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解析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的关系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包括交际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这些流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互相借鉴和影响。
整体流程如下:1. 交际法:强调学习者通过交流来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习者进行实际对话和语言应用,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
该法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核心,通过翻译举例和练习来教授语言知识。
教师讲解语法规则,学习者进行翻译练习,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准确性。
该法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3. 直接法: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习者直接用目标语言交流。
教师使用图片、实景等真实材料,提供丰富的听说练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来掌握语言。
该法主张从语言的整体性和习得的角度来教授语言。
4. 听说法:注重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使用听力材料、对话练习、口语模仿等活动来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该法重视语音、语调、语速和语境的实际运用。
5.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促进语言学习。
教师设计真实的语言任务,学习者通过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来发展语言能力。
该法重视任务的情境性、真实性和学习者的自主性。
在整体流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学习者通过参与各种语言活动,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同流派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结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第七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 • • •
• • •
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 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 的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 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 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D情景性原则 : 这条原则是交际性原则是交际性原则
在选择语料、编写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方面的延 伸。主张传授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实践都应置设 在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的交际情景。 E综合教学原则 : 这一原则是对自觉对比法偏重语言 各要素分项教学的矫正,对直接法句本位原则的 继承。强调以句子为基本交际单位的综合教学, 广义上还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教学。 F考虑母语原则 : 既主张大量的外语实践,又考虑发 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限制使用但不排斥母语。 这一原则是对自觉对比法依靠母语,直接法排斥 母语两种极端倾向的矫正。
• • • • • • • • •
⑥优点 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⑦缺点 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 如何合理 地安排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 何把握
• 4、视听法 • 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 • ②代表人物:[法]古根汉 [南斯拉夫]彼塔
尔· 吉布里纳 •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 心理学
• ⑤特点: • 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听说先于读写 • B.强调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 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 • D.整体结构感知 •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全解
一、语法翻译法
• 主要特点: • A 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 B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 C 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 D 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
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 成就: • 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
•
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语法知识扎实。
四、功能法
•
缺点:
• A 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如何合理地安排教 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 B 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存在实际操作的困 难。 • C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难以准确把 握。 • D 难以真正达到课堂交际化的程度。 • E 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还难以适应教学法的 要求。
• A 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 B 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 • C 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
五、任务教学法
• • 优点: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较高。
•
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一、语法翻译法
• 缺点: • 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 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
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 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18世纪末
机械语言学 或历史比较语言 奥伦多夫(德) 学(认为所有语 言同出一派) 贝立兹(德) 帕莫· 艾盖尔特 (英) 弗里斯(美) 埃比(美) 语音学 和科学的连贯语 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语法翻译法(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1.又称“法”或“法”,是以系统的知识为纲,依靠,通过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能力的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第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2.强调对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发展,能较好的培养能力和能力,体现了性派的教学特点。
3.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语言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知识词汇的和形式。
因此,通过两种语言的和关系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
4.语法翻译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的心理学(德。
沃尔夫)5.20世纪中期经过改革发展为“近代语法翻译法”加强了能力的培养,也注重、、的综合教学。
主要特点是:A.以理解目的语的语言、培养能力和能力以及发展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和教学。
B.以系统的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学生,练习,加以。
C.词汇的选择完全由决定,用的生词表进行教学,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D.用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手段、手段、手段。
E.强调学习规范,注重,阅读文学。
不足:A.忽视教学和教学,缺乏能力的训练。
B.过分依赖和手段。
C.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不注重。
D.教学枯燥无味,过深过难。
E.最根本的是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1.直接法又称“法”或“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国和国。
