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498f40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7.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的关系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包括交际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这些流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互相借鉴和影响。
整体流程如下:1. 交际法:强调学习者通过交流来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习者进行实际对话和语言应用,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
该法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2.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核心,通过翻译举例和练习来教授语言知识。
教师讲解语法规则,学习者进行翻译练习,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准确性。
该法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3. 直接法: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习者直接用目标语言交流。
教师使用图片、实景等真实材料,提供丰富的听说练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来掌握语言。
该法主张从语言的整体性和习得的角度来教授语言。
4. 听说法:注重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使用听力材料、对话练习、口语模仿等活动来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该法重视语音、语调、语速和语境的实际运用。
5.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促进语言学习。
教师设计真实的语言任务,学习者通过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来发展语言能力。
该法重视任务的情境性、真实性和学习者的自主性。
在整体流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学习者通过参与各种语言活动,不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同流派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结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11a24020af45b307e87197ce.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依大纲要求)名称产生时间代表人物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主要观点1、语法-翻译法(传统法)18世纪末奥伦多夫(德)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法为主;重书面语请口语;重经典“名著”、“原著”2、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19世纪后半叶(西欧)贝立兹(德)、古安(法)、帕莫·艾盖尔特(英)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和客体的直接联系)与语法-翻译法对立;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口语为基础……3、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弗里斯、埃比、拉多(美)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反复实践,养成习惯;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有错必纠;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4、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20世纪70年代(西欧)威尔金斯、亚历山大、威多森(英)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不过分苛求形式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5、交际法20世纪70年代(西欧)6、任务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英国)伯拉胡、纽南任务即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它是交际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论,达到学习目的。
第七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七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6ad4146d48d7c1c708a145be.png)
• • • •
• • •
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 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 的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 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 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D情景性原则 : 这条原则是交际性原则是交际性原则
在选择语料、编写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方面的延 伸。主张传授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实践都应置设 在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的交际情景。 E综合教学原则 : 这一原则是对自觉对比法偏重语言 各要素分项教学的矫正,对直接法句本位原则的 继承。强调以句子为基本交际单位的综合教学, 广义上还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教学。 F考虑母语原则 : 既主张大量的外语实践,又考虑发 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限制使用但不排斥母语。 这一原则是对自觉对比法依靠母语,直接法排斥 母语两种极端倾向的矫正。
• • • • • • • • •
⑥优点 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⑦缺点 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 如何合理 地安排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 何把握
• 4、视听法 • 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 • ②代表人物:[法]古根汉 [南斯拉夫]彼塔
尔· 吉布里纳 •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 心理学
• ⑤特点: • 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听说先于读写 • B.强调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 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 • D.整体结构感知 •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全解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1baa2e20b52acfc789ebc98b.png)
一、语法翻译法
• 主要特点: • A 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 B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 C 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 D 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
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 成就: • 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
•
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语法知识扎实。
四、功能法
•
缺点:
• A 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如何合理地安排教 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 B 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存在实际操作的困 难。 • C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难以准确把 握。 • D 难以真正达到课堂交际化的程度。 • E 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还难以适应教学法的 要求。
• A 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 B 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 • C 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
五、任务教学法
• • 优点: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较高。
•
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一、语法翻译法
• 缺点: • 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 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
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 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18世纪末
机械语言学 或历史比较语言 奥伦多夫(德) 学(认为所有语 言同出一派) 贝立兹(德) 帕莫· 艾盖尔特 (英) 弗里斯(美) 埃比(美) 语音学 和科学的连贯语 法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0b8973f2aeaad1f346933f73.png)
四、阅读法
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 家韦斯特所创立。这是一种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 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韦斯特代表作: 《双语现象》 《学习用外语阅读》 《通用词表》 《2000英语常用词表》 《新法读本》
