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理论 阅.
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等国际服务贸易的...
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等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一、比较优势理论服务贸易的适用性由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存在着巨大差别,因此,建立在货物贸易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时,必然收到以下几方面挑战。
(一)对服务贸易管制政策的广泛存在;(二)服务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三)服务生产率难以衡量;(四)服务的不稳定性对服务提供者产生了特殊的要求;(五)服务贸易的成本由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双方共同决定。
如果沿用原有的研究货物贸易比较优势的理论与方法来对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时,则难免存在着以下缺陷:第一,在对某部门的四种贸易提供模式都不充分了解情况下,简单的判断该服务部门存在净出口或净进口,进而认为该部门存在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的结论是片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第二,由于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模式之间存在着替代性或互补性。
第三,当服务由通过商业存在模式来进行提供时,服务的交易是在位于同一国境内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而不是在国家之间进行的。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在解释服务贸易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也存在着缺陷,有必要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若干修正。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1.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按规模经济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2.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Staffan B. Linder)于1961年在其论文《论贸易和转变》提出的。
林德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产品的出口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
3.新张伯伦模型新张伯伦模型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迪克西特(Dixlt,A.K)、斯蒂格利茨(Stiglitz,J.E.)、克鲁格曼(Krugman,P.)等人在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的,该模型解释了差别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评介
易理论分析了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 并提出如何制订相应的战略和政策 , 利用产业 内贸易来提高中国
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 改善中国对外 贸易的商品结构。 《 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 重点研究 的是理论 , 在实 际分析 中,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并重。在探
讨每一个问题时 , 首先进行定性分析 , 从道理上说明为什么, 结果是什么, 然后再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大 量的数据 、 模型和公式来证实定性分析的结果 , 定量分析结果和定性分析结果 的相互 吻合 , 进一步证明
维普资讯 财 贸研 究 Nhomakorabea2 0 . 06 6
《 业 内贸易理论研 究》 介 产 评
彭 江
(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 2 33 ) 300 中国是商品贸易大国,35年中 国有 形商品贸易总额居世界第 三位 , 20 1 但仍然 存在着一定 的问题。
Lnat 模型 、acs r 型、 it S gt模型研究 了水 平型差异产 品的产业 内贸易 , acs r e Lnat 模 e Dx — tlz i ii 并利用 Ku— rg nn l 模型和 N o H cs e — hn e e — ekc r O l 模型 , h i 研究 了垂直型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第三部分着重研究了产业 内贸易效应和影响产业 内贸易 的因素。分析 了产业 内贸易 的静态利益、 产品革新对贸易利益 的影响 , 以及贸易政策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同时 , 还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 技术外 溢利益 、 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利益 。研究 了不同对外直接投资成本和贸易成 本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模型 ; 通过实 证研究 , 分析了创新、 企业家数量对产业 内贸易 的影响 , 企业家数 量、 国家规模 和经济福利的关系等。 第 四部分主要介绍了不同国家( 地区) 的产业 内贸易。通过 引用大量的数据 , 进行 了实证分析 , 着 重介绍了 O C E D成员国、 欧盟各国、 中东欧各国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产业 内贸易 , 使人们对 世界 主要 国 家和地区的产业内贸易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产业内贸易理论
2023-11-01CATALOGUE目录•产业内贸易概述•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指标•产业内贸易的政策研究•产业内贸易的案例分析01产业内贸易概述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产品的双向流动,即进口和出口同时发生。
它通常被视为一种衡量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相似程度的指标。
产业内贸易包括相同产品的交换和相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贸易。
这种贸易形式与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交换)相对应。
03•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贸易,如不同国家之间的钢铁、石油等大宗商品之间的贸易。
01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业内贸易可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类。
02•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档次、质量和功能的产品之间的贸易,如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企业倾向于生产具有规模效益的产品,而不同国家对于同类产品的需求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产生了产业内贸易的需求。
•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功能、档次等方面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技术进步:随着技术进步,产品的差异性增加,各国对于同一种产品的不同规格、型号、功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从而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的成因02产业内贸易理论总结词H-O理论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础,解释了国家间贸易的原因和结果。
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H-O理论,也称为Heckscher-Ohlin理论,是解释国家间贸易原因和结果的经典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资本相对富裕,那么它可能会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并从另一个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因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在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上有比较优势,而劳动充裕的国家在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H-O理论总结词新H-O理论考虑了产品的异质性,解释了为什么即使两个国家拥有相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它们仍然会进行产业内贸易。
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在全球经济放缓,全球贸易放缓时被发掘出来的一种新型理论,旨在从宏观上促进经济增长。
它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如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成功,以及如何建立全球的经济财富。
本文将展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定义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将行业划分成有限的内部国际贸易技术,其含义是为了推动政府设置的贸易关系而实现的内部贸易。
