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改革政策的经验
香港地区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及启示
香港地区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及启示作者:袁志芬来源:《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11期摘要:香港地区根据自身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制度特点,形成了主要由保健机构、教育系统、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家长教育的运行架构,具有注意照顾弱势群体利益、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力量、重视家长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特点,为我国大陆地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政策;家长教育;亲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05-1183(2011)11-0012-04香港是一个典型的实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地区,在长期殖民统治过程中形成了与我国大陆地区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家长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制订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香港地区家长教育的社会背景1. 为工作牺牲家庭的情况日渐严重香港紧张的工作环境对家庭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社会部分行业薪酬较低,职员需要多做兼职才能维持生计;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工种的工作时间较长。
因此,在香港地区,不少职员投入工作的时间较多,投入到家庭生活、夫妻相处、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时间相对不足,为工作牺牲家庭的情形为数不少。
据统计,香港地区有18岁或以下未成年子女的家长,每周工作60小时或以上的在过去10年大幅上升, 1996年只有155400人(9.8%),2005年上升至205500人(13%)。
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家庭成为了这种工作文化的牺牲品,于是,家庭生活、照顾孩子,履行父母职责相对工作、生计而言,往往处于次要的位置。
2. 家庭功能急剧下降近年来,香港地区的家庭功能急剧下降。
目前香港每个家庭平均只有3人,出生率逐步下降,而离婚率、单亲家庭、跨境家庭和家庭暴力数字则不断上升。
据统计,香港地区单亲家庭数目由1996年的41200户,上升至2005年的76900户,上升了87%;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儿童数由1996年的59000人,增加至2005年的101700人,上升了72%;离婚数由1996年的9473宗上升至2001年的15604宗。
港台教育体制:政策引导,放权学校
港台教育体制:政策引导,放权学校作者: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12期香港多年来,香港沿用英式学制,即: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3年。
高中前两年结束后,所有学生需参加中学会考,继续攻读中六、中七的学生还需在高中毕业时参加高级程度会考。
2009年9月开始实施“三三四新学制”后,高中不再划分为两个阶段,两项会考也合并成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自己的殖民地历史。
回归前后,香港对其基础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
新学制下的香港高中生,除必修的中文、英语、数学、通识4科外,可以从20个选修科目、6个应用学习课程或其他语言中自由选科配搭,不再受制于文理分科。
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的能力,与香港教育改革奉行的“成人教育、终身学习”宗旨是一致的。
一、1990~1997年香港的教育政策1.199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第四号报告书》。
它建议的教育政策涉及五个主要范畴:课程发展,辅导和指导,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扩展教育服务,学业目标和目标为本评估,以及教育语言。
2.1991年颁布的《学校管理新措施》。
旨在改革香港学校的管理系统,提高教育素质。
这个文件使得控制教育政策和计划的重心由中央推向了边缘,由政府推向了学校。
3.1992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了《第五号报告书》。
其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更为完善的学校工作环境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培养,使教师有更好的专业发展机会。
4.1996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了《第六号报告书》。
这也是它回归祖国前的最后一份文件。
该报告重点提出了“提高语文能力——整体策略”。
强调必须提高香港的中文及英文水准,并规定订立语文教师入职的“基本资格”。
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回归后香港语文教育的发展。
二、1997年后香港的教育改革1997年香港回归,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特区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
1.1997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了《第七号报告书》。
香港回归日二十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学术进步
香港回归日二十年来的教育改革与学术进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内地成为特别行政区,标志着香港的教育改革和学术进步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二十年来,香港的教育制度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子,推动了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香港回归日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学术进步。
一、全面优化教育体系自回归以来,香港政府对教育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改革。
政府重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在校舍、师资、教材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条件。
同时,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加了社会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实际能力。
二、聚焦高等教育发展二十年来,香港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各大学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香港的大学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提供了大量支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为大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研究经费。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香港回归后,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不再只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
