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

摊余成本深度理解(I)触及了本质(权责发生制),但初学者无法理解。
如果您有幸瞧到此答案,您将会对摊余成本这个概念,有一个完全感性认识。
首先,您对摊余成本理解的困难首先来源于这个词本身的中文表达。
国内将amortization翻译成摊余成本造成了理解困难。
您一瞧到成本两字肯定先想到利润表科目。
如果我们换个表达---净负债,您就明白它属于负债类。
第二,净负债就是哪个科目的负债呢?实际来说,涉及好几个科目。
为了从简,取“应付债券”这个科目单一说明。
现在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交易:假设存在一个企业A,向市场卖100元的债券,B投资者有意购买,但考虑到A企业的债券收益偏低,希望以90元价格购买,A企业同意此项交易。
第三,这项交易结束后,A企业应付债券100元,但实际收到只有90元。
10元差价,我们称之为折价摊销。
这里折价摊销的意思指的就是,将10元分配在整个债券偿还期中。
第四,债券需要支付利息,a企业需要定期给b投资者利息。
我们将a企业给b投资者的利息,称之为票面利息,其利率为票面利率。
我们假定票面利率为1%。
即每期应付利息为1元。
现在,a企业向b投资者支付5期的利息,总共5元。
5期债券满期后,a企业须向b投资者总共支付100+5元。
第五,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b投资者总共收益为15元。
从a企业方面来瞧这15元相当于90元的借贷成本。
现在我们将这15元分配在5期内(这里15元并非平均分配在5期内)。
每期分配额成为实际利息,这个实际利息5期内不固定,但对应实际利息固定。
原因来自下面等式:每期票面利息+每期折价摊销=每期净负债×实际利率=每期实际利息每期票面利息即前面的1元,实际利率为计算得出(未来需偿还现金105元折现到期初90元的利率);其她未知变量为每期计算得出,但我们知道期初的净负债90元。
期初净负债90元就是怎么回事?这就就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a企业开始只拿到了90元现金,这相当于开始时的负债,也就就是说期初这张债券只值90元,净负债表示负债的账面净值。
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的算法

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的算法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的算法》的内容,具体内容: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那么你对摊余成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摊余成本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摊余成本的算法金融...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那么你对摊余成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摊余成本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摊余成本的算法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摊余成本的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摊余成本—这样更好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摊余成本就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确认计量的一种方式,其他有成本法等。
就是说你手里这项资产或负债应该往报表计入多少才是合适的。
举个例子:你花10块买个杯子,这个杯子入账10块钱,做分录借:杯子,贷:现金10块。
假如你花110万买别人发行的债券,该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是5%,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入账呢?按债券面值,还是你付出的钱入账呢?请往下继续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就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
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摊余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追踪资产的成本分配和摊销过程,这个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摊余成本法通过将资产的成本在其有用寿命内按比例摊销,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的消耗情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法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对于非会计专业人士来说,摊余成本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将资产的成本平均分摊到其有用寿命的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台机器的成本为10万元,有用寿命为5年,那么按照摊余成本法,每年就要摊销2万元(10万元/5年)。
这样一来,企业每年都能正确记录机器的消耗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成本。
摊余成本法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的摊销,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
例如,企业可以运用摊余成本法来进行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无论是软件资产、商誉还是版权费,都可以利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和管理。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能够更好地跟踪和控制资产的消耗情况,提高核算准确性和财务决策的智能化。
实际利率法是摊余成本法的一种具体应用和扩展,它主要用于债券投资的核算和计算利息支出。
实际利率法基于债券的实际利率进行摊余成本计算,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债券投资的现金流入和出。
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的实际利率更准确地反映了债券的现金流入和出,进而影响到债券投资的收益和财务状况。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需要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并根据实际利率进行利息支出的摊销。
实际利率的计算一般涉及到对债券的面值、票面利率、市场价格和期限等因素的分析和计算。
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的利息支出根据实际利率进行摊销,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债券投资的现金流入和出。
总体而言,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有效和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消耗情况和财务状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法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何谓摊余成本?如何计算摊余成本?