五、自觉对比法
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 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觉对比法的特点: (1)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 (2)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强 调先讲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目的实践。 (3)在理论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 (4)由分析到综合,先学习构成句子的要素然后再学整句、课 文 (5)以书面语为基础,以文学语言为基本教材,不重视口语的 教学,反对听说领先。
默教法的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 教服从于学。 (2)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等 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讲解。 (4)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
(5)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6)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培养听说能力, 随后培养读写能力。 (7)把词汇看做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功能进 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
四、暗示法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 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理论基础: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 罗扎诺夫关于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原则: (1)学习活动应由整个大脑组织参与。 (2)教学中的分析与综合应同时进行。 (3)学习者的意识过程和超意识过程应同时地、 不可分割地进行。
暗示法的特点:
一、语法翻译法
1. 什么是语法翻译法? 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 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 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 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 听力的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 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 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ppt课件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49ff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b.png)
1、功能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威尔金斯《意念大纲》
( “Notional Syllabuses”,1978 )
2、功能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 2)心理学理论基础
3、功能法的基本原则 1)以单元---学分体系组织语言教学 2)以功能意念为纲 考虑交际要素 3)教学过程交际化 4)基本目的语和专业目的语兼顾
日常交际 完整的交际活动 1、理论基础
1)语言习得理论 2)社会建构理念 3)课程理论
2、教学原则与特点 原则: 1)言语、情景真实性 2)形式---功能性 3)任务相依性 4)做中学 5)脚手架
特点: 1)目标 2)教师的输入 3)教学技巧与方式 4)教师角色 5)学生角色 6)评价方式与内容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二、直接法 三、听说法 四、视听法 五、认知法 六、自觉实践法 七、交际法
(一)全身反应法 (二)咨询法 (三)暗示法 (四)沉默法
一、语法翻译法
• 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 语的一种方法
1、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2、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
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 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2)语言材料的内容以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 3)运用学生母语进行课堂教学 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3、对语法翻译法的评价
4、对自觉对比法的评价 附:自觉实践法
七、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 按照认知规律 • 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 • 努力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 • 创造性地活用语言 • 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 又称为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1、认知法产生的背景 2、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3roach) 1、视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2、视听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0ef0ac1b8f67c1cfad6b828.png)
1)语言习得理论 2)社会建构理念 3)课程理论
2、教学原则与特点 原则: 1)言语、情景真实性 2)形式---功能性 3)任务相依性 4)做中学 5)脚手架
特点: 1)目标 2)教师的输入 3)教学技巧与方式 4)教师角色 5)学生角色 6)评价方式与内容
• 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 • 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 又称为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 • 语义—意念法(semantico—notional
approach) • 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 “交际法”(communicative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二、直接法 三、听说法 四、视听法 五、认知法 六、自觉实践法 七、交际法
(一)全身反应法 (二)咨询法 (三)暗示法 (四)沉默法
一、语法翻译法
• 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 语的一种方法
1、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2、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
4、对自觉对比法的评价 附:自觉实践法
七、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 按照认知规律 • 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 • 努力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 • 创造性地活用语言 • 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 又称为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1、认知法产生的背景 2、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3、认知法的基本原则
3、直接法的理论基础 4、直接法的基本原则
1)直接联系原则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3)以模仿为主原则 4)句本位原则 5)归纳途径教语法规则原则 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原则
5、直接法的教学方法及过程 教师做动作 配上目的语词语和句子
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fde45287375a417866f8feb.png)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 流派
不足 1) 过分强调语法学习,变学语言为学语法。 2) 过分依赖母语,阻碍了目的语思维的形成。 3) 忽略口语教学,使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形成较大缺陷。。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比如: 老师的书在哪儿 哪儿? 哪儿 Where is teacher’s book? 他的家在哪儿? 你的学校在哪儿?…… 那么“很”英语中说是“very” I’m fine=我很好。 为什么不是“我好”?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练习: 请你用直接法给外国朋友讲解: 1、“你喜欢什么? 我喜欢……。” 2、请你讲解“还是”与“或者”。 3、请你讲练“水果”如:苹果、梨、橙子、 西瓜、草莓、葡萄、菠萝、桃子、荔枝。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 流派
(五)国外语言教学法分类 五 国外语言教学法分类 之一: 之一:按照教学目标来分 1) 以听说实践为主 2) 以分析理解为主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 流派
之二: 之二:按照语言教学法应用的时间顺序 来分: 来分 1)20世纪语言教学的主要趋势 2)非传统流派 3)当前的交际法流派
第二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3、对语法翻译法的评价:是外语教学中运用 历史最长的一种教学法 优点: 1) 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的基础。 2) 重视语法教学,较适应成年学习者学习语 言时重理性分析和重归纳演绎的特点。使学 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智力。 3) 重视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 学习者的文学修养。