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香港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四、师资队伍的提升教育改革的成果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的支持。
回归后,香港政府大力提升教师的学历要求和教学水平,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同时,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香港与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国际论坛等在香港举办,为学者和专家提供了研讨的平台。
同时,香港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海外交流项目,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香港的学术界在国际间的声誉日益提升,为香港的教育改革和学术进步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香港回归日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香港回归日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自香港回归至今,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香港回归日以来的教育改革举措以及相关的成效和挑战。
一、课程改革香港回归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局积极推动课程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校本课程发展”计划。
该计划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和设计独特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此项改革,香港的教育体系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语言教育改革香港回归后,语言教育改革也成为了重要的议题之一。
政府积极推动双语教育,并加强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
特区政府设立了普通话学习和推广基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学校加强普通话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此举有利于增强香港学生与内地同学的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三、教师培训与发展香港回归后,教师培训与发展一直受到重视。
政府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终身学习。
此外,特区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
通过这些努力,香港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推动创新教育香港回归以来,推动创新教育一直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特区政府鼓励学校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科研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这些举措有利于培养香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虽然香港回归以来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社会对教育改革的期望较高,但资源有限,政府需要在资源配置上做出合理的安排。
其次,教育改革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此外,教育改革还需要引入国际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不断提升香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香港地区家长: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
19 9 2年, 《 在 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五号 热烈 。讲 座 之 后 又 会 产 生 家 教 会 ( 或个 别 报 告书》的许多政策 建议里面 , 就有成立 学校 或 联 校 )的后 续 支 持 活 动 。这 是 一种 “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 ” 一项 。《 第 有 组 织 的 家 长 教 育 , 对 家 长 最 关 心 的 , 针 五号报告书 》 被政府 接纳 以后 , 随即成立 又 是 教 育 改 革 最 核 心 的话 题 。
得 代, 普及 中小学, 公立学校大 批成立, 多 这 种 自发 的 创 新 结 构 , 到 了家 校 会 的支 许 9 已 8 学 校 逐 渐 以 “ 长 会 ” 代 家 访 。也 有 因 持 和 鼓 励 。香 港 有 l 个 市 区 , 经 有 l 力 , 碍 学 校 工 作 。 我 们 访 问 的香 港 校 长 家 取 妨 为 特 殊 需要 而 随 时 “ 见 ” 长 的 。 召 家 个 区 建 成 了 “ 长 教 师 会 联 会 ” 由于 联 都 说 , 长 组 织 起 来 , 家 。 家 的确 会 给 学 校 造 成
时候, 由政府成立统筹机构, 加以推广; 但是 长 之 间的 电子 网络 , 是 非 常 蓬 勃 。 更 靠民间传染式的发展, 香港有一个全港 性的“ 家庭 与学校合 其 中没有强迫机制, 香港 的经验 , 明假如教 育是全社会 说
但是 又容 忍极少 数 的学校不 的事 , 长 还 是 需要 而 且 可 以 组 织 的 。 由 作事宜委员会”( 简称 “ 家校会”, )是香港特 最后达 到遍及 : 家 因此 民间 的 于种种社会 原因, 区政府一级的咨询委员会, 负责统筹各中小 追 随 。 由于基 本上 是 由下而 上 , 家长 中难免有不 关心子 学 的家长 工作 。 积 极 性 很高 ; 年之 内, 几 就涌 现 了一大 批家 女教育 或者 无法 照顾 子 女教 育的情 况; 但 是 把 可 以组 织起 来 的 家 长 建 成 网 络 , 学 香港 的 中小学 , 承 中 国的传统 , 传 与 长 之 中的积极 分子 。
香港回归日香港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香港回归日香港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回归后,香港教育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旨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
本文将就香港回归后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香港教育的意义。
一、课程改革香港回归后,教育部门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推出了新的教育课程框架。
这一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新的课程框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还加强了对本土文化和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教育,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香港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育投入的增加随着香港回归后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大幅增加。