这种理论有助于政府客观地评估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来调整国际贸易政策,以便更好地满足本国的需求。
二、应用
政府可以利用这种理论来深入了解和识别本国任何产业国际贸易的带来的价值,以及由本国的参与活动带来的风险和耗费。
它也可以帮助政府了解由于发展本国产业对其他国家所带来的影响。
三、成功案例
产业内贸易理论被成功应用于现实商业环境中。
举例来说,印度政府研究了印度国内的软件行业,并制定了国际贸易政策,来增加印度软件业对全球贸易市场的参与度。
这一成功案例反映了产业内贸易理论
对实现政府的经济增长和支持国内产业的目标的重要作用。
四、总结
总的来说,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将行业划分成有限的内部国际贸易技术,其含义是为了推动政府设置的贸易关系以及政策的客观评估;成功案例的反映充分说明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对实现政府的经济增长和支持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此外,政府可以利用此理论加入全球产业,并从中获得财富。
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理论【论文】
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另外一种被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twoway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trade),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同时同一种产品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大量参加贸易。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内容传统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的比较优势(或技术、生产率优势,或假定生产率相同前提下的自然禀赋优势)是构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各国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原则分工,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则双方的福利都将上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不同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中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假设前提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分析不以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而以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过去的贸易理论的前提大多为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在分析中要考虑需求不相同与相同的情况,即消费者需求。
二、电影产业国际贸易特点(一)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可以缓和价格竞争,电影作为信息产品,同样具备信息产业的特点:消费信息产品就是在消费信息本身。
信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源于价格差异带来的竞争优势,而是信息产品自身的新创意。
1.电影是核心创意产业。
制作环节的创意开发是电影产业价值创造的驱动者,作为信息产品,电影产品的差别性源于电影内容的原始创意基因,创意的差异性为创意多重开发奠定基础,为电影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提供可能。
(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壹、产生背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和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壹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壹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是当代最新国际贸易理论之壹,它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壹些不切实际的假定(如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规模收益不变等),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国际投资等方面考察贸易形成机制,从而解决了传统贸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贸易现象:产业内贸易日益占据国际贸易的主要地位。
的专著。
于这本书中作者修正了H—O模型中的某些前提条件,把贸易中有关的费用引入模型,解释了部分产业内贸易现象。
二、定义从产品内容上见,能够把国际贸易分成俩种基本类型:壹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另外壹种被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也就是壹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twoway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trade)。
产业内贸易,即壹个国家于壹定时期内(壹般为1年)既出口又进口同壹种产品,同时同壹种产品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大量参加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俩个条件:壹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于用途上能够相互替代。
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能够分为俩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考虑需求相同和不相同的情况。
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讲产业内贸易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认为,从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他通过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提出了产业内同类产品贸易增长的特点和原因,继格鲁贝尔之后,格雷、戴维斯、克鲁格曼和兰卡斯特等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性研究,使产业内贸易理论更加丰富。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和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两种基本类型。
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比如美国向中国出口汽车,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产业内贸易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产品,比如美国每年要出口大量的汽车,但又同时从日本、德国、韩国进口大量汽车。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中,将产品分为类、章、组、分组和基本项目五个层次,每个层次中用数字编码来表示,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指的是至少前三个层次分类编码相同的产品。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主要有:①从静态出发分析;②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③经济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④考虑需求情况。
显然,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与传统的贸易理论是不同的。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A i= 1-(Xi-Mi)/(Xi+Mi)式中,Ai为一国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一国i产品的出口额;Mi 为该国i产品的进口额。
由式(4—1)可知:Ai在0~1之间变动,Ai愈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愈高;Ai愈接近0,则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基于新贸易理论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两个视角
则 ,现有 的产业 内贸易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我 国的产业
内贸易 ,我们应 从新贸易理论和传统 的比较优 势理论 这 两个角度来分 析我 国的产 业 内贸易 。
二 .从新 贸易 理论 角 度看 我 国的 产业 内 贸易
新贸易理论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
指数的水平又高于非新兴工业化国家。 发达国 家的产业内
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
一_ 基于新贸易理论和传统 的比较优势理论 两个视角
罗启发 邓仕燕
( 湘潭大学商 学院, 湖 南 湘潭 4 1 5 1 ) 10
摘 要 :二 战后 ,产业 内贸 易的 大量 发生 向传统 贸 易理 论提 出挑 战 ,产生 了产 业 内贸 易理论 。 然而 ,现 有的产 业 内贸易理论 并 不 能完全解释 我 国的产 业 内贸 易现 象。本 文从新 贸 易理论 和 传统 的比 较优 势理
产
业 间
业 内贸易
提供数据计算 。
贸 易 Xi( 完全 产业 间贸易 )
图 1 G L指 标 图 —
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发展 的二元特征决定了我国产业 内
