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产业内贸易理论.pptx
产业内贸易理论

根据贸易形式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相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之间的双向流 动。
•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之间的双向 流动,通常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增长和收入 提高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变得更 加多样化和高端化。这导致 企业需要进口更高质量的同 类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同 时也使其具备出口该类产品 的能力。
05
产业内贸易的政策研究
关税与产业内贸易
要点一
总结词
关税是产业内贸易政策的核心,对产业内贸易具有重 要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税是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可对国内产业提 供保护,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产业内贸易中, 关税可影响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产业内贸易 的水平和结构。
非关税壁垒与产业内贸易
欧盟内部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欧盟内 部产业内贸易对欧盟经济也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一方面,产业内贸易促进 了欧盟内部的稳定和发展,增加了就 业机会和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产业 内贸易也促进了技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有助于提升欧盟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和东亚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日本和东亚产业内贸易概述
日本和东亚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制造业、服务业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东亚经济 的崛起,日本和东亚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也日益密切。
产业内贸易包括相同产品的交换和相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贸易 。这种贸易形式与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交换) 相对应。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成熟产业内贸 易和新兴产业内贸易。
第4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

5.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 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 口的现象。 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 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 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 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 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 国间的贸易。
但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共同体内成员国之 间贸易流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同一个产业部门内部 同种类产品的相互交换所导致的。例如,法国既向德 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德国进口轿车;法国用自己生 产的葡萄酒去交换英国的威士忌。这种贸易活动是典 型的产业部门内部的国际贸易问题。西欧国家之间产 业内贸易纵深发展显示出: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别越 小,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贸易流量也越大。 这种贸易现象显然用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无法做出满 意的解释,因为西欧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差别不大, 技术水平差别不大,同一产业部门产品的要素密集程 度差别也不大,所以这种现象必须用新的贸易理论来 说明。
根据贸易是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 还是发生在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 之间,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型产 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 型产业内贸易不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 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包括中间产品的 贸易。
5.2 产业内贸易理论特征
5.2.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
产业内贸易理论起因于对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效 果的评价。20世纪50年代末期,欧洲共同体组建以 后,需要对一体化的各种效果进行分析论证,以便 评价共同体的得与失。经过巴拉萨和格鲁拜尔等人 在60年代初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贸易的研究发现: 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格局和专业化分工并不是按照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式展开的,大量的区域内部 贸易的是同种类的产品,即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同 种类产品的相互交换。从此,把这种商品的交换称 为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共30页

4. 产业内贸易的一般规律
(1)从要素禀赋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越 小,其产业内贸易比重就比较大。
因为从生产或供给角度上,产业内贸易取决于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异质性, 取决于该产品生产的技术进步水平,主要是由于异质产品可能以相同的技术 被制造出来,也可能含有完全相同的物质成份。可见,产业内贸易常常并不 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内容,并不像前面的生产要素禀赋贸易理论那样强调生产 要素禀赋差异。
(3)从区位角度看,两国地缘关系越近,则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 越大。
两国较近的地缘关系、相似的生产特征和相似的消费习惯,加之运输成本低廉 和便于开展边境贸易等这些有利于两国产业内贸易开展的因素,从而,使它们 的产业内贸易比重相对较大。
(4)从产业或产品角度看,产业内贸易的规律是,具有异质产品 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具有同质产品的产业;具有先进技 术和工艺革新较高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高于具有简单和技术相 对停滞的产业;在存在大量中间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 于中间产品较少的产业。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产业内贸易指数由 IIT
1
i 1 n
各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数求得,表
Xi Mi
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i 1
IIT指数的值介于0到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 么,IIT指数=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如果IIT指数>0,意味这该国同 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行业内贸易)。IIT指数的值越大,表示 行业内贸易越发达。当出口与进口相等时,IIT指数=1。
增长大于投入的按比例增长。 (2)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 to scale):是指产出的按比例增
产业内贸易ppt