教育经费占香港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增加,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这些额外的教育投入用于改善学校设施、拓宽教育资源和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推动了香港教育体系的发展。
三、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训与发展对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香港政府积极推行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通过培训,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
四、学校管理改革在香港回归后,学校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自主管理和决策。
此外,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各种俱乐部和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才能。
以上所述,就是香港回归日后香港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重要方面。
这些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香港教育的质量,培养了一批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
香港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对香港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积极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香港的教育体系将继续加强改革与创新,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与启示
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与启示冰
口章玳
摘要 :在 教育全球化 背景下 ,知识为本 的高等教 育培养模式 已经不 能适 应现代社 会对人才的 需求,大学必须
通过 大胆 的变革和创新 来谋 求新 的发展。香港 高校 以成效为本的教育 范式作 为教 育革新的手段 ,把课程作 为引导
中图分 类号 : G 4 2 3 . 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5 1 9 5 ( 2 0 1 4 ) 0 1 — 0 0 7 9 — 0 7 d o i l 0 . 3 9 6 9 0 . i s s n . 1 0 0 9 — 5 1 9 5 . 2 0 1 4 . 0 1 . 0 1 1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f 捌4 年1 期/ 总1 2 7 期
知道做什么 ,然后组织课程 、教学 、评估 ,确保达 到 预期 的学 习 目标 。 ” ( S p a d y ,1 9 9 4 )“ 学到 什 么与 是否学 到比什么时候学与如何学更重要 。 ”( S p a d y , 1 9 9 4 ) N e e d h a m认 为 , “ 成效为本是用能够使学生 达 成 目标 的可 测量 的术 语 进行 陈述 ,然 后设 计课 程 使 他们知道 如何 去做 。 ” ( N e e d h a m,1 9 9 5 )由此 看 来 ,成效为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学方式 ,它 是一种复杂的教育范式。与传统的关注教育投入的 内容与时间分配不同,成效为本关注学习的成果。 2 0 0 7 年 ,O B A T F国际组织成立 ,旨在促进将 “ 成 效 ”的理念 纳入课程 中 ,并 通过设 计与组织 课程 使学生达成既定的 目标。 “ 成效为本 ”基于三个前 提 假设 :即所 有学 生都 能 通过 学 习获得 成功 ,但 成 功 不是 在相 同的 时间 、以相 同的方 法获 得 的 ;成 功 的学习能够促进更加成功的学习; 学校 ( 教师 ) 控制 着决 定学生是 否获得成 功的条件 。 ( S p a d y e t a 1 . ,1 9 9 1 ) 笔者认为, “ 成效为本”的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 . 以学 习者为 中心 成 效 为 本 的课 程 强调 “ 以学 生 为 中心 ” ,着 力 于学生 的学 习及其学习效果 ,其 目的是为了促进学 生的发展。成效为本的课程是需求驱动式的,即以 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社会的发展需求为轴 ,教师围绕 学习者 的品质提升和学习能力提高而设计和组织实 施课 程 。在 此过 程 中 ,教师 是 引导 者 ,促 进 学生 在 原有 的认知基础上输入 、理解和接纳知识 。在学期 初 ,教师先对学生进行诊 断l 生 评价 ,以确定学生是
香港高校办学的经验与启示
之一 。香港经历 了多年的英 国殖 民统 治 , 其教育 不
可避 免地打上 了英 国 教育 的烙 印。而香 港居 民几
全面发展 。为此 目的, 学校创造各 种条件 使学生 的
潜能被充分 地挖掘 出来 。比如 民主化 的教学方 法 , 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 的课堂讨论 , 丰富多彩 的社 团活 动, 心理辅 导等。另外还有社会实 习 以及 一定时 间
香港高校 的宗 旨是 “ 以人 为 本 、 全面 发展 ” 强 , 调培 养学生各方面 的素质 , 括独立学 习和与他 人 包
台湾 , 中国内地 , 有其 他 国家 。而且 香 港 高校 的 还
海外学生正 逐年 增多 。不 同文化 背 景 的学 生走 到
收 稿 日期 :0 0—0 21 6~l 8
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个学校的邮箱另外香港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控制招生数量并上课时间表与教授沟通交取作业以及讲座活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阿广播电天雩雩报第15卷长速度基本一致解除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心理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力避免出现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局面
第1 5卷
第 5期
中图 分 类 号 : 6 8 1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49 2 l )5 0 4 3 10 6 x(0 0 0 —0 6 —0
一
、
引 言
合作学 习的能力 , 自我 管理 的能 力 , 主动 获取 信息 和筛选信息 的能力 , 解决学 习与其 他事物 之间 的矛
阿 广捂 电 太 雩 季 报
J u n l fHe e Ra i & TV ie st o r a o b i do Unv ri y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咨询文件全文前言创造空间追求卓越教育主宰香港及每个人的未来。
行政长官在特区政府成立之初,委托教育统筹委员会(教统会),就香港的教育制度进行整体的检讨,联同全港市民,一起为香港订立廿一世纪的教育目标及改革蓝图。
教育改革的大前提是以学生为主体,本的理念是帮助每个人透过终身学习达致全人发展。
香港的教育,在过去和现在,有不少成功经验,我们的老师透过言传身教,为香港培养了不少人才。
但随社会的转变,学生的学习需要亦有所改变。
教育制度、内容和模式上,都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样地老师也要与时并进,才能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帮助培养学生成为「乐於学习、善於沟通、勇於承担、敢於创新」的新一代。
「乐於学习」并不代表学生不必用功,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从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中获得乐趣、满足感和成功感。