这是与语法翻译法对立的教学法。
2.主张以教学为基础,按习得的过程,用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语,不用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语言的运用是靠和而不是。
3.产生背景:当时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欧洲几种主要语言做了比较全面的和,不同语言的和并不存在完全等值的关系,动摇了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当时学的发展,的制定为教学创造了条件。
4.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一样,是与的直接联系,否认在期间的作用。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四、阅读法
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 家韦斯特所创立。这是一种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 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韦斯特代表作: 《双语现象》 《学习用外语阅读》 《通用词表》 《2000英语常用词表》 《新法读本》
五、自觉对比法
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 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觉对比法的特点: (1)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 (2)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强 调先讲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目的实践。 (3)在理论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 (4)由分析到综合,先学习构成句子的要素然后再学整句、课 文 (5)以书面语为基础,以文学语言为基本教材,不重视口语的 教学,反对听说领先。
默教法的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 教服从于学。 (2)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等 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讲解。 (4)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
(5)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6)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培养听说能力, 随后培养读写能力。 (7)把词汇看做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功能进 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
四、暗示法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 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 罗扎诺夫关于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原则: (1)学习活动应由整个大脑组织参与。 (2)教学中的分析与综合应同时进行。 (3)学习者的意识过程和超意识过程应同时地、 不可分割地进行。
暗示法的特点:
一、语法翻译法
1. 什么是语法翻译法? 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 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 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 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 听力的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 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 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第二语言教学法”这个话题。
听起来有点学术对吧?其实也不难,简单说就是教别人学外语的方法,讲得直白点,就是怎么让你从一个“菜鸟”变成能流利说外语的大牛。
咱们一开始学外语的时候,谁不是像小猫学步一样,跌跌撞撞的?有时候你学得顺,有时候学得慢,甚至有时候学着学着就想放弃。
要是说这背后有一堆不同的教学方法,那我得告诉你,真的是百花齐放,各有各的妙处。
首先得提到的就是“直接法”了。
直接法,说白了,就是不搞什么翻译,不让你老想着“中文怎么说?”而是直接让你用外语思考。
就像你刚学骑自行车,刚开始肯定摔得一屁股坐地,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摔了几次之后,终于开始找着感觉了。
你看,这直接法就是这么回事,它就像一个狠角色,直接把你丢进外语的海洋里,逼着你在水里游。
它的优势呢?语言环境直接,语感自然。
你听听原汁原味的外语,语音语调、词汇都直接进入你的大脑。
可问题是,这不就是个“傻瓜法”吗?我不懂,怎么用?没错,很多人学了一两个月,感觉啥都没学到,气得快不想学了。
所以,这个方法也有个大缺点,就是一开始会让你觉得有点无奈和迷茫,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细节理解不够,学着学着就有点抓瞎。
接下来说说“语法翻译法”。
这个方法就像是给你一个讲解手册,把语言的一切细节都解剖得一清二楚,没啥神秘感。
说白了就是学外语的时侯,老拿你母语来对照,讲得透透的。
你要学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背后的结构是什么?词的语法是怎样的?一一列举!就像你学数学时,有个公式告诉你,这样做,结果就是对的。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些“套路”。
虽然它让你学得明明白白,但它不太关心你实际用这些语言的时候会怎么样。
你学了满满的知识,但你能实际运用吗?所以,很多人学了很久,却说得不好,因为太注重语法了,反倒忽视了表达和交流。
其实用“语法翻译法”就像做了很多准备,最后却忘了上场表演,呵呵,是不是有点让人心塞?再来呢,有一个方法叫“听说法”。
这个方法就像个“听话的宠物”,它特别注重听力和口语的训练。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课件
国内、外教他族人学英语基本不用,而用听说法和功能
法。因此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充实。
以上我们主要是从理论性层面(非技 术性)评介了七个主要的教学法流派, 用意是希望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 西,启发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思 考。
从这些评介中,可以发现,影响外语 教学法体系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项:时代的发展,相关基础学科研究 的成果的影响,代表人物的专业研究 领域和本学科自身的发展等。
2)理论基础:
自觉实践法是一个始终有着厚实理论基
础的教学法体系。它的语言学基础是前苏联 著名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关于区分语言、言 语、言语活动的学说。它的心理学基础在草 创阶段是别利亚耶夫关于外语和思维关系的 外语教学心理学说,后来主要是前苏联 心理 学的言语活动理论。
④ 情景性原则 : 这条原则是交际性原则是交际性原 则在选择语料、编写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方面的 延伸。主张传授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实践都应置 设在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近真 实的交际情景。
④ 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语文 结合,互相促进。语音教学适可而止,重 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
⑤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解释难点,加深理解。 通过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允许必要的适 当的翻译。
⑥ 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不 可避免,反对见错就改,对影响交际的错 误要加以纠正,注意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 性。
2)理论基础
① 语言学基础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和科学的连 贯语法,所以特别重视语音教学。注意句子(非 孤立的词)教学。
② 心理学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同客体 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同周围环境中的人的直接 联结。
3)基本原则
① 直接联系的原则。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 系,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 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八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要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某个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特点、基本的教学过程等。
要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某个教学法的优缺点作出适当的评论。
1. 语法一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一翻译法又称" 传统法", 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 外语教学法。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并用, 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学习第二语言。