何谓摊余成本?如何计算摊余成本?CPA考试经典问答会计问:何谓摊余成本?如何计算摊余成本?【答案】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举例如下:(1)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例1】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l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 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解析】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10%,由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计算如下表1:年份期初摊余成本(a)实际利息(b)(按10%计算)现金流入(c)期末摊余成本(d=a+b-c)20×01000 100 59 104l 年20×1104l104 59 1086 年20×21086 109 59 1136 年20×31136 114* 59 1191 年20×41191 118** 1309 O 年结论: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的投资收益-当期的现金流入-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到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的摊余成本-已收回本金±利息调整(或:溢折价)累计摊销额(=+投资收益-实收利息)-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的解读

摊余成本的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摊余成本做出界定,但在实务及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摊余成本的概念和定义晦涩难懂,难以把握。
据此,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把握摊余成本理解和计算的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分解、分析和总结,来得出摊余成本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难理解”的问题,以便财会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摊余成本。
标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1摊余成本的字面理解摊:即摊销,分摊;余:即剩余;成本:即初始入账价值(最初确定的价值),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从字面的理解即为,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一定的摊销分摊后剩余的金额,它是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一种计量。
2摊余成本的准则界定根据2017年4月6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八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3摊余成本的准则解读3.1数学表达式(公式)准则中关于摊余成本的表述,用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即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额-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
3.2三个关键环节其计算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确定初始确认金额;第二,确定实际利率;第三,根据实际利率确定累计摊销额。
3.3三个关鍵概念要突破这三个关键环节,需要明确这样几个概念:(1)初始确认金额,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初始入账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初始确认计量。
对于初始确认时产生的交易费用的规定也有明确说明,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账户)外,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者负债的连同公允价值一起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关于在会计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易理解“摊余成本”的几点思考

利率,这 也就是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特 别 本 ,也即该公刊持 宵i 亥 投资在此时实 的投 资成本。
第四步 ,同第三步的原理 ,2 ( 1 1 2 年 可这 样 简化 解释 ,假 设我 们投 资
第二步,由于债券发行过程中可能 注意的地方。
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而形成累 t 摊销 1 0 0 0 万去购买债 券 ,在未来 5 年. 人 ] 会每 1 2 月3 1 日,该公司应收 1 ( 1 4 1 的投资战木
一
因素 ,这 也就是概念第二条 “ 加 } 二 或 年 1 月2 日 )并求 和 ,此时 求和 的结果 万 ),而实 际该 公司 只能 收到 j 9 万的
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 如果恰好等于 1 f 1 0 0 万 ,就说明我仃】 这次 利息 ,因 此 ,此时 陔公 司还有 l 0 8 6 . 1
与到期 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 行摊 销形成 1 0 0 0 万 的投 资刚好保值 ,那么这个刚好 万 ( 1 0 4 1 +1 0 4 . 1 — 5 9 =1 0 8 6 . 1 , 』 了) 的 投 资 的累计摊 销额 ”。可这么理 解 :若债券 保值时的折现牢就是这次投资的实际利 摊销额 ,反之 ,则减去 ;此时 ,往后续 利息才是这次投 资在保值点时的应该收 计量中 ,资产负债表 日实际的投 资成本 到的利息。 就是第一步里面的 “ 摊余成本”加上应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3篇)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摊余成本是一个会计概念,它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分摊某项资产的成本或负债的方法。
摊余成本法是在会计综合法和实际利率法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一种资产负债计量方法。
下面将对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进行总结。
首先,对于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将某项资产的成本在一段时间内分摊的过程。
在资产负债表中,某些资产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当时的市场价值,还受到时间价值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会计师采用了摊余成本法。
通过这种方法,资产的成本可以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从而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基于市场利率和资产的剩余期限来确定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价值的方法。
实际利率法认为,如果一个债券的市场利率高于其票面利率,那么该债券的实际价值将低于其面值。
相反,如果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那么该债券的实际价值将高于其面值。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估计债券的价值,并作出更合理的投资决策。
在2024年,摊余成本法和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和金融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具体而言,它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应用:1. 会计核算:摊余成本法在会计核算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中。
通过将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中,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和折旧情况,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债券估值:实际利率法在债券估值中具有重要作用。
债券的市场价格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通过使用实际利率法,投资者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债券的实际价值,并进行投资决策。
此外,实际利率法还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债券的风险和回报。
3. 风险管理:摊余成本法和实际利率法在风险管理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摊余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自身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同时,实际利率法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债务的风险,制定债务管理策略,降低企业的金融风险。
摊余成本法简单理解