「均衡学习」亦不等於不重视学术水平,相反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将有助学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这次检讨,是希望从教育制度上─ (包括各教育阶段的学制结构、课程、评核和不同阶段的衔接机制等) ─进行全盘的检视,研究如何透过制度的改革,为教与学提供最有利的客观环境,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潜质的机会,让老师有更大空间去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为了进行今次的检讨工作,教统会成立了两个特别工作小组及十多个分组,聚了超过一百位资深的教育界工作者及来自其他社会界别的人士,共同参与这项庞大而艰钜的工作。
在进行检讨期间,我们亦经常与很多不同界别人士交流意见,反覆分析各种建议的利害,更先後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公众谘询,广泛地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就廿一世纪教育目标和整体改革构思提供意见。
而传媒对这次检讨亦非常关注,不但进行了广泛的报导,而且更经常密切地跟进检讨的进展,有助推动公众参与这次检讨。
教育改革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家长的参与、社会的支援、有效的质素保证机制和行政上的简政放权等。
我们与各个主要教育谘询组织和行政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各项教育政策和措施都能够与整体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
香港教育改革
简述香港教育制度改革主要是指香港主权移交之后,就教育政策及制度上之改革。
近年以来,香港教育改革的讨论重点,主要集中在香港中学的教学语言政策、中小学结龙计划、杀校政策、引进副学士制度、大学学士课程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中学改为六年制、通识教育成为必修科目,以及将香港中学会考与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合并成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等。
历史1997年以前,大多数的中学以英语教学,部分学校以中英混合教学。
1995年起,政府开始检讨教学制度;1998年开始推行“母语教学”,政府强制大多数公营中学改用中文教学,只允许保留114间作英文教学。
不过此项计划推行一波三折,舆论对母语教学的成效满有质疑,因此作为殖民地产物的英文学校仍被视为占优。
经济许可的家长为了让子女获派到英文学校,甚至会不惜在英文学校网置业。
每学年开始前,家长四处奔命为子女寻找考入英文名校机会的情景,往往成为本地新闻头条。
2000年9月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报告书提出容许教学理念相近的小学与中学结盟,使小学毕业生直接升上结盟的中学称为“一条龙”办学模式。
同年10月获政府接纳。
但由于该计划申请者多为传统上著名的英文中小学,使减低竞争入读的情况无多大帮助。
1997年教育统筹局于每一所中、小学开设一个简称为“家教会”组织,旨在使学校与家长多些了解及沟通。
2004年7月立法会通过俗称为校本条例的《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规定每一所中、小学的校董会,在2010年前加入校友、教师及家长代表及注册为法团,当局并标榜校政民主化、办学团体可保留最多六成的代表。
故当时得到大部分立法会议员及“家教会”代表支持,但条例当中指出政府可解散校董会及原有的办学团体不能再绝对控制校董会,使部分办学团体强烈不满,认为假以民主之名来消灭传统有宗教背景的办学团体,以及有市民担心校董会涉及刑事或民事案件时的法律问题。
教育统筹局于2006年至2007年年度新学年的中一新生起,教育制度改为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学,并于2009年推行校本评核作为学生在会考成绩的其中一个评分准则及推行高中通识科。
香港回归日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香港回归日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香港回归后,受益于两地优势互补和相互支持的政策措施,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包括师资培养、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方面。
一、师资培养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首先体现在师资培养方面。
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内地则具有庞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例如,香港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派遣优秀的教师赴内地大学进行讲学和交流,同时内地的教师也可以前往香港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种师资培养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教育改革。
二、学术交流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机构、学术团队和科研项目都可以通过跨地区的合作互利共赢。
例如,香港的大学可以与内地的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前沿科研项目,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同时,内地的学者也可以参与香港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增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种学术交流的合作模式有助于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科的跨越发展。
三、学生交流香港回归日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学生交流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学生交流是增进两地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生交流,香港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内地的人文历史、社会风貌和国情,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同时,内地的学生也可以前往香港学习,亲身感受香港的多元文化和国际化氛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国际交往能力。
学生交流的合作模式可以包括暑期学校、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
总结起来,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师资培养、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流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通过双方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可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两地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21世纪香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自P I S A测试 2 0 0 0年首办以来, 香港在每次测试 中都名列 前茅 , 可见香港在基础教 育方 面取得 了骄人成绩 , 这与其 开展 的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是 分不 开的。而在 内地 , 第八次课 程改革 正 处 于瓶 颈期 , 像 其 他 地 区 国家借 鉴 经 验 是 十 分 必 要 的 。 通过 对香港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增加通识教 育课程 , 社会对学校人 才培养的要 求变得越来越 高。 全 面发展 型人 才 已经成为许 多国家的人才培养标准, 因此香港对通识教 育 日 益重视 。2 0 0 8年 , 香港特别行政 区教 育局发 布 了《 提升 香港 学 童的教 育质素 : 给 家长的课程改革报告》 。 报告指 出香港学生尽