语法一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帮助人们学习古代" 经典", 增长知识和智慧。
后来用它来学习活的语言,经过理论的总结和阐释, 成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G.OllendOrff )。
语法一翻译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源, 语言和思维也是同一的。
既然人类有共同的思维规律, 其语言规律( 语法) 也是共同的, 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词的搭配也是一样的。
各种语言词汇的差别只是发音和书写形式的不同而己, 这就是翻译的基础所在。
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相同, 所以不同语言之间都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翻译。
另外, 传统语言学重视语言规范, 注重定出各种语言规则, 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些规则来使用语言, 这也为语法一翻译法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奠定了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而这种集合则主要是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的。
比如, 记识一个外语单词就是把它跟母语的单词联系起来。
语法一翻译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 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的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 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然后通过翻译练习巩固语法规则, 只有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才能阅读、翻译目的语原文。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1. 什么是教学法流派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
包括:(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2)教学目标(3)教学原则(4)教学内容(5)教学过程(6)教学方法和技巧(7)教学手段(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9)评估方法1.1教学途径类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2. 三大教学法流派2」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1)语言派(功能一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3)教学步骤(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5)成就和不足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1.传统教学法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
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3)教学步骤讲解语法词汇一>翻译练习->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4)主要特点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第三课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 定义:利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 强化)的特点,经过反复的听说练习来学 习目的语的授课方式。
听说法特点
• • • • • 1)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2)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 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5)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录 音、语言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 6)注重语言结构对比,找出学习难点,确定 学习重点。 • 7)有错必纠。
听说法的优缺点
• 1)忽视言语交际 技能,尤其是听说 能力较差。 • 2)过分依赖母语 和翻译手段,无法 培养使用目的语的 思维习惯和能力。 • 3)过分强调语法 的重要性,教学内 容枯燥乏味或深奥 难懂。
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定义:直接采用目的语来教授目的语的授 课方式。 • 该方法是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而出 现的。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 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 它的代表人物贝立兹主张在外语教学过程 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 1)优化学生学习方 • 1)教师的指导作用 式,激发学生学习动 发挥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 • 2)学生摸索的时间 • 2)发展学生的学习 长,效果无法预测。 能力,全面提升学生 的综合素质。 • 3)已完成任务的过 程为学习过程,展示 任务的成果来体现学 习成就。
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法的关系
• 通过前期准备、后期巩固等步骤,弥补了 交际法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准确性、流利性。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
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
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
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以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为标题,我们将探讨不同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法是指在教授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时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些流派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而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语言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语言交际法是一种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该流派关注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鼓励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来提高语言能力。
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相比,语言交际法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更加强调交际功能和交际策略的培养。
2. 任务型教学法(T 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习者提供具体任务来促进语言学习。
该流派认为学习者通过解决真实的语言任务,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学习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强调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3. 词汇教学法(Vocabulary Teaching, VT)词汇教学法是一种专注于词汇学习和教学的教学方法。
该流派认为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通过有目的地教授和练习词汇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词汇教学法注重词汇的系统性教学和练习,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运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
4. 学习策略教学法(Learning Strategies Teaching, LST)学习策略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培养的教学方法。
该流派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使用,通过教授和训练学习策略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三、全身反应法
该法于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 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柯舍尔。这种 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能过身体动作 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 育。
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
