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运用《新课程标准》的探究与思考

合集下载

对《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对《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对《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标;认识;教学方式;改进;读书;语言文字;书写规范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确定了新目标,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认识。

一、突出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新课标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讲,只要学生能领悟的就不分析,留出时间让学生诵读积累、交流体验,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看,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师教材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诵读、积累、感悟的现状,充分领会现有教材的编写特点。

从整体出发,整体吃透教材、使用教材,并能合理整合语文资源,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新课标进一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国家督学李希贵说,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都是有限的,即使你有条件行万里路,也依然无法代替阅万卷书带给你的收获。

因此,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快。

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还要动员家长为学生购买经典名著。

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学生阅读指导上下工夫,并把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由师生共读到亲子共读。

实践证明,这是实现教书育人、增长学生才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举措。

既为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经典著作、拒绝远离垃圾读物创造了条件,又为学生有效地解决了应该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的问题。

三、注重语言文字运用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生活以及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汤国文关键词:新课程语文困惑思考内容摘要:新课种标准自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就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在改革中,我与许多同行们一样产生了一些困惑,也作了一些思考,并采取了一些对策。

本文展示的就是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三点困惑与思考,即“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学生想象作文怎样培养,学生作业如何布置等等。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同时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看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依据课程标准,我作了一些尝试,出现了一些困惑,也想了一些对策,作了一些思考。

一、“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参加及观摩课过许多国、省、市、县级公开课,许多优质课当事人是很费了一番功夫的。

但在日常教学中“优质”课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比较困惑,但我比较认同:“优质”课要力求做到确定目标不忘“生”;处理教材善于“变”;选择教法突出“疑”,安排教程强化“动”;创设氛围享受“乐”。

〔一〕确立目标不忘“人”。

每节课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目中有“人”。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越,点燃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从而构建健全人格。

“育才”先“育人”,一个认知能力发展较快的人,如果没有高尚的品质、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那是不可能成才的。

〔二〕处理教材善于“变”。

真正的“教材”应当是经过处理的。

我们的教学应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

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聚合或取舍,努力开掘教材中能力训练素材和具有思维价值的材料,可通过变序、连线、比较等方式加以合理组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新鲜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1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

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

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

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作文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更顺利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对语文课标中写作教学进行学习,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对写作教学的粗浅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这说明写作教学不能离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写作教学之本,绝不能为了学作文而去教作文。

《课标》中还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就是说作文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要为学生服务。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这是作文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我要写”“乐于写”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须臾不可少的学习情感。

小学习作教学更应始终把“我要写”“乐于写”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我要写”“乐于写”的书面表达习惯,使学生达到“需之切”“乐其业”的境界。

二、小学生习作,特别要强调“我手写我心”。

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有哪些生活经历体验,引导他们写出来。

作文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作过程就是利用内部语言思维、表达的过程。

先说后写是开始学习写作的好方法,这是学习使用内部语言构思写作的过程。

就是到了高年级也应该有适量的先说后写。

三、习作教学应该是“习作两条线”,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

一条是生活习作,从写“放胆文”开始,写自己的生活,所见、所说、所听、所想,养成经常写的习惯。

另一条是系统习作训练,从三年级开始,也从写放胆文开始,逐步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逐步学会观察、学会习作,把自己的习作写得好一些,更好一些。

通过这两条线的训练,养成“有内容”“会写作”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1篇)

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1篇)

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1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心得体会1通过阅读、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我从中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因此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同时重视教学反思。

二、注重学生的读与背能力的提高。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作为一个教师,把握好了阅读背诵的宽严尺度,就能充分调动小学生读与背的积极性,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

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0篇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0篇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0篇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今天上午,我通过线上培训,认真聆听了郑国民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主要内容和变化。

在这次培训前我认真学习了版语文课程标准。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对版语文课程标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有了一些新思考。

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1、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4、强调情景、主题统整。

课程修订的主要思路。

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

为保证思想性、科学性,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政治和专业双重把关。

郑老师对“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种课程理念(语文素养改为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语言”性质,强调思维、审美、文化(包括三种文化),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原称语文素养),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强化了语文课程思想性,这是核心理念。

四大核心素养。

四大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对其他素养起关键作用。

四大核心素养整体协调发展。

这次的学习收获最大的还是郑老师提到的“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型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核心素养是学习任务群之魂。

在这里郑老师老师重点解析了“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次新课标的修订,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议,从评价依据、评价方式等方面加强了过程性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指导书。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要点,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首先,《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素养是指一个人全面的修养和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通过课堂讲述和互动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其次,《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例如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实际写作和报告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只有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并结合实际情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再次,《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审美体验和文化比较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只有在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

最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师生的一对一传授和统一的教学安排,而《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求,通过灵活的教学安排和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课堂中,我们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0篇)》,您浏览的《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0篇)》正文如下: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在这次教材教法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依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育同学的语言文字运用力量,提升同学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同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共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同学的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打下基础。

同时更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找准了导航,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X传统,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加民族分散力和制造力,具有不行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打算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点滴体会:一、阅读教学实现向语言运用的重心转移。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有。