摊余成本法简单理解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摊余成本法,这玩意儿其实没那么复杂啦!
你想想看哈,摊余成本法就像你记账一样。
比如说,你买了个债券,花了 1000 块(这就是初始成本)。
这债券每年会给你利息 100 块呢。
那第一年结束后,你的账上就不能还是只记着那 1000 块呀,得把收到的 100 块利息加进去,变成 1100 块。
可要是这个债券在市场上的价格变了呢,变成 1200 块了,咱也不管它,还是按照之前算出来的 1100 块来记,这就是摊余成本啦。
再打个比方,就像你有个存钱罐,你一开始放进去 100 块,然后每天会往里面放 10 块钱,那过了几天,你不能只记得最开始的 100 块呀,得把后面每天放进去的钱都算上,这是不是很好理解呀?
“哎呀,那这有啥用呀?”有人可能会这么问。
嘿,用处可大了去了!比如说对那些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摊余成本法能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投资到底值多少钱,心里有底呀!而且呀,它还能让投资看起来不那么波动,没那么惊心动魄呢。
就像你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的,多踏实呀!不像有些方法,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的,能把人心脏病吓出来。
总之呢,摊余成本法就是一种让投资变得更清晰、更稳定的方法。
所以呀,大家别一听就觉得难,其实真的很简单啦!咱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能明白啦!对吧?。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摊余成本是财务会计中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其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摊余成本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概念,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取长期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费用,如研发费用、广告宣传费用等。
摊余成本的目的是将这些费用逐渐分摊到相关的会计期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摊余成本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开始研发新产品,预计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研发期为5年。
根据摊余成本原则,企业应该将这笔研发费用平均分摊到每一年的会计期间中。
使用摊余成本会计方法,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总额。
在本例中,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
2. 确定摊销期限。
在本例中,摊销期限为5年。
3. 计算摊销费用。
将研发费用除以摊销期限得到每年的摊销费用。
在本例中,100万美元除以5年得到每年20万美元的摊销费用。
4. 按照每年的摊销费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每年的摊销费用都会计入当期的费用中,同时减少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
5. 每年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摊销期限结束,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为0。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它基于实际利率的概念,考虑了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长期待摊费用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总价格为60万美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假设通货膨胀率为2%,财务成本率为6%。
按照实际利率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计算每年的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率和财务成本率的和即为实际利率。
在本例中,实际利率为2% + 6% = 8%。
详解摊余成本

巧释摊余成本一、摊余成本的概念(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
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
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
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公式啊,这可是个在金融领域里挺重要的知识点。
咱先来说说啥叫摊余成本。
简单点理解,摊余成本就是在考虑了利息调整之后,债券在某个时间点上的实际成本。
那这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是啥呢?其实就是初始确认金额减去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再减去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比如说,有一家公司发行了一张面值 1000 元、票面利率 5%、期限3 年的债券。
发行价格是 950 元。
这时候,初始确认金额就是 950 元。
第一年,根据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假设是 45 元,而票面利息是 50 元。
那这一年的利息调整就是 5 元。
第一年结束时,摊余成本就等于 950 + 5 = 955 元。
第二年,还是同样的算法,不断地去调整,直到债券到期。
我记得有一次,我给一个刚接触金融的朋友讲这个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
他一脸懵,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好像看到了外星文字。
我就一点点给他解释,从最基础的概念,到具体的例子,掰碎了揉细了讲。
最后他终于恍然大悟,那种感觉就像是我解开了一个巨大的谜团,特有成就感。
在实际的金融业务中,准确计算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可太重要了。
它能帮助公司合理规划资金,做出更明智的财务决策。
要是算错了,那可能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总之,掌握公司债券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对于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希望大家都能把这个知识点搞明白,在金融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摊余成本法估值

摊余成本法估值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一、摊余成本法的理解摊余成本法,指的就是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官方的解释可能显得晦涩难懂,要理解摊余成本法,首先要理解的是债券的发行与买卖存在着溢价与折价,而这其实也就是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对比,折价发行是为了以后每期少付利息而在发行时给予投资者的补偿,而溢价发行就是发行企业因为以后每期要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
接下来为大家分开举例来理解。
首先举一个简单的溢价发行的例子,甲公司于2000年1月1日以1,元购入乙公司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每年付息100元,到期支付本金,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实际利率r=8%,那么实际每期的现金流变化为(全部保留至3位小数):由上表可见每期的摊余成本减少额=实收利息-应得利息=现金流出-实际利率下应付的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而摊到最后一期的期末摊余成本元也就约等于票面金额1,000元了。
再举个简单的折价发行的计算例子来说,A公司于2000年1月1日以1,000元购入B公司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每年付息59元,到期支付本金,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实际利率r=10%,那么实际每期的现金流变化为:由上表可见每期的摊余成本增加额=应得利息-实收利息=实际利率下应付的利息-现金流出=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摊到最后一期的期末摊余成本1,元也就约等于票面金额1,250元。
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发行,都有每期账面成本=票面金额+剩余溢折价,而剩余溢折价会随着摊销而趋近于0,最终账面成本总会回归至债券的票面金额。
从本质来说,摊余成本就是债券未来所能带来的现金流在当期的现值。
设M为每期的期末本金也就是每期的摊余成本,X为每期的现金流出也就是实0收利息,Y为票面金额,r为实际利率,债券期限为5年期(2000年初-2005年初),那么运用债券现值公式有:则M=2000年期末摊余成本=该债券未来5年的现金流折现至2000年初的现值。
摊余成本计算题