(1)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但在 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之前应先培养其对目的语的 理解能力 (2)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能力,有利 于学习者掌握目的语。 (3)在学习者已准备好并有了说目的语的要求时, 再让他们开始学习说话 (4)要减轻学生的生理压力,使学生在少焦虑的 状态下学习语言并有成就感。
(1)布置舒适幽雅的环境,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2)不仅要调动学习者有意识的活动,而且要通 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充分 发挥意识活动的作用 (3)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 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目的语。 (4)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 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 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 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 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听说法的缺点:
(1)该法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把人和动物 等量齐观 (2)结构主义语言学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而 忽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认为只要彻底了解语言 结构就能理解别人、表达自己。
七、视听法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 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 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 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5.交际法(功能法)
(1)纲领性文件
(2)相关理论与概念 (3)交际法的特点 (4)评价与反思
⑴纲领性文件 1971年欧洲共同体文化合作委员会讨论制定 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 1975年完成了欧洲主要语言的初级阶段教学 大纲:《入门阶段》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的教学大纲《初阶》; 1976年威尔金斯完成了《意念大纲》。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 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 造“序列教学法”。 1880年发表著作《语言教学艺术》中,戈恩 称之为“直接法”,也称自然法,这是日 后“直接法”的基础。 德国教育家贝力兹(M.D.Berlitz)一生主要 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兹外语学院采用直接 法而闻名。
1882年维叶托提出教学主张,包括“直接法” 的基本原则 帕西(Passy)1886年组织语音教师协会 斯威特(H.Sweet)著作The Practical Studay of Language 斯威特四项原则 仔细选择教学材料 限制教学内容 听说读写的顺序 由简到繁安排材料
第六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主要教学内容
1、教学法一词的不同含义 2、研究教学法流派的目的 3、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1、教学法一词的不同含义 最大的概念——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不 规范的说法,以前用。 指教育学中的“教学论”,包括教学的目 的、任务、原则、过程、课程、方法、评 估等等——现在用。 某种教学法的流派:听说法、功能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提问法、纠错法——常 用“方法”。 2、研究教学法流派的目的: 为了吸取已有的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建立我 们的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基本原则和特点: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
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
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
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
C、练习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主要成就: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
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主要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
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
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直接联系。
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
教学目标是口语。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总结
第二语言教学法
“教学法”在汉语使用中的多种含义 ⑴ 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成为学科的名称,如:外语教
学法。 ⑵ 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 ⑶ 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句型替换法。 ⑷ 指教学的技巧,如:板书法、演示法。
2
语言教学法(吕必松)
• 长处:1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 语言学习的感觉的感觉器官,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 2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 3在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 不足:1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缺少分析和
归纳的东西。 • 2强调口语的训练,忽视了阅读训练。 • 3更重视形式。 • 思考:听说法和视听法的异同点?视听法和听说法相比较,
克斯利 。 • 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
注重形式语法。
• 它的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教学原则
• 1直接联系的原则:直接法中最基本的东西是建立语言与 外界经验相联系。
•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口语教学是入门阶段的主要手段 和目的。
• 3句本位原则:教外语从句子入手,以句子为单位,整句 进,整句出。 直接法十分重视句子中的单词和语音教学。
一 语法——翻译法(学业性教学法)
• 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盛行于18世纪末。
• 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 类方法。
•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 ;后来用来学习现 代外语 。
• 主要面向有一定第一语言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 生,故用于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
• (一)基本特点 • l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 所
第四章_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代表教材 英语900句.doc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莫尔登用以下五点 概括听说法的基本语言观和教学观:
语言是口头的,不是笔头的; 语言是本族语者说的话,不是某人认为他们应 该如何说话; 语言各不相同; 语言是一种行为,而行为可以通过“做”而成 为习惯; 教授语言,而不是教授关于语言的知识。
5)基本原则
① 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利用声光 电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语言材料,充分调动各 种感官,可以增强刺激、加快反应、加深记忆。 ② 语言和情景相结合。从日常生活情景中 选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 情景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有利于培养运用语言的 能力。
③
整体结构感知。通过一组组图象和一段段完整 的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 被整体感知。教学顺序为:成段对话—句子— 单词—语素。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普遍认同交际法,许多教师 认为交际教学应该排斥语法教学。但实际上交际能力本 身包括语言能力,即掌握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能力。 实践也证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汉语的语法,虽然有 时也能完成某些交际任务,但他们所使用的洋泾浜式的 汉语无法有效地完成复杂交际任务。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
