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摊余成本的通俗解释
ac以摊余成本

ac以摊余成本
摘要:
1.介绍摊余成本的概念
2.解释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3.说明摊余成本的应用场景
4.分析摊余成本的优势与局限性
正文: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
摊余成本,又称余额成本或账面价值,是指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时,以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
简单来说,摊余成本就是一项长期资产的当前价值。
二、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摊余成本= 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其中,资产原价是指企业购置资产时所支付的全部金额;累计折旧是指企业在使用资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计算并提取的折旧总额。
三、摊余成本的应用场景
摊余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资产价值评估:摊余成本可以作为资产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有助于企业在资产交易、租赁、抵押等业务中进行价值评估。
2.折旧计算与分析:通过计算摊余成本,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各项资产的
折旧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折旧政策和预测未来折旧费用提供依据。
3.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可以根据摊余成本与资产可回收金额的比较,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并据此计提减值准备。
四、摊余成本的优势与局限性
1.优势:摊余成本作为资产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资产价值,同时便于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
2.局限性:摊余成本仅考虑了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未能充分反映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文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文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计算长期资产或负债的成本。
它的基本理念是将资产或负债的成本分摊到一定时期内,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价值。
在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是,它是一种将长期资产或负债的成本在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到每个期间的方法。
通过使用摊余成本,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从而更准确地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
使用摊余成本的实际利率法是一种将摊余成本与利息收入结合起来计算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方法。
根据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的计算取决于资产或负债的收益率和现值因子。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资产或负债的预计现金流量。
这包括每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以及资产或负债的预计寿命。
2. 计算每期的现值因子。
现值因子是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期间的系数。
它取决于资产或负债的预计收益率和现金流间隔。
3. 计算每期的摊余成本。
根据实际利率法,每期的摊余成本等于前一期的摊余成本加上当前期间的现金流量减去当前期间的利息收入。
4. 将每期的摊余成本进行汇总,得出资产或负债的整体价值。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它考虑到了资产或负债的预计收益率和现金流间隔,更全面地衡量了其实际价值。
与其他方法相比,实际利率法更符合经济学原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化。
总结来说,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是将资产或负债的成本在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到每个期间的方法。
实际利率法则是一种根据资产或负债的预计收益率和现金流间隔,计算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方法。
通过应用实际利率法,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从而更准确地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
如何简单和通俗地去理解摊余成本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摊余成本—这样更好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摊余成本就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确认计量的一种方式,其他有成本法等。
就是说你手里这项资产或负债应该往报表计入多少才是合适的。
举个例子:你花10块买个杯子,这个杯子入账10块钱,做分录借:杯子,贷:现金10块。
假如你花110万买别人发行的债券,该债券面值100万,票面利率是5%,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入账呢?按债券面值,还是你付出的钱入账呢?请往下继续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
就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
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的实质。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
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摊余成本=期初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分期收款确认收入:摊销成本=期初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收益余额应付债券摊余成本=应付债券账面余额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分期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摊余成本=期初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如果是弃置费用部分,其实就是根据期初的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来计算每期应该记入到财务费用和增加预计负债的金额。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一次还本、分次付息债券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老师这里有个摊余成本的例题,如果您能熟练掌握这个例题,相信对摊余成本的计算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了!这里以最好理解的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为例来进行讲解:比如,甲企业07年购买3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1000万,票面利率8%,实际支付价款1200,实际利率为6%。
那么,购入时候的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1000-利息调整200贷:银行存款1200那么第一年进行摊销的时候,第一步按照票面价值乘以票面利率确认应收利息80第二步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1200*6%=72第三步倒挤出利息调整80-72=8分录如下:借:应收利息80贷:投资收益7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票面价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实际利率倒挤计算利息调整的金额。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摊余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追踪资产的成本分配和摊销过程,这个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摊余成本法通过将资产的成本在其有用寿命内按比例摊销,使企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的消耗情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法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对于非会计专业人士来说,摊余成本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将资产的成本平均分摊到其有用寿命的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台机器的成本为10万元,有用寿命为5年,那么按照摊余成本法,每年就要摊销2万元(10万元/5年)。
这样一来,企业每年都能正确记录机器的消耗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成本。
摊余成本法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的摊销,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
例如,企业可以运用摊余成本法来进行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无论是软件资产、商誉还是版权费,都可以利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和管理。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能够更好地跟踪和控制资产的消耗情况,提高核算准确性和财务决策的智能化。
实际利率法是摊余成本法的一种具体应用和扩展,它主要用于债券投资的核算和计算利息支出。
实际利率法基于债券的实际利率进行摊余成本计算,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债券投资的现金流入和出。
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的实际利率更准确地反映了债券的现金流入和出,进而影响到债券投资的收益和财务状况。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需要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并根据实际利率进行利息支出的摊销。
实际利率的计算一般涉及到对债券的面值、票面利率、市场价格和期限等因素的分析和计算。
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的利息支出根据实际利率进行摊销,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债券投资的现金流入和出。
总体而言,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有效和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消耗情况和财务状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法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ac以摊余成本

