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全解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
1、听说法的历史背景 2、听说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1)弗里斯(C.C Fries) 2)拉多(do) 3、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4、听说法的基本原则 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 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 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 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日常交际 完整的交际活动 1、理论基础
1)语言习得理论 2)社会建构理念 3)课程理论
2、教学原则与特点 原则: 1)言语、情景真实性 2)形式---功能性 3)任务相依性 4)做中学 5)脚手架
特点: 1)目标 2)教师的输入 3)教学技巧与方式 4)教师角色 5)学生角色 6)评价方式与内容
1、功能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威尔金斯《意念大纲》
( “Notional Syllabuses”,1978 )
2、功能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 2)心理学理论基础
3、功能法的基本原则 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 考虑交际要素 3)教学过程交际化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4、对自觉对比法的评价 附:自觉实践法
七、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 按照认知规律 • 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 • 努力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 • 创造性地活用语言 • 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 又称为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1、认知法产生的背景 2、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3、认知法的基本原则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二、直接法 三、听说法 四、视听法 五、认知法 六、自觉实践法 七、交际法
(一)全身反应法 (二)咨询法 (三)暗示法 (四)沉默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资料
• ⑶)基本原则 • ① 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主张 有意识、有组织地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 能力。 • ② 以学生为中心。 • ③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理解和掌握 规则,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
⑥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 ⑦广泛运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 交际化。
• • • 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性: 过分强调模仿,对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强调 不够; 强调口语,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 全误导; 过渡搬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忽视成人的 特点。
★应用示例: • 短期班教学《汉语301句》 • 教学启示: • 词语---句型---会话 • 听----读----说的基本步骤 • 句型三步曲:带读—诵读—回忆并复述 • 生词三步曲:句型前—句型中—句型后 • 交际三步曲:熟悉会话—设计会话—角色 表演
• ⑸评价 • 积极方面: • 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更具有科 学性; • 改革为主流,但一定程度上避免片面性; • 重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 • 主张对比分析确定难点,注重科学性安排 教学内容。
• 3、听说法(视听法) • ⑴背景 • 1920-1935年美国积极试验,以求解决教学法 问题 • 1942年美国军队特别培养计划(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 )ASTP.1943 年大学参与,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萨丕尔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chapter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2
2. 产生时间: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 (西欧),中心在英国,而后兴盛于美国。
3.创始人: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 A. Wilkins)。代 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 多森、荷兰的范埃克。
★运用交际法编写出的最有名的教材是《跟 我学》(Follow Me)。
第十七课 相约(二)去动物园
课文2
和子:你认识李成日吗? 刘京:当然认识。去年他在这儿学过汉语。 和子:你知道吗?明天他来北京。 刘京:不知道。他上午到还是下午到? 和子:下午两点,我去机场接他。 刘京:明天下午没有课,我跟你一起去。 和子:好的。 刘京:什么时候去? 和子:一点吧。
(3)语境练习
把相关的语言要点放在一定的语境中练习,学会使 用它们。
5.功能法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4)交际练习
在教师提供的一定交际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 语言形式从有指导的到完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常采用游戏、谈话、即席讲话、讲故事、讨论、辩 论、扮演角色、即兴表演等解决问题的活动,以培 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第十六课 相约(一)你看过京剧吗
课文2
和子:听说,烤鸭是北京的名菜。 玛丽:我还没吃过呢! 和子:我们应该去尝一尝。 玛丽:二十八号晚上我没事,你呢? 和子:不行,有朋友来看我。 玛丽:三十号晚上怎么样? 和子:可以。
第十七课 相约(二)去动物园
课文1
张丽英:这两天天气很好。我们出去玩儿玩儿吧。 和子:去哪儿玩儿好呢? 张丽英:去北海公园,看看花儿,划划船,多好啊! 和子:上星期我去过了,去别的地方吧。 张丽英:去动物园怎么样? 和子:行,还可以看看熊猫呢。 张丽英:我们怎么去? 和子:骑自行车去吧。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第二语教学法流派⏹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1、语法翻译法⑴产生背景⑵基本特点⑶分析评价⑷应用提示⑴产生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⑵基本特点⏹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2、直接法(自然法)⏹⑴产生背景⏹⑵相关理论⏹⑶基本原则⏹⑷训练方法⏹⑸分析评价⏹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八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要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某个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特点、基本的教学过程等。
要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某个教学法的优缺点作出适当的评论。
1. 语法一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一翻译法又称" 传统法", 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 外语教学法。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并用, 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学习第二语言。
语法一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帮助人们学习古代" 经典", 增长知识和智慧。
后来用它来学习活的语言,经过理论的总结和阐释, 成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G.OllendOrff )。
语法一翻译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源, 语言和思维也是同一的。
既然人类有共同的思维规律, 其语言规律( 语法) 也是共同的, 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词的搭配也是一样的。