2.5主要特点: A、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 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 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 B、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 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 在一定阶段对自己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的语 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第八章___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第八章___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bcc76934580216fc700afd50.png)
教学过程: 语言的理解 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运用
三阶段
主要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 (2)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3)注重理解 (4)反对听说领先,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 发展
(5)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 主张对错误进行分析疏导 反对有错必纠 (6)通过母语与目的语对比分析,定重难点 (7)必要时可利用母语,允许适当用母语讲解 、翻译 (8)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1) 2) 3) 4) 5)
直接法的教学过程 : 教师口头展示句子或课文 学生模仿跟读 学生模仿跟读 学生继续模仿 , 直到重复正确为止 一课完成后 , 教师提问 , 学生回答。 反之亦可
主要缺点: (1) 忽视母语与二语差异 (2) 排斥母语 , 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3) 教师解释不多 , 且完全摒弃学生的母语 , 有时会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4) 过分强调模仿、重复 , 对学生主动性认识 不足 (5) 学生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不免会 出现问题: 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
特点 A.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目的语交际能力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 ,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E.强调表达内容 不过分苛求形式 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 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 循序渐进地组织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
主要优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训练 注重理解 缺点: 体系不够完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需进 一步充实
7.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
代表教材《跟我学》 产生于20C70S的西欧 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荷兰]范埃克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课件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567a7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1.png)
国内、外教他族人学英语基本不用,而用听说法和功能
法。因此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充实。
以上我们主要是从理论性层面(非技 术性)评介了七个主要的教学法流派, 用意是希望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 西,启发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思 考。
从这些评介中,可以发现,影响外语 教学法体系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项:时代的发展,相关基础学科研究 的成果的影响,代表人物的专业研究 领域和本学科自身的发展等。
2)理论基础:
自觉实践法是一个始终有着厚实理论基
础的教学法体系。它的语言学基础是前苏联 著名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关于区分语言、言 语、言语活动的学说。它的心理学基础在草 创阶段是别利亚耶夫关于外语和思维关系的 外语教学心理学说,后来主要是前苏联 心理 学的言语活动理论。
④ 情景性原则 : 这条原则是交际性原则是交际性原 则在选择语料、编写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方面的 延伸。主张传授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实践都应置 设在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近真 实的交际情景。
④ 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语文 结合,互相促进。语音教学适可而止,重 视阅读和词汇量的扩大。
⑤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解释难点,加深理解。 通过对比确定难点和重点。允许必要的适 当的翻译。
⑥ 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不 可避免,反对见错就改,对影响交际的错 误要加以纠正,注意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 性。
2)理论基础
① 语言学基础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和科学的连 贯语法,所以特别重视语音教学。注意句子(非 孤立的词)教学。
② 心理学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同客体 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同周围环境中的人的直接 联结。
3)基本原则
① 直接联系的原则。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 系,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 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19717a3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7.png)
第八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要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某个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特点、基本的教学过程等。
要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某个教学法的优缺点作出适当的评论。
1. 语法一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一翻译法又称" 传统法", 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 外语教学法。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并用, 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学习第二语言。
语法一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帮助人们学习古代" 经典", 增长知识和智慧。
后来用它来学习活的语言,经过理论的总结和阐释, 成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G.OllendOrff )。
语法一翻译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源, 语言和思维也是同一的。
既然人类有共同的思维规律, 其语言规律( 语法) 也是共同的, 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词的搭配也是一样的。
各种语言词汇的差别只是发音和书写形式的不同而己, 这就是翻译的基础所在。
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相同, 所以不同语言之间都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翻译。
另外, 传统语言学重视语言规范, 注重定出各种语言规则, 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些规则来使用语言, 这也为语法一翻译法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奠定了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而这种集合则主要是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的。
比如, 记识一个外语单词就是把它跟母语的单词联系起来。
语法一翻译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 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的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 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然后通过翻译练习巩固语法规则, 只有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才能阅读、翻译目的语原文。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741b13e5ef7ba0d4b733ba6.png)
⑸评价 积极方面: 有雄厚的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更具有科学性; 改革为主流,但一定程度上避免片面性;
特点:
时代需要,学科基础形成,政府组织得力
⑵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在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中“语言”被视为 一组在声韵、构词、句法上彼此关连,是 一层层组合的,因而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 学习这些组合的规则。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和斯金纳认为任何知识的取得都靠直接 经验。刺激——反应——强化
⑶教学原则
教学中学习第二语言如同培养一套语言习惯,在反 复操练中形成习惯,达到自由运用的目的;
听说领先。唯有在听、说练习之后,才能追加读、 写部分练习;