ac以摊余成本
摘要:
1.介绍摊余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阐述摊余成本在企业中的应用
3.分析摊余成本的优势和局限性
4.结论:总结摊余成本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摊余成本,又称已摊销成本,是指企业为购买、生产或改良一项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摊的成本。
其计算方法通常是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即将资产原值按照预计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分摊,每年分摊的成本即为当年的摊余成本。
二、摊余成本在企业中的应用
摊余成本在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管理:通过计算摊余成本,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各项资产的价值变化,为资产管理提供依据。
2.成本核算:摊余成本是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分析成本结构和进行成本控制时的重要依据。
3.财务报告: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摊余成本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净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摊余成本的优势和局限性
1.优势:摊余成本能够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计算成
本和利润,有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
2.局限性: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较为简单,但忽略了资产价值的波动和无形损耗,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的不准确。
此外,摊余成本并不能反映资产的未来收益和风险。
四、结论
摊余成本是企业在资产管理、成本核算和财务报告等方面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摊余成本的解读

摊余成本的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摊余成本做出界定,但在实务及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摊余成本的概念和定义晦涩难懂,难以把握。
据此,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把握摊余成本理解和计算的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分解、分析和总结,来得出摊余成本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难理解”的问题,以便财会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摊余成本。
标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1摊余成本的字面理解摊:即摊销,分摊;余:即剩余;成本:即初始入账价值(最初确定的价值),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从字面的理解即为,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一定的摊销分摊后剩余的金额,它是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一种计量。
2摊余成本的准则界定根据2017年4月6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八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3摊余成本的准则解读3.1数学表达式(公式)准则中关于摊余成本的表述,用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即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额-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
3.2三个关键环节其计算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确定初始确认金额;第二,确定实际利率;第三,根据实际利率确定累计摊销额。
3.3三个关鍵概念要突破这三个关键环节,需要明确这样几个概念:(1)初始确认金额,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初始入账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初始确认计量。
对于初始确认时产生的交易费用的规定也有明确说明,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账户)外,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者负债的连同公允价值一起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什么是摊余成本法

什么是“摊余成本法”大家在备考CPA的时候,是不是经常遇到“摊余成本法”呢,在这里给大家讲解一种通俗易懂的理解方法。
“摊余成本法”的书面定义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例如:可能当时基金经理在市场上以90元钱折价买入一个票面价值为100元的债券,这当中便获得了10元的收益,如果该债券是30天到期的话,那么就将10元除以30天,将收益摊销到每一天中。
所谓的摊余成本,通俗的含义就是“你真正欠人家多少钱”或者“人家真正欠你多少钱”!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信息点,一是“欠钱”,二是“真正”。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两个关键点:债券A的票面金额为100元,票面利率是5%,每年付息,但若市场上正常利率水平为6%,所谓正常利率6%的意思就是投资类似债券能达到6%的收益,既然正常利率是高于票面利率的,很显然我们是不会以100元的价格去购买利率只有5%的债券,那么债券的发行方要如何做才能售出他的债券?只能以低于1 00元的价格出售才会有人买。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要明白两个问题:(1)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通常不相等,因为票面利率是债券发行方自行规定的,而市场利率是整个市场中的真实利率。
(2)票面金额与实际支付的对价通常也不相等。
根据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假定,当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理性的发行方不会选择将债券定价为票面金额,而通常会溢价发行;而当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理性的投资者不会选择去购买一份售价同为票面价值但收益却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债券,而发行方通常也会折价发行。
紧接上面的例子,假设我们投资95元买了一份债券面值为100元的债券A,我们来分析一下:相当于,期初我们购买时,实际借给债券发行商95元,债券发行商欠我们95元;期末时,按照市场利率计算,我们应获得95×6%=5.7(元)的投资收益(这个地方就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假设没有通货膨胀的因素,我们把钱存入银行也是有利息收入的);债券A每年付息,那么期末时发行商应支付我们100×5% =5(元)的利息,即发行商在期末时偿还我们5元;此时发行商真正欠我们的金额为95+95×6%-100×5%=95.7(元),这就是第1年年末的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法简单理解