基本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 称,是指一个国家戒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 既迚口又出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的现象。 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具权威的是劳埃德—格鲁贝尔指数 (GL)指数,公式如下:Bi=1-(Xi-Mi)/(Xi+Mi)其中Bi表示一 国i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产业的出口值,Mi为产业的迚 口值。
简单评价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丌足之处 同其他理论一样,产业内贸易理论也有丌足之处,它只能说 明现实中的部分贸易现象。其丌合理的地斱有如下几点: 1.虽然在政策建议上,该理论赞同动态化,但它使用的仍然 是静态分析的斱法,这一点不传统贸易理论是一样的。它虽然看 到了需求差别和需求的多样化对国际贸易的静态影响,但是,它 没有能够看到需求偏好以及产品差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长、 价格变动而丌断发生变化的。 2.似乎只能解释现实中的部分贸易现象而丌能解释全部的贸 易现象。这是贸易理论的通病。 3.对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还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予以说明。 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觃模经济利益和产品差别以及需求偏好的多 样化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些产品的生产 和销售丌存在觃模收益递增的觃律,对于这些产业的国际贸易问 题,产业内贸易理论则无法解释。
坎普模型——解释同类国家间 产业内贸易
简单评价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积极意义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定更符合实 际。如果产业内贸易的利益能够长期存在,说明自由竞争的市场 是丌存在的。因为其他厂商自由迚入这一具有利益的行业将受到 限制,因而丌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属于丌完全竞争的市场。 另外,该理论丌仅从供给斱面迚行了论述,而丏从需求斱面分析 和论证了部分国际贸易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说 明了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一样是制约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这实 际上是将李嘉图理论中贸易利益等于国家利益的隐含假设转化为 供给者不需求者均可受益的假设。这一理论还认为,觃模经济是 当代经济重要的内容,它是各国都在追求的利益,而丏将觃模经 济的利益作为产业内贸易利益的来源,这样的分析较为符合实际。 此外,这一理论还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心理收益,即丌同需求偏好 的满足,同时又提出了产业间贸易不产业内贸易的概念,揭示了 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间国际分工的问题。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x

10小时
3000小时 150000小时
6小时 3小时
成本
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优势 CC
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 Q
O
A
B
产量
三、需求偏好相似 提出者:斯塔芬 • 林德(瑞典)
(一)需求偏好相似的主要观点
1、一种工业品有否可能出口要由它的国内 需求来决定。
2、需求结构的相似程度决定两国之间的贸 易数量。
一、概念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
同类产品
同质产品
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第一,两国边境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 第二,季节性贸易 第三,大量的转口贸易 第四,倾销 第五,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 水平差异 技术差异 垂直差异
二、规模经济 产量 1辆 500辆 50000辆
投入劳动总量 每辆投入劳动量
10小时
产业内贸易理论

需求偏好与产业内贸易
总结词:正相关
详细描述:需求偏好越相似的国家,其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这主要因为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通常对相同类型的产品有更高 的需求,从而刺激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技术进步与产业内贸易
总结词:正相关
VS
详细描述: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业 内贸易的发展。技术进步使得一个 国家能够生产更复杂的产品,同时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 增加了产业内贸易的机会。此外, 技术进步还可能导致产品差异化程 度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产业内贸易 。
•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贸易
03
,如不同国家之间的钢铁、石油等大宗商品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企业倾向于生 产具有规模效益的产品,而不同国家对于同类 产品的需求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产生了产业 内贸易的需求。
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 响
中美产业内贸易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产业内贸易促 进了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增加了 就业机会和外汇收入;另一方面,产 业内贸易也促进了技术交流和知识传 播,有助于提升两国的国际竞争力。
欧盟内部产业内贸易分析
欧盟内部产业内贸易 概述
欧盟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 织,其内部产业内贸易涉及各个领域 ,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随着欧盟 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成员国之间的贸 易壁垒逐渐消除,产业内贸易也逐渐 成为欧盟内部贸易的重要部分。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总结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产品在不同阶段会在不同国家生产和消费。 • 详细描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产品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创新、成长、成熟和衰退。在不同
产业内贸易PPT讲解