以结构为纲组织教学,以句型为中心反复操练; 通过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严格纠错,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接受性高于语法性。学生说的应该是母语能够接受 的,不硬搬语法规则;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 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 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于!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 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 造“序列教学法”。
页)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 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公布 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教育学 夸美纽斯(1592—1670)及其自然教学法 主张“教育顺应自然”、提出直观性、循序渐进、
自觉积极性、归纳途径等原则。主要著作:《语言 入门》、《语言的最新教学方法》、《画中世界》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 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通过感觉学习。并 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0b8973f2aeaad1f346933f73.png)
三、全身反应法
该法于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 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柯舍尔。这种 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能过身体动作 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 育。
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
(1)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但在 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之前应先培养其对目的语的 理解能力 (2)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能力,有利 于学习者掌握目的语。 (3)在学习者已准备好并有了说目的语的要求时, 再让他们开始学习说话 (4)要减轻学生的生理压力,使学生在少焦虑的 状态下学习语言并有成就感。
(1)布置舒适幽雅的环境,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2)不仅要调动学习者有意识的活动,而且要通 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充分 发挥意识活动的作用 (3)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 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目的语。 (4)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 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 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 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 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听说法的缺点:
(1)该法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把人和动物 等量齐观 (2)结构主义语言学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而 忽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认为只要彻底了解语言 结构就能理解别人、表达自己。
七、视听法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 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 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 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8b6e5f7c2f60ddccda38a09b.png)
h
14
心理学基础 认为语言是习惯, 语言心理中其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而最强有力的感觉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的。
——直观手段教学。
“直接”的含义: 直接用外语教外语; 语言与客观事物(如词与实物)直接联结的直观
手段用于教学。
h
15
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的原则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以模仿为主的原则 句本位原则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各国工业发展、贸易兴盛,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往来频繁,需要大量掌握外语口语的人才 。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教育的改革运动。
h
13
理论基础
• 语言学基础 语言学研究成果:语言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简单的对应关系 传统语法对句子的认识: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单位——句本位教学。 口语先于书面语产生 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教学过程模仿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 。
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 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
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 交际法(功能法)、任务法
h
4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认知派:
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经验派:
直接法、听说法
h
5
一、语法翻译法
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 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产生时代和代表人物 最初是欧洲各国学习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一种教学方法。18、19世纪,
h
18
开门 动作系列
我向门走去。
我走近门。
我更接近门。
我走到门前。
我在门前停下来。
我伸出胳膊。
我抓住门把手。
我转动把手。
h
19
评价
• 优点
提出了与语法翻译法截然不同的教学理论,使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的 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体系,在培养学习者的 口语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提纲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5233360b4c2e3f57276348.png)
四、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一)语法翻译法①时间:18世纪末②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③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
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⑤主要特点: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⑥成就: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⑦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针对“语法——翻译法”“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
(01填空)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02选择)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03选择)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00选择)①时间:19世纪后半叶西欧②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③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④特点: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先操练,后归纳⑤优点: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⑥缺点: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96选择)②代表人物:[美]弗里斯埃比拉多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98选择)⑤特点: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01选择)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G.有错必纠⑥优点: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D.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⑦缺点: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四)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代表教材《跟我学》(00选择)时间:20世纪70年代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99选择)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亚历山大威多森 [荷兰]范埃克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01填空)③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④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⑤特点功能教学法(99术语解释)A.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C.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E.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⑥优点功能教学法的优点(03论述)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C.教学过程交际化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⑦缺点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如何合理地安排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何把握(五)交际法(六)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1.定义:是交际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
