和书写形式的不同而己, 这就是翻译的基础所在。

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相同, 所以不同语言之间都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翻译。

另外, 传统语言学重视语言规范, 注重定出各种语言规则, 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些规则来使用语言, 这也为语法一翻译法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奠定了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而这种集合则主要是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的。

比如, 记识一个外语单词就是把它跟母语的单词联系起来。

语法一翻译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 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的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 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然后通过翻译练习巩固语法规则, 只有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才能阅读、翻译目的语原文。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

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论
,解决这一具体问题。
• 所谓“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 分。
五、任务教学法

时间地点: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代表人物:伯拉胡(英),纽南(澳)
• 1982年,英国人伯拉胡在印度教英语时提出此 方法。1989年,纽南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交际课堂的 任务设计。任务教学法在90年代成为英语教学的国 际主流。
优点:
• A 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 B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 C 教学过程交际化。
• D 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四、功能法

缺点:
• A 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具有一定难度。
• B 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存在实际操作的困难 。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各教学流派的特点,了解优
缺点,从而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主要教学法流派一览表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时间地点:19世纪后半叶西欧

代表人物:贝立兹(德),古安(法),帕莫·艾盖尔特(
英)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六分。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

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

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

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 (2)语言能力
? 认为人天生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外语的语言能力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获得的,强调多做表达思想感情的练习,反对无意义的机械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则,运用规则。
? (3)语言运用/行为
? 这一阶段培养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真实的交际能力。
? 练习形式:
多种练习的交谈、话题讨论、叙述口头作文和专题发言、论述、作文。
《说什么和怎么说?》
表达方式 说明
请(你、您)……
到这儿来一下
给我看一看
帮个忙
倒杯水
把门关上
把灯打开 日常对话中常用,在左边的句子之后还可以说:
怎么样
可以吗
行吗
好吗
好不好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 语法——翻译法
? 直接法
? 听说法
? 认知法
? 功能法 (交际法)
? 1、语法翻译法
? ⑴产生背景
? ⑵基本特点
? ⑶分析评价
? ⑷应用提示
? ⑴产生背景
? 发展线索
? 5.交际法(功能法)
? (1)纲领性文件
? (2)相关理论与概念
? (3)交际法的特点
? (4)评价与反思
? ⑴纲领性文件
? 1971年欧洲共同体文化合作委员会讨论制定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
? 1975年完成了欧洲主要语言的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入门阶段》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大纲《初阶》;
? 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927年提出“发生认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第二语教学法流派⏹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1、语法翻译法➢⑴产生背景➢⑵基本特点➢⑶分析评价➢⑷应用提示➢⑴产生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⑵基本特点⏹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2、直接法(自然法)⏹⑴产生背景⏹⑵相关理论⏹⑶基本原则⏹⑷训练方法⏹⑸分析评价⏹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语言学⏹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

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通过感觉学习。

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教授当代通用语言⏹⑷训练方法⏹实物法(名词类)⏹动作启发法(表演法)⏹环境制造(情景再现)⏹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词语拓展法⏹⑸分析评价⏹积极方面: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教法生动活泼;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过渡搬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忽视成人的特点。

⏹3、听说法(句型法)⏹⑴背景及特点⏹1920-1935年美国积极试验,以求解决教学法问题⏹“现代外语教学研究”1923-1927⏹1942年美国军队特别培养计划(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 )ASTP.1943年大学参与,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萨丕尔、博厄斯⏹特点:时代需要,学科基础形成,政府组织得力⏹⑵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⑶教学原则⏹1)听说领先,口语第一位,书面语第二位,读写为辅;⏹2)反复操练,模仿、重复、记忆成为习惯;⏹3)以句型为中心;⏹4)排斥限制使用母语;⏹5)通过语言对比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6)严格纠错;⏹7)现代化的手段的运用;⏹代表教材《英语900句》⏹★应用示例:⏹短期班教学《汉语301句》⏹教学启示:⏹词语---句型---会话⏹听----读----说的基本步骤⏹句型三步曲:带读—诵读—回忆并复述⏹生词三步曲:句型前—句型中—句型后⏹交际三步曲:熟悉会话—设计会话—角色表演⏹(4)评价⏹积极方面:⏹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更具有科学性;⏹改革为主流,但一定程度上避免片面性;⏹主张对比分析确定难点,注重科学性安排教学内容。

⏹欠缺:⏹过分强调机械性训练,难以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忽视内容和意义;⏹过分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4、认知法⏹⑴基本特征⏹在理解语料、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活用语言;教育学原则是以学习者为外语教学的中心。