第一张:自我介绍第二张:讲解的基本内容第三张:小岛清小岛清,日本经济学家,1978年提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该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第四张:产业内贸易基本概念1、例子:日本向美国出口丰田汽车,又从美国进口福特汽车2、巴拉萨最先提出产业内贸易这一名词,也成为双向贸易、重叠贸易。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a)是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及世界银行顾问。
3、标准值符号4、G-L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 。
两个端点值的情况为:当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时,我们认为此时该国没有产业内贸易,或说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取最低值,此时,Xj与Mj某一项为零,G-L指数等于0 ;当一国在某一产业的进出口相等时,我们认为此时该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达到最大,此时,Xj等于Mj,G-L指数等于1 。
所以,G-L指数取值越接近0 ,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取值越接近1 ,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5、格鲁贝尔:德国测量学家。
生于萨尔茨堡,卒于耶拿。
毕业于慕尼黑工科大学。
1926年任斯图加特大学教授。
他首先提出在立体测图仪上进行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理论。
6、劳埃德: 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1765年建立,名泰勒·劳埃德公司第五张:产业间贸易1、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
而产业内贸易,同一相同或相似产品是双向流动的。
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一国的贸易可以分为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他们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他们之间是有区别和联系的。
第六张:克鲁格曼1、克鲁格曼经济学大师,他创建了新国际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是萨缪尔森和索罗的爱将。
2、克鲁格曼与亚洲金融危机,1996年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中大胆预测金融危机。
他说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要破灭。
第七张:产业间贸易理论正式形成1、赫尔普曼: 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是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政治经济分析等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
产业内贸易理论

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成本 C, and 价格, P
CC
AC3
P1
E
P2, AC2
AC1
P3 PP
n1 n2
n3 厂商数量, n
不完全竞争理论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厂商的均衡数量
PP 曲线的向下倾斜,表明厂商数量越多,每个厂商制 定的价格就越低。
i
总额中所占比重,显然,产业进出口差额越大,
产业间贸易所占比重越大。
1 Xi Mi则表示产业的产业内贸易额所占比重。
Xi Mi
2.取值的含义 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当等于0时,表示产业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值越大,表示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当等于1时,表示产业为完全的产业内贸易。
3.从i产业扩展至一国总体产业 如果衡量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时,其
16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2020/6/30
规模经济为什么会产生贸易?
如果A国将所有资源都用来生产X产品,而B国将所 有资源生产其他产品(比如有差异的Y产品),则 通过贸易,两国都会比贸易前消费更多的X和Y产 品。
换句话说,即便两国要素资源完全相同,不存在 比较优势,只要产品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两国 也会产生国际贸易。
式中:
IITi
1
Xi Xi
Mi Mi
Xi表示产业i的出口额,Mi为产业i的进口额。
Xi M表i 示产业间贸易,其含义是:产业进口额与出口
额的差额越大,产业间贸易规模越大。
显然,产业的产业内贸易额就是,该产业进出 口总业内贸易指数
Xi Mi
Xi
M
表示产业的产业间贸易额在其进出口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72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产业内贸易理论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产业内贸易理论知识(PPT46张)

(四)其他要素论
西方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在产品的生产过 程中,信息、管理等因素也在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因此,它们也应被作为生产要素对待。
例如信息,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 无形资源,它和有形资源结合在一起,构成现代生 产要素,影响着一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又例如管理,使用完全相同的有形资源,不同的 国家由于管理水平上的差异,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 量和质量就会很不相同。这说明,管理作为一种无 形资源在创造着价值、创造着产品,并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
•
•
•
•
• 其中心论点是把资本分为两种: • 第一种是物质资本或称有形资本,如厂房、 设备、原材料等; • 第二种是人力资本或称无形资本,表现为 职工的文化素质、劳动熟练程度、管理才能 等。 • 人力资本的高低取决于对人力投资的程度。 一个国家对人力的总投资等于政府、企业和 个人对教育的实际支出加上个人为受教育而 放弃的收入。人力资本比较丰富的国家一定 是那些重视教育投资的国家。 .
相关和支持产业
对一国某一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另一因素 是该国中该行业的上游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和支持产业的水平之所以对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 有重要影响,其原因有: 有可能发挥群体优势; 可能产生对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 可能构成有利的外在经济和信息环境。 显然,是否具有发达而完善的相关产业,不仅关系到主导 产业能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建立起自己 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们与主导产业在地域范围上的邻 近,将使得企业互相之间频繁而迅速地传递产品信息、交 流创新思路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 形成良性互动的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
其中X和M 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或某一 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的取值范围为0到1 。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 业内贸易)时,T=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 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T=1。
产业内贸易理论PPT课件