各种语言词汇的差别只是发音和书写形式的不同而己, 这就是翻译的基础所在。
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相同, 所以不同语言之间都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翻译。
另外, 传统语言学重视语言规范, 注重定出各种语言规则, 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些规则来使用语言, 这也为语法一翻译法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奠定了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而这种集合则主要是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的。
比如, 记识一个外语单词就是把它跟母语的单词联系起来。
语法一翻译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 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的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 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然后通过翻译练习巩固语法规则, 只有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才能阅读、翻译目的语原文。
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 派
2.2 直接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1) 贝力子。德国的直接法实践者。主张按“幼儿 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来教外语。 2) 叶斯珀森。丹麦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法家。 3) 帕默。英国外语教育家。口授法的代表人物。 4) 韦斯特。英国外语教育家。阅读法的代表人物。 5) 艾克斯利。英国著名英语教材《基础英语》作 者。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3、对语法翻译法的评价:是外语教学中运用 历史最长的一种教学法 优点: 1) 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的基础。 2) 重视语法教学,较适应成年学习者学习语 言时重理性分析和重归纳演绎的特点。使学 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智力。 3) 重视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 学习者的文学修养。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 流派
之三: 之三:按照语言教学特征来分 影响较大的流派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 征可分为四大派: A、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 自觉对比法、认知法) B、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 景法、听说法、视听法) C、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 习法、默教法、暗示法) D、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交际法)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2、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 语法是外语教学的基础,语法翻译的教 学过程都围绕这个基础来进行,从而形 成了该教学法的一系列特点。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1) 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以语法教学为中心, 2) 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 准 3) 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 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1、理论基础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 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 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 念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词汇的语音 和书写形式。因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 和语法关系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
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
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
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思想与理论
• 4以模仿为主的原则:通过各种模仿手段重复所学的句子, 养成习惯,达到自动化地步。
• 其他一些教学原则,如精选语言材料的原则、循序渐进原 则、趣味性原则等。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思想和理论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思想和理论
(六)评价
• 优点: • 1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 •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加深学生感知印象; • 3强调直接运用目的语进行教学。 • 缺点: • 1忽视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 • 2排斥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 思考题:比较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主要差异。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思想和理论
2
语言教学法(吕必松)
语言教学法是关于语言学习和教授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这个过程中的各个 环节。包括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语言教材的编写、课堂 教学和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对语言学习能力和实际语言 水平的测试等问题. 语言教学法实际上是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 授规律的总和。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思想和理论
• 课文教学的一般步骤: • 1用本族语介绍课文内容; • 2逐字逐句翻译; • 3朗读课文; • 4用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 • (三)理论基础 • 1语言学基础:传统语言学。注重语法规则的归纳和列
举,认为语言教育就是规则的理解和教学。 • 2心理学依据: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灵的各种官能可以孤
•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 ;后来用来学习现 代外语 。
• 主要面向有一定第一语言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 生,故用于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思想和理论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总结
第二语言教学法
“教学法”在汉语使用中的多种含义 ⑴ 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成为学科的名称,如:外语教
学法。 ⑵ 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 ⑶ 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句型替换法。 ⑷ 指教学的技巧,如:板书法、演示法。
2
语言教学法(吕必松)
• 长处:1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 语言学习的感觉的感觉器官,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 2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 3在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 不足:1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缺少分析和
归纳的东西。 • 2强调口语的训练,忽视了阅读训练。 • 3更重视形式。 • 思考:听说法和视听法的异同点?视听法和听说法相比较,
克斯利 。 • 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
注重形式语法。