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老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

老师纯粹“为讲而讲”,同学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机敏多样,课堂也颇显吵闹,可同学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读”得好会让人受益匪浅。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华丽的造作,没有表象的吵闹。

是用她那深厚“读”的功力感染着大家。

可见朗读的魅力是多大啊﹗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让同学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培育同学广泛的阅读爱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舞同学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习作教学强调从同学生活实际的动身。

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留意乐于写作和自信,留意进展共性,留意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不再要求学校生“会写简洁的记叙文”。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8篇)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8篇)

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8篇)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篇1】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

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

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

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

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

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

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

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

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

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

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

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

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

不强求、不硬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也如此。

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

新版小学课标学习的心得(通用6篇)

新版小学课标学习的心得(通用6篇)

新版小学课标学习的心得(通用6篇)新版小学课标学习的心得(通用6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版小学课标学习的心得(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版小学课标学习的心得1今天,有幸聆听了省语文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滕春友老师关于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专题讲座,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加深了对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体会。

回来后,结合滕老师的讲座,又一次细细阅读了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以生为本”四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以生为本”,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

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

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

“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新版课标对语文素养的概述更全面,除了继续要求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之外增加了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三个内容。

扩大视野不外乎增加阅读量,多种渠道学语文,增加知识的积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篇

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篇》,您浏览的《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8篇》正文如下: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今日,我学习了《学校语文新课标》,感受颇深。

就其中的几点,谈谈我浅薄的生疏。

一、语文学科应重视进展同学的创新力量。

《语文课标》中告知我们,在语文课程中,应当渐渐转变“告知式”的教学方式,乐观引导同学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觉问题,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对同学就放不开手脚,心里总想着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思维进行。

比如,我在教同学仿句时,总觉得他们写的不够完善,不太尽人意,总想把自己认为所谓的标准答案呈现给他们,生怕他们特殊是中下等生答不出来。

其实我这么做事没啥太大的必要,同学有时思维的跳动性很大,很有创新力量的。

犹如学在仿句中这样写到“当一个人垂头丧气的时候,他遗忘了2期望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一无所知的时候,他遗忘了学习学问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责怪别人的时候,他遗忘了宽容他人是一种习惯”等等,而且有些中下等生写的也还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说,这个时候,老师就不要给同学记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了,而是顺势乐观鼓舞同学,给他们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同学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获得充分呈现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

二、突出语文课标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时我们会脱离语言文字运用状况,而争辩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

有时我也会留意这一点。

对于文中难理解的语句,总是想方设法给同学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对xx中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把握,结果是适得其反。

同学不但没听懂,而且也不会运用。

所以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尝、咀嚼,来探究文本的意蕴,或者是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动身,再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语文教育教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最新6篇)

语文教育教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最新6篇)

语文教育教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最新6篇〕篇一:语文教育教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讲座,我看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第一,在语文课程性质方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理论性课程。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开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但是,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来说,学习的就是“普通话和标准汉字”,各民族语言、方言的运用不在其内。

它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根底的课程。

第二,新的课程标准还优化了课程内容构造,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根底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

一方面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安康、语言等领域开展程度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开展变化,更要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

第三,新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板块,也是一个重难点。

学业质量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开展程度,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详细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必须在理论中表达的,即不断学习,不断理论,不断反思。

这次讲座就像是为我这样的新战士行军前的饯行宴,授予我根底的理论知识,又告诉我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鼓励我通过自己的理论去探究、理解和运用,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针对新课标的一些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学习,钻研其与旧课标的异同,并着重关注根底型、开展型与拓展型这几个学习任务群,以便能更好地进展语文教学。

篇二:语文教育教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近一段时间,听了各位专家对新修订的2023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方面的解读,颇有收获。

还记得十年前的2023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那是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接触的。

从教十年。

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20篇)

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20篇)

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20篇)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0篇)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篇1通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我受益匪浅,我从几位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

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

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

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

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暑假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标签:语文新课程标准应用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一定的操作性,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

《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标准》以“知识与能力、过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是语文教学与时俱进的产物。

《标准》的制定有许多新的思路,现择要列举如下:一、突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并以此理念贯通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语文课程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

师生都是大写的“人”,彼此都应受到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

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

当前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为此,《标准》在各个学段主要使用了如下概念,如感受、体会、感悟、体验、领悟、揣摩、探究、品味、把握、了解、推想、理解、掌握等等词语,这些都是学生主体心智活动的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行为。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_2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_2

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024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约1822字)一、新课标强调读书与背诵。

1、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强调读书与背诵。

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了新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读书与背诵。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

”这是新课标里关于阅读评价的建议。

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诵读兴趣,让语文教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尺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课标重视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规定有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体现了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这一板块的重视。

1、增加有关“识字、写字”的两个字表。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要求不变,但“会写”的字在各学段的数字有变化。

概括地讲,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2、调整识字量。

新课标增加了两个字表。

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课标建议,在低年级阶段“先认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一:202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学业质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被首次提出。

“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这样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

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对于下一步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学业质量的内涵是: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读其内涵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内涵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