摊余成本法简单理解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摊余成本法,这玩意儿其实没那么复杂啦!
你想想看哈,摊余成本法就像你记账一样。
比如说,你买了个债券,花了 1000 块(这就是初始成本)。
这债券每年会给你利息 100 块呢。
那第一年结束后,你的账上就不能还是只记着那 1000 块呀,得把收到的 100 块利息加进去,变成 1100 块。
可要是这个债券在市场上的价格变了呢,变成 1200 块了,咱也不管它,还是按照之前算出来的 1100 块来记,这就是摊余成本啦。
再打个比方,就像你有个存钱罐,你一开始放进去 100 块,然后每天会往里面放 10 块钱,那过了几天,你不能只记得最开始的 100 块呀,得把后面每天放进去的钱都算上,这是不是很好理解呀?
“哎呀,那这有啥用呀?”有人可能会这么问。
嘿,用处可大了去了!比如说对那些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摊余成本法能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投资到底值多少钱,心里有底呀!而且呀,它还能让投资看起来不那么波动,没那么惊心动魄呢。
就像你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的,多踏实呀!不像有些方法,就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的,能把人心脏病吓出来。
总之呢,摊余成本法就是一种让投资变得更清晰、更稳定的方法。
所以呀,大家别一听就觉得难,其实真的很简单啦!咱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就能明白啦!对吧?。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样本(2篇)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样本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摊余成本是财务会计中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其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摊余成本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概念,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取长期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费用,如研发费用、广告宣传费用等。
摊余成本的目的是将这些费用逐渐分摊到相关的会计期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摊余成本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开始研发新产品,预计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研发期为5年。
根据摊余成本原则,企业应该将这笔研发费用平均分摊到每一年的会计期间中。
使用摊余成本会计方法,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总额。
在本例中,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
2. 确定摊销期限。
在本例中,摊销期限为5年。
3. 计算摊销费用。
将研发费用除以摊销期限得到每年的摊销费用。
在本例中,100万美元除以5年得到每年20万美元的摊销费用。
4. 按照每年的摊销费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每年的摊销费用都会计入当期的费用中,同时减少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
5. 每年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摊销期限结束,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为0。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它基于实际利率的概念,考虑了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长期待摊费用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总价格为60万美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假设通货膨胀率为2%,财务成本率为6%。
按照实际利率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计算每年的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率和财务成本率的和即为实际利率。
在本例中,实际利率为2% + 6% = 8%。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

2024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和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总结范本摊余成本是财务会计中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其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摊余成本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____年对摊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摊余成本是一种会计概念,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取长期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费用,如研发费用、广告宣传费用等。
摊余成本的目的是将这些费用逐渐分摊到相关的会计期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摊余成本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开始研发新产品,预计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研发期为5年。
根据摊余成本原则,企业应该将这笔研发费用平均分摊到每一年的会计期间中。
使用摊余成本会计方法,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总额。
在本例中,研发费用为100万美元。
2. 确定摊销期限。
在本例中,摊销期限为5年。
3. 计算摊销费用。
将研发费用除以摊销期限得到每年的摊销费用。
在本例中,100万美元除以5年得到每年20万美元的摊销费用。
4. 按照每年的摊销费用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分摊。
每年的摊销费用都会计入当期的费用中,同时减少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
5. 每年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摊销期限结束,长期待摊费用的余额为0。
实际利率法是一种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它基于实际利率的概念,考虑了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可以更准确地计算长期待摊费用的成本,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实例:假设某企业在____年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总价格为60万美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假设通货膨胀率为2%,财务成本率为6%。
按照实际利率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计算每年的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率和财务成本率的和即为实际利率。
在本例中,实际利率为2% + 6% = 8%。
详解摊余成本