老的教学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仑多 夫(H.Ollendorff)等对语法翻译法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
与阐述,使之成为一种科学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6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
是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主要特点
模仿学生的错误而纠正;不说单词而说句子;教师少说,
让学生多说;不使用教科书而使用教学计划;不要离题, 而要按计划进行;不要进度太快,而要保持学生的适当 进度;不要说得太慢、太快或过于大声,而要说得自然; 不要急躁,而要放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教学法
一、“教学法”在汉语使用中的多种含义 ⑴ 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成为学科的名称,如“外语教学法”
。
⑵ 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 ⑶ 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句型替换法
”。 ⑷ 指教学的技巧,如“板书法”、“演示法”。
3
语言教学法流派(刘珣)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 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 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 面的教学法体系。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普遍认同交际法,许多教师 认为交际教学应该排斥语法教学。但实际上交际能力本 身包括语言能力,即掌握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能力。 实践也证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汉语的语法,虽然有 时也能完成某些交际任务,但他们所使用的洋泾浜式的 汉语无法有效地完成复杂交际任务。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其教学法严格按照幼儿学语的方法,要求:不翻译而 演示;不解释而做动作;不演说而问问题;不模仿学生的 错误而纠正;不说单词而说句子;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 不使用教科书而使用教学计划;不要离题,而要按计划进 行;不要进度太快,而要保持学生的适当进度;不要说得 太慢、太快或过于大声,而要说得自然;不要急躁,而要 放松。
10
价值和不足
语法翻译法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 法体系,它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 能较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 的主要特点,且运用方便。今天对外汉语教学高年级某些 课程如综合课、翻译课的教学,仍可以借鉴其优点。
不足之处主要是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 能力的训练;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过分重视语法知 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教学内容枯 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指经典文学作品)。而最根本的问 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8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是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德国的联想心理学。
教学原则
⑴ 以语法为教学基础。
⑵ 以“规范”语言为教学材料。
⑶ 以母语为教学语言,以翻译为教学手段。
⑷ 注重书面语教学,忽视口语教学。
结果:读写能力强于听说能力。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程序
一般程序: ⑴ 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⑵ 然后系统地教语法。 ⑶ 最后阅读原文。 语法课安排顺序: ⑴ 先讲词法,后讲语法。⑵ 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即 先讲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学习者的母语。⑶ 用母语和外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 课文教学程序: ⑴ 用学习者的母语介绍课文内容。⑵ 逐字逐句翻译。⑶ 朗读课文。⑷ 用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
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 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这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 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 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 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 教学的“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直接法实 际上是指改革运动前后出现的一些体现其基本特点、同时又 各具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总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世界上第
二语言教学各种教学法流派的影响,并不断从中汲取营养。
对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加以综合分析,按其语言教学 特征可以分为四大派:(1)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 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2)强调习 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 等;(3)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 默教法、暗示法等;(4)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 交际法等。如果按教学目标来区分,又可归纳成以听说 实践为主和以分析理解为主的两大系统。前者如直接法、 听说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等等;后者如语法翻译法、 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等等。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语言教学法(吕必松)
语言教学法是关于语言学习和教授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这个过程 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语 言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和课外语言实践活动 以及对语言学习能力和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等 广泛的问题。……语言教学法实际上是语言规 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授规律的总和。
14
主要教学原则和特点
⑴ 直接联系的原则。 ⑵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⑶ 句本位原则。 ⑷ 以模仿为主的原则。 ⑸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语料的原则。
15
贝力兹教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兹(M.Berlitz)于1878年开始创办贝力 子外语学校,遍及欧美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曾达到340所。 至今世界上仍有不少贝力子学校在进行外语教学。
7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 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 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 老的教学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 夫(H.Ollendorff)等对语法翻译法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 与阐述,使之成为一种科学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4
二、第二语言教学法各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是一门研究教授和学习第二语言规律的
科学,研究对象包括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
程和教学规律。
第二语言教学有悠久的历史,但现代第二语言教学的时
间并不长,只有100多年的时间。
教学法流派,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某一学科的教学法体系。
11
注意要点
(1)语法讲解要简明扼要,不要把语法教学变成语 法研究。
(2)要在大量语法现象的基础上,让学习者自己总 结出语法规律,而非简单的告知和操练。
(3)要控制语法讲解和学习者操练的时间分配,始 终以学习者为中心。
(4)在一些特定词汇和语法讲解时,可以使用母语。
12
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尽管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教师 仍然应该注重语法的教学。掌握语言形式应该是语言教 学(包括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