面 的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 实验 验 证 。
而高校重要的是培养有 深刻 思想 内涵的学生, 成为创新人才培
养的最高 目标。 ( 三) 创新人才培养 中, 必须强化人 才的公 正性 和正义性的
培 养 创新人 才在思维标 准, 思 维评估 , 思 维 决 断等 方 面 必 须 体
现其公 正性和 正义性原则 ,这体现 了创新人 才的最高道德 准 则。 优 秀的人 才从不只想着 自己, 他们准会换位 思考 . 优 秀的人 才从 不会 用敌 对 的 方 式 看 待 对 手 , 他 们 准 能 以公 平 正 义 的 思 维 方式找 到双方相处和利益分配的平衡 点, 优 秀人才 总是放眼世 界, 高瞻远瞩 , 他们总会从 民族利益 的角度考虑 问题 , 他们愿 意 奉献 自己, 愿意为社会 的公平和正义执 着努 力。 参考文献 : [ 1 ] 朱素梅( 译) . 批判性思维 : 带你走 出思维的误 区f M】 . 北京: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的教育体制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的教育体制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的到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育体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
香港特区的教育体制旨在维护香港的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国家认同。
1.教育体制概述香港特区的教育体制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
根据香港特区的基本法,教育由特区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和合理发展。
香港的教育体制与英国的教育体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上也有独特的特点。
2.语言教育香港特区的教育系统以双语(中文和英文)为基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语言能力。
中文教育以普通话和香港的粤语为主,英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此外,学校也鼓励学生学习其他语言,如日语、法语等,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3.教育课程香港特区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同时,也接受英文、数学、科学等基础学科的教育训练。
此外,香港特区的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4.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香港特区的教育体制注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并重。
普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做好准备。
职业教育则提供了各种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取实用的技能,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
5.教师培训与发展香港特区的教育体制注重教师培训与发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特区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如香港教育大学,提供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此外,特区政府还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交流和研修项目,拓宽他们的教育视野。
6.校外活动和社区参与香港特区的教育体制鼓励学校组织各种校外活动,如实践教学、社区服务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参与校外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
总结:香港回归以来,香港特区的教育体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香港回归日的教育政策与改革建议
香港回归日的教育政策与改革建议自从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教育一直是香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面临着教育体制的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根据香港回归日的教育政策与改革的需要,我将在本文中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促进香港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
1. 提高教育投入为了推动教育改革,香港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首先,增加教育经费的比例,确保教育资源充足。
其次,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人才从事教育行业。
此外,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 强化师资培训和评估机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香港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机制。
建立全面的师资培训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估机制,明确客观的评估标准,以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3. 推动创新教育和终身学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因此,香港应该积极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创业精神。
同时,加强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人们提供持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4. 引入多元化教育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香港应该引入多元化的教育内容。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例如,加强对语言、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教育,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5. 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作为国际大都市,香港应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吸引国际教育资源和经验。
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香港的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灵感。
6. 增加社会参与度和家庭教育支持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同样重要。