巧释摊余成本一、摊余成本的概念(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
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
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
摊余成本 逻辑

摊余成本1. 什么是摊余成本?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会计上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和报告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是指购买或发行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将其初始成本与未偿还本金之差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以反映出实际支付的现金流量。
2. 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简单摊余成本法和有效利率摊余成本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2.1 简单摊余成本法简单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固定利率债券等没有期间调整的金融工具。
简单摊余成本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摊余成本 = 初始成本 - 累计摊销金额其中,初始成本是指购买或发行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实际支付的金额。
累计摊销金额是指已经摊销的金额,按照摊销周期进行逐期累计。
2.2 有效利率摊余成本法有效利率摊余成本法是一种更为准确的计算摊余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等具有期间调整的金融工具。
有效利率摊余成本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摊余成本 = 初始成本 + 累计利息收入 - 累计摊销金额其中,初始成本是指购买或发行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实际支付的金额。
累计利息收入是指已经收取的利息金额,按照摊销周期进行逐期累计。
累计摊销金额是指已经摊销的金额,按照摊销周期进行逐期累计。
3. 摊余成本的意义和作用摊余成本在会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摊余成本的意义和作用。
3.1 反映实际支付的现金流量摊余成本能够反映出购买或发行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流量,从而更准确地衡量和报告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3.2 提供对资产或负债的准确评估摊余成本能够提供对资产或负债的准确评估,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好地了解其价值和风险。
3.3 指导决策和管理摊余成本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金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3.4 便于比较和分析摊余成本能够便于不同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了一个公平和可靠的参考标准。
摊余成本的解读

摊余成本的解读作者:吴敏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35期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摊余成本做出界定,但在实务及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摊余成本的概念和定义晦涩难懂,难以把握。
据此,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把握摊余成本理解和计算的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分解、分析和总结,来得出摊余成本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难理解”的问题,以便财会人员更好地学习、理解摊余成本。
关键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35.0531摊余成本的字面理解摊:即摊销,分摊;余:即剩余;成本:即初始入账价值(最初确定的价值),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从字面的理解即为,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一定的摊销分摊后剩余的金额,它是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一种计量。
2摊余成本的准则界定根据2017年4月6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八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3摊余成本的准则解读3.1数学表达式(公式)准则中关于摊余成本的表述,用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即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额-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
3.2三个关键环节其计算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确定初始确认金额;第二,确定实际利率;第三,根据实际利率确定累计摊销额。
3.3三个关键概念要突破这三个关键环节,需要明确这样几个概念:(1)初始确认金额,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初始入账价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初始确认计量。
摊余成本大白话理解

摊余成本大白话理解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
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通常情况下,摊余成本等同于其账面价值,但也存有两种特定情况:(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
已经计提损失准备工作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同于账面价值,因为其铺余成本必须加之应收账款所收的利息。
银行存款元,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元。
两者的差额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由实付数调为票面数。
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比如说发售债券,就是别人借予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接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扣除“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排序利息费用时折旧。
“分期付款少于正常信用期实质上存有融资性质的”。
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计算题

摊余成本计算题一、什么是摊余成本1. 摊余成本呢,就像是一个很神秘又很有趣的东西。
简单说呀,它是一种在金融里经常用到的计算成本的方式哦。
比如说,你买了一个债券,这个债券的初始成本是多少,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呀,各种调整呀,最后得到的那个成本就是摊余成本啦。
2. 它就像是一个小怪兽,一直在变化。
初始的时候,它可能是你买债券花的钱,但是随着每个付息期的到来,它就会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就和你收到的利息,还有债券本身的折价或者溢价有关。
二、摊余成本的计算例子1. 假设你买了一个债券,面值是1000元,票面利率是5%,你花了1050元买的,期限是3年。
首先呢,我们要算出这个债券的溢价是多少,那就是1050 - 1000 = 50元。
2. 每年的利息是按照面值来算的哦,那就是1000×5% = 50元。
第一年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呢?就是初始的成本1050元,减去这一年收到的利息50元,再加上溢价的摊销。
这个溢价的摊销呢,因为是3年,所以每年摊销50÷3≈16.67元。
那第一年的摊余成本就是1050 - 50+16.67 = 1016.67元。
3. 第二年呢,同样的道理,初始的摊余成本变成了1016.67元,收到利息还是50元,溢价再摊销16.67元,那第二年的摊余成本就是1016.67 - 50+16.67 = 983.34元。
4. 第三年呢,初始的摊余成本是983.34元,收到利息50元,溢价最后摊销16.66元(因为要把溢价摊销完嘛,前面两年摊销了33.34元,这里就剩16.66元了),那第三年的摊余成本就是983.34 - 50+16.66 = 1000元,正好回到了债券的面值。
三、摊余成本计算的小技巧1. 一定要搞清楚债券的面值、票面利率、购买价格这些基础的东西哦。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没有这些,你就没办法计算摊余成本啦。
2. 在计算溢价或者折价摊销的时候,要根据债券的期限来平均分哦。
摊余成本在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应用