• 它的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教学原则
• 1直接联系的原则:直接法中最基本的东西是建立语言与 外界经验相联系。
•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口语教学是入门阶段的主要手段 和目的。
• 3句本位原则:教外语从句子入手,以句子为单位,整句 进,整句出。 直接法十分重视句子中的单词和语音教学。
一 语法——翻译法(学业性教学法)
• 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盛行于18世纪末。
• 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 类方法。
•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 ;后来用来学习现 代外语 。
• 主要面向有一定第一语言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 生,故用于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
• (一)基本特点 • l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 所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 认为人天生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外语的语言能力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获得的,强调多做表达思想感情的练习,反对无意义的机械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则,运用规则。
? (3)语言运用/行为
? 这一阶段培养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真实的交际能力。
? 练习形式:
多种练习的交谈、话题讨论、叙述口头作文和专题发言、论述、作文。
《说什么和怎么说?》
表达方式 说明
请(你、您)……
到这儿来一下
给我看一看
帮个忙
倒杯水
把门关上
把灯打开 日常对话中常用,在左边的句子之后还可以说:
怎么样
可以吗
行吗
好吗
好不好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 语法——翻译法
? 直接法
? 听说法
? 认知法
? 功能法 (交际法)
? 1、语法翻译法
? ⑴产生背景
? ⑵基本特点
? ⑶分析评价
? ⑷应用提示
? ⑴产生背景
? 发展线索
? 5.交际法(功能法)
? (1)纲领性文件
? (2)相关理论与概念
? (3)交际法的特点
? (4)评价与反思
? ⑴纲领性文件
? 1971年欧洲共同体文化合作委员会讨论制定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
? 1975年完成了欧洲主要语言的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入门阶段》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大纲《初阶》;
? 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927年提出“发生认识论”。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直接法
又名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妥协法等 “直接”的含义:直接用外语教外语;语言 直接” 与客观事物(如词与实物)直接联结的直观 手段用于教学。 1)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 教学中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 式语法。仿照幼儿学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 外语教学过程。
3)基本原则
①Hale Waihona Puke ②③ ④ ⑤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外语教学的基础,注 意语法形式的分析和语法规则的掌握。 以翻译(外—母,母— 以翻译(外—母,母—外)为重要教学手 段,用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 法规则的掌握情况。 用母语进行教学,无论语法知识还是课文 内容都用母语进行讲解。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原著和名 著,不注重口语。 重视理性,强调通过外语教学发展学生的 智力。
2)理论基础:
自觉实践法是一个始终有着厚实理论基 础的教学法体系。它的语言学基础是前苏联 著名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关于区分语言、言 语、言语活动的学说。它的心理学基础在草 创阶段是别利亚耶夫关于外语和思维关系的 外语教学心理学说,后来主要是前苏联 心理 学的言语活动理论。
3.基本原则
自觉性原则 : 主张在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实 践,不仅要理解语法规则;能作语法分析,更 要理解语义和实际用法,从自觉到直觉。这是 对自觉对比法合理内核的有条件继承。 ② 实践性原则 : 强调言语实践活动是外语教学的 主要途径,要求80%的时间用于言语实践,20% 主要途径,要求80%的时间用于言语实践,20% 的时何用于语言知识讲解,并强调教学目的是 培养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这条规则来 源于直接法,是自觉实践法的首要原则。 ③ 交际性原则 : 这条原则是对实践性原则的发展, 70年代以来已成为主导原则。言语活动从根本 70年代以来已成为主导原则。言语活动从根本 上说是一种交际活动,教学活动主要应是言语 交际的实践,目标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法翻译法
• 主要特点: • A 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 B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 C 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 D 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
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 成就: • 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
•
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语法知识扎实。
四、功能法
•
缺点:
• A 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如何合理地安排教 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 B 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存在实际操作的困 难。 • C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难以准确把 握。 • D 难以真正达到课堂交际化的程度。 • E 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还难以适应教学法的 要求。
• A 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 B 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 • C 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
五、任务教学法
• • 优点: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较高。
•
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一、语法翻译法
• 缺点: • 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 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
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 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18世纪末
机械语言学 或历史比较语言 奥伦多夫(德) 学(认为所有语 言同出一派) 贝立兹(德) 帕莫· 艾盖尔特 (英) 弗里斯(美) 埃比(美) 语音学 和科学的连贯语 法
直接法(改革 法、自然法)
19世纪后半 叶(西欧) 20世纪40— 50年代(美 国)
听说法(结构 法、句型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华生) (强调先搞清语 言的结构) (刺激—反应—强化)
四、功能法
• 主要特点: • (5)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 学生的错误有较大容忍度。 • (6)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教材,循序渐进地 组织教学。 • (7)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 交际需要开展教学。
四、功能法
• 优点:
• A 有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 B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 C 教学过程交际化。 • D 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 A 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 B 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 C 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 D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四、功能法