Country
World OECD 22 NAFTA East Asia Dev. Latin America
Australia
36.6
17.5
16.0
39.2
41.6
Bangladesh
10.0
3.5
1.7
3.4
8.0
Chile
25.7
10.1
11.5
3.6
47.8
France
83.5
86.7
62.7
n
Xi Ci li CL
i1
所以:P/W(ba)(2) CL
2021
26
均衡(C,P/w)
P/Wb1(1)
P/W(ba)(2) CL
2021
27
消费者
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n
u v(Ci )
i 1
在产品大类总消费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增加其中一品种则福利会因此而提高
约束条件: PiCi w
li abXi
9 total labor input
6
labor input
3
average labor input
0
0
1
2
3
4
5
output
2021
23
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均衡
假定工资为W(生产过程没有资本,要素 是完全竞争的)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生产者最大化利润:
Q i P iXi(abXi)W
Selection effect:部分企业会退出市场
2021
36
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历史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日本对美 、加市场也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策略,美、加两国在国际的经 济地位和竞争优势相对减弱,这使双方都意识到进一步加强双边 经济贸易关系的必要性。1980年,里根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就提 出一个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加勒比海诸国在内的“北美 共同市场”的设想。加拿大1983年也提出了关于建立美加自由 贸易区的设想。1985年,美、加两国开始进行有关签署双边自 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产业内贸易PPT讲解

第一张:自我介绍第二张:讲解的基本内容第三张:小岛清小岛清,日本经济学家,1978年提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该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第四张:产业内贸易基本概念1、例子:日本向美国出口丰田汽车,又从美国进口福特汽车2、巴拉萨最先提出产业内贸易这一名词,也成为双向贸易、重叠贸易。
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a)是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及世界银行顾问。
3、标准值符号4、G-L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1] 。
两个端点值的情况为:当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时,我们认为此时该国没有产业内贸易,或说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取最低值,此时,Xj与Mj某一项为零,G-L指数等于0 ;当一国在某一产业的进出口相等时,我们认为此时该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达到最大,此时,Xj等于Mj,G-L指数等于1 。
所以,G-L指数取值越接近0 ,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取值越接近1 ,代表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5、格鲁贝尔:德国测量学家。
生于萨尔茨堡,卒于耶拿。
毕业于慕尼黑工科大学。
1926年任斯图加特大学教授。
他首先提出在立体测图仪上进行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理论。
6、劳埃德: 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1765年建立,名泰勒·劳埃德公司第五张:产业间贸易1、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
而产业内贸易,同一相同或相似产品是双向流动的。
在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一国的贸易可以分为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他们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他们之间是有区别和联系的。
第六张:克鲁格曼1、克鲁格曼经济学大师,他创建了新国际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是萨缪尔森和索罗的爱将。
2、克鲁格曼与亚洲金融危机,1996年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中大胆预测金融危机。
他说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要破灭。
第七张:产业间贸易理论正式形成1、赫尔普曼: 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是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政治经济分析等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
4.产业内贸易理论