贸易 的多层次性, 它不 同于西方发达 国家 的产业 内贸易。 从某种程度上讲, 国的对外 贸易仍然反映出比较优势原 我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以来 ,在世界制成 品贸易 中,
产业内贸易逐步取得主导地位 到 2 世纪 9 O O年代,产 业 内贸易占到 了世界 贸易的 6 % 0 ,它正在逐步取代传统
的产业 间贸易成 为贸易利益 的主 要来源 。
贸易指标分 别为无机化学 9 ,能源 设备 9 ,电器机械 9 7
它认为贸易不一定是比较优势的结果可能是规模经济或收益递增的经济理论研究83万方数据结果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国家之间即使不存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差异或者差异很小也完全可以因为需求偏好或者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促使各国追求生产的专业化和从事国际贸易
浅论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理论
定义: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理论基础:产品差异理论基于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多样化的假设,认为由于产品差异的存在,各国可以 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产业内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产品差异理论认为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在于各国之间产品差异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使 得各国可以相互进口对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优化。
产业内贸易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基础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产业内贸易的利弊分析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和内涵
添加标题
产业内贸易: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似或相同经济技术特点的同一产业内不同国别的企业之间进行的相 互进出口活动。
添加标题
内涵:产业内贸易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程度,以及各国在该产业生产上 的优势差异。
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 创新
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交易成 本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内贸易的弊端
竞争压力加大:产业内贸易使得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 保持市场份额。
资源浪费:产业内贸易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某些产业可能过度扩张,造成资源浪费和 环境污染。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眼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内部产业之间的贸易关系,探讨了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了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生产要素的互补关系,比如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互相补充;另一方面,不同产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比如不同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和价格竞争。
产业内贸易理论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其次,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了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
产业内贸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了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比如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再次,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了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产业内贸易不仅能够促进各个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通过产业内贸易,不同产业之间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互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最后,产业内贸易理论还涉及了产业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产业内贸易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产业内贸易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产业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产业内贸易、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制定和实施产业内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总之,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四讲 产业内贸易理论
4.2.3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 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产品的差别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准备了可 能性条件,而产业内贸易的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 国家的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因此,产业 内贸易理论与收入偏好相似理论是相互融通的。
人均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力水平和购买商品结构 的重要因素。
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生仍然是 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在于消费需 求偏好的多样性。
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
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体包括:
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 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 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
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
1.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2.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在两个国家
中是同质的,并且假定劳动可以在两个产 业间自由流动,但资本是一种特定化的要 素;
3.两个国家都存在两个产业,其中一个是生产无 差异产品的农业产业,提供小麦产品;另外一个 是生产差异产品的制成品产业,提供布产品。假 定布产品的差异性体现在布的质量上,即布这种 产品是垂直差异产品。进一步假定布的质量是在 不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连续的不同 质量。质量(m)越高,对应的值就越大。
其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差别可用表5-1予 以轮廓反映。
4.2.2 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基础
产品的异质性特征就是产品的差别性特征, 产品差别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 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牌 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广告、售前、售后 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 这种差别正是产业内国际分工和产业内国际贸易 的基础。
3.5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品的差别性分为三种