• • 时间地点:20世纪70年代西欧 代表人物:威尔金斯(英),亚历山大 (英),威多森(英),范埃克(荷兰) • •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孙燕琳
备考提示
•
本章重点是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各教学流派的特点,了解优缺
点,从而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主要教学法流派一览表
名称 语法翻译法 (传统法) 产生时间 代表人物 语言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官能心理学 或联想心理学 联想主义心理学(强 调语言和客体的直接 联结)
•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 兵所采用的方法,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
• •
代表人物:弗里斯(美),埃比(美),拉多 (美)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 的结构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 强化,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缺点: • A 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 谈的不对的。 • B 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作用,有时反 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 C 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 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 D 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功能法
威尔金斯(英) 20世纪70年 亚历山大(英) 代(西欧) 威多森(英) 范埃克(荷兰) 20世纪80年 代(英国) 伯拉胡(英) 纽南(澳)
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任务教学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一、语法翻译法
•
时间: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奥伦多夫(德)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 时间地点:19世纪后半叶西欧 代表人物:贝立兹(德),古安(法),帕莫·艾盖
尔特(英)
•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
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 主要特点: A 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 • • B 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 C 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D 以模仿为主。
•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 优点:
• A 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
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 B 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 C 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 D 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 缺点:
•
简而言之: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教和学的内容
是具体有真实价值的交际行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
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而不是考试的成绩来体现
学习成就。
五、任务教学法
• 缺点:
• 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
• 学生摸索的时间长,效果无法预测。
•
与交际法的关系:
• 通过前期准备、后期巩固等步骤,弥补了交际法
• 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直接法”直接采用 目的语来教授目的语,所以又称“自然法”。
•
• • •
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 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 代表人物是贝立兹。 他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的语言能 力的培养。
• •
五、任务教学法
• • • • • • • 主要特点: A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 B 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C 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 D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E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F 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五、任务教学法
• 操作过程(Ellis模式):
•
• • • • • • • 特点: A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B 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C 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 D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 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F 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 重点。 G 有错必纠。
•
•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
言同出一派
• •
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 思考、概括等等。
•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 的联系。
四、功能法
主要特点: • (1)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 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 (2)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 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并把语法视为实 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 (3)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创造接近真 实交际的语言环境。 • (4)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五、任务教学法
• 任务教学法是交际法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 发展,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 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 论,解决这一具体问题。
•所谓“任务”指有目标来自语言交际活动。五、任务教学法
• • • 时间地点: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代表人物:伯拉胡(英),纽南(澳) 1982年,英国人伯拉胡在印度教英语时提出此 方法。1989年,纽南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交际课堂 的任务设计。任务教学法在90年代成为英语教学 的国际主流。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准确性、流利性问题。
•
E 用归纳法教授语法的规则:先操练,后归纳。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优点:
• A 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教学的新方法。 • B 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 C 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 D 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