香港应该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增加社会的参与度。
此外,家庭教育也应得到重视和支持,提供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总结起来,香港回归日的教育政策与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增加教育投入、强化师资培训和评估机制、推动创新教育和终身学习、引入多元化教育内容、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以及增加社会参与度和家庭教育支持等措施,将有助于促进香港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
香港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特点及其启示
问题成为突 出矛盾 。《 教 育规划 纲要》 不但 明确 提
出把提 高质量作 为教育 改革发展 的核 心任务 , 而 且 指出 了提高教育质量 的政策措施 , 主要包括 : 一
要 树立科学 的教育质量观 , 把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 适 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 的根本标 准。二 要 注重教育 内涵发展 , 鼓励学 校办 出特色 、 办 出水 平 。三要制定教育质量 国家标准 , 切实强化教育督 导,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 障体 系。四要建立以提 高 质量为导 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把教育资源 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 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 针对上 述形势 与任务 , 本 文拟借 鉴香港 学校 质 量保 障机制 的构 建 , 着重从 学校 内部评价 和外 部 评价两个 方面进 行深 人分析 , 从 而剖析香 港基 础 教育质 量保 障的机制 与特色 , 并 由此得 到对 于 建 立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 障机制 的若干启示 。
期( 如3 年) 的发展计 划。政府为学校 的 自我评估
提供 了一套“ 关键性绩效评估指标” 。 自我评估的 结 果会 被用 于对学 校来 年 的发 展计 划及 其持 续
评估 会在 由香 港教 育统 筹局 教 育质量 保证 部 负 责组织实施 的外部督导过程 中得到不 断强化 。全 港 系统层 面上 的教 育质 量保 证 是 由香 港 教育 统 筹局教育质量保证部负责组 织和实施 的。该部每 年都会 发布一份综合性 的年 度检查报告 , 记 录整
资料 来 源 : 香港 特 别行 政 区政 府教 育统 筹局 w ww. e mb . g o v . h k
这 一构架 的另 外一个特征 , 即它 明确 了在学
校质 量保障过程 中除有学校 的参与之 外 , 还 有本 地 和国际专家在多层结构 中的参 与( 见图 2 ) 。在
香港回归日的教育政策与改革建议
香港回归日的教育政策与改革建议香港回归中国的日子是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标志着香港从英国殖民地回归中国的历史性事件。
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在回归后继续享有高度自治权,教育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本文中,将讨论回归日对香港的教育政策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一. 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香港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然而,在回归后的教育系统中,一些教材内容并没有充分反映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这需要加以改善。
首先,教育政策应鼓励编写和使用更加贴近香港实际情况的教材。
这些教材可以通过调查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来展示香港的独特性。
其次,香港的教育系统应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体。
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二.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培训不仅应关注基本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的传授,还应提供实践机会,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
其次,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
这包括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课程和教育研究等,以提高他们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
三.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除了传授学术知识外,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教育: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可以通过开设智力拓展课程和提供更多创新项目来实现。
其次,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香港回归后的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
香港回归后的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随着香港于1997年回归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也成为了香港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香港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教育系统。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后的教育体制改革,以及这一改革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政策,旨在保持香港的高度自治和独特的经济和社会制度。
然而,香港的教育体制却仍然保留了殖民时期的特点,存在一些问题,如功利化倾向和应试教育模式。
因此,教育体制改革成为了香港当局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改革香港的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的内容,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建立了更加灵活的课程体系。
2. 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发展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逐渐被倒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取代。
这种改革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3. 学生评价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香港回归后,学生评价体系也进行了改革。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兴趣与潜能的培养。