水平差别是指商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产生的差别 水平差别是指商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产生的差别 如烟草,化妆品等, 性,如烟草,化妆品等,这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 多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有关. 多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有关. 技术差别是指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别处于不同产品 技术差别是指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别处于不同产品 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 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如不同档次的家用电器 )在不同类型国家进行生产,继而进行进出口贸易 在不同类型国家进行生产, 便会产生产业内贸易. ,便会产生产业内贸易. 垂直差别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别 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别, 垂直差别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别,由于发展阶段 投入要素成本等方面的原因, ,投入要素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一个国家往往并不 生产所有质量档次的同种产品, 生产所有质量档次的同种产品,而收入水平等方面 的差别又使得一个国家的居民往往产生对各种质量 档次的产品的需求, 档次的产品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不同质量档次的同 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内贸易的定义、特点、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部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国贸易活动,即同一产业内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部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国贸易活动。
产业内贸易的范围涉及到同一产业内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例如汽车产业内部的零部件贸易、电子产业内部的元器件贸易等。
其次,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贸易规模庞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贸易结构复杂。
产业内贸易涉及到多种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往来,贸易结构复杂多样。
三是贸易方式灵活。
产业内贸易的方式多样,可以采取进口、出口、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贸易活动。
再次,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全球化的推动。
全球化使得产业内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各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活动不断增加。
二是分工合作的需求。
不同国家在同一产业内具有不同的优势和资源,因此需要进行分工合作,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三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业内贸易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最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产业内贸易对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活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内贸易使得各国在同一产业内进行合作和竞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是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内贸易的定义、特点、原因和影响等方面。
产业内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和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业内贸易理论读书笔记
产业内贸易理论读书笔记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区别于李嘉图、俄林等所建立的以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由“国际产品异质性”、“需求偏好相似”、“规模经济优势”三个原理作为支柱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产品异质性有可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习惯的消费者的需求,因而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需求偏好相似使厂商有利于克服由于社会政治制度、政策、文化不同而造成的市场隔离,便于产品进入外国市场,因而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规模经济优势能让可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国家在产品成本方面有竞争优势,有条件占领国外市场而获利,因而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
产业内贸易理论指出,各国间基本经济特征的差异只是贸易发生的一个原因而已,只要有规模经济存在,即使是两个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同样也可以进行贸易的往来。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出现符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国际经贸理论的重要发展。
它的创新之处在于:1.产业内贸易理论修正了传统理论中不符合实际的假设条件首先,传统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因而没有规模报酬的递增;产业内贸易理论则从现实世界中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情形出发,论证了在不完全竞争下,只要市场规模能(随贸易)扩大,规模收益就能保持递增。
其次,传统理论假设产品同质,因而实际上只会有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则引用差异产品概念,一方面由此说明规模经济下,各国获得贸易利益的机会,同时也说明了现实国际贸易,尤其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产业内贸易理论从需求方面解释了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许多问题传统贸易理论中,无论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还是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均主要是从贸易发生因素中供给方面进行考察。
产业内贸易理论从需求方面入手,有效地解释了目前发达国家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60%以上,且发达国家间贸易多为产业内贸易的事实。
收入偏好理论还指出,即使不同地域间要素禀赋条件及生产函数一样,由于需求偏好的区际差异也可引致互利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活动。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主要关注的是跨国贸易,即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特点产业内贸易,简称“内贸”,是指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活动。
产业内贸易的出现是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性,即各个产业在资源配置、技术水平、成本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性推动了不同产业间的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进而形成了内部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内贸的规模逐渐增大。
各个产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和资源配置在国内市场中占据较大比例。
2. 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内贸易能够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内贸,各个产业能够更加专业化地进行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促进产业升级:内贸的存在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内贸,不同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产业内贸易的驱动因素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差异:各个产业在资源配置、技术水平、成本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性是内贸活动产生的基础。
2. 政策支持:政府的产业政策对内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动产业间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促进内贸发展。
3. 市场需求:市场对不同产业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会影响内贸的发展。
不同产业之间的商品交换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4. 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内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技术的进步使得各个产业能够更加专业化和优质化地进行生产。
三、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与意义产业内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内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于产业内贸易的文献综述