比如“学业成就”是指个人在学业方面的表现,有低成就与高成就之别。

低成就指的是学生的学科成就低于预期的标准,例如高智力的学生,学科成就在中下程度,与预期的成就有差距。

校园中经常提到的高智力低成就就是典型例子。

高成就是指学生的学科成就高于预期的标准,例如中等智力的学生,学科成就达到中上程度,高于预期。

这类学生则属于高成就者。

“核心素养”我们可以知道是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神美创造。

“维度”这个词语我查阅了,不过查到的大多指的是物理、数学、哲学方面的意思,对于“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这句话的理解,还有待更深入的思考。

从“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这句话中,在这里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些方向去设计——“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学业成就离不开“运用情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是去做学业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运用《新课程标准》的探究与思考
作者:刘晋霞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1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96-02
近来细读新的《课程标准》,反省自己的教学,力求更进一步。

本文为自己的探究过程。

离开了具体的课本和课文,离开了课堂教学实践,课标都是些条条框框,一个老师,离开了具体的操作层面,哪怕能够把课标背诵得滚瓜烂熟,也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因此,我在研读干巴巴的条文的同时,研究搜集到的一些全国各地的优秀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探究他们运用和落实课标精神的一些做法。

课标这样表述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以想到作为语文老师的责任和使命。

新版的《课程标准》和部编版教材,兼顾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出语文教学中应灌输的核心素养,这应该说是一个进步。

基于今天这样一个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背景,我们应该怎样重新认识我们母语教育的传统和价值,如何拥有一种“坚毅恢弘之胸襟”向世界学习,如何振兴我们的语文教育?我们的母语教育为什么如此地不能让社会满意,也不能让自己称心如意?
研究一些全国各地的优秀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这些老师有如下的共性特点:
目标意识:有效的教学始于明确的目标。

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力意识: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训练意识:注意了双基的落实。

情趣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效率意识:追求有效的教学观念,多媒体的运用加大了信息量,有情有趣。

概括起来说,就是他们的教学体现的是新的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

他们无不把“读”安排在第一的位置,因为读的能力影响到其他能力。

他们的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我可资借鉴的地方。

阅读课一般围绕着“必须”“应该”“可以”三种不同情况展开。

有的是“必须”要强调的。

初中语文教学有三个关键词,即“基础”“习惯”“兴趣”,也就是必须要做到的。

名师课例的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十分注意指导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从许多老师在他们的课例中,还可以看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的重视,同时,通过精心设计,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这些都是语文课必须做到的。

有的是“应该”达成的,如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渗透道德、伦理教育。

但是,存在于语文教学中大量的是属于“可以”。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约束下,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特点、自身条件以及学生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自由选择。

诵读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曾经说过一句话:“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

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名师课例中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重视了对诵读的强化训练。

这些老师所以如此重视诵读,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1)诵读能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之初始。

学生要形成良好的语感,必须多读。

(2)诵读能加深理解,拓展课文之内蕴。

(3)诵读能培养美感,提高学生审美之情趣。

(4)诵读可以把冷冰冰的印刷符号演化为生命的动态,那些印在文本上文字一经口读出来,其中的境界意蕴就立刻生动起来了。

人有多种智力潛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是衡量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

要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语文教学责无旁贷。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离开了语言教学的语文课不能称之为有质量的语文课。

有质量体现在多个方面,但有两点是不能忽视的:一是对语言的理解与品味,二是对语言的运用。

注重语言的理解与品味。

名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共性特征是注重了对文本中语言的品味。

他们或根据文本的内在要求,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复述等途径,感受语言材料,触发对文章体裁、风格、情感、质地、气势、表达等方面的整体的感受;或在训练学生朗读时注意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让学生感悟语言的意蕴与美质,情感与韵味;或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理解语言表达的道理;或辨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语言的运用妙处‘或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语言运用的作用。

他们能够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让学生走进语
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让学生自主地对语文材料进行探究,为学生设身处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在动态中学习语言提供了舞台。

无庸置疑,这种课堂表现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学习语言,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点,语文课应该教学生怎样向作者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说理议论。

这种现象,是对脱离语言去一味追求“人文”导致语文课异化的一种匡正,是一种在教学中遵循“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指导学生学语文本体的回归。

落实语言的运用。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

阅读课上落实语用的最佳方式就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的训练,这里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使用课文中的词语仿说仿写。

第二种是对句和段的仿说、仿写。

基于上述,可以把语文教育名家的课例归纳如下:
(1)创造了学生发展良好的环境氛围。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2)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态度与思维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和创造性。

——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以怎样一双特殊的“职业”的眼睛,去“掏”出文本中极宝贵的可教因素,决不让那些看似细小但又是有价值的东西从自己眼前溜走。

一个语文教师,要组织好一节课的教学,其功夫就在于善于读通文本。

自己把课文读懂了读通了,方能够驾轻就熟。

余映潮老师强调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设计,他的观点我同意,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但我还主张从宏观上教会学生怎样读懂文章,也就是怎样能够尽快地让学生掌握一种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这与余老师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