三、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效香港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首先,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学方法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再者,学生评价改革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教育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教育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改革后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其次,改革后的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香港回归祖国加强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
香港回归祖国加强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实现,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成为提高两地教育水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加强政策沟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学术交流三个方面,探讨香港回归祖国后加强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的意义与措施。
一、加强政策沟通政策沟通是推动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的基础。
香港回归祖国后,港澳与内地之间的教育政策沟通变得更加紧密与务实。
双方可以开展高层次的会谈、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促进政策协调与一致,统一教育标准与课程体系。
同时,加强政策沟通还可以解决港澳教育人员在内地就业与发展的相关问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制。
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教育体系。
内地可以通过与香港建立合作机制,引进香港教育资源,提升内地高等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共同组织研修班、交流项目等形式,加强港澳与内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推动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术交流,港澳与内地的高校可以互相借鉴、交流教育经验与创新成果。
可以开展学术研讨会、学生交流项目、学术期刊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学科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加强港澳与内地高校之间的实践合作,共同开展创新科研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香港回归祖国后,加强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促进港澳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升香港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内地教育事业的创新与改革,提高内地高等教育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学术交流等举措,港澳与内地教育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推动两地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和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形成了哪些宝贵的经验1000字
一国和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形成了哪些宝贵的经验1000字“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一是香港基本法的成功实施——贯彻“一国两制”的宪政安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因《基本法》而实施“一国两制”。
从一国两制思想构想到基本法展开,充分体现和贯彻了一国两制的宪政理念,树立了基本法、基本法衔接“一国两制”、全面落实香港“一国两制”的法治框架。
二是凝聚国家一切力量,营造繁荣香港——实现文化多样性。
“一国两制”把民主、法治和人权等重要基本价值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充分地反映了独立安全的港澳台新模式。
通过强调国家的安全性、金融的稳定性和中央对香港的信任,激励拥有联系中央的能力和责任,把两地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升了香港城市文化多元性,促使它在中央政策轨迹下,实现了社会繁荣、物质生活更为和谐。
三是实施两次全民投票橘友政治——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在“一国两制”的安排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屡次举行广泛的全民投票,这些投票是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宪政民主发展。
例如2004年香港将首个占中集会以备抗议政府发起统一型新版自治者和政府成员,同样舆论界不同派系大辩论。
2008年,香港第二次全民投票对2008年两份进一步改革方案,并把它们提交给国家国民代表大会,以决定是支持还是拒绝,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的迅速发展与再次形成。
四是在保障和完善法律安全保障的强制下——整体协调难民政策。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以及贯彻其准则,有助于建立起以法治为根本原则的保障难民合法权利与社会安稳秩序的民主和规范的运行机制。
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遣返视乎难民的权利,但香港法律严禁非法入境者及其他无证移民,也大大加强了香港的社会安定,使难民有权居住、就业、选择家庭教育场所,努力实现在安全法治的保障下的有序流动,维护难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温馨,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教育改革政策的经验
面对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都在进行或大或小的教育改革。
香港特区政府在本世纪初规划了对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议,推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
时光转逝,香港推行教育改革至今已有十年多。
衣华亮指出,“在实践的执行过程中,教育政策的偏离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教育政策及目标和教育公平的实现”[1]。
究竟香港教育改革是否如当初计划般推行,并取得相应的效果,这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正如刘复兴认为,“通过对现实教育实践中的教育政策进行分析、批评,通过及时纠正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教育政策以及在特定教育政策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教育政策分析可以大大提升教育科学理论的实践价值”[2]。
为此,本文重点回顾了香港教育改革政策的实践,总结香港教育改革过程中在教育公平、质量和发展方面的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过去十年教育政策的评价,从而分析香港教育改革的成败之处并就香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香港教育改革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香港在本世纪初规划了教育发展蓝图,指出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社会环境产生了难以预测的变化,“香港教育要培养对未来具有更高应变能力的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再纯粹倚赖劳力或知识”[3]。