案例评析
�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是为了利用生产的规模
经济。一国通过从事产业内贸易,能够在 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 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由于自产商品种类 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消费 者也可从更广泛的选择中获利。
37.0 45.5 54.6 36.3 30.2 42.2 36.4 71.8 44.3
88.0 78.8 97.3 82.2 94.8 73.3 48.7 96.8 82.5
过去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能够解释产业
内贸易吗?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
� A、偏好相似论 � B、市场结构论
外部规模经济
� 例如,在美国的“硅谷”有成百上千家电脑公
司,每家都不是很大,但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外 部规模经济。 � 北京的“中关村电脑城”,浙江的许多“钮扣 城”“电器城”、“小商品市场”等等,也都具 有获取外部规模经济的性质。
案例:好莱坞经济学
� 娱乐业在1994年为美国在海外取得超过80亿美元的
商内部时,就被称作外部经济。 � 为什么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 厂商更有效率主要有三个原因: �专业化供应商 �劳动市场共享 �知识外溢
外部规模பைடு நூலகம்济理论
� 特定的供应者 � 在许多产业, 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以及新产品的开
发都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 � 单个的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市场来 维持众多供应商的生存。 � 大量厂商集中在一起联合起来提供一个足够大 的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 � 硅谷的半导体产业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
61.0 28.0 66.4 83.8 80.0 63.9 71.6 67.4 6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无法对这种贸易现象做出满 意的解释,于是产生了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国际贸易 产品的异质性或差别性、需求偏好的相似 性和多样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收益递增 等概念来解释同一产业部门内部同种类产 品的国际贸易问题。
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这种贸易是指在没有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条件下 的,通过外部市场在各个独立的企业间进行的 产业内贸易。
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南北贸易,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
的贸易,反映了生产要素构成相异的产品间的 产业内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大约为 30%—40% 。 另一种是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反映了生产要素 禀赋程度相似,生产结构也比较接近的产品渐 进性的产业内贸易,占总体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大约为60%—70%。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1.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子公司之 间距离越近,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量就越大,反之 就小
2. 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商品主要是中间产品,即中间 产品占了很大比重
3. 公司内的产业内贸易有的是为了规避和减轻关税、 所得税等税负而进行的,为此,在贸易过程中实行 调拨价格或者叫做转移定价,这种价格可能远远低 于或远远高于世界市场价格
4.2.3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 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产品的差别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准备了可 能性条件,而产业内贸易的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 国家的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因此,产业 内贸易理论与收入偏好相似理论是相互融通的。
外部市场是指与此相对应的买卖双方独立 进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
4.1.2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贸易是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还是发生在 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指商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产生的差异性,如烟 草、香水、化妆品、服装等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
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 (H.G.Grubel and P.J.Leoyd)在其《产业内贸易— —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专著中的研 究: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贸易的测定
4.1.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 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 主要是制成品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
内部市场是指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 子公司和母公司间形成的交易机制。
2. 跨国公司使外部市场内部化,使外部市场的不确定 性大大减少,更容易实现库存控制和交易成本的降 低
3. 通过产业内贸易更有利于实现垂直一体化的规模经 济
4. 由于接受跨国公司投资的东道国在生产和成本方面 对跨国公司吸引中的区位优势,使得跨国公司能更 好地利用世界各个区位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特定优势, 按其全球经营战略安排最佳生产点,使要素构成相 异的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一体化进一步发展
其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差别可用表5-1予 以轮廓反映。
4.2.2 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
产品的异质性特征就是产品的差别性特征, 产品差别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 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牌 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 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 这种差别正是产业内国际分工和产业内国际贸易 的基础。
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
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体包括:
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 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 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
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
4. 研发密集型产品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 高,一般占其总贸易的50%以上
4.1.3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要素禀赋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
赋差异越小,其产业内贸易比重就比较大 2. 从需求角度看,如果两个国家中的人均收入较高,
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两国间的产业内贸 易比重较大 3. 从区位角度看,两国间相距较近,产业内贸易比 重较大 4. 从产业或产品角度看,产业内贸易的规律是,具 有异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会大于具有同 质产品的产业;具有先进技术和工艺革新较高产 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高于具有简单和技术相对停 滞的产业;存在大量中间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 比重会大于中间产品较少的产业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定义: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跨国公 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在 跨国公司内部的开展,形成了公司内 产业内贸易所导致的。
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市场进行产业内贸易有许多优势:
1. 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使其在系列产品和异质产品 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垄断优势
4.2 产业内贸易理论特征
4.2.1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
产业内贸易理论起因于对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体化 效果的评价。
经济学者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更适合于说明产业之间的贸易问题
但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共同体内成员国 之间贸易流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同一个产业部 门内部同种类产品的相互交换所导致的。这种贸 易活动是典型的产业部门内部的国际贸易问题。
5.由于政府干预造成国内价格扭曲,企业为 实现利润最大化便同时从事进口和出口的 活动
差异产品又可以分为:
垂直差异产品 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
水平差异产品 质量相同,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
但实际上,差异产品往往既表现出垂直 差异的特点,又表现出水平差异的性质。
根据贸易中不同的市场途径,产业内贸易可 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