3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3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c7c50df49649b6649d7470c.png)
5、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1)创建了第二语言教学利用母语理论 (2)主张讲授语法, 重理性和演绎 , 发展学 生智力——语法知识扎实 (3) 使用学生母语 , 用翻译作讲解和巩固的 手段——学习初期阶段不困难 (4) 重书面语, 重名家名著原文阅读 ——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 (5) 使用方便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教学法一词的不同含义 • 指教育学中的“教学论”,包括教学的目 的、任务、原则、过程、课程、方法、评 估等等。 • 某种教学法的流派:听说法、功能法等。 • 具体的教学方法:提问法、纠错法——常 用“方法”。
二、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视听法 认知法 功能法 任务型教学法
• 欠缺:
• 过分强调机械性训练,难以达到培养交际 能力的目的; • 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忽视内容和意义; • 过分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 动性
• 4、认知法 • ⑴基本特征 • 在理解语料、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活用 语言;教育学原则是以学习者为外语教学 的中心。教学目标是全面地掌握语言。 • ⑵理论基础 • 语言学基础:转换生成理论 • 心理学基础:认知学习理论。
2、理论基础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3、基本特点 •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作为教学基础; • 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 • 强调教授“规范”的语言,注重阅读能力 的培养; • 用母语教学; • 教学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
4、教学过程
• 译述大意(母语);
• 讲解语言材料,对课文进行语言分析并进 行逐词、逐句翻译; • 朗读课文; • 通过对课文语法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归纳出 语法规则; • 通过从母语译成外语的练习巩固课文。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6c162d0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73.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基本原则和特点: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
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
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
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
C、练习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主要成就: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
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主要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
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
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直接联系。
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
教学目标是口语。
第五讲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
![第五讲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https://img.taocdn.com/s3/m/775543e1647d27284a7351a2.png)
“替换”的方法进一步构造新的句子,以 满
足需要。
⑤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的原则。幼儿所学的语 言是当代通用的语言,是有限的常用的语 言材料,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过时的语 言,因此外语教材应以当代通用的活语言, 以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为基本材料。
6)教学过程:
教师口头展示句子或课文:教师在介绍新的语言项 目时,教师首先要通过手势、图片、实物、例子或 其它方式把意思表达清楚。
第五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是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 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 普遍规律,形成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思 想、理论原则、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的内容、 步骤、过程等的理论体系。
第二语言教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 在当时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影 响下,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教学法体系,并发 展成为一些有影响的流派。各个流派之间既 互相继承、吸收,又互相对立、排斥,在近 年来又呈现出日益鲜明的综合化的趋势。下 面我们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的教学 法流派,通过对这些教学流派的了解、加深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认识。
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即先解释语法规 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学生的母语。
练习,用母语和目的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 学的语法规则,主要关注语法形式的正确 与否,不太注意句子的内容。有时也让学 生朗读句子,纠正发音。
课文教学的步骤是:
学生默读课文,并请教师解答自己不 能理解的问题。教师用学生的母语介 绍课文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
会话操练:当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理解了新 的语言材料之后,教师一般要就日常生活的问题 向学生提问,然后鼓励学生用已操练过的那些语 法结构互相提问。
听写练习:听写是直接法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练习 形式,它常被用以巩固和检测学生已学过的内容。 听写通常以下列方式进行:教师第一遍以正常的 语速来朗读短文,学生听;第二遍时,教师一个 短语一个短语地读,并在短语间适当停顿,以便 让学生记下他们听到的内容。最后,教师以正常 语速再读一遍,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听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基本原则和特点: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
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
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
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
C、练习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主要成就: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
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主要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
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
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直接联系。
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
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
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
是主要练习方式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教师口头展示句子or课文-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纠正错误-学生继续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主要优点:A、打破语法-翻译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二语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重视口语。
B、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母语,有利于培养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E、制定出一套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