摊余成本计算题一、什么是摊余成本1. 摊余成本呢,就像是一个很神秘又很有趣的东西。
简单说呀,它是一种在金融里经常用到的计算成本的方式哦。
比如说,你买了一个债券,这个债券的初始成本是多少,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呀,各种调整呀,最后得到的那个成本就是摊余成本啦。
2. 它就像是一个小怪兽,一直在变化。
初始的时候,它可能是你买债券花的钱,但是随着每个付息期的到来,它就会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就和你收到的利息,还有债券本身的折价或者溢价有关。
二、摊余成本的计算例子1. 假设你买了一个债券,面值是1000元,票面利率是5%,你花了1050元买的,期限是3年。
首先呢,我们要算出这个债券的溢价是多少,那就是1050 - 1000 = 50元。
2. 每年的利息是按照面值来算的哦,那就是1000×5% = 50元。
第一年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呢?就是初始的成本1050元,减去这一年收到的利息50元,再加上溢价的摊销。
这个溢价的摊销呢,因为是3年,所以每年摊销50÷3≈16.67元。
那第一年的摊余成本就是1050 - 50+16.67 = 1016.67元。
3. 第二年呢,同样的道理,初始的摊余成本变成了1016.67元,收到利息还是50元,溢价再摊销16.67元,那第二年的摊余成本就是1016.67 - 50+16.67 = 983.34元。
4. 第三年呢,初始的摊余成本是983.34元,收到利息50元,溢价最后摊销16.66元(因为要把溢价摊销完嘛,前面两年摊销了33.34元,这里就剩16.66元了),那第三年的摊余成本就是983.34 - 50+16.66 = 1000元,正好回到了债券的面值。
三、摊余成本计算的小技巧1. 一定要搞清楚债券的面值、票面利率、购买价格这些基础的东西哦。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没有这些,你就没办法计算摊余成本啦。
2. 在计算溢价或者折价摊销的时候,要根据债券的期限来平均分哦。
摊余成本的解读

摊余成本的解读作者:吴敏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35期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摊余成本做出界定,但在实务及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摊余成本的概念和定义晦涩难懂,难以把握。
据此,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把握摊余成本理解和计算的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分解、分析和总结,来得出摊余成本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难理解”的问题,以便财会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摊余成本。
关键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35.0531摊余成本的字面理解摊:即摊销,分摊;余:即剩余;成本:即初始入账价值(最初确定的价值),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从字面的理解即为,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一定的摊销分摊后剩余的金额,它是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一种计量。
2摊余成本的准则界定根据2017年4月6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八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3摊余成本的准则解读3.1数学表达式(公式)准则中关于摊余成本的表述,用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即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额-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
3.2三个关键环节其计算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确定初始确认金额;第二,确定实际利率;第三,根据实际利率确定累计摊销额。
3.3三个关键概念要突破这三个关键环节,需要明确这样几个概念:(1)初始确认金额,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初始入账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初始确认计量。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这样更好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摊余成本就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确认计量的一种方式,其他有成本法等。
就是说你手里这项资产或负债应该往报表计入多少才是合适的。
举个例子:你花10块买个杯子,这个杯子入账10块钱,做分录借:杯子,贷:现金10块。
假如你花110万买别人发行的债券,该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是5%,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入账呢?按债券面值,还是你付出的钱入账呢?请往下继续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就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
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涉及到摊余成本的还有“融资租赁、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发行债券、分期销售等”,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就可以了。
摊余成本究竟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究竟怎么理解?为什么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调整里是“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不是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减去实际收到的利息再减去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吗?接地气的回答来了~~~~以应付债券为例。
首先,理解摊余成本的第一步,要理解债券的发行为什么会有折价或溢价发行这么些个蛋疼的东西。
折价发行:债券票面利率<同期市场利率(即实际利率)。
发债企业不是傻子,为什么要折价发行呢?这就是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问题,你的票面利率都比市场利率低了,投资者买理财产品都比买你的债券收益高,你不折价卖谁买呢。
当然,这么一来,好处是发债企业今后每期实际支付的利息(即每期的实际现金流出)少了。
即:折价发行是为了以后每期少付利息而在发行时给予投资者的补偿。
溢价发行:债券票面利率>同期市场利率(即实际利率)。
投资者也不是傻子,干嘛要溢价买呢。
当然是因为以后每期可以收更多的利息呀,即:溢价发行是发行企业因以后每期要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
其次,强调一点,我同意楼上的,摊余成本你就把他理解成本金。
那么到此,你的第二个问题就能解答了——溢价发行时:溢价部分相当于债券票面额之外增加的本金,你在脑海里把这部分单拎出来,发债企业每期多付的利息(就是票面利率计算出来实际付出去的现金流大于实际利率下应付利息的那部分现金流),除了票面利息外,多出来的部分实际上是归还了这溢价本金的一部分及其按实际利率计算产生利息。
那么让我们再念一遍,摊余成本就是本金——那么本金减少了,所以溢价发行时摊余成本不就减少了嘛?摊余成本减少额不就是【现金流出-实际利率下应付的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嘛?一期一期减到最后摊余成本就跟票面金额一样了,意味着多出来的溢价本金摊销完了。
折价发行时:折价部分相当于债券票面额基础上减掉的本金,同样地,由于发债企业每期少付利息,这部分现金流就会滚到本金上(杨白劳欠黄世仁的利滚利啊),成为下一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也就是说摊余成本在每期增加,增加到最后一期就等于票面金额了。
摊余成本法估值