摊余成本在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应用
《摊余成本在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应用》
摊余成本是中级财务会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将当前期间的总费用分摊到下一期间的费用。
摊余成本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可靠,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摊余成本的应用主要是在折旧和摊销的计算上。
在折旧计算中,企业可以根据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率,将资产的折旧费用摊余到未来几个期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出资产的价值变化。
在摊销计算中,企业可以将投资的费用摊余到未来几个期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出投资收益的变化情况。
此外,摊余成本还可以用于计算税收。
企业可以根据当前期间的税收率,将未来几个期间的税收费用摊余到当前期间,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出税收的变化情况。
摊余成本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可靠,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摊余成本的通俗解释
有人问摊余成本,我一般都会发这个——
拿“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上就是借钱给发行债券的一方。
那么借了多少钱呢?就是投资者在初期购入债券时的实际支付额,比如支付了1000元购买面值是1250元的债券,这个1000元就是借给对方的钱,也就是初期摊余成本。
从字面来看比较难理解,但“摊余成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本金,即借出的本金,所以取得时贷:银行存款1000元。
按面值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两者的差额250元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要在以后每期逐渐摊销掉,即账面余额清为0.
在以后每期计算利息时,比如第一期利息,应该用“期初摊余成本1000*实际利率比如10%=投资收益100”,“实际利率”就是市场上真实的利率,这样计算得到的就是投资者真正应该获得的利息收益。
而按“面值1250*票面利率比如6%=75”得到的是当期实际收到的利息。
这样两者有了差额25元,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
第二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剩余本金)是多少呢?在第一期收到了75元利息,而实际应该获得100元的,说明还有25元没收回,则可以理解成又借给对方25元,那现在借出的本金就是原来的1000元加上25元=1025元了,这个就是专业术语“摊余成本”
的实质。
涉及到摊余成本的还有
“融资租赁、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发行债券、分期销售等”,把握住摊余成本就是本金,就可以了。
比如发行债券,是别人借给自己钱,则最初的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收到的钱,与面值的差额也计入“利息调整”,在以后各期计算利息费用时摊销。
“分期销售”也相当于借钱给对方;比如“分期付款超过正常信用期实质上有融资性质的”,也相当于借了对方的钱,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支付就获得了资产,那么借了别人多少呢?可以是现在就全部付款的话应支付的金额,也可以是将未来的应付款项折现,这就是借到的钱,即期初摊余成本。
/forum-2-5/topic-1079747 .html
16#摊余成本就是,把收到的钱和付出去的钱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份。
本金冲帐面,利息确认投资收益或是利息的支出。
24#实际上,你把未来的折现到现在,就是摊余成本的初始计量。
然后以摊余成本为基础,按照复利的思路,计算利息。
实际上每期支付的票面金额,是包括利息和部分摊余成本(本金)的。
实际利息作为利息的部分,每期支付的金额减去这部分利息,就是摊余成本的调整额。
至于是调+还是调-,
你看是溢价还是折价,总之目的就是把摊余成本调整到未来值。
也就是面值。
那么溢价,肯定就是调减了,折价,就是调加。
摊余成本简单点就是不要以被人为基准,就以你自己为基准,该项资产或负债值多少钱,即未来还有多少价值在里面
我认为摊余成本就是资产的帐面价值,比如,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吧,一级科目的余额就是摊余成本。
不用客气的,大家都是在互相帮助,你多做几道有关实际利率的习题不知不觉就理解了如果你借钱,摊余成本就是你目前还要还多少钱给人家。
如果你投资,摊余成本就是人家目前还欠你多少钱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