主要缺点:A、忽视幼儿习得母语和大人学习二语的差异B、排斥母语,只见消极面,不见积极面C、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解释不多,不用母语,易造成误解D、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主动性认识不足E、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易出问题,读写能力弱。
3、听说法又称“结构法”、“句型法”,主张先教听说,后教读写,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听说技能,以句型操练为主要手段,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二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里斯、埃比、拉多等产生: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是现代外语教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注重口头语言,活的语言是第一性的)。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根据口语第一性的原则,听说法主张教语言首先是教口语,言语技能的培养要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进行,――“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经典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R)。
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听说法采用:教师展示是刺激,学生模仿重复是反应,教师纠错是强化)教学原则和特点:A、听说领先。
先听说,后读写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允许教师极少量使用母语)E、大量使用录音、语音实验室和视听设备。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母语和目的语,目的语内部)找出重点难点G、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教学过程(步骤):据盛炎-模仿-重复-翻译-轮流-不连贯的重复-对话练习据特瓦德尔:认识(教师展示)-模仿-重复-变化-选择主要优点:A、以句型为二语中心,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现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难点重点C、不完全摒弃母语,克服直接法的片面性D、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主要缺点:A、轻视读、写能力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C、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4、视听法。
又称“整体结构法”、“圣克卢法”。
运用视听材料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
采用电化教具视听手段,听懂和理解语言材料总是在听完整的结构基础上。
产生: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代表人物是古根汉。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口语第一,书面语第二,要对目的语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跟学生母语对比。
刺激-反应。
强调真实地的、具体的情景和语言过冬构成一个整体。
学习语言要从整体上感知,重视语境、情景。
教学原则和特点:A、口语是教学的基础,听说先于读写B、强调视觉感知很听觉感知相结合C、语言和情景密切结合。
日常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D、整体结构感知。
E、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和直观手段,排除母语和文字的中介。
教学过程和步骤:感知(看幻灯orfilm)-理解(教师讲解)-练习(模仿、重复等)、活用(自由表达)主要优点:A、广泛运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
活泼,有积极性,便于理解B、重视在情景中教学,强调整体感知语言的结构;教学材料贴近生活,利用培养学生的目的语能力。
C、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安排词汇和语法项目,并充分语义操练主要缺点:A、过分强调口语领先,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B、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C、过分强调直观的作用D、重视语言形式的模仿,忽视意义解释,导致理解可能有误。
5、功能法。
(交际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的一种教学法。
十分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主张学习语言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方式。
产生: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和荷兰的范埃克等。
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受其影响,功能法把语言看作实现语言功能的手段。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语言能力。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教学根据需要选取真实而使用的语言材料,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综合运用是目的E、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
对错误有容忍度。
鼓励运用目的语交际。
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特殊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教学过程:1、展示语言材料,突出该材料的情景和功能。
2、语言要点练习。
3、语境练习,把语言点放在有控制的语境里练习。
4、实际运用。
优点: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了“专用语言”教学。
问题: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究竟有多少,如何合理安排,没有很好的解决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法结合起来目前是最大难题。
大致类型:纯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题材型C、对学生错误的容忍度怎么把握。
6、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主张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地掌握语言。
产生: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和布鲁纳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美国乔姆斯基,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语言是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活用过程,而非简单的模仿、记忆过程。
因此认知法调动人的语言潜能、内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言规则。
认知心理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人具有智慧,人类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是能动性的,学习是内在的不是外在。
反对刺激-反应,认为人具有认知结构,学习是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认知结构的过程。
教学原则和特点:A、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B、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C、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D、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E、适当使用母语。
F、正确对待错误,对其进行分析和疏导。
反对有错比纠,适当纠错。
G、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操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教学过程:三阶段――1、语言的理解。
教师以旧带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发现式学习)2、培养语言能力。
在理解基础上作有意义的练习。
3、语言的运用。
脱离课文进行实际交际的练习。
优点和不足:A、最大贡献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论述二语教学,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研究。
B、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C、主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D、主张“发现学习”,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在理解基础上操练E、利用学生母语F、转换生成语言法如何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
G、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H、认知法作为独立的外语教学体系不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这些教学流派每一个都为后来的一种做了铺垫,虽然看起来前一个总比后一个落后,但是我以为,每一种流派都有他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一种都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只有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综合地运用每种流派的方法才可能做得好。
如果只看自以为是最先进的流派,只采用自以为是最先进的方法,不免会犯片面的错误。
就教学方法来说,本人以为以上第2、3、4种教学法比较实用。
学习语言,环境很重要,每天多跟着模仿,大声说,不怕丢丑,敢于出洋相,这样才能进步快。
老外学中文如此,中国人学外语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只注重书面表达,做再多的语法练习而不去交际运用的哑巴式教学方法是不行的!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
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