一、摊余成本法的理解摊余成本法,指的就是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官方的解释可能显得晦涩难懂,要理解摊余成本法,首先要理解的是债券的发行与买卖存在着溢价与折价,而这其实也就是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对比,折价发行是为了以后每期少付利息而在发行时给予投资者的补偿,而溢价发行就是发行企业因为以后每期要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
接下来为大家分开举例来理解。
首先举一个简单的溢价发行的例子,甲公司于2000年1月1日以1,元购入乙公司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每年付息100元,到期支付本金,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实际利率r=8%,那么实际每期的现金流变化为(全部保留至3位小数):由上表可见每期的摊余成本减少额=实收利息-应得利息=现金流出-实际利率下应付的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而摊到最后一期的期末摊余成本元也就约等于票面金额1,000元了。
再举个简单的折价发行的计算例子来说,A公司于2000年1月1日以1,000元购入B公司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每年付息59元,到期支付本金,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实际利率r=10%,那么实际每期的现金流变化为:由上表可见每期的摊余成本增加额=应得利息-实收利息=实际利率下应付的利息-现金流出=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摊到最后一期的期末摊余成本1,元也就约等于票面金额1,250元。
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发行,都有每期账面成本=票面金额+剩余溢折价,而剩余溢折价会随着摊销而趋近于0,最终账面成本总会回归至债券的票面金额。
从本质来说,摊余成本就是债券未来所能带来的现金流在当期的现值。
设M为每期的期末本金也就是每期的摊余成本,X为每期的现金流出也就是实收0利息,Y为票面金额,r为实际利率,债券期限为5年期(2000年初-2005年初),那么运用债券现值公式有:=2000年期末摊余成本=该债券未来5年的现金流折现至2000年初的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
解摊余成本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摊余成本—这样更好理解
首先要明确的是:摊余成本就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确认计量的一种方式,其他有成本法等。
就是说你手里这项资产或负债应该往报表计入多少才是合适的。
举个例子:你花10块买个杯子,这个杯子入账10块钱,做分录借:杯子,贷:现金10块。
假如你花110万买别人发行的债券,该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是5%,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入账呢按债券面值,还是你付出的钱入账呢
请往下继续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
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就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
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
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涉及到摊余成本的还有“融资租赁、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发行债券、分期销售等”,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就可以了。
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
“分期销售”也相当于借钱给对方;比如“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
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实际上,你把未来的折现到现在,就是摊余成本的初始计量。
然后以摊余成本为基础,按照复利的思路,计算利息。
实际上每期支付的票面金额,是包括利息和部分摊余成本(本金)的。
实际利息作为利息的部分,每期支付的金额减去这部分利息,就是摊余成本的调整额。
至于是调+还是调-,你看是溢价还是折价,总之目的就是把摊余成本调整到未来值。
也就是面值。
那么溢价,肯定就是调减了,折价,就是调加。
摊余成本简单点就是不要以被人为基准,就以你自己为基准,该项资产或负债值多少钱,即未来还有多少价值在里面
我认为摊余成本就是资产的帐面价值,比如,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吧,一级科目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
你学习了吗,就把它下载出来好好理解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