教学目标是全面地掌握语言。

⏹⑵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理论乔姆斯基“语言知识是由什么构成的?”语言不是刺激反应形成的习惯,而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提出“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来解释语言学习的过程,指出语言知识不同于语言行为。

⏹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927年提出“发生认识论”。

美国布鲁纳在60年代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最早把皮亚杰的著作介绍给心理语言学界的学者。

布鲁纳:只有有意义的学习才是认知学习,即对本学科的基本结构(概念、原理、规则)理解,了解内在联系,才能使学生长久记忆和掌握,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所学对象的规则和原理。

美国卡鲁尔第一个指出认知理论在语言教学上的特性。

他认为外语学习主要是靠意义学习,是通过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法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⑶)基本原则(特点)⏹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语言能力”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

主张有意识、有组织地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

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课堂教学应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帮助学习者把新语言材料和他们本人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20%。

反对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提倡有意义的练习。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语文结合,互相促进。

语音教学适可而止,重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解释难点,加深理解。

通过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

允许必要的适当的翻译。

⏹⑥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不可避免,反对见错就改,对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注意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认为语言习得就是对错误的转换、假设、求证的一个过程。

⏹⑦广泛运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认知法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1)语言理解⏹(2)语言能力⏹(3)语言运用/行为⏹(1)语言理解⏹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的意义、构成和用法。

⏹通过启发学生的旧知带动新知,掌握语法规则。

⏹训练方式:多项选择填空练习⏹(2)语言能力⏹认为人天生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外语的语言能力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获得的,强调多做表达思想感情的练习,反对无意义的机械练习。

引导学生发现规则,运用规则。

⏹(3)语言运用/行为⏹这一阶段培养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真实的交际能力。

⏹练习形式:多种练习的交谈、话题讨论、叙述口头作文和专题发言、论述、作文。

⏹⑷评价⏹在现代外语教学史上一直存在着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两大教学法体系的对立,对立的两派长期争论共存,随着时代的需要从一端向另一端来回摇摆。

60年代发展成为认知法(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和听说法的对立。

认知法吸收了两派的某些优点,做出了平衡、调和的努力,但它还是更接近语法—翻译法。

⏹认知法对外语教学的最大贡献是把当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认知心理学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中来,首先创立了对学习者的研究(主要是成年人在本国环境中学习外语的过程及规律)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

⏹5.交际法(功能法)⏹(1)纲领性文件⏹(2)相关理论与概念⏹(3)交际法的特点⏹(4)评价与反思⏹⑴纲领性文件⏹1971年欧洲共同体文化合作委员会讨论制定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1975年完成了欧洲主要语言的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入门阶段》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大纲《初阶》;⏹1976年威尔金斯完成了《意念大纲》。

⏹以上的成果为交际法奠定了基础,交际法成为当前影响最大的教学法流派。

⏹⑵相关理论及概念⏹①社会语言学⏹联系社会的因素的作用来研究语言的结构。

⏹②交际能力⏹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对交际能力进行了阐释:⏹③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语言能做什么?⏹④功能与意念⏹⑶交际法的特点⏹①功能和意念为纲;⏹②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③教学过程交际化;⏹④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⑤对错误比较宽容;⏹⑥循环递进的教材结构、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⑦学以致用、注意因材施教。

⏹⑷评价与反思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和教学,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交际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带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教材。

如《跟我学》、《新概念》⏹它的改进是革命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各个环节都贯彻,重视交际能力并科学系统地去实施这个目标。

⏹局限与难题:科学地对功能意念项目确定、分类并排序,还有待解决;语言功能和结构不对应,难以协调;交际法打破了语法教学的系统性,不利于语法知识的掌握;课堂教学交际化难以实现;其“允许犯错误”的原则容易走极端。

⏹启示:对新的理论方法,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是积极地关注它的合理性,并在实践中感受考察、吸收它的新思路;同时也应冷静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尤其是实践中的反馈信息判断它的优缺点.《说什么和怎么说?》小结⏹一、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一、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学的发展阶段:⏹19世纪开始语言学成为为独立的学科。

⏹(1)历史比较语言学⏹(2)结构主义语言学⏹(3)转换生成语法⏹(4)功能主义语言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一篇重要的论文:⏹1786年,英国学者威廉.琼斯的The Third Anniversary Discourse . On the Hindus(《第三次年会演讲.关于印度人》)提出印度的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有共同的来源。

(岑远强把他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奠基人:⏹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林和葆朴⏹语言的“谱系树”理论⏹施莱格尔在《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提出了“谱系树”理论,画出了印欧语的树形结构图。

⏹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研究摆脱了其他学科的附庸,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