关于产业内贸易的文献综述班级:学号:姓名:摘要: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一是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二是关于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文章对学者们关于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综述,最后评述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研究及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GL指数;综述一、引言(一)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产业正迅速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因此要想在21世纪占据国际竞争力优势,就必须致力于高新技术的竞争。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是一个国家经济战略和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关键,因此其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和内涵广受关注。
本文将以此为背景,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通过对产业内贸易程度的计算和分析,来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现状,对于调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我国学术界一般把高技术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统称为“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技术、生命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光电技术和其他技术九大技术领域。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的现象,可进一步细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前者指存在质量差异的同种产品;后者指存在属性差异的同种产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随着全球化经济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内贸易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现象之一。
西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主要分成三个阶段:1960年沃德恩(Verdoorn)[1]提出产业内贸易这个概念。
1975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Grubel and Lloyd)[2]著写了《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度量》,这是最早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著作。
产业内贸易理论
•跨国公司
•母国 •差别产品 •东道国
•相似的投资环 境和技术条件
•差异化产品
•差异化产品
•规模经济
•先进的生产和经营技术、 特色生产方式、新的营销渠 道以及不同的管理理念等
•
(五)产业内贸易程度的评价指标
产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ITI)
其中Xi指一国i产品的出口额;Mi指该国的进口额 ;Ai代表i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1之间变 动,越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越接 近0,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
贸易模式差别的举例说明
假设A和B两个国家, 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 生产汽车和小麦两种产品
•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汽车不是差异性产品
•A
•汽车
•小麦
国
•B
国
•H-O理论的贸易模式
•2、汽车产业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部门,汽车 是差异性产品
•A国 •产业间贸易
•B国
•产业内贸易 •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下的贸易
•技术水平和生产效 率日益强大
•人力资本、研究机构
以及研究与开发投资
•母公司 等
•知识密集型产品
•跨国公司
•零部
件或中
间产品
•子公司
•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
资源
密集型产品
•暂时的贸易受益和 劣势的技术地位
•
(四)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制
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水平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形成
•人 口 数
•低级品 •X
•人均收入
•高级品
•Y
•Z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际贸易(原因)
P
P,C
S1
MC1
AC1
P1
D1
O
Q1
QO
q1
q
行业
企业
贸易前,行业供求(S1,D1)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P1)。企业边际成本和平
均本分别为MC1和AC1。
8
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的价格变动
行业规模扩大,供给 增加到S2
P S1
P1
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业的规 模。内部规模经济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能带来产品成本的 6
成
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
本
O 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不经济
产量
企业产量与收益曲线
收 益
O 规模经济
规 模 报 酬 不 变 规模不经济
产量
67
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
65
54
56
680
700
200
300
97
4
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产品的差异性 同一类产品的商标、款式、包装、规格、销售服务等方 面存在差异。产品的异质性可以使不同生产者的产品满 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偏好的需求,从而形成不同生产 者的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产生产业内贸易。
消费结构的相似性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单位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规模。规模经济可 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运输、通讯设施等良好的环 境,可以提高厂房、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各国产业内部专业化生产,在此 基础上使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产业内贸易理论
1
产业间贸易:各国不同产业部门生产产品的相互交换
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 是指同一产业 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与出口,一国外贸中同时 进出口同类产品;同类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已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重要贸易形 式。
当Xi =0, Mi≠0,或者Xi ≠0,Mi=0时,Bi = 0,说 明该产业产品的贸易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通常情况下,0<Bi<1。
由以上公式可知:产业间贸易指数=1-产业内贸易
指数。
3
给定某国某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如下,请计算该国各行业 的行业内贸易指数
新鲜水果 玩具
微型面包车 电视
向别国的出口额 从别国的进口额
P,C S2
企业产量不变
企业平均成本下降
MC1
MC2 AC1 AC2
P2
O
Q1
同时市场价格下跌,贸易得 以发生
D1
D2
Q2
QO
q1
国外需求增加,需求 曲线移动
q
国际市场价格确 定在P2
9
内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
P,C
无垄断利润
企业开展贸易,面对国际市场需求。 由于规模经济使平均成本下降。
P1
E
P2
AC2
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右移,但斜率更小 (弹性更大)
AC
MC D2
O
Q1
设边际成本不变
Q2 MR1
D1 MR2
Q 短期内价格(P2)高于平均成本
(AC2),企业获得垄断利润
10
5
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 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 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 递增”。
外部的规模经济
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 的扩大而非企业的规模扩大。外部的规模经济一般 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
内部的规模经济
2
产业内贸易的测定
同类产品是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的三位数来划分的。(格鲁贝尔和劳埃德)
Bi=1.0-|(Xi-Mi)|/(Xi+Mi) (0≤B≤1)
上式中,Bi 称为i产业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i产业产 品的出口量,Mi为i产业产品的进口量。
当Xi = Mi时,Bi =1,说明某种产业部门产品的进 口和出口的流量相等,贸易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