为了使香港教育能赶上时代变化的需要,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以下
简称“教统会”)在其建议中提出了香港教育改革的五个愿景:建立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建立多元化学校体系,塑造开发型的学习环境,确认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使命,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性、具有民族传统及多元文化相容的教育体系[4]。
从这些愿景的陈述中可以看到,香港特区的教育决策者将此次教育改革视为一项长远而全面的规划。
此次教育改革的启动,正如何景安在《教育小百科》中指出的,“教改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和机会,让他们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改革的主题是提倡终身学习及全人发展,社会上亦已就学生为本、永不放弃、全方位学习、讲求质量及全社会动员等基本原则取得共识”[5]。
也就是说,本土评论认为香港教改政策具有一个广泛认同的基础。
时任教统会委员程介明指出,“在拟订政策文件的时候,教统会就很明确,教育的发展必须从个别学生的全人发展和个人前途作为出发点,而不是以香港的宏观经济作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急速变化”[6]。
因此,“终身学习、全人发展”成为《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的另一个名称。
本土课程学者黄显华则强调,“制度政策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假如未能直接或间接促进教师、学校或制度层面的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发展,这些改革都可算是无的放矢”[7]。
因此,课程改革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焦点。
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紧随教统会的教改文件,于2001年7月发表了《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报告书,计划用10年时间全面改革香港的中小学课程,向学生提供一个均衡的新课程。
时任课程发展总监陈嘉琪指出,政府在课
程改革时“建议学校通过四个关键项目来促进学习,并在各学习领域提升学与教的效能,包括加强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共通能力”[8]。
为了有效推行课程改革,课程发展处在课改初期提出了多项支持学校发展的措施,包括检视课程并发布课程指南、加设小学学位教师①的职位、提供培训课程、推行“种子”计划、制作各类教学资源和安排“空降部队”到校支持等。
二、新世纪香港教育改革的实践
教育社会学家曾荣光在分析香港上个世纪的教育政策时,曾总结出“从1982年至1997年,这15年香港教育政策背后,一个深层的议题就是对教育质量与效能的追求以至膜拜”[9]。
中小学教育的公平一向是香港教育界和教育社会学学者的关注重点。
在2000年发表的《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教统会亦批评过往的教育只能培养少数的优秀人才,削弱了香港的社会公平;并表明“提出的改革方案,旨在形成新的竞争理念,塑造新的竞争机制,兼顾择优与公平,让教育制度成为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促进社会公平的主要社会机制”[10]。
可见,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是香港教改的一个核心价值。
按照这个思路,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的自主招生比例亦由65%减至50%,以提高入学机制的公平性。
同时,“教统会亦建议把中学自主招生比例由10%增加至20%,并将小学升中派位组别由5个改为3个”[11]。
这些与升学有关的政策变化,其目的就是促进香港教育的公平。
可见,减少教育制度上的不公平是香港教改蓝
图的一个核心价值。
在有关香港教育改革的质量方面,课程改革中期调查报告发现,“在2006-2007年度,采用四个关键项目来促进学与教的中小学数目分别是改革前的2倍和4倍以上”[12]。
同时,该课改调查也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教师已采用了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可见课程改革是有一定进展的。
“2006年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显示,在45个参与地区中,香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从2001年排名第14位跃升至第2位”[13]。
最近公布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结果也发现,“与2007年比较,香港学生的数学能力排名保持在第三名,阅读能力排名第四,科学能力排名第三;与前三期研究结果相比,香港学生的三项能力的整体表现有进步,阅读表现亦明显比前两次好”[14]。
香港学生在国际评估中的进步,反映了香港教育改革在质量方面是有成效的。
有关香港教育改革政策的发展,表1显示了2000年以来香港颁布的主要教育政策文件,内容除了教育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之外,也涉及语文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学校评价和新高中学制等政策内容。
可见,这十年中香港教育改革政策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然而,正如英巴(Inbar)等认为,“虽然决策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很显然,在决策之前,还应该经历一些分析活动和政治活动;在决策之后,还要做一些同样重要的规划活动”[15]。
每一个重要的教育政策都需要不时的检视,香港在新世纪最为慎重的教育政策是高中学制的改革。
2000年,教统会发布的《香港教育制度改
革建议》中还未决定进行高中学制的改革,但经过2004年的咨询,当时的教育统筹局终于决定于2009年推行新高中学制改革。
这个新高中学制除了增加通识教育科目外,还引入应用学习,并要求高中生参与其他学习活动,其改革方向与2000年强调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三、香港教育改革的成功之处
郭少棠在《育才创新路:香港十年教育回望》一书中总结:“过去十年香港教育的发展,不论中间有多少因变迁而带来的震动,更重要的是未来教育应该走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放弃填鸭式传统、普及大专教育、打破大锅饭的资源分配、引进竞争和多元化选择、提出专业主导和校本问责的办学原则”[16]。
这说明了香港在推行教育改革过程中虽有一些争议,但其教育改革方向是一贯并获认同的。
在检视香港教育改革的情况时,香港教育局局长孙明扬曾指出政府“全方位发展优质教育,推动多项改革,教育改革亦已进入巩固期;多年来,教育占政府每年开支预算约1/4,是经费最多的政策范畴,其目的在于提升香港的教育质量”[17]。
可见,继续投入教育经费,支持教育改革的推行,是历任教育决策官员的执着。
在最近公布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中,2009年“香港学生的数码阅读能力在1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逾9成港生的基本水平达到第二级或以上水平,高于16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平均百分比”[18]。
这也说明教改后香港学生在国际上有不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